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说话四种形式标点符号的用法

(完整版)说话四种形式标点符号的用法

下面对这四种形式概括如下:
1.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2.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后,说话内容在前。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3.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4.只写说话内容,不写是谁说的。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口诀记忆法: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有说明。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一)顿号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

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

/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二)逗号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变化规则

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变化规则

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变化规则一.如果是直接引用,那么:提示语在前,后面用冒号和双引号(:“”)小明说:“今天好热啊,你都出汗了。

”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后用逗号,前后都要用双引号(“”,“”)“今天好热啊,”小明说,“你都出汗了。

”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

)“今天好热啊,你都出汗了。

”小明说。

二.练习题。

1.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3.小华说□□我的《儿童时代》先借给你看□□4.妈妈对我说□□我今晚要加班,不回家吃饭了□□5.小华对小丽说□□明天我们班要参加区文艺会演,我得早点到校排演□□6. □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找打啊□□妈妈对着看电视的我大吼,眼睛里流露出愤怒□7. □差一点就写完了,烦不烦□□这样的老妈真让我郁闷,我气急败坏地喊着□8. □烦我了,是不是?花我钱的时候烦不烦啊□□妈妈又拿这句我深恶痛绝的话来刺激我□9. □老师,我要上厕所□□小新把手高高举起,屁股也离开了凳子,大声对老师说□10. □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老师显然很生气,质问道□11. □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小新竟然把歪理说得理直气壮□1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妈妈顿了顿又说□□要好好保护眼睛呀□□13. □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14. □安静□□老师大声说□□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15.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16. □去,我也去□□伯父笑着说□□她没见过柚子,我也40年没吃过柚子了,我们都得了思柚病□□17. □用处可大了□□服务员说□□客人在这里一登记,电脑就把他记住了□□18. □回去不用着急了□□巴果茨基说□□我们不必走那条险路了□□19.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20.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21. □小明,你要认真想想□□王老师严肃地说□□你这样做,应该吗□□。

提示语的标点符号ppt

提示语的标点符号ppt

2.妈妈对我说( : “)我今晚要加班,不回家吃饭了。”
3.
蔺相如轻轻一笑(, )往前一步( , )说(: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 )
4.小华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 , )递给我(:“)我的《儿 童时代》先借给你看( 。” )
5.他用力一推( , )大喊道( :“)明明不是我,你为什么 就一定觉得是我的错呢( ?” )
4.他们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 的心。”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们不约而同地赞叹道。
1.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2.“是那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1.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 2.高尔基问:“是那个小男孩吗?”
1. “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老翁看了 看我们说。
1.提示语可以有“说话”意思的词语。 2.提示语可以用话前的内动容作、神态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 当。” 2.他仔细地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 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 纸。”
1.他轻轻地说( )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
4. “去,我也去 。她没见过柚子 , 我也40年没吃过柚子了。”伯 父拿起篮子,笑着说 。
5. “怎么不会?看,1排6号,正是这个座位 , 那还有错呀!”他 晃了晃手中那张票, 冲我嚷道。
常用的对话表达方式(提示语位置不同): 1.提示语在前 XXXXX说:“XXXXX,XXX。” (提示语+人物语言)
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 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 2. “计划是不可以改变的。”工程师无奈地说。 工程师无奈地说:“计划是不可以改变的。”
3. “橡树也不可以砍掉。”工人们坚定地说。

提示语标点符号用法

提示语标点符号用法

提示语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是书写文字时,用于表示停顿、强调、逻辑关系和语气的符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1. 句号(.):用于句子的结束。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2. 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的结束。

例如:你喜欢吃水果吗?
3. 感叹号(!):用于表示感叹句的结束。

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4. 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相同类型的成分或短语。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橙子。

5. 分号(;):用于分隔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或短语。

例如:我学习了很多科目;数学、英语和科学都是我的强项。

6. 冒号(:):用于引出例证、解释或说明的内容。

例如:以下是我的建议:记得带上雨伞,穿上厚外套。

7. 引号(""):用于引用句子或短语。

例如:他说:“我很高兴见到你。


8. 括号(()):用于括注、补充信息或说明。

例如:昨天(星期二)我去了图书馆。

9. 省略号(...):用于表示话题的不完整、悬而未决的句子,或表示省略部分文字。

例如: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

10. 破折号(-):用于连接词或表示范围、时间段等。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所有的水果都喜欢。

需要注意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语法规则,避免使用过多或错误使用标点符号导致句子表达不清晰或产生歧义。

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一.提示语在前。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1.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练习1.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二.提示语在后。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1.“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练习1. 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2.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3. 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三.提示语在中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接着写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1.“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练习1. 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2. 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4.. 哈哈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我就知道会这样4、没有提示语。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句子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口诀记忆法: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说明。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提示语的标点符号用法

