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7课 外交事业的拓展
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
5、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的,成为处理国
A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独立自主 C.“求同存异 D.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的时间和会议分别是( )
A. 1971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 B. 1972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1972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谢谢观赏!
3、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
本原因是 ( B )
A.中国国家影响的扩大 B.中美双方有共同的要求 C.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权利
4、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有了重大的突
破和转机,主要表现在( B )
①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②中美建交
③中日建交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在什么时候、什 么情况下首次提出 来的?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 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__不___干__涉__内__政________、 平等互利、_和__平__共__处________.
图二
三、小球转动大球——中美关系正常化
改变世界的一周
三、小球转动大球——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形势的变化;
__中___美__两___国___的__共___同__要___求___
第7课 外交事业的拓展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荷等11个帝 国主义国家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李鸿章(前右二)和庆亲王奕(前右 一)代表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约时的情景。
新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平等互惠
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和平共 处五项 基本原 则的内 容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独 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 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4日)
一 三 一 探究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
2.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 理事国之一,为实现联合国宪 章的宗旨、加强各国友好合作、 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做 出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一 三 小球转动大球(中美建交)
1972年2月21~28日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 米尔豪斯· 尼克松首次访华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尼克松
华国锋
1921.2.16~2008.8.20 山西交城人 国务院总理(1976.4~1980.9)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办公楼外景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1997年10月)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间)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 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中图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7课 外交事业的拓展
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涉及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万隆精神”等重要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而,本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补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识,配上教师的生动演绎,使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提了起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为后面第14课登上外交舞台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外交成就。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比较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使学生知晓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讲述,使学生明确,其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得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我国代表团参加万隆国际会议的生动讲述,使学生明确,我国在该会议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故事穿插法教学媒体幻灯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法。
请同学们看一幅照片。
(教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照片显示的是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步入会场的情景。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66探索【新课程研究】[2013.2]【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的《外交事业的发展》,着重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和世纪之交新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本课是“外交无小事,国家利益至上”的典范,重点内容是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因为这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尼克松政府施政的重大突破口,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典范。
尼克松访华对两国而言是双赢的。
本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设计思路】①指导思想:本课旨在创设最佳历史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由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视频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走进历史;通过合作学习、史料阅读,引领学生探究历史;再通过多媒体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冰火两重天,引领学生感悟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
②设计特色:1)运用构建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采用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史料导读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2)讲解分析与指导相结合。
对于每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3)音像辅助法。
对于离现在比较近的历史史实,可以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4)体现一个理念: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
【学情分析】“外交”是一门充满了智慧的艺术,是一个让学生既觉得高深又特别容易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各个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变化,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音像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史料导读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7课 外交事业的拓展
3.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 (1)意义:中国外 交的重大突破 (2)作用:遵守宪 章,加强友好合 作,维护世界和 平进步
三、“小球转动大球”
1.中美关系改善 2.尼克松访华 3.中美关系正常化
4.中国外交新局面
5.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乒乓 球代表团全体成员。周恩来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 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 总统尼克松。
1972年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前往杭州市(在飞机上),尔后, 前往上海,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 认只有一个中国,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尼克松一行参观北京博物院
3.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2月28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 公报》,标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
独立自主的 和平政策
建立外交 封锁
苏 联
美 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机场欢迎访的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二、重返联合国
1. 拒之门外(重返 联合国的背景) 2. 重返联合国的经 过 3. 中国重返联合国 的意义
共同学习
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概括 50年代至80年代 的外交政策
50年代 :“一边倒”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外交事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外交事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中,外交事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外交事业的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外交素养。
在外交事业中,一个人的外交素养不仅仅包括外交技能,更包含着本国文化的理解和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交际技巧,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了解和处理各种国际事务。
其次,外交事业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
外交事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升。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演练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各国使领馆、国际组织等外交机构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最后,外交事业的教学应该注重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因此,外交事业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环境,并有助于他们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外交素养、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环境,为
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外交事业的拓展》优质课教学设计_0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2)内容
思考与以往帝国主义政策有何不同?
(3)意义:国内、国外(出示材料)
2、重返联合国
(1)背景
出示材料:思考7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够重返联合国?
