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利用中心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张某走出自卑阴影的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张某体格壮硕,性格内向腼腆,形成强烈反差。
入所一年来,他积极配合民警工作,服从管理,但沉默寡言,在组里也默默无语,常常受到组里其他戒毒人员的欺负,多数时候忍气吞声。
近期,他和班组长起了争执,整个人彻底崩溃,身体僵硬、情绪紧张、满头大汗,处于应激状态。
矛盾解除后,张某状态一直无法恢复平静,在心理专职民警的帮助下才得以缓解。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张某,男,30岁,大专文化。
毕业后,父亲帮他安排了工作。
原本在别人眼中张某是很幸运的人,一切都很顺利,但他很难开心起来。
张某是个极度自卑的人。
他的父亲整日酗酒,对他非常严厉。
张某的童年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有很大关系。
他从小在家就不敢大声说话,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对父亲充满了恐惧。
到了上学期间,碰到领导、老师心砰砰直跳,遇到性格强势的同学欺负他,也是默不作声,无任何反抗情绪。
工作后,张某依然没有走出父亲的阴影。
因为工作是父亲安排的,他对父亲一直是言听计从。
时间久了,压抑的状态得不到良性释放,最终张某误入歧途,沾染上了毒瘾。
二、方案制定(一)问题探索阶段咨询师根据张某起冲突的事件为切入点,与他进行交流谈话,挖掘情绪变化的根源。
张某认为,自己性格懦弱,但不和任何人发生冲突,也很少与人交流。
常常招到别人的冷眼,组里的人也欺负他。
内心很气愤,但性格软弱的他,总是下意识的选择忍气吞声。
这次与班组长起冲突,也是积怨已久,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再不爆发自己就要疯掉了。
咨询师抚平张某情绪的同时,在张某的表述中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案主自幼性格孤僻,人际关系较差。
问题持续时间长,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具体表现为:1、自我心理暗示。
童年的成长经历给案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与普通孩子的不同,总觉得别人瞧不起他。
2、有一定社交障碍。
案主平时不与人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在人多的场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人交流时表现出胆怯和畏缩。
3、实践能力较差。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原理与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方法摘要:人本主义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而创立,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人是有理性的,在适当的环境下,会努力朝向潜能充分发展的方向前进。
因此,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咨询气氛,给来访者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调动来访者自身的潜力,开放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经验世界,从而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
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人本主义疗法理论方法一、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概述(一)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概念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
该治疗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1902~1987)于1940年代创立,强调调动患者(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
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做心理治疗。
1974年,罗杰斯又进一步发展,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由此形成了社会工作领域重要的治疗模式。
(二)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最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是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
二是个体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不依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前儿童行为分析举例子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前儿童行为分析举例子导读:,并改变了孩子们以及他自己命运的故事。
影片获得了全球奖最佳电影奖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影片题材陈旧,却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作品。
《放牛班的春天》海报代久远,但其中蕴含的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教育理念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马修和校长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一、教育理念的冲突:行为主义者与人本主义者的对立《放牛班的春天》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
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有自身缺陷,但是这种理念促进个体发展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影片中男主人公的人本主义思想使得这部作品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校长的刻板对新同事也不例外(1)缺乏建设性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越是压抑,就越是恣意妄为以观众的眼光来看,只看到校长习惯性的打骂政策与马修学监的温和诙谐、宽容善良两种作风和人格的鲜明对比。
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却反映了两种教育理念和心理学流派的对立。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以"行动和反应"为口号的校长自然代表着刻板冷酷的行为主义者,花样百出的惩罚措施便是他的强化手段。
校长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把行为主义的教育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表现出来就是学生们在人前噤若寒蝉,规规矩矩仿佛机器人,而在背后则是捣乱破坏无所不为。
学生们被压抑得越厉害,背后的报复也就更加地恣意妄为。
行为主义者的做法的弊端在这一生动的案例中暴露无遗,影片中校长将人视为动物,只有简单的、刻板的行为训练,却忽视了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因素。
仅以行为主义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校长的教育手段也颇多可指责之处,问题在于他的强化只注重负面的惩罚却忽视了正面鼓励引导,注意力全放在学生所犯的错误上,对他们的顽劣行为极力压制,却对学生们的正确反应熟视无睹,更不会及时加以引导成为积极反应。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一例大学生恋爱问题案例)女大学生F失恋后,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咨询师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其治疗的过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
