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29/35
眼眶与鼻窦关系
眼眶周围被四个鼻窦所围绕,上有额窦,下有上颌窦,内有筛窦,后有蝶窦。 眼眶与鼻窦关系亲密,眼眶外伤、骨折等大多发生于眼眶和鼻窦之间眶壁, 造成眼眶内容物疝入或嵌顿到鼻窦内。
①额窦 ②上颌窦 ③筛窦 ④蝶窦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30/35
额窦
额窦:位于眼眶前上方,出生时在筛漏斗前上方存在额隐窝,今后逐步扩大形成额窦。 大约25岁左右额窦发育正常。
蝶骨炎症、外伤和占位病变早期可引发视力下降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35/35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9/35
眶顶有几个特殊结构
1.泪腺窝:位于额骨颧突后方,宽大平滑凹陷,泪腺位于其中。 2.滑车凹:位于内眦突附近,距眶缘4mm圆形小凹,为上斜肌软骨性滑车附着处。 3.视神经孔:位于眶顶尖端,卵园形,视神经由此进入颅中窝。 4.眶上切迹:眶上缘由额骨形成,其内1/3与外2/3交界处,眶上血管和眶上神经由此经过。
是修复眼眶关键性标志
泪囊窝
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组成 卵圆形,前后界分别 为泪前 嵴、泪后嵴 上半部分与筛窦为邻,下半 部与中鼻道为邻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14/35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几个主要结构给修复带来一定困难:
(1)内眦韧带 (2)泪道系统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15/35
内眦韧带
内眦韧带大部分附着于由上颌骨额突组成前泪嵴上,小部分附着于由泪骨 组成后泪嵴上,眶内侧壁骨折移位造成内眦韧带断裂移位,临床表现为外 伤性眶距增宽症。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24/35
眼眶裂、管和孔解剖特点
在眼眶四个壁之间,有许多裂、骨和孔,为血管及神经通路。
1.眶上裂 2.眶下裂 3.视神经孔或视神经管
眼眶影像解剖

眶隔前常见病变
➢ 毛细血管瘤 ➢ 淋巴瘤 ➢ 炎性病变 ➢ 睑板腺癌 ➢ 基底细胞癌
毛细血管瘤
眶隔前炎症
定位征像
位于眼球前方软组织 病变弥漫、形态不规则 眼球移位少见 外直肌正常 视神经正常
脑膜瘤 胶质瘤 转移瘤 炎症
视神经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9.静脉:眼部血液回流至脑脊液的 V
眼上、下V,内眦V,视网膜中央V,涡V, 睫状前V,肌V,面V,翼丛,海绵窦
眼眶骨折的CT表现
拳打 脚踢 膝顶
眶内骨折(爆裂骨折blowout fracture/凹 陷骨折/间接骨折),波及眶内、下壁
眶周骨折(眶缘骨折/直接骨折),波及 眶外、上、下壁
眶上裂
* *
* *
眶下裂
视神经管
*
*
* *
鼻泪管
二、眼球
眼球
前后径24mm,垂直径23mm, 水平径23.5mm 眼球壁:
外膜: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内容物: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三、眼外肌
眼外肌为横纹肌,均起于Zinn氏环,止于巩膜 上直肌:动眼神经上支支配 下直肌: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内直肌: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外直肌:展神经支配 上斜肌:肌腱穿过滑车,滑车是U行纤维软骨,位于眶
眼眶内壁纸样板骨折的分类(轻、中、 重度)
❖轻度:纸样板内陷4mm以下 ❖中度:纸样板内陷5-7mm ❖重度:纸样板内陷8mm以上
——《安徽医学》
29Y/O.M only right eye being hit
29Y/O.M only right eye being hit
人体眼眶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眶的解剖结构,包括眼眶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内部结构。
2. 掌握眼眶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
3. 认识眼眶内主要组织的层次和相互关系。
二、实验器材1. 人体眼眶标本2. 解剖刀3. 解剖剪4. 解剖镊5. 水彩笔6. 解剖图谱三、实验步骤1. 观察眼眶的整体结构- 观察眼眶的形状、大小、位置,了解眼眶在头颅中的位置关系。
- 观察眼眶的骨性结构,包括眶顶、眶底、眶壁等。
2. 切开眼眶- 使用解剖刀在眼眶的侧面切开皮肤,暴露眼眶。
- 切开眼眶的骨膜,暴露眶骨。
