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与教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数学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数学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师命中分析考题:初中数学《最简二次根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数学《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接下来考考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下列式子进行化简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做好补充,对于做的好的,加以鼓励表扬。
(四)总结提高这节课你又哪些收获?谈谈你的感受!作业:课件上练题1,2.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理解最简二次根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内容?【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1)被开方数必须满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步骤:①把根号下的带分数或者小数化成假分数;②被开方数是多项式的要进行因式分解;③将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他的算术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④化去分母中的根号;⑤约分。
(3)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应为最简二次根式。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常识与技能目标:晓得甚么是最简二次根式,能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举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二次根式举行化简的过程中,体会用特殊到一般以及类比的方法解决甚么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考点:初中数学《立方根》一、考题回忆二、考题解析初中数学《立方根》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专业常识问题】8的立方根是2平方根往往有2个(0的只有一个),立方根只有一个.非负数才有平方根,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联系,平方根立方根都是乘方运算的逆运算,分别对应的是平方与立方.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立方根的概念的?【教学实施问题】【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计算――讨论――观察――总结,一环扣一环的教学。
2023年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解析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备考的教师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二次函数的图象?(A)
A) 圆
B) 抛物线
C) 双曲线
D) 直线
解析: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而圆、双曲线和直线不是二
次函数的图象。
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2. 记数实验中的样本空间定义为什么?(B)
A) 所有可能观察到的事件
B) 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C) 所有可能的信号集合
D) 所有可能的数据集合
解析: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二、解答题
1. 用分离变量法求微分方程 dy/dx = xy
解析:根据分离变量法,我们将dy和dx分离到等式的两边,得到dy/y = xdx。
然后对两边同时求不定积分,得到ln|y| = (1/2)x^2 + C,其中C为常数。
最后,去掉绝对值,得到y = Ce^(x^2/2),C 为积分常数。
2.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
从中随机选择两名学生,请问至少选择一名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首先计算至少选择一名男生的情况,即至少选择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情况。
选择一个男生的概率是20/40,选择一个女
生的概率是20/39(因为选择男生之后,剩下的人数变成了39)。
因此,至少选择一名男生的概率是 (20/40) * (20/39)。
以上是2023年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真题及答案解析。
希望对备考的教师有所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数学教资面试真题高中教案
数学教资面试真题高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变化规律;
3. 能够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 理解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顶点;
2. 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和缩放。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说明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变化规律,包括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和变化规律;
4.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练习画出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并分析其特征和变化规律;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等;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理解。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共16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共16篇)第1篇: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函数的概念1、面试备课纸1.题目:函数的概念2.内容:3.基本要求:(1)要有板书;(2)试讲十分钟左右;(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2、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四、板书设计3、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答辩题目及解析问题: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
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高中数学《奇函数》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定点,X正半轴为始边,画出210°,-45°以及-150°,三个角。
并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提出问题:这三个角的终边有什么特点? 追问:按照之前学的方法,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二)生成新知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328°,-32°,-392°表示的角,观察他们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10°和-150°的终边相同。
328°,-32°,-392°的终边相同。
追问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组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的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终边相同的角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学生得到这样的关系:210°-(-150°)=360°,328°-(-32°)=360°,-32°-(-392°)=360°等。
全国各地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数学》教案和专家解析
全国各地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数学》教案和专家解析教案一:整数的概念与初步运算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2.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3.运用整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整数概念的理解。
2.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整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例如:“小明手上有5个苹果,他把其中2个苹果送给了小红,这时他还剩下几个苹果?”2.提问学生:“请你们分别找一位同学(或老师)做小红和小明,推演一遍刚才的问题。
”3.引导学生总结:“如果是送出去的苹果,我们用负的数字表示,如果是还剩下的苹果,我们用正的数字表示。
”Step 2:整数的概念1.示意图:把整数的概念表示为一个带有正负号的数轴,如图所示。
2.通过观察图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规律。