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
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
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
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
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
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
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
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
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
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的本质、价值和潜能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在我国,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1. 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强调师生互动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人本主义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2. 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和发现。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证明我妈是我妈人本主义组织理论案例分析
证明我妈是我妈人本主义组织理论案例分析该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是北京市民陈先生的一句感慨。
听起来有些好笑,却是他的真实遭遇。
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可问题来了,需要书面证明他和他母亲是母子关系。
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显示白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信息。
在陈先生为此感到头大时,有人指了一条道: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开这个证明。
先别说派出所能不能顺利开出这个证明,光想到为这个证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陈先生就头疼恼火:“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不容易?”而更令陈先生窝火的是,这一难题的解决,最终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很多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过类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证明: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要证明你没买房.…这样那样的证明,有的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还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证明?近日,本报在《关注改革“最后一公里”·聚焦社区治理》的报道中一针见血:证明过多过滥,除了审批事项太多外,还因为原本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核实,但同级职能部门之间却互相推诿。
说白了,就是要审批的事项很多,可谁也不愿担责。
笔者办事就曾遇到过“部门A说需要部门B的证明,而部门B说没有部门A 的证明我用什么来证明”,就像是你要给我蛋,才能孵出鸡,而我说你要给我鸡,才能生下蛋。
这样的僵局,往往托人能打破。
然而当我们对一些证明感到不可理解,去问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个证明,得到回答往往是“就是这么规定的”。
诚然,必要的证明是应该的,但花点钱、找找人就行,或者在没有知情权的社区盖个章也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实不少证明并非非要不可。
因此,各级部门有必要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对需要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事项进行梳理,能免的就免、能简的就简,从源头上减少对证明的需求。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原理与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原理与案例分析一、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概念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
该治疗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1902~1987)于1940年代创立,强调调动患者(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
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做心理治疗。
1974年,罗杰斯又进一步发展,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由此形成了社会工作领域重要的治疗模式。
二、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最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二,个体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
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
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喜欢、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三,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
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案例分析心理学教育理念(2篇)
第1篇一、引言心理学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实践。
二、案例背景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小李因家庭矛盾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班主任发现小李的情况后,及时与心理老师联系,共同制定心理辅导方案。
三、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应用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辅导过程中,心理老师充分尊重小李的感受,关注他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帮助他逐步走出心理困境。
通过倾听、理解、接纳,让小李感受到关爱与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心理老师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关注小李的个性发展,鼓励他发挥潜能。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老师引导小李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3. 需求层次理论心理老师根据小李的需求层次,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首先,关注小李的基本需求,如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沟通和倾听,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其次,满足小李的情感需求,帮助他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最后,激发小李的成长需求,引导他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4. 社会学习理论心理老师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帮助小李学习心理调适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小李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方法,提高他的心理适应能力。
