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适应症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状的扩张型心肌病。
01
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其症 状由药物治疗所致。
02
有症状的缺血性心肌病。
03
III 级
心脏移植后的起搏 适应症
律失常/变时性功能不全以及其
他永久起搏的I级适应症。
无
II a 级
无法治愈的有症状的缓慢性心
I 级
II b 级
01
有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变时性功
02
能不全,虽然短暂,但可能持续数
03
月而需要介入。
04
III 级
05
心脏移植后的无症状的缓慢性心律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I 级
. 不论下列任意一种状况的III度AVB;不任
阻滞的解剖水平: 假设是由AVB引起的心动过缓症状,经药
物治疗仍有心动过缓症状者 停博期>3.0秒或清醒时逸博心率<40bpm,
但无症状。
成人获得性AVB永久性起搏的指征
颈动脉窦过敏和神经调停综
合症的永久起搏适应症
由颈动脉刺激引起的复发性晕厥;
最小的颈动脉压迫导致心室停搏>
秒,且此时并无其他抑制SAN
或AVN传导的治疗。
I 级
II A 级
无明显刺激,伴过度心脏抑制 反应的复发性晕厥。
晕厥病因不明,而且在电生理 检测中发现或AA发SAN功能或 房室传导明显异常。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的主要适应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
大多数情况下起搏器是为那些心率过慢而引起不适的人准备的。
当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这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
一、公认的起搏适应证(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的症状。
1)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
2)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而必须用药物控制心动过速发作者。
(2)房室传导阻滞(AVB):主要取决于有无症状与阻滞部位。
1)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阻滞部位和类型(莫氏I或II型)。
2)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s。
3)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而需药物治疗者。
4)三分支传导阻滞。
(3)其他1)颈动脉窦过敏: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窦引起>3s心脏停搏。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3)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通过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
二、有争议的起搏适应证(1)SSS患者心率<40次/分,无症状或未证实与症状有关。
(2)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或以下水平或无症状的II度II型者。
(3)无症状的III度AVB,心室率>40次/分。
三、非起搏器适应证(1)SSS患者证实其症状与心动过缓无关。
(2)I度AVB。
(3)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
(4)单纯分支阻滞或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伴I度AVB。
以上指标根据2012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律协会重新制定的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南总结而成,当然指南并未涵盖所有的临床情况。
就某一个具体患者而言,安装永久心脏起搏的手术指征并非总是明确的。
通常,不可逆性、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主要指征。
起搏器适应证
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Ib
适应证
1、神经肌肉病,如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假 肥大性肌营养障碍、腓侧肌萎缩患者,导 致的任何程度AVB(包括Ⅰ度AVB)有或 没有相关症状,不能确定AVB会进一步进 展者(证据水平:B)。
2、某种药物或药物中毒导致的AVB,但停药 后可改善者(证据水平:B)。
– 起搏治疗可能有利
2. 症状+传导系统病变
– 该传导系统病变
✓ 与症状关联不确切
– 起搏治疗可能有利
装什么?
起搏器适应证总结
起搏器适应证是由权威机构根据科学实验 结果等判断制定
起搏器适应证分为三类 起搏器适应证在不断更新扩展 病窦和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适应证 适应证强调症状和传导系统病变的关联性
1、窦房结功能障碍(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SA block) 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
▪ 约占SSS患者的50%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
变时性功能不全
定义: 病人在日常活动,运动情况或情绪改变等不能作出正常 的心率反应,即心率不能随着机体的代谢活动的增加 而增加。
诊断标准: 运动时最快心率<预测值(220-年龄)的80% 运动时最大心率<120次/分(轻),<110(中),<100(重) 24小时Hotel 报告最高心率<100
起搏适应证
2008年ACC/AHA/HRS
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
课程主要内容
起搏适应证的分类 常见起搏适应证 起搏适应证的应用
谁来制定适应症标准?
