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县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及对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人均收入低。
2.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
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3.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
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待遇,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
二、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过快。
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化负担过重,城市资源环境受到极大压力。
2.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3.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工资保障等问题。
4.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中找工作难度较大,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三、政策建议1.加强城乡规划。
应制定科学的城乡规划,做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工作。
2.加强农民工保障。
应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应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城乡协调发展。
应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总之,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
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宜宾政务中心李擎2011年12月26日一、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我市现有建制区2个,从人口来看,只有主城区达30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
而集贸性城镇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我市大部分村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大部分村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在我市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二、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文明向广大农村的蔓延将是不可阻挡的。
同时,城市是由“城”和“市”组成的。
所谓“城”主要是由道路、交通、楼宇、建筑、空气、绿地、水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运输出去,城市的商品和服务能够便捷地进入农村。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田灌溉和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快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让农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
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农村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核心。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而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发展的方向。
比如,一些山区可以发展特色林果业、中药材种植;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发展民俗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企业的扶持,提供政策优惠、金融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教育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这导致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城市孩子。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意见【可编辑版】
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意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意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是解决我国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我县组织县农办、县经济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意见。
一、现状原因分析(一)农民无缘分享工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成果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
农民只有劳动、国家赋予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劳动所得农产品的权利,无缘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
一是就业制度的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就业只能当农民,要获得在工、商业的就业权利,要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福利,只能通过“农转非”方式实现。
在现有体制下,农民虽然可以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和得不到应有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因此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二是土地制度的不公平。
在我国现存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土地政策,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两者之间存在巨额的价差,国家通过土地征用制度,实现土地性质的转换,获取巨额价差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
三是农民物权的不公正。
改革开放后,建立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宅基地使用权只能使用和继承,不能交易,农民的房屋只能作为消费品而存在,资产被沉淀下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产生不了效益,难以体现价值。
四是农产品价格的低迷化。
我县城镇化水平低,农产品是“生之者众,用之者寡”,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统筹农业生产、协调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
(二)农民在国民经济再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国民经济再分配过程中,财政、税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加剧了“三农”问题。
取消农业税前,一方按收入、一方按成本计税,城市居民按工资性收入纳税,而农民依据耕地面积计税并承担“三提五统”费用。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宜宾市叙州区作为四川省的一个县级市,乡村振兴蓬勃发展是当前叙州区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叙州区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调查和思考。
我们调查了叙州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叙州区的农业产值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农产品的产销情况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所提高。
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叙州区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农民自身的努力。
我们调查了叙州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叙州区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通讯设施的改善。
农村公路的硬化和道路的改善,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更加方便,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通讯设施的普及也提高了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有利于他们了解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调查了叙州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改善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叙州区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提升了教学质量。
医疗卫生方面,叙州区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改善力度,建设了更多的乡镇卫生院,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我们对叙州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
叙州区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
叙州区还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生态化,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叙州区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依然存在,年轻人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的收入水平有限。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农村。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一、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加大投入,完善城乡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
同时,要注重城乡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二、公共服务均衡化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
同时,要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产业发展协同化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协同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要优化城乡产业布局,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同时,要鼓励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人口流动有序化实现人口流动有序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条件。
要完善人口流动的政策体系,优化人口流动的公共服务,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同时,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人口支持,推动城乡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五、生态保护共同化推动城乡生态保护共同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同时,要引导城乡居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六、文化交流深入化促进城乡文化交流深入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推动城乡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化的软实力。
七、政策机制统一化实现政策机制统一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城乡政策协调,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城乡政策的一体化发展。
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行力度,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只有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建议城乡融合发展,听起来像是个很高大上的话题。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不那么大,让两者能像一家人一样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可是要真做到这一点,问题可多了。
咋说呢?你看看现在的情况,城市的高楼大厦越来越高了,农村的茅草屋好像还是原封不动。
城市里一堆人争着买车、买房,农村那边呢,老百姓还得为口袋里的几毛钱发愁。
说实话,这样下去,城乡之间的鸿沟还怎么填呢?这就像你把一块大蛋糕分给两个人,城市一个大口吃掉,农村那边剩下点零碎,想分个平衡,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别看国家一直在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什么发展农村经济啊,扶持农业发展啊,可是效果,唉,还是慢得像蜗牛爬行。
就拿基础设施来说吧,城市里的地铁、公交四通八达,农村呢?电力、交通、有时候连个能接上网的地方都找不到,农村那边出个门,像是要去远古世界一样,几乎断了和外界的联系。
再说教育,城市里的学校都是一流的,不仅设施好,老师也是个顶个的优秀。
农村呢?老师就得拼人品,能不能遇上个好老师完全看运气。