5. 团体辅导心理老师组织小李参加团体辅导,让他与同龄人共同分享经验,相互支持。
在团体中,小李学会了倾听、表达、沟通,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四、案例分析1. 案例特点本案例中,小李因家庭矛盾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老师运用多种心理学教育理念,帮助小李逐步走出心理困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案例成效通过心理辅导,小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同时,他的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案例_人本主义模式
案例介绍11岁的李璐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四年级学生。
身材矮小的她外貌虽谈不上出众,但也眉清目秀,然而让她苦恼的是,她的牙床和牙齿有微凸的现象(俗称“暴牙”)。
因为这个,她常成为“捣蛋”同桌张辉的笑柄,平时李璐总感觉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一次“导火线”事件引爆了李璐与张辉的矛盾:某次自习课上,李璐由于难以忍受同桌张辉的吵闹,两人起了争执,争吵过程中,张辉将李璐最在意的外表当作直接攻击的手段,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喊“大暴牙”,李璐自觉内心受到巨大打击,动手打了张辉一耳光。
两人间的矛盾不断升级,直到班主任出面协调才暂时缓和,但此后李璐开始厌学,变得沉默不语,与同学关系也更为僵化。
社工介入鉴于李璐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班主任与社工部门取得联系,学校社工小晴由此接案,开始走入李璐的生活。
通过几次正面接触,小晴对李璐各方面的行为做出初步分析,判断她存在典型的自卑情绪,首要表现在对自己外形无法悦纳而产生的自卑感。
阶段一:创设自由的专业氛围,发掘当事人自我概念,感受内心冲突。
几次接触下来,社工小晴从辅导李璐的英语作业开始,慢慢与她建立起熟悉关系。
为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内心冲突,小晴在某天放学后安排了一次和李璐的单独面谈。
“李璐,今天只有我们俩,你可以放心地讲出心里真实的想法,而且我保证,如果你有‘悄悄话’想告诉我,我一定保守秘密,除非征得你同意,否则谁都不告诉,好吗?”小晴在谈话之初创设一种自由的氛围,与李璐建立起信任关系。
“这样……好的……”李璐怯生生地说。
“李璐,咱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个科目?”小晴从李璐的学业入手。
沉默了一会,李璐说:“我……可能是语文吧。
”“为什么呢?”“语文好像学得好一点,成绩比其他科好。
”李璐想了想。
“我也听你们班主任说了,你的语文成绩挺不错,经常排到班级前几名,对吧?老师还特别跟我表扬过你的作文呢!”小晴从李璐的优势入手,激发她自我肯定的情绪。
“我的作文,一般吧……好像也还可以。
”李璐淡淡地说。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人本主义是人类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尊重和尊严,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平等的主体,受到公正和关怀的对待。
以下是一些人本主义案例分析:案例一:芬兰的教育制度芬兰的教育制度一直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之一。
这个制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同时也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积极和创新。
这样的教育体系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也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人本主义的理念。
案例二:互联网企业的人性化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性化管理。
例如,谷歌公司就已经实施了一项“20%时间”政策,鼓励员工将自己的20%工作时间投入到任何领域的个人创新项目中,以促进员工的自主创新和个人成长。
此外,谷歌还提供了丰富的福利待遇和员工发展机会,鼓励员工自由表达,保障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工作效率,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案例三:台湾的“爸妈当家”家庭教育台湾的教育体系也始终关注家庭教育的人本主义理念,其中最突出的案例之一就是“爸妈当家”家庭教育。
这个教育活动以家长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向家长传达育儿知识、提高育儿技能,让每个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该活动还倡导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爱和沟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家庭的关怀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认知、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发展,实现人本主义的价值目标。
以上案例说明,人本主义是一个积极、进步和创新的思想体系,它能够帮助人类在工作、教育和家庭生活中实现平等、自由和关爱的人生价值。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案例1XXXX年底,单位一领导(平时与其关系不睦)犯错误被降职,患者渐出现多疑,认为该领导会误会降职与自己有关,怀疑领导为此要找人报复自己。
其后疑心逐渐加重,觉得周围邻居,甚至对面楼房里都有该领导安排的人。
经常称听到这些人讲自己的坏话,实际周围没有人,看别人讲话认为是故意讲给自己听的,觉得普通的言语中别有含义。
出门时感觉有人跟踪,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怀疑楼下的摩托车、轿车也是单位领导派来的。
随身带棍子防身,常一人自语谩骂,并曾到单位找该领导对质,扬言要下领导大腿。
2006年10月,住宅楼前搞道路施工,噪音较大,患者认为是单位派来的人在故意干扰自己,把空酒瓶往外扔,站在阳台上谩骂。
邻居不堪忍受,电话报警。
此案例的人患的是妄想症中的关系、被害、特殊意义妄想具体表现:1、他认为和他没太大关系的领导降职与自己有关。
这是关系妄想的表现。
2、他数度的认为有人讲他坏话,被人跟踪,认为有人跟踪自己等等,甚至出现了幻觉,这是被害妄想症。
3、正常人的正常表现在他的眼里就是针对他的表现,比如别人讲话是将给他听的,在楼下停的轿车是领导派的等等。
2、案例2声称有股强大的势力,利用网络控制了自己的情人,用高科技手段拍摄他的私生活,并在网上大肆传播。
认为有人在他的电脑上和VCD机上,甚至在衣服上都装有摄像头和窃听器,在他的住处装了监视器。
声称夜里能看到有光线从窗户照到他的家里,认为这都是别人在监视他。
近三天来,患者整夜不眠,将家里的电脑电视等都拆开,声称要把摄像头找出来。
此案例的患者有妄想症中的被害妄想、和物理妄想。
被害妄想:患者坚信周围人的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
受妄的支配可有拘食、控告、逃跑、伤人、自伤等行为。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案例中的患者认为有人在他的电脑上和VCD机上,甚至在衣服上都装有摄像头和窃听器,在他的住处装了监视器。
声称夜里能看到有光线从窗户照到他的家里,认为这都是别人在监视他。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基于河南工业大学案例分析
次: 一般要求 、 较高要求 、 高要求 。 更 中外合作办学 的课程设置
及学
其的 中 示
河 南 工 业 大 学 中外 合 作 办 学 项 目的 本科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既具 备 专 业 理 论 技 能 又掌 握 国 际化 通 用 语 言 ,具 有 国 际 视 野 的外 向 型 、 用 型人 才 。 应 根据 该 合 作 项 目人 才 培 养 目标 和 人本 主义学习观 “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要 求 , 英 语 语 言 的教 学 的 其 目标 有 两 个 : 是 培养 学 生 的英 语 综 合 应 用 能 力 , 出 国学 习 一 为 打 下 良好 的语 言 基 础 ; 二是 具 有 实 用 性 , 即英 语 语 言 教 学辅 助 专 业 课 程 的学 习 , 以适 应 外 籍 教 师 全 英 授 课 。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外
