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思考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局限性,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即“对接”,并分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对接”——创造情景、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结合学校和家庭,让学生在体验中、活动中、情感中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对接
一、引言
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是克服语文教学中种种弊端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对接”的现状是十分尴尬的。前一时期,受一切为了应试的影响,正如人们所批评的“语文教学只见‘语’不见‘文’更不谈‘人’,语文教学仅限于课堂上的技能操练”,充斥课堂的是技法的训练,把一篇篇好端端的课文掰碎了分析,嚼烂了喂给学生。而眼下则大力倡导“语文回归生活”,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话本身没错),于是乎大家又千方百计密切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探索实践又令我们觉得有矫枉过正之嫌。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受教师本身的素质的限制,受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或没有能很好地开发教育资源的制约等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教师还没有在语文教学与生活中寻找到恰当的“对接”端口。
二、语文教学与生活对接的必要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但是,现代教学(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正是从生活自觉剥离出来的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与生活中自发的、不连续的碎片的教育相区别)。它不同等于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抽象,并正因如此,才有存在的必要。教育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不能完全“回归”生活。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虽然“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语文教学绝不等同于生活。那种因语文教学要与生活联系而等同于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值得商榷的。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学语文,但如果说生活就是语文教学就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基于这样的总的认识,笔者以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不是简单的原生活的再现与实践。杜威说:“现实生活是如此复杂,以致儿童不可能同它接触而不陷入迷乱。”
三、教学实践
1.再造情境,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语言文字。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比较感性的,因此,教
师可以在学生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再造课文情境,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例如,低年级学生以识字为主,设计“逛超市”活动,让学生在“逛”中识字,在“逛”中选自己所需的东西,算算自己应付的钱数,与服务员交谈……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既认了字,又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还运用了数学知识,这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并且在整合中充分发挥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使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的统一。
2.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在体验中学习语文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与学生有一定差距,使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亲身探索、亲身感受的体验过程,使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实践等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以前我们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总是老师讲学生听或教师启发然后诱导,学生很少有自发的体验,从而对学生的大脑皮层的刺激非常小,印象不深,记忆不牢。
3.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己感情的支配者,是情感体验的主体,语文素养的拥有者。为了让学生获得语感体验,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着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获得情感体验,实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总结
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只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寻找到与生活恰当的“对接”口,设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就有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生活是多彩的,语文学习联系生活的途径也应是多样的,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镇益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