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汉译本中的翻译风格

合集下载

文体学视角下对《老人与海》译本的赏析

文体学视角下对《老人与海》译本的赏析

语言新探文体学视角下对《老人与海》译本的赏析文/李晓丹 王继昂摘要:外国文学译本作品是阅读中一个重要部分。

译本作品在赏析过程中,既对原著作品进行赏析,也会对译本作品的翻译水平进行赏析,这是译本作品阅读赏析的独特之处。

《老人与海》这部传世经典汉语译本对原著作品进行了高度还原,既展现了原著作品的精髓,又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阅读鉴赏习惯。

本文从文体学视角出发,运用文体学相关知识对这部经典的译本进行赏析,旨在重读经典,鉴赏原作思想精髓之余,梳理译本再现原作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老人与海;译本解读;文学鉴赏外国文学作品是阅读中一个重要部分,但由于语言体系差异,我们所接触到的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基本上是译本。

那么,翻译就成为我们接触经典的一个桥梁,翻译的二次创作有助于呈现原著的语言风格、语法修辞、象征寓意以及人物形象等,译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了我们对原著作品的赏读深度。

一、原著作品的文本解读文体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介于文学、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以文本的体裁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文本风格,且由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其写作技巧、作品寓意也都各有不同。

本文以《老人与海》这样一部时代巨著为蓝本,对其译本作品的艺术风格、语法修辞、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文本寓意进行深入研究,以鉴赏译本作品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在鉴赏译本作品文学艺术价值之前,首先对整部作品的情节框架进行文本解读。

所谓文本解读是对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的解读。

文本解读是一切文学鉴赏活动和文体学鉴赏活动之源,不了解文本也就不会了解人物形象、了解文本中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是否符合人物形象,等等。

尤其对于文学著作译本,由于原作内容较多,往往蕴含了深刻的寓意,且存在中外文化差异,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言差异带来的误读情况。

回到《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它发表于1952年的美国,作者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大都充斥着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迷茫和彷徨。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1.引言翻译标准和原则, 在翻译界可谓众说纷纭, 其中很多翻译标准都提到了对文体的要求。

Tytler在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中提出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特征; 达在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也提出: 翻译要从语义到文体, 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在接受语言中再现源语信息[1]; 我国学者严复的“信、达、雅”、鲁迅“要保留原文的风姿”等理论也表达了对翻译标准文体论的探讨。

2.文体探微文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英语styl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tilus, 原指古人在蜡板上写字用的一种用金属或骨头制作的“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 style一词的词义不断扩大, 以至《牛津英语词典》曾在该词下面列出26个义项。

[2]现英文Style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

它包含文体、语体和风格等方面的意思。

因此stylistics这个词便译为“文体学”、“语体学”或“风格学”。

随着文体学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重要理念。

一些学者曾指出运用文体学确立翻译标准的意义,并作出了一些精辟论述,集中在语体、语言常规与变异以及语言结构与功能等方面。

但笔者认为这些论述对文体所蕴涵的意义不够系统和全面。

根据泰特勒、奈达等学者翻译标准中的要求,文体style至少应包括语体、文类体裁、功能文体、修辞与篇章等多个层面。

3.文体多层面对翻译的要求3. 1语体( formality)语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与语域即使用语言的主体、场合和情景相关。

语体在作品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描写话语环境、展示人物身份、反映社会文化、体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等。

译者应了解作者的语体使用意图,在译文中设法去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求获得语用等值。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谈译文风格的保留-最新资料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谈译文风格的保留-最新资料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谈译文风格的保留、文学文体学与作品风格文学作品的风格被认为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作家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这种风格与作者的时代、民族文化、地域文明以及认知、情感、价值等息息相关。

而文学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还原源语文本要表达的时代与民族精神。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要尽可能还原其本来的面目(张培基1980:7)。

何为文学文体学?文学文体学在文学作品风格的保留上如何发挥作用呢?申丹教授认为,文学文体学是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申丹,2002)。

而将文学文体学的概念引入翻译则有助于译者分析源语作品的语言特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对等的功能。

侯维瑞先生在其著作《文学文体学》中提出,分析文学作品可从语域、句法、修辞、意象、音韵等方面进行。

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The First Snow 的文本风格,制定恰当的翻译策略并试译,对比、分析笔者译文与各家译文,得出结论,希望对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二、文本语言定位The First Snow 为美国浪漫主义诗人Longfellow 的散文诗,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初雪飘临时的美态。

语言艺术感明显,善用平行结构,短句排比错落有致,选词精心,比喻形象生动,语言简洁凝练,朴素自然。

描写对象有动有静,动静对比,带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衬托出初雪景色的静谧与和谐。