l
本合 主作
义办
摘
基 于 河 南 工业 大 学案例 分 析
王 琼
( 南 工 业 大 学 国际 学 院 , 南 郑 州 河 河 4 00 ) 5 0 1
要 :中 外 合 作 办 学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办 学 模 式 . 学 生 对
的 培 养模 式 、 学 方 法都 提 出 了新 的挑 战 。 在 这 种 模 式 下 . 教 英 语 语 言教 学 的重 要 性 也 更 为 凸显 。 查 和 分 析表 明 , 调 中外合 作 办 学英语 教 学正 在 构 建 和 发展 有 自身特 色的教 学模 式 。但 其 具 体 的教 学模 式 等研 究 方 面 还 需进 一 步 系统 化 从 人 本 主 义 教 育观 角度 探 讨 中外 合作 办 学 项 目的英 语 教 学模 式 . 强调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倡 导 根 据 学 生不 同 的 需求 调 整 英 语 教 学模 式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介绍罗杰斯人本主义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命名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是指与罗杰斯人本主义相关的经典案例,在国外公开且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案例。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经典案例。
罗杰斯人本主义概述1.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概念•受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价值观的重要性2. 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核心原则•真实性•尊重与接纳•共情罗杰斯人本主义案例分析1. Anne的个案分析•案例背景介绍•罗杰斯人本主义应用分析1.真实性的体现2.尊重与接纳的实践3.共情的运用•案例结果与评价2. John的个案分析•案例背景介绍•罗杰斯人本主义应用分析1.真实性的体现2.尊重与接纳的实践3.共情的运用•案例结果与评价3. Mary的个案分析•案例背景介绍•罗杰斯人本主义应用分析1.真实性的体现2.尊重与接纳的实践3.共情的运用•案例结果与评价4. Tom的个案分析•案例背景介绍•罗杰斯人本主义应用分析1.真实性的体现2.尊重与接纳的实践3.共情的运用•案例结果与评价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影响与意义1. 个体层面•自我实现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2. 社会层面•人际关系的改善•团队合作的提升结论本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从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核心原则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正面影响。
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经典案例,我们可以进一步应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理念,推动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摩托罗拉全球文化战略案例分析
全球文化战略——案例分析xxxxxxxxxxxxxxxx班“xxx”队队名:“xxx”队口号:xxxxxxxxxxxxxxxx 组长:xxxx组员:xxx、xxx、xxx、xxx案例:摩托罗拉的全球文化战略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于1930年,最早生产汽车收音机与音响,后来发展到无线对讲、宇航通讯。
1993年,近10万员工的摩托罗拉销售总额达到170亿美元,在1999《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该公司排行第100位,营业收入额293.98亿美元,利润9.62亿美元,资产额287.28亿美元。
摩托罗拉文化的核心是:为用户提供品质超群、价格公道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从中获得收益,不断发展壮大。
精诚公正;以人为本;跨文化管理中的本土化,这是摩托罗拉三位一体的核心理念。
一、精诚为本与公正摩托罗拉把“精诚为本与公正”确定为自己的企业理念,也是公司对自己数十年经营历史和成功经验的总结。
摩托罗拉公司现有员工数万人,业务遍及世界各地,它生产的成千上万种电子产品为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在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中,有蜂窝式移动电话、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双向无线通讯、太空探索电子设备等。
在过去60多年的历史中,摩托罗拉率先研制、生产了众多的电子产品,成为年销售额近百亿美元的大企业,跻身于世界驰名电子公司的行列。
摩托罗拉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业绩根本原因就在于公司倡导的精诚为本的企业责任感。
公司始终以这种企业责任感教育每一个员工。
摩托罗拉的质量技术培训是增强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道德关切和企业责任感。
每个人和每个企业必须在反复的做事和学习中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尽管环境变化无常,人的行为不可能至善至美;然而人们追求生活的理想和目标是没有穷尽的,因此人们追求技术和产品质量也没有尽头。
摩托罗拉的CI手册中印着这样一段话“诚信不渝——在与客户、供应商、雇员、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交往中,保持诚实、公正的最高道德标准,依照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开展经营。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一例大学生恋爱问题案例)女大学生F失恋后,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咨询师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其治疗的过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
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
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
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
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
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
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
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
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
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
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
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
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
