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同名2505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管理层已经加入盈余管理的行列,虽然盈余管理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实际的总盈利,只是改变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对会计报告上的数字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这种行为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因此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策略进行研究,首先简要的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债务契约动机、薪酬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合理避税动机进行分析,了解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再次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五种主要策略,有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最后从证券市场监管、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行为五个方面提出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计准则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目的急剧增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并引起了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关系非常密切,为达到资本市场、债务契约、政治成本等政策要求的衡量标准,管理层通常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施相应的盈余管理政策,向外界传递一种公司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信息状况,树立和维持上市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备了多变性的特征,在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又为管理层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空间,如公允价值的引入将会成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新策略。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不严谨,惩处力度不强,时效性太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制定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一些概念制定模糊不清,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治理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不成熟,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或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稳定并扩大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从而产生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准确辨别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和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降低了投资者对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度,其投资决策及利益必然受到影响,甚至连监管部门的决策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加大,市场资源优化配

置功能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新的环境形势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一)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加剧了上市公司之间为获得资本而进行的竞争,管理当局迫于资本市场的竞争压力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我国资本市场动机主要表现为股票发行、获得配股资格和维持上市资格。我国证券法规定,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必须具备有连续三年盈余的经营业绩,对于达不到法定要求又希望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其采用合法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最佳渠道;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配股融入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并在短期内提高每股收益,要获得配股资格,需在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不得低于6%,因此为了达到规定的配股要求,一些上市公司会采用各种方法调整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若在一定期限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将终止上市,因此,当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不力、产生亏损时,管理当局就会想方设法维持其上市资格。

(二)债务契约动机

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及日常经营所需的大量资金,除了来自投资者的投入和自身积累外,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上市公司为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会向金融机构贷款,债权人提供贷款时,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并在借款合同中订立一系列保护性限制条款,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诸多限制,如对一些重要财务比率的限制、不能过度发放股利等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债务人的经营业绩如果超出条款允许的变动范围,不仅面临着贷款被收回的风险,而且经营活动很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当上市公司注意到本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有偏离债务条款的趋势或已经偏离时,管理层为了不支付高额的违约成本,会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三)薪酬契约动机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是一种基于权力和酬劳的契约关系,为了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往往制定与其经营业绩紧密相连的薪酬激励制度,现在的薪酬政策大多是以会计盈余为基础,当期所实现的会计盈余更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者的薪酬,而非上市公司的发展价值与前景。当管理层人员发生变动时,管理者也可能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管理者在退休之前会选择会计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以增加奖金金额。对于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会通过调高盈余来防止或推迟被解雇的状况。因此管理层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调整会计盈余指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政治成本动机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会成为对其进行管制和监控的信号,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上市公司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并且会增加运营成本。上市公司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战略性产业、垄断性公司,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盈利越多,越有可能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政府监管部门迫于政治压力,会对上市公司开征新税、实施管制或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