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岭》纪录片赏析
大秦岭纪录片第二集笔记摘抄
大秦岭纪录片第二集笔记摘抄本集主要讲述了大秦岭的地理特点以及生物多样性。
大秦岭是中国境内最长的山脉,横跨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区,全长约1200公里,是中国独特的生态宝库。
大秦岭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多样,有着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大秦岭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许多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
我们跟随野生动植物学家李教授,深入大秦岭的深山老林,探寻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在大秦岭的森林深处,我们看到了一些珍稀的动物,比如穿山甲、猴子、熊猫等。
这些动物在大秦岭的森林中生活,它们各自占据着一个小小的领地,互不干扰。
李教授告诉我们,这些动物是大秦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山区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动物,大秦岭的植被也非常丰富多样。
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各种树木争相生长,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而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我们则看到了一些珍稀的植物,比如冰岛蒿、银杏等。
这些珍稀植物在大秦岭的高山上生长,承载着大秦岭的生态之美。
在大秦岭的深山老林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濒危动植物。
比如一种叫做“秦岭蘑菇”的蘑菇,它在大秦岭的高山上生长,数量稀少,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李教授告诉我们,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一些动植物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大秦岭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大秦岭还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
在山谷和河流附近,我们看到了一些珍稀的鸟类,比如黄腹山雀、红喉歌鸲等。
这些鸟类在大秦岭的山巅上飞翔,为大秦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大秦岭的深山老林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猎人的踪迹。
这些猎人在山林中捕猎野生动物,对于大秦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李教授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加强对于猎猎的管理和监督,保护大秦岭的野生动物资源。
总的来说,大秦岭是中国独特的生态宝库,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大秦岭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山区,让动植物能够在这里自由生长,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
纪录片大秦岭观后感
《大秦岭》观后感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秦岭像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巨大屏障,巍峨雄浑,气贯中原,将整个中国分为南北两半,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最终分入河南。
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大秦岭》中为我们展示的便是这么一个气势恢宏的秦岭。
纪录片在开篇的部分,便对秦岭追根溯源,探索秦岭的来历,以及秦岭所孕育的秦帝国和灿烂文明的历史。
秦岭蜿蜒的走势将关中平原温柔地揽入怀中,形成一道庇护。
阻止了敌国的来犯。
使秦国横扫六合,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文明。
之后的中华文明便围绕着秦岭徐徐展开,十三朝古都长安便是秦岭恩泽的完美体现。
秦岭养育了瑰丽耀眼的华夏文明,它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脉。
《大秦岭》的最后,有一句总结的话:“秦岭无言,只是默默的守护着胸怀里的万千生灵。
”的确,我们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秦岭胸怀里的万千生灵。
《大秦岭》让我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秦岭。
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秦岭,加入到保护秦岭的行列当中。
关于人与自然――人文地理纪录片的永恒主题
关于人与自然――人文地理纪录片的永恒主题人文地理纪录片是有关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风土等方面的特色与地理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影像形式,是纪录片领域的一个重要类型。
本文深入分析人与自然在人文地理纪录片中的存在关系,真切展现人文地理纪录片中人与自然共处中的人文风貌,宏观审视人与自然在历史积淀中的文化现象,深刻思考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问题。
一、真切展现人与自然共处中的人文风貌(一)从名山大川中展示独特的文化地标名山大川融入古今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变迁,具有浓重的历史文化色彩。
十集电视纪录片《庐山:人文圣山》调动航空、逐格、三维、真实再现等各种手段对庐山这座世界名山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并力图超越以往多数聚焦于庐山风景名胜的局限,将庐山还原成中国文化史流变的一个佐证、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文化地标。