人本主义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本文将从人本主义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二、人本主义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1.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生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 强化实践能力: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人本主义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注重情感教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感共鸣、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 强化实践环节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参观、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5. 倡导合作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进步。
6. 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四、人本主义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一: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以《草原》一文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案例
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案例人本主义疗法篇(1):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epy) 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该疗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与马斯洛。
他们认为治疗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该疗法的实质就是帮助患者去掉那些用于应付生活的面具,从而恢复真实的自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创始人是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罗洛·梅、布格塔尔。
他们既反对行为主义单纯研究外显行为,把有人性的人类降低到了动物和计算机的水平,也反对古典精神分析那种探蕴的研究,自称为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心理学“第三阵营”。
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这种流派对心理治疗、教学改革、管理训练等有应用价值。
图册集锦花絮视频1简介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
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导向。
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追求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化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以期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英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心理学领域,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传统的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
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而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这种潜能,使其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被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塑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创设一种自由、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它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通过互动与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人本主义心理学
社会影响: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和改变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社会认同: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社会互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PART THREE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04
学生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CONTENTS
5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6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PART ONE
历史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
发展阶段
19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萌芽期,以卡尔·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人物
19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期,以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著作为主要理论基础
19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熟期,以罗杰斯的“个人中心治疗”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主要实践方法
198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整合期,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全面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PART FIVE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自我发展:提供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长。
自我认知: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实现:鼓励个体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超越:帮助个体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人生境界。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一例大学生恋爱问题案例)
女大学生F失恋后,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咨询师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其治疗的过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
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
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
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
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
页脚内容1
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
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
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
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
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
