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合集下载

12#交叉道岔调整标准

12#交叉道岔调整标准

京沈12#交叉道岔标(侧股非支,远离锚柱,双腕臂近支抬高)(铝合金腕臂)序号调整位置调整内容调整标准及要求1定位点道岔柱拉出值符合设计值,误差±10mm。

[设计要求:工支300mm(直股),非支350mm(斜股)],侧线拉出值可在350mm~390mm范围内调整。

承力索抬高承力索抬高500mm接触线抬高有转换下锚,道岔定位柱:非支接触线抬高20mm,且无上拔力。

直接下锚:其中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在下锚方向两接触线间距500mm处非支必须抬高80-100mm(非支拉出值800m处,抬高80mm,并向下锚侧均匀抬高)防止出现钻弓现象。

2交叉点交叉点位置正线道岔两接触线交点距离道岔定位点尽可能大于2.5米位于两线间距(外轨中心到中心)500~600mm的横向中心位置,内轨净空(1035mm~835mm),标准定位:交叉点位于外轨间距550mm,内轨净空885mm且无上拔力,交叉点偏离中心误差±20mm。

接触线抬高一支接触线抬高15~20mm,且无上拔力。

限制管位置平均温度时限制管中心位于交叉点处,误差±100mm。

线岔螺栓无螺母,线岔调整达标后,螺栓螺纹处涂胶后采用内六角力矩紧固,防止松动。

限制管间隙限制管与上面一支接触线间留1~5mm间隙,上下接触线不摩擦,接触线能在线岔内自由灵活移动,不出现摩擦及卡滞现象。

(高速线岔采用橡胶锤校正后安装)3两接触线间距500mm处工作支接触线抬高正线道岔:站线接触线抬高10~20mm,且无上拔力。

站线道岔:两接触线严格等高。

4始触区接触悬挂位置两支接触悬挂位于两线路中心线之间接触线抬高侧线接触线抬高10~20mm(始触区600~1050mm区段)线夹检查始触区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始触区600~1050mm区段)概念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即一侧接触线距另一侧股道中心)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200mm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为道岔始触区范围5交叉吊弦 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在温度变化时两吊弦不相碰。

客专接触网线岔设置方式及调整浅析

客专接触网线岔设置方式及调整浅析

客专接触网线岔设置方式及调整浅析摘要: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逐年加快,动车速度的提高对接触网与受电弓平顺过渡的需求越加严格,接触网线岔作为铁路客运专线的薄弱环节,是影响高速动车组受电弓平稳安全滑过正线以及进出侧线的关键设施,对铁路客运专线运行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接触网线岔无交叉1.前言接触网本质是高压电力输电线,主要服务于客运专线列车受电弓,客运专线对侧向通过速度有较高要求,良好匹配的接触网与受电弓越发重要,受电弓在铁路股道间接触网平稳过渡成为电气化施工及运营维护的重难点之一,对接触网线岔按不同种类对布置方式及调整要点进行分析,对接触网建设施工及后期维护运营均具有一定帮助。

2.接触网线岔种类接触网线岔根据设计的两股道接触线是否交叉分为交叉和无交叉线岔,铁路客运专线因其道岔通过速度较高往往在与正线交叉道岔上方接触网按无交叉方式对线岔进行布置,其他侧线交叉道岔上方的接触网采用交叉形式对线岔进行设计布置,一般以18号道岔为界,其中无交叉形式线岔布置按照道岔型号不同布置为接触网两组悬挂无交叉和三组悬挂无交叉形式线岔,其中三组悬挂采用锚段关节过渡又称为第三辅助锚段无交叉线岔。

受电弓平顺稳定的滑过线岔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岔区范围内接触网需要承导线高差和拉出值合理空间布局、受电弓包络线内接触线不能安装任何零件和线夹,吊弦线夹除外,其中无线夹区是接触网线岔布局非常关键的区域,下图为无线夹区示意图。

图1 无线夹区示意图动车行驶至道岔区段范围时受电弓会同时滑过正线与侧线股道接触线,此时正侧股道接触线必须位于受电弓的同侧半有效工作区内。

动车运行中列车受电弓具有特定的动态抬升设计以保证弓网正常接触取流,这样就可能引起受电弓滑板与存在倾斜角度的线夹或零部件发生碰撞,从而导致刮弓或钻弓事故发生,所以接触网在基于动态抬升的受电弓与横向摆动等情况上设立无线夹区。

