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案)
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持续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4.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双曲线特征,以及如何从数学表达式中理解这一特征。
-理解反比例函数在不同象限内y随x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当k<0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尤其是涉及多个反比例函数比较的问题。
举例:
-难点1:解释为何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或动态软件展示,当x接近0时,y值如何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双曲线形状和y随x变化的规律,我会通过图象展示和实际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反比关系。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时,对于k≠0这个条件容易忽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强调这一点,并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其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图象展示、实例分析和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图象,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完整版)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10,kk≠【教学说明】论.最后教师予以评讲,时没有区分比例系数),3x=时的反比例函数.的画图,在学生探索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点拨:如学生列表时,由于自变量x≠0,故在x <0和x>0时,应各取三个以上的数据,以便使描点画图更精确些;在连线上,x<0和x>0 的两个分支应根据变化趋势用平滑曲线连接,但它们是不能相交的;列表中数据,描点时点的位置等不能出错,以保证图象更能反映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问题2 反比例函数y =-6x和y =-12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比例函数y = 6x和y =-6x的图象呢?同学间相互交流.【教学说明】让两组同学分别交流,找出图象的特征,教师可分别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获取正确认知.【归纳结论】由图象可发现:(1)它们都是由两条曲线组成,并且随|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x轴(或y轴),但这两条曲线永不相交;(2) y = 6x和y =-6x及y =12x和y =-12x的图象分别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思考观察函数y = 6x和y =-6x以及y =12x和y =-12x的图象.(1)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点吗?(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3)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及其性质:(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 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3)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如图,一次函数y = kx十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1)根据图象,分别写出A 、B 的坐标;(2)求出两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回答:当x 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 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分析】(1)观察图象,可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利用A 、B 两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建立方程组求解,可确定两函数的解析式;(3 )通过两函数的交点A 、B 的坐标得出答案.解:(1)观察图象可知A ( -6,-2),B (4,3)(2)由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上,所以把B (4,3)代入y =mx得3 =4m ,故m =12,所以y=12x.由点A 、B 在一次函数y =kx 十b的图象上,所以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y = kx 十b 得14326+2,1k b k k b b ⎧+==⎧⎪⎨⎨-=-⎩⎪=⎩解得 .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12x+1. (3)由图象可知,当一6<x <0或x >4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教学说明】本例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将题目展开,分步讲解,辅导学生克服对大题的恐惧.本题考查了从图象获取信息,应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以及利用图象比较函数值的大小等知识点. 四、当堂训练、基础达标 1 .若反比例函数 y =21m x-的图象的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是某一函数的一部分,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 )A.y=5xB.y=-x+3C.y=-6x一、情境引学、目标激活问题(1)反比例函数kyx=(0k≠)的图象及其性质如何,不妨说说看.(2)反比例函数在各自象限内的增减性与kyx=(0k≠)中k的对应关系如何?与同伴交流,谈谈你的看法.【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温习回顾上节知识,为本节的应用作铺垫,教师可予以总结,加深学生认知.二、自主探学、尝试解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象的位置和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列表归纳如下:反比例函数kyx=(0k≠)k的符号k>0 k<0 图象性质(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 ≠0; (2)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1)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x≠0; (2)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教学说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本节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一遍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列表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结论】(1)反比例函数kyx=(0k≠),因为x≠0,y≠0,故图象不经过原点.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一般不说两个分支经过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而说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2)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不是连续的,因此在谈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一般都是在各自的象限内的增减情况.(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和坐标轴相交,也不其性质的理解.四、当堂训练、基础达标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7nyx+=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n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 ) 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 (a,b)和B (a' ,b' )如果a<a',那么b与b'的大小关系如何?为什么?2.如图,正比例函数y = kx与反比函数3 yx =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A作x轴垂线交x轴于B,连接BC.求△ABC的面积.【教学说明】第1题学生能轻松获得结论,而第2题则需教师给予点拨引导,教师可让学生先分别求出S△AOB 和S△BOC,再求出S△ABC. 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五、归纳小结,拓展延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到本节知识有哪些地方是较难理解的?与同伴交流.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m2)?【分析】已知圆柱体体积公式V=S • d,通过变形可得S=Vd,当V—定时,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圆柱体的高(深)d的反比例函数,而当S= 500m2时,就可得到d的值,从而解决问题(2),同样地,当d=15m —定时,代入S = Vd可求得S,这样问题(3)获解.例2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货?【分析】由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装货总量,可知轮船装载的货物总量为240吨;再根据卸货速度=卸货总量÷卸货时间,可得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V=240t,获得问题(1)的解;在(2)中,若把t=5代入关系式,可得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则可保证在5天内卸货完毕.此处,若由V=240 t得到t=240V,由t≤5,得240V≤5,从而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货48吨,才能在不超过5天内卸货完毕.【教学说明】例2仍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出发,对问题(2)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3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1h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1) 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的蓄水量.一、情境引学、目标激活“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如是说,他的“杠杆定律”通俗地讲是: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由上述等式,我们发现,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二、自主探学、尝试解决例1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 N和0.5 m.(1 )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分析】显然本题应用杠杆定律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首先由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得到动力F与动力臂l的函数关系式为F=600l(l>0),再把l=1 . 5代入,求出动力的大小.注意“橇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表面上看是不等关系,但用相等关系来解决更方便些.而(2)中的问题即可用F=400×12= 200代入求动力臂的长度的最小值,也可利用不等关系,600l≤400×12,得l的范围是l≥3,而动力臂至少应加长1.5米才行.【教学说明】在本例教学时,应仍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适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同学形成正确认知,在大部分学生自主完成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巩固提高:(1 )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2)你能再举一些应用杠杆原理做实际例子吗?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2—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是110〜220 ,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开发商决 定采用灰、白、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 cm 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 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3.如图是放置在桌面上的一个圆台,已知圆台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此时圆台对桌面的压强为100 Pa.若把圆台翻过来放,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呢?