(2)经过
(3)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
回顾中美关系
(1)背景
(2)过程: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
(3)意义
教学难点:学过程:
导入:出示近代不平等条约,由学生回顾屈辱的历史回忆,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
不平的、不独立、无自主权
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
讲授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出示材料)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出示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外交形势图,提问图上反映建国初期,我国面临怎样的外交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么样做的?
(4)1979,中美正式建交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
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重返联合国
3、中美关系正常化
(2)在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史料的过程中,使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培养从材料中提取和整理信息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理解在当今开放多元的经济世界化的时代背景中,要养成开放多元的意识,合作精神,注重国家和世界的整体命运。
(2)通过本课学习,逐渐形成关心中国和世界大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铁铺中学教师教案
班级:初二(3)班科目: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初中历史:拓展外交领域的教案实践
人教版初中历史:拓展外交领域的教案实践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
拓展外交领域已成为学习历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不仅强调了历史事件的叙述,还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应用。
在教材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历史,还介绍了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课堂实践拓展外交领域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二、教学目标1.认识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重要性。
2.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历史事件的国际影响。
3.培养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经济交流: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代一带一路倡议,探讨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2.文化交流:将介绍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通过分析文化交流的影响,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和互补性。
3.政治交流:介绍现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讨论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中国的对外政策。
四、教学策略1.项目制学习:学生将依照小组分工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展开研究,并以多媒体或海报形式报告。
这将帮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国家代表,模拟国际会议,让学生通过模拟谈判加深对国际政治形势的了解,培养社交技巧和思维能力。
3.实地考察:通过古代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组织的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交流和国际组织的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我发现项目制和角色扮演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项目制学习中,学生主动性高,并具有知识广度和深度,使我倍感惊喜。
而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现代国际会议的模拟掌握了更加细致和实践的能力,并建立了更加广泛的社交网络。
在古代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组织的实地考察中,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了历史学科的实践性和吸引力。
六、结语拓展外交领域在历史学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7课 外交事业的拓展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 独立自主的和 不建交、封锁禁运和包围威胁 的政策。 2.提出时间:20世纪 50 年代
平外交政策。但美国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3.内容: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 、互不 侵犯 、互 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4.影响:是中国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政策的
课堂检测
5.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D ) A.中国反对帝国主义 B.美国的霸权政策 C.美苏之间的冷战 D.台湾问题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权利做自己的发展之梦, 但是做好自己的梦,必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 以下外交政策和活动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 是( D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杜鲁门主义” B.绥靖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页 末页合Leabharlann 探究材料三合作探究
请你帮他们完成要探究的问题。 (1)“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各 指的是什么? “一个时代结束了”指的是中美敌对的 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 的是中美对话的时代开始了。
合作探究
(2)完成表格 时间 ① 1972年 1979年 历史大事 尼克松访华 ② 中美正式建 立外交关系。
C
D
2001 年, 中国加入世 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 贸组织 接轨
A.A
B.B
C.C
D.D
课后作业
3.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 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 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 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 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B )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图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7课 外交事业的拓展 (2)
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课标】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过程与方法: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5B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A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A3、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B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怎么样?B6、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B7、遇到了什么困难?B8、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合作探究】5【展示质疑、精讲点拨】15【课堂小结】3【达标测评】7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4.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课后作业】同步练习、填充图册第15课【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外交事业的开展
1、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1、阅读“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目,完成以下问题:
(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局部,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阅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目,完成以下问题:
(1)、年月日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3)、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3、阅读“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目,完成以下问题:
(1)、年,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我国近今举办的规模最大、款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思考举办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制作新成就的大事年表。
省略。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教案标题: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外交事业的定义、背景、目的和发展历程;2.掌握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影响;3.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对外交事业的挑战和机遇;4.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定义外交事业;2.外交事业的背景和目的;3.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4.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影响;5.当前国际形势对外交事业的挑战和机遇;6.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外交事业吗?-你认为外交事业的目的是什么?Step 2: 介绍外交事业的定义、背景和目的 (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解释外交事业的定义、背景和目的,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Step 3: 教授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外交、近代外交和现代外交等阶段。
Step 4: 分析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外交事业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Step 5: 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对外交事业的挑战和机遇 (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对外交事业的挑战和机遇,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
Step 6: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提出实际操作建议。
Step 7: 总结和评价 (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评价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教学资源:-PPT和多媒体设备-外交事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地图和国际关系的相关图表-小组讨论的学生资料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进行教学评价。
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对外交事业的挑战和机遇的短文,并进行评分。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课件1AUnUMU
合作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合作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中国建立初,我国面临的外交环境: (1)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 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互动探究