央视四十集大型纪录片《黄河》采取“横切面”的视角,展现黄河流域文化,还原一个“亲切的黄河”,通过黄河这个地标来展现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二)从建筑古迹中展现无限的人文气息建筑古迹见证了历史,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等科学内涵。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
由四川宜宾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拍摄的人文地理纪录片《江安夕佳山民居》,通过真实的镜头,向受众集中展示了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化石”的夕佳山民居建筑群落。
该片围绕夕佳山民居的文化内涵、通过大量的实地拍摄,采访了20余名中国古建筑学家、文化名人和亲历者,通过与全国各地其他不同类型的民居进行比较,深入浅出地向受众介绍了江安夕佳山民居的建筑特点以及四川南部独特的民风民俗,从有限的古建筑遗存中展现出无限的人文气息。
(三)从名城名镇中剖析蕴含的历史内涵名城名镇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属性。
大型纪录片《商之都》是一部解读、讲述郑州历史传承、风土民情、自然景观的纪录片。
《商之都》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深入解读了郑州从古老商汤亳都到今日商贸之都的城市生命史和中国商业文明史,表现了郑州人民良好的生活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秦岭观后感
大秦岭观后感今晚,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观看影片《大秦岭》的活动,全班的同学都认真地看完了这部意义深刻的影片;而我,对这部影片更是感受颇深!作为一个外省的学生,来到遥远的陕西求学,对秦岭的了解也仅仅只是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上,并没有其他本地的同学对秦岭那么亲切、真实的感受,这一次,通过《大秦岭》这部影片,向我展示了一个和我心目中不一样的秦岭。
首先,影片介绍了秦岭的地理位置。
秦岭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最终分入河南。
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像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巨大屏障,巍峨雄浑,气贯中原,将整个中国分为南北两半,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大秦岭》中为我们展示的便是这么一个气势恢宏又多元化的秦岭。
秦岭由于矗立于秦人的土地上,秦国的都城之南,在很久以前便被称为秦岭。
纪录片在开篇的部分,便对秦岭追根溯源,探索秦岭的来历,以及秦岭所孕育的秦帝国和灿烂文明的历史。
秦岭蜿蜒的走势将关中平原温柔地揽入怀中,形成一道庇护。
阻止了敌国的来犯,也赐予这里成为当时最大的粮仓气候天气资本。
秦人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便利,在不久的时间内,相继吞并周遭小国,横扫六合,最终统一了中国,面朝秦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文明。
之后的中华文明便围绕着秦岭徐徐展开,十三朝古都长安便是秦岭恩泽的完美体现。
秦岭养育了瑰丽耀眼的华夏文明,它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脉。
《大秦岭》还为我们展现了百花齐放的先秦诸子,晨钟暮鼓的盛唐佛事,还有秦岭七十二峪和水利工程,以及秦岭云雨下的民俗民风。
而片头一开始的主题曲,每一句都是一句与秦岭有关的诗词,充分体现出秦岭与文人墨客们剪不断的联系。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
”这些萦绕在秦岭上空的诗句都带着些许伤感之情。
历史的车轮慢慢驶过,留下车辙鉴于后人。
走入秦岭的过客们,其中不乏文人骚客,恣意抒发着自己对于景色,对于人事,对于历史的感慨。
2019-大秦岭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2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秦岭观后感篇一:大秦岭观后感陶炳辉走进大秦岭--浅评纪录片《大秦岭之万类霜天》《大秦岭》是一部从中华文明、中华历史这两个方面来讲述秦岭的纪录片。
而第六集介绍的就是在这莽莽秦岭安家落户的世界重点保护鸟类--朱鹮。
朱鹮曾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
在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可是由于人口急剧增长、森林破坏、战争、人类狩猎等诸多因素的产生,朱鹮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
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销声匿迹,而人们却没有注意到。
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厚,以为朝鲜诗人泪流满面,痛心不已。
此后,日本的朱鹮也急剧减少。
当日本把野生朱鹮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时,一位日本诗人同样悲伤不已。
在看到诸多国家的朱鹮已经不复存在时,中国展开了寻找朱鹮的行动。
最后,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在陕西洋县找到了野生朱鹮。
专家发现,这儿非常适合朱鹮居住。
现在,经过我国动物专家的精心保护,朱鹮数量已经增至1000多只。
本片音乐运用巧妙,与片子紧密融合。
片子的主题曲先是女声单唱,表现出秦岭温柔秀美的一面,继而是男声合唱,声音低沉,表现出秦岭厚重、深沉的一面。
歌曲悠扬动听富有气势,歌词亦用唐诗串起来,给人以美感;当片中介绍到诗人张籍看到朱鹮翩翩起舞的优雅身姿一时有感写出了一首咏叹朱鹮的诗时,音乐渐渐响起,配合着朱鹮的鸣叫,让人心旷神怡,不禁与诗人产生共鸣;当片子介绍到1975年朝鲜半岛的最后一只朱鹮消失,一位朝鲜诗人泪流满面的写下他的伤感时,空灵却又幽怨的音乐响起,那音乐仿佛是朱鹮的叫声,让人深感痛心;当考察小组终于找到朱鹮并听到朱鹮的叫声时,刘荫增哭了,此时音乐响起,让人们的心中充满兴奋与希望;当洋县人民政府下达了保护朱鹮的紧急通知时,音乐急促紧张,把人们的心一下子就拽到了嗓子眼里,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一位教师在教室里向同学宣介绍朱鹮的体貌特征,并且在办公室里在纸上写下了“保护朱鹮”,又叫上同学去村里把标语贴起来,此时轻柔悠远的音乐响起,让人们看到了朱鹮保护工作的希望。
山水文化表现与区域形象修辞——从纪录片《大秦岭》的画面修辞谈起
情怀。本文试 图从画面修 辞的角度研 究纪录片 《 大秦岭 》的艺术表现和 意义表达 ,并试 图探讨此类纪录 片对建构 区域形象 、实现