作者寄情于景,抒发了对初雪、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内心如初雪般纯净与安宁,体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不受世俗侵扰的心境。

三、翻译策略纽马克( Peter Newmark )认为,表情、信息、感染是语言使用的目的所在。

其中,带有表情功能的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

他将译文分为两类,即忠于作者、充分表达作者原意的语义翻译和忠于读者,便于读者接受的交际翻译。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song lyrics translation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of song lyrics is a challenging task due to the nuances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embedded in the original text. Stylistics offers a unique approach to analyzing the language choices, rhythm, rhyme, and imagery used in song lyrics,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translation process.Moreover, the popularity of English songs worldwide has led to a growing demand for translated versions that capture the essence and emotions conveyed by the original lyrics. This has sparked interest in exploring innovativ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 poetic and artistic qualities of the songs while ensuring the message is effectively conveyed to the target audience.Understand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exploring the methodology,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in translating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By delving into the intricacies of language and literary devices employed in songwriting, we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nuances inherent in song lyrics translation.1.2 研究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lies in its potential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caci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English song lyrics are not just mere words set to music; they are complex artistic expressions that reflect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motional contexts of their time. By analyzing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se lyrics, we can uncover hidden meanings, cultural nuances,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that may not be immediately apparent to the casual listener.Furthermore, studying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can also enhance our translation skills. Translating song lyrics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s well as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subtle nuances of literary style. By examining how different stylistic features are used in English song lyrics, we can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at capture the essence and mood of the original lyrics.Ultimately, by delving into the stylistic aspects of English song lyrics, we can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artistry and creativity of songwriters, as well a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intricacies that shape our world.1.3 研究目的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By examining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lyrics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present in translation, 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at preserve both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lyrics.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exampl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tylistic theories, this study seek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process of translating song lyrics and contribute to the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Ultimately,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stylistic elements impact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 lyrics and 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ranslators and researchers in this area.2. 正文2.1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方法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convey the style an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while also making it appealing to the target audience.2.2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特点分析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ong lyrics translation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nuances and complexitie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how they can be effectively convey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2.3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实例分析One example of translating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is Adele's song "Hello." In this song, the lyrics are emotional and introspective, reflecting the singer's feelings of longing and regret.2.4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中的挑战Additionally, the subjective nature of interpreting emotions and nuances in lyrics can also be a challenge. Translators must carefully consider the context, tone, and emotion of the original lyrics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intended mess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2.5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策略Another important strategy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nuances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lyrics, as these can greatly impact the overall meaning and feel of the song. Translators must be aware of these subtleties and find creative ways to convey them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ether through explanations in the translated text or through the use of equivalent cultural references that resonate with the target audience.3. 结论3.1 文体学视角对英文歌词翻译的启示:通过文体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英文歌词在表达情感,传达信息和表达风格上的差异。

翻译文体学视角下对译者风格的探究

翻译文体学视角下对译者风格的探究

翻译文体学视角下对译者风格的探究作者:涂扬洋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5期【摘要】风格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关注的核心是对原文风格、美学价值的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得译文风格对原语风格的最佳“适应性”。

本文以Mr. Wu Mi—A Scholar and a Gentleman的两译文对比为例,对文体学翻译中的风格翻译进行探究;以期证明用文学文体学在探讨风格翻译问题上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翻译文体学风格译者风格一、文体学及风格翻译风格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文学文体学既强调语言学的描写,也重视文学批评的阐释;它客观地视风格为实际运用中的语言选择,将风格及其产生的文体效果纳为研究对象,注重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主题意义和加强美学效果。

因此,将文学文体学应用于风格翻译,将有利于译者增强文体意识,更为注重形式本身所蕴涵的文学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和文体价值,避免翻译中的文体损差。

二、Mr.Wu Mi—A Scholar and a Gentleman原文及译文Wu Mi is like nothing on earth:once seen,never forgotten. There are some people one has to be introduced to a hundred times,and on the hundredth and one time one has to be introduced again. Their faces are so ordinary:no mannerisms,no “anything”,just plain Jack,Tom and Harry. But Mr. Wu’s face is worth a fortune:it is peculiar to the point of caricature. A head shaped like a bomb,and just as suggestively explosive,gaunt,wan in color,with hair threatening to break out all over the face,but always kept well within bounds by a clean shave every morning,rugged,with very prominent cheek-bones and sunken cheeks,and eyes which stare at one like glowing coals—all this set on a neck too long by half.看似是普通的一小段落,细品之后才发觉,精通英语的温源宁教授将其老师吴宓先生的外貌描写地如此传神,如此具有“吴宓特点”,让人印象深刻;此段落中蕴含着温教授的高超写作手法及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但译者应文笔色彩及其所遵循的翻译标准、使用的翻译方法和译文语言运用技巧的不同,促使其形成不同的风格。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译者的语言风格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译者的语言风格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译者的语言风格冯智娇(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包含有语言学对语言本身的描写,也涵盖了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

