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1)剩余价值理论---第六组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六章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容概要】第六章论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新变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揭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第二节分析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第三节阐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揭示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本章内容,首先要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这四个阶级依次包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化。
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调整和变化的结果。
其次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五个方面的新变化。
这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分别包括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关系、经济调节和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制度等。
应了解和掌握每一方面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再次要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随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的高度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固有矛盾不可调和,必然要求用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原因和实质。
难点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区分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二是正确认识垄断利润及其来源,三是正确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命题预测】本章内容近几年只考选择题,今后也可以用来出分析题。
要特别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出题的知识点,例如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内容。
【考点精解】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马原复习重点(对照)(2)
马原知识点整理绪论1.马克思一生所做的两个理论发现剩余价值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部分和三个思想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②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5.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1.哲学所研究的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怎样的根本属性:运动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4.怎样理解物质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的关系。
马原第六章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建立在生产集中和基本集中的基础上。
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过程。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及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
1. 垄断的形成、本质、垄断组织形成原因:自由竞争引起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生产集中使得少数企业联合起来控制本部门的生产销售,获得高额利润;企业的规模巨大也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为了避免激烈竞争引发的损失暂时妥协达成联合。
垄断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 垄断与竞争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垄断必须要通过竞争来维持。
③社会生产是复杂的,任何社会组织不可能将所有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总之,在垄断的条件下,存在着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非垄断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3.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特点:在目的上:是为了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巩固扩大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竞争手段上:除了经济手段,还有非经济手段,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竞争的范围上:规模扩大,遍布各个领域、部门总结,垄断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激烈、破坏性更大。
3.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形成,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实际上控制了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者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实现统治的方式:在经济领域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指金融寡头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者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对文化领域控制:建立政策的咨询机构,掌管科教文化。
4. 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利用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名词解释
马原的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P2-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辩证否定观P4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唯物辩证法P47-49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释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
2020考研马原高频考点:剩余价值理论
2020考研马原高频考点:剩余价值理论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1999年文科第5题(单选).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2002年文科第6题(单选)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A.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考点内容:
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做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
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m/v)。
但资本家不会计算剩余价值率,而是计算利润率:利润率=利润/预付总资本。
【公布答案】
1999年文科第5题(单选)A
2002年文科第6题(单选)D。
跨考教育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
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第六章 逻辑框架模块六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 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只是商品生产的一个阶段,它是从简单商品生产阶段发展而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个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②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前者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96文,24;2011,18)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995文,24;2000文,6;2006,22;2009,6)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1994文,24;1998理,24;2013,20)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原因和实质(1991文,3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求。
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马原》第六章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 历史功绩和局限
﹡两大功绩
第一: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 主义制度 第二: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 许多天才的设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新社 会的设想有许多合理的成份:
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采用大机器生产,实行有计划生产 人人劳动,按才能、劳动、或需要 进行分配; 消灭三大差别; 国家消亡。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是复活的奴隶制 社会,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地狱 和贫困的温床,资本主义不可避免 地会发生经济危机。他还将人类社 会分为四个阶段,就是蒙昧、宗法、 野蛮、文明。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 过是暂时的阶段,在对资本主义进 行批判后,他设计出的未来理想社 会叫“和谐社会”,这种理想这会 是一种以自愿、有纪律参加为原则 的生产和消费的协作组织。他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和谐社会” 所代替。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无产阶级革命 是迄今人类历史 上最广泛、最彻 底、最深刻的革 命,是不同于以 往 一切革命的 最新类型的革 命。
1917年十月革命,工 人赤卫队和革命军队 攻打冬宫。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 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 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 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 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 底的决裂。
三个缺陷:
第一: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 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 客观规律,因而不能科学地 阐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 必然衰亡的历史规律;
第二: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 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找 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 途径; 第三: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 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 找不到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 会主义的物质力量。
国大2023春《马原》(试卷B)大作业: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2篇
国家开放大学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395》(试卷B)大作业终考任务: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2篇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能提供劳动,从而能创造价值,但这并不触犯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答题要求:1、本门课程共有三套题,请选择其中的一套试卷且只能选择一套试卷作答。
2、考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
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
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
3、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4、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1:(1153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
