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的法贝尔》的叙事策略
《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探究
《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探究作者:侯沛沛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6期摘要:本文以西方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NorthropFrye,1912-1991)的原型批评为理论对瑞士德语文学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并对他们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集体无意识神话是文学的源头之一,西方当代文学如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奥尼尔的《悲悼》等作品通过建构反伦理学和反社会学的人物与情节关系,探讨作为一种隐秘的无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关系的“俄狄浦斯情结”,形象化地展示出“文明的法律”与“自然的法律”的尖锐冲突以及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性,以此实现对人类爱情与婚姻问题的某种独特思考和超越性反省。
本文拟在西方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下对瑞士德语文学家马克斯·弗里施(MaxFrisch)的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原型进行探究,以期从中窥探这部德语作品在更广阔的宏观文学体系中的原型联系。
原型批评的创立者诺斯罗普·弗莱被公认为欧美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其作品《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新的文学批评流派-“原型批评”的崛起。
弗莱认为,文学内部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神话、仪式、巫术、宗教文本)之间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形成历史性的社会-文化语境。
”。
[1]因此,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来看,而要把它置于整个文学关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
这就要求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都应着眼于其中互相关联的因素,它们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它们又往往表现为一些相当有限却又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2]即原型,它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相互联系的工具。
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因此,“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著名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技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该小说中几个重要的叙事艺术技巧。
1. 多重叙述视角《佩德罗·巴拉莫》通过多个不同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历。
这种多重叙述视角使得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想法、情感和行动。
"每个叙述者都像是一个透镜,通过他们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灵魂和复杂性。
"2. 非线性叙事结构《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结构是非线性的,故事以一个迭代的方式展开,时间跨度长达几代人。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多维,读者需要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思考和连接。
"3. 象征主义的运用《佩德罗·巴拉莫》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元素,如巴拉莫庄园的庞大和迷宫般的结构,象征着家族的历史和沉重的命运;风和死亡的形象象征着无法逃避的命运等。
这些象征主义元素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隐含意义。
"象征主义的运用使得故事超越了表面的叙事,它们像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暗流,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4. 反复出现的动机《佩德罗·巴拉莫》中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动机,如风、死亡、孤独等。
这些反复出现的动机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内在的联系,还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故事主题和角色心理的线索。
"反复出现的动机给故事注入了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们让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更加深入和细致。
"总结起来,《佩德罗·巴拉莫》通过多重叙述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象征主义的运用以及反复出现的动机等叙事艺术技巧,创造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故事世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和激情澎湃,还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叙事法
一、相关概念1叙事“叙事”就是讲述、叙述事件。
叙事是超越文学具体体裁而存在的现象,是叙事者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给他人的一种方式。
因而人们可以用它来“报告过去发生的事件,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件,或预报将来发生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实际发生的,也可以是只在叙述者的想象中发生的,亦即是虚构的。
”叙事是我们生存中最普遍的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叙事之中。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叙事现象无处不在,从襁褓之中的摇篮曲,到孩提时代的童话歌谣,再到电影、广告甚至日记,叙事都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
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说过: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可胜数。
种类繁多,题材各异。
叙事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小说、史诗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里。
而伯格的观点是,每个人都生活在叙事之中,我们都是作家和剧作家,我们的生活亦即重演,这就是文本。
不过,这文本并非无可质疑的。
他告诫说:我们曾以为读、听和看故事不过是用来“消遣”,其实这些叙事绝不这样简单!2叙事研究叙事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那就是叙事学。
