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比 教案1 比的意义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比 教案1  比的意义

1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分数的意义⏹教学提示分数的意义在求比值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过程与方法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难点:区分开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笔、练习本等;分数意义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体存在许许多多的奥秘,了解了人体结构及比例,今后绘制人体图时就会得心应手。

课件出示信息窗一,学生观看大屏幕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赵凡的头长25厘米,臂长66厘米,腿长88厘米,身高160厘米。

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在(两个条件下)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在限制条件下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1、初步理解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预设:1.赵凡的头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25÷160=2.赵凡的身高是头长的几倍?160÷25=这两种关系都是用除法来表示的。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

下面我们来共同理解比的意义。

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头长和身高的关系呢? 可以用头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 25÷160=头长和身高的关系还可以说成头长和身长的比是25比160。

可以用身高是头长的几倍, 160÷25=身高和头长的关系还可以说成身高和头长的比是160比2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让学生用“比”说说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难点是理解当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比值不变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演示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比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来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我会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并解释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展示如何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会将比的基本性质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

六、作业设计1. 2:32. 6:93. 12:18答案:1. 2:3 = 2/32. 6:9 = 2/33. 12:18 = 2/3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已经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比的其他性质,如比的后项乘以一个数,比值也乘以相同的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比的概念时,我选择了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这个实际例子。

这个实践情景可以帮助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比的概念。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意义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意义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意义︳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并能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性质、比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

2. 比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定义、性质,通过实例演示比的运算和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比的意义2. 定义:比是两个数的比较,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 性质:比的大小关系具有传递性、反对称性和对称性。

4. 应用:比的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比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计算题:让学生计算给定的比的大小关系。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使学生对比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学生上台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此外,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理解比例的含义和性质;
2.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提高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比例的含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比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具体物品引出比例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的含义。

2、讲解
1.引入比例的含义:比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中的每一对对应数值称为比例的一组对应数;每个数称为比例中的一个项。

2.叙述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中每个非零项与另一个非零项的比值都是唯一确定的。

同时,比例中如果一项成比例,其他项也成比例。

3.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在比例a:b=c:d中,如果其中有一项不知道,可以通过已知的项目和比例性质求解。

4.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3、练习
1.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提高计算比例的能力。

2.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确保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五、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选择一组实际生活中的比例,进行比例计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引出比例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的含义。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比例的方法和应用。

同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得学生在学习比例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2.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

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比的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叫做比。

3.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与除法的关系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除法运算,比的两个数相除,就是它们的比。

例如:a:b = a÷b2)比与分数的关系比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比的两个数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

例如:a:b = a/b4. 比的应用通过讲解比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的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的大小不变。

例如:a:b = (a×c):(b×c) = (a÷c):(b÷c)2)比的应用比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楚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同时,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如 a:b。

3.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的意义。

3.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测试成绩:通过定期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比的意义(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材分析本文的内容将主要围绕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比”的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刻认识“比”的概念以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2.能够使用比来描述不同的物体或现象。

3.能够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物体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

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或现象,来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2.比较法。

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比较,来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3.实例分析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深入学生对比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1.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通过展示两个相同大小的球,让学生发现两个球在大小上没有任何区别。

1.2 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工具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描述这两个球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概念,解释“比”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构建比的整体概念。

1.3 确立概念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并理解比的含义和作用。

2. 比的应用2.1 比的基本形式介绍比的基本形式,包括整比和部分比,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比的比较通过比较一些不同的物体或现象,来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例如: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不同形状的物品和不同用途的物品等。

2.3 比的判断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物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工具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描述这两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引出比的概念。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比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信息窗。

教材以“人体的奥秘”为线索,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赵凡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情境,借助问题“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呢”,让学生了解头部长和身长的关系除了可用分数表示之外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从而引出“比”,并初步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借助“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她的行走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教学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

通过“想一想,比有怎样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先大胆猜测比有怎样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举例验证,从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借助问题“你能把14:21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吗”,来教学化简比的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明明和爸爸的对话这一情境,借助“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入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安排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及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2. 比的基本性质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小、比较长短等情况?这些比较其实就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概念。

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讲解比的定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比可以用分数线表示,如a:b(a比b)。

-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反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c/d。

- 比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 比的倒数性质:如果a:b=c:d,那么b:a=d:c。

-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比的应用- 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速度、比较价格等。

-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 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规律。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强调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了比的概念,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的基本性质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小组先讨论制作方法,然后再计算。
4、自主练习第15题。
师:你写出的三个数的比能化简吗?
化简后的比表示什么?它能表示除的关系吗?它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三个数的比表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学会什么?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和关注要点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师:你能说说比的意义、比基本性质吗?
6、若A÷B=5(A、B都不等于0)则A:B=( ):( )若A=B(A、B都不等于0)则A:B=( ):( )
三、综合练习
(一)化简比:
: 0.75:
24: 6.4:0.16
2.25:9 :
生先尝试化简,集体订正。
(二)求比值:
: 0.75:
24: 6.4:0.16
2.25:9 :
学生先求出比值。集体订正。
学生回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学生举例说明。
二、基本练习
(一)判断
1.可以读作“6比7”。………………()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是一致的。………()
九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3课时
学科:数学
主备教师:陈玉青
使用人:陈玉青
课题: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复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复习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写出比,并能简单解释比的含义。