当文学文体学运用于翻译研究,则对译文的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中具有指导作用。

以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及修辞两个层面切入,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特点,试图找出两位译者在这两个层面的异同。

经过对比发现,在词汇层面上,汪译本所运用的押韵方式与原诗相近;在句法层面上,两位译者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但谭译本在突显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上与原文较为接近。

而在衔接层面,两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在修辞层面上,两位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反复的修辞手法,而对于叠词,两位译者在译文中都没有体现。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译者;语言风格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2)01-0136-02Analysis of Translator’s Language Fea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FENG Zhi-jiao(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Abstract:Literary stylistics is a subject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criticism,including the linguistic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and analysis of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When literary stylistics is applied to translation study,it guides the thematic mean⁃ing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the target text.The following study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s,and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translators from language and rhetoric levels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two translators.After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in lexical level,the employment of rhyme in Wang’s version is closer to the original text;in syn⁃tactical level,although two translators have different sentence structures,Tan’s version is closer to the original text in the prominence of thematic meaning and aesthetic values;in the cohesive level,two translators adopt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while in rhetorical level,they both reserve the original repetition method,but ignore the employment of reduplicated words.Key words:literary stylistics;translator;language features众所周知,不同的文学作品有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价值及个人风格的体现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价值及个人风格的体现

社会标准;同时,二者也都不忽视文风的时代性及风格的个人 性。这点与高健先生所提倡的语言个性论存在着相通的地方(高
具体分析
健,1999)。语言个性论认为:每一种语言都不但有其作为语言的
一般共性,具体指以较有限数量的词语句式来表达无限多的意
高健先生的翻译理论重点在译语方面,他考虑的不仅仅是
思;具有相互间的一定的替代性;具有任意性与组合搭配的规律 怎样传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尽量贴近原著,而更重要的是怎样
音的心理印迹。”(索绪尔,1982)因此,在文学翻译中,译者考虑的
想着我,亲爱的!当你一个人的时候
不仅仅是语义、词汇、句法等的最佳选择,而且是文体上的创造
……
性,或更准确地说是 “ 二度创造”(王正仁,2004)。如果我们的思路
译文二:
局限于怎样传达原作的内容和形式,那么这样的译文只会是对
凭着你那鲜花瓣瓣
关键词 文体学 文学翻译 风格 创作
随着文化和科技的进步发展,现代翻译理论已不再停留于 式便是一个纵向的关系,称为纵聚合关系。
对翻译艺术的描写性阐述。目前的研究不断吸收传统理论中的
因为语言尤其是英语词的多义性决定了词义在搭配时的不
有益成分,不断广泛扩大研究的范围,具体涉及诸多学科,如应 确定性,所以选择词义就好比在数学中确定点的坐标一样,不但
用语言学、文体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符 要有精确的横坐标,还要有纵坐标。确定词义也是一样的,要在
号学和比较文学等等。在这些领域的探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翻 种种临时或稳定的横、纵关系中找到最佳形式,通过句、段、篇章
译理论建设,为其开拓了种种途径,提供了丰富论据。
等较高的语言单位层次所表现出来完整的语篇,甚至文化语境

从文体学视角看小说翻译

从文体学视角看小说翻译

从文体学视角看小说翻译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优质的文学翻译对于文化传播以及译者文学翻译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学翻译运用符合原著风格的另一种语言,准确地、有创造性地再现原著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容。

文学翻译一贯将重现原文文体作为翻译目标和评价标准,甚至认为它是好译文必备的特征。

翻译文学小说,应该不仅通过语言转换传达其内容,更应再现其文学性,体现美感。

因此本文的文学翻译实践及其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文体学理论指导亲身翻译实践——简奥丝汀《曼斯菲尔德庄园》部分章节,并验证、讨论文体学理论在文学小说翻译中的适用性与指导意义。

笔者以翻译实践报告的形式首先简要描述了任务概况,然后具体介绍了翻译任务过程,接着清晰地铺陈了文学文体学理论,最后以文体学角度从词汇、句法、语篇、修辞、叙事角度五个方面,结合“前景化”、“偏离”等文体概念,探究作者在措词选择上的主题目的和美学目的,详细分析了自身翻译实践的文体效果,并且做出反思和总结。