3. 分离眼眶内的软组织- 使用解剖剪和镊子分离眼眶内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脂肪等。
- 观察眼眶内的血管、神经走行。
4. 观察眼眶内的结构- 观察眼眶内的眼球、视神经、眼外肌等结构。
- 观察眼眶内主要组织的层次和相互关系。
5. 描绘眼眶解剖结构- 使用水彩笔在解剖图谱上描绘眼眶的骨性结构、软组织、血管、神经等。
四、实验结果1. 眼眶呈四棱锥形,位于头颅的额骨、颧骨、蝶骨和筛骨之间。
2. 眼眶的骨性结构包括眶顶、眶底、眶壁等。
3. 眼眶内的血管有眼动脉、眶上动脉、眶下动脉等。
4. 眼眶内的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展神经等。
5. 眼眶内的主要组织包括眼球、视神经、眼外肌、泪腺等。
五、讨论1. 眼眶在头颅中的位置关系对其功能有何影响?2. 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在眼眶的生理功能中扮演什么角色?3. 眼眶内的组织层次和相互关系对眼眶的生理功能有何意义?六、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了人体眼眶的解剖结构,掌握了眼眶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内部结构。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眼眶生理功能的理解,为后续的眼科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观察时要细致,注意眼眶的各个结构,特别是血管和神经的走行。
3.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以便后续的总结和分析。
八、致谢感谢实验室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顺利完成了本次实验。
(医学课件)眼眶解剖

依据眼眶解剖知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入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对病人的意义
01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
了解眼眶解剖结构和相关疾病的关系,有助于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疾病
,增加治疗依从性。
02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通过眼眶解剖知识的指导和运用,能够提高病人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
量。
03
增强病人的信心
眼眶解剖的研究前景
眼眶解剖与眼科学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眼科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的深入,对眼眶解剖与眼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如对眼 眶肿瘤、炎症、外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以及对眼眶与颅内沟通等复杂病变的认识等。
3D打印在眼眶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该技术可以制作出逼真的眼眶模型,有助于医学生 和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眼眶解剖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和医疗质量。
形成良好的视觉
眼眶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眼球的位置和视线方向,从而 影响视觉质量和清晰度。
眼眶内的泪液分泌和循环有助于保持眼球湿润,维持正常 的视觉功能。
与其他结构协同作用
眼眶与眼部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结构紧密联系,协同作用影 响眼球的运动、感觉和营养供应。
眼眶还与颅脑相邻,其内含有的视神经和颅内血管等结构与 大脑功能密切相关。
03
眼眶的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的眼眶疾病
感染性炎症
包括眼眶蜂窝织炎、眼眶脓肿等。
非感染性炎症
包括眼眶血管炎、泪腺炎、泪囊炎等。
肿瘤
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如眼眶海绵状血 管瘤、眼眶皮样囊肿等。
骨折
眼眶骨折可导致眼球内陷、复视等症状 。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眶顶结构与临床