再看看医疗资源,城市里大医院一堆,乡村医疗条件简直让人捉急。
简直是心疼那些农民兄弟姐妹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就算有再多的劳动成果,也常常因为缺乏便利的生活条件和资源支持,让他们的生活质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可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办法多得很!相关部门得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能让农民朋友总是低头埋头干活,忽略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你看,农村的公路一修好,市场通了,村里的人到城里去工作、赚钱的机会就多了。
再加点网络信号,农民就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用手机做生意,甚至能做个小电商,卖点自家种的东西。
毕竟,这年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谁能玩转互联网,谁就能“抢占先机”。
得让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升,农村孩子也能上个好学校,不必为了升学跑得像串门一样远;农村老人看病不必一趟趟去大城市,只要能在家门口就能看个小病,也能更安心。
看病这事,可得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才会觉得社会公平。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探讨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探讨在当今社会,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涉及到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最为直观的表现之一。
城市往往拥有更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附加值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普遍较低。
这种经济上的差距导致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水电、通信等方面的条件不如城市,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里的学校通常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而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相对较低。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孩子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农村地区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医疗领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同样显著。
城市中的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设备陈旧、医疗人才短缺,很多农村居民在患病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一些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治疗,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文化方面,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各种文化设施和活动。
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文化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这种文化上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呢?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发展条件。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
许多农村地区道路崎岖不平,物流运输困难,这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外销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质量,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同时,水利设施的完善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可以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稳定粮食产量。
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普及,能够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便捷服务,为农村电商、远程教育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是核心。
农村经济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
特色农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并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乡村旅游业则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农家乐、民俗村等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再者,加强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根本。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地区人才匮乏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如农业技术人才、电商人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等。
此外,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全文5篇)
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全文5篇)第一篇: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宜宾政务中心李擎2011年12月26日一、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我市现有建制区2个,从人口来看,只有主城区达30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
而集贸性城镇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我市大部分村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大部分村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在我市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二、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文明向广大农村的蔓延将是不可阻挡的。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需要对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1.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聚集,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贫困、落后地区仍然存在。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
城市基础设施比农村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差距,城市居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服务不足的局面。
3.城乡就业不平衡。
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而农村就业相对单一,收入水平低,农民工问题仍然存在。
二、问题1.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3.城乡就业不平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吸引和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三、政策建议1.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注重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
3.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4.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推行农民工就业与城市社会保险等政策衔接。
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着一些现状和问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城市发展过快,而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外流加剧,农村贫困化问题严重。
其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高,而农村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滞后。
再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城市居民收入高,农村居民收入低,致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城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不容忽视。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消耗加剧,对农村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
在城乡规划和管理方面加强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缩小城乡差距。
三、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发展。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重视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四、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
加强对城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推进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1 -。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叙州区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进行调查与思考。
一、调查情况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在叙州区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道路修复,农村饮水工程的全面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助力等等。
这些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和生活环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乡村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叙州区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发展绿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通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使得农村经济不再依赖传统种植业,而是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乡村文化和生态的保护与传承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叙州区也加大对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通过修复古村落、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和乡村书屋等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叙州区乡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思考1. 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叙州区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比如推动乡村产业升级,鼓励农村创业,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等。
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引入优质农业品牌,打造乡村旅游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 加快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应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叙州区可以加快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农村电商、农业智能化、农村数字化等发展。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使得乡村经济更加具有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3. 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政府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比如提供财政补贴、降低农村创业的风险,完善农村创业孵化平台等。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可以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推动乡村产业的多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宜宾县政府副县长钟建华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抓环境治理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认真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着力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来抓,城乡联动,多措并举,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和制度化”的标准要求,在全县掀起了集中环境综合治理、共建优美环境热潮。
