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深知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总结,现将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二、教学实践总结1. 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2)强化实验技能的培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拓展化学知识。
介绍化学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
通过考试、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
(3)学生自评。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三、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就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就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二就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
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与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 误差分析(5) 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与液体的量,二就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就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与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与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就是用等号,强调之二就是标明胶体而不就是沉淀,强调之三就是加热。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精彩9篇)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1实验总结实验1-1【实验名称】胶体、溶液、浊液的性质探索【实验目的】Fe(OH)3胶体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原理】FeCl3+ 3H2O Fe(OH)3+ 3HCl。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
具有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现象。
【药品和仪器】Cu(OH)2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酒精灯、铁架台、100mL的烧杯,电子激光笔【实验步骤及记录】1. Fe(OH)3胶体制备。
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探究1 所制产物中是否含有Fe(OH)3胶体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探究2 滤纸可否用来分离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Fe(0H)3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CuSO4溶液看不到此现象(没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过滤后的现象Fe(0H)3胶体液体全部透过滤纸,滤液仍为红褐色透明泥水有固体小颗粒没有透过滤纸,滤液呈无色透明4、探究3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将胶体加入到U形管中,使其距离U形管底部5cm,用滴管吸取电解质溶液分别沿两端U形管的内壁慢慢滴入,注意不要使界面混浊,直至液面高度离界面3cm。
轻轻地在左右电解质溶液中放入电极,注意不要搅动两液接触界面,并使两极浸入液面下的深度相等。
接连在两极上的导线,分别接直流稳压电源的两个输出极端上,通电5分钟。
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
【问题与思考】1、如何分离提纯胶体,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2 、胶体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实验1-2【实验名称】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探究【实验目的】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原理】电解质在溶液中,溶液可以导电产生电流。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一、《必修一》1、粗盐提纯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
试剂的添加顺序应按照规定顺序添加。
实验操作包括:加水搅拌、过滤、再结晶等步骤。
2、溶液中SO42-检验方法这个实验介绍了检验溶液中SO42-的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检验溶液中Ag+的方法。
3、蒸馏这个实验介绍了蒸馏的仪器和注意事项,如沸石、冷却水流向、弃去开始的馏出液等。
4、萃取分液这个实验介绍了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查漏和观察溶液颜色。
同时还介绍了溴水、溴的CCl4溶液、液溴、溴蒸气、碘水、碘的CCl4溶液、碘、碘蒸气和玻璃塞上的小孔作用等知识点。
5、电解水这个实验介绍了气体摩尔体积、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等知识点。
同时还解释了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的原因。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个实验介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7、胶体的性质和制备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将FeCl3加入NaOH溶液中,搅拌并加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2) 丁达尔效应:将NaCl加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Ag+离子被Cl-离子取代,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3) 浊液和胶体过滤后:浊液可以通过滤纸过滤,而胶体则需要使用特殊的过滤器,例如著名的___-赫维法。
补充:利用半透膜实验可以区分浊液、溶液和胶体。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悬浮物通过。
因此,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浊液和胶体则不能。
4) 电泳:带正电的胶粒会向阴极移动,而带负电的胶粒则会向阳极移动。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分离胶体中的不同成分。
8、离子反应1) Na2SO4 + KCl → 无明显反应。
2) Na2SO4 + BaCl2 → 生成白色沉淀,表明SO42-离子与Ba2+离子反应生成BaSO4.3) NaOH + HCl → 生成水和氯化钠。
4) CuSO4 + NaOH → 生成蓝色沉淀,表明Cu2+离子与OH-离子反应生成Cu(OH)2.5) NaOH(酚酞)+ HCl → 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表明OH-离子被H+离子取代。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1【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L氯化铁溶液、/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LKI溶液,再滴加/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LKI溶液与/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2【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 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高中化学实验及实验的现象与结论
高中化学实验及实验的现象结论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
“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2。
“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
“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5。
“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
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
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
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三。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最全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一) 烃1. 甲烷的氯代(必修2)(性质)实验:取一个100mL 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 水 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 4和80mLCl 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 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 油状液体 ,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 上升 ,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 ,增加了饱和..食盐水】 解释: 生成卤代烃2. 石油的分馏(必修2)(分离提纯)(1) 两种或多种 沸点 相差较大且 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 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 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 冷凝管 、牛角管、 锥形瓶 。