泪腺区手术经皮切口不超过中内1/3处 眶上神经断裂后如可能尽量修复 内上方感觉神经较多,是神经鞘瘤多发区
眶顶结构与临床
内上方的手术操作易损伤滑车,发现滑车脱落要复位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大致成长方形 由四块骨构成:
①上颌骨额突,位于眶内侧壁前方。 ②泪骨,位于前下方。 ③筛骨纸板,构成眶内侧壁的中心部分。 ④蝶骨体的侧部,形成眶壁的前部有颧骨和额骨组成,较坚固,故单纯眶外侧壁前部 骨折发生率不高,往往由于颧骨骨折移位导致眶外侧壁骨折。 眶外侧壁后部由蝶骨大翼构成,较薄,也可发生爆裂性骨折。眶外 侧壁位于颅面中央最外侧,在颅颌面外伤时,眶外侧壁易受累骨折。
外侧开眶时用锯锯开前端,再用咬骨钳向外骨折较容易
眼眶及眶周围部位的解剖知识是理解 疾病影响及手术干预的基础 眼眶影像学的进步为临床解剖提供了 更加详尽的细节描述
眼眶骨性组织解剖
视觉功能的主体-----眼球及视神经
眼眶内是由眼球、视神经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血管、分泌结构等结成的复合体 周围被鼻窦 、颅内组织、深部面组织所围绕
眼眶
眼眶为两个四棱锥状骨腔, 位于颅面正中垂直线两侧, 左右对称, 眶口向前向外, 眶尖向后 和颅腔相通. 眼眶分为上、下、内、外四壁 上壁、下壁又称眶顶和眶底。
视神经管内通过下列组织:
①视神经及其三层鞘膜; ②眼动脉; ③来自交感神经的分支。
眼眶与鼻窦的关系
眼眶周围被四个鼻窦所环绕,上有额窦,下有上颌窦,内有筛窦,后有蝶窦。 眼眶与鼻窦关系密切,眼眶外伤、骨折等大多发生于眼眶和鼻窦之间的眶壁, 导致眼眶内容物疝入或嵌顿到鼻窦内。
①额窦 ②上颌窦 ③筛窦 ④蝶窦
眼眶裂、管和孔的解剖特点
在眼眶的四个壁之间,有许多裂、骨和孔,为血管及神经的通路。
眼眶病

混合型表现介于二者之间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史、症状(占位+炎症)、超声、CT、MRI
CT显示
•占位性病变或正常结构的改变 •眼外肌肥厚的典型特征可与TAO相鉴别
超声检查
•淋巴细胞浸润型→内回声低
•纤维组织增生型→声衰减明显
须与恶性肿瘤鉴别: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 病变的组织类型与疗效关系密切
病史及一般情况
发病年龄、性别、眶别和发病位臵、病变的发生发展、 症状和体征
眼部检查
•眼睑及结膜 •眼球突出度(体位性眼球突出、搏动感或移位) •眶区扪诊 肿块的位臵、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表面情况、 是否压痛、波动感或搏动、眶压等 •视力和视野检查 •眼球运动 •眼底
什么是眼球突出?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为 多少?如何测量? 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 正常值:12~14mm,两眼突出度相差应<2mm
眶下裂
第V颅神经上颌支、颧神经、眼下静脉至翼丛的交通支通过
二窝:泪囊窝、泪腺窝
眼眶应用解剖
眼眶内容
• 眼球、视神经、眼外肌、血管、神经、筋膜、韧带、骨膜、 腺体、脂肪体等
眼眶眶腔容积与内容物体积改变 • 眼球突出
•眼眶内容增加(眶内肿瘤、眼外肌肥大、眶内出血、炎症、水肿) •眶腔容积缩小(骨性肿瘤)
•点抗生素眼药或涂眼膏 •严重者湿房镜,必要时睑裂缝合
治疗(二)
放射治疗
• 药物无效、有禁忌症者 • 双颞侧投照,总量约20Gy
物理治疗
• 已产生纤维化,眶压增高,眼球运动明显受限者 • 碘化钾离子透入→软化瘢痕
手术治疗
• 病情稳定的眼睑、眼外肌病变;高眶压经药物治疗无效, 而出现视神经病变或严重的角膜病变;美容要求等
(医学课件)眼眶解剖

2023-11-04•眼眶的概述•眼眶的解剖结构•眼眶的生理功能目录•眼眶疾病与诊断•眼眶疾病的治疗•眼眶解剖的临床应用01眼眶的概述它容纳了眼球、视神经、眼肌和泪腺等组织。
眼眶由上方的额骨、前方的蝶骨、外侧的颧骨和下方的上颌骨等组成。
这些骨头形成了眼眶的四个壁,即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
眼眶的作用维持眼球位置稳定眼眶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来维持眼球的正常位置,防止眼球脱出。
支持眼球运动眼眶内有肌肉和神经,可支持眼球的转动和调节焦距。
提供眼球必要的保护眼眶能保护眼球免受外界冲击和损伤。
02眼眶的解剖结构眼眶的表面结构眶骨眼眶是一个由多块骨头组成的骨性结构,包括额骨、筛骨、蝶骨、上颌骨、颧骨和腭骨等。
这些骨头形成眼眶的外部轮廓。
眼睑眼睑是覆盖在眼眶入口的软组织,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
它们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眼球湿润。
眼眶的内容物眼肌眼肌是控制眼球运动的横纹肌,包括六条外直肌、四条内直肌和两条上下斜肌。