2. 比的基本性质: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复习,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2. 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 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和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英国作家柯南—道尔。

他笔下的世界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听说过吗? 他能根据犯罪分子的脚印准确的估计出这个人的身高。

是不是太神奇了!(学生点头)想跟他一样成为大侦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人体中有趣的比吧!这是赵凡身体高度的一些资料。

(课件)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谁愿意用课本上的话帮助他解决?生1:赵凡的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列式:25÷160生2:赵凡的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列式:160÷25(说的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比”表示出来。

(板书)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人体结构与比例图”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比的意义1. 复习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 除法,比= 分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1. 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将复杂的比化简,求比值。

三、比的计算1. 复习比的计算方法:先写出比的各个部分,进行计算。

2. 练习计算比的例子,巩固计算方法。

四、比的应用1. 复习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等。

2. 练习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复习1. 总结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复习比的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能力。

参考教材: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比的扩展与应用1. 讲解比的扩展概念: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 练习解决比例问题,如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七、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1.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 练习计算比例尺,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八、比例的变形1. 讲解比例的变形: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

2. 练习比例的变形计算,巩固变形方法。

九、比例的应用举例1. 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制定计划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比的意义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比的意义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比的意义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授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 4.1比的意义,青岛版教材。

我们将探讨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求比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

难点是比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黑板、粉笔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比的概念,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

2. 讲解:我会用PPT和黑板来讲解比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3. 演示:我会通过PPT和黑板上的例题来演示如何求比值。

4. 练习:学生们将进行随堂练习,我会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求下列比的比值:(1)6:3;(2)8:4;(3)10:5。

答案:2;2;22. 题目:比较下列两组数的大小:(1)3:2和4:3;(2)5:4和6:5。

答案:3:2<4:3;5:4<6: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例如比较商品的价格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实际例子来引入比的概念。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实际例子,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的含义。

例如,我选择了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等。

2.加强理解知识点的内部特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提高学习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上,会熟练的求比值、化简比等。

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学习过程】一、课前回顾(约5分钟)要求:自己独立完成,组内检查订正答案。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号相当于(),商相当于();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分数是一个(),而除法是一种()。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

二、自主练习1.走入情境问题: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比例,理解问题根据我班的情况,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问题:?解答方法:2.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2、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比值是()。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的比是(),比值是()。

4、一本书读了55页,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数的比是(),比值是()。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6、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7、白兔只数的与黑兔相等。

白兔与黑兔的比是(),白兔与黑兔的比是()8、若A÷B=5(A、B都不等于0)则A:B=( ):( )若A=B(A、B都不等于0)则A:B=( ):( )2.数学课本43-44页第七题.八题、九题、十一题、十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学习小结(约2分钟)学习完今节课后,你有哪一些收获? (可谈一谈自己收获的知识、方法、学习感悟等)。

四、课后拓展数学与生活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备课教案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备课教案

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英国作家柯南—道尔。

他笔下的世界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听说过吗?他能根据犯罪分子的脚印准确的估计出这个人的身高。

是不是太神奇了!(学生点头)想跟他一样成为大侦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人体中有趣的比吧!这是赵凡身体高度的一些资料。

(课件)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谁愿意用课本上的话帮助他解决?生1:赵凡的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列式:25÷160生2:赵凡的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列式:160÷25(说的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比”表示出来。

(板书)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人体结构与比例图”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二、探究新知师:赵凡的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说成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比是25比160,记作25:160;同样赵凡的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还可以说成160:25师:你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吗?自学一下课本,然后告诉老师好吗?生:比号、前项、后项师:你能用赵凡身体高度的资料例举一些除法算式并用比表示吗?生:160:88,88:160,25:160,……总结: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比都是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单位是相同的,是同类量。

【设计意图:此例为同类量的比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比与除法”,重点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具体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大小比较、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大小比较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上的比值,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

2. 讲解比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的大小取决于前项和后项的数值。

3. 比的读写:引导学生正确读写比,如2:5读作“二比五”。

4. 比的大小比较:通过举例,讲解如何比较比的大小,让学生明白比的大小取决于前项和后项的数值。

5.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推导,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的读写:前项:后项比的大小比较:前项和后项的数值决定比的大小比的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比的基本性质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A.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2,比值不变B.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2,比值不变C.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3,比值不变D.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3,比值不变2. 答案:(1)判断题:√(2)选择题: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但在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涉及到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运用,难点是理解比例的内涵和外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练习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它在2小时内行驶了多远?”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然后,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相关的比例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比例的运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启发思维的关键。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发现比例的奥秘。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及其表示法;2.掌握比的比较、化简和扩大的方法;3.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及其表示法;2.比的比较、化简和扩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比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比的比较3.比的化简4.比的扩大5.比的应用五、教学过程5.1 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5.1.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引入比的概念:上次我们学习了比例,比例是用来衡量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那么对于两个比较的数,我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符号——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5.1.2 比的表示方法1.老师出示一张PPT,上面有一些比的表示,让学生看图进行讨论。