希望对今后文学小说的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从文体学角度看《活着》的英译文

从文体学角度看《活着》的英译文

从文体学角度看《活着》的英译文篇一:《活着》的英译文文体特点可以从文体学角度进行探讨。

文体学是研究文本形式及其表现的学科,特别关注文本的语言、结构、风格、意义等方面。

在翻译中,文体关系到翻译的品质和效果,因此对于原文文体的准确把握和翻译风格的恰当营造至关重要。

《活着》的英译文呈现出独特的文体特点。

原文采用了较为简洁明了的中文表达方式,而翻译则采用了更为流畅、自然的英文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原文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原文的结构比较简洁,主要以叙述为主,而翻译则在保持原文情感和意境的基础上,对原文的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添加了一些过渡和连接词,使整篇文章更加连贯、有层次感。

此外,翻译还采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使原文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生动。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活着》的英译文在语言表达、结构布局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符合英文阅读习惯,也使得翻译更加自然、流畅,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情感和意境。

篇二:《活着》的英译文是由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翻译而来的。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呈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和不足之处。

这个翻译版本的文体比较简洁明了,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口味。

翻译者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中的语言表达和句式结构,使得整个译文比较流畅自然,易于理解。

此外,翻译者还采用了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整个译文的可读性更高。

然而,这个翻译版本的文体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翻译者可能没有完全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语境,导致一些翻译出来的语句不够准确或者不够自然。

其次,翻译者的翻译风格可能不够细腻,不能完全表达出原文中的情感上的细节。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翻译版本的质量比较高,但是在一些细节和情感上的表达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不过,这个翻译版本对于英语读者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中文文学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文文学的魅力。

文学翻译中的风格可译性浅谈

文学翻译中的风格可译性浅谈

文学翻译中的风格可译性浅谈【摘要】文学作品翻译中,译作是否确切地再现了原作风格是译者最重要的目的,也是译作对译语读者的效果能否等同于原作对原语读者的效果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讨论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可译性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文学翻译可译性风格一、解析风格什么是风格??辞源?中的解释是:“艺术特色〞。

?现代汉语词典?对风格一词的解释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

而英文中的“styl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tilus〞,原意为古人在腊板上写字的工具—尖笔,后引申为多义词,现多用于表示作品、绘画、音乐、建筑等因人、因地或因不同的历史时代而形成的独特文体、风格、风格和式样等。

这就说明风格涵盖的内容丰富,既反映一个作家的特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又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德•布封提出过“风格即人〞的名言。

不同的作家就有不同的风格。

即便同一作家不同时期风格也不尽一样。

随着作家的经历的变化,其风格也是开展的;又因为作品体裁,对象等的不同,有时一个作家会有几种风格同时存在。

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JnathanSift将风格定义为:“prperrdsinprperplaesakethetruedefinitinfastyle〞(适当的词用于适当的场合,就是风格确实切定义)。

这从词汇的角度诠释了风格。

由此可以看出风格贯穿一个作品的全部,小到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的层面,大到人物塑造,构造安排,主题提醒的层面。

一个作品因此带有作家的独特印记。

二、风格可译性文学作品带有其特有的风格,这已是定论,古今中外多是如此。

那么这种带有感情色彩和艺术特性的特有风格能否被确切的译成另一种语言呢?这个问题在中外翻译界的争论由来已久。

但丁主张“文学作品(诗歌)不可译〞论,他认为:“任何富于音乐,和谐感的作品都不能被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破坏其全部优美和谐感。

透析文学文体风格翻译

透析文学文体风格翻译

透析文学文体风格翻译社会符号学的语义观包括了风格要素,即原作的意义不仅存在于文本的语言本身,还存在于文本风格等方面。

根据不同标准对风格分类,常见的风格类型有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语体风格、文体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保持原文风格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文学翻译中,原风格的再现是研究作者或作品思想内容与语言文采的统一性及多样性的要求。

很大程度上原风格反映的是作者的价值取向、文采的表现规律和艺术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和分析作者的思想内涵及作品风格。

本文将从文体风格,时代风格,作家个人风格和民族风格几个角度对文学文体的风格翻译进行论述。

一、适应原文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是指因文体差异而产生的语言运用特点的综合。

翻译必须密切适应原文的文体风格,译文中遣词造句必须符合文体的需要。

不同的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中也有风格上的区别,如有的直白,有的典雅庄重,有的轻松诙谐。

例如1936年当英王乔治五世去世后,42岁的皇太子爱德华八世继位,但他因爱上一个美国女人(amarriedwoman辛普森太太)而受到内阁和教会的反对,他决心让位给他的弟弟,而同所爱的人出国,被称为“不爱江山爱美人”。

在他禅位前,曾向英国国民发布广播讲话:…ButyoumustbelievemewhenItellyouthatIhavefounditimpo ssibletocarrytheheavyburdenofresponsibilityandtodischargemyd utyaskingasIwouldwishto,withoutthehelpandsupportofthewoman Ilove.这是一篇口语化的讲话,十分自然。