文化认 同的价值 。
山水秦岭风光 ,抒 发体悟终南之感 , 《 大秦岭》正是借助秦
岭的 山水风貌传递其 中蕴含 的 自然和人文力量 。
现实的,它一方面 以真实为特征 ,另一方 面又需要与历史直 接对话 ,因此成为传播特定文化 的最好载 体,可 以实现对文
杰姆逊关于 八集人文 纪录 片 《 大秦 岭》 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 化 自信心和 自豪感的直接召唤。借用弗里德里克・ “ 寓言” 的观 点,以大好河 山为主题 的纪录 片本 身就是一种 民 人 民政府 新闻办公室、陕西 电视台联合 出品,这是 国内第 一 重整 山河” ,意味着新的开始。 次花 费一年 时间,拍摄一部关于秦岭 的人文地理纪录 片,参 族寓言 ,它意味着“ 仁者乐 山,智者乐水 ,山水 文化的命题是贯穿古今 中华 与创作 的人数之多,投入拍摄时 间之长 ,都在 国内同类题 材
的影 响力 ,代表着 区域形象所能转化成 的其他社会 资源 ,诸
如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等,这些都对 区域经济发展 具有 不容 小视 的影 响。同时,区域形象又可 以产生强大 的社会文 化价 值 ,推动 形成 区域文化认 同与区域文化 自信 ,这 既是区域发 展 的内部精 神力量 ,也成为 区域对域外公众 富有感 染力的名 片。何为区域形象 ,关于它 的准确定义至今在 学界尚未得出
一
一
、
人文纪录 片:区域形象修辞的生动载体
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
第一集宏基伟业生活在终南山里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这座山岭曾经养育了他们的祖先。
他们的祖先是秦人。
但是有一件事他们未必都很清楚,那就是这些被称之为秦人的人后来又翻天覆地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
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
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就叫秦岭。
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
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当这座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向中原大地的漫漫征程。
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两半。
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
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终于,科学家们一致认定,以秦岭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
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
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
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
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
[记录片大秦岭观后感]历史记录片观后感不少于800字
[记录片大秦岭观后感]历史记录片观后感不少于800字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分享的历史记录片观后感不少于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记录片观后感不少于800字纪录片观后感在小胡的强烈建议下,我终于看到了《含泪活着》这部日本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纪录片观后感。
在这部历时10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纪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动人故事。
正如小胡说的,这部记录片的拨出震撼了整个日本跟国内看过此片的人们。
关于人们对这部记录片的评论很多很多,看过的人都是几次泪湿衣襟,作为一个男人我也是不断的看不断的泪流满面。
为什么单单是人们好奇一个父亲为何在日本黑了十五年吗当然不是吧。
那最终是什么震撼和感动了我们呢是亲情是责任还是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生来就赋予了的,谁人没有亲情,谁人没有责任,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谁人又没有精神呢可是主人公为了亲情,为了家庭的责任却付出了15年妻离子散的孤苦生活。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想我们从他身上得到的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完成责任而顽强奋斗的精神,15个春秋亲人的离别,15年日日夜夜打零工的生活,又岂能是常人所能承受的,又岂能是常人所能坚持所能奋斗的呢每个人生来都想着如何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有一个美丽的爱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孩子,普普通通的慢慢变老,观后感《纪录片观后感》。
可现实并不是这样,读书后才发现,爱情,工作,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都注定上帝给予不了我们一生享受不完的安稳生活跟幸福。
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奋斗才有所得。
在这个竞争惨烈的社会里,如何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你不是高—官子弟,如果你不是家境丰厚,首先就要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去面对竞争,如何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这一切都需要一种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努力,鼓舞着我们前进。
秦岭历史文化2013.10
秦 岭 愁 回 马 ,
杜 甫 《 阆 州 奉 送 二 十 四 舅
直 出 浮 云 间 。
李 白 《 登 太 白 峰 》
愿 乘 冷 风 去 ,
碧 嶂 插 遥 天 。
李 世 民 《 望 终 南 山 》
终 南 阴 岭 秀 ,
祖 咏 《 终 南 望 余 雪 》
使 自 京 赴 任 青 城 》