美国:ACC/AHA/HRS 欧洲:ESC-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国:CSPE-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起搏器适应证分类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专家讲座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27页
III 级 1. 频发或复杂室性异位激动,
无连续室速,不伴长QT综合 症。 2. 因可逆原因造成长QT综合 症。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28页
颈动脉窦过敏和神经调停综 合症永久起搏适应症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29页
I级 由颈动脉刺激引发复发性晕厥; 最小颈动脉压迫造成心室停搏> 3 秒, 且此时并无其它抑制SAN 或AVN传导治疗。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30页
II A 级 1. 无显著刺激,伴过分心脏抑制
反应复发性晕厥。 2. 晕厥病因不明,而且在电生理
检测中发觉或AA发SAN功效或 房室传导显著异常。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31页
II B 级 在有或无异丙肾上腺素倾斜 试验或者其它激发方法下产 生伴有显著心动过缓神 经介导晕厥。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52页
3. 原因不明昏厥。在电生理检 查中诱发出临床相关、有明 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得室颤或室 速。当药品治疗, 不能耐受或 不能选择时。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53页
4. 存在伴冠心病, 陈旧性心肌梗 塞, 左室功效不全非连续性 室速。在未应用I类抗心律失常 药品时, 电生理检验中诱发出 室颤或连续性室速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42页
I级 如前所述窦房结功效障碍或AVB I级 适应症。
II A 级 无 II B 级
药品难治, 有症状肥厚型心肌病, 伴有显著休息或激发时左心室流出 道梗阻。
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第43页
III级 1. 症状或已由药品治疗控制病 人。 2. 左心室流出道阻滞证据有症 状病人
第58页
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作用与适应症
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作用与适应症引言: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窦房结节律不稳定,导致心脏搏动的节律不规律。
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心脏起搏器的原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电刺激心脏起搏细胞,使其产生有效搏动的医疗设备。
其主要由起搏器发生器、导线和电极组成。
起搏器发生器负责产生电刺激信号,导线将信号传输至心脏,电极则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心脏起搏细胞。
二、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1. 窦房结功能障碍: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当窦房结功能障碍导致窦性心律不齐时,心脏起搏器可作为治疗手段。
适应症包括窦房结功能完全丧失、窦房结功能不全或窦房结性心动过缓等。
2.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激动不能正常传导至心房,导致心律不齐。
心脏起搏器可通过电刺激心房起搏细胞,恢复正常的心律。
3. 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心房颤动伴有缓慢的心室率时,心脏起搏器可通过提供稳定的心室起搏信号,维持正常的心室搏动。
4. 心室传导阻滞:心室传导阻滞是指心室激动不能正常传导,导致心律不齐。
心脏起搏器可通过电刺激心室起搏细胞,恢复正常的心律。
三、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效果心脏起搏器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提供稳定的起搏信号,心脏起搏器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心脏起搏器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
此外,心脏起搏器还可以预防心脏骤停和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四、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调试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是一种常规的外科手术。
植入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埋入起搏器发生器,并通过导线将其连接至心脏。
术后,医生会对起搏器进行调试,以确保其能够提供适当的起搏信号。
调试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症状,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一)2024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一)引言概述: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心脏的节律和心室收缩,旨在帮助心脏患者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本文将介绍起搏器的历史背景以及适应症方面的内容。
正文:1. 起搏器的历史- 马昆先生的贡献: 20世纪初,美国医生马昆首次使用外部电刺激来治疗心脏病患者。
- Early型起搏器: 20世纪50年代,史上第一款率先被使用的起搏器,为患者提供周期性的心脏刺激。
- 传导系统改进: 20世纪60年代,起搏器的设计工艺逐渐改进,使得对心脏的刺激更加精准。
2. 起搏器的适应症- 心房颤动: 起搏器能够通过恒定的心室刺激来帮助管理心房颤动导致的心脏节律紊乱。
- 心脏病患者: 起搏器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维持正常的心室收缩率,缓解症状。
- 心脏传导阻滞: 患有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可以通过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 突发性心脏停搏: 起搏器可以为患者提供紧急的心脏刺激,以防止心脏停搏导致的严重后果。
- 心脏衰竭: 在某些心脏衰竭病例中,起搏器可以提供心脏刺激以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患者的病情。
3. 起搏器的使用限制- 约束活动: 患有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注意一些活动,如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 额外手术风险: 安装起搏器需要进行手术,这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 资金和技术限制: 由于起搏器是一种高科技医疗设备,因此在某些地区和经济条件下,起搏器的使用可能受到限制。
4. 起搏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单腔起搏器: 仅在心房或心室中提供电刺激信号的起搏器。
- 双腔起搏器: 能同时在心房和心室中提供电刺激信号的起搏器。
- 传感器起搏器: 根据患者的运动、呼吸等参数来自动调整起搏器的工作模式。
- 工作原理: 起搏器通过电极将电刺激信号传递至心脏肌肉,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和收缩。
