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个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并理解体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及其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体积单位。
##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大小、形状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 (二)新课讲解1.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可以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单位来表示。
2. 体积单位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三)实践活动1. 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盒等),亲身体验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2. 分组活动:每组准备一个容器,装满水后测量水的体积,然后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以此计算物体的体积。
###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使用到体积单位的例子。
---以上只是一个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及意义。
2. 常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体积单位的换算。
4. 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的认识,体积单位的换算。
2. 难点:体积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体积的概念。
2. 采用讲授法,讲解体积单位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体积知识。
4. 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体积的定义,介绍常用体积单位,讲解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实际应用,评估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对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评估学生对体积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实际问题,评估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物体,如立方体、球体等,用于直观展示体积概念。
2. 体积单位换算表格,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3. 实际问题情境,如货物装载、空间规划等,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体积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体积的概念和意义,讲解体积单位的定义。
2. 第二课时:讲解体积单位的换算,进行相关练习。
3. 第三课时: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问题。
4. 第四课时:进行教学评价,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物说出体积的含义。
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能用体积单位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活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交流倾听,善于比较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在原来知识结构里:学生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积的大小及相关的计量单位,学生初步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
这些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对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的本课内容做了比较。
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实验演示或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含义,构建体积单位的表象。
因此,我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顾、感知、操作、想象,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对比中学习,逐步达到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感知体验、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建立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理解体积的含义,经历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对比引入新知。
学生汇报:分别是线段,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引导:线段有长短之分,长(正)方形和长(正)方体有大小之别。
为了表示物体的长短,我们认识了长度。
为了表示物体平面部分的大小,我们学习了面积。
如果要表示整个物体的大小,那又将产生什么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来学习。
【设计意图】对比引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三者相互之间有联系吗?活动2【活动】体积和体积单位二、活动揭示概念。
活动一:体验书包里的空间。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积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发现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小组讨论:针对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完善解题思路。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一份关于体积计算方法的总结报告。
5.家长互动:请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a.选取一个家庭物品,测量并计算其体积,记录在作业本上。
b.家长与学生共同探讨体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家具摆放、储物空间规划等。
3.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即体积=长×宽×高。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数学水平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讨论问题: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理解体积是描述物体占据空间大小的量,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体积现象。
2.使学生熟练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体积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测量物体体积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新课:讲解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换算,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乌鸦喝水》,大家以前听过吗?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那么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提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活动2【活动】探索研究,揭示概念。
(1)(课件演示)在一个盛水的玻璃杯放入一个小石子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同学观察水面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水与原来相比有没有增减?为什么水面会升高?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认识什么是空间(2)课件展示洗衣机、影碟机、手机等,点明它们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从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石子和洗衣机等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3)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板书:的大小)。
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活动3【讲授】学习体积单位1.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的体积?2.课件展示铜奔马和铜雀: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3.课件展示两个长方体:提问:这两个长方体,是由若干个不同数量但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不过现在把它们都包起来了,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去掉包装后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引出: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024版】《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法:谈话法、实验法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索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2分)1、导入:课件出示:乌鸦喝水图片,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2、出示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自主学习(5分)自学内容:认真看课本27页至28页,边看边画出重点。
自学思考:1、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2、什么叫做体积?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4、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三、合作交流:(8分)1、生活中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体是(),生活中接近1立方分米的物体是(),生活中接近1立方米的物体是()。
2、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四、质疑探究(5分)1、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都是度量什么的?2、练习: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五、小结检测(10分)(一)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检测:1、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实践操作
1. 测量物体的体积
学生分组,使用测量工具(如量杯、刻度尺等)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测量工具、实物模型
2. 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PPT演示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黑板板书、PPT演示
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题册、网络资源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
导入新课