泪器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负责产生和排出眼泪。
眼球眼球是位于眼眶正中央的球形器官,负责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神经脉冲,传递给大脑以产生视觉。
眼眶的血管和神经血管眼眶内有丰富的血管,为眼部和眼眶内的组织提供营养。
神经眼眶内的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眼球运动。
03眼眶的生理功能眼眶的骨性结构为眼球提供了保护,避免眼球受到外界冲击或压迫。
眼眶内的脂肪和结缔组织能够减缓外界冲击,进一步保护眼球。
眼眶的骨性结构还能防止眼球过度突出或凹陷,以维持眼球的正常位置。
保护眼球调节眼球压力眼眶内的泪液循环和房水循环共同维持眼球的正常压力。
当眼球压力升高时,房水通过小梁网进入脉络膜上腔,再通过巩膜表面的血管排出,以降低眼球压力。
当眼球压力降低时,泪液通过泪道进入鼻腔,再通过血液循环回到眼眶,以维持眼球压力的稳定。
维持眼球位置眼外肌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和斜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松弛来控制眼球的运动。
简述眶下孔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简述眶下孔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眶下孔是两侧眶之间的空隙,是两侧眶骨连接的重要部位。
它在形态上为扁平的狭长管,位置位于眦下位,是脑室与眼眶内容物的连接部分,是青光眼病变、眼压、神经视觉障碍及眼外伤等发病机制的一级关口。
在解剖上,眶下孔由两个眶下孔骨构成,其中上眶下孔骨位于眦下位,下眶下孔骨位于眦后位。
它们分别由两侧的上下眶骨构成,并形成一个拱状空隙,外表面由上眦下肌拉张所以有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
在临床上,眶下孔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各种眼病,如青光眼、眼压异常、神经视觉障碍及眼外伤等。
比如,青光眼通常会在眶下孔充血,当眶下孔肌被释放时,可以缓解眼部压力,并促进眼睑和瞳孔的正常张开。
因此,眶下孔在临床上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 -。
眼及眼眶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11
眼球下部横断层面CT扫描像
12
眼球后缘冠状层面CT扫描像
13
眼球中部横断层面MR扫描像
14
异常影像学表现
• 大小与形态异常 • 密度(信号)异常 • 位置异常 • 眶壁骨质异常 • 眼眶通道异常 • 肿块 • 邻近解剖结构改变
15
眼眶蜂窝织炎
• 眶内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 上面部静脉吻合多,邻近感染累及。 • 起病急,局部炎症症状+全身感染症状。 • 严重者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
和败血症。
16
眼眶蜂窝织炎
• CT表现:不具特征性。分肌锥内、肌锥外和骨膜 下三类,肌锥外最常见。眶内正常结构界限不清 或消失,眼睑肿胀,眼球壁增厚,眼外肌增粗, 球后脂肪密度增高。脓肿则为软组织肿块,增强 不规则或环形强化。
30
球内肿物,可见钙化斑
R
L
CT 平扫 AX
31
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R
CT 平扫 AX
L
32
R
L
T2WI
AX
T1WI
33
R
L
AX 增强(FAT)
34
泪腺肿瘤(Tumor of the lacrimal gland)
• 原发眶内肌锥外最常见原发肿瘤。 • 泪腺窝区肿块。 • 混合瘤(50%)最常见,泪腺癌(30%)。 • 良性混合瘤多见于中年男性,病程长,病
质激素治疗有效。
20
CT影像表现:
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 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泪腺炎型:泪腺肿大 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 强化 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 直肌及内直肌常见;
《眼眶解剖》课件

当我们悲伤时,眼睛会变得红
当我们好奇时,眼睛会睁大,
微眯起,眼角会出现小细纹,
肿,有时会有眼泪流出,表达
眉毛会稍稍抬起,透露出对新
勾勒出幸福的轮廓。
出内心的痛苦。
事物的渴望与兴趣。
结束语
通过本课件,希望您对眼眶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护好您的眼睛,享受健康的视觉感知!