现代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其诞生的标志为在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年第8期),该期是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主题”的专刊,它通过一系列文章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诸于众。
这时的叙事学还只是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叙事作品的学科。
而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
它所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理解这些故事的。
人们通常运用叙事的方式寻求实践的具体联系,关注事件展开的具体情节,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压抑生活中的情节和情趣。
如洛朗·理查森写道: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
叙事研究法举例
叙事研究法举例叙事研究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故事、叙述和叙事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探究故事的要素、结构和叙事技巧,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目的、情节和影响。
下面将列举十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叙事研究法来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的故事。
1. 短篇小说《红楼梦》: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方式、故事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等要素,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2. 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电影中的时间线、叙述者的视角以及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从而深入理解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3. 儿童故事书《小红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设定、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揭示出故事所传递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4. 历史纪录片《长征》: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历史事件的呈现和叙述者的视角,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
5.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剧集中的情节发展、角色关系和叙事手法,揭示出故事中权力争斗和人性的复杂性。
6. 文学作品《1984》:叙事研究法可以揭示小说中的叙述方式、叙事结构和主题,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权威和个人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7. 传记《史记》: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传记中的叙述手法、事件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
8. 新闻报道《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庆典》: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叙事结构、语言风格和信息传递方式,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背景。
9. 纪实文学《野火烧不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纪实文学中的叙述方式、情感表达和事件的呈现,揭示出作者对自然灾害和人性的思考和观察。
10. 广告故事《一个苹果的诱惑》: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广告故事中的叙述技巧、情感营造和产品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广告的目的和影响。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研究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和解读各种类型的故事,无论是文学作品、电影、新闻还是广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敬佩
2.说说第⑦、⑧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_运__用__插__叙__,__交__代__歪__脖__子__树__的__由__来__;__为__下__文__写__母__亲__对__“__我__”__的__劝__说__做__了__铺__垫__。__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它浑身好像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都爆裂开了。(从修辞 手法的角度赏析) _运__用__拟__人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生__动__形__象__地__描__画__了__杨__树__的__长__势__迅__猛__,__为__母__亲__对__树__的____ _夸__赞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 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楚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奔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 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 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 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③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 ,在我们的手段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 悦
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 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 间好像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 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现在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时间相依相偎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运__用__比__喻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形__象__生__动__地__写__出__了__时__间__是__严__厉__而__又__古__板__的__,__突__出__了__时__ _间__的__公__正__威__严__,__令__人__敬__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提升课堂:时间的魔术——小说叙事时间考点透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提升课堂:时间的魔术一一小说叙事时间考点透析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指出:"时间在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凡小说家们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会对时间加以充分利用的。
