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5~2公斤;微生物菌肥2~3公斤;各种微量元素肥料0.5公斤。施肥方法:在树的东西(或南北)开一对环状沟,沟深30~40厘米,长160厘米,距中

心干80~100厘米(遇到树根要

切断,以利萌发新根),下一年

施肥沟要变换位置。沟挖好后,

将肥施入沟内,与土充分混拌均

匀,以防伤根,施后要适量灌

水。

1 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与症状

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有西南、宁夏固原市、内蒙古、甘肃定西市与东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产生原因是由多种植物病原链霉菌大量繁殖在其表面引起的,该病菌属于放线菌,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危害块茎以及对降低马铃薯产量。早期被感染的马铃薯表皮呈现为褐色斑点,随着时间增长逐步扩大为褐色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型大斑块,病斑块呈分散、网纹状、裂口状,表皮木质化与粗糙。病斑裂开后其边缘凸起,中央凹陷,颜色为锈色或黑色、暗褐色疮痂。病斑不会深入署块内,仅仅局限于马铃薯块皮部位。

2 产生疮痂病的条件

2.1 种植时与菌种种植

种植马铃薯时上附着菌种,导致马铃薯疮痂病传播。若不能及时处理早期被感染的马铃薯,疮痂病严重程度会随着土壤中马铃薯疮痂病加重,收获完马铃薯后,病原菌还可在土壤中存活,对下次种植有一定影响。

2.2 土壤质地不佳

土壤中水分过大极易引起部分细菌大量繁殖,低洼积水多时发病较严重。下水头常常成为危

害蔓延的重点。土壤温度是引发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

一,土壤温度为25~30℃时马铃

薯疮痂病极易发生。除此以外,

若种植位置处于河滩旁或碱性沙

壤土、在施肥阶段过多施用可

增加土壤碱性的化肥等,都会为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

件。细菌适宜的生长环境为p H

值6~7,这与马铃薯高产的土壤

环境(p H值为5~7)重叠。因

此在高温环境、通气较好、土壤

碱性又极为干燥的情况下,发病

通常会较为严重。

2.3 品种因素

马铃薯疮痂病多发于马铃薯

白色薄皮品种,而褐色厚皮的马

铃薯品种抗病原菌侵袭度较强,

但若对次品种改良极易被病原菌

侵袭。

2.4 土壤中营养失调

若土壤中硼、钙肥等中微量

元素缺乏极易导致马铃薯发育不

良、抵抗病原菌能力下降,进而

发生马铃薯疮痂病。

3 预防马铃薯疮痂病的发

生策略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多种因素

引起的,想要达到理想的防治效

果,就要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

从各个方面预防,降低马铃薯疮

痂病的发生率。具体措施有以下

几点。

3.1 重视轮作方式

在重病区域可选取禾本科

类或者百合科类、豆科类植物种

植,进行四年轮作。选低碱性土

壤作为种植基底,不仅能保湿还

能排水。

3.2 马铃薯块选取

在选取薯苗时应检查有无病

原菌感染,选取整块无病原菌薯

苗,对于种植后剩余的薯苗应集

中保存或销毁。

3.3 对土壤消毒

在秋季种植马铃薯时,应对

土地进行翻新,使太阳对下面的

土壤进行杀菌,翻深为40厘米;

若在春天种植马铃薯,应在种植

前15天进行旋耕耙平,翻前后选

取广谱抗菌农药喷洒在土地上进

行土壤杀菌。

3.4 种子灭菌

选取生物菌粉对种子进行

灭菌,如使用农用链霉素、滑石

粉、甲托等药物对种植灭菌。

3.5 化肥选取

大量元素化肥残留也是造成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之一,因为大量化肥残留在土壤

中极易改变土壤酸碱性,因此除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陈红哲,张 潇,黄金涛,刘江南,魏军华

(陕西省城固县种子管理站,陕西 城固 723200)

园艺园林

392019.5

40 2019.5

了使用大量元素之外,还要混合中量元素化肥、有机化肥、酸性化肥等,以此保证马铃薯合理地吸收营养。

3.6 化学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一般发生在幼果形成阶段,并且随着马铃薯不断长大而发展,因此幼果期为防治的重点阶段。可在化肥中加

入防治疮痂病发生的药物,如红红1号、背不起、不论春、广选16、新大紫等。

3.7 灌水

雨后进行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害蔓延。

3.8 收获时防治

马铃薯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且进行翻深入土

壤,为下次播种提供保障。

4 总结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预防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能够帮助农户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马铃薯质量,增加经济

收入。

芦笋茎枯病也叫茎腐病,由天门冬拟茎点霉真菌引起,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芦笋茎枯病发病快,危害严重,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

1 症状及危害

芦笋茎枯病发病初期,在主茎及分枝上,出现暗褐色水浸状丝条形或纺锤形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周边变成红褐色,病斑中心着生许多小黑点。感病植株生长停滞,病斑上部枝叶枯死,在病斑处容易折断。茎枯病发病严重时,茎叶干枯,可导致全株迅速枯死,远看田间如火烧状。病害蔓延会全田发病,造成绝收。

2 传染途径

茎枯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田间病残茎叶上的越冬病菌。越冬病菌在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遇水或遇雨时放出孢子,通过风、雨、农事操作、昆虫等传播,感染植株发病。茎枯病传染性非常强,在田间反复再侵染,导致病害快速蔓延。

3 防治方法

3.1 清除病株

在芦笋生长期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装入塑料袋中,带出田外深埋,切断传染源。

3.2 秋末清园

秋末芦笋茎叶自然黄化以后,要从地表割除地上部分,用作饲料或烧掉。注意不能割除过晚,否则茎叶变脆,枝叶散落田间会使越冬病原菌数量增大。割后留下的植株残茬要用土盖上,也可用铁锹或锄头,从地表下3~5厘米处,铲断植株。割除或铲断植株后,要将地面散落的枝叶用耙子收一遍,带出笋园烧掉。

3.3 加强管理施用有机肥,氮磷钾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防止倒伏。

3.4 地表覆盖地表覆盖秸秆、地膜等,可大幅减少发病,增产效果明显。

3.5 药剂防治

芦笋采收1个月内,芦笋枝叶生长较快,极易感染茎枯病,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按下列时间间隔定期喷药:采收当天、采后第3、8、15、25天,以后每隔15天喷1次药。也可根据发病及天气情况,每隔7~15天喷1次药。下列药剂可轮换使用: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每亩喷药液70~100公斤,喷雾要均匀周

到。

芦笋茎枯病及其防治技术

倪兰庭 

(辽阳县农业执法大队,辽宁 辽阳 111200)

园艺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