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有自然观、科学观及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及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成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技术哲学中所讨论的自然观,是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哲学抽象而形成的观察自然界的基本观点。虽不能代替具体的自然知识,却能提供不同知识领域相互过渡的观念启发。(2)自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3.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形态: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有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具体历史形态有:1、古代朴素自然观,如中国的五行说、易自然观、道自然观等,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论。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特征: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决定性、因果必然性、可预测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4、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物质处于联系的普遍性与运动的永恒性。

*三种自然观的比较:中国古代:整体观;古代和近代西方:原子主义;当代:系统观。

4.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研究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加工整理科学事实以提出假说和形成理论的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和假说方法,以及构建理论体系和评价理论的方法等。

5.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

(1)技术观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体系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实验和实施等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战略等内容。

6.科学技术与社会:把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社会运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伦理应对。

7.找到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合适方法、根本态度

我们应当尽可能发挥技术的正面作用,把它的负面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的技术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是人们的哲学观念。自然辩证法从科技哲学角度研究科学技术问题。

8.自然的概念:(1)纯粹的自然(天然自然)没有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或自然界自身产生出来的自然。(2)人化的自然(人工自然)受到人的活动的影响的自然,或人工产生出来的自然。

9.自然观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1)自然观:自然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近代产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种物质存在,从而构成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思想前提。从更具体的方面来看,有关物质结构的分子、原子乃至基本粒子的理论,则是在古代的原子学说等自然观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并建立起来的。(2)自然观: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定的自然观不仅决定着其科学研究的选题和方向,而且决定着其假说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评价。

10.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点:任何系统必须有2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性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11.系统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系统思维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要素区别于整体:2、层次性:高层次系统包含低层次系统,两者是整体与部分

之间的关系。层次和系统复杂性有对应关系。层次越高,复杂性越大。3、有序性:指系统各部分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则性、组织性和确定性。4、动态性: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都有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5、稳定性

12.系统的种类:(1)孤立系统——同环境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比如上了发条的机械钟。2)封闭系统——同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比如人在火炉旁取暖。(3)开放系统——同环境既有物质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比如人从空气中呼吸氧气。

13.“生态危机”的多重根源:1、人口根源:人类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总要消耗自然资源。人越多,消耗的资源也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大。2、经济根源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这就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3、技术根源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界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甚至完全不能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4、观念根源人类中心主义!

14.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既要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

15.建设生态文明:中共十八大阐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过程,

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16.科学的本质和属性:(1)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2)它有其共同体、结构和建制;(3)遵循一定严格的方法,具有实验性、探索性、理性和逻辑性等特征;(4)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由定理、定律和理论等构成的实证知识体系。属性:(1)客观真理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可检验性:重复接受实验检验;(3)系统性:有结构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验,并在主体间畅通地讨论、交流。

17.技术的本质:指技能,艺术,当代技术是科学的应用。一切为达到某中目标所使用的手段、工具、规则和方法。技术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有效活动,是求功用的活动。

18.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都是物,都是自然界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都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都需要正确的自然观作为哲学基础。二者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2)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控制、改造、创造和保护自然的需要科学认识自然是技术改造自然的前提,技术改造自然是科学认识自然的最终目的。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价值的进一步实现。

19.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不同的性质和目的:科学是认识活动,是求知(西方)。技术是实践活动,是提高效率和获得功用。(2)不同的成果形式:科学是知识创新活动,科学创新的成果是新知识;方法也是科学成果,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