"很多小说家利用对时间因素的"戏剧性处理",来完成某种审美意蕴的暗示,这是我们在解读这一类小说文本时应该要特别注意的。
其中,叙事节奏是凸显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重点的重要方式。
考题再现(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
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将一个月的时间一笔带过,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我们称之为“概要"。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
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
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
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寥寥数笔写完了主人公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这里也是采用了 "概要"的叙事节奏。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服役。
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
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
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
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
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
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
独特的叙事风格
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文学创作中,叙事风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作品赋予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尝试创新的叙事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与众不同。
本文将探讨几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其中包括拼图式叙事、口述叙事和多视角叙事。
拼图式叙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叙事方式,它通过不同的时间线和视角来呈现故事。
这种风格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展开,将故事的不同片段拼凑在一起,由读者自行组合和解释。
著名的作家莫尼卡·阿里西利亚尼就擅长运用拼图式叙事,她的小说《回忆的棺材》以此为特点。
这种叙事风格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思维,还能够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另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是口述叙事。
这种方式通过一个故事讲述者的视角来传达故事。
通过使用口头语言和个人风格,作家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密和真实的感觉。
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讲述主人公梅尔索的故事,加缪成功地将读者代入了一个冷漠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口述叙事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与之产生共鸣。
除了口述叙事,多视角叙事也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
这种方式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呈现故事,给读者提供了多个观点和体验。
通过多视角叙事,作家可以更好地展示故事中复杂的关系和冲突。
著名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赞美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麦克尤恩展示了一个家庭的团结与矛盾,让读者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以上所述的几种叙事风格,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和效果。
拼图式叙事通过错综复杂的时间线和视角,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挑战。
口述叙事则通过亲密和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与主人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多视角叙事则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为故事增加了层次和复杂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叙事方式就没有价值。
每种叙事方式都有其适用的情境和效果,作家需要根据故事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叙事方式。
在选择叙事风格的同时,作家还需要注意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可读性,避免过度复杂和混乱。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中叙述视角示例与巧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中叙述视角示例与巧练考点:1.张炜《老红军》——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2.狄更斯《穷人的专利权》——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3.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流动视角4.非鱼《一条忧心忡忡的蛇》——以蛇为叙述视角的叙写意图【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流动视角2.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3.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4.以蛇为叙述视角的叙写意图【考点示例】一、张炜《老红军》——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考点解读】1.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2.关于文中老红军力主修筑海滩荒原的部分3.叙述方法的改变的效果——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4.场景对举的巧妙构思【考点解读】1.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2.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3.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的何用意4.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5.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C.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视角有时并不一致。