️
眼眶正面被眶隔和眶壁完整地包围,形成一个
稳定的环境,保护眼睛免受外界伤害。
视觉感知
视网膜
视神经
视பைடு நூலகம்皮层
视网膜是眼球内的感光组织,
视神经是连接眼睛和大脑的主
视觉皮层位于大脑后部,是负
包含视觉神经元,负责将光信
要神经,负责将视觉信息从眼
责对传入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
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
睛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和解释的关键区域。
脑。
常见眼眶疾病
白内障
白内障是眼结构异常导致眼内晶状体透明度丧失,影响视力,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内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疾病,长期高眼压可导致视神经损伤,会逐渐
导致视力丧失。
结膜炎
结膜炎是眼结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眼红、疼痛、痒和分泌物增多等。
眼眶保护
1
佩戴护目镜
在进行作业或运动时,佩戴护目镜可
定期眼科检查
2
以有效防止外部物体对眼睛的伤害。
3
保持卫生
定期眼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眼
部问题,保护和维护眼睛的健康。
保持眼部的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
手、避免揉眼等,有助于预防眼睛感
染和疾病。
眼睛与表情
开心的眼睛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42期:眼眶解剖

脑⾎管解剖学习笔记第42期:眼眶解剖引⾔眼动脉的解剖,以及眶区的危险吻合,与眼眶及其内容物的解剖,以及眼动脉的胚胎发育等密切相关。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眼眶及眼外肌、神经等的解剖。
⼀、概述每个眶腔为近似四⾯体的锥形,它的底部是眶腔开⼝,沿着后内侧⾛⾏的轴线,逐渐缩窄为眶尖部。
成⼈两个眼眶内侧壁相隔⼤约25mm,⼏乎是平⾏的。
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度约45度。
眼球位于眼眶的前部,⼤约占整个眶腔容积的五分之⼀,其他被眼球外肌⾁,⾎管和神经,以及眶内脂肪和结缔组织所占据。
⼆、⾻性结构(⼀)眼眶壁眶壁由七块⾻组成,它们是额⾻、颧⾻、蝶⾻、泪⾻、筛⾻、腭⾻和上颌⾻。
眼眶有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
右侧眼眶⾻性结构前⾯观⽰意图(Schuenke 2016)。
右侧眼眶⾻性结构前⾯观(Schuenke 2016)。
右侧眼眶⾻性结构外侧⾯观⽰意图(Schuenke 2016)。
右侧眼眶⾻性结构外侧⾯观(Schuenke 2016)。
右侧眼眶⾻性结构内侧⾯观⽰意图(Schuenke 2016)。
右侧眼眶⾻性结构内侧⾯观(Schuenke 2016)。
眼眶⾻性结构及神经⾎管⾛⾏。
(⼆)视神经管蝶⾻⼩翼与蝶⾻体以薄⽽扁平的前根和粗⼤三⾓形的后根(即视柱)相连接,之间形成的孔隙就是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连接眼眶和颅中窝,其内⾛⾏视神经、视神经鞘和眼动脉。
右侧视神经管的前⾯观(Rhoton,2002)。
视神经管内有视神经和眼动脉穿过,开⼝于眶尖的上内⾓。
视神经管位于⼩翼与体部的交界处。
眶上裂与视神经管之间由视柱分开。
右侧视神经管的颅内观(Rhoton,2002)。
视神经管的颅内端呈椭圆形,其内外径略⼤于上下径。
视神经管位于前床突和视柱的内侧,其内缘由蝶⾻体构成,上缘为⼩翼的前⽀,外缘为视柱,也称为⼩翼的后根,下缘由右侧视神经管的颅内观(Rhoton,2002)。
视神经管的颅内端呈椭圆形,其内外径略⼤于上下径。
视神经管位于前床突和视柱的内侧,其内缘由蝶⾻体构成,上缘为⼩翼的前⽀,外缘为视柱,也称为⼩翼的后根,下缘由视神经管、眶上裂和眶下裂内⾛⾏的神经⾎管⽰意图(Standring,2016)。
(医学课件)眼眶解剖

05
眼眶病变的诊断方法
体征检查
眼球突出
眼眶病变可能导致眼球突出,影响眼部外 观和视力。
结膜充血
眼眶病变可能导致结膜充血,表现为眼部 红、肿、热、痛等症状。
眼睑肿胀
眼眶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可能引起眼睑肿胀 ,导致眼部疼痛、瘙痒等不适感。
视力下降
眼眶病变可能压迫视神经或损伤视网膜, 导致视力下降。
影像学检查
手术方式
包括经鼻内镜手术、经皮球囊扩张术、开放性手术等,具体根据病变性质和 程度选择。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对于恶性肿瘤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炎症病变,可采用放射治疗,如眼部放疗、立体 定向放疗等。
化学治疗
针对眼部恶性肿瘤,可采用化学药物治疗,如静脉化疗、局部药物灌注等。
THANK YOU.