对新 中国 成立 初期 外交 政策 的认 识?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政策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明显地呈现出“一边倒”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 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站到中 国人民的对立面,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 同情和支持。考虑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的需要 ,新中国外交明显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合作学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主题: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 同关心的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合作学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互动探究
和平 共处 五项 原则 提出 的意 义
(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践,有力地驳斥了西方的殖 民主义理论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对新中国的诬蔑和诋毁。和平共处五项 原刖的提出和实践,表明了新中国爱好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 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鲜明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实践,表明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 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 巨大作用。 (3)和平共处五嘎原则反映了新兴民族国家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的要求,体观了反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愿望。
历史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历史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课程目标]①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②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和出现转机的原因,并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2)掌握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3)掌握APEC会议的时间、主题、意义等。
(4)通过了解新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5)列举和分析70年代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2)课上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的史实表明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新时期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点]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2、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难点]不同时期新外交方针的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导入①)录相《石广生部长在加入WTO后的现场讲话》(导入②)历史照片《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教师带感情地朗读《尼克松回忆录》中的一段描写。
(导入③)学生模拟尼克松发表计划访问的电视讲话。
(导入④)复习旧课[讲授新课]一、中美关系正常化[议一议]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那么从拒绝到主动握手其间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归纳)美:敌对态度——美苏争霸——陷入越战泥潭中:中苏交恶——对外方针变化——国际地位提高共同要求改善关系(故事会)乒乓外交的几个故事(或排小品“大球带动小球”)基辛格访华的故事[练一练]请列举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三件大事(补充)中美建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台湾问题等都是不协调的声音。
八年级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历史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历史教课方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历史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外交事业的发展》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供给了经验,历史学是全部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余各样学科。
历史不不过留给我们不过,相同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历史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16外交事业的发展教课目的基础知识认识中美关系改良、中外国交事业重要发展的过程及其原由和表现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结合公报》、中国在结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包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守信息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剖析中美关系出现起色的原由初中历史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研究概括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目光对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外国交所获得的重要成就,理解其原由,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感情态度价值观爱国感情上个世纪 70 年月,出现了很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高潮,证明美国原来“截止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闭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外国交出现新场面,值得炎黄后代引认为荣开放观点重视外交中国包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 等外交成就,直接推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一致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益于保护世界和平教课要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结合公报》的发布,中美关系改良,两过渐渐走向“双嬴”教课难点中美关系改良和中外国交成就绚烂的原由教课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议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早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a. 接见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初中历史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异”目标; c. 列席日内瓦会议,进行踊跃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作用、意义。
2.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时间、意义。
3.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
件以及中日两国建交。
(二)过程与方法
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
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难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迎风飘扬;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周恩来访问印度。
教师简要介绍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41页内容,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2)多媒体出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和相关资料照片。
(3)多媒体显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4)多媒体出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的照片,让学生感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5)通过学生的感悟,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熟)
2.重返联合国
(1)多媒体出示: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的照片,设计问题:为什么他笑的那么开心?以此引入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的历史事实。
(3)合作探究:我国为什么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材料一: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其中非洲国家26票,占1/3)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
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席位问题”提案。
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
太空轨道。
材料三: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
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4)教师提问,学生归纳回答:由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出我国为什么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1: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原因2:中国国力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原因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5)多媒体出示联合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3.中美关系正常化(小球转动大球)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3—45页内容然后说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2)学生自主归纳:
过程1:“乒乓外交”1971.4。
过程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过程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过程4:1979年1月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员;周恩来会见秘
密访华的基辛格;周恩来迎接尼克松访华并会谈;中美联合公报底稿;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办公楼外景等照片,让学生深刻体会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4)学生思考: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对中国外
交的影响?(多媒体出示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的照片,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
的热潮。
(三)板书设计(知识总结)
外
交
事
业
的
拓
展 (四)随堂训练(多媒体出示见课件)
(五)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学习的内容为三方面: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中国重返联合国。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学会运用历史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
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归纳、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2.作为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伟大祖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一代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还是比较积极,但不足之处是老师讲解的时间多没能给学生多些思考的时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小球转动大球) 中日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