Step 3: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利用数轴和具体实例的情景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练习:根据具体情景,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Step 4:实际问题的解决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练习: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二: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理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示范演示法。
2.导学示例法。
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提问学生:“什么是公约数?”2.引导学生以示例的形式,找出公约数。
Step 2:最大公约数1.示意图:把最大公约数的概念表示为一个带有正负号的数轴,如图所示。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
结构化面试真题部分(节选)一、结构化1.你对问卷调查中老师爱学生占比95%,而同学感受到老师的爱的只有10%,怎么看?2.对于学习好、高傲的学生不参与活动,你怎么办?3.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4.有一个方老师,他认为这道题学生都应该会,结果,没有一位同学会做,假如你是方老师,你应该怎么办?5.小朋友不做作业怎么办?6.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办?7.学生问道老师自己的隐私问题,怎么办?8.老师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学生,你怎么看?9.新入职的老师压力大,又不想放弃,该怎么办?10.作为一个老师,上课学生一直不积极回答问题,你怎么办?11。
班里的学生认为,学习努力不如家境好,作为班主任,你想针对此问题召开一次班会,请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2.当你在课后反思的时候,发现有个知识点讲错了,该怎么办?13.有位老师,上课只讲一部分,并暗示学生下课去他家补课,挣一些补课费,你怎么看?14.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你怎么看?15.有的家长带着礼物找你,让你多关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办?16.你的一个学生不喜欢学校和班级,你怎么办?17.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大声说话,影响同学上课,你怎么办?18.学生在作文中写不喜欢学校,不喜欢班级,咋办?19.你们班上一个同学说上课总是积极举手,但总是回答错误,你怎么办?20.有个同学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提不高,很有挫败感,作为老师你怎么办?21.如果你的学生老完不成作业,你怎么办?22.有一位老师她认为一个同学的作文写的非常好,所以,她没经过同学的意见就在班里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真题一面考科目:小学数学1.题目:千克的认识(二下)2.内容:3.基本要求:(1)让学生认识千克这个单位。
(2)了解千克到底有多重。
4.答辩: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谁重,该怎么跟学生讲,然后他又问我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我摇摇头,然后他说棉花没有怎么办。
后来我回答好没了。
(课后思考题)真题二1.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二下,北师大二上)2. 内容:3. 基本要求:(1)让学生知道除法是更简便的运算。
高中数学教资试题和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试题和教案一、选择题1. 下列函数中,连续的是()A. f(x) = x^2 + 1B. g(x) = 1 / (x-1)C. h(x) = √xD. k(x) = |x|2. 设函数 f(x) = 2x^2 + 3x + 1,则 f(-1) =()A. -2B. 0C. 2D. 43. 解方程 sin^2x + cos^2x = 1 的全部实数解为()A. x = 0B. x = π / 2C. x = πD. x = 2π4. 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a ≠ 0)的图象开口朝上当且仅当()A. a > 0B. a < 0C. b > 0D. b < 05.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四项依次为 2, 5, 8, 11,则这个等差数列的第十项是()A. 26B. 29C. 32D. 35二、简答题1. 用勾股定理解释正弦和余弦的关系。
2. 解方程 x^2 + 6x + 7 = 0。
3. 用递推关系式表示斐波那契数列。
4. 怎样求解如下不等式:3x - 2 < 7。
5. 对于抛物线 y = x^2,设 x = 2 为焦点,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教案范本: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开口方向与参数a的关系,能够用函数的变化规律描述图像特点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如开口方向与参数a的关系,顶点坐标,对称轴等。
3. 例题演练: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函数的特点描绘出图像,并做相关题目练习。
4. 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如二次函数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及性质的理解程度。
小学教资数学教案模板笔试真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中的通分、约分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的部分是多少?(2)揭示课题:分数的加减法。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进行讲解。
(3)举例说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新知(1)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3. 课后测试:通过课后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板书设计1. 标题:分数的加减法2. 基本运算规则3. 计算方法4. 举例说明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为小学教资数学教案模板,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结合历年真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准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证面试数学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数学真题一、教学设计题(共30分)题目一:请设计一节关于“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案,要求包含以下内容:1. 教学目标2. 教学重点与难点3. 教学过程设计4. 教学方法与手段5. 教学评价方式参考答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性质。
-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3.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其性质的应用。
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 新课讲授:解释二次函数的定义,展示其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 小结: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形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
6. 教学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反应。
- 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案例分析题(共30分)题目二:某数学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困难。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参考答案:1. 可能的原因:- 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理解不深刻。
- 缺乏直观的几何图形辅助理解。
- 教学方法单一,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改进措施:- 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增强直观性。
-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情景模拟题(共20分)题目三:假设你正在讲授“圆的面积”,请模拟一个教学情景,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导入2. 新课讲授3. 学生互动4. 课堂小结参考答案:1. 教学导入:-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圆的周长公式吗?”引起学生兴趣。
- 展示圆的周长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真题展示题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内容:可以用竖式计算。
一般这样写:2箱的个数,10箱的个数,12箱的个数。
答案是一共有_______个。