【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 ( 1 )V =806t ⨯ ,V =480t (t >0). (2)V =4804= 120 (km/h). 2.(1)n • S = 5× 103 , n =3510S⨯ (S >0). (2)80cm 2=8×10-3m 2.353510 6.2510810n -⨯==⨯⨯(块), 则有n 灰=6.25×105×25= 2.5×105(块),n 白=6.25×105×25 =2.5×105(块) ,n 蓝=6.25×105×51=1.25×105(块).3. 解:设下底面积为S 0,则上底面积为04S . 由F p S= ,且当S = S 0时,p = 100,∴0100F pS S ==⨯ . 同一物体质量不变,∴ F=100S 0是定值.000100400(Pa)44S S F S p S S ∴====当时,. 因此,当把圆台翻过来放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400Pa.五、归纳小结,拓展延学1.请举出一些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2.说说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课题:章末复习备课人张成才王东梅[教学目标]1.系统地回顾本章主要知识,能熟练运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2.进一步增强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理解,能运用它们解决具体问题.3、经历“知识回顾——问题与思考——拓展应用”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中的面积不变性质.[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 附案一、情境引学、目标激活二、自主探学、尝试解决1.反比例函数y= kx(k 0,k为常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在描述反比例函数性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解释原因吗?2.你能列举几个现实生活中应用反比例函 数的实例吗?【教学说明】知识回顾中结构图的构建应是师生共同回顾本章主要知识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所展示的一种框图,然后教师给出问题与思考,让学生在回顾本章知识后进行必要反思.学生可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获得结论,最后教师可根据问题进行评析.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1 (1)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P (2,6),Q (3,4),R (4,3)和S (5,1),其中三点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不在这个图象上的点是 ( )A. P 点B.Q 点C. R 点D. S 点(2)在反比例函数12m y x-=的图象上有A(x 1 y 1),B(x 2,y 2 )两点,当 x 1<x 2<0 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0B. m >0C. m <12 D. m >12【分析】在(1)中,可结合反比例函数表达式y =k x 知k y x =⋅,即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之积是不变的,这样易知S 点坐标(5,1)的横纵坐标之积与另三点不同,故知点S 不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在(2)中,当x 1<x 2<0时,有y 1<y 2,知此双曲线的一支必在第二象限,从而有1—2m <0,∴m >12时,选D ,这里需要让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各自象限的增减性有较深刻认识才能快速准确获得结论.例2 如图,双曲线y =k x(k >0,x >0)经过 Rt ∆ABO 的直角边AB 的中点D ,已知直角边OB 在x 轴上,且∆ABO的面积为3,则k 等于( )A .3B .6 C.8 D.9 【分析】例2中可连OD ,由D 为AB 边中点,故1322BOD AOD AOB S S S ∆∆∆=== .设D 点坐标为(m ,n ), 点D 在双曲线y = k x (k >0,x >0)上,故有n =k m,m n k ∴⨯= ,又由S △BOD =113222OB BD m n ⨯=⨯⨯= ,得3m n ⨯= ,3k ∴= ,故选A ,事实上,双曲线上任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 垂足和原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不变的,为2k . 例3反比例函数y =k x(k ≠0)与一次函数y=kx-k(k ≠0)的图像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分析】本题可依据选项分别得到k 值的范围,A 、B 选项中k 值的取值范围各不相同,而C 、D 选项中直线与双曲线中k 值大致相同,但 D 选项中y= kx -k 所表示的直线应交于y 轴负半轴,从而知C 选项是符合要求的大致图象.例4 已知反比例函数y =1k x- (k 为常数,1k ≠ ). (1)若点A(1,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k 的值;(2)若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k 的取值范围.(3)若k = 13,试判断点 B(3,4),C(2,5)是 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分析】(1)把x=1,y = 2代入y =1k x-,可求出k 值.(2)在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k -1>0. ( 3 )把B 、C 两点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看自变量是否与函数值对应.四、当堂训练、基础达标例5 如图,直线y =x+m 与双曲线y =k x相交于A(2,1),B 两点. (1)求m 及k 的值; (2)不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y x m k y x =+⎧⎪⎨=⎪⎩,直接 写出点B 的坐标;(3)直线y=—2x+ 4m 经过点B 吗?请说理由.21。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启发教学辅助:多媒体投影片教学过程: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一、创设情景探究问题情境1: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vt)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备注]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m(m为一个定值),则x与y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问题:(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备注](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关系式s=vt,指导学生用这个关系式的变式来完成问题(1).(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运用(1)中的关系式填表,并观察变化的趋势,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3)结合函数的概念,特别强调唯一性,引导讨论问题(3).情境3: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2)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问题:(1)这些函数关系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2)它们有一些什么特征?(3)你能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备注]这个情境先引导学生审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之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进行类比,找出不同点,进而发现特征为:(1)自变量x位于分母,且其次数是1.(2)常量k≠0.(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4)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非零实数.并引导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使学生对知识认知有系统性、完整性,并在概念揭示后强调反比例函数也可表示为y=kx-1(k为常数,k≠0)的形式,并结合旧知验证其正确性.二、例题教学练习:1: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1) y =x 15 ;(2)y =2x -1;(3)y =- 3x ; 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本质,提高辨别的能力.练习:2:在函数y =2x -1,y =2x+1 ,y =x -1,y =12x 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个.[备注]这个练习也是引导学生从反比例函数概念入手,着重从形式上进行比较,识别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如y =kx -1的形式. 还有y =2x -1通分为y =2-x x ,y 、x 都是变量,分子不是常量,故不是反比例函数,但变为y +1=2x 可说成(y +1)与x 成反比例.练习3:若y 与x 成反比例,且x =-3时,y =7,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说明]这个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回顾以前求一次函数关系式时所用的方法,初步感知用“待定系数法”来求比例系数,并引导学生归纳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方法,即只需已知一组对应值即可求比例系数.例题:第5页例1三、拓展练习1、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如果是,指出比例系数k 的值.(1)底边为5cm的三角形的面积y(cm2)随底边上的高x(cm)的变化而变化;(2)某村有耕地面积200ha,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ha)随人口数量x(人)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N/m2)随该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m2)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函数y=(m+1)x22 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备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列出函数关系式,并检验是否是反比例函数,指出比例系数.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困惑?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板书设计:概念:例1解:练习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有关概念都很好的落实,亮点在于练习设计有梯度,学生认识清楚。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图像和性质;3.能够求解反比例函数的参数及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相应的知识点、概念和性质;2.学生通过举例和解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彩笔、教辅资料等;2.学生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一组例子告诉学生:当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时,其中一个量的值的变化与另一个量的值的变化相反(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二)引入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比如:小明乘公交车上学,他发现公交车行驶的速度越快,所花的时间越短;而当公交车行驶的速度变慢,所花的时间也相应地变长。
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速度和所花时间的变化。
(三)呈现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表达式:y=k/x(k≠0),其中k是一个常数。
教师解释x和y的含义:x代表一个变量,y代表另一个变量。
教师再以速度和时间为例,让学生尝试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
(四)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例子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设x1和y1是反比例函数y=k/x(k≠0)中的两个点,x1、y1的坐标为(x1,y1)。
根据定义,可得到y1=k/x1,即x1·y1=k。
用这个结果可以判断k的正负:-当x1和y1符号相同(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时,k是正数;-当x1和y1符号反号(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时,k是负数。
2.将上述函数中x的值变为x1+x,y的值变为y1-y,则新的函数表达式为:y0=k/(x1+x),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发现,x1+x的值与y1-y的值符号相反。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6章课后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特别是与反比例函数性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基础题:选择2-3题,重点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绘制。
