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培训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维互动促写作教学的增值

上海市一师附小葛骋志

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的客观的标准。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谴词造句,构段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作文服务。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从三个方面开展作文教学:常态性习作练习,习作基础性练习,指导性习作。

一、常态性习作与活动相结合

所谓常态性的习作练习,就是将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与写作相结合。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艺术活动俯拾皆是;生活中孩子们有许多机会外出旅游或者参加社会活动,增长见闻,这些校内外的活动都可以经过选择和利用成为写作教学的资源。我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玩吹泡泡、护蛋、打野鸭、老鹰捉小鸡、丢手帕、传话等游戏。结合德育活动,我们开展红色之旅、走进梦工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活动。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例如,金秋运动会上,学生们刚参加完了激烈的拔河比赛,回到教室仍然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参赛的体会,随着对比赛过程的回忆,学生们仿佛又重回赛场。此时,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鲜活的回忆,写下这次比赛:有的学生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来赞叹双方的拼搏精神;有的同学把比赛过程写得非常具体,表情、动作、描写得丝丝入扣。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踢毽子时,枯燥的练习、反复的失败让孩子们都象斗败的公鸡败下阵来。为了让孩子们重拾信心,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我想到了小时候做游戏时那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于是在一堂体育课上,我也加入到操场上,边踢毽子边吟诵起童年的歌谣。随着压韵的歌谣,毽子在空中上下翻飞,孩子们的心也活络起来,创作的火花被点燃了。"小小鸡毛天上飞,梦里让我变雄鹰!""好像鱼儿水中游,又像燕子水上飞。""好像刺猬草中滚"……从低声琢磨到大声念诵,稚嫩童真的歌谣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所在。

从活动入手,为学生提供写的内容;手把手的传授,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用他们喜爱的语言评讲,这样才对症下药。只有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方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最终亲身体验到习作的成功与喜悦。

二、习作基础练习与文本学习相结合

习作基础性练习,则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展开写作教学。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教学中师生间、同学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加学生文化积累的基本材料”。语文课文篇篇生动、有趣,用词精妙,造句优美,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写话资源。灵活运用教材资源,从中挖掘写话教学的切入点,并采取仿、续、改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一课中,对于华佗如何发明麻醉剂的内容,作者采用的是略写的方法,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华佗发明麻醉剂的艰辛呢?教研组群策群力,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提供给学生四幅插图和一段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选择四幅图中的一幅,根据图上的有关提示,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提供的资料,给这些图配上几句说明。这个环节整合了精选画面、文本语言、课外资料、相关提示等多种资源,考虑到各个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构建了一个符合文本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搭建了符合其发展的学习平台和支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积累语言,与文本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有的语言学习薄弱的学生选取了华佗“寻觅草药”的画面,借助老师提供的词语,这么写道:“当听说有一座山崖上有种不知名的草药时,华佗背着竹篓,冒着生命危险,毅然爬上山崖去采摘。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跋山涉水,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而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展开想象,恰当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得更加出色了.了

《白银仙境的悲哀》一课中,课文的开头就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白银仙境”以往幽美的环境,接着有这样一句话:曾经非常幽美的小镇,现在已面目全非。我们针对这一句话,设计了这样的填空:曾经非常幽美的小镇,现在已面目全非。

看不到(),只看到();听不到(),只听到();闻不到(),只闻到()。

这个填空的前半部分学生可以结合文本重组语言,后半部分则需要调动平时的积累,结合自己课外拓展阅读来表达。这样设计读写训练点,既让学生把教材中的范例语言,进行内化吸收,仿写排比句,又考量了学生课外阅读和信息量,达到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不难看出,无论处于哪个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有收获。其实,这样结合阅读教学的读写训练点我们还构思了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该以文本为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找准切入点,把自己阅读、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地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并且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获,所感……让学生体验到自主阅读,自我表达的快乐,实现作文教学的增值。

三、指导性习作从序列性训练起步

指导性习作是在作文课上以教材设定的作文题进行指导写作的教学活动。在现有教材所提供的作文命题中,不仅有叙事作文,还有写人、状物、写景类的文章需要学生掌握。叙事类作文是学生从入学后一直接受指导的,所以写起来驾轻就熟,可是对写人、状物、写景类文章,可能在中高年级才碰到,当学生第一次面对这样类型的作文时难免捉襟见肘,难以应对。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加以指导,那么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但是并不是在老师指导之后,学生就都会写了,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这些技巧是需要老师教授并逐步练习才能掌握的。这就是写作训练中的序列性。

在指导学生学写《游……》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辅助性、序列性的作文指导。第一步从课文内容入手,学习第四单元游记的写作方法,如抓住外形、动作、神态,结合想象把物品写具体;学习使用过渡句把几个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围绕中心句把景点的特点写具体等等。随后将习得的协作方法加以分门别类地实践。在完成单个写作技巧的训练后,让学生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将所学习的写作技巧在文章中加以运用,最后再让学生尝试将印象最深刻的旅游景点写下来。在这样一个序列化的写作指导后,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