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民俗文化.24页PPT

合集下载

黎族文化习俗

黎族文化习俗

• •
2、地鬼。以为农作物的丰收是地鬼的恩赐。在合亩制(由若干父系小家庭联合进行生产和分 配的一种经济制度)地区,开始犁田时,“亩头”(合亩单位的首领)夫妻要到河里洗澡换新衣, 然后回家静坐。当太阳西下时,亩头才下地“犁第一路田”.途中要反复念“呼风唤雨”的咒语,祈 求大雨降临如倾盆,点点滴滴落田中。播种当天,亩头独自去秧地,小心翼翼做象征性的播种动作。 要防止鸡叫狗吠,纵使遇见熟人也不吭声,唯恐惊动地鬼。插秧前,亩头先去插几株被称为“谷魂” 的秧苗。稻谷成熟时,要供献几个小饭团,感谢地鬼的恩典;并由亩头的妻子到田间去接“谷魂”. 3、灶鬼。由于敬畏和崇拜火,因而家家户户敬祀灶鬼。禁止任何人跨越、敲击或移动用三块 石头砌成的品字形炉灶,否则认为将触犯灶鬼,从而招致病痛或其他灾难。
黎锦服饰
织锦图案
纯手工制作
传统服饰
• 黎族最著名的服饰是黎族纺织品,有黎锦、黎幕、黎裙、 挂包、头巾、花带等,图案师于自然,又抽象变形。制作 精巧,有的带嵌缀金银线、云母、贝壳、穿珠、铜线等, 色彩鲜艳,风格朴厚,富于装饰性。 • 黎族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花纹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女子一般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男子一般结发缠头,穿 无领对襟上衣。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黎族男子的服饰 已完全现代化,在交通方便的城乡,妇女也极少穿民族服 装,只有传统节日和婚丧时才穿民族服装。在偏僻的山寨 中,老年妇女仍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
4、雷公鬼。以为太阳等天体及云、雾、雷、电、风、雨等自然现象都有“灵性”,故普遍敬畏 雷公鬼、太阳鬼、风鬼等。如人头痛发热,就认为触犯了雷公鬼、太阳鬼;患疟疾,则认为触犯了 风鬼。触犯雷公鬼,要请娘母、鬼公(巫师)联合做法事。
• • • • •
传统节日
•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 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 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日子。会场一般设在开阔的橡胶林 里,头上绿叶蔽天,脚下“叶毯”铺地,幽邃、凉爽、安谧。难怪“三月三” 就成了当地人自由选择配偶而被称为“爱情节”。传说远古时代,聚居于昌 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灾。只有一对恋人坐在大葫芦瓢里幸免于 难,被漂流到燕窝岭边。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俩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 生儿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又渐渐使黎族繁衍发展起来。后人奉他们 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纪念。节日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 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有天妃和观音化石的 岩洞口。拜祭毕,青年们来到活动会场,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 秋千等。夜幕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撑开花伞,姑娘们的银饰及 贝壳饰物在火光下闪闪烁烁。情歌婉转,舞蹈渐起,由平缓抒情而进入欢乐 奔放。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 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 情郎腰间,双方信誓旦旦,相约明年三月三不见不散。因三月三从其来历和 主要活动内容来说,都与婚恋有关,故而也称为爱情节。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黎族文化 简介
LIZU BY HAINAN
人规162 吴鹏 蔺子炜
01. 黎族概况 03. 黎族信仰 05. 黎族建筑
目录
CONTENTS
黎族文化 简介
02. 黎族族源 04. 黎族饮食、服饰 06. 黎族艺术
黎族概况
黎族概况
•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大 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 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 宗教阶段
黎族信仰
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黎族信仰
黎族传统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 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黎族的图腾有动物图和植物图。动物图腾崇 拜主要有龙、鱼、鸟、狗、牛、猫等崇拜。植物图腾崇拜主要葫芦瓜、木棉和竹子等
•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三亚、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南部县市,其余散 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总人口数为1463064人 • “黎”是他称,是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西汉以前曾经以 “骆越”,东
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南方的一 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的远古祖先 • 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 自居。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等差异有“哈”、“杞”、 “润”、“美孚”、“赛”等不同的自称,但在对外交往时一般都自称 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
语言学
从语言系属来看,黎语与源于古代越族的壮、布依、侗、水、傣等族语言同属于汉
藏语系壮侗语族,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都有显著的共同特征。从此方面可以推定 黎族与壮、布依、傣、侗、水等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