但到了第二天早晨,在报纸上所出现的“禅位诏书”中的这段话完全变成了地道的书面语。

ButyoumustaccordmecredencewhenIstatetoyouthatIfounditimpo ssibletoenduretheheavyburdenofresponsibilityandtoconsummate thefulfillmentofmystewardshipaskingwithouttheassistanceandco operationoftheladyuponwhomIhavebestowedmyaffection.因此译文要庄重典雅些,才能忠实于原文的文体风格。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中译本的对比分析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中译本的对比分析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中译本的对比分析文章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三个中译本进行分析。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被“前景化”的语言特征入手,以里奇和肖特的《小说文体学》为理论框架比较三个中译本,以比较那本译文能反映出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写作语言的“前景化”,即,马克·吐温进行了大胆创新,语言上突破了传统小说中标准英语的语法规则的束缚,灵活应用美国南方方言和黑人英语。

经过比对,三种文本对原文的文体特征再现各有所不同。

标签:文学文体学;前景化;小说翻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引言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语言上突破了传统小说中标准英语的语法规则的束缚,灵活应用美国南方方言和黑人英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口语化文学语言,简洁生动,脍炙人口。

二、文学文体学与“前景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尤其是在中国,文学翻译研究和批评的标准大体上依赖于主观直觉和印象式的判断,在操作方法上难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客观。

有些译者在翻译小说时,满足于传递“可意译的物质内容”这一层面,只关注是否传递了“相同的内容”,而忽略语言形式本身的文学意义。

文学文体学特指“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

”“前景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木穆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

穆认为文学语言的特征就在于“前景化”。

“前景化”就是指“文学作品中为了美学价值和主题意义而做的对标准语言的变异或偏离”。

英国文体学家利奇认为:“前景化就是一种对艺术的偏离。

”他曾经说过:“创造性运用语言体现在两个方而:一是作者有创见地选择并运用已经被规定下来的可能表达方式;二是作者能超越常规的表达方式,创造出语言中尚未出现的新的可能表达方式。

” 文学文本中,语言形式是作者寻求达到各种主题和美学效果的方法,因此前景化语言正是小说风格的具体体现,对前景化语言的翻译将直接影响到小说风格的翻译。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小说之一,描写了一个孤儿的成长历程和社会现实。

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也被翻译成了许多种语言,其中包括中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探讨译文对原著文学风格的保留和再现。

从译本的语言风格入手。

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习惯和修辞特点。

《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中,译者在传达英文原著的语言风格时,需要尽量保留原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译者也要兼顾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具有亲和力和易读性。

在这一方面,值得肯定的是,许多《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都做到了这一点。

它们在保留原著的语言风格上努力了很多,尽可能的使用中文译文再现了英文原著中的句式、用词和修辞手法。

这使得中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带来了更加真实和丰富的阅读体验。

从译本的文学形式和结构入手。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的文学形式和结构在英文原著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狄更斯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和描写,通过不同的人物角色和场景来展现故事的发展。

他还在文本中穿插了许多幽默和夸张的元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中文译本中,译者们也需要努力在保留这种文学形式和结构的使得译文更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一些译者将英文中的幽默元素和夸张手法翻译成了中文的俏皮话和成语,使得译文更加贴切地表达了原著的意境。

也有一些译者在这方面没有做得很好,他们过于追求原著的形式和结构,导致了译文在某些部分显得呆板和生硬。

这一点上,希望未来的译者们能够更加注重对原著文学形式和结构的理解和再现,使得译文更具有魅力和张力。

从译本对原著情感和意境的再现入手。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是它的核心魅力所在。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大卫·科波菲尔》是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部小说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其中包括中文译本。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本文将对《大卫·科波菲尔》中文译本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意性角度来看《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

诗意性是文学作品所固有的一种质感。

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的诗意性。

在《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中,翻译者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中的诗意性。

例如,在原作中,“clouds are flying over the moon”这个描述十分生动,而中文译本中对应的翻译是“云飘过月亮”,同样能够表现出原作中的诗意。

其次,我们可以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分析中文译本。

语言风格是文学作品可以表现出的一种风格,包括口语化、书面语、诗意化等。

在《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中,翻译者采用了口语化的风格,使翻译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原作中,主人公大卫第一次见到斯蒂尔弗人时说:“I am very glad to see you, sir. I am sorryto have held you so long at the gate.” 而在中文译本中,翻译为:“很高兴见到您,先生。

抱歉让您在门口等了那么久。

” 可以看出,在语言风格上,翻译者使用了更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亲近感。

最后,我们可以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

文体是文学作品所采用的一种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在《大卫·科波菲尔》的中文译本中,翻译者采用了小说的文体形式。

既然翻译目标是小说,那么翻译者在译文中需要保留小说的特征,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等。