-拓展题:选择1-2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个反比例关系的情境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要求学生将情境问题清晰地描述出来,并展示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将问题与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相结合。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及时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
4.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方面的知识点。
2.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习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
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学法指导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研究函数有了一定的方法;即画出图像并根据图像研究其性质【学思指导】教法:讲授法、对比法学法:类比法、数形结合法学科素养: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 【板书设计】【课前预习】1.若y=(21)(1)n n x-+是反比例函数,则n 必须满足条件 n ≠12或n ≠-1 .2.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简单地说是 列表 、 描点 、 连线 . 3.试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 ; (2)y=1-2x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课堂引讨——【展示互动】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y=k x(k 为常数且k ≠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尝试] 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解:列表思考:取什么值更易描出来(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探究反比例函数y=6x 和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做一做把y=6x 和y=-6x的图象放到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下,看它们是否对称.归纳:反比例函数y=6x 和y=-6x的图象的共同特征:(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此外,y=6x 的图象和y=-6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做一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3x 和y=-3x的图象.交流两个函数图象都用描点法画出?【分析】由y=6x 和y=-6x的图象及y=3x和y=-3x的图象知道,(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和不同点?(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3)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猜想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哪些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情况如何?它可能与坐标轴相交吗?【归纳】(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并研究: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及其增减性精编精练例题指出当k>0时,下列图象中哪些可能是y=kx与y=kx(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分析】 对于y=kx 来说,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对于y=k x来说,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应选B . 备选例题1.请你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使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2.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的关系式可能是(• ) D .y=1||x A .y=x B .y=1xC .y=x 2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能解决具体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教案
在上完这节关于反比例函数的课程后,我不禁思考起几个关键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征掌握得还算不错,他们能够理解y = k/x这个公式背后的反比关系,并且通过图像直观地看到了函数在不同象限的行为。然而,我也注意到,当涉及到将反比例函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一部分学生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难。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数学思维和整体观念,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y = k/x (k ≠ 0),明确k的取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包括图像的对称性、单调性以及在坐标轴上的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征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反比例函数在第二、四象限的行为,我会通过图像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让学生们测量不同距离下的行走时间,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教案: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 k/x (k ≠ 0)。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了解图像在第一、三象限的单调性。
3.学会求解反比例函数的斜率k,并能够根据给定的点或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4.掌握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浓度与体积的关系等。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关系的特点。
2.能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分析图像的性质。
3.能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教学难点:1.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示例题、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例如:“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发现,速度越慢,用时越长,速度越快,用时越短。
你能找到速度和用时之间的关系吗?”请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发现速度和用时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
二、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当两个变量x和y满足x*y=k(k为常数),即y与x成反比例关系时,我们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记作y=k/x。
”2.请学生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教师向学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性质:a.当x=0时,反比例函数无定义;b.当x>0时,y>0,曲线在第一象限;c.当x<0时,y<0,曲线在第三象限;d.当k>0时,曲线与y轴有一个渐近线y=k,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
三、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5分钟)1.教师以具体的数值范围,例如x∈[-5,5],y∈[-10,10],为学生们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请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并与之前学习的直线函数进行对比。
2.请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当x=1时,y是多少?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直线函数有什么不同之处?”四、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果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速度为10km/h,他需要骑行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距离为15km?”请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题,并向全班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简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与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类似,我们将在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中考的必考内容,题型灵活多变,有填空题、选择题,还有解答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难点】1.利用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解决有关问题.2.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综合性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类比思想、化归思想.本章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找出函数之间的异同点,从中体会数学中的类比、化归思想的作用.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量)与形(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体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所以解决有关反比例函数问题时,可以把函数图象与解析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问题更直观,而且更容易解决.课时计划26.1反比例函数3课时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课时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过程与方法】1.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2.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如果两个变量x 、y 满足xy =k (k 为常数,k ≠0),那么x 、y 就成为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v 、时间t 与路程s 之间满足v t =s ,如果路程s 一定,那么速度v 与时间t 就成反比例关系.2.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3.形如y =kx (k 是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4.y =k x ,y =kx -1,xy =k 是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其中k 是常数,k ≠0.5.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 值是多少? ①y =2x +1;②y =2x 2;③y =15x ;④y =-23x;⑤xy =3;⑥2y =x ;⑦xy =-1.解:反比例函数有③④⑤⑦.③y =15x 中k =15;④y =-23x 中k =-23;⑤xy =3中k =3;⑦xy =-1中k =-1.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时,y =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 =4时y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y =kx ,再把x =2时,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解答】(1)设y =kx ,因为当x =2时y =6,则有6=k2,解得k =12.∴y =12x.(2)把x =4代入y =12x ,得y =12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 =kx (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例2】已知函数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反比例函数y =kx -1中的隐含条件是x 的次数为-1,k ≠0. 【解答】∵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2m 2+3m -3=-1,2m 2+m -1≠0, 解得m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反比例函数y =(m +1)x -1中m 的取值范围是( B )A .m ≠1B .m ≠-1C .m ≠±1D .