即上图列车受电弓动态抬升高度200mm及受电弓中心至两侧600~1050mm范围空间。

交叉线岔检调

交叉线岔检调

交叉线岔检调
一、交叉线岔工作示意图
线岔是一种线路转换设备,能确保电力机车受电弓由一支接触线平稳过渡到另一支接触线,从而实现转换线路运行的目的。

二、交叉线岔检调
(一)线岔参数测量
1.单开交叉投影示意图
(二)线岔调整零部件检查
1.材料准备
500/700型限制管各1套、可调式整体吊弦3根、电联结器1组、定位线夹2套、开口销若干、各型号垫片及螺母若干、砂纸1张、导电油膏1瓶、承力索防磨条2根。

2.工具准备
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检测仪1台、水平尺1把、钢卷尺1把、电工工具1套、力矩扳手2把、16-22套筒子2套、钢丝刷1把、短接线1组。

3.。

接触网设备检修与维护—线岔状态调整

接触网设备检修与维护—线岔状态调整

1)单开道岔 这种线岔处接触线的定位有两种形式,即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
标准定位是其交点处于最合理位置。对于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时,两 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为745 mm处。标准定位的合理位置是由 定位支柱决定的,而定位支柱应设在距接触线交点1 000~1 500 mm处,最 好是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为835 mm处,即两线路中心距离为600 mm处的 位置上。处于标准定位时,接触线在支柱处的拉出值为350~400 mm之间, 通常取其平均值为375 mm。
图12-6 交叉渡线线岔调整示意图
(5)复式交分道岔处的线岔可参照交叉渡线线岔调整。 (6)两线交叉点垂直投影调整完后,对定位点的拉出值和该定位相邻 两跨的拉出值进行复测,不得超出规定。 (7)检测发现两支导线相距500 mm处的水平和抬高超出安全运行状态
并且不在两内轨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可采取如下调整办法: a对照检测记录复测交叉点位置。 b 先拆除限制管或松动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调至需要位置。 c 将线坠挂于正线接触线并位于两内轨相距630~1 085 mm范围内,然
后调整正线定位拉出值,直至符合630~1 085 mm的横向中心位置。
d 调整侧线或下锚支定位拉出值,直至该线交于线坠处,则该点就是 两接触线的交叉点。
3 适用范围
1. 新职、转岗接触网工中级资格性培训; 2. 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培训。
4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在接触网线岔测量的基础上对线岔状态 的调整,使其符合检规要求的质量标准。
5 课程内容
一、理论学习部分 在站场上,站线、侧线、渡线、到发线总是并入正线的。如果线路设一 个道岔,接触网就必须设一个线岔(也称架空转辙器)。道岔的形式多种 多样,因而线岔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线岔的作用是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 全平滑地由一条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接触线,达到转换线路的目的。 (一)交叉线岔 交叉线岔在两接触线交叉处用限制管固定,并限制两相交接触线位置的 设备,称为接触网线岔。 当机车受电弓从一股道通过线岔时,由于受电弓有一固定宽度,因此在 未运行到两导线交叉点时,即已接触到另一股道接触线,该处被称为线岔 始触点。在接触瞬间,本股道接触线因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已有一升高值 ,而相邻股道接触线仍保持原有高度,此时会出现两导线不等高现象,为 保持两导线在始触点基本等高,使受电弓在始触点处不发生刮弓和钻弓事 故,两导线交叉点处应安装一个限制管。

交叉线叉、无交叉线叉技术交底

交叉线叉、无交叉线叉技术交底

广深港客运专线交叉线岔、无交叉线岔调整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交底范围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含深北动车运用所),交叉线叉和无交叉线叉调整技术标准。

号、12号交叉线叉交叉线叉的平面示意图线岔型号的选择应根据交叉点至中心锚结的距离选择,在平均温度安装时线岔中点位于交叉点上,次要线在线岔内应能随温度变化自由伸缩,线岔距上部接触线应有1~3mm间隙线岔型号的选择:当交叉点距中心锚结距离大于500米时用700型线岔。

当距离小于500米时线岔型号用500型。

单开道岔标准定位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630-760mm的横向中间位置,施工偏差为±50mm。

非标定位12号道岔,两接触线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630-935mm横向中间位置,如9号道岔那么为630-1035mm横向中间位置。

