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二框 法不可违

合集下载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2)刑法的含义(3)犯罪的特征(4)我国刑罚的种类2.能力目标:(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四、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挪用公款上百万,购地买宅乱挥霍,原琼山东琼山地税所长一审被判15年。

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当所长不到两年,挪用税款127万余元,购地皮买私宅。

目前,蔡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教师: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对,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不可违。

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

预习提纲:做一做: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

思考: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

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3.今日说法教师:请同学们看材料来分析犯罪的特征。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

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第七课 第二框 法不可违

第七课  第二框  法不可违

初一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做执法守法爱法的人。

2、能力目标:能结合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我国的刑罚。

2、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异同;区分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

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本课的具体材料和多媒体需要的材料、用具之类。

四、教学方法:教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辨析、归纳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活动一、看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的案例后,思考问题?(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思考:文强明知故犯后的结果体现什么?答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一旦违法了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板书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材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论你功劳大小、地位高低,都必须遵守法律,只要触犯法律,必将受法律的制裁。

看了上述的材料分析:什么是违法行为?板书2、什么是违法行为?活动二、分析孙鹏案例思考问题:(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问题:孙鹏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应承担什么后果?答案:刑事违法行为——承担刑事处罚。

板书3、刑事违法行为的含义?活动三、分析李明和王刚的案例思考问题:(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问题:李明的行为违法吗?如果违法,违反了什么法律,应承担什么责任?答案: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板书4、民事违法行为的含义?活动四、分析蒋亮亮和他的同学到博物馆参观案例思考问题:(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问题:参观,游览时不遵守秩序也是违法,蒋亮亮同学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受到什么处罚?答案: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制裁。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7课第2框《法不可违》PPT课件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7课第2框《法不可违》PPT课件

及后果各是什么?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 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 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最本质特征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必然后果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2001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死刑,同时下达了执 行死刑的命令。
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谁都不能违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思考: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3、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生活中公民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
的制裁,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 维护自尊,培养自信 、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 重要的条件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我们要做 懂法、守法的公民。
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根据案例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情景 一 二 三
对社会的 违反的法 承担的法 所属违 危害程度 律 律责任 法类别
主刑 犯 罪
法律 后果
刑 罚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理一理
违法 类别
行政违法 行为
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较轻
违反的 法律
行政管理 法律法规
承担的法 律责任
行政制裁
民事违法 行为
刑事违法 行为
较轻
民事法律 法规
民事责任
严重

4.7 第二框 法不可违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4.7 第二框 法不可违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行政违 法行为 情节比较轻
违法 行为
民事违 法行为
微,社会危 害性较小
情节严重, 社会危害性 较大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或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
结果: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一般违法行为
(1)同犯罪相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 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 (2)无论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 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其行为违反了
情景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 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 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 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 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民法通则的有 关规定,是违 法行为。
定义: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公民与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 抢劫等四百多种罪 的处罚。
其行为违反了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 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 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 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刑法的有关规 定,是违法犯 罪行为。
判一判
以下三种行为属于种违法行为吗?
电影院喧哗 拾到东西私留 抢劫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属于行政法,它 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 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予以处罚。
情景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 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 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 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 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其行为违反了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 政法)的有关规定, 是违行为。
任何一 行政违法 类违法 行为都 有其法 民事违法 律后果, 都要承 担相应 刑事违法 的法律 责任

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

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

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教材分析:第二框:“法不可违”。

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

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

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

首先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不能违反法律。

其次通过三个违法情景并填写表格说明了违法的含义及类别。

所谓违法行为,就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

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

关于犯罪行为,首先说明了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其次简介了刑法及其性质;最后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这三个特征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

关于刑事处罚,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有5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3种,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最后,设计了一个乘飞机开玩笑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学生分析: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七课第二框题 法不可违(一至两课时)(人教七下)

第七课第二框题   法不可违(一至两课时)(人教七下)

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一至两课时)课程目标•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习尊重法律并遵守法律的原则;•掌握身边常见法律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法律的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渊源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尊重法律并遵守法律的原则;•分析身边常见法律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身边常见法律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引入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

探究(30分钟)1.讲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讲解法律的定义,即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约束。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解决争议等方面的作用。

2.法律的渊源及我国法律体系(10分钟)–介绍我国法律渊源和主要法律体系,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通过讨论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3.遵守法律的原则(10分钟)–强调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探讨遵守法律的原则,如平等公正、公民参与、法定程序等。