(3)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爆沸(4) 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 支管口 (以测量蒸汽温度)(5) 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 下口进,上口出 (6) 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现象:乙烯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 3CH 2OHCH 2=CH 2↑ + H 2O 副反应:2CH 3CH 2OHCH 3CH 2OCH 2CH 3 + H 2O C 2H 5OH + 6H 2SO 4(浓)6SO 2↑+ 2CO 2↑+ 9H 2O(3) 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 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 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最全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一)烃1. 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食盐水】解释:生成卤代烃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不能用水浴)(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精选10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篇1本学年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理念,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化学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的化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常规教学,常抓不懈本学科的老师在认真钻研新大纲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抓“课课练”,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力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全组教师坚持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研工作,有条不紊1、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推行新的课程标准,为此我们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参加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各科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学课程改革的知识以及有关文件、资料,积极上网参加国培教育,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全面贯彻落实有关的精神和理念。
2、努力开展教学科研,积极进行“三课”活动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本学期,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改之路。
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高质量的“三课”活动,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
人教高中化学 必修二--化学实验 总结
人教高中化学 必修二 化学实验总结 第一章1. 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 6) (1)实验步骤:①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②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粒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 察现象。
再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
(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钾比钠更容易与氧化合,钾比钠更容易与水反应,钾比钠金属性强。
2.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 8-9) (1)实验记录:(2)实验结论: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此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3.探究金属性变化规律(P 15-16)Ⅰ.(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加热之前,镁条的表面上慢慢地形成了少量的无色气泡,气泡无明显的逸出现象;溶液未变红。
加热之后,镁条的表面上较快地形成无色气泡并逸出,溶液变为红色。
Ⅱ.(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 mL1 mol/L 盐酸。
观察发生的现象。
(2)实验注意的问题:①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都要进行处理。
②镁片和铝片的大小、厚度和表面积基本相同,所用的盐酸的浓度相同。
③盐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实验现象的差别不明显。
(3)实验现象:镁片和铝片都产生无色气泡,并且镁片比铝片产生气泡快。
(4)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镁比铝更易与盐酸反应。
镁比铝活泼。
第二章1.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P33-34)第三章1.甲烷与氯气反应(P61)(1)实验步骤: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
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1. 导言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探索化学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总结几个高中化学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供学生们参考。
2.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2.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制备实验室常用的硫酸铜晶体,并观察晶体的形态和颜色变化。
2.2 实验原理硫酸铜溶液经加热浓缩后,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会形成硫酸铜晶体。
2.3 实验步骤1.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2.将烧杯放在加热装置上,用慢火加热,保持溶液缓慢沸腾。
3.当溶液剩余量约为原来的一半时,关闭加热装置。
4.静置溶液,观察晶体的形态和颜色变化。
2.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一定量的蓝色结晶沉淀在烧杯底部,晶体形态呈现规则的结晶状,并且颜色较浓。
3. 电解铜硫酸溶液3.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电解铜硫酸溶液,使学生了解电解过程和产生的化学反应。
3.2 实验原理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流来将化学物质转化为离子的过程。
在铜硫酸溶液中,正极上的铜离子(Cu2+)会被电解析出,然后在负极上还原为纯铜。
3.3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电解槽,将两枚铜极板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2.将铜硫酸溶液倒入电解槽中,保证两枚极板都浸泡在溶液中。
3.打开电源,设置合适的电流大小,开始进行电解。
4.观察正极和负极上的变化并记录。
3.4 实验结果经过电解过程后,可以观察到正极上的铜极板逐渐变薄,并且颜色变浅,而负极上的铜极板逐渐增厚,并且颜色变深。
4. 酸碱滴定实验4.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确定酸性或碱性溶液的浓度。
4.2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通过滴定管滴加酸碱溶液,以达到酸碱中和的反应。
通过滴定剂的滴加量,可以确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4.3 实验步骤1.准备滴定仪器,包括滴定管、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2.将待测酸性或碱性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2023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2023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2023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其实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全面掌握的化学实验的知识比较多,比如化学反应的变化,现在,实验的顺序等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推荐文档
化学必修1实验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5实验1-1】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步骤现象1.溶解:称取4g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带浑浊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要超过滤纸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漏斗中沉淀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淹没沉淀,待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
蒸发实验注意事项: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补充: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与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出现某种现象,则证明洗涤干净【P6 实验1-2】SO42-的检验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实验试剂:实验1-1得到的盐0.5g、蒸馏水、稀盐酸、氯化钡现象:若先加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若先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硫酸根。