全体实数2.当m =6时,y =3x m-7是反比例函数.3.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 m 3,6 h 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为48 m 3;(2)若每小时排水用Q (m 3)表示,则排水时间t (h)与Q (m 3)的函数解析式为t =48Q .4.已知y 与3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23.(1)写出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3时,求y 的值;(3)当y =12时,求x 的值.解:(1)y =23x . (2)y =2. (3) x =4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当x =1时,y =-1.求:(1)y 关于x 的关系式; (2)当x =-12时,y 的值.【互动探索】根据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设出y 1、y 2的关系式,进而得到y 的关系式,把所给两组数据代入即可求出相应的比例系数,也就求得了所要求的关系式.【解答】 (1)∵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 ∴设y 1=k 1(x -1)(k 1≠0),y 2=k 2x +1(k 2≠0). ∵y =y 1+y 2,∴y =k 1(x -1)+k 2x +1. ∵当x =0时,y =-3;当x =1时,y =-1, ∴⎩⎪⎨⎪⎧-3=-k 1+k 2,-1=12k 2,解得k 1=1,k 2=-2, ∴y =x -1-2x +1.(2)把x =-12代入(1)中函数关系式,得y =-11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题意设出y 1、y 2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关系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不同的函数关系要用不同的待定系数,如本题y 1的待定系数用k 1, y 2的待定系数用k 2.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反比例函数⎩⎪⎨⎪⎧定义三种常见形式:y =k x 、xy =k 、y =k-1(其中k 为常数,k ≠0)求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2.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y =kx 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和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过程,获得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及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交流等活动,获得研究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4~P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2.反比例函数y =kx (k 为常数,k ≠0)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3.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4.在反比例函数y =kx(k ≠0,k 为常数)中,(1)当k >0时,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5.反比例函数y =-5x的图象大致是( D )6.已知反比例函数y =4-kx.(1)若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k <4; (2)若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增大,则k >4.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y =6x 和y =12x的图象.【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描点法:列表→描点→连线 【解答】列表表示几组x 与y 的对应值: x … -6 -4 -3 -2 -1 1 2 3 4 6 … y =6x … -1 -1.5 -2 -3 -6 6 3 2 1.5 1 … y =12x…-2-3-4-6-12126432…描点连线: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描出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结这些点,就得到函数y =6x 和y =12x的图象.【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要注意:(1)列表时:自变量的值可以选取一些互为相反数的值,这样既可简化计算,又便于对称描点;(2)列表描点时: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既可以方便连线,又可以准确地表达函数变化趋势;(3)连线时:一定要养成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平滑的曲线连结,从中体会函数的增减性.【例2】若点(x 1,y 1),(x 2,y 2),(x 3,y 3)都是反比例函数y =-1x 图象上的点,并且x 1<0<x 2<x 3,判断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判断自变量的大小,需考虑函数的增减性.先画出函数图象,再描出已知点位置,最后判断y 1、y 2、y 3的大小关系.【解答】∵反比例函数y =-1x中k =-1<0,∴此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图. ∵x 1<0<x 2<x 3,∴点(x 1,y 1)在第四象限,(x 2,y 2)、(x 3,y 3)两点均在第二象限, ∴y 2<y 3<y 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的方法:(1)看k 的符号,明确函数的增减情况;(2)看两点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同一个象限内,借助图象即可判断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若在同一个象限内,则比较两个横(纵)坐标的大小,根据函数的增减情况,得出函数值(自变量)的大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上的是( A )A .(3,-2)B .(3,2)C .(2,3)D .(-2,-3)2.设x 为一切实数,在下列函数中,当x 减小时,y 的值总是增大的函数是( C ) A .y =-5x -1 B .y =x2C .y =-2x +2D .y =4x3.对于反比例函数y =3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图象经过点(1,-3)B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 .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若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过点P (2,m ),Q (1,n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m >n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若ab <0,则正比例函数y =ax 和反比例函数y =b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互动探索】∵ab <0,∴a 、b 异号,分两种情况:(1)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无此选项;(2)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选项C 符合.【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这类题既可以用分析法,也可以用排除法.用分析法时,根据题干逐一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再与选项对比得出答案.用排除法时,每个选项逐一分析,看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y =kx(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3.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与其他函数或几何知识综合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感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2.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关的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P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填表分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套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函数?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写出关于t的解析式吗?1463vt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形式的函数.二、探究归纳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000y x=,41.6810S n ⨯= 归纳概念:一般地,形如ky x=(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强调: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例题指引:例: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y x=,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ky x=,因为当x =2 时,y =6, 所以有62=.k 解得:k =2. 因此12=.y x(2)把x =4代入12y x=,得 1234y == 三、应用提高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注水速度v (单位:m 3/h )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 (单位:cm )随底面积S (单位:cm 2)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4y x =,3y x =,2y x =-,61y x =+,21y x =-,21y x=,123xy =. 3.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 y =6 时,求x 的值. 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是如何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 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拓展提升1.关系式xy +4=0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比例系数k 等于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与x 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六、课内检测1.在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85y x =+ B .37y x =+ C .5xy = D .22y x= 2.已知函数7m y x-=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3.已知函数75m y x-=是反比例函数,则m =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3时,y =-8.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 =2时x 的值.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1、2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7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课标要求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式y =xk(k ≠0)探索并理解k >0和k <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其性质;3.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函数的解析式,进而解决一些较综合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2.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感受其规律的能力; 3.从较综合的题目的解答中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和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解决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涵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描点、画出图象,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1.图象的对称性选点,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比较大小以及对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的理解学会利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呢? 有哪些步骤?根据k 的取值,应该如何分类讨论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探究归纳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和12=y x的图象. 