在中文译本中,翻译者较好地保留了原作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汉译本中的翻译风格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汉译本中的翻译风格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汉译本中的翻译风格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汉译本中的翻译风格内容摘要:掌握文体特征能极大程度在译文中重现原著的文学价值,对于翻译小说作品的译者来说,准确把握原著的文体特征能让读者在译文中感受到原作的写作手法和作品魅力。

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译者敏锐地抓住作品语言形式的特征,将作者的文风和写作手法融到译文中。

笔者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对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三个汉译本进行文学文体学指导下翻译风格的分析,探讨文学文体学对翻译工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翻译一.引言将赏析文学结合语言学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便是文学文体学。

无论是对于描写时所运用的语言,还是其中蕴含的韵味,亦或是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其中的价值,都是其所注重的内容。

该学科研究的文体众多,例如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戏剧类等,无论是不同文体所蕴含的特点,还是语言所独具的风格都是学科重点研究的內容。

由于文本本身具有不可译性,译者在翻译作品的时候,等同于改变与再造,但是从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方面挖掘作者的审美意图和语用效果并且分析原文中的文体,可以更大程度还原双语的对等。

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构思精巧,在遣词造句上精心推敲既诙谐幽默,意味深长。

《傲慢与偏见》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女性世界观主要是爱情婚姻观。

这部作品创作于1813年,小说的情节高潮迭起,其中还包含着一定的幽默色彩,无论是在英国当地,还是在全球领域,都得到了极大褒奖,数年后作品依旧经久不衰。

毛姆更是将这部动人心弦的作品列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

对于这样一部耳熟能详的作品,在翻译时需要遵循原小说想要传递给读者的风格,并且对原作者表达和显现的语言风格进行准确的把握。

风格能在翻译的作品中得到重现,是探讨翻译时最常见的话题。

许钧认为“从大的方面讲,有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阶级的风格,从小的方面看,作家笔下选择的一个音节、一个词或一个句式,都无不标志着风格的特征。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摘要】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翻译的原则,比较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并提供了实例分析和误区解析。

在总结了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英文歌词的翻译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歌词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这对于提高英文歌词翻译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体学,英文歌词,翻译,视角,分析,原则,方法,比较,实例,误区,策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is rooted in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English songs worldwide.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music,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 regardles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This has led to a growing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songlyrics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meaning and emotions conveyed in the songs.1.2 研究意义Furthermore, studying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our translation skills and techniques. Translating song lyrics requires a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capturing the stylistic nuances of the source text. Through exploring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song lyric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tylistics, we can enhance our translation proficiency and better appreciate the complexitie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 正文2.1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特点分析In the analysis of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 forms of written text.2.2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原则探讨In the exploration of translating English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it is essential to discuss the principles that guid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Another important principle is to consider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Translating song lyrics is not just about substituting words with their equivalents in another language; it also involves capturing the cultural nuances and references embedded in the original text.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sensitive to these cultural elements and find appropriate ways to convey them in the translation.2.3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方法比较英文歌词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文体学视角下。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两部中译本的风格翻译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两部中译本的风格翻译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两部中译本的风格
翻译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文章句式复杂多样,方言俚语信手拈来。

本论文运用文学文体学分析对比《大卫·科波菲尔》的两部较新的中文译本。

在文学文体学理论指导下,翻译分析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四个方面入手,从而使分析更客观科学。

两部中译本分别由庄绎传在2003完成和宋兆霖在2009年完成。

这两部中译本受到读者广泛欢迎。

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人对这两部译本进行比较,因此,详细分析这两部译本有其学术价值。

论文结论如下:首先,将文学文体学运用到文学翻译及其研究中均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宋兆霖的译本确实有其研究价值。

鉴于两个译本各有其长短,故本论文的目的并非比较哪部译本更好,但通过对比性研究,作者确实发现宋兆霖更加致力于在译本中实现风格重现,保留原文的美学价值,因此宋译本尤其值得学者们加以更多研究。

最后,通过对《大卫·科波菲尔》两部中译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译者大致可以运用以下四种方式对文学作品的风格进行处理:1.以英语原文风格的呈现方式在译文中再现风格,如以拟声词译拟声词,以文学词汇译文学词汇;2.以更符合译入语习惯的方式再现风格,如在汉语译文中以口语化词组译英语原文中语法错误造成的口语化现象;3,当原文中的风格确实不可译时,在译文中创造新的风格特点以维持美学价值,如以汉语平行结构译英语原文中的压头韵现象从而保留文章美学价值;4.尽管译者应该尽最大努力再现风格,遗憾仍然不可避免,有时为确保译文中词组或句子通顺,不得
不或多或少牺牲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汉译本中的翻译风格作者:黄珺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4期内容摘要:掌握文体特征能极大程度在译文中重现原著的文学价值,对于翻译小说作品的译者来说,准确把握原著的文体特征能让读者在译文中感受到原作的写作手法和作品魅力。