如果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怎样?基本要求:试讲时间为10分钟,重难点要突出,引导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算理的形成过程。
一、课题: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运算和估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体会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和估算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研究数学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运算。
二)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生活实例,例如街心花坛的问题,来导入本节课。
将生活实例与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结合起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1.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试算等环节,最终探究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
2.升华知识结合生活实例引出估算的适用情境和作用。
三)巩固练XXX每分钟走48米,从家到体育场要用12分钟。
问XXX家到体育场有多少米?四)课题总结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回顾今天研究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和估算,并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同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课下帮助妈妈算一下生活中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六、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1412。
教资面试真题教案数学
教资面试真题教案数学引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资格证成为进入教育行业的必备条件。
而教师资格证面试是获得资格证书的重要环节。
面试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教案展示是面试环节的关键部分之一。
本文将针对教资面试真题中的数学教案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以便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教资证书面试。
一、教案选择与设计1.1 教学内容与目标在选择教案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科要求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数学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兴趣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3 教学组织与安排合理的教学组织与安排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学组织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配、课程时间安排等;教学安排则涉及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的选择等。
考生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确保教学过程流畅而有效。
二、教学过程展示2.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可以通过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进行导入。
例如,在谈论到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发他们对这一概念的探索。
2.2 讲解与示范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与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需要清晰地讲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并通过示范将知识应用与实际问题之中。
以解方程为例,可以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示范步骤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2.3 实践与练习实践与练习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和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关系时,可以设计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规律,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2.4 拓展与应用拓展与应用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延伸部分,通过拓展学习内容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资笔试小学数学教案真题
教资笔试小学数学教案真题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教案真题——整数的加减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能够灵活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整数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整数计算的练习题。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整数的概念1. 利用课件或黑板上的图表,向学生展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解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整数的应用场景,例如温度计、海拔等。
Step 2: 整数的加法运算1. 通过例题演示和解释,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整数加法运算的理解。
Step 3: 整数的减法运算1. 通过例题演示和解释,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整数减法运算的理解。
Step 4: 综合运用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合作和思考能力。
Step 5: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整数的概念、特点以及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3.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应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讲解、例题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特点以及加减法运算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023底秋季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教育(小学)》真题及答案()
2023底秋季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教育(小学)》真题及答案()2023秋季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教育(小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应遵循()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包括()、()、()和()四大领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请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分析以下教学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分数加减法时,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扮演商店营业员,通过买卖商品来学习分数加减法。
问题:这位教师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请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互动效果。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 请根据以下教学内容设计一节小学数学课: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解析1. 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二、填空题答案解析1.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三、简答题答案解析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克服困难的勇气等。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1.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优点: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下半年教资面试真题及解析中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篇目一《画正比例图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课纸报考科目:小学数学抽题时间:2024年12月7日08:05:061.题目:六年级下册《画正比例图象》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教学语言要规范,逻辑清楚,重难点突出,注意师生互动(3)体现画正比例图象的步骤;(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画正比例图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绘制方法,并能用图象表示正比例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比例图象的绘制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文具店彩带的销售数量和总价数据呈正比例的表格,提问学生除了用表格表示两者的关系,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学习,即画图象,从而引出课题《画正比例图象》,并书写课题。
