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新人教版陈涉世家教学目标: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音频资料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新课二千多年前,河南省阳城县,有个长工名叫陈胜。
一天,陈胜和几个长工耕田,天空飞过一群大雁。
陈胜:“苟富贵,无相忘!”那时候,秦始皇去世,秦二世上台,成千成万的贫苦农民被抓去做苦工。
不久,秦二世又抓了九百个贫苦农民到边区渔阳去当兵做苦工。
这次陈胜也被抓去了。
这支九百人的队伍,由两个军官押送。
七月里,正是多雨的季节,押送的军官不管道路泥泞难走,逼着他们赶路。
陈胜和吴广当了队长,受到大家的拥护。
不久,秦二世又抓了九百个贫苦农民到边区渔阳去当兵做苦工。
这次陈胜也被抓去了。
这支九百人的队伍,由两个军官押送。
七月里,正是多雨的季节,押送的军官不管道路泥泞难走,逼着他们赶路。
二、走进作者,了解史记三、初读课文1,听朗读,正读音鸿鹄( ) 闾( )左適( )戍( )渔阳皆次当行( ) 度( )已失期以数( ) 谏( )故陈胜王( ) 间( )令吴广尉果笞( )广宁( )有种乎车六七百乘( ) 骑( )千余被( )坚执锐2、第一段学习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谁富贵了,都不要忘了彼此啊。
”雇佣的人嘲笑地回答说:"你只是一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第一段段意:叙述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1.为什么文章要先安排这一段,可不可删去?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涉世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和文章的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陈涉世家》的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
2.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
这是一篇关于陈涉的传记,陈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起义被称为“陈涉起义”。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
2.学生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陈涉世家》原文,注意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3.课堂讲解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介绍陈涉?生:作者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介绍了陈涉的结局,然后再叙述他的起义过程。
师:很好,这种倒叙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我们来看陈涉的形象特点。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陈涉的形象。
生:陈涉是一位勇敢、智慧、有担当的起义领袖。
师:非常好,陈涉确实具有这些特点。
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点呢?生:文章中描述了陈涉在起义前后的种种事迹,如他在大泽乡起义时,敢于挑战权威,领导群众反抗秦朝的暴政;在起义过程中,他善于用兵,打败了秦军,赢得了人心。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
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陈涉的形象?生:文章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等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对比手法体现在陈涉与其他起义领袖的对比中,突出了陈涉的英勇;夸张手法体现在对陈涉的赞美中,如“陈涉之死,天下为之哀痛”;排比手法体现在对陈涉事迹的叙述中,如“陈涉起义,天下响应,秦朝灭亡”。
4.课堂讨论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陈涉世家》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生1:陈涉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21课《陈涉世家》【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3、通过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写作技巧。
【学习难点】了解这场起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
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10岁诵读古文经书, 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
司马谈逝世后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武帝,被捕入狱,受腐刑。
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
2、作品背景:《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辅汉功臣事迹的传记) 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
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方面,作了大胆、深刻的揭露。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时代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实行严酷的刑罚;同时还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建骊山墓。
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农民苦不堪言。
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 209 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人教版九上《陈涉世家》优质教案
人教版九上《陈涉世家》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涉世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掌握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3.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陈涉世家》的内容,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词句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陈涉起义的原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陈涉起义发生在哪个时期吗?陈涉起义的原因是什么?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句?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讲解重点词句针对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举例分析重点词句,如“揭竿为旗”、“斩木为兵”等。
4.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5.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陈涉世家》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6.小组讨论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你从陈涉起义中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的农民起义,如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等。
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陈涉世家》。
2.写一篇关于陈涉起义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讲解重点词句,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了陈涉起义的相关知识。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陈涉起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陈涉世家》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生对历史素养的培养。
重难点补充:1.讲解重点词句教师提问:“大家刚才在阅读中有没有发现一些词句不太理解?比如‘揭竿为旗’和‘斩木为兵’这两个成语,谁知道它们的含义?”学生甲回答:“揭竿为旗,意思是指拿起竹竿当旗帜,比喻起事或起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人教版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其解析】课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文章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文本,紧扣“起义"这一中心,详略适宜地写了起义的前前后后,着力表现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从而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学习本文关键是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教学目标】1。
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
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
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难点:培养学生感悟文本能力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和反复阅读后初步能背诵全文的方法,结合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重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对文言文知识积累不够,导致无法理解文章大意,更无法领会作者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讲解到位,其次教师必须详细的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去,做到对完整的故事心中有数,学起来才得心应手。
【教学方法】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课时设计】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丹书帛羽藏鱼腹,丛祠幽火出狐喉。
大泽揭竿反暴秦,缘何司马只列侯。
"这首诗叫做《赞陈涉》,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赞扬。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就是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
这篇文章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只有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人教版
《陈涉世家》课题:《陈涉世家》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三课时一、教材分析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等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进一步积累文言句式和词语知识。
2.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结合文章分析义军领袖陈胜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成功地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文章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大量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到达一个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阶段。
学习这个单元,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以及小组内相互补充帮助去疏通文章词句,教师可针对疑难适当点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善于结合以往所学文章的例词、例句给予学生启发指点。
另外,史传文学叙事性强,人物也比较知名,学生可能会很感兴趣,如果教师找到好的结合点,激趣导入和设疑分析都是不难做到的,可以结合文本同时适当延展课外积累吸引学生去感受人物风采,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
教师可借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态度,并激励他们多读史书,比较和分析历史人物的个性、成败与功过。
四、教学方法1.合作教学法:学生在疏通文章和探讨问题时以小组形式合作,高效全面地解决问题。
2.导读教学法:教师借助相关文段激发探讨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疏通词句疑难,明白晓畅地理解、翻译课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3、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史记》资料交流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掌握复杂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做到举一反三;文史结合,逐渐领悟总结学习古文的基本规律。