提示语的标点符号用法

提示语的标点符号用法《嘿,说说提示语标点那点事儿》哟呵,今天咱就来唠唠这提示语的标点符号用法。

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学问,咱就用接地气的话,带点幽默,给大伙说道说道。

你说这提示语啊,就像是句子里的小精灵,而标点符号呢,就是给这些小精灵安上翅膀或者加上小尾巴,让它们变得更有趣、更生动。

先来说说这个冒号吧,那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

一旦它出现,就感觉后面跟着的话特别重要,好像在郑重其事地宣告着啥。

比如说“妈妈说:‘宝贝,该吃饭啦。

’”嘿,你看,这冒号一出来,就感觉妈妈的话不容置疑,马上就得去吃饭。

再看看这个逗号,就像是个小停顿,让提示语喘口气。

“嘿,哥们,等我一下,”这样就感觉说话的人有点随性,不慌不忙的。

而句号呢,就像是给提示语画了个圆满的句号,事情说完了,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啊,这标点符号要是用错了,那可就闹笑话啦。

我就见过有人把句号用成冒号,那感觉就像说话的人突然变得特别严肃,本来轻松的氛围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了。

还有啊,有时候不用标点符号也挺有意思。

比如说“嘿快过来”,就感觉特别急促,好像火烧眉毛了。

但要是加上了标点符号,“嘿,快过来!”那就是命令的语气啦。

我自己在写东西的时候,也特别注意提示语的标点符号。

用好了,感觉自己写的东西都活灵活现的;用不好,就感觉有点别扭。

所以啊,咱可得重视这提示语标点符号的用法。

它就像是饭菜里的调料,加对了味道就好,加多了或者加少了,那味道可就不对咯。

总之呢,这提示语标点符号的用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可不能小瞧它。

咱得好好琢磨,怎么用才能让咱的话更生动、更有意思。

这样和别人交流起来,才能更顺畅,更愉快嘛!哈哈,你们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

提示语与标点符号

提示语与标点符号

提示语与标点符号
一、提示语在前面,后接冒号
提示语在中间,后接逗号
提示语在后面,后接句号
二、说话的内容引号不能少,话没说完用逗
号,话说完了用句号。

不同位置提示语的标点练习
1、比赛快要开始了□我一边递饮料给哥哥一边问□这次你能得冠军吗□
2、他接过那张人民币□观察了一阵□肯定地说□对□是张假钱□得销毁它□
3、□外婆□别补了□快去睡觉吧□我心疼地对外婆说□
4、□昨天……昨天我数学考了60分□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5、□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
6、□不□你误会了□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
7、他顽皮地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
8、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知道什么□
9、挑山工说□我们哪里有近道□
10、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是的□我是最大的□
11、□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
12、□哈哈□他顽皮地眨了眨眼□说□我就知道会这样□
13、□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
14、□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问□
15、□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提示语在前中后的标点符号口诀

提示语在前中后的标点符号口诀

提示语在前中后的标点符号口诀
答案:
提示语在前中后的标点符号口诀: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无提示语只打双引号。

扩展:
1、提示语在前用冒号: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2、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是说准了,猜错了就得卖我的糖。


3、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立即停船抢救!”他斩钉截铁地说。

写好对话中的提示语有以下方法与策略:
1、尽量少用“说”,让提示语更准确。

“说”是一个广义的词语,学生之所以习惯用“说”,归根到底是对词语的意义辨别不明,才会用词不够准确。

例如“问”和“答”都有“说”的意思,但内涵并不完全一样。

2、给提示语“加点料”,将提示语写具体。

在写提示语的时候,根据表达的需要给提示语“加点料”,将说话对象的神态、动作或心情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会更鲜明、更生动。

3、给提示语换个位,让重点更突出;不用提示语,让对话更流畅。

生在写提示语的时候往往习惯将提示语放在对话的前面,事实上,提示语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位置不同,表达重点也不一样。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一)顿号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

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

/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二)逗号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提示语的三种形式:直接提示、间接提示和情景提示。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提示语的概念和作用2. 提示语的分类:直接提示、间接提示和情景提示3.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提示语的运用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提示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提示语的概念、作用和分类,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演示:通过PPT展示标点符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进行演示。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提示语的概念和作用2. 提示语的分类:直接提示、间接提示和情景提示3.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的相关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是否存在错误。

3. 对于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及时批改,对于学生的问题,是否能够及时解答。

4. 对于下一节课的内容,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

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

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标点符号断句。

能够给已知的句子进行正确的段落划分,使用正确的标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难可易,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增强语感,为良好语感建立基础,最终达成能够让学生在看到句子之后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应当使用哪一种标点符号,进行怎样的断句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标点符号的运用,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句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的概念模糊,甚至使用混乱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纠正学生在生活中所犯到的错误。