交叉线岔采用交叉吊弦,交叉吊弦指正线承力索在此处悬吊侧线接触线、侧线承力索交叉悬吊正线接触线。

交叉吊弦其他吊弦的间距仍按正常取值及6~10m。

始出区前安装一组交叉吊弦安装在550~600mm,具体安装方式见下列图示调整时先找出630mm横向中间位置及760mm横向中间位置并做一连线,此连线既为两接触线交点位置,调整道岔定位柱拉出值〔按设计〕,检查接触线交叉位置是否投影在连线上,在调整时任何情况下,定位点拉出值不得大于450mm,由以上可看出,由于定位柱位置等施工误差,设计拉出值为近似值,可适当调整拉出值。

始出区内的交叉吊弦处,侧线接触线抬高20mm,道岔柱定位点处侧线接触线抬高30mm。

始出区范围内〔受电弓中心距相邻一支接触线的距离为600~1050mm的范围〕不可安装任何线夹及金具。

18#道岔处无交叉线岔无交叉线岔装置分正线18#定位和侧线18#定位,具体定位示意图见交叉线叉、无交叉线叉技术交底CC01对正线拉+1400mm,CC02对正线拉-CB01对侧线拉+1100mm,CB02对正线拉+200mm CA01对侧线拉-50mm,CA02对正线拉-150mm200mm CB01接触线比CC02高120mmCA01接触线比CA02高20mm CC01接触线比CC02高450mm CB01使用特型定位器、旋转吊柱支座CA01使用特型定位器、旋转吊柱支座1122 11 211222ZC01对正线拉-800mm,ZC02对正线拉200mmZB01对侧线拉-1100mm,ZB02对正线拉-200mmZB01接触线比ZB02高120mmZC01接触线比ZC02高500mmZA01对侧线拉+50mm,ZA02对正线拉+150mmZA01接触线比ZA02高20mmZA01使用特型定位器、定位器支座始出区范围内〔受电弓中心距相邻一根接触线的距离为600mm~1050mm〕不可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任何线夹和金具。

接触交叉线岔【浅谈接触无交叉式线岔的工作机理及调整方法】

接触交叉线岔【浅谈接触无交叉式线岔的工作机理及调整方法】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接触交叉线岔【浅谈接触无交叉式线岔的工作机理及 调整方法】
1、交叉线岔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的接触网在站场轨道道岔上方普遍接受限制管 将汇交于此的 2 支接触悬挂予以固定,这是现阶段主要的方式。这一固定
装置称为线岔(并称之为有交分线岔)。交分式道岔布置方式对侧向通过速
摘要:高速铁路进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要想快速的进展必需实 度有限制,经过多年的实际讨论发觉,这种方式能使之产生接触压力峰值,
施有效的建设方案,接触网无交叉式线岔的应用特别重要。本文在分析接 会导致严峻的后果,比方易发生拉弧现象,全部这种方式,不太适合在较
触网无交叉式线岔的工作机理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的建设提出几点建 高速度(160km/h 以上)的线路上接受。
最大,现实其优势。
100nun(对正线)。
无交叉式线岔就是在道岔悬挂处,正线和侧线 2 支接触悬挂在平面上
2、工作原理的相关问题
不相交,由于这种方式的使用特别适用于高速铁路,其优点是正线和侧线
1〕正线通过工作原理。机车从正线通过时,机车高速通过正线道俞
2 支接触线不交叉、不接触、没有线岔设施。把正线在道岔处简化成一个 时,受电弓在与正线接触线接触的同时,还要与侧线接触线接触,在定位
设性意见。
2、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无交叉式线岔;工作原理
帮助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在国外客运专线的实际运营效果令人中意,
无交叉线岔调整作为一项新技术,其开发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要 对于高速铁路上的使用并不是常见的一种方式。由于该方式实质上接近锚
想提高铁路的效率必需加强这一项技术的利用。接触网道岔定位是关系行 段关节式的过渡原理,故弓网取流的质量和安全性最简单得到保证。但是,

线岔调整技术交底

线岔调整技术交底

线岔调整技术交底一、400道岔定位介绍本工程道岔柱设置和标准定位的界定:“400道岔定位”交叉线岔一般应用于正线相关道岔,采用双腕臂进行定位,道岔柱的设置要求是安装在道岔区线间距400mm处。