拓展(20分钟)1.分组讨论身边常见法律问题(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挑选一个身边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及遵守法律的意义。

2.分组汇报讨论结果(10分钟)–让每个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结论。

–整理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思考更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强调法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遵守法律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课后作业1.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写一篇心得体会;2.收集并整理身边常见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二框:法不可违

第二框:法不可违

死刑
附加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在中国,所剥夺的政治权利的 内容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 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担任
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 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 职务的权利。
看书P96,回答问题: (1)开玩笑违法吗? (2)如果有人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权利终身。西安市中级 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 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 罪,被判处死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
2010年10月20日晚11时许,在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就读的大三学生 药家鑫,驾驶返回西安,撞上了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女服务员张妙。
药家鑫随手带上他当天在超市买的一把长二三十厘米单刃刀的 背包带下车查看,发现张妙正倒地呻吟,并在记其车牌号。药家鑫 怕遭受张妙事后无休止的要钱纠缠,便产生杀人灭口恶念:从包里 取出尖刀,连捅张妙数刀,后弃刀驾车慌忙逃离现场。 张妙当 场死亡。
药家鑫受到了什么处罚?你知道的刑罚种类有哪些?
3.什么是刑罚? 刑法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 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4.我国刑罚分几类?各包括哪些?
刑罚
主刑
管制 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拘役 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 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
胜利追击: 填写P94上表,概括出犯罪的特征。
二.犯罪必受惩罚 1.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 子处何种刑罚的法律。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严重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刑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3)刑罚当罚性——犯罪严重危害性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法律责任
欺凌者需承担民事责任,如赔 偿受害者损失;若情节严重, 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预防措施
学校应加强监管和教育,建立 防欺凌机制;家长应关注孩子 在校情况,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
案例二:网络诈骗事件
事件描述
一名初中生在网上结识陌生人,被诱导泄露个人 信息和银行账户密码,导致财产损失。
法律责任
诈骗者需承担刑事责任,如有期徒刑、罚金等; 同时需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受害者损失。
法律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从 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因此,法律可以被视为一种最低限 度的道德要求。
道德对法律实施有促进作用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对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 响着法律的实施效果。
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激发人们的守法 意识,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而沦丧的道德观念则可能导致人们无 视法律,甚至故意违法。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 《法不可违》

CONTENCT

• 法律与道德关系 •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 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行为 • 案例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剖
析 • 总结与反思
01
法律与道德关系
法律是最低限度道德要求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通常反映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 和价值标准。
对未来学习提出期望和要求
深入学习法律知识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法律知识,了 解更多的法律条文和案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增强法治实践能力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 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提升自己的法治实践能力。

第七课第二框 法不可违

第七课第二框 法不可违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 收财产、驱逐出境。
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1 .罚款承担的是行政责任,是行政处罚手 段,是行政执法单位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和 单位给予的行政处罚。 2 .罚金承担的是刑事责任,是刑罚中的附 加刑,属财产刑,其适用对象是触犯刑法的犯 罪分子和犯罪法人。


5 .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56个月以下;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 以上15日以下;民事拘留的 日以下。
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一、谁都不能违法 法不可违 二、犯罪必受惩罚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3.一般违法行为 1.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2.刑罚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制裁 民事责任 刑事处罚
所属违法类别 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
知识链接——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及行政刑事违法行为。
乘车逃票 践踏草坪 欠债不还 结伙斗殴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故意杀人 抢劫盗窃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拾物不还
拘留与拘役的区别:

1 .性质不同。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是民事诉讼中 的一种强制措施;拘役是刑罚方法。 2 . 适用的对象不同。拘役适用于犯罪分子;行政拘留适用于违反 治安管理、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行为人;民事拘留适用于具有《民事 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的六种行为之一,但又不构成犯罪的民事 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 3 . 适用的机关不同。拘役和民事拘留均由 法院适用,而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则由公安机关适用。 4 . 适用依据的法律不同。拘役的适用以刑法为依据;行政拘留的 适用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依据;民事拘留的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为依 据。

七年级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七年级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教案感受法律的尊严主备:李绍云年级:七年级集体备课教师:教科处意见:同意使用备课时间: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框:法不可违学习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重点:违法行帺的类别、犯罪纄基本特征及刕罚的种类教学难点: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滕、爱法的人课堂前置:1、说一说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法律可以分为几种?3、什么是行政违法?4、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5、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6、我们结合教材中三个情境来完成教材第93页的表格。