在文学家眼里,如果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那么秦岭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五)大手笔。
《大秦岭》以八集纪录片的形式表现秦岭
所蕴含、积淀的自然历史文化,既具有内 容的独立性也兼顾了体系的完整性 。
《大秦岭》影像考究,画面唯美
。
《大秦岭》主题曲中加进了不少的陕西元素,既
包括秦腔曲牌,还有西安鼓乐和某些佛道音乐素 材。
由单纯关注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到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共生与协调关系, 是近年新兴的认识方法与研究理念,是一种科学的回归。 自然环境是一种长期延续的结构,规定和制约着人类文明显现出强烈 的地域性特征。 山处者林、谷处者牧、陆处者农、水处者渔,环境不同, 产业结构与文明类型也就产生了差异。 应当从既有的资源禀赋出发,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以客观反映其 应有的作用与贡献。我们经常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但是自然对我们的报 复往往也是无法抗拒的。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它的基本 内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大秦岭》主题曲播放
余 论
《大秦岭》纪录片有比没有好,它对于我们重新 宣传、认识陕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也有大的难处,用有限的篇幅表现大视野、大 思路、大选题,难免不出现偏漏误讹。 专家有理性但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有激情但不是 专家,这或是《大秦岭》播出以来人们见仁见智 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生必丑,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可以使我们做的更 到位、更好。
大秦岭观后感
大秦岭观后感引言《大秦岭》是一部由中国东方卫视出品的纪录片,通过对秦岭生态环境的深入探索和全景展示,展现了秦岭的壮丽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震撼,感慨万千,下面将结合自己的观感和体会,对《大秦岭》这部纪录片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与重视从《大秦岭》中可以看到,秦岭是一片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的聚集地。
这片土地上独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植被覆盖,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纪录片中展示了秦岭脉络纵横、溪水潺潺、群山起伏的景色,让我对秦岭的壮美景观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然而,秦岭也面临着严重的开发压力和破坏。
纪录片中呈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盗伐、滥猎、山体开垦等现象对秦岭的破坏。
这让我深切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不仅仅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更是在保护一个生命多样性繁盛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珍贵性和危机纪录片中生动地展示了秦岭的丰富生物多样性。
从雪豹、金丝猴、金钱豹等稀有珍禽异兽到各类昆虫和植物,秦岭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这是对生命之美的展示,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赐予。
然而,人为活动的干扰和开发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纪录片中展示了生态系统中许多物种数量和分布的急剧下降,甚至灭绝的情景。
这让我深感担忧,人类应该更加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生命,采取积极的行动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多样性。
秦岭文化的厚重底蕴《大秦岭》不仅仅是一部展示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纪录片,更是对秦岭文化的回望和展示。
秦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
纪录片中展示了秦岭地区的丰富文化遗产,如青铜器、陶瓷、传统建筑等。
同时,《大秦岭》纪录片也展示了秦岭地区居民对土地和自然的依赖与敬畏之情。
他们传承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让我思考到,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传统文化,同时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未来的思考观看《大秦岭》纪录片,给我领悟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珍贵性以及秦岭文化的底蕴。
大秦岭观后感
大秦岭观后感《大秦岭》是一部以秦岭为背景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秦岭附近地区的故事。
整部剧紧扣秦岭这一主题,通过生动的形象、紧凑的剧情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秦岭的壮美和人文景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秦岭》以秦岭为主题,剧情紧凑,节奏明快。
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展现了秦岭的壮美和神秘。
例如,在剧中,展现了秦岭的雄伟山峦、奇特的地质构造和神秘的植被。
这些景观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界奥秘的思考。
另外,《大秦岭》还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各异,生动有趣。