由于支柱设立在线间距400mm处为,线马村交点的横向投影在线间距600mm附近的两内轨中间边线,此时的弓网关系就是一种最佳状态,所以可以指出道岔柱立于400mm的边线称作“标准定位”。

若在该位置设置道岔柱困难,可将道岔柱位置向岔头方向移动,设置线间距为0~300mm(此时应精心设计拉出值,确保不跑弓),这种情况可以认为“非标准定位”。

注意道岔柱不能从两线间距400mm处向岔尾方向移动,因为采用双腕臂进行定位,不能保证定位器到限制管的距离要求。

二、始触区界定始触区范围的设计规定:侧(正)线接触线距正(侧)线的线路中心距离为600~1050mm区域。

该区域内的接触网禁止安装任何线夹,始触区的长度不应大于8m。

受电弓始触区范围内,不应安装任何零件。

通过现场量测,始触区实际就是2个区域的不能全然重合,即为侧线碰触线距正线的线路中心距离为600~1050mm的区域,可以缩写“侧线始触区”;正线碰触线距侧线的线路中心距离为600~1050mm的区域,可以缩写为“正线始触区”。

三、线岔交点位置标准定位交点横向投影的最佳边线应落于600mm附近的两内轨的纵向中间边线;非标准定位的线马村交点应落于线间距350~600mm以内两内轨的纵向中间边线。

四、交叉吊弦布置顺线路方向交叉吊弦加装在始触区小开口两端(不不含)至线马村之间,侧线交叉吊弦至正线线路中心的距离为550~600mm,2根交叉吊弦加装边线躲避各自的“始触区”即可,2根交叉吊弦的横向间距为600mm。

道岔两侧工作支碰触线全部上装交叉吊弦,非支碰触线不上装(即为每处线马村加装交叉吊弦2根至4根)。

设置交叉吊弦的目的是在垂直线路方向稳定线岔的交点位置,在两端拉出值的基础上保证上一支接触线在限制管中不因温度变化而卡滞。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 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 施工难题
五. 现状调查
2006年11月,小组对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一:
(1)国内现状:
国内99%采用交叉道岔布置形式,目前仅在广深铁路有过12 号道岔处采用无交叉线岔的布置试验,无250km/h线路上18号 可动心道岔处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施工先例。
(2)与广深线的技术区别:
• 该提速改造区段共计3个车站,正线道岔共26组,全部 采用无交叉线岔布置方式。高质量的完成这26组无交 叉线岔布置的安装调整施工,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难题。
四. 选题理由
工期要求
技术现状
选择课题
2007.1.10送电开
通,总工期40天
完成250km/h下18号道岔 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调 整施工工艺在国内是首 次,无先例
热烈祝 贺 QC成果发布会 胜利召开!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 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一. 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活动时间:2006年11月10日~2007年01月20日
序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1

33
工程师
成立日期:2006年11月01日
F
侧线线路中心线
12
正线线路中心线
侧线线路中心线
12 A
A1拉出值-300mm,A2拉出值-500mm。
12 B 中交位置
正线线路中心线
12 C
在C1点,对正线拉出值-100mm。
三. 工程概况
• 某线段提速250km/h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我国实现铁 路和谐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我国实现第六次大提 速的关键工程,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既有电气化铁 路改造商业运行250km/h的记录。

线岔调整技术交底书

线岔调整技术交底书

线岔调整技术交底书交底单位:中铁11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枢纽项目部工程技术部编制:审核:接收人:交底时间:年月日编号:ZT1107HNJJ-02 一、道岔定位调整(单开道岔标准定位)1)、准备材料①、计算位于线岔交叉处下方的接触线由线岔至中心锚结的距离L。

②、根据L值选定线岔型号。

并测量出线岔管中心位置,作出标记。

2)、作业准备①、检查车梯外观状态,确保作业安全。

②、在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距600mm处,按设计拉出值在两内轨间测量出两支接触线的投影位置。

并作标记。

③、测出道岔两内轨间距为630mm处的中心点和760mm处的中心点。

两中心点连线上的任意一点即为两支接触线交点的投影位置,一般调整到道岔两内轨间距为745mm处的中心点。

3)、安装定位装置①、经车站允许后,将车梯抬上轨道,作业人员上车,校核车梯高度。

②车梯上作业人员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用钢卷尺测量出腕臂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将定位环移到此位置,紧固定位环螺母,至弹簧垫片平为止。