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
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
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
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
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
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
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
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
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1、来访者中心疗法基本理论
页脚内容2
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以患者为中心疗法是将将医师与患者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治疗因素。
罗杰斯在《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个心理医师对美好生活的看法》中描述了理想的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的情景:“医师和患者建立很深的个人关系和主观关系——不是像一位科学家和一个研究对象那样的关系,也不象一位医师在准备诊断和医治,而是像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医师感到患者是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的人:即不论他的处境、他的行为、或他的情感如何都是具有价值的人。
医师能让自己对患者有深刻的理解;没有任何内部障碍能妨碍他在与患者相处的任何时刻对患者的状况察觉;而且,他还能向患者传达他设身处境的移情理解。
医师只满足一种于提供一种气氛,使患者能有最大的自由变成他自己。
对患者来说,这一理想的治疗意味着对他自身内部似乎越来越奇特的、未知而又危险的情感的探索。
他开始理解他的某些经验,这些经验在过去曾作为对自我的结构太有威胁和损害而被排拒与意识之外,因而此时此刻他就是他的恐惧,或他的愤怒,或他的温柔,或他的力量。
”
罗杰斯认为医患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
首先,真诚一致。
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都是真诚的。
双方越是真诚,越是对治疗有利。
要作到真诚,双方即要明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深层意识与外部表现的一致,又要愿意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
第二,咨询者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被咨询者。
这意味“咨询者要表达对被咨询者作为一个有潜力的人的深切、诚挚的关心;这是一种不因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而受到影响的关心”。
第三,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来访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
罗杰斯把此称为“移情理解”。
页脚内容3
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总之,要帮助来访者就必须尊重他们,相信他恶魔内具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向导的能力,理解他们的体验与经验,真诚地关注他们,以使他们发展独特的自我。
罗杰斯认为这种积极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一旦建立起来,被咨询者就能够自由充分地去体验那些过去因太具威胁性而不敢正视和体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治疗过程,从而自主解决自身的问题,朝着“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方向发展。
2、本案例的治疗策略
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所经历的事件,积极关注来访者,引导来访者能自由表达客观自我、表达自己感情、接受自己感受、接受自己过去负面的情感。
最终能够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寻囘积极乐观的人性、寻求性格的健全发展。
3、咨询过程节选
求助者:(哭泣)“我真的不明白,将近两年的感情,他怎麽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咨询师:“你认为两年的感情很珍贵,不应该说放弃就放弃,是麽?”
求助者:“对!我们把学生时代最纯真的爱都给了对方,以前老师和家长反对、高考压力这些障碍都能一路走过来,现在却……(停顿许久,又抽噎。
)”
咨询师:“你觉得你们俩能够一起牵手克服那麽多困难走到一起不容易,现在却以分手来收场,什麽都没得到,很可惜,对麽?”
求助者:“嗯……可以这样说吧。
毕竟曾经付出那麽多,即使有些矛盾出现,但是两个人应该互相理解、一起解决,不应该像小孩子一样閙分手啊!”
页脚内容4
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咨询师:“是的,情侣之间遇到摩擦应该相互理解,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你觉得你当时的做法怎样呢?”
求助者:(低头、沉默一会)“我就是觉得我当时太不理智了,不知道那个时候怎麽会那样。
在他疏远我之後我应该冷静分析我和他之间的问题。
可是他一下子就说分手,也,也不对啊!”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你认为当时的做法确实有些幼稚,如果现在你再遇到这种事情会更成熟些,不会那麽糟糕了。
是麽?”
求助者:“那是肯定的啊!人经历过一些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会让自己成熟起来的。
可惜现在明白也晚了,我和L也不能回到从前了阿!(叹了口气)”
咨询师:“你觉得你的感情只能和L才会幸福?你只是想和L在一起?”
求助者:(沉默)“那倒也不是,当然以後还会遇到更合适的人,只是现在就是觉得和他的感情付出却没有回报,所以心裏面不舒服。
”
咨询师:“那就是说你现在经历了这件事情,比以前更成熟了,在感情上处理事情更理智了,等你想开与L分手的这件事情以後,如果再恋爱,不会再发生这种错误了,是这样的麽?”
求助者:(沉默)“嗯!”
4、使用技术总结
(1)、设身处地地理解的技术(共情)
页脚内容5
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用言语、非言语甚至沉默作为交流手段,让求助者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的,是受理解的,能够打开心扉接受咨询师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自我。
(2)、坦诚交流
咨询师在与来访者交谈时,表现得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坦率,并不刻意表现出咨询师的地位。
不压抑来访者的冲动。
对来访者的消极反应不作出防御的反应。
并且要坦诚、一致,所思、所想、所言、所作要一致统一。
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袒露自我。
(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从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潜力基础上对其表示尊重,并与他们一起努力,相信求助者的能力。
五、体会与启示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当时接到这个案例著实头疼了一会,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想到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共情、坦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便不自觉地用上了。
与来访者很平等的交流,使其能对咨询师敞开心扉,不会有太多的阻抗。
使用来访者中心技术,是引导来访者自己找寻自己心灵的出口,可能来访者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有很多次沉默、几次哭泣等非言语信息,提醒咨询师善于捕捉,并能理解其含义。
页脚内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