D.纪昀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欧亨利写作技巧的叙述分析
欧亨利写作技巧的叙述分析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描写手法、情节安排、对话技巧和节奏感四个方面,对欧亨利的写作技巧进行叙述分析。
欧亨利在描写人物和环境方面独具匠心。
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他对苏比这个流浪汉的描写非常细腻,从他破旧的衣服、疲惫的神态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欧亨利还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营造氛围。
在《红字》中,他运用红字这一象征来表达女主人公海斯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暗示着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性之间的矛盾。
欧亨利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悬念。
他善于运用突兀的情节转折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来吸引读者。
在《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姆为了给对方买礼物而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但最终却发现彼此卖掉的东西都没有什么用。
这种出人意料的情节安排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善良和无私。
欧亨利还善于运用线索来引导读者。
在《罗宾逊医生的诊断》中,他巧妙地安排了一条隐藏的线索,直到故事的高潮才揭示出来,让读者恍然大悟。
这种情节安排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加深了读者对故事的理解。
欧亨利的作品中的对话非常生动、真实,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和塑造形象。
在《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姆之间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交流。
欧亨利的对话也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张力。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警察与苏比之间的对话紧张而引人入胜,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表现了警察和苏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欧亨利的作品节奏感非常出色,他通过节奏感的运用让文章更加流畅、引人入胜。
在《麦琪的礼物》中,故事的节奏逐渐加快,直到最后达到高潮,这种节奏感的运用让读者看得非常过瘾。
欧亨利的作品中的铺垫也非常到位。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他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来铺垫苏比想要进入监狱的想法,然后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才揭示出苏比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这种铺垫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中的记忆与工具理性批判
特・ 法贝尔 ( 应该是 ) 1 9 5 6年 在短短 的五个月 时间 内经历 了
为了回避似曾之在一起不会感到荒唐的女性也不仅是因为他们虽相识的赫伯特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把我弄迷糊了截然不同能干的法贝尔的外号就出自汉娜之口而法不管怎么说我熟悉他这张面孑3他甚至在飞机中途贝尔则称汉娜是艺术仙女却又相互非常了解分手让降落在休斯敦时企图不再登上飞机
2 0 1 3年 2月
第2 9卷
第 1期
I n Ho no Fa b o r b y M a x Fr i s c h
FENG Y0一 l i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i f c t i o n Ho mo F a b e r b y Ma x F r i s c h,me mo  ̄ i s t h e t h e me o f me mo  ̄ d i s c o u r s e a h h o g h i t i f r s t l y O C C U R S i n t h e p l o t .D e p r e s s i o n i s t h e k e y w o r d i n t h e p l o t a n d i s e x p r e s s e d b y t h e h e r o’ S s u b c o n s c i o u s e v a s i o n o f p a s t e v e n t s .T h e a u t h o r p r o d u c e s a n e x t r e me a n d i r g i d i n s t r u me n t a l r e a s o n a n d a p r a g ma t i c wa y o f t h i n k i n g b y p o r t r a y i n g a t y p i c l a ma n o f o n e ・ s i d e n e s s .I n t h i s s e n s e ,wh a t t h e i f c t i o n d e s c ib r e s i s t h e t r a g e d y o f o n e k i n d o f r o l e o r mo d e r n p e o p l e i n s t e a d o f a c e r - t a i n p e r s o n .I n t h e i f n a l a n a l y s i s ,f a i l u r e o f Ho mo F a b e r i s n o n e o t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 o r i e n t e d i d e a s t o r e d i n t h e me mo  ̄ o f w e s t e n r c u l t u r e e v e r s i n c e t h e En l i g h t me n t . Ke y wo r d s : me mo  ̄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s t r u me n t l a r e a s o n ;c r i t i q u e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文摘精华
文摘精华成功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
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过不了河,就摘一个苹果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天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香港有位亿万富翁,创业之初,曾接连遇到了港岛经济危机、股东拆台的冲击,濒临破产的边缘。
“过不了河,就摘一个苹果”,他想到了上面的那个故事。
一番深思熟虑,他猛然发现了“苹果”的禅心,获得了这样一条教训:渡河之前,一定要准备游一个来回的力量,即使发生不能上岸的情况,也能平安而返临危不败。
这条教训被他奉为经商做人的准则,由此踏上了成功的彼岸。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者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成功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中主人公与自然的关系
在 1 9 5 7年 却 经 历 了 一 系列 意外 事 件 :在 前 往 工 作 地 点 时 所 乘 飞 机 因故 障而 在 沙 漠 中迫 降 . 偶 遇 青 年 时 代