注意事项: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32-、SO32-、Ag+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涉及反应:排除干扰离子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P7思考与交流】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硫酸盐氯化钡BaCl 2 + Na 2SO 4 = BaSO 4↓+2NaCl MgCl 2氢氧化钠MgCl 2 + 2NaOH = Mg(OH)2↓+ 2NaCl CaCl 2碳酸钠CaCl2 + Na 2CO3 =CaCO 3↓ + 2NaCl注意事项:1、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2、加入试剂顺序要求碳酸钠在氯化钡后加入,盐酸要在过滤后加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3、最后过滤后得的滤液经过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补充:1、KNO 3中混有氯化钠除氯化钠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氯化钠中混有KNO 3除KNO 3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P8实验1-3】检验Cl -、蒸馏(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实验药品:自来水、稀硝酸、AgNO 3溶液、沸石(或碎瓷片)实验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 3溶液——检验Cl -的实验加硝酸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2.在100mL 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连接好蒸馏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 方法 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1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 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xx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误差分析(5)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 、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 ,K 的焰色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1实验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5实验1-1】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步骤现象1.溶解:称取4g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带浑浊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要超过滤纸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漏斗中沉淀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淹没沉淀,待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
蒸发实验注意事项: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补充: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与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出现某种现象,则证明洗涤干净【P6 实验1-2】SO42-的检验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实验试剂:实验1-1得到的盐0.5g、蒸馏水、稀盐酸、氯化钡现象:若先加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若先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硫酸根。
注意事项: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32-、SO32-、Ag+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涉及反应:排除干扰离子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i ng ar eg o od fo r 【P7思考与交流】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硫酸盐氯化钡BaCl 2 + Na 2SO 4 = BaSO 4↓+2NaClMgCl 2氢氧化钠MgCl 2 + 2NaOH = Mg(OH)2↓+ 2NaCl CaCl 2碳酸钠CaCl 2 + Na 2CO 3 =CaCO 3↓ + 2NaCl注意事项:1、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2、加入试剂顺序要求碳酸钠在氯化钡后加入,盐酸要在过滤后加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3、最后过滤后得的滤液经过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补充:1、KNO 3中混有氯化钠除氯化钠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氯化钠中混有KNO 3除KNO 3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P8实验1-3】检验Cl -、蒸馏(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实验药品:自来水、稀硝酸、AgNO 3溶液、沸石(或碎瓷片)实验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 3溶液——检验Cl -的实验加硝酸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2.在100mL 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连接好蒸馏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高中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对一些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一、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如酚酞溶液变红、甲基橙溶液从黄色变红色等,用于指示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2.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二、氧化还原反应1. 金属活动性差异:如铜和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铜片无反应,锌片生成氢气;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如金属铝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铝金属。
三、沉淀反应1. 溶液中金属离子与酸碱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如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 电解液中离子交换反应生成沉淀:如锌板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银镜。
四、气体反应1. 燃烧反应:如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火焰;2. 化学分解反应:如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3. 酸碱产生气体的反应:如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五、溶解度实验1.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如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钾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钾;2. 氯化铅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氯化铅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六、离子反应1. 铁离子与硫化氢的反应:产生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2. 铜离子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生蓝色的铜氢氧化物沉淀。
七、光反应1. 光合作用: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和氧气;2. 光敏化反应:将含有银离子的溶液暴露在阳光下可观察到银的沉淀形成。
八、配位化学反应1. 铁离子与氰根离子的反应:生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亚铁氰化物;2. 铜离子与氧合物的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铜氧合物。
综上所述,以上列举的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说明化学实验中的多样化现象。
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实验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实验不仅能增加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
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
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
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
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
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
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
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
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
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