③、安装定位管及定位管斜“V”拉线。

④、在定位管上安装定位器。

并将两支接触线分别固定到所在定位器的定位线夹内。

⑤、按“作业准备②”中测出的接触线投影位置分别把两支定位器在定位管上固定好。

4)、测量调整①、车梯移至接触线交叉点处,在交叉点上挂上线坠;地面人员测量交叉点是否在“作业准备③”测量的中心点连线上。

如有误差,测量出交叉点与中心点连线的偏离值。

②、若交叉点偏离值超标,则车梯移动至道岔定位柱和两支接触线另一个悬挂点处。

调整两支接触线两端的拉出值。

并使各悬挂点拉出值符合要求。

③、车梯移至线岔两侧各吊弦处。

调节吊弦长度,使接触线高度达到标准。

④、车梯移至线岔两支接触线均为工作支的一侧,在两线水平间距为500mm处。

用水平尺检查两支接触线高度是否水平,有高差则通过调整吊弦长度使其达到标准。

⑤、车梯移至线岔另一端,接触线一支为工作支,另一支为非工作支。

在两线间距为500mm处,用水平尺、钢卷尺检查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抬高量。

高铁接触网案例 交叉线岔岔心测量调整

高铁接触网案例 交叉线岔岔心测量调整
2.启动激光测量仪,调整 激光对准线岔岔心
3.按下“线岔”按钮,就会 有“请输入内轨距”的提示,读 取测量架上轨距刻度尺数值,输 入完成按“确认”键,即显示结 果。
内轨 距
根据实际测量交叉点投影偏移方向及数值,确定拉出值 调整方向及数值。 调整拉出值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调整时,尽 量使交叉点对称于两线路中心。
定 在站场上两股道相交处形成道岔,

两股道接触网在道岔上方交叉则
形成线岔。

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地

由一条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接触
线,达到转制管,两个定位线夹和固定限制管的螺栓组成
线岔限制管应安装于正线 工作支接触线上、且安装牢固, 并使两接触线间有一定的活动 间隙,上下间隙1~3mm。由 正线和侧线组成道岔时:正线接 触线应设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 侧线和侧线组成道岔时,长锚 段接触线应设于短锚段接触线 下方。
线岔
工作支接 触线
非支 接触
线
(1)、限制管应无变形、裂纹、锈蚀, 管定位线夹无松动,限制管长度符合设 计要求。两接触线与限制管有一定的活 动间隙。
(2)、始触区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 (必需时)外的其他任何线夹
(3)、交叉吊弦应受力均匀、不得偏移; (4)、线岔内不得影响受电弓包络线的 要求。
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 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m.
线岔定位拉出值任何情况下不大于475mm
对于复式交分、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比照以上方法进 行调整。
安全值: 160km/h 及以下区段,交 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 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 导曲线两内轨距735 - -1085mm范围内 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 50mm。

线岔

线岔

线岔(一)检修标准1、单开和对称(双开)交叉线岔1.1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1.2道岔定位支柱位置应符合设计。

1.3线岔交叉点两侧定位点拉出值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规定范围内,任何情况下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

1.4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柱大于2.5m。

标准状态: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

警示值:同标准状态。

限界值: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 范围外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

1.5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高80~100mm,并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抬高350~500mm后下锚。

标准状态: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

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

并延长一跨抬高350~500mm后下锚。

警示值:同标准状态。

限界值:同警示值。

1.6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

1.7始触区。

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600~1050mm的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

在始触区至接触线交叉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一侧。

1.8道岔定位器支座、软横跨定位立柱不得侵入本线及邻线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1.9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设在线间距大于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0mm。

接触网电连接安装、线叉调整技术交底

接触网电连接安装、线叉调整技术交底

接触网电连接安装、线叉调整技术交底一、前言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保证乘客的出行安全,轨道交通公司始终把接触网电的连接安装、线叉调整等技术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交底内容,在培训和考核这方面也是非常严格的。

本文将对接触网电连接安装和线叉调整的技术要求、主要步骤和关键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加强广大职工对该方面知识技能的储备和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二、接触网电连接安装接触网电连接安装是指在接触网电路线路上进行的电气连接和布设工作。

在进行接触网电连接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求:1.资质和证书接触网电连接安装的操作人员一定要持有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参加过本岗位的必修培训和考试,且合格。

2.安全控制进行接触网电连接安装工作前,要做好地线想通、用地漏电保护检查仪进行检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扣板、隔离装置等安全措施的设置。

