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介绍《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背景。
2. 介绍作者陈慧娴及其作品特点。
教学活动:1. 播放《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预告片或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3. 学生分享他们对作品的期待和疑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分享。
第二章: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的情节梳理。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简要总结每个章节的情节。
2.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3.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汇报。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2. 探讨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 学生分组讨论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3.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汇报。
第四章:主题探讨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故事的主题及其意义。
2. 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
3.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汇报。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1. 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教师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希望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根据课后题目理解课文内容;对同一题材的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一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对我成长的影响?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搜集作者作品资料,并对课文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活动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预期效果一、教师播放音乐《送别》一个人的童年生活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到若干年后回首都会发现是自己脑海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注地听联想吸引注意二、检查预习请同学来说说林海音和《城南旧事》自己介绍能够说得比较具体三、朗读请挑一段较受感动的语段来读。
接二连三积极举手激发动机,主动介绍,大胆表现。
四、重点问题讨论(问题根据文章重点和学生疑问确定)1. 爸爸是个好爸爸吗?2. 对我成长的影响?3.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4. 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小结:小说之美积极讨论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将问题基本解决五、《送别》歌曲赏析小结:音乐之美专注地听动情地唱谈谈体会通过对歌曲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六、电影片段欣赏与文章中的小音子像吗?有什么不同?小结:电影之美饶有兴味地观看七嘴八舌地谈论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深化(再播放音乐)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了小音子的童年生活,感受了文章里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感情基调。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诗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 分析和感受诗歌中的词语、节奏和韵律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教学准备•复印《爸爸的花儿落了》诗歌,并准备足够份量发放给学生•准备乐器或音乐软件,以便学生模仿韵律•音乐播放器和音箱•准备白板和黑板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或读过一首诗,它是关于爸爸的花儿的?”2.引导学生思考,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经历。
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1.分发《爸爸的花儿落了》诗歌的复印件给学生。
2.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然后进行大声朗读。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提出问题:“诗歌中的花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首诗是关于爸爸的花儿?你能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吗?”4.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整体分享。
分析和感受诗歌(2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注意到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例如,诗歌中使用“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可以演示诗歌的朗读,并鼓励学生模仿。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口语表达和朗读(30分钟)1.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的意义,并描述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3.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小组或个人的朗读表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和探索诗歌的世界。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进行回顾和复习。
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并进行分享和朗读。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与爸爸相关的诗歌、歌曲或故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评价与反思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的表现,可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对子女的期望。
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父亲种植花朵的过程和对花朵的热爱,展现了父亲对子女的期望和深沉的爱。
2.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和反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3 分析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的情感和主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作业与评估5.1 作业:教师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类似的短文。
5.2 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父爱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背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进一步体会父爱的伟大。
6.2 影视作品推荐: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父爱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天下无贼》、《亲爱的》等,让学生在课后观看,从不同角度感受父爱的力量。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案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
3.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文本《爸爸的花儿落了》。
4.2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庭的看法和感受,为引入课文做铺垫。
5.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5.3 课文解析:a.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b.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c. 讨论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以及与自己家庭的联系。
5.5 总结和作业布置:a. 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拓展6.1 paritive Reading:提供一些与《爸爸的花儿落了》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家庭亲情。
6.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一些关于亲情和家庭在学生所在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七、情感共鸣活动7.1 分享会:组织一个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温馨瞬间或感人事迹,以此增进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珍视。
7.2 情感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练习,如写一封信给最亲爱的家人,或者创作一首关于家庭的诗,以此培养学生表达对家庭的情感。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和感恩。
(2)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
(3)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要求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学会正确运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课文。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和感恩。
(2)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加强语感培养。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5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5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爸爸的花儿落了》。
2、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
3、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4、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想大家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父母对你说:“快长大,别再象小孩子一样了!”你们想成为一个大人吗?可是你们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长大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就是一篇有关长大的故事。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英。
你们了解作者和这篇小说吗?(介绍作者和小说梗概)作者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
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
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本文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爸爸所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这个标题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让我们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读一读文中1-2、35-37、54-67三个部分,告诉我这些段落都提到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与毕业典礼有关,分别写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和毕业典礼后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全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时间顺序)在毕业典礼前,“我”望着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通用6篇)
Close the door of fear behind you, and you will know how fast the door of success in front of you open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通用6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教学目标】1、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通过朗读来体味并准确理解__所蕴涵的父爱深情。
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体味自己的亲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母爱是伟大的,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其实父爱也同样伟大,同样的令人难以忘怀。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父爱,走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写法上的受教益。
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研讨说人物。
