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夏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夏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
它标志着夏天正式开始,代表着太阳到达黄经90度。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达到了北纬23.5度,也就是北回归线的位置。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同时也是至暑的开始。
夏至最早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而在农历中一般是在6月21日至6月23日之间。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南,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南半球则白昼时间最短。
夏至在气温上标志着夏季的来临。
夏至之后,北半球太阳高度开始减小,阳光射线斜入,而南半球太阳高度开始增加,阳光射线更直。
这也是北半球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而南半球则进入寒冷的季节。
夏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传统,夏至被视为“尊长日”,也就是尊敬长辈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同时,夏至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除了在中国,夏至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比如在美国,夏至是许多印第安人部落的重要节日之一,他们会举办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和传统游戏等。
夏至的到来还意味着农事活动的开始和转变。
夏至过后,阳光明媚,气温升高,适宜种植许多蔬果作物。
这个时候正是农民们忙于田间劳作的时候,他们会忙着收获,同时也要继续耕种和播种。
夏至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中医养生中,夏至这一天阳气达到极盛,人体的阳气也处于高峰状态。
因此,在夏至这一天,人们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露在烈日下。
此外,夏至也是人体湿气增加的时候,因此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和寒性食物,以保护脾胃的健康。
总的来说,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标志着夏天正式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民忙于农田劳作,人们需要适应炎热的天气,并注意保养身体。
夏至也是人们表达对祖先感恩之情的日子,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夏至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的氛围。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夏至的时间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古代人的“夏至”怎么过“夏至”这个时点它是太阳运行的北回归线上的一个极点,这是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之一。
夏季的节气名称
夏季的节气名称夏季的节气名称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节气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内容。
1. 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5月5日或6日。
立夏的意思是进入夏天的开始,表示农作物开始生长。
立夏时节正值五月初,气温逐渐升高,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人们开始换上夏装,饮食也逐渐变得清淡,多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如绿豆汤、凉拌黄瓜等。
2. 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5月20日或21日。
小满意味着夏天已经进入到了稳定的状态,气温继续上升,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的高峰期。
小满时节,田间地头的农民们忙着耕种、浇水、施肥,以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此时,人们可以采摘到一些夏季水果,如草莓、樱桃等。
3. 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5日或6日。
芒种的意思是麦子成熟的时候,表示麦子开始进入收割期。
芒种时节,正值夏季炎热的时候,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阳光。
此时,农民们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保证庄稼的健康生长。
与此同时,人们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麦子制作的食物,如麦片、面包等。
4.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是夏季的中期,表示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时节,太阳直射地面,气温最高,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夏至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农民要及时灌溉、除草,确保作物能够充分生长。
夏至之后,白天开始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
5. 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7月6日或7日。
小暑的意思是天气开始变热,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此时,气温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小暑时节,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阳光。
农民们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6. 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7月22日或23日。
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
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1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2023年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来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立夏的来历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平静书斋(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养生注意事项立夏后天气渐热,雨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故而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
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生理机能失调———易出现“上火”症候———造成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口腔溃疡、痤疮等病症。
故立夏时节要防止“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或辛辣之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喝点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养心强心的目的;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以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多饮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老年人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以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预防心病发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火的药物。
此外,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使人们心火过旺所致。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所以,情绪波动起伏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得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引起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
24节气之夏
小 满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 蚕食饱。』小满是收获的前奏。 麦类等作物的籽粒渐见饱满, 桑蚕肥大,即将开始吐丝结 茧……
小 满
小满一般从阳历的5月20~22日开始。
小满的含义是指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 比较丰满和茂盛了,麦类的籽粒逐渐饱 满,但还没有成熟。南北温差进一步缩 小,全国大多数地区气温都达到22℃以 上,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 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 。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 将从此时拉开,是农民一年中又一个繁 忙的季节。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蜩始鸣。 三候,半夏生。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解,即脱落。 夏至时节,鹿角就会脱落。在哺乳 动物中,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的身 体零部件的动物。鹿角年年生长、 死亡、脱落,然后再生长,生长过 程达三到四个月。
夏至三候
二候,蜩始鸣。蜩就是现在所说 的蝉、知了。雄蝉在夏至时节开始鸣 叫。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 慢慢掏洞,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 脱完壳就有了翅膀。每当蝉口渴、饥 饿之际,就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 树干,一天到晚吮吸汁液。雌蝉不能 发声,所以称它为“哑巴蝉”。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 三候,麦秋至。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秀是开花的意思 。小满时节,田野里的苦菜花开了, 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 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笑脸,尽情 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苦菜是一种野 菜,焯水后可做凉拌菜,有清热解毒 的功效。
小满三候
二候,靡草死。靡草指的是一 些喜阴的枝条细软的草类。小满 时节,这些植物经常受不了烈日 的煎熬而枯死。
24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期,仲春、仲夏、仲秋 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就已被制定出来 。以后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 秦汉年间,24节气已完全确立。公 元前104年,先民制定的《太初历 》正式把24节气定于历法中,明确 了24节气的天文地位。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立夏节气起源传说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一立夏节气起源传闻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更的季节,立是起先,夏是季节,遵照传统相识,这是当年夏季的起先口。
一般在公历5月5口或6口。
关于立夏节气的由来大家有了解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欢送大家前来参阅。