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利润,绞尽脑汁,发明了多种方法,但最基本的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家主要靠增加劳动量实现产量增加,因此延长工作日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在英国,从14世纪末开始,政府就曾经颁布过各种劳工法令,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
马克思对过度延长劳动时间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损害作出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除了单纯地延长劳动时间外,还通过提高劳动强度来剥削工人。
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泰罗制”,它的特点是利用“科学的劳动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
对此,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它的实行“意味着榨取血汗的艺术的进步”。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 )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D.阶级斗争学说和共产主义思想 ( )3.“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A.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B.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进程 ( )C.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教训是:()A.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B.资本主义才是正道 ( )C.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D.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过时了 ( )6.无产阶级要使自己获得最终解放就必须:()A.让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 ( )B.让无产阶级变成资产阶级 ( )C.让无产阶级变成统治阶级 ( )D.解放全人类(√)7.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无产阶级的需要 ( )B.满足劳动者的需要 ( )C.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D.满足除资本家外其他所有人的需要 ( )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原则是:()A.等量资金领取等量产品的按资分配原则( )B.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C.等量知识领取等量产品的按知分配原则( )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按需分配原则 ( )9.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 ( )1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A.必然阶段 ( )B.表现形式 ( )C.革命性过程 ( )D.自我完善和发展(√)二.多选题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 )2.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根据社会的需要,又有计划的生产(√)C.按劳分配(√)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A.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B.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C.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D.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E.否定虚无历史,动摇理想信念(√)F.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都是错误的()5.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遇到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从而不能不具有长期性的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政治马原原理
政治马原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历史是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发展的。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关键批判。
他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获得工资的价值,多出来的部分被资本家所占有,这被称为剩余价值。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关注的焦点。
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会导致它的灭亡,最终会出现社会主义阶段,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阶级消亡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5. 科学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通过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社会现实来指导革命和社会变革,而不是凭借主观愿望或道德判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在其理论基础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指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了社会变革的路径和目标。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以下是该概论的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的斗争推动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5.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主观意识和主观臆断。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援,同
时积极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国际劳动者的联合斗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2023马原知识点
2023 马原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发展规律。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于物质也有反作用。
3.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生产剩余价值的部分,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值。
5.社会形态演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价值理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构成,商品的价值由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中剥削劳动者而产生的。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无限的生产力和有限的市场,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
4.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人民的自由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5.资本主义转型与社会主义建设: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要完成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权力转移,实现社会主义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1.法的本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法的本质是一种阶级统治工具。
2.法治与法律权威:法治是指国家权力是通过法律行使的,法制是现代国家的一种政治形态。
3.法的发展和变革:法是历史的产物,法的发展变革受到经济基础、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地位的法律制度。
5.法治社会的特征和实现:法治社会以法律为中心,实现了公平正义、公民权利保护和社会秩序稳定。
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道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
《马原》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不平等的制度,是一种“奴隶的制度、
出了必须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劳动人பைடு நூலகம்
中,“人民必须要求全部权利,必须
民革命专政的主张。在“平等共和国”
坚决地表现出当家作主的意志;人民
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 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 代 表作是《永久地籍册》。
必须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威力”。为了 实现真正的平等,土地和财产及其产 品都应当是公有的。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对比学习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正确性,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思想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重点】
本次课的重点是通过了解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理论变成现 实来深刻认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正确性。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在《太阳城》中,康帕内拉抨击了 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 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 力的批判,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 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 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没有暴力, 没有罪恶,财富属于每一个人;人 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的理想社 会——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的体 系,是嗣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 的雏形,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的重要文献。
这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平等、民众
乐业、道德崇高的美好社会。它反映 了早期无产者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对 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都产生了
重要影响。莫尔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
莫尔1478年— 1535年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C.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答案:B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A. 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B. 工人的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C. 工人的劳动时间等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D.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答案:A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过剩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消费能力的不足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B4.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障碍D. 社会发展的次要因素答案:A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关系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2. 解释什么是“异化”以及马克思如何理解异化。
答案: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从而失去了自我。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也表现在人的精神和社会关系上。