一、宜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状及问题宜宾县位于川、滇两省结合部,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535个村、46个社区,总户数291334户、人口103万。
其中,农户19万余户和农村常住人口62万余人。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县委、县政府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引导各乡镇、各部门充分认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现实意义,正确处理城区环境整治与场镇环境治理的关系,促使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与场镇环境卫生治理有机结合,与集镇建设和管理相结合,与农村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与提高城乡居民素质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抓住这些年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实施城乡联动,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以专项治理行动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
一是场镇“五乱”治理效果明显。
县城英烈巷、梨园巷、二二四啤酒广场及金沙江广场得到有效治理;全县清理垃圾5.6万余吨,清除卫生死角4060余处;新建垃圾中转设施129处、垃圾处理设施177个,垃圾箱1413个,落实专职管理人员176人、环卫工人496人。
二是重点整治及专项行动扎实有力。
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工地、公路水路铁路、市场、交通秩序、城乡风貌、场镇及村社等治理工作,城乡环境综合形象得到提升。
全县共清理路障26处、水面漂浮物12余吨、重点河道2.3公里;新建农贸市场大棚4870余m2、货台3260余m2、排水设施920余m2,修整地面7030余m2;完善交通标志7套、交通标线5000 余m2;拆除、维护广告店招3650余处,清除牛皮癣9900余处。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发展策略。
宜宾市叙州区作为四川省的一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与思考的模式和经验。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叙州区依托本地飞猪花椒资源,大力发展花椒产业。
采用统一标准化管理和扶贫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和销售网络,推广优质品牌,逐步形成“品牌+基地+合作社+市场+金融”等产业链;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加强“乡村旅游”引领叙州区利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
整合资源、加强宣传、完善服务,引入资本、拓展市场,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比如坚果文化观光园、九都民俗文化村、山水古镇文化村等,让更多游客走进农家,享受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美食。
三、探索“村民自治”叙州区探索“村民自治”模式,赋予村民更多的管理权利和利益分享,让村民有了管理村庄和发展产业的底气和自主性,提高农村自治水平。
如叙州区的赵家花园、贺家庄等几个村庄,均成为“美丽中国乡村”示范村,成为国内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
四、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叙州区注重改善乡村环境和公共服务,通过三 year 换挡期进行大规模的农村路网、供水、供电、防汛、畜禽养殖等基础建设和社会保障,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社会福利保障。
总的来说,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但受经济、地理、人口等各种因素影响,叙州区乡村振兴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有的电商在互联网上占优,但与“实体村庄”脱节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乡村振兴”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宜宾市叙州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北部,素有“九寨沟川西版”之称。
近年来,该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村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变化。
本文将对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进行调查与思考。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政府还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强对乡村振兴项目的指导和扶持,为农民发展各类经济项目提供了保障。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区内农民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乡村振兴,积极尝试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他们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业观光等方式,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区内独特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条件。
叙州区境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森林、山岳、水域等。
政府和农民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还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当地企业、社会组织、知识人士等都纷纷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资源的支持。
一些项目还得到了社会投资和金融支持,加大了乡村振兴的力度和速度。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可喜。
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政府、农民、生态环境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乡村文化保护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宜宾市叙州区的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市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宜宾市叙州区是四川省宜宾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个地处长江上游的山区县,地理位置优越。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叙州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对叙州区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探索叙州区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策略。
一、叙州区乡村振兴的现状1. 农业生产逐步现代化在叙州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民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加强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种植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为叙州区农民增加了收入,助力了乡村振兴。
2. 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叙州区地处山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叙州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景区开发、民宿运营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为当地农民增加了务工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乡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叙州区政府致力于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了乡村环境。
还重点打造乡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
4.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叙州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后劲。
1. 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 注重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特色乡村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酒都宜宾是“长江第一城”,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此交汇。
全市辖1区9县,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535万。
宜宾能源、矿产、水能等资源富集配套,工业发展基础较好,拥有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集团。
同时,宜宾人口众多,农业资源、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又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市。
长期以来,宜宾由于城乡发展脱节,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导致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能力弱,作为城乡经济结合部的县域经济成为发展“短板”,制约了宜宾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以后,宜宾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特别是2006年以来,宜宾按照城乡一体化、市区一体化的“全域宜宾”思路,围绕打造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乡镇、新村四位一体发展,统筹规划城镇道路、市场、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努力建设相互衔接、系统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
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
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8.3%,提升到2009年的36.6%。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宜宾重视统筹规划、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味,培育产业生态、助民就业增收。
与城乡统筹之初的2002年相比,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2元,增长了1.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73元,增长了1.12倍。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翠屏区进入四川省县域经济前十强,各区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过亿元,走出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市强县弱”的困境,呈现出市县共荣的崭新局面。
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拓展了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为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加快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宜宾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谢德龙宜宾县幅员面积300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人口103万。
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2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计实现10.0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3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52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4:38:28,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财政困难县。
发展不足是全县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一、深入分析,认清形势,找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宜宾县县域经济近几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但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仍然较弱。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还不能发挥支撑作用。
2007年,县属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9户,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10户,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1.91亿元,其中县属规模工业增加值12.07亿元,实现利润2.79亿元。