5. 起搏器的监测和维护- 定期检查: 患有起搏器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 电池更换: 起搏器使用一定时间后,电池可能耗尽,需要进行电池更换手术。
医用心脏起搏器使用说明书
医用心脏起搏器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一、产品简介医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障碍和心脏节律紊乱的医疗器械。
本产品适用于需要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电流刺激心脏使其保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二、适应症本产品适用于以下病情的患者:1. 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导致的心脏传导阻滞;2. 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3. 心脏瓣膜病变所致的心脏传导异常;4. 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传导异常。
三、使用方法1. 术前准备:a) 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确认电池电量充足;b) 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局部清洁消毒;c) 术前给予局部麻醉。
2. 手术操作:a) 切开患者胸部皮肤;b) 定位并打开胸骨;c) 使用适当的工具插入心脏起搏器;d) 将起搏器导线连接至心脏适当位置;e) 关闭切口,缝合伤口。
3. 术后护理:a) 监测患者起搏器工作情况;b) 定期调整起搏器程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适当的起搏模式;c) 定期检查电池电量,避免电量不足影响起搏器使用;d) 定期复查患者心脏功能,确保起搏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1. 防止强磁场干扰:患者使用起搏器时应避免接触强磁场,如磁共振设备、金属探测器等。
2. 注意安全用电:起搏器的电池需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池,患者应避免触摸高压电源装置,以防感电。
3. 定期复查: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起搏器功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注意感染预防:术后患者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发生,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其他注意事项: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用力挥拳敲击起搏器装置,避免碰撞或其他外力造成起搏器损坏。
五、不良反应1. 术后疼痛:手术造成的胸部疼痛是常见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生建议的止痛药缓解。
2. 感染:术后伤口感染是潜在风险,患者应注意伤口清洁,遵循医生的抗感染指导。
3. 器械损坏:起搏器可能因外力撞击或其他因素导致损坏,患者应注意保护起搏器免受损害。
六、储存和维护1. 起搏器存放应避免高温、高湿、强磁场和腐蚀性气体环境。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智能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智能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引言1. 适应症和禁忌症1.1 适应症:•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分支阻滞•窦房传导阻滞•心室停搏1.2 禁忌症:•患有其他心脏病并发症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者•影响智能心脏起搏器工作的其他因素存在的患者2.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选择和植入2.1 设备选择在选择智能心脏起搏器时,医务人员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需求,以及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功能。
应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合格产品。
2.2 植入过程智能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需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完成。
在植入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并确保手术区域清洁和局部麻醉充分。
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3.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操作和调节3.1 操作要点•在使用智能心脏起搏器之前,医务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操作手册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在患者使用智能心脏起搏器期间,医务人员应监测其心脏活动的状况,并记录必要的数据。
•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3.2 调节方法•在调节智能心脏起搏器之前,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数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调节心脏起搏器的频率、输出电流和感知敏度等参数。
•在调节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心电图数据进行及时调整。
4. 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监测和维护4.1 监测方法•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起搏器,并监测其功能和状态。
•可使用心电图仪或其他相关设备对智能心脏起搏器进行非侵入式监测。
•如有必要,可使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分析仪对心脏起搏器进行详细分析和监测。
4.2 维护要点•智能心脏起搏器的维护应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负责。
•定期检查心脏起搏器的电池状态,确保其电力充足。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结论本指南详细介绍了智能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涵盖了适应症、禁忌症、设备选择和植入过程、操作和调节方法以及监测和维护要点。
临床临时起搏器起搏适应症、方式及设置要点
临床临时起搏器起搏适应症、方式及设置要点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适应证通常永久起搏适应证都是急诊临时心脏起搏的潜在指征,主要包括有症状或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动过缓,如二度II 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或窦性停搏等,也可用于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超速抑制。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方式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式目前主要有经胸壁起搏与经静脉右心起搏。
症状严重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危急时刻,可以先经胸壁心脏起搏,再过渡到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