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译者敏锐地抓住作品语言形式的特征,将作者的文风和写作手法融到译文中。

笔者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对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三个汉译本进行文学文体学指导下翻译风格的分析,探讨文学文体学对翻译工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翻译一.引言将赏析文学结合语言学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便是文学文体学。

无论是对于描写时所运用的语言,还是其中蕴含的韵味,亦或是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其中的价值,都是其所注重的内容。

该学科研究的文体众多,例如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戏剧类等,无论是不同文体所蕴含的特点,还是语言所独具的风格都是学科重点研究的內容。

由于文本本身具有不可译性,译者在翻译作品的时候,等同于改变与再造,但是从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方面挖掘作者的审美意图和语用效果并且分析原文中的文体,可以更大程度还原双语的对等。

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构思精巧,在遣词造句上精心推敲既诙谐幽默,意味深长。

《傲慢与偏见》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女性世界观主要是爱情婚姻观。

这部作品创作于1813年,小说的情节高潮迭起,其中还包含着一定的幽默色彩,无论是在英国当地,还是在全球领域,都得到了极大褒奖,数年后作品依旧经久不衰。

毛姆更是将这部动人心弦的作品列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

对于这样一部耳熟能详的作品,在翻译时需要遵循原小说想要传递给读者的风格,并且对原作者表达和显现的语言风格进行准确的把握。

风格能在翻译的作品中得到重现,是探讨翻译时最常见的话题。

许钧认为“从大的方面讲,有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阶级的风格,从小的方面看,作家笔下选择的一个音节、一个词或一个句式,都无不标志着风格的特征。

”1传统论述风格时习惯沿用壮丽、繁缛、典雅等词汇,这些评价的词汇大都局限于感觉层面,因此具有评论者很强的主观意识,有些词汇只凭感觉,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但是文学文体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让我们可以具体客观地进行文体分析。

笔者在本文地分析中选取《傲慢与偏见》汉译本中王科一版本的译本出版于2006年,当时的出版社是上海译文,之后将该版本称为王译。

2010年还有一个孙致礼的版本,当时的出版社是译林,之后将该版本称为孙译。

1993年张扬和张玲的译本选用的出版社是人民文学,之后将该版本称为张译。

我们随后从这三个版本来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译者地翻译风格。

拟从修辞手法和艺术风格这两个层面,选择性地取用三个中文译本部分典型片段,在文体学的理论指导下,对翻译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二.三个汉译本的修辞手法翻译文体学对于翻译的理论指导可以包含比喻,反语,夸张,双关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细节研究。

简·奥斯丁将她笔下的众多人物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得丰满生动,字里行间更是引人入胜。

赵明在《语际翻译与文化交融》中提出“翻译是一种选择的艺术,译者应针对译语读者在众多的相似表达法中选择最适切的语言形式,在译文中创造出等同于原作的交际环境,取得等同于原作的修辞交际效果。

”2张斌认为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3可见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准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意图可以极大程度提高译文的质量,还原作品的文学魅力。

(一)修辞层面之比喻比喻修辞手法包括有明喻、借喻以及隐喻这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各种要素是最完整的;第二种类型的没有喻体,是通过本体来代替的;第三种类型没有出现过比喻词。

在翻译地过程中,在选择哪种修辞手法时,不能仅仅从喻体本身是否和本体存在相似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还应当想到为何作者选择这样的比喻形式,有无深层次的用意等,只有了解其中的缘由,翻译出来的内容才能更准确。

1.明喻(1)原文:…, and if you lament over him much longer, my heart will be as light as a feather. (Chapter40)4王译:要是你再为他叹息,我就会轻松愉快得要飞起来了。

5孙译:如果你继续为他惋惜下去,我心里就会彻底轻松了。

6张译:如果你再为他悲痛下去,我的心就会轻松得像羽毛一样。

7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当时Darcy向Elizabeth求婚,不料惨遭拒绝,但是随后Wickham诸多不良行为却被她了解到,此时她心中才明白先前对Darcy是有很多误会的,此时的她并无好心情,她在将心中的苦闷倾诉给姐姐,听完姐姐地开导之后心情如释重负。

这句话的比喻本体是my heart,喻体是feather,采用了as…as…作为比喻词,因此是一个典型的明喻修辞,原文旨在比喻心情就像羽毛一样很轻松。

王译用“飞”代替了羽毛带给读者的轻快,以此来感知转移,精妙的比喻富有表现力,让读者感觉生动,但同时改变了原文了明喻修辞。

孙译此时在翻译时并没有用比喻的形式,尽管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出来,但丢失了原文关于light和feather之间的比喻手法的翻译。