2.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

3.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巩固概念。

5.2 比的比较5.2.1 比较原则1.引入比较的方法,即比的大小关系;2.让学生看图,并进行探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行分析得到比较原则。

5.2.2 比较实例演示1.教师用比较实例进行演示;2.让学生自行判断大小关系。

5.2.3 比较练习和答案讲解5.3 比的化简5.3.1 化简原理1.引入化简的方法,即将比中的相同数缩在一起;2.让学生看图,并进行探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行分析得到化简的原理。

5.3.2 化简实例演示1.教师用化简实例进行演示;2.让学生自行进行化简。

5.3.3 化简练习和答案讲解5.4 比的扩大5.4.1 扩大原理1.引入扩大的方法,即将比中的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2.让学生看图,并进行探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行分析得到扩大的原理。

5.4.2 扩大实例演示1.教师用扩大实例进行演示;2.让学生自行进行扩大。

5.4.3 扩大练习和答案讲解5.5 比的应用5.5.1 比的应用1.举例让学生应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自行思考,小组讨论。

5.5.2 要点总结1.总结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青岛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

青岛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青岛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 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 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1、引入比。

(1) 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

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

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2) 红球和黄球的比呢?(3) 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

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二、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1、出示羊毛衫图。

(1) 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1.5倍;兔毛是这件衣服的2/5。

羊毛是这件衣服的3/5。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课件演示法、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英国作家柯南—道尔。

他笔下的世界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听说过吗? 他能根据犯罪分子的脚印准确的估计出这个人的身高。

是不是太神奇了!(学生点头)想跟他一样成为大侦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人体中有趣的比吧!
这是赵凡身体高度的一些资料。

(课件)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
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谁愿意用课本上的话帮助他解决?
生1:赵凡的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列式:25÷160
生2:赵凡的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列式:160÷25
(说的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比”表示出来。

(板书)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人体结构与比例图”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二、探究新知
师:赵凡的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说成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比是25比160,记作25:160;同样赵凡的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还可以说成160:25
师:你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吗?自学一下课本,然后告诉老师好吗?
生:比号、前项、后项
师:你能用赵凡身体高度的资料例举一些除法算式并用比表示吗?
生:160:88,88:160,25:160,……
总结: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比都是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单位是相同的,是同类量。

【设计意图:此例为同类量的比较。

教师以“25比160”“160比25”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已知此岸“除法”过渡到未知彼岸“比”。

而对两个比的比较及教师小结为学生理解比的具体意义和比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做了铺垫。


过渡语:我们接着来看有关赵凡的另一条信息: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表示,可不可以也用比来表示呢?比较这个比和前面的这些比有什么不同?(不同类的两个量比较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设计意图:“赵凡走路”一例为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较,以“速度”来自然地引出路程与时间的比,使学生更易接受这一类比,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这个“比”的实际意义。


师:结合前面的例子,谈一谈你对比有怎样的理解?
生1:比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生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生3:同类量和非同类量比较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
师归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想一想:160:25和25:160的比值怎样求?
生1:用前项除以后项。

生2:写成分数的形式,再约分。

、、、、、、
【设计意图:除了“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是本课的知识重点,内容虽简单,却较为繁杂,如果单纯由教师来讲解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定会感觉枯燥乏味。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自主探究和同伴互助,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来达成学习目标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策略。


三、拓展应用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再做几个这样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一做
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14:21 0.4/8 100:4
②一块铁5立方厘米重39克,写出这块铁体积与质量的比,求出比值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比值可以是什么样的数?
生: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独立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不过,下面有两个问题,我想得靠咱们集体的智慧才能很快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配合的好,最先讨论出结果。

讨论: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2、辨一辨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

()
点击新闻:在最新一轮世界杯预选赛中,阿根廷2:0战胜秘鲁。

这里的比和我们所学的比一样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比的进一步认识后,顺势又抛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体育比赛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的后项不能为0”产生矛盾,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引导学生发现体育比赛中“比”与数学“比”的本质区别,也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体中有趣的比:课件
过渡语:知道了人体中这么多的比,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福尔摩斯?
一个犯罪分子的脚印是25厘米,你能根据这个脚印估计出这个人的身高吗?(我们的警察有时就是根据这个数学知识来断案的,你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语:其实,不仅在人体中存在着比,比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一种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质量的比为2:3:5。

黄豆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是2:1。

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速度的比是40:57。

下载一个文件,已下载时间与未下载时间的比为1:4。

师:同学们觉得用比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简洁、清晰)
五、回顾整理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启发或收获?
过渡语: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放松一下,请大家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师:美吗?因为这些物体中都蕴含着一个特殊的比——0.618:1,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世界中的很多物体都很美,所以它被称为黄金比。

学习数学也能带来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在经历了发现美、探究美、欣赏美、寻找美,让学生回顾整理自己的收获,在交流中体会学习数学也能带来美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