(二)探索新知环节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教材中文具店彩带的销售数量和总价数据呈正比例的表格,请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据之间呈现的关系,即正比例关系,可以用符号y kx 来表示,请学生感受正比例之间的关系。
接着提问用图象如何表示呢?在学生迷惘的表情中进入画正比例图象的学习。
环节二:画正比例图象(1)引导学生观察彩带销量和总价的正比例图象示例,明确图象上每个点所代表的意义,提问学生从图象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正比例图象是一条直线。
(2)讲解“描点法”绘制正比例图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坐标轴、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等。
之后提问学生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并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再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两组数据满足正比例关系时都可以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来,感受正比例图象的魅力。
(3)请学生根据表格的数据自己动手绘制彩带销量和总价的正比例图象,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绘制过程。
教资真题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分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分数卡片。
3. 彩色粉笔。
4.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的组成部分。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组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数的构成。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分数卡片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如1/2、1/3、2/3等。
3.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的若干份,其中一部分就是分数。
4. 教师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分数,并用分数卡片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已知g(x)在[0,+∞)可导,且g(1)=1,若f(x)=(x a-1)g(x),a>1,则导数f'(1)的值是()。
A.0B.1C.aD.2a2.点x=0是函数y=e1x的()。
A连续点B.可去间断点C.跳跃间断点D.第二类间断点3.设α,β,是n阶向量,(α,β)是内积,α 是向量的模长,则()。
A.(α,β)<α βB.(α,β)≤α β C.(α,β)>α β D.(α,β)≥α β4.对于任意X=(x1,x2,x3⋯xn)∈Rn,若T=(x1,x2,0⋯0)∈Rn,则T是()。
A.投影变换B.对称变换C.旋转变换D.正交变换5.过点M1(3,-2,1),M2(-1,0,2)的直线方程是()。
A.4(x-3)-2(y+2)-(z-1)=0B.4(x+1)-2y-(z-2)=0C.x-34=y+2-2=z-1-1 D.x+1-4=y2=z+2-16.甲乙两人独立的对同一个目标进行射击,其命中率分别为0.4和0.5,则目标被命中的概率是()。
A.0.6B.0.7C.0.8D.0.9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突出的四条内容主线是()。
A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B.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C.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D.代数、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8.下面不适合作为指数函数模型教学的是()。
A.种群增长问题B.放射物衰减问题C.复利问题D.自由落体问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论述题)设h 为常数,讨论x 24-y 29=zz =h,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所表示的空间类型。
10.(论述题)已知向量组a 1=(3,2,1)T ,a 2=(3,1,*)T ,a 3=(1,1,*)T ,a 4=(8,8,6)T 。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经典必考)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经典必考)这份真题非常有用,我自己考试前一天看完,完美过关!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小学数学《位置》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小学数学《位置》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全班有40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不叫出你们的名字,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今天继续在前面学习过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学习《位置》。
(二)生成新知1.提问:谁能描述出××同学具体坐的位置?(学生讨论,各抒己见)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先指名说说,然后同桌互相提问互相说。
可以采用不同的问法来练习。
同学互相评价。
3.教师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3列第4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3,4)。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同学互相评价(三)深化新知1.刚才大家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四)应用新知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指名说出同学的名字,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准确位置并集体订正。
3.同座位互相说某同学名字,对方写出位置;或说出某一位置,让同学说出是哪位同学?4.发散思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五)小结作业小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学生自由表达,自由评价。
教师最后总结。
作业: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二、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你认为这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数学专业问题】【参考答案】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面试真题部分(节选)一、结构化1.你对问卷调查中老师爱学生占比95%,而同学感受到老师的爱的只有10%,怎么看?2.对于学习好、高傲的学生不参与活动,你怎么办?3.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4.有一个方老师,他认为这道题学生都应该会,结果,没有一位同学会做,假如你是方老师,你应该怎么办?5.小朋友不做作业怎么办?6.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办?7.学生问道老师自己的隐私问题,怎么办?8.老师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学生,你怎么看?9.新入职的老师压力大,又不想放弃,该怎么办?10.作为一个老师,上课学生一直不积极回答问题,你怎么办?11。
班里的学生认为,学习努力不如家境好,作为班主任,你想针对此问题召开一次班会,请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2.当你在课后反思的时候,发现有个知识点讲错了,该怎么办?13.有位老师,上课只讲一部分,并暗示学生下课去他家补课,挣一些补课费,你怎么看?14.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你怎么看?15.有的家长带着礼物找你,让你多关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办?16.你的一个学生不喜欢学校和班级,你怎么办?17.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大声说话,影响同学上课,你怎么办?18.学生在作文中写不喜欢学校,不喜欢班级,咋办?19.你们班上一个同学说上课总是积极举手,但总是回答错误,你怎么办?20.有个同学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提不高,很有挫败感,作为老师你怎么办?21.如果你的学生老完不成作业,你怎么办?22.有一位老师她认为一个同学的作文写的非常好,所以,她没经过同学的意见就在班里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真题一面考科目:小学数学1.题目:千克的认识(二下)2.内容:3.基本要求:(1)让学生认识千克这个单位。