引入体积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装水、书包装书等)引出体积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的含义
实物展示、PPT演示
新知讲授
1. 体积的定义
通过PPT展示体积的定义,并解释其意义
使学生明确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PPT演示、教师讲解
2. 体积单位的认识
介绍常见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并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
使学生了解并认识体积单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实物模型、PPT演示
3. 体积单位的换算
通过举例和计算,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理解体积的含义。
2.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并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物体体积估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
难点: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3.体积单位模型(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提问:你们能感受到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二)探究体积的含义1.教师展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正方体,提问:这两个正方体哪个更大?为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
(三)认识体积单位1.教师展示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模型,提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教师依次展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这两个体积单位。
4.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课件,引导学生比较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关系。
(四)体积单位间的换算1.教师提问: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要求学生用体积单位表示它们的体积。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表示家中一些物体的体积。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思考中,逐步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学生对于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品4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3页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3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建立关于体积大小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4、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体现阶梯式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实验器材:量杯、石块、水、(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物模型,用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直角架、(3)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4)多媒体课件、(5)桌椅摆放:六组,每两组对称形。
2、学生准备:(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实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五年三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是吗?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绩。
作为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感到特别的骄傲。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比赛,好不好?第一轮:比眼力。
依次发四条长短不同的线段。
指出先谁拿,后一起拿。
第二轮:比运气。
教师出示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
学生随意点。
第三轮:比判断力。
依次发四个不同的长方体、谈话: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两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它们的意思相同吗?通过谈话后,引出“长度”、“面积”、“体积”等名称,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什么叫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和表面积什么不同?(师板书:意义、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师:提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建立体积概念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你们想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选学习方式。
教师拿出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师:注意观察放入石头后水面有什么变化、教师将石头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学生:放入石头,水面上升、教师:把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请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放入水里后,使得水所占的空间变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1)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实验过程中量杯里水位的变化情况、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做一个实验,大家还要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装入满满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块长方体积木,请一位同学来再将沙子装入玻璃杯,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的结果、学生:沙子多出来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沙子会多出来呢?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概括、(2):因为这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积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据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沙土就装不下了、(3)(自学)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体积单位教材分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拟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结论的过程,培养联想意识和探索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课前准备ppt、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纸盒、橡皮泥、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师:你们的回答很好。
那么什么是体积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单位,正确区分不同单位的意义,引起学生学习新单位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1.感受1立方厘米。
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这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们每组也有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观察测量、探究交流,汇报结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考回答:你觉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4、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提供:①教师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
②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27~28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P32“练习七”中第1、2、4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丰富、有层次的活动体验,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水杯,水,可以放进杯子里的小石块,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知“体积”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1.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故事。
师:《乌鸦喝水》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简单地讲清楚《乌鸦喝水》的故事。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7故事,提炼故事的主线。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能喝到水呢?【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小石子让水升高”“小石子把水挤上去了”“小石子占了水原来的位置,水面上升”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小石子占了水的位置。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初步感受小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有空间,感知物体的体积。
二、实践探索,建立“体积”概念1.实验观察:物体占有空间。
(1)教师做演示实验。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老师在做什么。
第一步:取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第一个装满水,第二个放入一块石头。
第二步:把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倒满。
(2)启发思考。
师:谁能说说,老师做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实验过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第一个杯子里的水没倒完呢?【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发现第一个杯子里的水有剩余,并且能联想到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倒不完,但表述上不够规范,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如: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多出来了。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1、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题图:乌鸦喝水的故事。