通过填写表格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帺昿严重违法衎伺,是犯罪行为。

二、小组交流:学生看书,共同讨论以下问题1、犯罪具有什么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2、什么是刑罚?3我国的刑罚分为哪几种?并简单说一说它们分别包含的内容?4、你对法律了解有多少?举一件不了解法律的事件,说一说不了解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带来什么影响?三、分享表达:1分享课堂前置,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的具体结论。

2师生互动解决课堂前置、小组交流环节中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四、拓展提升: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刑的是()A、夺政治权利B、死刑C、没收财产D、罚款2、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盗贼携款逃跑,该店将该公安局告到人民法院,法院判决公安局赔偿该店经济损失1万元,该公安局的行为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工作失误。

七年级政治下册_第七课_第二框-法不可违

七年级政治下册_第七课_第二框-法不可违

1、李某等3人,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 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李某等3人“警告”处罚。
2、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 物,应当归还失主。
3、情景三中的赵某,违反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触犯了刑 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看书P93,完成以下表格
情景
违法 对社会的 违反的 承担的法 类别
1、含义: 以国家 的名义规定什么行 为是犯罪和对犯罪 分子处以何种刑罚 的法律。
请看案例
2、什么是犯罪:
• 1、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 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刑罚当罚性 ——受刑罚处罚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 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 ①违反的法律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责任)
②危害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行政、民事
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 情境模拟、分组探究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 境,并思考: • ⑴“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 害? • ⑵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 ⑶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 ⑷结合这三个情境完成93面的表格。
危害程度 法律 较轻 较轻
律责任
共同 点
一 行政违 法行为

行政 《行政法》制裁
《民法》 民事 责任 刑事 《刑法》 处罚
民事违 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严重
任何一 行政违法 类违法 行为都 有其法 民事违法 律后果, 都要承 担相应 刑事违法 的力民 国 武利 刑 器益 法 。、 是 惩保 治护 犯国

第七课第二节《法不可违》

第七课第二节《法不可违》
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 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 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
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
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 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条例
触犯了 刑法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 行为。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
法性的必然后果。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谁都不能违法
小勤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
学校要求买校服,可家长一时拿不出钱。看到捡
废品也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自己挣钱。他来到 建筑工地,捡了些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
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员发现了,把他
送到派出所。本来自尊心挺强的一个好学生,结
果在这件事上丢了个大面子。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社会危害较大,触犯了刑法,应
受刑罚处罚,也叫犯罪(P94)
二、犯罪必受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 犯罪行为。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 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案例: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
失,其行为均已构成放火罪,
后果极为严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8月27日对“蓝极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案件3 :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
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 四百多种犯罪行为的处罚。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 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 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 的肖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 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 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2-
结合上述案例完成下列图表。
具体人物 高晓松 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某政府官员 受到处罚
-13-
请根据下列图表的提示,总结犯罪的 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特征: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受到的惩罚
-14-
请根据下列图表的提示,总结一般违法行为与 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 一般违法 犯罪 社会危害 触犯法律 处罚方法 二者联系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 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的行为。
-5-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法不可违课件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法不可违课件
他是无意之中 违法的,原 谅他吧。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拒绝,严格要求自己, 依法律己,依法办事,自觉 遵纪守法,做守法、知法、 用法的好公民。
练习(一)
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 × )
2、犯罪行为一定违法。( √ )
D 下列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A 违法 犯罪
B 违法
•杨前线的违法行为属哪类违法?
•你能参考本案概括该类违法行为 的特征吗?
•杨前线受到的刑罚是什么?其中 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阅读课本P96事例思考:他们说的对吗?
不论什么原因,开玩 我不过是开个玩 笑也好,无意识也好,笑呀,这也犯法吗?
只要触犯了法律,就 是违法行为;是不可 原谅的都要受到法律 的制裁
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后果特别 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 性极大,所犯罪行极其严重。第
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 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
程序合法。依法裁定核准被告人郑民生死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郑民生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危害?
2、这种违法行为触犯的是我国什么法律? 是什么违法行为?