解:列表思考:请观察反比例函数6=y x 与12=y x的图象,它们有哪些特征? (1)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0)=>ky k x,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归纳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追问:你能由函数的解析式说明这些结论吗?探究: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图象和性质吗? 归纳2: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它是双曲线.归纳: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14(24)25,C--,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解:(1)∵点A(2,6)在第一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yx.∵点A(2,6)在其图象上,62,k∴=解得:k=1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2 =yx.当x=3时,y=4,所以点B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122-时,y=445-,所以点C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2时,y=6≠5,所以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例3:如图,它是反比例函数5-=myx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x1,y1)和点B(x2,y2),如果x1>x2,那么y1和y2有怎样的关系?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有两种可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者位于第二、第四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另一支必位于第三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m -5﹥0, 解得m ﹥5. (2)∵m -5﹥0,∴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1>x 2时,y 1﹤y 2 . 三、应用提高1.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是( )2.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0,且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 .3.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2,1),则它的图象在________象限,k ___0. 4.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如果x 1﹤x 2,而且x 1,x 2同号,那么y 1,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得到的?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的性质? 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应用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能否谈谈你的体会? 五、拓展提升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0)=≠ky k x的图象大致是( ). A .(1)(2) B .(1)(3) C .(2)(4) D .(3)(4)2.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如果x 1>0>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关系?六、课内检测1.如图所示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5y x = B .23y x =+ C .4y x =D .3y x=-2.反比例函数5y x=的图象在第 象限. 3.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3,-4).(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2,6),D (3,4)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3、5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出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自己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促进;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性质?引出课题: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究归纳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Sd =104,所以S关于d的函数解析式为410Sd =.(2)把S=500代入410Sd=,得410 500d=解得:d=20(m)答: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20 m深.(3)把d=15代入410Sd=,得41015S=解得:S≈666.67(m2)答:当储存室的深度为15 m时,底面积约为666.67 m2.例2: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解: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根据已知条件得k=30×8=240,所以v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240vt=.(2)把t=5代入240vt=,得240485v==(吨).∴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载完,那么平均每天卸载48吨.∵对于函数240vt=,当t>0时,t越小,v越大.∴若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问题1:公元前 3 世纪,有一位科学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这里蕴含什么样的原理呢?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 和0.5 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根据“杠杆原理”,得Fl=1200×0.5,所以F关于l的函数解析式为600Fl=.当l=1.5 m时,6004001.5F==(N).对于函数600Fl=,当l=1.5 m 时,F=400N,此时杠杆平衡.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N的力.(2)当14002002F=⨯=时,由600 200l=得6003 200l==(m),3-1.5=1.5(m).对于函数600Fl=,当l>0时,l越大,F越小.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N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m.追问: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问题2: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功率P(单位:W)、两端的电压U(单位:V)以及用电器的电阻R(单位:Ω)有如下关系:PR=U2.这个关系也可写为P=2UR,或R=2UP.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 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多少?解:(1)根据电学知识,当U=220时,得2220PR=.(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把电阻R最小值=110代入2220PR=,得P最大值=2220440110=(W);把电阻R最大值=220代入2220PR=,得P最小值=2220220220=(W);因此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W.追问: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三、应用提高1.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L(1L=1dm3)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单位:dm2)与漏斗的深度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m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答案:(1)3Sd=(2)30 cm2.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 h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h之内回到甲地,那么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小于多少?答案:(1)480Vt=(2)120 km/h3.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103m2.(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单位:m2)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建筑师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cm2,且灰、白、蓝瓷砖使用数量的比为2∶2∶1,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答案:(1)3510nS⨯=(2)250000块,250000块,125000块四、体验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1.我们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五、拓展提升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1)木板面积S 与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3)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答案:(1)600(0)p SS=>(2)3000 Pa(3)至少0.1m2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单位:A)与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3)完成下表:范围?答案:(1)36IR=(2)36V(3)12,9,7.2,6,5.14,4.5,4,3.6(4)R≥3.6六、课内检测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单位: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单位:h)关于行驶速度v(单位:km/h)的函数图象是()答案:C2.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I 与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 A 时,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Ω?答案:(1)36I R=(2)电阻R 大于或等于3 Ω 3.密闭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容器的体积V (单位:m 3)变化时,气体的密度ρ(单位:kg /m 3)也会随之变化.已知密度ρ与体积V 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密度ρ关于体积V 的函数解析式; (2)求V =9 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答案:(1)9.9Vρ=(2)1.1 kg /m 3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16页习题26.2第2、3、4、7题. 选做题:教材17页习题26.2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小结: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一:问题引入 分析 用反比例函数解问题 二:检测 三:小结 四:课堂达标 五:作业 课 后 反 思
教 第三课:
引入: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8 1、函数 y ,当 x 0 时, y x
0,相应的图象在第
象
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 2、杠杆定律: ×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 15m 时,碰上了坚硬 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决定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 改为 15m, 这时, 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米才能满足需要 (保 留两位小数) 分析:审清题意,圆柱形煤气储存室的容积为 ,底面 积为 ,深度为 。满足基本公式 。 解:省略 . 小结: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课堂达标: 1、小林家离工作单位的距离为 3600 米,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时的速度为 v(米/分),所需时间为 t(分) (1)则速度 v 与时间 t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 若小林到单位用 15 分钟, 那么, 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如果小林骑车的速度为 300 米/分,那么,他需要几分钟到 达单位?