惊雷科技、伊力集团、天工机械、威力化工、汇宝食品、重啤宜宾、中焱钢铁、中森木业、红楼梦酒业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以饮料、食品、冶金、化工、机械、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但是,宜宾县工业总体上仍然表现出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经济总量小的特征,对县域经济尚不能发挥支撑作用。
二是现代农业初具雏形,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9.63亿元,实现粮食总产量46.18万吨,畜牧业实现产值15.88亿元,劳务开发共转移和输出19.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26元。
粮油、生猪、油樟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肉兔、蚕桑两大骨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汇宝食品、天蚕丝绸等10户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良好;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喜捷镇新联村被评为“省级丘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但是,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仍然是“靠天吃饭”,农业抗灾能力较差;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低,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县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及对策建议
宜宾县课题调研组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现代经济社会形态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持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是项长期性和艰巨性任务,也是宜宾县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一、宜宾县城乡发展的现状
宜宾县地处盆周山区,是100万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财政困难县,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6.38亿元,同比增长34.3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35元,同比增加14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8元,同比增加650元。
城乡建设稳步发展。
全县共有26个乡镇,建制镇规划编制率达90%、镇乡一般集镇规划编制率达60%,其中省级试点镇5个、市级试点镇2个。
5个省级试点镇中观音镇开发工作启动较早,目前人口已达到1.5万左右;白花、蕨溪2个镇是省重点试点镇,近几年年开发量在1―2万平方米左右。
2005年—2007年,全县投入约1.42亿元实施道路硬化、供排水管网等工程改造城乡环境,城乡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县共有赶集场镇57个,现有城镇总人口约21.5
万人,城镇化率21.40%,城镇总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已规划城北工业园区2.23平方公里,正在编制高捷园、孔滩园等工业园区,城北工业园区目前入驻企业7户、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开发住宅小区5个、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入驻了县二中学校、占地0.1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同时,市政道路、公共绿地等建设初见成效。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产业培育成效明显,粮油、生猪、油樟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病险水库整治、长治水保、天然林保护等项目顺利实施。
特别是喜捷镇新联村“路、水、产业”齐推进,已初具“省级丘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雏形。
区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永兴莲藕、双龙花椒、合什海椒、双谊芽菜、王场渔业等不断发展,肉兔、蚕桑两大骨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07年,新增蚕桑种植面积11207亩、同比增长94.3%,新增肉兔出笼100万只、同比增长22%,实现劳务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22.69%,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57%、同比提高3.39个百分点,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户、专合组织20个,20户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78.7%。
二、宜宾县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宜宾县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县城乡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各乡镇发展不平衡。
宜宾县财力非常有限,是“吃饭财政”,乡镇财政压力更大,财源更为匮乏,仅能保障政府机构运转,用于发展城乡经济的资金不足,特别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农业生产很大层面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
同时,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县城柏溪比其他乡镇经济发展更快,南大片区与东大片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商州、龙池等地理条件较差的乡镇经济也发展滞后。
二是城镇化进程偏慢,城乡差距和矛盾较大。
城镇建设还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落后,使县域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难以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延缓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由于长期以来对城乡政策实施以及资金投入不平衡,城乡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农村发展远落
后于城镇。
宜宾县为农业大县,农村所占比重较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2倍多,农民看病难、读书难、就医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据统计,全县因患严重疾病和遭受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的人数约5万人。
城乡差距明显,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宜宾县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民、简单地变农民为市民,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和大规模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而是要使现在的农业人口参加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要用好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着力发展粮油、畜牧(生猪、肉兔)、林竹(竹木、油樟、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大项目辐射区域后勤供给保障能力。
要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以打造喜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以支持乡镇龙头企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要继续支持汇宝食品、天蚕丝绸等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强力推进龙头企业向集群化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互动。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项目和资金上,重点扶持运作规范、带动面宽、维护农民利益好的重点示范协会和与协会紧密联系的支柱产业。
三是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
注重抓好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品向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特色经济转变,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以打造“百万元”村为抓手,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
要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力度,大力开展劳
动力的培训和转移,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着力培养新型农民群体,要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切实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资等问题。
(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要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的要求,大力改善全县交通网络,着力改造现有公路道路,切实提高全县交通水平,要进一步加强道路养护,不断健全“建、管、养、运”一体化道路管理体制,保障道路畅通,进一步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着力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县城旧城区道路改造,推动县城、重点城镇、一般集镇体系梯级协调发展,以省、市级示范小城镇为重点,以一般集镇为纽带,大力发展建筑房地产业,进一步加快乡镇场镇建设。
要统筹城乡社会生产力发展,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实施节水灌溉、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等农综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行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池建设,切实改变农村生产力要素配置落后的现状。
(三)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理念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为重点,以创新救助体制和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要加大对社会救助投入,健全救助资金筹措机制和社会救助资金的自然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关注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家庭,保证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低保,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要大力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对因病、灾害等因素致贫
的农村家庭实施救助,让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要特别注意挖掘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救助资金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捐赠活动,充分调动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捐赠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建立以经常性救助为基础,应急性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农村,要统筹好城乡发展,就必须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切实改变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地位,增加农民收入。
要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对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以奖代补。
要切实解决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与“三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鼓励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和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支持。
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积极稳妥发展规模经营。
要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调整农村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油、林竹、果蔬、茶桑、烤烟、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和生猪、白鹅、肉兔、黑山羊等优势特色畜禽,加快建成一批专业村、专业社和特色农产品基地。
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用现代科技和服务体系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及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技推广、农业信息、农机社会化等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