朋 友 约 西 姆 的弟 弟 . 并得 知约 阿西 姆 与 法 贝 尔 年 轻 时 的女 友 汉 娜 结 婚 , 临时决定去看望约 阿西姆 . 却 发 现 他 已 自缢 身亡 紧接 着 又 一 次 因 公 出 行 时 . 在 轮 船 上 偶 遇 自己 的 女 儿莎 白 . 在 不知 情 的情 况 下 与 之 发 生 乱伦 . 随后 莎 白意 外 死 亡 . 法 贝尔 与 汉 娜 重逢 而 此 时 法 贝 尔 也 已患 上 胃癌 。 并 于 几个 月后 去 世 小 说 的 题 目 Ho m 0硒 e r . 在 拉 丁 文 中意 为 “ 技 术 人” . 小 说 通 篇 也 充 满 着技 术 元 素 : 主人 公 法 贝 尔 的职 业 便 与技 术 有 关 . 生 活 中 也 张 口不 离 技 术 . 在他心 目 中. 整个 世界 都 由技 术 衡 量 。 然而 . 作 为 技 术对 立 面 的 自然 在 小 说 中 也 占有 重要 地 位 在 小 说 所 记述 的情 节 中. 技 术 人 法 贝 尔 不 断 与 自然 发 生 碰 撞 . 而 他 与 自然 的关 系 即 反 映 了他 与 世 界 、 与 自身 的关 系 , 其 与 自然 关 系 的改 变 即 反 映 了 其在 世 生 存 状 态 的 改 变
安徽文学
HUI WENXUE 文 AN 艺
理
论
马克斯・ 弗里施 能千的法贝尔 中主人公与自然的关系
班 鹤 立
同济 大 学
摘 要 : 在马克斯 ・ 弗 里施 的 小说 《 能 干 的 法 贝 尔》 中, 主 人 公 瓦 尔特 ・ 法 贝 尔与 自然 的 关 系对 其 人 生有 重要 影 响 。法 贝 尔崇 尚技 术 , 蔑视 自然 , 与 自然 处在 分 裂的 关 系 , 最终 遭 到 了 自然 的 惩 罚 。虽然 最 后 有 所 转 变 , 但 他 的
换种方式讲故事——小说阅读复习之叙事艺术 学案
换种方式讲故事——小说阅读复习之叙事艺术一、聚焦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学习目标:1、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改编课文段落,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2、总结常见的小说叙事艺术,绘制思维导图3、结合高考真题,掌握小说叙事艺术类考题答题技巧三、课中探究:任务一:任选一个选题对第四单元小说进行改写。
选题一:用第三人称叙述《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的段落。
(参考章节:“我”在货行当童工的段落)选题二:站在玛丝洛娃的视角重新讲述故事。
(参考章节:监狱见面的片段)选题三: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重新讲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
(参考段落:6-7段)任务二: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常见的小说叙事艺术。
任务三:阅读文章《古渡头》,回答下列问题。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胡安·路易斯·布约尔的小说,出版于1955年。
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民叛乱的故事,通过多个视角和口述使小说充满了古怪和神秘的气氛。
这篇文章将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创造一个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世界。
口述和多视角小说中的叙述以口述为主,通过不同的角色,如民工、农民、将军和一些匿名的角色来叙述故事。
这种叙述方式让人们和故事主角走得更近,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动机。
同时,这也使得小说的世界变得更加丰满和真实。
多视角和多种方式的讲述也是小说中的另一个独特之处。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观点,这使得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故事。
通过这些不同的透视,作者巧妙地展示了一个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故事背后的复杂性。
例如,在故事中,有多个农民家庭的故事被交织在一起,读者可以理解他们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多视角和口述让故事中的人物变得更加丰满而真实。
非线性叙述小说的叙述还采用了非线性的方式。
故事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推进,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口述来构建叙述。
一些事件是通过旁白或者回忆的方式来呈现的,例如在小说开始不久,就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场景——巴拉莫家中的抚脸碗碎了,这一事件随着故事的推进,被揭示出重要的意义。
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帮助使得小说呈现出一个更加复杂和饱满的世界,不仅考虑故事本身,更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背景。
非线性叙述的特点还使得小说的剧情充满了戏剧性和古怪性,这与小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小说中的隐喻小说中的隐喻也是小说具有深刻性和神秘性的原因。
有时候隐喻并不容易被察觉,需要读者通过深刻地阅读和思考才能理解。
例如,小说中的德克萨斯公测,其直接埋葬了偷工减料、对工人的迫害和对自由的限制的暗示和影射。
偷工减料和对农民的迫害,也是小说的另一大主题。
结论总的来说,佩德罗·巴拉莫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它通过多种视角、小说技巧和隐喻,展示了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技巧和叙事手法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技巧和叙事手法《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叛逆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Holden Caulfield)在短短几天内的经历,深入地探讨了青春期人物的心理与生命意义,该小说通过其创作技巧和叙事手法赢得了大量的读者和赞誉。
那么,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技巧和叙事手法。
一、第一人称叙事《麦田里的守望者》以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进行,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情感化。
读者可以通过霍尔顿的心理描写来深入了解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从而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感受和情感。
同时,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还有效地把握了青春期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使读者更容易地代入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理解他所经历的痛苦和困惑。
二、高雅幽默尽管《麦田里的守望者》从主题和情节上是一部比较严肃的小说,但塞林格使用了许多幽默的语言和情节,使得整个故事的氛围更加轻松。
塞林格在小说中运用了许多高雅幽默,既能让读者轻松愉悦地阅读,又能让人对主人公的思想更为深刻地理解和认识。
三、象征主义手法《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主义手法,这些手法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例如,小说的标题就是一个象征,它表达了霍尔顿对社会现实的愤怒和失望。
而在小说中,雷母(Phoebe)的红色发带、霍尔顿被扔出学校的斯特拉迪瓦里斯钢琴、和他一直拿着的那一只破旧的草帽都是很重要的象征物体。
这些象征手法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意义。
四、突出人物形象作者通过霍尔顿的心理描写和表现来深刻地刻画了这个叛逆少年的形象。
读者可以从霍尔顿的语言和行动、他的喜好和习惯,以及他对周围人物的评价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