板书设计: 一:问题引入 分析 用反比例函数解问题 二:检测 三:小结 四:课堂达标 五:作业 课 后 反 思
教 第二课:
引入: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1、汽车在相距 80 千米的两地间行驶,则速度 v 和时间 t 的函数 关系式为 。 2、某厂现有 800 吨煤,这些煤能烧的天数 y 与平均每天烧的吨 数 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例 1、码头工人以每天 30 吨的速度往一轮船上装载货物,装 载完毕恰好用了 8 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 v 与卸货时间 t 之间函数关系?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货物必须在不超过 5 天卸载完 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 . . . . . . 例 2、某粮食公司需要把 2400 吨大米调往四川灾区救灾. (1)调动所需时间 t (天),与调动速度 V (吨/天)有怎么 样的函数关系(不必写出自变量 V 的取值范围)? (2)该公司有 20 辆汽车,每辆汽车每天可装 6 吨,预计这批 大米最快在几天内全部运往四川灾区? (3)该公司所有汽车工作了 4 天后,上级部门指示必须在 4 天 内把剩下的大米全部运往 四川灾区需要增派多少辆汽车才能完 成任务? . . . . . . .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 x \)接近0时,\( y \)值的变化;
-将反比例函数图像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进行数学建模;
-解决涉及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时,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举例:在分析反比例函数图像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当\( x \)接近0时,\( y \)值会无限增大,图像呈现出渐进线。此时,教师可通过动态演示或实际案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这一难点。
此外,课堂总结时,我询问了学生们的疑问,他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确实有所思考。我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解答问题时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 y = \frac{k}{x} \)(\( k \neq 0 \))的函数。它在描述一些变量关系时非常重要,如在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例,当速度固定时,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反比,从而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性质和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例函数的定义及其表达形式,强调\( k \neq 0 \)的条件;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包括图像在坐标轴上的分布、对称性等;
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解决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2.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比如:小明用5个小时跑完全程100公里的路程,那么他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2.概念解释与讲解(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会减小,反之亦然。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其中k为常数。
3.图像绘制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如何表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性质总结与归纳(10分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在定义域内,函数的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亦然;函数的图像是关于y轴和x轴的交点的对称图形等。
5.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去超市买苹果,每斤4元,他想知道买10斤需花费多少钱?6.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找寻更多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决,拓展应用反比例函数的范围。
7.归纳总结(10分钟)四、课堂练习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
2.布置反比例函数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将其解答过程写清楚。
五、板书设计:第26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y=k/x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定义域内,函数的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亦然-函数的图像是关于y轴和x轴的交点的对称图形备注:以上只是教案大纲,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具体内容和时间分配可以有所调整。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课本第1页至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1.我们形如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时,又叫做正比例函数.2.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问题1:(1)京沪线铁路全长1 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问题th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m 2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m 随宽x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九年级 ()班 课题 26.1 反比例函数 课型 新授教 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来源:]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表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过程 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情感态度 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逐步感受数学内容的系统性;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法学案导学 学法 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多 媒 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2: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 .4.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般的,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y 是函数学.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的一切实数.5.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6.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求当x=4时,y 的值.7.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则x 与z 之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8.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x=1时,y=2,那么当x=0时,y 的值是 二、 合作、交流、展示:1.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y=xk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1)xy=k (2)1-=kx y 2.例题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2)x y 2-= (3)xy =21 (4)25+=x y(5)x y 23-= (6)31+=xy (7)y =x -4 例题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例题3(拓展提升).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三、巩固与应用:()()()().518;57;76;3652x y x y xy x y ==-=+-=()()()().24;23;4.02;51====xy x y x y x y1已知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2.已知y=y1-y2,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当x=1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下列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能够准确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
2.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相似图形面积问题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函数方程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2)新知探究: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类比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点。
(3)图像绘制与分析:指导学生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观察并分析图像特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应用与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巩固拓展: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训练学生解决反比例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的能力。
(3)求解以下反比例函数方程:2/(x-1) = 3/(x+2)。
(4)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数量与单价成反比,已知购买5件商品的总价为150元,求购买10件商品的总价。
2.选做题:
(1)观察反比例函数y = k/x (k≠0)的图像,讨论k的值对图像的影响。
(2)研究反比例函数在第一、二象限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特别是图像在第二、四象限的特点。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反比例函数模型。
(3)解决反比例函数方程问题,特别是涉及绝对值、不等式等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双曲线形状及其与函数表达式的关系,这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挑战。
-掌握反比例函数性质中的斜率变化规律,特别是当x > 0和x < 0时,y值变化的区别。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反比例函数模型,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进行求解。
举例:针对斜率变化规律,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当一辆车以恒定速度行驶,行驶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斜率的意义。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讨论中,提供一些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品的价格与数量成反比的情况?”(例如,买水果时,单价固定,总价与重量成反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y = k/x(k≠0)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双曲线,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性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阐述,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第26章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梳理(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总体良好,但也有一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善于总结、清晰表达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下的速度,并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
3.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特征的理解普遍较好,他们能够较快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感到有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实践应用的培养。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了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问题的引导不够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讨论。
举例:讲解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时,强调k≠0的重要性,并通过图像展示x=0时函数无意义的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常数的情况?”(如:汽车以固定速度行驶,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举例:
-难点一:在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x轴和y轴没有截距,需详细解释k值对图像的影响;
-难点二:在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时,学生可能对渐近线的概念模糊,需通过图像和实例明确渐近线的作用;
-难点三:针对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需教授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关键信息,建立函数模型。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函数表达式的理解与应用:重点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y=k/x(k≠0),使学生对函数表达式有清晰的认识,并能熟练运用;
-图像与性质的记忆与运用:强调反比例函数图像为双曲线,熟悉其对称性、渐近线、单调性等性质,并能应用于解题;