3.焊接接触网电连接安装的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焊接技术的基本操作要领,并能熟练掌握焊接、电气测试等设备的操作技能。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产生电弧和明火等。

4.布线和标识在进行接触网电连接安装工作时,需要根据线路图进行合理布线,并在连接设备上进行标记标识,使其方便后续的检查和维护。

三、线叉调整线叉调整主要是指调整接触网的各项参数来达到最佳的电气性能,确保线路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在进行线叉调整时,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求:1.环境控制线叉调整需要在干燥、无风、气温稳定的环境下进行,避免产生过多的电气干扰,从而影响调试结果。

2.设备校验对于用于线叉调整的测量设备,需要进行校验和检修,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3.调节方式线叉调整时,需要选择正确的调节方式,根据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的要求进行调整。

在调节过程中需要注意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检查和维护。

4.设备保护在线叉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保护,避免因调试问题导致设备的烧毁和损坏。

道岔定位调整方式

道岔定位调整方式

交叉道岔对应交叉线岔位置
道岔类型定位方式支柱位置交叉点外轨间距工作支拉出值侧线/非支拉出值
12#道岔非标定位外轨间距:0~320mm
交叉点位于两线间距(即两外轨中心距离)400~500mm的横向中心位置(内轨净
空935mm~1035mm)。

≤300≤400mm 标准定位外轨间距:330~430mm
交叉点位于两线间距(即两外轨中心距离)500~600mm的横向中心位置,标准
值位于550mm处(内轨净空835mm~935mm)。

≤300≤400mm 非标定位外轨间距:440~600mm
交叉点位于两线间距(即两外轨中心距离)600~700mm的横向中心位置(内轨净
空835mm~735mm)。

≤300≤400mm 备注:当为非标准定位时,接触线交叉点0应尽量在道岔两线间距400~700mm处(内轨净空735m-1035m)
道岔类型定位方式支柱位置交叉点外轨间距工作支拉出值侧线/非支拉出值
18#道岔标准定位外轨间距:100-200mm 交叉点位于两线间距(即两外轨中心距离)385~500mm的横向中心位
置,标准位置位于385mm处(一般位于内轨净空1050mm)。

≤300≤400mm
备注:当为非标准定位时,接触线交叉点0应尽量在道岔两线间距385~700mm处(内轨净空735m-1050m)。

交叉线岔调整作业指导书

交叉线岔调整作业指导书

1.劳力组织2.主要工、机具名称作业车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水平仪钢卷尺安全带温度计单滑轮大绳小绳梅花搬手力矩搬手作业凳安全帽电工工具备注曲线处备用施工人员人均1 顶施工人员人均1 套规格型号DJJ500mm2m/10m0.5t0.9m 高数量1111/121111211序号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单位台台个把条个个根根套套个顶套项目施工负责人作业人员(技术工人)作业车司机备注全面负责正、副司机各1 人单位人人人序号1 2 3 数量1 4 2操作程序操作步骤及要领技术标准注意事项检查调整腕臂调整承力索高度调整拉出值和导线高度一、检查1.道岔开口侧前方的接触网悬挂已调整完毕并达标。

2.根据环境温度检查已安装定位柱及转换柱腕臂顺路线的偏移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道岔处组合定位器及吊弦已安装且基本到位。

4 .高支承力索与低支承力索距离。

5.两承力索交叉处是否有磨擦现象。

二、调整腕臂利用作业车上的作业凳,松开组合承力索线夹螺栓,调整个别偏移过大或者过小的腕臂,使其偏移值符合设计要求。

三、调整承力索高度利用作业车进行个别承力索高度调整,使其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调整拉出值和导线高度1.先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检测两定位柱和两转换柱拉出值和导线高度。

2.利用作业车调整个别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拉出值和导线,使其达标。

3.对个别不合适吊弦拆除,用φ2.0根据环境温度,查腕臂偏移表,施工允许偏差不得超过±20mm。

1.调整后的零件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2.间距不得小于50mm。

3.两承力索交叉点间距不应小于20mm。

用水平尺,钢卷尺测量侧线抬高值,拉出值(详见左图)。

也可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导高及拉出值(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