五、在某种程度上刻画社会现实《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行文风格和特点,原初反叛、口吐脏字的霍尔顿,成为自我价值意识发展的杰出人物形象,成为批判社会的代表性学生形象。
《能干的法贝尔》中的双重巧合
V o 1 . 3 2 N o . 1
2 0 1 3 . 2
《 能 干 的 法贝尔》 中 的双重巧合
侯沛沛
(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 陕西 摘 西安 7 1 0 1 2 9 )
要: 巧合主题在马克斯 ・ 弗里施的创作 中起 非常重要的作 用。在《 能干的法贝尔》 中, 巧 合更是俯首即拾 , 一方面, 作者运用巧合的叙事策略 , 通过一 系列的人物巧合和事件巧 合加剧 矛盾 冲 突 , 增 强情 节的 曲折 性 , 从 而制 造 悲剧 结局 ; 另 一方 面, 作 者 又将 巧合 嵌
份, 会分别导致喜剧结局 和悲剧结局 , 亲人 间延缓 的对彼此身份的发现能够导致不经意 的误解甚至 乱伦 J 。法贝尔和伊丽莎 白之 间的乱伦便证明 了
这 一点 。 因此发 现在 巧合 中就 显得 弥) ” 。但 是 , 他又 不否认 , “ 发 生这一 切情 况, 不止是一次偶然事件, 而是一连 串的偶然事件 ( 弗里施 , 2 0 0 8 : 1 9 ) ” , 可 以看 出 , 法 贝 尔 始 终 处 于
约阿希姆 . 豳 苤丕
\ ▲一 ,
弗里施的长篇小说 , 尤其是长篇悲剧小说 , 具有强 烈的震撼作用 。这些小说之所 以被奉为经典 ,除 了主题鲜 明 、 紧扣 社 会 现实 外 , 还 有 一 个重 要 的原 因便是他那匠心独运 、 丰富多彩的创作技巧 , 其中 之一就是巧合技巧。在他 的小说《 能干的法贝尔》 中巧合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其叙事方法上 , 作者通 过一系列 的人物巧合和事件巧合设置加剧矛盾 冲 突, 增强 情节 的 曲折 性 , 从 而 制造悲 剧结 局 ; 同时巧 合 也蕴含 在其 主人 公 的人 生哲 学上 , 并 与技术 和理 性 相 对立 。这两 方 面相 互 交织 , 相互影响 , 共 同推 进 主题 的前行 。
安东尼·多尔小说的叙事策略研究
084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1973—)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当代作家,其作品文笔细腻、结构精妙,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对世界的哲思,叙事风格独树一帜。
多尔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四次欧亨利小说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多尔笔下的佳作不胜枚举,写作手法都娴熟自如、流畅精巧,无不令人赞叹和难忘。
本文将以《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记忆墙》《机不可失》《繁衍,生育》等作品为例,对多尔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多主体叙事多尔的小说大部分以第三人称叙述构成,叙述者以自身视角为出发点,以一或两个主人公为焦点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叙述者是小说叙事的绝对主体。
然而,他小说中的叙事语言并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叙述主体,叙事者的叙述往往被小说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或是直接引语渗透。
例如,在叙述事件或人物时,叙事者常常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见解,主人公的看法、评价、内心活动就以不带引导句的间接话语形式直接插入叙述者的客观叙事之中。
西方叙事学家普林斯在《叙述学词典》中,将这种直接插入主人公话语的形式称作“自由间接话语”,并指出“自由间接话语……通常会在其自身内部包含两种话语事件(叙述者的和人物的)、两种文体、两种语言、两种声音、两种语义学和价值论体系的混合标记”[1]。
在解读叙事的过程中,与自由间接话语相对照的不是直接话语和间接话语,而是纯叙事。
[2]多尔在其大部分小说中大量使用这种间接话语形式,使文本中既包含叙事者的视角又暗含人物的视角,使叙事者的客观叙事和人物的主观话语交织在一起,使小说呈现出双主体或多主体的叙述语言。
叙事者的客观叙事恰如小说的主旋律,多尔在叙事中通过不断转换和交替不同主体叙述话语的形式,使主人公的话语在叙事者的叙述中若隐若现,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复调风格,也成为其小说叙事的一个突出特点。
短篇小说《机不可失》讲述的是十四岁女孩多洛特娅的故事,虽然是以叙事者的叙述为小说的主导叙述,但是小说在叙事者的叙述中多次加入自由间接话语,呈现出多主体叙述模式的特点。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策略分析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策略分析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以一种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叙事策略,将男性社会视作河流,正确地理解了男性性格的潜在压力。
本文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叙事策略,从中发现出作者萨拉贝尔的高超才华,进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哲学观点。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主要叙事策略是将男性社会视作一条河流。
贝尔将一个非常平凡的河流的景象,充满着充满活力的流动感,用描述性和赋予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其无穷的生命力,比喻各个男人,他们被视作这条河流中活跃向前的水流。
贝尔不仅将河流作为叙事策略,还将其作为男人性格的有益比喻。
河流代表着无穷的活力,它有着自己的力量,流动着不断变化。
就像男人一样,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精力,他们必须学会坚持不断变化的人生,才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有情有趣。
贝尔通过比喻的叙事方式,正确地理解了男性的潜在压力,当压力超越正常范围时,他们可能会遭受痛苦和痛苦。
类似的,河流也可能会受到压力,它的水流会受到不同的约束,但它也可以战胜这些困难,继续往前流动。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策略是地理历时变化。
贝尔将男人的变化与河流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两者之间充满了时间上的联系。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贝尔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地理历史,比作男人的人生历程,而这个叙述的思路也体现在更深层次的文本中,即贝尔将河流的变化和人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变化来深刻地理解人生历程。
在深刻地理解作者萨拉贝尔的哲学观点时,有必要注意叙事策略在这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贝尔以一种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叙事策略将男性社会塑造成一条活跃的河流,他将地理历史和人生历程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男性的性格潜力,也就是说,贝尔注重了理解一个人的内在压力,通过这些叙事策略的使用,可以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究竟怎样坚持、改变和胜过压力,才能保持生活的积极性和乐趣,这个观点正是贝尔哲学的核心思想。
贝尔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以一种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叙事策略,将男性社会比喻成一条河流。
学前教育中的故事和叙事技巧
学前教育中的故事和叙事技巧“故事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这是美国著名童书作家盖尔·卡森·莱文所说的一句话。