急诊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首选穿刺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少,导线最容易置入。
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经静脉临时起搏导线及特点包括6F 普通电极导管和5F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
普通导管硬度适中,操控性强,需要一定的导管操作技巧。
球囊漂浮导管头端能很自然地随血流通过三尖瓣,床旁安置进入心室容易;导线软,不易损伤心脏,但是导线头端如不能放置在心尖部则容易脱位。
临时起搏器起搏频率设置起搏频率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右心室起搏取50~80 次/min 是比较适当的;对于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70~90 次/min 甚至更高是合理;超速抑制在患者基础心率上增加10~20 次/min以上。
临时起搏器起搏阈值和感知设置电极在心室内,感知阈值通常高于 2 mV,设置感知 2 mV 足以滤掉其他干扰,适合绝大多数情况。
起搏输出5 V 或10 mA 通常足够大并不会损伤心肌,因此急诊经静脉临时起搏器的默认参数(输出 5 V 或10 mA,感知2 mV)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
设置原则:起搏输出常规建议是起搏阈值的 2 倍以上,一般心室起搏电流3~5 mA 或电压3~6 V;感知设置为感知阈值的一半以下,一般为1~3 mV。
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并发症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相关并发症和导线相关并发症两类:- 穿刺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感染、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气胸等,建议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
医用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心脏电活动异常的治疗
医用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心脏电活动异常的治疗医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电活动异常的医疗器械。
它通常被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医用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1. 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自律性细胞传导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电活动延迟或阻断。
医用心脏起搏器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包括: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此类型阻滞较为轻微,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心力衰竭等,可能需要起搏器治疗。
b.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此类型阻滞可进一步细分为Mobitz I型(Wenckebach)和Mobitz II型,其中Mobitz II型阻滞较为严重,往往需要起搏器支持。
c.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此类型阻滞完全中断了房室传导,患者通常出现晕厥、心动过缓等症状,需及时安装起搏器。
2. 心室停搏(Ventricular Standstill)心室停搏是指由于心室起搏点或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室完全停止收缩的情况。
医用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向心室发送电脉冲,刺激心室进行收缩,从而维持正常的心律。
3. 心室颤动及猝死风险(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电活动异常,这可能是突发性心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有心室颤动或有风险的病人来说,医用心脏起搏器可以被安装为除颤器(Defibrillator),以便在发生心律失常时能够立即进行除颤。
4. 心房颤动并发症(Complications of 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电活动异常,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房室传导异常等并发症。
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
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引言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帮助控制心律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中。
使用心脏起搏器需要一定的指导和了解,以确保正确使用和最大化的效果。
本文将为您提供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帮助您正确使用起搏器,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植入在患者的胸部或腹部,用于帮助调节心脏的电信号和心跳节奏。
它可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并在必要时通过产生电脉冲来刺激心脏肌肉,并帮助维持正常的心律和心率。
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由于心脏起搏器在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是否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心脏停搏:患者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而导致心率非常缓慢或停止,此时需要通过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跳。
2. 心房颤动: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
3. 心室颤动:对于风险较高的心室颤动患者,心脏起搏器可以提供紧急电击以恢复心跳。
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1. 术前准备: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心脏起搏器。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2. 术后护理: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护理和避免剧烈运动。
3. 使用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可能会受到某些电磁设备的干扰,例如手机、微波炉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对心脏起搏器产生干扰或损坏。
- 防止碰撞和压力:患者应该避免剧烈碰撞或过度施压到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部位,以免造成移位或损坏。
- 定期维护: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检查和维护。
医生会根据需要调整心脏起搏器的设置,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紧急情况和问题解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心脏起搏器出现故障或电池用尽,患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起搏器适应症
非适应证
仅在睡眠中发生的窦性停搏和AVB!