(2)了解千克到底有多重。
4.答辩: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谁重,该怎么跟学生讲,然后他又问我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我摇摇头,然后他说棉花没有怎么办。
后来我回答好没了。
(课后思考题)真题二1.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二下,北师大二上)2. 内容:3. 基本要求:(1)让学生知道除法是更简便的运算。
(2)有板书的配合。
4. 答辩:如果小学生还是说不会用除法,这时候你怎么办?真题二1.题目:对称轴图形2.内容:3.具体要求:(1)让学生能够认识图形,辨别对称图形。
(2)了解对称图形的不变性。
(3)学生能在在生活中找出对称图形。
真题三:真题四:圆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工具(或教学准备):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白纸、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二、认识圆: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学生操作)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生: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
(板书)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
(学生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
生2: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相等,都是2.5厘米。
生4:相等,都是2.8厘米。
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
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
(学生操作)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生1:都是2.3厘米生2:都是2.4厘米生3:都是2.5厘米生4:都是2.8厘米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生:有,相等。
师:相等说明了什么?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师: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半径用字母r表示。
(老师板书)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它们都相等吗?生:有无数条,都相等。
师:回答非常正确。
(板书)4、动手操作,认识直径。
师:请同学们沿着对折的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来,观察后回答,画出的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通过圆心吗?生:两端在圆上,通过圆心。
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板书)师: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并说出道理。
生: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所以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
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相等,所以,同一个圆的所有直径都相等。
师:说的真好。
(板书)5、回顾讨论,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讨论回答直径与半径存在着什么关系?并说出你是怎样找到这种关系的?生1: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们是通过量来的。
生2: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师:你们回答都对。
(板书:d=2r或r= d/2)。
但找到关系的路子不一样,同学们,哪一个同学回答的好一些?生:后一位同学回答的好一些,后一位同学是推理出来的,能力高一些。
三、画圆。
1、尝试画圆。
师:你们会画圆了吗?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圆(不凭借圆形物体)。
(学生操作)师:你们都画出来了吗?若画出来了,请回答是怎样画出来的?并说出画圆的依据。
生1:画出来了,是凭手圈出来的,没有什么依据。
生2:画出来了,我是先在白纸中间点一点,把棉线的一端固定在这一点上,把捆着铅笔头的另一端放在白纸上,拉直棉线转动一圈,铅笔头留下的痕迹就成了一个圆。
根据是: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固定的一端端点是圆心,棉线长是半径,铅笔头留下的痕迹便是圆。
师:后一个同学画得对,道理说得好,不会的同学不要紧,请注意看老师示范。
2、规范画圆的步骤。
老师以圆规画圆为例示范。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画法:1、定圆心;2、定半径;3、画圆。
在画圆的同时标出圆心和半径。
3、学生练习画圆,画半径为2.5厘米、直径为4厘米的圆各一个,并说清画法和依据。
4、学生分组讨论:圆的位置、大小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四、巩固练习课后练习的1、2两题。
五、课堂小结。
师:本节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作业:课本60页:3题、4题。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会辨别二次函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列函数解析式、类比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得出二次函数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类比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经历学生自主探究、辨别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经历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现、产生、发展的过程。
经历辨别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确定性,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抽象二次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 的长为m x ,先取x 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 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 2。
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2、x 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3、我们发现,当AB 的长(x )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 )也随之确定, y 是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 的长,填出相应的BC 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做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 的长为5cm ,BC 的长为10m 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 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形成共识,x 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10x <<。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m x 时,BC 长等于多少m?(2)面积y 等于多少?并指出(202)(010)y x x x =-<<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函数关系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次函数”。
(二)、新授启发学生观察方程(202)(010)y x x x =-<<归纳出(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2y ax bx c =++ (a ≠0,a 、b 、c 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
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
2、在2y ax bx 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
(三)、巩固例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 、b 、c . (1) 21y x =-; (2) (6)y x x =-; (3) 23(2)3y x x x =-+2; (4) (2)(2)y x x =+-; (5)1y x =+; (6)4221y x x =++例2.已知函数p nx mx y ++=2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 ,是一次函数的条件是 。
例3、函数232)1()1(x m x m y ++-=是二次函数,则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