严禁踩踏接触线。

操作程序操作步骤及要领技术标准注意事项铁线调整到设计位置,并测量实际吊弦长度值,预制后及时更换。

检查调整交叉吊弦五、检查调整交叉吊弦1.利用作业车,检测已安装的交叉吊弦位置。

复式交分道岔及交叉渡线线岔安装图

复式交分道岔及交叉渡线线岔安装图

复式交分道岔处线岔安装示意图(定位点距交叉点≤2米时)
及吊弦5安装在两交叉接触线相距1000毫米处。

4、电连接器3安装在顺线路方向距吊弦200毫米处。

5、吊弦4安装在位于下面
一支接触线距悬挂点1000毫米处。

6、承力索交叉点位置应调整到与接触线交叉点位置在同一铅垂面内。

7、用既有吊弦及电连接器改造。

图4
复式交分道岔处线岔安装示意图(定位点距交叉点>2米时)
说明:1、先将交叉点调至道岔的中心正上方。

2、吊弦1及吊弦4安装在两交叉接触线相距100毫米处位于下面一支接触线上。

3、吊弦2及吊弦5安装在两交叉接触线相距1000毫米处。

4、电连接器3安装在顺线路方向距吊弦200毫米处。

5、承力索交叉
说明:1、吊弦1及吊弦4安装在两交叉接触线相距400毫米处。

2、吊弦2及吊弦5安装在两交叉接触线相距1000毫米处。

3、电连接器3安装在顺线路方向距吊弦200毫米处。

4、承力索交叉点位置应调整到与接触线交叉点位置在同一铅垂面内。

5、用既有吊弦及电连接器改造。

图6。

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交叉线岔的安装与调整

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交叉线岔的安装与调整

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交叉线岔的安装与调整
刘国福
【期刊名称】《铁道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本文介绍秦沈客运专线在国内首次采用高速线岔的设计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及安装与调整施工技术.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刘国福
【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25
【相关文献】
1.衡柳线接触网无交叉线岔技术要求分析及施工调整 [J], 赵文飞;
2.接触网无交叉式线岔的工作原理与调整方法 [J], 周永瑞;梁立刚
3.攻克1/42道岔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J], 刘向雷
4.杭甬高速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悬挂调整研究 [J], 王伟
5.隧道内42号道岔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 [J], 李茂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19.1.1适用范围
适用于简单链型悬挂及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工程线岔安装调整。

19.1.2作业内容
复检精调腕臂及承力索、复检精调导高和拉出值、检查无线夹区、精调交叉吊弦、安装线夹固定筋条、测量 A、B 吊弦长度、安装 A、B 吊弦复测导高、模拟冷滑。

19.1.3施工技术标准
1岔区腕臂顺线路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20mm,两支承力索垂直间隙不小于60mm;
2道岔定位柱位置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设计规定的范围内,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非工作支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在始触区至接触线的交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
4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对于宽1950mm 的标准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 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200mm 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在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它任何线夹或设备零件。

5线岔安装应按设计偏移量安装,在将螺栓循环拧紧,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侧线接触线与正线接触线及限制管之间应有间隙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6定位器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用包络线检查尺进行检查,保证支持装置各部位均应在包络线以外。

7固定筋条与接触线连接的线夹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

19.1.4施工准备
1人员配置
2材料要求
(1)道岔开口侧前方的接触网悬挂已安装完毕并达标。

(2)道岔处定位装置及吊弦已安装,且基本到位。

(3)提前向线路临管单位运输部门提报封闭要点施工计划。

施工前应将作业车停放在需作业区间的邻近车站。

(4)根据施工计划从库房领取施工所需材料,并对其进行外观检查。

(5)将合格材料和工具装在安装作业车上。

(6)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装培训,使其清楚安装技术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7)施工当天,安装人员在封闭点前 20 分钟到达车站并上作业车做好准备。

(8)在安装线岔吊弦区域的同时,测量出道岔吊弦 A、B 处承力索与接触线的间距,事先预制好该处 A、B 型两根载流整体吊弦,为安装做好准备。

19.1.5施工程序
1工序流程图
图 19.1.5-1 工序流程图
2操作要点
(1)复检精调腕臂及承力索
1)司机接到封闭线路命令后,听从车站值班人员指挥,启动作业车运行至施工地点。

2)停车后,作业人员下车,用激光测量仪检查腕臂顺线路偏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未达标,作业车对位,升作业台,扶起作业凳,上凳,松开承力索支撑线夹螺栓,调整腕臂达标,达标后,将螺栓用梅花扳手拧紧,并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3)作业车上作业人员检查工作支与非工作支承力索间距,检查交叉处是否有摩擦现象,并调整分开。