自由汇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2、学生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3、课件出示:比较观察: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体积)加深理解:三、体积单位的认识:(学生先看书自学,再汇报交流。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2、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3、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认识: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五小节第一学时教学内容:《体积与体积单位》使用的学科应用名称:教育云平台的微课、“基础练习”、“课中讨论”、“问题解决”、“布置练习”学科应用中对应该教学内容的资源及功能特点:(1)导课环节通过学生观看教育云平台微课乌鸦喝水的情境,利用动画故事导入新课,激趣设疑。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体积”的概念。
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画中观察、思维、分析,理解,为理解体积概念做铺垫。
(2)新课探究环节,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微课演示体积及体积单位,充分运用学具、小实验操作以及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建立清晰表象,从而理解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基础练习”、“课中讨论”、“问题解决”、“布置练习”,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参与率。
同时学生答题后,平台立即给师生呈现出答题结果和习题解析过程,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这样做到了学练结合,堂堂清。
应用方式:√学生课前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学习课后巩固√综合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 3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水、石块、木块、铁球、汽球。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实验一: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
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
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拿出装满细沙的石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杯子的空间。
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的空间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发现石块、木块都占空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也能说明物体占空间呢?(学生演示吹气使塑料袋膨胀……)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体积”的含义。
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五班级《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同学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
掌控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
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能合理估量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测、思索、探究、沟通等学习活动,让同学经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控常用的体积单位。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预备1.老师预备:课件、2个大小一样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实物架、2块大小不同的积木、2个体积差不多大的正方体和正方体、火柴盒20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
2.同学预备:每人4-5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直尺、奶箱子。
教学过程一了解同学原有知识状况。
1今日的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2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依据同学汇报,相应板书。
3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生疏,有了肯定的积累。
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肯定会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认识体积1.故事导入,初感空间。
①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情愿给大家讲讲?②这只聪慧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就会上升呢?2.试验演示。
试验一:感受物体占有空间。
①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
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
装有一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杯子放入一块积木,会涌现什么状况?②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试验二: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小①这回我放这个积木块〔稍大〕,再把水倒入这个杯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②试验演示③溢出的为什么比刚才的多?④小结:也就是说,这2个积木块不但占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⑥那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⑦什么叫体积?〔指名、齐读、领读〕⑧举生活中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1—22页例8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5—8。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的意义后教学的。
例8从测量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在教学每个体积单位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有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此外,在学生认识立方厘米后,还呈现了两个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体积,既让学生初步体会体积单位在体积计量中的应用,又为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做了必要的铺垫。
教材最后还沟通了刚认识的体积单位与已学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联系。
通过练一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有关体积单位的感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难点: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一升的量杯一个。
学生每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媒体显示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形状的一些物体(12个和12个、16个和17个),让学生比较这些组合体的体积大小,并说说各自的想法。
《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感受1cm3、1dm3、1m3的实际意义。
2.经历体积单位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类比面积单位探究体积单位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体积单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体积的意义师:同学们,这里有两个同样大的烧杯,一个装满了沙子。
看,如果把这些沙子倒入这个烧杯里,会出现什么情况?沙子会溢出来。
为什么?网球占据了杯子里的一部分地方,这些地方的沙子就没地方去了,所以溢出来了。
也就是说,网球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我占空间吗?你占空间吗?还有什么占空间?我和他(一个同学)谁占的空间大?老师占得空间大。
看来,物体不光占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以前,我们学过面积,面的大小我们叫做面积,物体的大小我们叫什么?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物体的体积。
二、体积单位1.情景设疑师:两个杯子,谁的体积大?生:大杯子。
两捆接力棒,谁的体积大?第2堆。
为什么?你因为第二堆木材数量多。
通过数一数,就能比出体积大小了。
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一生:无法比较。
为什么?有什么解决的方案吗?这几位同学的发言都有自己的思考。
其实我们在研究面积的时候,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谁的面积大?后来我们用正方形作为测量标准的形状,在两个平面上密铺,数出它们各自含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就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了。
为了测量和计算的方便,我们对测量标准的大小进行规定: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有了这些面积单位,我们就可以测量各种平面的面积了。
借鉴面积的测量方法,测量体积是不是也应该创立一个测量体积的标准呢?这个测量标准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多大呢?想一想,赶快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
“乌鸦喝水”课件,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
教学方法:
激趣引导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答:
1 米、1 分米、1 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1 平方米、于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教学实施
1 .认识体积。
( l )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请看着课件上的画面给大家讲一讲。
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
师追问: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 2 )实验证明。
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老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2 .揭示体积。
老师:请同学们先把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再把两本书放进书桌,摸一摸,最后再把书包放到书桌里,再摸一摸。
师提问:刚才三次把手放到书桌里摸一摸,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互说,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第一次摸,书桌里没有东西,摸起来很空;第二次摸,感觉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不特别明显;第三次,书桌里空间更小了。
)
师:书桌里的空间变了吗?(没有)为什么三次摸的感觉会不一样呢?