事实上,在学前教育中,故事和叙事技巧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给他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同时也是开发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故事的重要性、故事的要素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来论述学前教育中的故事和叙事技巧。
一、故事的重要性故事是孩子们接触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户。
孩子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需要通过直观的语言和生动的情境来获取知识。
而故事正是这种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社会。
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交意识。
因此,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故事的要素故事有着特定的基本元素。
按照常见的分类方式,故事一般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四个部分。
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和基本组成部分,它包括事件的发展和进展,体现了故事的情节线索和故事的主旨。
人物是故事中扮演角色的主要人物,包括主角、配角和反派等,他们的身份、性格和行为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进而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旨。
主题是故事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故事意义所在。
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故事中的主题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叙事技巧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正确的叙事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叙事技巧。
1. 对话对话是故事中传递信息最直接的方式。
它能够展现人物性格和秉性,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让孩子通过对话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2. 描写描写是叙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细致的描写,可以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进而理解故事的含义。
3. 点题点题是叙事中一个非常精妙的技巧。
通过对故事中的细节进行点题,可以更好地让孩子体会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能干的法贝尔》的叙事策略摘要马克斯·弗里施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瑞士作家,其作品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的精神危机问题。
通过旅行日记的叙事方式,弗里施在《能干的法贝尔》中成功地揭示了其“画像”叙事主题,即人不能为自己或者他人的角色抱有僵化的偏见,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背叛。
“画像”问题,实则反映了工具理性膨胀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的异化。
关键词:画像工具理性日记体成长小说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1911-1991)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瑞士作家,他的作品影响远远超出德语国家的范围,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其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1957),小说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的精神危机问题。
小说《能干的法布尔》的主人公名字叫做瓦尔特·法贝尔。
在拉丁语中,“法贝尔”(faber)是人类学中的专门术语,意义为工作、劳动、技术。
在小说中,名为怀特·“法贝尔”的男主人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往第三世界援建水利工程的技术员。
在他的世界里只存在“技术”两个字,其他的诸如爱情、宗教、艺术等一切非技术元素都是无稽之谈。
法贝尔认为,与其他职业相比,技术人员在现代社会中从事的工作更有意义,因此他们的工作对社会更有用。
法贝尔把女人比喻为束缚自由的常春藤,他宁愿独处享受孤独,也不愿意接受女人的纠缠。
21年前,法贝尔和犹太裔的女友汉娜分手,当时已经怀孕的汉娜瞒住法贝尔悄悄生下了女儿莎白。
21年后,法贝尔在一次旅行途中巧遇莎白,并且对简单纯真的莎白一见钟情。
法贝尔和女儿莎白开始了一段乱伦的感情生活,在希腊的海滩上,莎白被毒蛇咬伤,后脑勺磕在石头上。
汉娜和法贝尔重逢在医院,法贝尔才知道莎白是自己的女儿。
女儿不治身亡,而法贝尔也被发现身患胃癌。
在医院准备接受治疗的法贝尔开始对自己作为“技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反思,于是用日记的形式写下了这段经历。
近代理性思潮兴起以来,工业化进程大大推进,人类社会及生活发生深刻变化。
西方社会的危机就是理性的危机,是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的危机。
瓦尔特·法贝尔的前半生一帆风顺,而后半生曲折坎坷,恰恰反映了工具理性从最初的福泽人类到其后异化人的生存状态的角色转变过程。
二工具理性和“画像”叙事主题自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思维逐渐扩张到人类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领域。
面对工具理性的膨胀,马克斯·韦伯指出,只有发展工具理性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又必然会导致对人的价值的忽视和对人的奴役,这是工具理性的一个二律背反,韦伯曾用人类无法挣脱的“铁笼”来形容这种困境。
面对这种困境,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时,不得不走向其对立面。
在《能干的法贝尔》中,马克斯·弗里施就为读者展现了工具理性从膨胀到走向其反面的发展过程。
为了更加生动地表现这一发展过程,作者引入了《圣经》的“画像”典故。
弗里施在一篇名为《你不应该画像》的短文曾这样写道:“爱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应该把所爱的人当作有生命的变化的人来看待,我们应该乐于追随他所有的发展。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对对方已经足够了解,那么这就是爱的终结。
因为我们没有了爱别人的能力,所以我们拒绝迎合他的变化。
如果我们为别人、为自己画像,那么我们心中就已经没有了爱,我们就已经背叛了别人和自己。
”“画像”的典故源于《圣经·出埃及记》摩西十诫的第二条:不可雕塑任何偶像。
弗里施认为,每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都会接受一个特定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使得这个人变成某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会使这个人难以分辨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这种真实的身份则恰恰隐藏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即“画像”的后面。
弗里施认为,人生的任务就在于摆脱外在的表面的身份,获得真正的自我。
在《能干的法贝尔》中,主人公法贝尔就处在这种摆脱外在的“画像”获得真正的自我的转折期,具体表现在于法贝尔极力追求秩序和技术的生活是如何被偶然因素和过去的经历所破坏的过程:法贝尔去委内瑞拉出差的途中,飞机的两个涡轮机先后出现故障,飞机上其他旅客惊慌异常,而法贝尔担心的并不是自身的安全,而是自己的午餐在哪里放。