更多立身相关内容引荐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立夏习俗的传统有哪些关于24节气中立夏的学问介绍关于立县季节的的古诗词大全立夏的由来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熨天就将起先,此时的温度明显提升,炎暑驾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起先的日子。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蟋姻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即说这•节气中首先可听到捌娴(即:蛾蛔)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十.,然后王瓜的蔓藤起先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复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三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豆,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立立长大了。
立夏季节,万物繁茂。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根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熨"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存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占来很重视立更节气。
立夏起源传闻关于立夏节气起源的两个传闻版本一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口,周代在立县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
并举办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
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口迎受,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
”歌《朱明》,舞《云翅之舞》。
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
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常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若,相互馈送”。
二十四节气立夏介绍
01 立夏节气
目
02 立夏习俗
录
03 立夏养生
04 古诗话立夏
第壹章
立夏节气
斗指西北,维为立夏,万物至 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节气
•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 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 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故名立夏也。
立夏风俗-斗蛋
• 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 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 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 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 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 称小王或二王。
•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 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 “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 由皇帝赐给百官。
立夏风俗-饯春
•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 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 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 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 “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防乌蚊子叮咬。
立夏食俗
食“野 夏 饭”
吃脚骨笋
吃立夏蛋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 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 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 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 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 “野夏饭”或“立夏饭”。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 习俗。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吃 “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 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 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24节气立夏的来历及雨水特点_2023立夏节气的由来
24节气立夏的来历及雨水特点_2023立夏节气的由来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这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立夏这个节气是怎么来的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4节气立夏的来历及雨水特点,供大家参考。
立夏的由来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夏是季节,按照传统认识,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
一般在公历5月5日或6日。
立夏当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
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东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
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的开始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立夏分为三候。
“初候蝼蝈鸣”,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
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
“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
“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
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鲜”。
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蛙类动物一般活动在有水的地方,尤以水稻田旁、池塘边较为多见。
蛙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可在稻禾下乘凉,抬头还可以吞食飞行于田间的昆虫,食饱后蛙鼓鸣叫,和着树上昆虫、鸟雀的奏鸣;田间湿润的土地上还时有蚯蚓爬过,野草中已见到野生的王瓜长大成熟,可以采摘食用了。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大地上的动植物都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全国各地区气温大幅度提高,雨水也明显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油菜已经结子,将要成熟了。
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正在扬花灌浆。
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已相继出苗。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由来典故大全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由来典故大全立夏由来典故《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遵生八笺》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中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三候:蝼蝈鸣。
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
《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
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
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
《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
《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
《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立夏习俗1、“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
一、夏至节气的由来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二、夏至节气如何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24节气立夏时节的简介
24节气立夏时节的简介立夏,是_。
立夏的阳光特别暖和,春天的气息仍旧犹存,可以说是最充溢生命力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由来已久,那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打算了24节气立夏季节的简介,欢送参阅。
24节气立夏季节的简介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起先。
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事实上并不相同。
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际”的暮春季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那么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
《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
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降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亲密。
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浇灌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
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起先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
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1至200毫米,西北部为75至101米。
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起先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这段时间,正值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殊要留意多变天气的影响。
晴天要刚好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觉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立夏季节代表什么意思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起先的日子。
立夏季节中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
《月令七十三候集解》:“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立有起先的意思,因此立夏便代表着夏天的起先,同时也表示即将道别春天。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提升,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立夏课件(四)
节气文化
Part 06
节气诗词