(因为书和书包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
老师讲述: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
老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影碟机洗衣机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老师:谁能说说什么是洗衣机的体积?(洗衣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电视机的体积。
)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提问: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其次,手机的体积最小。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是看出来的)
师:2.你能找出生活中的两件物品,并说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吗?指名举例。
(电视和电话……)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建立体积概念的过程。
)3 .列出体积单位。
老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除了观察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
3、通过动手摆、观察、交流,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
我们的学习伙伴红红和亮亮刚学完体积的概念,就争论了起来,他们因何争论呢?原来他们分别用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搭了两个大的长方体,他们都说自己搭的长方体体积大,请咱们同位同学利用你手中的小正方体搭一搭,看一看他们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学生通过动手摆、观察、交流并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不能只看长、宽或高,应该看哪个长方体用的小正方体个数多。
(设计意图:在比较判断的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了解比较立体图形体积大小的方法,为认识体积单位作铺垫。
)
四、认识、感知、体验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师: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我们知道1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体积单位,12个就代表12个体积单位。
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就要用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介绍,让学生知道认识体积单位的必要性和常用体积单位有哪些。
)2、认识并体验1立方厘米。
(1)通过体验与交流,明确1立方厘米的概念。
介绍1立方厘米的字母表示。
师:1立方厘米的体积究竟有多大呢?同学们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手比一比,初步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请大家仔细观察,再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同学体验、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总结出: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记作:1 (板书)
(设计意图: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通过体验、观察与交流,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利用模型,学生初步感知了1立方厘米的大小。
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骰子的体积,一节食指的体积,魔方一个小正方体的体积)。
让学生感受到1立方厘米的空间比较小,体会到测量较小物体体积时就用1立方厘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熟悉的实物进一步体会1立方厘米的大小,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百分之百的学生积极参与,没有旁观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1)师:根据1立方厘米的概念,你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吗?(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总结: 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记作:1 (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说明,使学生初步感知1立方分米的大小。
)
(2)先让学生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的空间,再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粉笔盒的体积,魔方的体积,一块豆腐的体积等)。
(设计意图:通过用手比和用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体会1立方分米的大小,建立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
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1)同学们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吗?(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总结: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1 (板书)
(设计意图:给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2)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
师生合作,搭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观察1立方米有多大,并请几名同学钻到里面试一试。
(结果发现1立方米的空间能容至少7个人。
)
学生感受到1立方米的空间比较大,测量较大物体体积时就用1立方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在搭1立方米的空间、实际站人,围立方米的活动中,建立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
5、体验交流,简单应用。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体积单位,那么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出示:
用4个1立方分米模型搭建一个立体。
这个长方体是用4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把体积单位和物体体积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
(2)师:小组同学随意用自己准备的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并指出体积是多少。
教师巡视检查后再指名说一说。
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做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通过搭建活动,巩固对体积的认识。
)
五、课堂练习,强化巩固。
1、“练一练”第一题,读题后思考填空,再交流。
交流时第二个立体要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数出立体图形的体积。
)
2、“练一练”第二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文具盒小,物体小通常要用立方厘米;衣柜大,大的物体通常用立方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选择出合适的体积单
位。
)
3、学完了这一课,红红和亮亮很快就把他们运用到了生活中,屏幕出示:
①亮亮说:今天下午放学,我走进了面积为8立方米的餐厅里,看见了在桌面为1.3平方厘米的餐桌上放着一块大约为1立方米的面包,我拿起来就吃了,可真香!
②红红说:我今天放学后就坐在了桌面为1立方米的书桌前,打开体积为0.6平方分米的文具盒,拿出20厘米长的铅笔,就写起了作业。
(设计意图: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要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僵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