例如,剧中的男主角秦正阳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他带领着观众一起探寻秦岭的神秘,让人们对秦岭这块土地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而女主角李安娜,则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在险境中展现出的勇敢精神令人钦佩。
此外,《大秦岭》还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秦岭地区的人文景观。
剧中的秦岭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现给观众。
例如,剧中展示了秦岭地区独特的风俗民情,这些民风民俗充分展现了秦岭地区的文化特色。
另外,剧中还展示了秦岭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等,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剧情,也使观众更加了解秦岭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大秦岭》是一部以秦岭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生动的形象、紧凑的剧情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秦岭的壮美和人文景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剧不仅展示了秦岭的自然景观,也展现了秦岭地区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通过观看这部剧,人们可以更加了解和认识秦岭这个地方,也能够感受到秦岭的独特魅力。
同时,该剧还让人们思考自然界的奥秘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的思考。
8集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
8集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大秦岭》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陕西电视台联合出品的8集纪录片,由天水作家王若冰撰稿、康建宁执导。
2010年1月1日晚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
文字版《大秦岭》也于2010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分集片名1.1第一集:宏基伟业1.2第二集:山佑汉脉1.3第三集:盛世佛音1.4第四集:高山仰止1.5第五集:感恩秦岭1.6第六集:万类霜天1.7第七集:生息与共1.8第八集:秦风雅颂1.1宏基伟业在秦岭的萌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1.2山佑汉脉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此外,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后传世。
1.3盛世佛音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1.4高山仰止老子的《道德经》在秦岭著成,从这里流传,而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座并持高峰。
1.5感恩秦岭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又承载着今天“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1.6万类霜天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1.7生息与共秦岭密林深处,熊猫等珍稀动物在此自由的生活着,这里不但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1.8秦风雅颂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
《大秦岭》海报《大秦岭》刷新了多项国内有关纪录片的纪录,也创造了业内许多“第一”。
大秦岭观后感
大秦岭观后感陶炳辉走进秦岭——简评纪录片《大秦岭的万霜天》和《大秦岭》是从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两个方面讲述秦岭的纪录片在第六集中,介绍了朱鹮,这是世界上最受保护的鸟类,它已经定居在广阔的秦岭山脉。
朱鹮曾经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鸟类。
在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都能看到它们。
然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森林破坏,战争,人类狩猎和许多其他因素,朱鹮的数量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1963年,朱鹮首次在俄罗斯消失,但人们没有注意到它。
1975年,朝鲜半岛上最后一只朱鹮厚厚地消失了,以为这位朝鲜诗人在流泪,深感悲伤。
从那以后,日本的朱鹮数量也急剧减少。
当日本捕获所有野生朱鹮进行人工繁殖时,一位日本诗人也同样悲伤。
当看到许多国家的朱鹮不再存在,中国开始寻找朱鹮。
最后,在克服各种困难后,野生朱鹮终于在陕西省阳县被发现。
专家发现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朱鹮居住。
目前,经过我们的动物专家199的精心保护,朱鹮的数量已经增加到1000多只。
这部电影的音乐被巧妙地运用并与电影紧密结合在一起。
电影的主题曲以女声独唱开始,展现了秦岭温柔而美丽的一面,然后以男声低声演唱,展现了秦岭厚重而深邃的一面。
歌曲旋律优美,充满活力,歌词也与唐诗串在一起,给人以美感。
影片中的诗人张继在看到朱鹮轻盈起舞的优美姿态后,写了一首咏唱朱鹮的诗,音乐逐渐响起,与朱鹮的歌声相呼应,使人心旷神怡,与诗人产生共鸣。
当电影介绍朝鲜半岛上最后一只朱鹮在1975年消失,一位韩国诗人用眼泪写下他的悲伤时,空洞而苦涩的音乐响起,这似乎是朱鹮的叫声,让人深感悲伤。
当检查组终于找到朱鹮并听到朱鹮的叫声时,刘银增哭了。
这时,音乐响起,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兴奋和希望。
当阳县人民政府发布保护朱鹮的紧急通知时,音乐既急迫又紧张,把人们的心拉到喉咙眼里,渲染出紧张的气氛。
一位老师在教室里向同学介绍朱鹮的特征,并在办公室的纸上写下”保护朱鹮”。
他还要求他的同学去那个村子,并张贴一个的标语。
这时,轻柔而悠远的音乐响起,使人们看到了朱鹮保护工作的希望。
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第五集:感恩秦岭
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第五集:感恩秦岭第一部分:20世纪初年,孙中山先生在规划中华民国未来的图景时,把“引江济河”、“引洪济旱”这样的文字写进了那篇著名的“建国方略”。