1、请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那些人物,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英子和爸爸)2、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用“这是一个──的爸爸,我的理解是──”的句式说:学生大体上会说出如下答案:⑴这是一个严厉的爸爸;⑵这是一个慈爱的爸爸;⑶这是一个爱花的爸爸;⑷这是一个重感情的爸爸;⑸这是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爸爸。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了解爸爸。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引导,结论要由学生自己得出。
教师总结: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三、深入探究1、说情节:请学生说说课文中哪些情节是最令他们感动的,或是特别有感触的,或是能引发他们相关生活体验的。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精选12篇)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篇1陈景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文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表现主题的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父亲,感受父爱。
2.介绍作者林海音及课文背景。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划分课文段落。
四、品词析句1.学生自选课文中的精彩词语、句子,进行品析。
2.教师选取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五、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时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2.教师选取重点部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三、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
1.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六、课后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同时学会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概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原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体会作者对家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教学准备:1. 准备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文本。
2. 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2.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二、阅读原文(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主人公对家庭和亲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c. 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什么?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亲情故事。
2. 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和亲情,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家庭的态度和行为,制定珍惜家庭的计划。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和亲情的作文。
2. 组织学生参观家庭博物馆,了解家庭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讨论和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分享了家庭的亲情故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珍惜。
六、深入分析文本主题(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原文中对于“爸爸的花儿”这一元素的描写,探讨其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思考并讨论: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家庭的何种变迁?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象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进一步阐述文本主题:家庭的变迁、亲情的珍贵以及成长的代价。
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体会文章中的“父亲”这一形象。
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亲情和友情。
4、理解文章中的“花”这一形象。
5、体会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1、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学常识。
2、深入理解“父亲”和“花”这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3、让学生具体体会一下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对“父亲”和“花”这两个形象的讨论,体会文章中父亲与“我”的情感。
2、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包含着浓浓亲情的文章,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来体会,共同来学习。
那么在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从你们懂事起到现在,你们有没有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亲,想一想疼你爱你的亲人甚至是用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呢?(有)(没有) 请看课文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有关作家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的一些资料课后会印发给大家,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仔细的阅读,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你们理解这篇课文很有帮助。
(二)讨论: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10——15分钟)(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互相交换预习作业,给五分钟时间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发言。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
他时时盼望着自己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教学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珍惜。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朗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教学卡片、小组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和故事吗?”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对家庭的关注。
2. 回顾课文(1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边读边思考,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情感体验(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亲情表现,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4. 朗读展示(5分钟)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重语气、表情和动作,表现出课文中的情感。
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欣赏并评价。
5. 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增进亲情。
2. 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题目为《我的家庭》。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4.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一次家庭主题的活动,如家庭故事分享、家庭照片展示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
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
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畅谈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创意]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导语拨动情思、音像资源创设情思、品味文章激发情思、读写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能力,联系自身体验来感悟深情父爱。
[教学方法]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扶放结合法三种教法,并将其融合:1.情景教学法。
通过音像资源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从而激活思维、诱发情思。
2.以读代讲法。
《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明理。
3.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重视学法的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初读文章。
2.教师整理这些资料并制作成简单的课件。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插叙的写法教学难点:1.理解“花”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文中的伏笔及含蓄的表达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文体感悟】第一课时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14),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
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作家林海音虽然祖籍台湾,但北京却留下了她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所以作者说:“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二、教学难点1. 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理解父爱的深沉。
2. 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爸爸的花儿落了》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谈论与自己父母的故事。
b. 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怎样的?”2. 阅读理解(1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c.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分析与讨论(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b. 学生谈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分享感受。
c. 教师总结,强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4. 拓展活动(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提出具体的行动举措。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今后如何关注家庭、亲情。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2.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庭、亲情的优秀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程度。
4. 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及其对自身行为的启示。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亲情主题活动,如“我为父母做件事”、“亲情故事分享”等,强化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优秀教学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使学生了解并感受巴金先生的文学魅力,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3. 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内容概述和背景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
4. 课文中的亲情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以“我的家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体味亲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亲情、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 写作实践法: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巴金先生及其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
2. 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受作品氛围。
3.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象征手法。
4. 探讨课文中的亲情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家庭的价值。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学生对亲情和家庭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问题回答能力,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亲情主题,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章节一:导入与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巴金及其作品背景。