《初夏》 唐·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晚夕重轻烟。 弄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槕侧,无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首夏呈诸邻》 宋·司马光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珠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来往宜。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 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 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定气法”以太 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古人十分注重“立夏” 的礼俗,旧时人们在立夏时举行“迎夏”仪式,表达 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Part 01
节气起源
2023年5月4日立夏
03
节气习俗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 气,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节气习俗
Part 03
迎夏仪式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 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 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 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 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晚饭宜食粥,并可少量饮酒
立夏后我们最好养成午睡的习惯。但午睡 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 宜。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人来说,最好以 听动养生
Part 05
多做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应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 有氧运动
常练养心功
在农历弦朔日(初七、初八、廿二、廿三 日为弦日,初一为朔日)的清晨,朝南方 端坐,去除心中杂念,叩齿9次,然后将口 中津液鼓漱3次。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下面是小编整合的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习俗一、立夏蛋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 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7噪着夏日的来临
二候蚯蚓出
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
三候王瓜生
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8
节 气
农 事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 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 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 突击采制。
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立夏以后,
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
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万物繁茂,始于立夏。它是农耕文化对
于节令的反映。
6
动
尝新活动
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 在 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 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 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 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浙江、江苏、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 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 甑里蒸熟而成。
24节气之夏季
夏季概括夏季是一年的第二个季节,是四季之一。
在大多数地区夏季是气候炎热、有可能缺水的季节,此外,由于夏季时北半球大部份学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当旺盛的旅游季节。
在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5月21日(小满)~8月22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夏季包括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点在公历的每年5月5日或6日或7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节气物候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立夏习俗“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斗蛋游戏”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
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
立夏秤人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
中国传统文化24节气-立夏
2. 立夏的气候特征
温度逐渐升高
多风少雨
昼长夜短,日照 时间增加
2. 立夏的气候特征
温度逐渐升高
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通常出现 在公历5月5日或6日。在这一时节,随着太阳直射 点逐渐北移,南方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白天的最 高温度也开始超过25摄氏度,人们逐渐感受到夏季 的气息。
2. 立夏的气候特征
立夏
目录CONTENTS
1. 立夏的起源与含义 2. 立夏的气候特征 3. 立夏的农事活动 4. 立夏的传统习俗
1. 立夏的起源与含义
1. 立夏的起源与含义
起源
含义
起源
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起源于古 代农耕文化。根据中国传统农历,每年的5月5日或 6日为立夏,标志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4. 立夏的传统习俗
4. 立夏的传统习俗
贴五色丝线
吃巴旦木
晒太阳
4. 立夏的传统习俗
贴五色丝线
立夏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贴五 色丝线来祈求平安和健康。五色丝线分别代表红、 黄、蓝、白、黑,象征着五行五方,人们相信贴上 五色丝线可以驱邪避凶,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4. 立夏的传统习俗
3. 立夏的农事活动
种植作物
立夏是适宜播种的时节,农民可以选择适合的作物 进行种植。常见的作物包括夏季蔬菜、水稻、玉米 等。在选择作物时,要考虑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 等因素,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在种 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进行适时的浇水和施 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作物能够健康生长。
1. 立夏的起源与含义
含义
立夏的含义是“立”即开始,“夏”即夏季。这一 节气代表着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的时期,也标志着 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开始感受到夏天的炎热。立夏 也象征着人们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夏季的到 来,如调整饮食、穿着等。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十 四 节气
1
二
十 四
诗节 气识源自2二 十 四 节 气
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 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 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在历史发展 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8
气 象 变 化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 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 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 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 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雷阵雨天: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 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 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 降雨范围小。 一些地区或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 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6
气 象 变 化
气温降雨: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 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 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立竿无影: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24节气夏季
24节气夏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制定的一种时间系统,以太阳的运行轨迹为基础,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时间节点,每个节点对应着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农事活动。
夏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季节,它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等多个节气。
在夏季,人们迎接着夏日的阳光和炎热,同时也伴随着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庆祝活动。
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夏季是一个重要的季节,而在夏天的四个节气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夏至。
夏至,又称为“午日阳春”,是夏季的中期节点,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
夏至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夏季正式的开始。
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照射到北半球的最高点,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人们常说的“日中当午”就是指的夏至。
此时,太阳直射的地方称为“当地午”,它的斜面角度最小,太阳光照射面积最大。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的地方是北纬23.5度的回归线,也就是北回归线。
夏至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为了应对炎热天气,人们在夏至这一天有着多种传统习俗。
比如,在南方地区,有的地方会在夏至这一天迎接夏季的到来,人们会互相给对方吃“夏至粽”,这是由糯米包裹着赤豆、花生等馅料制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吃夏至粽,象征着更好的生活和平安幸福。
而在北方地区,人们则有吃冷饮的习俗,对抗夏季的炎热。
夏至这一天,阳光最为强烈,气温也不断攀升。
在这个时候,人们要加强防晒,避免中暑。
此外,夏至也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国的农事习惯,在夏至之后,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旺盛期,农民们需要加强耕作和管理,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
与夏至相邻的立夏和小满节气,也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庆祝活动。
立夏正式开启了夏季,也意味着人们开始穿上夏季的轻薄衣物,享受炎热的天气。
小满则标志着农作物的成长进入了小满状态,人们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农作物的安全收获。