张译采取直译,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文要素,却稍显翻译痕迹。

2.隐喻(2)原文:…She finds Miss Pope a treasure. “Lady Catherine,” said she,“you have given me a treasure.”(Chapter29)8王译:(麦特卡)我觉得蒲白小姐真是件珍宝呢。

她跟我说:‘凯瑟琳夫人,你给了我一件珍宝。

’9孙译:她觉得波普小姐真是个难得的姑娘。

‘凯瑟琳夫人’她说,‘你给我介绍了个难得的丫头。

’10张译:她觉得波普小姐是个宝。

‘凯瑟琳夫人,’她说,‘你给了我一个宝贝呀。

’11这一比喻中Miss Pope是整个比喻中的本体内容,此时treasure所起到的作用的喻体,原文并未出现比喻词,因此是隐喻。

王、张两种译文在翻译的时候,保留了喻体和隐喻的方式,采用的方式是直接翻译的形式。

好姑娘是treasure在这个句子中的含义,孙译将这个单词翻译成了难得的姑娘,此时单词中的珍贵之意就被大大减弱了,尽管单词的含义也翻译出来,但是其中原作者想要表达的韵味却发生了一些偏离。

3.借喻(3)原文:To be fond of dancing was a certain steps towards falling in love; and very lively hopes of Mr. Bingley’s heart were entertained. (Chapter3)12王译:喜欢跳舞是谈情说爱的第一个步骤;大家都热烈地希望去获得彬格莱先生的那颗心。

13孙译:喜欢跳舞是谈情说爱的可靠步骤,大家都热情希望去博取宾利先生的欢心。

14张译:喜欢跳舞恰恰就是向堕入情网迈出的一步;大家都满怀希望,要博得宾利先生的好感。

15这是一种借喻的方式,Bingley对人的好感度,此处作者用到的单词是heart。

王译的方式将此单词翻译成了那颗心,这种方式所用到的翻译方式是直接翻译,尽管原作品中的方式都沿用下来,但是会给人一种硬朗的感觉。

其他两个译本都将好感和欢心来表达heart的含义,此处与上一句的love形成对应的感觉,整句话也变得顺畅。

(二)修辞层面之反讽反讽更是该书的艺术的灵魂所在,小说开篇第一句中奥斯丁就采用了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

并且简·奥斯丁在文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就是反语,无论是所设计的人物对话,还是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特点,亦或是场景,每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反讽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的张力,给读者带来乐趣的同时,还带有启发意义。

作者通过反讽在小说中传达了自己想表达地嘲弄、谐谑及挖苦,使得在翻译作品的时候增加了难度,因此能否忠实地在译语中再现是欣赏原作神韵的评判标准之一。

(4)原文: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16王译: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17孙译: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18张译: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

19这话中无论是universally acknowledged还是truth,不同译本的翻译者都将他们其中蕴含的“真理”含义表达出来。

然而当读者继续往下阅读,突然发现放所谓的真理不过是"a single man. . .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这种极为片面甚至可以说是偏见的想法。

调侃式的开头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开幕式,也正是这个开头让读者窥见了那个社会背景下金钱与婚姻的关系,以及当时人们对婚姻的认知。

这种手法便是突降,所选择的方式非常幽默,可以将文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通过突降的方式变得荒诞起来。

这也是原著的作者想要表现的讽刺意味。

三个不同的版本都将原文中的含义精准地表达给读者,但是原著中人物的语气却没能传递给读者,原作者的风格也没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三个译本做了“信”和“达”的翻译标准,没能将原文中修辞也应当在译本中表现出来,将语序做出适度的调整,译本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但是想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却没能展现出来。

刘根奇和陈历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词句应当翻译成“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即: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是必定要娶太太的。

”20译文中的“凡是”这个用词和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颇有讽刺所谓“真理”的效果,这种方式保留了原著中开始时营造一种庄严的效果,之后开始进入诙谐的节奏,达到了译本也原著神形都相似的翻译效果。

(三)修辞层面之夸张夸张在修辞手法中是一种能够将事物所蕴含的独特特性通过突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常见手法。

在英语中这种手法也是极为常见的,倪宝元认为“恰当地运用夸张便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加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1夸张在所有修辞手法中所蕴含的渲染力非常強。

因此准确翻译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原文,能让译文更富有感染力。

(5)原文:Lydia was exceedingly fond of him. He was her dear Wickham on every occasion; no one was to be put in competition with him. He did everything best in the world; and she was sure he would kill more birds on the first of September than anybody else in the country. (Chapter51)22王译:丽迪雅太喜欢他了,她每说一句话就要叫一声亲爱的韦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