对泪液的分泌和引流作用
眼眶内的泪腺分泌泪液,湿润眼球表面,并起到清洗和保 护作用。
泪液的引流主要通过泪道进行,而泪道与鼻腔相连通,从 而将泪液引流到鼻腔内。
04
眼眶疾病及其症状
炎症性眼眶病
眼眶蜂窝织炎
眼眶内软组织感染,常伴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眼球突出 等症状。
眼眶骨髓炎
眼眶骨膜和骨髓的炎症,可导致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和运动 障碍等症状。
1 2
X线检查
可以显示眼眶骨病变和骨折等情况。
CT检查
可以显示眼眶内部结构和病变的细节,如眼肿 瘤、眼肌肥大、眼眶炎症等。
3
MRI检查
可以显示软组织病变和脑部病变,如脑肿瘤、 脑膜瘤等。
生化检查和病理活检
生化检查
可以检测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如眼肌炎、肿瘤标志物等 ,辅助诊断病变性质。
病理活检
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可以确诊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如眼肌炎、眼眶肿瘤等。
眼科学-眼眶病PPT课件

.
26
泪腺多形性腺瘤
polymerphic adenoma of lacrimal gland
原名泪腺混合瘤,好发于中年人,发展缓慢。 表现为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复视,视功能减退。 CT显示泪腺窝部位肿瘤和骨质改变。 手术切除
泪腺腺样囊腺癌
27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lacrimal gland
.
泪腺导管肌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恶性程度高,病程短。 眼部疼痛,眼球向前内下方突出,活动受限,视力减退。 CT显示眶外上方泪腺窝占位性病变和骨质破坏。 手术,术后易复发,放疗可提高生存率
绿色瘤
28
.
chloroma
为髓性白血病,异常白细胞在眶骨骨膜下或软组织内所形成的一种局限 性浸润,颜色淡绿。
四、横纹肌瘤rhabdomyosarcoma:儿童最常见的原发 性眶内恶性肿瘤。影象学鉴别蜂窝织炎。放疗和化疗结 合。
皮样囊肿
22
orbital dermoid cyst
.
是胚胎时期表皮外胚层植入形成的囊肿,是一种迷芽瘤。 生长缓慢,好法与外上眶缘,多为圆形。 超声为圆形,边界清楚,透声性强,内回声多样性。CT
.
1
眼眶病
Disease of the orbit
第一节
解剖和生理 anatomy and physiology
4个间隙
概述
1、骨膜外间隙
general description 2、肌锥外间隙 3、肌锥内间隙
4、筋膜与natomy of orbit
.
眼眶解剖
4
anatomy of orbit
3、先天性异常 4、血管性病变 5、眼眶外伤
眶内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眶的解剖结构,包括眶壁、眶内容物和眶周组织。
2. 熟悉眶内间隙的分布和特点。
3. 掌握眼眶手术的入路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眼眶是位于颅面部的一对空腔,内含眼球及其附属结构。
眼眶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眶壁、眶内容物和眶周组织。
了解眼眶的解剖结构对于眼科和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尸体头颅、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将尸体头颅固定在解剖架上。
(2)沿眶缘切开皮肤,暴露眶周组织。
(3)用解剖剪剪开眶周肌肉,暴露眶壁。
(4)观察眶壁的结构,包括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