这恐怕就是中国南水北调远景最早见诸文字的领袖思维。
然而当时的中国现实却只能使蓝图搁置于蓝图。
1931年,长江洪水淹没武汉。
痛心疾首的爱国人士立即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份引部分长江水导入渭河的治水方案,他们重申孙中山先生引江济河的治国方略,并且在方案中说,“像我们这样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怎能放几十亿立方米的洪水泛滥成灾,害人后,白白流入大海呢?”这个方案既痛心于长江导致的南涝,又顾及到了以渭河为标志的北旱,赤子之情与科学理性并存。
可是,杜鹃啼血一般的呼吁也依然归于尘封。
最终,悄无声息了。
20世纪初年,孙中山先生在规划中华民国未来的图景时,把“引江济河”、“引洪济旱”这样的文字写进了那篇著名的“建国方略”。
这恐怕就是中国南水北调远景最早见诸文字的领袖思维。
然而当时的中国现实却只能使蓝图搁置于蓝图。
1931年,长江洪水淹没武汉。
痛心疾首的爱国人士立即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份引部分长江水导入渭河的治水方案,他们重申孙中山先生引江济河的治国方略,并且在方案中说,“像我们这样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怎能放几十亿立方米的洪水泛滥成灾,害人后,白白流入大海呢?”这个方案既痛心于长江导致的南涝,又顾及到了以渭河为标志的北旱,赤子之情与科学理性并存。
可是,杜鹃啼血一般的呼吁也依然归于尘封。
最终,悄无声息了。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南水北调这一人类历史上又一幅宏大的水利工程蓝图形成了它的基本框架。
历经半个世纪的勘测、规划和论证,在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库两大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相继被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第五次会议列入国家发展十年规划,随之步入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纵贯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分东、中、西三线兴修现代运河。
大秦岭观后感600字
大秦岭观后感600字《大秦岭》是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讲述大秦帝国的崛起与辉煌,展现了秦朝在统一六国、修筑长城以及秦始皇的治国理政方面的伟大成就。
该剧共分为四个篇章,每个篇章都展现了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大秦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首先,该剧的场景布景令人叹为观止。
剧中再现了当时的帝国宫廷、战争场面和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秦时代。
特别是在描绘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场景中,观众可以亲眼目睹繁忙的工地和壮观的工程,感受到当时的国力强盛和人民的辛勤劳动。
这些场景布景不仅美轮美奂,而且还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好地投入到剧情当中。
其次,该剧的剧情紧凑,节奏明快。
每个篇章都有着自己的主线故事,在保持剧情紧凑的同时,也能够为观众展开更加详细和立体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塑造。
剧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秦始皇作为大秦帝国的奠基者,聪明、果断,同时有着他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葛;而嬴政则是聪明、机智的君主,他以智慧和魅力,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真心爱慕。
再次,该剧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十分真实。
剧中展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历程以及修筑长城的艰辛过程,让观众对当时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剧情中对于大秦时代的社会制度、军事策略等方面也做了详细的交代,使观众对于大秦时代的社会形态和政治结构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通过观看该剧,观众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历史场景,感受到大秦时代的辉煌和荣耀。
最后,该剧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思考。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可以看到统治者在追求统一和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剧中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观众可以通过剧中的人物和事情,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反思自身的价值观。
无论是当时的秦始皇还是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奋斗动力和人生信仰。
总之,《大秦岭》是一部生动、全面且富有指导意义的电视剧。
通过对大秦时代的再现,该剧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大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而且还通过剧情中的深入思考,引导观众反思当下的社会问题和自身的价值观。
秦岭-中华文明的符号——电视系列片《大秦岭》拍摄思绪
洲 的阿尔卑 斯山、北美洲的洛基 山脉是上帝送给人类 最 美 的三 个 礼 物 , 因此 ,秦 岭 的重 要 性 不 言而 喻 。 秦岭 山中无 闲草 ,秦岭是一座 巨大的 自然宝库 , 其生物多样性吸 引了无数人 的 目光 。它 的植物种类 、 动物种类异常丰富 ,并且它 的生态保护 非常好 。秦 岭 山中的 四大 国宝 :朱鹃 、羚牛 、金丝猴 、熊猫 ,都有 大量的、 良好的 自然栖息地 。一方面说 明秦岭还没有
管护 它、珍惜它 。 秦 岭是 陕西 的一 个象 征 , 山脉 的主 体在 陕西 境
・ 3 2 ・
新 闻知识 (0 0 0 ) 2 1 .2
内, 当然 ,它 东西 还延 伸 到甘 肃 、河 南 这一 带 ,从 文 化 意 义 上 说 , 中 国 历 史 上 一 些 主 要 的 大 的 事 件 几