-实际应用问题求解:结合实际情境,教授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求解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图像交点、单调区间等问题。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人教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之后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课题26.1.1 反比例函数授课人素养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3.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对应关系重要模型.教学重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什么是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二次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的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y=kx为正比例函数.通过回顾学过的函数,有助于学生类比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的学习,因此学生对函数已不陌生.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研究函数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函数.同时为后面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高中学习其它函数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课题26.1.2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授课人素养目标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步骤,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作法.2.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探索性质的研究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的归纳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教师提出问题:1.回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形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形状.2.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忆所学,教师做好补充和辅导.复习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师生分析:画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按步骤画图如图所示.经历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可以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④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A .1 B .2 C .3 D .4 【变式训练】当x <0时,下列图象中表示函数y =-1x的图象是(C)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如图是以下四个函数中哪一个函数的图象(C)A .y =5xB .y =2x + 3C .y =4xD .y =-3x2.对于反比例函数y =-5x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B)A .图象必经过点(1,-5)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小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D .若x >1,则-5<y <03.已知反比例函数y =3m -2x ,当m <23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已知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3,2).(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y>2时x 的取值范围. 解:(1)y =-6x.(2)图略.(3)-3<x <0.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利用典型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请同学们说一说. 2.布置作业: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在上一课时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此基础上,本节课通过例3、例4来更加深刻地阐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将初步认识转化为深入理解,为后续的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做好准备.同时,体现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课题26.1.2 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授课人素养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3.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使学生从整体上领悟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综合问题.2.理解常数k的几何意义,并用其几何意义求面积、解析式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综合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A(-3,2),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6x.区别于一次函数y=kx+b,类似于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y=kx中只有1个待定系数k,只需1组x,y的对应值即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函数y=-5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y=6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我们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哪些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课堂引入】出示问题(教材第7页例3):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对反比入新课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3,4),C(-212,-445),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最后书写解题过程. 问题1: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例函数性质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例题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解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问题(2)的解决方法要突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图象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比例系数k 的值,强调这种判断方法更简便.学生活动:教师指定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解题过程. 【活动2】 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m -5x 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取点A(x 1,y 1),B(x 2,y 2),如果x 1>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师生活动:教师先组织学生分析图象,确定图象的另一支的位置,再根据性质得出m 的取值范围,师生共同根据增减性分析,可得出函数值的大小关系. 【活动3】 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问题1:如图,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 ,Q ,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过点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2,请问S 1和S 2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在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一定要注意强调图象所在的象限,由“形”到“数”,目的是提高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2.通过探索矩形面积和比例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与比例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使知识得到升华.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图象进行探讨,学生小组内讨论,并进行解析. S 1=|x 1|·|y 1|=|x 1y 1|=k ,同理,S 2=|x 2|·|y 2|=|x 2y 2|=k ,所以S 1=S 2. 问题2:若点P ,Q 分别在不同的分支上呢?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时呢?师生共同总结:S 矩形=|k|.问题3:如图,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段,这一点和垂足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师生解答,归纳总结得:S △AOB =S △COD =12|k|.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 若点A(-3,y 1),B(2,y 2),C(5,y 3)都在反比例函数y =a 2+1x (a 为常数)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B)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2<y 3<y 1 D .y 3<y 2<y 1例2 如图,若点M 是反比例函数y =kx (k ≠0)图象上任意一点,MN ⊥y 轴于点N ,点P 在x 轴上,△MNP 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4.例3 如图,O 是坐标原点,菱形OABC 的顶点A 的坐标为(3,-4),顶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函数y =kx(x >0)的图象经过顶点B ,则k 的值为-32.例4 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交于A(2,-1),B(-1,n)两点.(1)利用图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通过例题的解答,加强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理解,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根据图象写出满足kx +b >mx的x 的取值范围.解:(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2)由图象可知,当x>2或-1<x <0时,kx +b >mx.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请同学们说一说.2.布置作业:教材第9页习题26.1第6,9题.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知识回顾 例题展示 变式训练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及其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有了不同的发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成功地实施了诱思探究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根据其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作图就会画得又快又美观,注意控制时间,充分理解教学意图,敢于放手.反思,更进一步提升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2节的第1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课.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及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26.2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授课人素养目标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图形、方程(组)、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会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细心体会图像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教师提出问题:1.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在行程问题中,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3.在工程问题中,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忆所学,教师做补充.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继续学习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某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问题:(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到地下15 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针对【课堂引入】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如何计算圆柱形储存室的容积?(2)容积不变时,底面积S与深度有什么关系?(3)第(2)问和第(3)问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关系?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最后合作完成.【探究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问题:(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工程问题”的关系式是什么?(2)题目中货物总量是不变的,卸货速度v和卸货时间t有什么关系?(3)第(2)问涉及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即当自变量t取最大值时,函数值v取最小值.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题.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并且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函数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学校准备在校园内修建一个矩形的绿化带,绿化带的面积为定值,它的一边y(m)与另一边x(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解析式吗?(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该绿化带的长不得超过40 m,那么它的宽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进一步提升学生用函数的观点解决有关体积、面积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解:(1)绿化带面积为10×40=400(m 2). 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400x.(2)如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长不超过40 m ,那么它的宽应大于等于10 m. 例2 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 3/h)与排完蓄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 (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要6 h 排完蓄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 解:(1)此蓄水池的蓄水量为4 000×12=48 000(m 3). (2)V =48 000t.(3)V =48 0006=8 000(m 3).【变式训练】A ,B 两地相距400千米,某人开车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设小汽车的行驶时间为t 小时,行驶速度为v 千米/时,且全程限速,速度不超过100千米/时. (1)写出v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2)若某人开车的速度不超过每小时80千米,那么他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至少要多长时间?(3)若某人上午7点开车从A 地出发,他能否在10点40分之前到达B 地?请说明理由. 解:(1)v =400t .(2)400t≤80,解得t ≥5.∴他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至少要5小时. (3)∵v ≤100,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本课时内容加强了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数学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一步解释、说明实际问题,加强学生数形结合意识.课题26.2 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授课人素养目标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物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从物理问题中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教师提出问题:1.可以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有什么特点?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关键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忆所学,教师做补充.回顾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为此,他留下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认为这可能吗?为什么?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应用“杠杆定律”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活动二:实践探究、交问题: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 200牛顿和0.5米.在了解杠杆原理的基础上,探究杠流新知(1)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3)假定地球产生阻力的近似值为6×1025牛顿(即为阻力),阿基米德有500牛顿的力量,阻力臂为2 000千米,请你帮助阿基米德设计该用多长动力臂的杠杆才能把地球撬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问题中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量中,不变的是哪些量?(2)问题中,由“杠杆定律”知变量动力与动力臂是什么关系?函数解析式是什么?