增强学生使用断句以及标点的能力。

建立起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基础认知,打造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更加侧重于增强学生对于句子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1.视频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提示语在前面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用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提示语在后面,先加双引号,提示语后面加句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下积累,课上小组合作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既重视文章精读,也要重视课外教学知识积累,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语言标点符号断句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会说话,通过语文教学开展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趣味导入师:同学们好!我是阿岗镇红梁小学的李老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

首先,请大家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呢?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字,你们品味到了什么内涵呢?你走开。

你!走!开!师:同学们认为同样是三个字,这两句话所表达的内涵一样吗?能在生活中肯定说过类似于这样的话吧,同一句话可以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和断句,如果你们使用了不恰当的标点符号和断句手法,很容易会让别人产生误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与标点符号与断句有关,在学会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后,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够更好地学会语言交流。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顿号: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如“___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如“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如“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如“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如“他是我们___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如“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如“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注: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如“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如“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___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号: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则会让人落后。

如果一个分句内使用了逗号,那么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冒号用于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

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

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
本微课的主题是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引用人物的对话时,有三种方式: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中间和提示语在后面。

不同位置的提示语需要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在提示语在前面的情况下,需要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例如:“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在提示语在中间的情况下,需要在前后说话内容都加上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在提示语在后面的情况下,需要先加双引号,提示语后面加句号。

例如:“‘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在研究之前,学生需要具备认识常用标点符号和区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动作描写的能力。

本微课采用讲授型、问答型、练型和演示型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启发,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导入并明确研究目标。

然后,通过读句子、说发现,让学生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接着,讲解提示语的含义,并通过画提示语、圈标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

通过本微课的研究,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掌握正确使用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方法。

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pptx

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pptx

提示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话内容在前,提示语在后。
小明说 :“天冷了,今天降温了。”
提示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2.说话内容在两边,提示语在中间。
“天冷了,”小明说 ,“今天降温了。”
提示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3.说话内容在后,提示语在前。
“天冷了,今天降温了。”小明说 。
27.陶罐和铁罐
。 。,Leabharlann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7.陶罐和铁罐
1.小明说 :“天冷了,今天降温了。” 2.“天冷了,”小明说 ,“今天降温了。” 3.“天冷了,今天降温了。”小明说 。
提示语在前,用冒号 提示语在中,用逗号 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前冒后句中间逗 :。 ,
1.小明说 :“天冷了,今天降温了。” 2. “天冷了,今天降温了。” 小明说 。 3. “天冷了,”小明说 “, 今天降温了。”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在提示语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够 表现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增 强感染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经 常出现标点符号使用混乱的情况。
在阅读中要求“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 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阅读)
在习作中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 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习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二学段)

人物对话中标点的使用

人物对话中标点的使用
“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三角追” ……
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对话内容上加双引号
就可以了。 “

如何灵活应用呢?
记忆法宝
提示语在前,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号在后面 省略提示语,对话内容加个双引号
小猴吃桃
小猴奶声奶气地说 :“妈妈 ,我想吃桃 。”
妈妈抱起小猴 ,说:“一天吃三个,够不够 ?” “不够,不够!”小猴生气地扭过头去说 ,“太少, 太少 !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妈妈这么小气!”
认识提示语
对话由三部分组成: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
提示语就是在对话中提示说话 的人,以及说话人的动作、表情、 神态、心理等的语言。
例如: 弟弟拍着肚子,心满意足地说:“我吃饱啦!”
提示语
提示语的位置变化
提示语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表达
的需要而变化。
提示语在前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提示语在中间
即:说话内容+提示语+说话内容
例如:
1.“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 “等我长大。”说着,竺爷爷弯 下腰,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 吗?”
提示语在中间,正确的标点方法为:
“ ” 提示语(说),“ ”
4.提示语省略
例如:
上课了,体育老师问:“这节课外活动, 我们去玩什么?”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
躬,“请让我进去吧!”
提示语在后面
“一定会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提示语省略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1.提示语在前
即:提示语+说话内容
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
在写人物对话时,不少同学在使用标点符号时,不能在提示语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使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句子就失去了感染力。

下面对这四种形式概括如下:
1、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

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睛都看花了,你能说得清吗?”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话吗?”
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哪儿还有一条鱼哩!”
2、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后,说话内容在前。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男孩抢着说。

“不,谢谢,我不要。

”男孩拉着妈妈手,走出了商场。

3、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4、只写说话内容,不写是谁说的。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妈妈在买药,让你在这儿等她,是吗?”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我的话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口诀记忆法
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说话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说明。

练习:
1、你刚才说什么妈妈很惊讶接着又问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2、我有个外号你知道吗小刚得意洋洋地说着
3、方博士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