(5)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开眶壁,暴露眶内容物,包括眼球、眼肌、泪腺等。
(6)观察眶内间隙的分布和特点,如骨膜下间隙、肌锥外间隙、肌锥内间隙等。
(7)用解剖针和显微镜观察眼眶手术的入路和注意事项。
四、实验结果1. 眶壁:眼眶由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组成。
上壁主要由额骨和蝶骨构成,下壁主要由上颌骨构成,内侧壁主要由筛骨构成,外侧壁主要由颧骨和蝶骨构成。
2. 眶内容物:眼眶内含眼球、眼肌、泪腺等。
眼球位于眶内中央,周围有四条眼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附着,负责眼球运动。
泪腺位于眼眶外侧,负责分泌泪液。
3. 眶内间隙:眼眶内存在多个间隙,包括骨膜下间隙、肌锥外间隙、肌锥内间隙等。
这些间隙具有不同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4. 眼眶手术入路:眼眶手术的入路有多种,如经鼻入路、经眼睑入路、经额下入路等。
每种入路都有其特点和注意事项。
五、实验讨论1. 眼眶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眼眶手术的难度。
在进行眼眶手术时,应充分了解眼眶的解剖结构,遵循正确的手术入路和注意事项。
2. 眶内间隙的解剖特点对于眼眶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肌锥外间隙的病变可能导致复视,因此在手术时应注意保护眼外肌。
3. 眼眶手术的入路和注意事项因手术类型而异。
例如,经鼻入路适用于眶内和眶下病变的治疗,但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鼻腔、上颌窦和筛窦等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眶影像学的进步为临床解剖提供了 更加详尽的细节描述剖
2
精选ppt
视觉功能的主体-----眼球及视神经
3
精选ppt
眼眶内是由眼球、视神经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血管、分泌结构等结成的复合体 周围被鼻窦 、颅内组织、深部面组织所围绕
眶下缘由上颌骨与颧骨构成,各占一半
18
精选ppt
眶底解剖特点
眶底有眶下沟经过,此沟在眶下裂的下内侧向前行进,最后变成眶下管, 约在眶下缘下方4mm处开口,成为眶下孔,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通过此孔。
19
精选ppt
眶底结构与临床
然而这部分也是眶底 中最脆弱的部位,极 易受外力的冲击,导 致突出结构消失,引 起眼球移位。同时, 该部位的眼眶结构不 易矫正,许多手术的 成败关键就在于此。
4
精选ppt
眼眶
眼眶为两个四棱锥状骨腔, 位于颅面正中垂直线两侧, 左右对称, 眶口向前向外, 眶尖向后 和颅腔相通. 眼眶分为上、下、内、外四壁 上壁、下壁又称眶顶和眶底。
5
精选ppt
眼眶
内壁大致平行, 相距 2.5cm,长4.4~5cm 外壁互成直角,长4~ 4.5cm 从眶下缘的前缘到眶下 沟的后缘的距离是 2.5~3cm.
9
精选ppt
眶顶有几个特殊结构
10
1.泪腺窝:位于额骨颧突后方,宽大的平滑凹陷,泪腺位于其中。 2.滑车凹:位于内眦突附近,距眶缘4mm的圆形小凹,为上斜肌软骨性滑车附着处。 3.视神经孔:位于眶顶尖端,卵园形,视神经由此进入颅中窝。 4.眶上切迹:眶上缘由额骨形成,其内1/3与外2/3交界处,眶上血管和眶上神经由此通过。
16
精选ppt
泪道系统
由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位于前后泪嵴间泪囊窝内的泪囊和 骨道中的鼻泪管组成 眶内侧壁外伤骨折极易累及泪道系统,造成泪道阻塞、流泪,流脓。
17
精选ppt
眶底解剖特点
眶底似三角形,由内向外稍向下倾斜,外侧的前部最低。 眶底由三块骨构成
①上颌骨的眶面,形成其中心区的大 部分。 ②颧骨的眶面,形成外侧前部。 ③腭骨的眶尖,组成后方的一个小三 角区。
6
精选ppt
眼眶