飞机迫降在墨西哥沙漠中,法贝尔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生命安危担心,但是剃须刀没有电这件事情却让他烦躁不已。
飞机迫降期间,法贝尔发现一直在和自己下棋的邻座原来是大学好友约阿希姆的弟弟,而约阿希姆和自己青年时代的恋人汉娜结婚又离婚。
因为这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也出于对青年时代的眷恋,法贝尔临时决定和赫伯特一起去委内瑞拉寻找杳无音信的约阿希姆。
经过热带雨林的炎热和泥泞的考验,法贝尔和赫伯特在艺术家马塞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约阿希姆,但是约阿希姆因为看不到事业和生活的出路已经上吊自杀了。
这个时候,法贝尔也在极力掩饰自己的感情,他首先关心的是约阿希姆的半导体收音机的电源来自哪里。
随后在安葬约阿希姆的事情上,法贝尔一直后悔没有火葬,因为在土地里面,尸体还是有可能被秃鹫吞噬的。
从委内瑞拉回到纽约,法贝尔预备和情人易薇分手,因为易薇这个名字意思是“常春藤”,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女人对于法贝尔来言都是缠人的烦人的常春藤,法贝尔认为自己更适合独自生活。
早在飞机迫降在中美洲沙漠的时候,当所有的乘客都在给家人写平安信的时候,法贝尔忙不迭地给易薇写了一封分手信。
虽然易薇已经和他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是他却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易薇,他把易薇纯粹当作性伙伴。
从危地马拉回到纽约后,法贝尔因为难以抵挡易薇的求婚,所以他决定提前坐轮船去欧洲。
去欧洲的游船上,法贝尔偶然认识了莎白,莎白的年轻和活力深深感染了法贝尔,于是法贝尔抛弃了独身主义,向莎白求婚,但是被莎白拒绝了。
到了巴黎,法贝尔知道莎白喜欢艺术,所以三番五次去卢浮宫,尽管他自己并不喜欢艺术。
在卢浮宫里,法贝尔再次“偶遇”了莎白,他们两个开始了环欧洲的艺术之旅,在希腊的海滩上,一次观看月食之后,法贝尔终于和莎白共同度过了一个夜晚。
在继续旅行的途中,莎白被毒蛇咬伤,后脑勺磕在石头上,法贝尔竭尽全力克服语言障碍,把莎白送到雅典的医院。
在医院里,法贝尔又见到汉娜,即便在这个时候,法贝尔还是用数学的方法计算莎白被蛇毒毒死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三到四的可能性。
无论是在沙漠还是在热带雨林,法贝尔总是疯狂地寻找电源和插座,并试图用照相机将自然景色和身边的情景事物固化在一个个的“画像”里面。
女儿莎白意外丧生、自己被检查出身患癌症之后,法贝尔在内心世界默默承认了大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力量。
所以,在古巴进行反省之旅的法贝尔从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
法贝尔不再对剃须和拍照上瘾,他也不再拒绝大自然,而是有意识地经历体验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由此可见,虽然法贝尔的生命走向完结,但是他已经渐渐摆脱了自己的“技术人”的画像,从而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全新的选择。
法贝尔的新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工具理性价值观从膨胀到向其反面发展的过程。
三旅行日记体成长小说叙事结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其内容一般以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主题,侧重展现中心人物和不同领域的人和事物之间的矛盾,所以,一部成长小说的构造分为三个部分:一个人的青年时期、出游时期和成熟时期。
德语中的谚语“reisen bildet”意思是旅行可以改变人、教育人、塑造人,这个词和成长小说中的“bildung”的意思不谋而合。
《能干的法布尔》的副标题为《一则报道》,弗里施采用了旅行日记体,以貌似真实可靠的编年体的报道形式讲述了法贝尔青年时期和汉娜的爱情故事、中年时期往返于美洲和欧洲的旅行、最后由于女儿的死法贝尔的思想进入内省式的成熟期。
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是“第一站”,主要描述了法贝尔从纽约起飞、中途迫降在墨西哥沙漠、然后去危地马拉寻找约阿希姆,之后回到纽约、再从纽约坐船到欧洲,和莎白经过意大利、希腊一直到莎白出现事故的行程。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第二站”,描述了法贝尔第二次经过委内瑞拉到达加拉加斯、在古巴逗留、然后途经苏黎世到达雅典一直到被送往医院的行程。
从故事时间上来看,《能干的法布尔》分为五个时间层次,第一个层次讲述的是法贝尔早年间在苏黎世eth大学的经历,第二个层次讲述了法贝尔从纽约起飞一直到莎白死亡期间的经历,第三个层次讲述了法贝尔在加拉加斯的经历,第四个层次记录了法贝尔第二次到美洲然后回到雅典的经历,第五个层次是关于法贝尔在雅典接受医生治疗的经历。
从叙述时间来看,第一个和第二个时间层次的故事并没有直接在叙述中体现,而是通过第三个和第五个时间层次中用倒叙的方式讲述出来的。
这种破坏故事原本顺序进行时间方面的叙述是现代叙事方法的重要特征,这种不顾故事情节的客观时序,将它进行重新组合和安排的叙事方式,目的在于让故事情节完全服从于主人公的主观情感表达的逻辑。
从叙事者的角度来看,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全知和第一人称主观叙事两种视角。
在第一站中,法贝尔从故事发生的立场出发,即作为回忆中的“我”和读者见面。
由于第一站的情节发生在加拉加斯的酒店,也就是大约距离莎白的死有四个星期左右,这个时间距离使得法贝尔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和预测,所以读者相对于第一站中的主人公法贝尔也拥有超前的信息。
如读者知道莎白是法贝尔的女儿,并且知道两者的关系怎样结束。
由于读者已经知道后面将会发生什么,所以读者也可以将自己的视线放在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重点上。
在第二站中,在雅典的医院,法贝尔回忆了自己的第二次美洲旅行,自己在委内瑞拉的经历以及自己因为生病所以在加拉加斯住在酒店的经历。
作为第四个时间层次的叙事者,法贝尔所知道的东西比第三个层次的叙事者多了一些信息,如他知道莎白要死了,而且他还知道他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在回顾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法贝尔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有问题的。
第二站中的古巴之行是法贝尔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的关键所在。
在雅典的医院住院的法贝尔也一直在纠正自己在加拉加斯酒店所回忆中的自己的观点。
在第二站中,住在雅典医院中的法贝尔不断地打断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在其中插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和汉娜的对话。
在这段医院中写下来的日记中,正在回忆的和被回忆的、正在叙事的和正在亲历的“我”合二为一。
四结语从韦伯提出“工具理性”概念以来,许多现代思想家包括一些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者都对工具理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在他们看来,工具理性本身就带有“原罪”,它以纯科学和纯技术的手段达到功利性的目的,排斥一切价值、道德、人文因素,这必然会导致人的异化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通过旅行日记的叙事方式,马克斯·弗里施在《能干的法贝尔》中批判了工具理性的膨胀,即人不能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角色抱有僵化的偏见,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背叛。
参考文献:[1] 毛东妍:《技术人法贝尔的转变——试析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homo faber)中主人公的转变》,《安徽文学》,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