山中,虽然工程 的出水 口在湖北丹江 口水库 ,但是丹 江 口水库 百分之七 十以上的水来 自陕西境 内的汉江和 丹 江 ,而 汉 江 、丹 江 的 源 头 和 流 经 地 就 在 秦 岭 。这 是
保 护 得 非 常 好 的一 支 水 系 , 经 过 测 试 , 其 水 质 均 在 二
类 以上,相当于欧I 标准 ,跟 欧洲的发达国家非常严 I I 格 的 标 准 一 样 , 以至 于 可 以 直接 饮 用 。 因 此 , 我 们 说 南水 北 调 往 北 京 调 水 ,往 环 渤 海 湾地 区 调水 , 这对 我 们 中国下 一个 世纪的政治、经济 、文化 ,可持续发展
对待他, 自己的眼珠子一样呵护 、保护着朱鹎 ,他们 I t ] 将朱鹃视为 “ 东方的宝石 ”,视为吉祥 鸟,在秦岭 山 野 的农 田里,不施 化肥 ,不施农药 ,宁可 自己粮食减 产也要让这个物种保存 下来。经过十年努力 ,已经濒
历年电视作品分析考试真题集锦
历年电视作品分析考试真题集锦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试题(A卷)观看纪录片《长江大桥》第二集《千年建桥梦》,回答下列问题:1、本片中出现了一段歌曲,请分析这段歌曲在片中的作用。
2、本片的主题是什么?3、本片是怎样表现钱塘江大桥从建设到炸毁这一情节的?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4、1930年、1936年国民政府两次准备在长江上建桥这两个情节在镜头上是怎样表现的?寓意是什么?5、用不超过200字为本片加上导语。
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试题(B卷)观看《再说长江》之第一集《大江巨变》,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本片在编辑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编辑手法在片中是怎样表现的?2、本片是怎么表现首尾呼应的?3、分析音乐的特点及其在片中的作用。
4、本片有两幅关于长江流域的图,说明其内容以及作者的用意。
5、用200字写一个导语。
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试题欣赏电视片作品《水边的乌镇》,回答下列问题:1、此类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作品?又有什么特点?(8分)2、片中提到了茅盾,谈谈你所知道的茅盾。
(5分)3、介绍片中所提到的杨乃武和小白菜,并说明他们在片中的作用。
(7分)4、修改片头,并说明理由。
(10分)5、从片中的某一个角度或者全片写影评,要求1000字左右。
(70分)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杭州考点)招生考试试题观摩电视片《北京的记忆一日日夜夜》,回答下列问题:1、这部电视片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o (300字以上)2、你对片中哪两个细节印象最深?请说说你的感受<>(300字以上)3、结合本片内容,谈谈媒体记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00字以上)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南京考点)招生考试试题观看纪录片《李白在安陆》第一集《别有天地非人间》,写一篇评讼文章要求:1、从主题、人物、艺术技巧等方面综合分析。
山水文化表现与区域形象修辞--从纪录片《大秦岭》的画面修辞谈起
山水文化表现与区域形象修辞--从纪录片《大秦岭》的画面修
辞谈起
贺志强;李慧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人文纪录片《大秦岭》借助秦岭山水文化,展示了陕西地区辉煌灿烂的
古代文明,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怀。
本文试图从画面修辞的角度研究纪录片《大秦岭》的艺术表现和意义表达,并试图探讨此类纪录片对建构区域形象、实现文化认同的价值。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贺志强;李慧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52
【相关文献】
1.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 [J], 曹德和
2.《红楼梦》回目的修辞翻译对比研究——从修辞心理学谈起 [J], 张爱惠
3.影像修辞的力量——电视纪录片的影像修辞 [J], 李超
4.语法修辞结合论和消极修辞——从《中国修辞学史稿》对两部学术著作的评述谈
起 [J], 谭永祥
5.修辞学的深刻蕴涵——从修辞学与古典辩证法的关系谈起 [J], 邓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宁静遥远,揽空濛寂静
——《大秦岭》评析
《大秦岭》是国内第一部花费一年时间,专门拍摄秦岭的纪录片。
本片的摄制组跑遍了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多个地方,与众多国内顶级专专家对话,最后整理出的访谈记录足有100万字之多,而102位专家学者的拍摄访谈在国内同类题材中也并不多见。
此外,观看《大秦岭》,观众才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到秦岭的风光和故事,探寻到它古老的历史;第一次从纪录片的角度了解秦岭在中华文明、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一)主题分析: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1、秦岭的美是自然的
秦岭初诞,天地一片混沌。
在这片土地上,崭新的生命正在孕育生发,一个无限奇迹萌发的时代即将到来。
秦岭,纵使世人有万般猜测,也难以追踪他神秘渺远的足迹。
的确,秦岭的自然美似轻纱薄雾,如仙如梦。
它沾染了水的钟灵琉秀,依仗了重重山峦的巍峨,甚至山崖石壁间每一寸缝隙,都有轻轻的生命的喘息声。
它神秘,因为有与现实最遥远的距离;它珍贵,因为他隐匿了来自尘世的无数足迹。
秦岭动植物资源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秦岭有兽类动物100多种,鸟类动物338种,其中不乏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和朱鹮。
秦岭属于南北方植物交汇地带,加上苔藓、蕨类等,各种植物总数超过3800多种,星叶草、独叶草、银杏、珙桐就是它们中的代表。
这些使我们觉得好像秦岭山里藏匿了一步世代书写的撼世奇书《红楼梦》,它内容的广阔如星汉般灿烂,如星斗般摇曳闪烁。
2、秦岭的美是人文的
秦岭无限的自然神韵壮阔了这片土地的胸怀,就连树影、石缝、崖间、润泽的泥土里都包裹着陈酿的智慧,一字深,道不尽秦岭收录的善思静观;一字大,说不完秦岭万事万物融于天地之间的丰腴;一字宽,又拘谨了这片土地延伸的力量。
它赋予了每个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以灵感,用自然之美撼动了才子佳人无限诗怀却从未高调,引得人们对它予以无限赞美吟叹。