3.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体现。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3.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这一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和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无计划性、竞争和资本积累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剩余价值论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剩余价值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②“自由”得一无所有。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资本主义工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剩余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资本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利润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这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D.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C.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直线式上升B. 循环式发展C. 螺旋式上升D. 随机式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生产力D. 社会关系答案:1-5 A, B, B, C,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
2.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创造出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盈利的来源。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试论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马原剩余价值论》课件
《马原剩余价值论》PPT 课件
通过本课程PPT,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剩余价值的概念和 定义,并了解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同时讨论该理论所引起的批评与争议,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时代价 值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
剩余价值理论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3
可持续发展
通过将剩余价值用于可持续发展项目,推动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剩余价值理论的批评与争议
1 剩余价值测量的难题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估算难度,导致理论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2 利润来源的多样性
剩余价值理论无法完全涵盖所有利润来源,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3 经济制度的多样性
剩余价值理论更适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对其他经济制度的解释不足。
启发社会变革
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共享。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其整体思想的基石。
剩余价值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1
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
剩余价值的合理分配可以用于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2
员工福利与激励
合理分配剩余价值可以激励员工的表现,并提供更好的福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 之间的斗争驱动的。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实现阶 级和谐和共享财富。
共产主义
马克思设想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 产主义社会,消除阶级差别。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定义
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所带来的报酬,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1、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 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广泛存在,劳动者 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 入的源泉 。 2、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 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 3、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Company Logo
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有效利益 机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鼓励和培育私营企业,引进 外资企业,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 原有的国营企业;我们大力发展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 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我们进行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们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所有这 一切,无一不是为了激发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意识,发挥剩余价值 作为市场机制的动力作用。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地租不过 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 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体现土地所有者 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马克思揭露批判了“资本——利润、土地—— 地租、劳动——工资”这样所谓的“三位一 体”公式,指出这是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 异化,是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转化表现形 式。从而马克思完成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1.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劳 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创造剩余价值
·· ·剩余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的实质: 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 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体 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 获取剩余价值。
意义:
(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 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该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 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这对工人 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 结
1.剩(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产业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的本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2、资本循环的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它的某 一种形式出发(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实现价值 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3、资本循环条件: 把其全部资本分成三个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 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探究
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顺利发展国民经济,为什么 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能顺利 实现吗? (1)原因:与分散的个体生产不同,社会化生产 是以社会分工协作为基础的,一家企业生产所需要的 原材料是它上线企业的产品,而它的产品往往是下线 企业的原材料。因此…… (2)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化生产所 需要的比例关系经济被破坏(为什么?),这使得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难以顺利实现。
3.剩余价值的分割
1、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 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要在产业资本 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 家之间分割。 2、农业雇佣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分割
农业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要在农 业资本家(利润)和土地所有者(地租) 之间分割
4.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的来源
雇佣工人的劳动
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 不是劳动 而是
劳动力
剩余价值率 揭示了劳动力受资本的 剥削程度或工人受资本 家剥削的程度。
马克思指出,工作日就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到 的劳动力的一日劳动时间,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 地延长工作日,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延长工作日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 间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秘密就在于, 资本家要实现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必须不断地提高劳动生 产率,生产出更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 速发展的事实证明,我 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利 用多元市场主体对剩余 价值的追求,加快了我 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 社会产品的丰富和人民 生活的富裕。
谢谢观赏!
2.剩余价值的实现
(一)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
3.剩余价值在两个领域的分割 4.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 社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劳动力结构 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各部门、各产业, 全社会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使 用社会化、生产过程社会化、产品社会化, 因此,劳动者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占有 也应该社会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 动者的剩余劳动及其生产的剩余产品,表 现为合理的工资收入、利息收入、创业劳 动收入、租金收入、风险收入等,以各种 形式归全社会劳动者所有。
关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六组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实在生产过程中所创 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 值的那部分价值。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 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 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 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 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 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剩 余价值率,基本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与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 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 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Company Logo
(二)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 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 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