五、知识链接
陈胜起义的小故事
六、教法学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其声境、图文并茂的优点,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
七、媒体运用
PPT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展示课题
二、关于《史记》、关于作者
陈涉世家
年级
九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陈涉世家》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节选,属人物传记。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成功塑造了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在具体事件细节中,比较客观真实展示了历史风云人物的远见卓识和勇敢机智等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足见司马迁的写作才能,很值得学生学习吸收。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古文基础一般,记忆力也不太好,所以,初一初二学过的古文知识不再复习的话就会忘记。时值初三,需要教师在教新课的过程中,随机复习旧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历史背景简介,诵读全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及其意思。把握情节的叙事脉络,了解人物内在品格,体味《史记》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和疑难点拨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尖锐的社会矛盾是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学习欣赏陈胜高远的人生志向、卓越的聪明才智,理解合作精神是实现大计的重要保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疏通文意,全面了解中国首次农民起义的规模、原因、过程,了解陈胜吴广的理想与才干,积累常用实词与虚词,了解史记的写作特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教案 新人教版
20 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原因。
3.通过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语汇,培养文言语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历史课中已经学过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因此在把握文章情节上难度不大。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通过学习本文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可以受到古人志向与智慧的鼓舞与激励。
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的充分预习很重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
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
历史上著名的“大泽乡起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那么,大泽乡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发起的?在严酷的管制下陈胜、吴广如何能够发起翻天覆地的壮举呢?陈胜凭借什么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掌旗人的?让我们随着一位二千多年前的伟人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
二、新授(播放PPT课件)(一)夯实基础1.范读课文。
2.字词过关。
鹄(hú)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社稷(jì)闾(lǚ)左谪(zhé)戍(shù)当行(háng)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jiàn)罾(zēng)间(jiàn)令祠(cí)笞(chī)陈胜王(wàng)忿恚(huì)毋(wù)以应(yìng)蕲(Qí)宁(nìng)有种乎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通假字(播放PPT课件)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征发,调发)②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③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3.知人论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1课《陈涉世家》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1课《陈涉世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认识陈涉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把握人物。
2.熟悉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与常用虚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L积累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以及常用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省略句式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吧。
二、知人论世: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①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阳夏(jia )辍耕(chud )鸿鹄(hU )闾左(IU )適戍(zhe shu )当行(hang )度已失期(duo )数谏(shud jian )1 ( zeng )间令(jian )篝火(gou )忿恚(hui)果笞(Chi )宁有(ning )徇(xCin )陈胜王(wang )披坚执锐(pi)②提示朗读停顿:辍耕/之垄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靳以东将军/身/被坚执锐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1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史记》被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的基本篇目《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学习本文除了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掌握文言词外,在文本理解的处理上则特别要关注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
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情节曲折生动,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等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较好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品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人物的思想面貌,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历史、审视现实。
还应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
作为文言文教学,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上,铲除文字障碍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先决条件。
不过,切忌死抠古汉语语法,应以读懂为宜。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历史课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陈涉世家(一)积累知识1.关于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一?)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某某韩城南)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更加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2.关于《史记》《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
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
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第一课时(一)基础积累1.《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通史,作者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家和家。
“世家”是一种的文体。
2.《史记》全书有十二篇,十篇,八篇,三十篇,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放录音或X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2)反复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
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重点: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体会本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导学过程活动一目标文学常识1有关司马迁的知识。
2了解《史记》中的相关知识。
重点1司马迁,字子长,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书,传,列表几部分。
活动过程1各组二号,四号上黑板,将相关文学常识填空。
2各组选取三号进行批改。
3将黑板上的习题都会背。
教师巡视,抽查。
完成黑板上的文学常识,将更正后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上,两分钟内读会,组长检查。
活动二目标初读课文,将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写在笔记上,整理在黑板上。
易错点字音: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 陈胜wàng 怅chàng恨罾 zēng 鸿鹄hóng hú忿恚 fèn huì笞 chī徇xùn 酂cuó柘zhè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字形:闾左罾忿恚活动过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
2把生僻字写在黑板上。
3各组任选一人上黑板板书。
4组长上黑板批改。
教师纠正,补充。
大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辨析字音字形。
每个字词读两遍,在课文中注上拼音。
程活动三目标学习课文第一节,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参考书,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疏通课文大意。
重点1字词解释: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苟富贵若为佣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翻译句子: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活动过程1在课文中标下重要的实词并解释。
2熟读实词解释,会背。
3不看解释翻译句子。
独自解释重点实词,读会背,小组内相互提问,组长检查句子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1、陈涉世家从容说课《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文章属于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教学本文,力求从以下三方面突破。
首先,应指导学生译读课文,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铲除文字障碍,真正把握文意。
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其次,引导学生赏读课文,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汲取史传作品中的文学精华。
最后,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司马迁把陈涉归入“世家”的原因。
教学本文宜安排两课时,重点训练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他们讨论协作、互动探究的意识,听、说、读、演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能力目标1.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3.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着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历史观,使他们有创见,不盲从。