它用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收纳了来自人的智慧大美,无论唐诗宋词如珠玑般散落,秦岭具有天生不可拿来的气质,大气唯美。
然而,秦岭的人文风貌远不是另外半分的拼凑:地老天荒,春寒所赐,水花凝脂,盛唐君主曾得秦岭灵秀所赐,尽揽一代芳华;李白斗酒诗百篇,
吐露才情雅致;道经、德经,一语道出秦岭埋藏千万年的达济深远。
3、秦岭的美还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秦岭北麓有一个著名的道观叫楼观台,据说老子曾在此修行、得道,并著述《道德经》。
《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是自然、无为、虚静、贵柔、淡泊、中和。
以柔克刚,才能刚柔并济,这也正与秦岭的自然之气、自然之魂相一致。
大自然神秘,总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出两面性,正如谁是柔的,也是刚的;涓涓细流,风平浪静,也许很多时候溪水都是默默东逝的,但是树欲静,风不止;要相信万事万物都是轮回的,当大风来临,风拂过河面,吹打在轻轻泛起的微波之上是,水也就充满了刚性,变的波涛澎湃,气势汹汹,难以抵挡,更难以驾驭。
诞生于秦岭的《道德经》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哲学思考、参禅、参悟,从而使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知礼节,明事理,做一个心如明镜,并且内心澄澈、品行端正的人;做一个智慧、不迷失自我、不误入歧途、把握人生航向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虚怀若谷、进退自如、积极生活,犹如秦岭一样经历万年尤高大巍峨、充满生命里的人。
(二)视听语言分析:画面与声音的完美融合
巍巍秦岭被誉为“万山之祖”,它的气势是渺远、肃穆、巍峨的。
历代文人学士都曾对这座孕育着通灵之气的秦岭顶礼膜拜;老子、王维、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先哲都曾在这里留下著名的诗篇。
本片着重介绍了秦岭巨大而丰富的自然宝藏和自然掩映下的人文情怀。
这样一个自然美与人文美合二为一的整体,一个拥有无限自然资源,加之人性融合的美丽和音。
为了能够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导演在本片的视听语言上也做了很大努力。
1、音乐运用上别具一格
《大秦岭》每集片头曲的歌词全部采用唐代著名诗人的诗作为词。
终南阴岭秀——唐·祖咏
碧嶂插遥天——唐·李世民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唐·李白
秦岭愁回马——唐·杜甫
心事两悠然——唐·白居易
行到水穷处——唐·王维
月出孤舟寒——唐·岑参
……(重复)
云横秦岭家何在——唐·韩愈
试登秦岭望秦川——唐·孟浩然
首先这种诗词的串联是非常和谐统一的,前两句介绍了秦岭的巍峨、壮丽;紧接着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宏图大愿;下来四句展现了秦岭之行的艰难和诗人的苦闷;最后两句的一问一答总结出秦川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用古代诗句作歌词,能够让观众对《大秦岭》的内容进行遐想,不但使观众对片子内容有种心理期待,而且显得古朴凝练,又不失稳重大气。
歌曲运用男女声合唱的形式来展现秦岭的秀美风光、人文传统,不但曲调婉转和谐,而且能够将片子的风格、内容、特点、主题用更加有力的诗人内心感受和创作者的意愿自然融合加以呈现,以紧扣主题,令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片中其他古朴优美的音乐音响也起到了转换情绪、增进情感的作用。
2、节奏舒缓有致
以第八集为例,本集影片整体节奏舒缓有致,动人的音乐配合画面中的长镜头、平移镜头,使得声画关系和谐统一。
影片刚一开始介绍关于《山海经》起源的内容时,镜头由实渐渐虚化,虚实结合,配合解说词,更加形象的说明《山海经》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这让观众的思考紧紧跟随内容而变动。
由于本集还要介绍关于秦岭的自然景观,所以很多镜头都是在户外实景拍摄,特写与远景镜头的运用也搭配得极其合理。
导演对于一些溪流、草叶、花朵等进行了特写拍摄,近距离拉近观众对于秦岭一草一木的认识,也便于观众对相关物种的特性、形状、纹路以及细枝末节做更细致的观察。
而关于秦岭的全貌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采用远景对每个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都涵盖在秦岭的自然景观之中。
比如介绍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就自然从骊山周边的青山绿水、温泉,过渡到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发生的美好爱情故事;提到老子的《道德经》,画面先对观楼台前的青牛塑像进行拍摄,转而引出老子。
这样做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片子的延展性,将自然景观介绍与人文景观介绍自然过渡,才不至于使本片内容枯燥无味,生硬刻板。
3、表现手法多样化
《大秦岭》运用了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这其中主要包括实景拍摄的视频资料、历史视频资料、文件档案资料、人物采访、图表、动画特技等的综合运用。
本片创作者在地理上横跨秦岭的东西南北、沟沟壑壑,在时间上展现一年四季,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实景拍摄,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美景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本片中,一些涉及历史文化的内容,如《山海经》,画面就是一本破旧的古装书,形象自然,也便于观众直接理解相关资料。
由于本片还具有较强的理论专业性,所以穿插了不同专家学者的采访,其中涉及文学、佛学、历史学、哲学等各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共102位,对于编导提出的相关问题,专家们都
作简短精辟的回答和评述,从而使影片的严肃性、正式性、重要性和可信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凸显了影片的学术氛围。
另外,一些片段动画的运用也给我们的影片制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比如本集中关于秦岭的诞生就用到了动画特效,火红的岩浆汹涌流淌,也正是这岩浆孕育了巍峨挺拔的大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