检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JM int6.8 mEq/L 口服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
阿托品治疗后
胰岛素和葡萄糖
SJM internal use ONLY
AVB-非适应证
因急性下壁MI引起的IIºAVB 药物减慢了AV传导-房扑
SJM internal use ONLY
临床最常见的起搏适应证
有症状a
1. 显著的心动过缓 2. 变时性功能不全b 3. IIoI型/II型房室传导阻滞 4. IIIo房室传导阻滞 5. 必用药物所导致的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c
轻微症状
心率 < 40次/分
1. 心脏停搏c > 3.0秒
无症状
2. IIoII型房室传导阻滞
I类
自发性颈动脉刺激和颈动脉按压诱导的心室 停搏时间>3s导致的反复性晕厥 (C)
IIa类
反复性晕厥,没有确切的颈动脉刺激事件, 高敏感性心脏抑制反应心室停搏时间>3s者 (C)
IIb类
有明显症状的神经心源性晕厥,伴有自发性
SJM
internal
或直立倾斜试验时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
use ONLY
查体:神清,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律齐
胸片: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两肺未见活动性病 变。
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了解及掌握起搏器植入的适 应症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症状 + 记录到的事件 = 可靠的起搏适应证
病历中的ECG记录非常重要!
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ioation – AHA)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引言: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或心脏传导系统的疾病。
它通过提供电刺激,来维持或修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本文将探讨起搏器的历史和适应症,以便更好地了解该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概述:1.起搏器的起源起搏器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的医生诺里斯·R·斯凯特开创了起搏器概念。
斯凯特是一个对心脏病患者做心脏刺激实验的科学家,在他的实验中,他将电极插入病人的心脏,发现心脏可以通过电刺激恢复正常节律。
2.起搏器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开始制造能够植入人体的起搏器。
1960年,瑞典工程师阿克塞尔·洛伊夫格伦成功设计并植入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起搏器在功能和可植入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3.起搏器的基本原理起搏器通过输出电脉冲来模拟心脏产生的正常电信号,以调整心脏的心电节律。
起搏器包括电极导线和植入在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后者由电池提供能量。
当心脏的节律异常时,起搏器会发送电脉冲,刺激心脏产生正常的心电信号。
4.起搏器的适应症起搏器适用于各种心脏节律异常的治疗,包括心房扑动、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房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最常见的适应症之一,这两种疾病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房室传导阻滞是另一个常见的适应症,它会引起心脏传导信号被阻断,导致心脏节律出现问题。
5.起搏器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起搏器的技术不断发展,逐步实现了小型化、无线通信和多功能等方面的进展。
未来的起搏器可能会融入更多的生物感应技术和,以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治疗和预防服务。
起搏器与其他医疗设备的联合应用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例如与除颤器、心脏监测器等设备的组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结论:起搏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在治疗心脏节律异常和心脏传导系统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发展历经数十年的演变和改进,不断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种类及适应症概述
心脏起搏器种类及适应症概述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障碍的医疗设备,它能够通过发放电信号来帮助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脏起搏器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的类型和适应症。
本文将对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及适应症进行概述。
一、单腔起搏器单腔起搏器是最早出现的心脏起搏器类型之一,它只能对一个心房或一个心室进行刺激,不能同时刺激两个心房或两个心室。
这种起搏器主要适用于那些仅需辅助一个部位的传导性障碍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二、双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相对于单腔起搏器而言,在电极上多了一个触顶位置,可以同时刺激两个部位:一个引线连接到右房壁(通过右上静脉插入),另一个引线则穿越三尖瓣进入右室肌质中。
这种类型的起搏器适用于那些存在心房和心室传导障碍的患者,可以帮助心脏维持更为正常的间歇和协调。
三、双腔顺序起搏器双腔顺序起搏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双腔起搏器,它能够使心房和心室进行交替地刺激,以模拟自然的窦性节律。
这对于那些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重复性除极现象的患者非常有益。
双腔顺序起搏器通常会通过额头、颈部或胸部皮下埋藏一个第三个棍子电极,以便将上述两个电极插入到相应位置。
四、多腔起搏器多腔起搏器是相对于单腔起搏器而言,针对更为特殊需要研发的一种心脏电刺激设备。
它可以同时刺激三个或更多个心房、心室区域,并且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这种类型的起搏器主要适用于某些罕见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刺激的患者。
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窦房结功能不全窦房结功能不全是指窦房结(心脏的起搏点)不能正常完成其发放冲动信号的任务。
当心脏无法维持正常的窦性节律时,会导致心率过缓或停止,此时可以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以维持良好的心律。