德育目标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国家早做贡献,多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才略、胆严以及他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的作用。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2.赏析文中的语言描写,了解史传文学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教案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学习并积累文言文知识,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并学习《史记》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3、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情感目标感受陈胜、吴广等起义英雄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丹书帛羽藏鱼腹,丛祠幽火出狐喉。
大泽揭竿反暴秦,缘何司马只列侯。
”这首诗叫做《赞陈涉》,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赞扬。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就是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
这篇文章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只有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吧。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1、司马迁,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轶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
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并发愤著书。
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6500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
《史记》一书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鲁迅曾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
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富饱满,生动鲜明,运用了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抓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使人物性格突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篇,重点写了完壁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件事,突出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先,机智勇敢的英雄性格。
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还通过许多紧张斗争的场面表现人物性格。
如《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就在紧张的场面中刻画了刘邦的怯懦和机智,项羽的坦率少智谋等。
故事化的写法使《史记》中的人物各具特征,呼之欲出,成为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著作。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在写作方法、文章风格等方面,后世作家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在形成我国典型小说的传统风格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许多戏剧也取材于《史记》。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他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
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戍徭有加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致使“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的。
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对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三)本课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1、一词多义现象2、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用“……者,……也”的格式表判断)(2)此教我先威众耳(将主语“此”与谓语“教我先威众”放在一起表判断)(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用副词“乃”字表判断)(4)号为张楚(为:动词,表判断)倒装句(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郡县苦秦吏者”即“苦秦吏(之)郡县”,定语后置,“者”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2)祭以尉首(“祭以尉首”即“以尉首祭”,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将其语序调整回来)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前面省略了主语“其”,可译为“起义军”)(2)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与战谯门中”即“与(之)战(于)谯门中”,“与”字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之”,指陈胜等起义军;“战”字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可译为“在”)(3)上使外将兵(动词“使”字的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指扶苏)(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介词“为”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或“其”,可译为“他”)(5)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攻”字之前省略了主语“葛婴(所)将(之)兵”或“陈胜主力部队”,翻译时应补出)被动句士卒多为用者(用“为”表示被动)(四)探究学习:1、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刻画主要人物陈胜的?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
课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
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
文章主要是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课文在刻画陈涉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胜有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欲望,有有福同享的思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陈涉怀有远大的志向、非凡的抱负;“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充分体现了陈涉有清醒的头脑、宽阔的胸襟、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可贵品质;特别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道出了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心声,彻底否定了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谣言,砸粹了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枷锁,激励天下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体现了陈涉勇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纵观全文,陈胜参与对话的共有三次,第1段中,陈胜同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
第2段中,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
他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以及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
第3段中,陈胜同戍卒的对话,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
可见,本文是通过人物对话把陈胜等人的性格极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的。
2、陈胜具备哪些能力使他成为起义的领导人?陈胜胸怀大志,敢于向命运挑战。
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
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有同样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的,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
”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
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他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
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绝好时机,于是跟吴广商量,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他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陈胜具有洞察时局的能力。
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
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起义军到达陈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的庞大队伍了;在张楚政权建立的同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在危机时刻,陈胜的清醒与果断是难能可贵的。
陈胜具备超群的组织领导才干。
首先是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是发动起义。
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
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
这一席话令人信服地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
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这支队伍的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文章在选材和描写角度方面有什么特点?为陈涉作传,作者并未按陈涉的生活经历泛泛地写,而是精心取舍材料。
写陈涉年少时,只选取他佣耕垄上的言行,表现他胸怀大志;写起义的准备和经过,文字详尽,用墨如泼。
写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及政权的建立,文字简略,惜墨如金。
这样安排使得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很好地表现了他非凡的才略和他在反秦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中心。
记叙方法上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
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绩,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4、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
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
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
《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
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
《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
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
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
例如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所以将他列入本纪,可算一个特例。
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