(2)复检精调导高和拉出值
两承力索间距离为5mm
侧线接触线
线岔吊弦A
线岔吊弦B
线岔固定筋条
A 向
正线接触线
作业车移出定位点,地面作业人员用激光测量仪检测定位柱两导线的导高和拉出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利用作业车精调达标。

(3) 检查无线夹区、精调交叉吊弦(详见图 19.1.5-2) 1)
用激光测量仪检测无线夹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调整达标。

2)用激光测量仪检测交叉吊弦处的导高,并精调达标。

个别不合适的吊弦先拆除,暂时用φ2.0 铁线调整到位,并测取吊弦长度,以便预制更换。

图 19.1.5-2 交叉式线岔悬挂
(4) 安装线岔 2680 型固定筋条
1) 根据环境温度,复测正、侧两线接触线交叉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精
调达标。

2) 确认后,依据图 19.1.5-3 交叉式线岔安装图,将作业车对位,升作业
台,扶起作业凳,准备安装。

+20℃时的交叉位置
A
B
侧线承力索
正线承力索
线岔固定筋条
侧线接触线
380~400
正线接触线
无线夹区
A
B
≥1050
600
图 19.1.5-4 道岔固定筋条与接固触定线筋连条接与图
接触线连接螺栓 承力索吊弦线夹
1 套筒
32Nm
图 19.1.5-3 交叉式线岔安装图
3) 先将固定筋条中心对准两接触线交叉点,一头一个作业人员按图
19.1.5-4 所示尺寸连接固定筋条与导线连接的连接线夹,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扳手紧固达标。

4) 作业人员扶起作业凳,上凳,系好安全带,用φ2.0 镀锌铁线模拟 A 、B
吊弦,在 A 、B 吊弦安装位置将交叉式线夹吊起,用钢卷尺测量 A 、B 吊弦的长度, 作业人员拆开安全带,下凳,并放倒作业凳,作业车移出,用激光测量仪检测交叉式线夹两端的导高。

5) 根据检测结果和 A 、B 吊弦的测量长度,确定 A 、B 吊弦的预制长度。

6) 根据确定好的 A 、B 吊弦长度,按吊弦预制工艺,用压接钳压接预制好
的 A 、B 吊弦。

(A 、B 吊弦长度也可根据安装处承、导线间距,提前测量预制。

(5) 安 装 A 、 B 吊 弦 , 复 测 导 高1)
作业车返回,作业人员扶起作业凳,上凳,系好安全带,按图 2 所示, 安装预制好的道岔吊弦 A 和 B ,用梅花扳手拧紧螺栓,再用力矩扳手紧固达标。

并将止动垫片揋到位。

2)完成后作业车移出,用激光测量仪检测线岔安装处的导高,如不符合设
0Nm
心形环
型销钉 线鼻子
压接环
21Nm
计要求,作业车返回,调整达到设计高度,并测出道岔吊弦 A、B 的长度差,把不符合要求的道岔吊弦重新预制后更换上。

3)更换后,应复测导高。

(6)模拟冷滑检测 1)全部完成达标后,用带模拟受电弓的作业车升弓,以 30km/h 车速在岔
区模拟冷滑检测,如有缺陷,立即克服达标。

2)
完成后按上述 2)~6)程序进行下一处安装工作。

(7)结束 1)完成当天任务后,放倒作业凳,降下作业平台,收回工具及剩余材料,
在封闭点内,作业车返回停放地点。

2)施工负责人填写安装记录。

19.1.6质量标准
1交叉线岔道岔定位柱位置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设计规
定的范围内,交叉点处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非工作支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腕臂顺线路偏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

3两承力索交叉点处间距不应小于 20mm。

4拉出值、导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拉出值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导高施
工允许偏差为 5mm。

5两接触线间距 600~1050mm 范围为无线夹区(始触区),无线夹区不得安
装任何线夹。

19.1.7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
1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
现场安全工作;
2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3作业时作业车应处于停止状态,且不得升、降和旋转作业平台。

4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切实作好防护工作。

5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下落伤人。

6作业车在施工过程中行进速度不应大于 5km/h,严禁突启、突停。

7作业凳上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以防坠落。

8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9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地点弃置。

10按照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测量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