2.初步感知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2.作品背景:《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讲述了一个关于父爱和教育的故事。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2.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3.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主题和情感。
章节二: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情节,理解故事发展。
2.体会父亲的教育方式和对子女的关爱。
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故事围绕父亲的花儿展开,讲述了主人公童年时期的一次教训。
2.父亲的教育方式:严格而不失关爱,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
教学步骤:1.学生分享对文章情节的理解。
2.分析父亲的教育方式和对子女的关爱。
3.讨论主人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章节三: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2.感受作者对人物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主人公:天真、调皮,经历了一次教训后逐渐成熟。
2.父亲:严厉、关爱,注重子女教育。
教学步骤:1.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
2.探讨父亲的性格特点及教育方式。
3.学生分享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章节四: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文章主题,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教育意义。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父爱和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内容:1.文章主题:父爱、教育、成长。
2.父爱的伟大和教育意义。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
2.讨论父爱和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3.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章节五: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激发学生对巴金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巴金其他作品推荐。
教学步骤:1.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推荐巴金的其他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优秀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人物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人物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
2. PPT课件。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板书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a. 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情?b. 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的?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课后作业。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爸爸对花儿的关爱、作者对爸爸的思念等。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细节描写,进行展示和讲解。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大家感受亲情的力量。
2. 组织学生观看一部关于亲情的电影或电视剧,如《亲爱的》、《我不是药神》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3. 开展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 优质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2)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花儿开放与凋谢的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趣事,营造温馨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行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以“爸爸的花儿”为主题的插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考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 学生掌握重点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等。
4. 学生对亲情观念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2.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教育: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执教:金坪初中霍军维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 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 体会文章中的“父亲”这一形象。
3 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亲情和友情。
4 理解文章中的“花”这一形象。
5 体会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
1 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学常识。
2 深入理解“父亲”和“花”这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3 让学生具体体会一下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对“父亲”和“花”这两个形象的讨论,体会文章中父亲与“我”的情感。
2 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包含着浓浓亲情的文章,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来体会,共同来学习。
那么在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从你们懂事起到现在,你们有没有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亲,想一想疼你爱你的亲人甚至是用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呢?(有)(没有)
请看课文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有关作家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的一些资料课后会印发给大家,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仔细的阅读,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你们理解这篇课文很有帮助。
(二)讨论: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10——15分钟)
(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互相交换预习作业,给五分钟时间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发言。
)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
他时时盼望着自己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
他也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总结:由此可见,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又是一个能够对我严格要求的好父亲。
这样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很幸福的!其实,你们都有这样一位非常慈祥非常爱你们的父亲,我们的生活缺少的不是幸福,缺少的只是发现,只是我们对生活的细心的观察。
那么作者林海音是如何将她的这种发现,这份通过细心观察而获得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呢?(提问)——回忆(三)回忆:请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提问)(5分钟)
1 回忆了医院探病的情形。
2 回忆了六年前迟到情形。
3 回忆了爸爸爱花的情形。
4 回忆了闯练汇款的情形。
5 回忆了满院落花的情形。
总结:这篇文章作者在表达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对父亲的深情是通过这些回忆的简单的罗列(罗列,就是不加分析的一一列举出来)吗?不是的。
有没有一种记流水帐的感觉?没有。
它是贯穿着作者起伏的思潮(思绪的潮流),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这样子就使得文章更显生动,使得作者的这些回忆具有更大的感情力量:作者首先用衣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父亲的情形;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了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了爸爸爱花的情形;还回忆起了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的正金银行去给在日本的叔叔汇款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的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这样的回忆过程,内容丰富,但不显得繁琐,不显得零乱。
这是一种作文的重要方法,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够仔细的反复地阅读文章,这的确是一篇好文章!
(四)提问:
花对这篇文章的构思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钟)那么,在作者的回忆过程中,贯穿着一件什么事物呢?这件东西可是对整篇文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花)
1 文章一开始,通过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父亲时的情形。
2 通过回忆探病时父亲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我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而这时,礼堂里的钟声又让她想到了爸爸不会来了,“我”的思潮起了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回忆起了爸爸爱花的情形。
3 最后写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听到老高的话,使她清醒地意识到父亲已经离开了自己,自己已经长大了。
这也使得其与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花相互呼应。
(五)体会文章中的细腻和巧妙之处
不仅在“花”这一形象上,作者运用得如此的巧妙,如此细腻,在文章的其他地方,都体现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构思。
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些地方你认为作者写得最精彩,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共同讨论一下这个题目。
现在我这里仅举其中一例:文章中对父亲的病情,作者一直是用很委婉、很含蓄的言语来表达,它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的病已经很重了,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含蓄的?(含蓄:语意隐含不露。
)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文章中对父亲的病情写得含蓄的地方。
(约留两分钟的时间)
1 (P13)“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伏笔,最后的感叹号“!”表明了妈妈的语重心长。
也为文章设置了悬念:爸爸到底病得怎样了,为什么不能来看她上台?它所起的作用呢,就是让读者有一种继续往下看的欲望,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文章能吸引人”。
2 (P13)“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
——“喉咙肿胀着”说明了父亲的病已经不轻了。
3 (P14)“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同样是一处伏笔,是父亲要让自己的女儿做好思想准备,同时也是父亲临终前的忠告,这里体现了父亲的那种伟大无私的关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给自己的儿女以深深的教诲;这里更体现出了父亲在即将离去前的那种挂念和不舍。
4 (P17)“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外面的天有点阴”,这已经是一个不详的征兆,将情与景紧密的联系起来。
使情景交融。
“妈
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了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5 (P20)“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这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当时的一种预感,。
而之后进了家门,看到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还有石榴树上的小石榴也掉下了几颗。
这些都是以花喻人,将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6 (P21)“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到了这里,我们知道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这一群他所关爱的儿女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和遗憾啊!作者也终于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时,体会到了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六)作业:
1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理由。
2 从对课文中父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