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导论期末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媒介对受众的引导作用

随着电子传播发展而兴起网络传播较之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它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参与性、综合性、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平民化、多元化等特点。同样,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介也具有许多特点:普及性、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分众性、服务性和娱乐性①。随着这些新型媒介的发展,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对新闻信息做出一定的反馈与反映也越来越方便。不再像以前那样仅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仅仅局限于接收信息而无法参与互动。本篇文章正是基于新型媒介的特点来分析它对受众的引导作用。

那么首先来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媒介对受众的引导作用”。打个简单的比方,甲每天都看新闻联播,那么CCTV台就会每天给他报道一些关于国家领导人外出访问了某某国家,签订了某某条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又取得了某某成就,人民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等一类反映正面的信息。那么甲的心里就会对祖国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反之,乙总是关注网络上的负面新闻。那么一些新闻网页就会给他提供一些关于某某官员手表不计其数,某某食品安全不达标,某某大学发生投毒事件等一些反映社会负面的新闻。那么乙的内心就会对社会感到失望。媒介通过所传递的信息来对受众的思维产生定向的影响就是媒介对受众的引导作用。

由前面的比方就可以看出,媒介对受众的引导是多向的。既有正确的引导也有错误的引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北京发生的“外国小伙与大妈”的事件。一开始网友和一些新闻网站通过几张图打出了“外国小伙扶大妈反被讹”的噱头,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网友们纷纷表示对国人素质的失望,讹完小朋友又来讹老外了。而且通过网络上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那位外国小伙长得一脸憨相,对着自己被大妈扯坏的衣服表示出一脸无奈。或许再加上在这之前四川三小孩扶老奶奶反被讹的事件,更加引起了网友们对大妈的不满和对外国小伙的同情。而不久之后通过被曝光监控视屏和路人拍摄的视屏,可以证实的确是外国小伙撞了大妈,甚至还用中文对倒地大妈爆粗口。这又引起了网友们的新一轮反响。一改之前的态度,网友们对外国小伙爆粗口的态度表示强烈不满。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媒介信息就像是一根指挥棒,网友的态度思维跟着它改变着方向。但是一开始这根指挥棒却将人们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即使一开始也是有图,但它却不一定是真相。这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媒介的指引一定正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些假新闻往往迷惑我们的双眼。

我们知道,真是性是新闻的生命,但假新闻却屡见不鲜。这就说明了,新闻媒介的社会

责任感急需加强。媒介作为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就应该承担起守望、整合、导向、监督的责任以确保信息的流动畅达,国家机器顺利运转,社会目标和价值观的实现,这也是媒介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才更进一步具有娱乐性质,如果本末倒置,娱乐至上就是媒介责任的缺失。②

那么紧接着就要问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假新闻泛滥,媒介责任缺失呢?我认为:第一,是媒体方面,对新闻事件的传播报道盲目追求轰动效应,漠视媒体责任。正如前面举的外国小伙和中国大妈的例子,媒体就抓住了最近社会所热议的话题“路人摔倒扶不扶”而歪曲事实以“外国人扶中国大妈反被讹”的噱头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赚取点击率。这就是典型的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择手段,歪曲事实的例子。第二,个人方面,大众在网络传播活动中强调个人意识,轻视社会责任。我们知道随着手机上网,拍照,录像,微博,微信等功能的不断发展,几乎每一位手机党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着及评论者。而很多人在发布或传播信息时只考虑个人的意愿而不去想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第三,是由于传播效果评价标准的改变。新闻传播评判标准着重在于点击率、发行量、收听率等,这也是导致媒体日益功利化的原因。

面对越来越多的假新闻及媒体道德的缺失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新闻界一个“清白”呢?本人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网络媒体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社会责任是媒体的生命线,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来说尤其如此。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主要靠公众来评价。媒体赢得受众,靠的是公信力。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媒介发展的战略选择。网络媒体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满足于制造“眼球新闻”取得的点击率换来的眼前利益,而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承担自己在信息传播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改变以往网络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不良印象,树立一种负责任、有态度的新媒体形象。第二,网媒记者及普通网友要提高媒介素养,不能把报道单纯地作为抒发个人情感的手段,必须以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反映新闻事实,而不能因为个人情感的倾向性置社会的伦理道德于不顾。第三,是大众应该适当转变价值观,不要一味追求新闻的噱头,而要关注新闻的真实性。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新闻无时无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对世界的认识。作为受众,我们应当理性对待手机上电脑上的每一条新闻,段子。客观分析其真伪,其新闻价值,而不能盲目跟风点赞、转发,为假新闻的传播推波助澜。媒介对受众具有引导作用,受众也应理性面对信息。

注:①引自《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P149,P167-170.

②引自百度文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