夏季的另一个重要节气是芒种,它通常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芒种意味着麦子和小麦成熟,也就是农作物的丰收季节。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芒种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丰收祭祀活动,感谢大地给予的丰收。
24节气夏至的特点及风俗(一览)整理
24节气夏至的特点及风俗(一览)整理24节气夏至的特点及风俗(一览)在我们预备迎接二十四节气夏至来临之际,那么24节气夏至的特点及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4节气夏至的特点及风俗(一览),欢迎大家来阅读。
24节气夏至的特点1、对流天气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剧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奇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闻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漂亮,经常带来局地灾难。
2、暴雨天气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分,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意作物生长的需求。
多数状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消失暴雨天气,简单形成洪涝灾难,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逼,应留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夏至季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特别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适,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简单滋生。
这时要留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头。
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对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连续上升,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从1951年-的资料来看,北方很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消失在夏至后。
夏至节气的习俗夏至吃面江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2
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
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 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 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 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 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 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 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酸 梅 汤
13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14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 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 芒。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
12
日本:泼水习俗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三二一 候候候 禾天鹰 乃地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11
气温下降
日“ 行一 南度 秋高气爽 径暑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 斜出 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 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 晖处 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 里暑 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 ,时 “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 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 割, 雷暴活动 稻秋 华南、西南、华西。 陌风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 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 阡送 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 车爽 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 马已 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 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 驰觉 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 左 。迟 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 河 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 水”。 强度也弱。
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
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 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 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 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 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 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时“ 病南 时国 虫似 人暑 撒北 药国 ,春 忽, 寒绿 忽秀 热江 药淮 搪万 左人木 河。荫 水”。
3
——
饮食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鱼腥草拌莴笋
4
夏渐深 ——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 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 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
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 伏旱 伏旱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 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
纵日 逢盛 战三 鼓伏 云暑 中气 起熏 ,, 箭坐 射闲 荷两 花厌 若是 左洒蝇 河金蚊 水。。 ——
9
苦瓜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10
夏之末 ——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 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 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 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 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 “申”(西南方向)。
三二一 候候候 大土腐 雨润草 时溽为 行暑萤 ︒︔︔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8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 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 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 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 说法。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 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 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 法。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 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 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 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 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 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
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
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
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 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
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 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 出现锋面雷雨。 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 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 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 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 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 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南“ 涝地 北煮 新天 天蒸 壤望 ,雨 总风 有, 荷偶 塘得 色雷 味暴 同半 。圆 左”虹 河 。 水 旱 ——
6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炒绿豆芽
7
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 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 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 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 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 为频繁。
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深初野至稍生 则生矣七成土 在则︒月︐中 野在盖则居︒ 而穴肃远穴此 鬬︐杀飞之时 ︒感之而壁羽 之气在︐翼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5
中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
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 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而在西北高原 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广告学本科一班201610030147高佩钧
1
夏之初 ——立夏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 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也
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王蝼 瓜蝈 生鸣 ︐︐ 苦蚯 菜蚓 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