(3)在我们利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4)利用动力与动力臂之间的函数关系,你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师生共同总结:解决有关物理类实际问题的方法: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出符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物理知识、函数的性质、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图象信息求解.杆问题存在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教材第15页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是多少?解:(1)功率P是电阻R的反比例函数,函数解析式为P=2202R.(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 W.例2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这一函数的解析式.(2)当气体体积为1 m3时,气压是多少?(3)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 kPa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精确到0.01 m3)从学生熟悉的功率、电压、电流的物理关系出发,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实现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1)p =96V.(2)当V =1 m 3时,p =961=96(kPa).(3)当p =140 kPa 时,V =96140≈0.69(m 3).答: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少于0.69 m 3. 【变式训练】1.如图,是一个闭合电路,其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A)是电阻R(Ω)的反比例函数.当R =4 Ω时,I =3 A .若电阻R 增大2 Ω,则电流I 为(B) A .1 A B .2 A C .3 A D .5 A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电池时,电流I(A)与电阻R(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电器的限制电流不能超过3 A ,那么电器的可变电阻R(Ω)应控制在(C) A .R ≥1 B .0<R ≤2 C .R ≥2 D .0<R ≤1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如图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则用电阻R 表示电流I 的函数解析式为(C)A .I =2RB .I =3RC .I =6RD .I =-6R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精辟地阐明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学知识——杠杆原理,即“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若已知某一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 200 N和0.5 m,则这一杠杆的动力F和动力臂l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A B C D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主要内容:(1)我们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2.布置作业:教材第16~17页习题26.2第3,8题.小结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归纳课堂重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板书设计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归纳总结:小伟撬动石头的问题杠杆原理反比例函数模型例题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本节体现了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的思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2.若函数2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教学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提问: 1.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 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y =kx (k ≠0)呢?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探索活动1 反比例函数xy 6=与xy 6=的图象.探索活动2 反比例函数xy 6-=与x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应用举例:例1.(补充)已知反比例函数32)1(--=m x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 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情况?例2.(补充)如图,过反比例函数xy 1=(x >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四、随堂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反比例函数xy 2-=,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反比例函数y a x a=--()226,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函数关系式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 2、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练习: 教学反思:结合正比例函数y=k x(k≠0)的图象和性质,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通过对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以积极探索的思想,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3.深刻领会解析式与图象之间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思想方法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有什么性质?(二)应用举例:例1.(补充)若点A(-2,a)、B(-1,b)、C(3,c)在反比例函数xk y =(k <0)图象上,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怎样?例2. (补充)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my =的图象交于A (-2,1)、B (1,n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随堂练习:1.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p 成反比例。
且V=5m 3时, p=1.98kg /m 3(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2、已知反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像经过点(4,3),求当x=6时, y 的值。
(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1、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例: 2、综合的问题 练习:四、教学反思: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感受其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使学生从整体上领悟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创设情景活动一: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的任务的情境。
(1)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2)如果人和木板反湿地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P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为600N,那么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活动二:某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施工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到了岩石,为了节约资金,公司临时改设计,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
(保留两位小数)?(二)应用举例、巩固提高例1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焦距x(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m.(1)试求眼镜度数y与镜片焦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1 0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例2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3)若要6h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4)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 000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要多少小时排完?(三)课堂练习:1.A、B两城市相距720千米,一列火车从A城去B城.(1)火车的速度v(千米/时)和行驶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v=720.t(2)若到达目的地后,按原路匀速原回,并要求在3小时内回到A城,则返回的速度不能低于 240千米/小时.,若下底长为x,高2.有一面积为60的梯形,其上底长是下底长的13.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y=90x(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性质例:2、实际问题练习:四、教学反思:1.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这一原理.2.能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实际问题中的量的关系在数学模型中相互联系,并得到解决.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构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也可这样描述: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为此,他留下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小伟想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1200N和0.5m.(1)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时,•撬动石头至少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第(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思考你能由此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为什么使用撬棍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联想物理课本上的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瓦)两端的电压U(伏)、用电器的电阻R(欧姆)有这样的关系PR= u2,也可写为P= 2u.R(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I与R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A时,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四)课堂跟踪反馈1.在一定的范围内,•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成反比例.•现已知当需求量为500吨时,市场供应量为10 000吨,•试求当市场供应量为16000•吨时的需求量是 •312.5吨.2.某电厂有5 000吨电煤.(1)这些电煤能够使用的天数x(天)与该厂平均每天用煤吨数y(吨);•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y=5000x(2)若平均每天用煤200吨,这批电煤能用是 25 天;(3)若该电厂前10天每天用200吨,后因各地用电紧张,每天用煤300吨,这批电煤共可用是 20 天.(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1.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转化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构建好的数学模型、函数的思想解决这类问题.3.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第26章反比例函数复习(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和解析式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2.反思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教学模型的意义.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二、重难点1.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和主要性质.2.难点:应用反比例函数、结合几何、代数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学法解析1.认知起点: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重温,•回顾.2.知识线索:3.学习方式:采取综合学习,分类归纳的方式,借助投影仪,•结合数形思想进行深入探究.(二)回顾交流,反思提炼①问题提出: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概念?试举例说明.2.谈谈函数y=3x 与y=-3x的图象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活动: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y=kx(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教师引导:(1)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为y= kx⇔y=kx-1(k≠0) xy=k (k≠0)⇔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2)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方法1,按照反比例函数定义判断;方法2,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3.课堂演练:(1)矩形面积是60cm2,这时底ycm和高xcm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函数吗?[是,y=60x]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s 、时间t 、速度v 三者之间当路程s 一定时,•时间t 与速度v 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反比例函数关系,t=s v(s 是常数)](3)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B ). A .y=-9.34xB y x=-C .y=-x+7D .y=-x 2-1 (4)设菱形的面积为48cm 2,两条对角线分别为xcm 和ycm , ①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96x) ②求当其中一条对角线x=6cm ,另一条对角线y 的长.②问题提出:1.观察上述反比例函数(y=-3x ,y=3x)的图象,回答下面问题: (1)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怎样的曲线?(双曲线) (2)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注意什么?[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两点法”是不能画的;•②点选的越多画图越精确;③画图注意对称性、无限延伸] (3)反比例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2.课堂演练.(1)在函数y=21m x --(m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点(-1,y 1),(-14,y 2),(12,y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D ). A .y 2<y 3<y 1 B .y 3<y 2<y 1 C .y 1<y 3<y 2 D .y 3<y 1<y 2(2)如图,A,B是函数y=1的图象上交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ACx∥y轴,BC•∥x轴,△ABC的面积S,则选(C).A.S=1 B.1<S<2 C.S=2 D.S>2(三)综合应用,提升能力1.已知y=y1+y2,y1与x+1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并且x=1时,y=1;x=3时,y2=23+1,•求x=1时y的值.3(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上两点A、B分别作x轴、2.如图,过双曲线y=2xy轴的垂线,若矩形ADOC•与矩形BFOE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与S2的关系是什么?(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第26章反比例函数复习1、知识点例:2、实际问题练习:四、教学反思: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综合性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