行政违 法行为
较轻
行政法
行政 制裁
都有其
行政违法 社会危 害性,
二 民事违 较轻 法行为
三 刑事违 严重 法行为
民法 刑法
民事 责任
刑事 处罚
都违反
民事违法
了法律, 都要承
担相应
的法律
刑事违法 责任
殴打他人, 未对他人造 成重伤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一般 属于 违法

人教版七下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共43张PPT)

人教版七下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共43张PPT)

1·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 怎样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3)什么是犯罪?
义务教育就是免费上学。上学要 钱,不准上了,到店里来帮忙!
爸爸,给我书钱,我要上学!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 年子女的义务
骑自行车闯红灯
法律标志
3、刑罚当罚性。
必然后果 ◆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一种犯
罪行为都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基特征。
◆ 特殊情况:P84“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关系
一般违法 都是违法行为
犯罪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行政制裁 行政机关 危害大 情节严重 刑罚处罚 人民法院
这些同学的态度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P75 • 上述行为中,哪些属于不良行为? 哪些属于一般违法? • 有些同学不以为然的态度可能产生 什么后果?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1. “大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犯点 小错无所谓。”这种想法正确吗? 2. 哪些属于法律禁止的不良行为?
相 同 点
都是违法行为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当回小法官
• 1、杀人、放火、投毒。 • 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犯 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 • 3、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开。 • 4、趁课间休息偷同学文具盒里的十元钱。 • 5、在校园内抢劫、敲诈同学的钱财。 • 6、打架斗殴致成轻伤。
8.1
勿为小恶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 法不可违
这段视频告诉我们什么? 这段视频告诉我们什么?
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了解刑法、刑罚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了解刑法、 各自含义以及刑罚应受到的处罚, 各自含义以及刑罚应受到的处罚,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 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2、能够正确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提高分辨 能够正确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 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 3、争取做到不违法,并善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 争取做到不违法, 行为作斗争。 行为作斗争。
板块三: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 通过学习,
2、今后在生活中,我会————————。 今后在生活中,
法不可违
一、谁都不能违法 1、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 违法行为的含义、 2、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法行为各自的含义 二、犯罪必受惩罚 1、刑法的含义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犯罪的含义、 3、刑罚的含义、种类 刑罚的含义、
板块一:谁都不能违法
案例1 案例1: 成克杰因单独或伙同情妇李平收受巨额贿赂, 2000年 成克杰因单独或伙同情妇李平收受巨额贿赂,于2000年7月31日 31日 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 个人全部财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7日裁定核准成克杰死刑。 个人全部财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 日裁定核准成克杰死刑。 2000 案例2 案例2: 2000年22月15日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 2000年22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行贿 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死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161.77万元 2001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死刑,同时下达了执 2001年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死刑, 行死刑的命令。 行死刑的命令。
什么是刑法?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 什么是刑法?犯罪的含义、 及后果各是什么? 及后果各是什么?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 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 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根据案例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根据案例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P91 三个案例
情景 一 二 三
对社会的 违反的法 承担的法 所属违 危害程度 律 律责任 法类别
J K L
F 、刑事处罚 J 、较轻
A B C
B 、民法 G 、行政违法
D E F
对比情景三与情景一、 对比情景三与情景一、二,试着说出它 与前二者有哪些不同之处? 与前二者有哪些不同之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赵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
板块二:犯罪必受惩罚
视频中实施针刺者的行为是 什么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 什么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受 到什么处罚? 到什么处罚?
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谁都不能违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思考: P91事例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3、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生活中公民一旦触犯了法律, 在生活中公民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 的制裁,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 的制裁,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 维护自尊,培养自信 、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 维护自尊, 实现自立、力求自强, 重要的条件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我们要做 重要的条件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 懂法、守法的公民。 懂法、守法的公民。
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较轻 较轻
违反的 法律
行政管理 法律法规 民事法律 法规
承担的法 律责任
行政制裁 民事责任
严重
刑法
刑事处罚
“拾金而昧”已不再是一个道德问题, 拾金而昧”已不再是一个道德问题, 《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他人遗忘物或埋 刑法》 270条规定: 条规定 藏物非法侵占拒不交出属非法侵占他人财产 藏物非法侵占拒不交出属非法侵占他人财产 罪。
勿 以 恶 小 而 为 之
勿 以 善 小 而 不 为
C 、刑法
G H I
D 、行政制裁 E、 I 、
备选答案: 备选答案:A 、行政法 民事责任 刑事违法
H、 民事违法
Hale Waihona Puke K 、较轻L、 严重
什么是违法行为?它有哪些种类? 什么是违法行为?它有哪些种类?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 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违宪行为 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 反的法律) 反的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 为(犯罪行 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最本质特征 ——最本质特征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法律标志 ——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必然后果 ——必然后果
主刑 犯 罪 法律 刑 罚 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理一理
违法 类别
行政违法 行为 民事违法 行为 刑事违法 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