眼眶由七块骨组成 额骨 颧骨 蝶骨 筛骨 泪骨 腭骨
上颌骨
7
精选ppt
眼眶骨性结构局部解剖与临床
• 眶顶 • 眶内壁 • 眶底 • 眶外壁 • 眼眶裂、管和孔 • 眼眶与鼻窦的关系
眶顶解剖特点
眶顶类似三角形
(1)由额骨的 眶板形成前方的 大部分 (2)蝶骨小翼 形成后方的三角 形眶尖
26
精选ppt
眶上裂
通过眶上裂的血管神经有: ① 第Ⅲ、Ⅳ、Ⅵ颅神经; ② 泪腺神经、额神经及鼻睫神经; ③ 眼静脉; ④ 脑膜中动脉的回返支; ⑤ 睫状神经。
27
精选ppt
眶下裂
位于眶外侧壁和眶底之间,此 裂将眶外侧壁后2/3与眶底隔 开 上界为蝶骨大翼,下界在前方 为上颌骨,在后方为腭骨。 此裂起自视神经孔的下外方及 眶上裂内侧端附近,向前向外 行进,其前端距眶下缘约20mm 左右。 眶下裂在后方与翼腭窝相交通, 在前下方与颞下窝相连,后端 开口于圆孔内。
②泪骨,位于前下方。
③筛骨纸板,构成眶内侧壁的中心部分。
13
④蝶骨体的侧部,形成眶内侧壁的一小部分。
精选ppt
眶内壁解剖特点
额筛缝
相当于筛前、后孔的水平 是眶内壁减压的重要标志 标志筛窦顶部 手术前应行冠状CT,了解筛 骨水平板的位置、形态至关重 要
筛骨后缘
标志着眼眶内侧壁的中后部 交界
是修复眼眶的关键性标志
精选ppt
眶顶结构与临床
泪腺区手术经皮切口不超过中内1/3处 眶上神经断裂后如可能尽量修复 内上方感觉神经较多,是神经鞘瘤多发区
11
精选ppt
眶顶结构与临床
内上方的手术操作易损伤滑车,发现滑车脱落要复位
12
精选ppt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大致成长方形 由四块骨构成:
①上颌骨额突,位于眶内侧壁前方。
28
眶下裂通过的血管神经有: ①第v颅神经上颌支; ②眶下动脉; ③颧神经; ④蝶腭神经节分支; ⑤至翼腭丛的眼下静脉分支。
精选ppt
视神经孔
由蝶骨小翼两根相连而成。 视神经管向后向内走行与矢状面成36 °角, 通过此管,眼眶与颅中窝交通。
眶外侧缘的下方为颧骨的额突,上方为额骨。 额骨在上部较突出,保护眼球,使来自上方的外伤不易损伤眼球。 眶外侧缘向后呈弯曲状,使视野扩大。眶外侧壁在前方隔开眶与颞窝,在后方隔开眶 与颅中窝和大脑颞叶。 外直肌在眶内走行中均与眶外侧壁接触,其上方为泪腺神经和泪腺动脉。
23
精选ppt
眶外壁解剖特点
眶外侧壁的前部有颧骨和额骨组成,较坚固,故单纯眶外侧壁前部 骨折发生率不高,往往由于颧骨骨折移位导致眶外侧壁骨折。 眶外侧壁后部由蝶骨大翼构成,较薄,也可发生爆裂性骨折。眶外 侧壁位于颅面中央最外侧,在颅颌面外伤时,眶外侧壁易受累骨折。
外侧开眶时用锯锯开前端,再用咬骨钳向外骨折较容易
24
精选ppt
眼眶裂、管和孔的解剖特点
在眼眶的四个壁之间,有许多裂、骨和孔,为血管及神经的通路。
1.眶上裂 2.眶下裂 3.视神经孔或视神经管
25
精选ppt
眶上裂
眶上裂外侧由额骨封闭,内侧较宽,位 置在视神经孔的下方,由此向外此裂逐 渐缩小,故此裂又被分为两部分, 外侧部分位于眶顶和眶外侧壁之间向前 方伸展,内侧部分在眶顶尖端及视神经 孔之间, 两部分形状不同,外侧较窄,内侧较宽。 眶上裂为眶顶和颅中窝之间的最大交通, 其尖端距额颧缝30-40mm。
20
精选ppt
眶底结构与临床
1.眶下神经沟不要误诊为骨折 2.修复眶下壁骨折时易损伤眶下神经
21
精选ppt
眶外壁解剖特点
眶外侧壁由两块骨组成:
眶外侧壁呈三角形,由前向后向内倾斜,与正中矢状面成45度角。 ①颧骨的眶面形成其前1/3部分 ②蝶骨大翼形成其后2/3部分。
22
精选ppt
眶外壁解剖特点
泪囊窝
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组成 卵圆形,前后界分别 为泪前 嵴、泪后嵴 上半部分与筛窦为邻,下半 部与中鼻道为邻
14
精选ppt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的几个重要结构给修复带来一定困难:
(1)内眦韧带 (2)泪道系统
15
精选ppt
内眦韧带
内眦韧带大部分附着于由上颌骨额突构成的前泪嵴上,小部分附着于由泪 骨组成的后泪嵴上,眶内侧壁骨折移位造成内眦韧带断裂移位,临床表现 为外伤性眶距增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