二、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窦性冲动在传输到心房和心室之间出现障碍。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心率过缓和不规则。
对于那些有严重传导阻滞而丧失了良好的心律调节能力的患者来说,安装双腔起搏器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起搏器适应症及并发症
人工心脏起搏器
(一)适应症
(1)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1)心脏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侧分支和三分支传导阻滞、伴有心动过缓引起的症状尤其有阿-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力衰竭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极慢引起心力衰竭、黑矇、晕厥或心绞痛,伴有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者。
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或心室停搏。
4)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应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或自动复律除颤器。
(2)临时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1)可逆病因导致的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动过缓,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等。
2)外科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防止发生心动过缓)。
3)心脏病的诊断包括快速起搏负荷试验,协助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二)并发症
(1)电极移位,起搏失效。
(2)起搏阈值增高,起搏器感知障碍。
(3)电极或导线损坏和断裂。
(4)心脏穿孔。
(5)胸壁、膈肌或腹壁肌肉抽动。
(6)血栓栓塞。
(7)心律失常。
(8)局部感染。
(9)起搏器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窦房结功能障碍 -- 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有症状窦性心动过缓的证据 • 有症状变时性功能不全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有症状病人,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症状和心动 过缓之间的关联不明显 • 第 II b 类:心率经常 < 30 bpm,病人于清醒时有轻微症 状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
• 自动阈值夺获(Auto)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VVI --单腔心室起搏
• 适应症:伴有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房颤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为大多数医 务人员所熟悉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无频率应答功能
心脏起搏方式
心脏起搏方式
VV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
• 适应症: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可引 起变频功能不全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运动时有频 率适应功能
• 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心脏起搏方式AAIR-源自频率适应型单腔心房起搏心脏起搏方式
AA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房起搏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慢性)-- 适应症 第 II b 类:无 第 III 类适应症 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但没有房室传导阻滞 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伴有 Iº 房室传导阻滞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高 IIº 和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伴有症状性心动 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低心脏输出量 • 窦房结功能障碍,伴有与年龄不相当的心动过 缓症,心动过缓的定义随病人的年龄及预期的 心率而不同 • 手术后高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没有希望 消退或在心脏手术后至少持续 7 天
心脏起搏方式
DDDR--有心房跟踪和频率 适应功能的双腔起搏
房室顺序起搏方式
起搏器适应症分类
第 I 类 -- 有证据和/或一致认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 器 第 II 类 -- 经常使用永久性起搏器但对是否有必要植 入尚有意见分歧
– 第 II a 类: 证据/意见的偏向有用/ 有效
– 第 II b 类: 还不能由证据/ 意见明确说明有用/有效
心脏起搏方式
DDI--双腔起搏、感知 无心房跟踪功能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潜在的房室传 导阻滞,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时 为病人提供保护,不跟踪病理性室上速, 不与心房自身活动产生竞争。 • 缺点:无频率适应功能,房室传导阻滞时不能 跟踪窦房活动。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 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心脏起搏方式
DDD--双腔起搏、感知,由 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良好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 缺点:出现变频功能不全时,无频率适应功能, 复杂的心电图及随访,由起搏器介导的 心动过速(PMT)。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继续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 类适应症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逸搏节律的 QRS 宽 或心室功能障碍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婴儿心室频率 < 50 至 55 bpm 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室频率 < 70 bpm • 长间歇依赖性持续的室速,伴或不伴 QT 延长, 其起搏的有效性已被充分证明
AAI--单腔心房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AAI--单腔心房起搏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但不伴有房室和室内
传导阻滞,变频功能正常 •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保持房室同 步和房室活动的正常顺序 • 缺点:无频率适应功能,如病人在将来发生房 室传导阻滞,不能提供必要的保护
心脏起搏方式
VVIR--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
• 第 II b 类:
– Iº 房室传导阻滞 PR > 300 毫秒,病人有左室功能障碍,房室间期较短 时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善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房室传导阻滞 -- 适应症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的 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在希氏束以上的无症状的 IIº I 型房室传 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有望消退并不太可能复发 (例如药物中毒,雷姆氏病)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b 类:
– 短暂的手术后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恢复至窦性节律时伴 双束支阻滞 – 无症状婴儿、儿童或青年人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频率可接受,窄 QRS 复合波和正常心室功能 – 青年人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先天性心脏病,静止 时的心率 < 35 bpm 或心室停搏 > 3 秒
CSS 和 VVS -- 适应症
第 III 类适应症 • 无症状,对颈动脉窦按摩有阳性反应 (CSS) • 反复发作性昏厥、头重脚轻或头晕,但没有心 脏抑制反应 (CSS/VVS) • 场景性血管迷走性昏厥,避免场景的措施十分 有效 • 一些不明确的症状,如头晕、头重脚轻或两者 都有,对 CS 刺激有心脏抑制反应
• 短暂的高 IIº 或 IIIº 希氏束以下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无
• 第 II b 类:房室结水平,持续的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第 III 类适应症
• 短暂的房室传导阻滞,无室内传导缺陷
• 心肌梗塞前就已存在 Iº 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儿童与青春期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
– 慢快综合征,需要长期采用洋地黄以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先天性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年龄 > 1 岁平均心率 < 50 bpm 或骤然发 生心搏长间歇,心室频率是基本周期长度两倍或三倍 – 长 QT 综合征,伴 2:1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孩子窦性心动过缓无症状,患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静止心率 < 35 bpm 或停搏 > 3 秒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与心肌梗塞相关的房室传导阻滞 -- 适 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持久的和有症状的 IIº 或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在希氏 - 浦肯野系统中持久的 IIº 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双侧束支 或在希氏 - 浦肯野系统之内或以下的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适应证 类型选择与应用
万征
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 继教班 ’2004天津
人工心脏起搏的发展史
• 50年代:心外膜、食道、 • 心室非同步起搏 心内膜,体外、体内 • 60年代:锌-汞电池 • 70年代:核能、锂电池 • 80年代:锂-碘电池 • 90年代: • VAT、VVI、DVI • DDD • 频率适应型、ICD
– 反复发作性昏厥,没有明确的、刺激的事件而有过敏性心动 抑制反应 – 原因不明的昏厥,在电生理检查时发现或诱发窦房结功能或 房室传导严重异常
• 第 II b 类:
– 神经因素引起的昏厥,由直立倾斜试验 (VVS)引起显著的心 动过缓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心脏起搏方式
DDIR--双腔起搏、感知,无心房 跟踪功能,有频率适应功能
心脏起搏方式
DDIR--双腔起搏、感知,无心房 跟踪功能,有频率适应功能
• 适应症:窦房结功能障碍,缓-速综合征,具有 潜在的房室传导阻滞,变频功能不全。 •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的同时可增加频率,间歇 性房室传导阻滞时为病人提供保护,不 跟踪病理性室上速,不与心房自身活动 产生竞争。 • 缺点:房室传导阻滞时不能跟踪窦房活动。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慢性)-- 适 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间歇 IIIº 房室传导阻滞 • IIº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 第 II 类适应症 • 第 II a 类:
– 不能证明是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昏厥,而其他原因已被排除,特别 是室速 – HV 间期延长 ( >100 毫秒) – 起搏引起的非生理性的希氏束下阻滞,
第 III 类 -- 一致认为不需要起搏器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
起搏器适应症分类
• 支持当前的建议的证据可分为 A、B、C 三级:
– 级别 A: 从含有大数量个体的多次随机临床试验得出的 数据 – 级别 B: 从含有较少量病人的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数据或 从设计较好的非随机的研究中分析得出的数据或登记 的观察数据 – 级别 C: 专家的意见一致是建议的主要来源
CSS 和 VVS -- 适应症
第 I 类适应症 • 由颈动脉窦刺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昏厥; 轻度的颈动脉窦压迫引起心搏停止持续 > 3 秒 (CSS)
JACC Vol. 31, no. 5 April 1998, 117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