海南黎锦文化PPT

海南黎锦文化PPT
传说中的创世神教会了黎族妇女织锦的技艺,从此黎锦成为了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代代相传。
黎族的历史和传说为黎锦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每一件黎锦作品都充满了故 事和意义。
黎锦在黎族生活中的作用
黎锦在黎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实 用价值,它不仅是美丽的工艺品, 也是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黎锦被用于制作各种服饰、头巾活带来了丰富的视
旅游纪念品
黎锦制品如围巾、披肩、抱枕等成为热销的旅游 纪念品,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产品种类。
3
景区展示
在海南的景区和博物馆,黎锦的展示和现场制作 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 和满意度。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文化交流使者
01
黎锦作为海南文化的代表,多次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
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缺乏市场推广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黎锦 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难 以获得广泛的消费群体。
保护意识不足
部分地区和民众对黎锦文化保护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保护和传承 的意识。
保护措施与政策
政府支持
建立传承人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黎锦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 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传承人开 展技艺传承活动。
02 海南黎锦的制作工艺
纺线工艺
采集原材料
晾晒与储存
海南黎锦所用的纤维原料多为野生或家种 植物,如剑麻、木棉、葛藤等,通过浸泡 、晒干、剥皮、绩丝等工序制成纤维。
纺好的细线需在通风处晾晒干燥,然 后储存备用。
纺线
将制成的纤维通过纺轮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纺成细线,这一过程需经过多道 工序,如去杂质、合并纤维等。
觉效果。
黎锦还是黎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体,通过织锦技艺的传承,黎族 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得以延续。

黎族风情介绍

黎族风情介绍

Thank you
画于脸部两颊的双线点纹、几何线纹、泉 源纹等,称为“福魂”图案;画于上唇的 纹,称为“吉利”图案 ,另外还有“多福” 图案 ,“保平安”图案
正在逐渐消失,年青女子几乎不再去纹身, 手艺也已在失传。目前在世的纹身妇女有 2000人左右,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年轻 的也约70岁,她们去世后,黎族妇女文身 历史也将划上句号。
黎族美味
竹筒香饭 竹筒香饭,是黎族一种颇具特色的野炊。 竹筒香饭是用粉竹或山竹的一节,装进适 量的米和水(大约一份米二份水),放在火堆 里烧熟,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干饭,便是 有名的竹筒香饭。
黎族特色
纹身
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 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 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 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
独树一帜—黎族
黎约114万人,是3000多年前 就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的原 始居民,现大多居住在海南岛 中南部山区。
黎族的居住
船形屋,黎族代表性 的住宅,竹木结构的 干栏式建筑,因屋形 似覆舟而得名,有高 架式和铺地式两种, 是黎族最古老的住宅 建筑。
独创乐器
黎族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 独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哔哒、口 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最能传情是鼻箫 鼻箫是黎族极具特色的气鸣乐器,因用鼻 孔吹奏而得名。
竹竿舞
竹竿舞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 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
黎族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最 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 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 。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6 黎族民俗文化的现状与传 承保护
现代社会中黎族民俗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文化地位
黎族民俗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文化多元性。
社会影响
黎族民俗文化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生活习俗 和社会组织方式,为现代社会提供了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吸引力。
03 黎族的节庆与习俗
重要节日:三月三节
01
02
03
节日意义
三月三节是黎族最重要的 传统节日,也是黎族农历 新年的开始,被誉为“黎 族春节”。
庆祝方式
节日期间,黎族人民会举 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 歌舞表演、传统体育游戏 、祭祀仪式等。
特色食物
三月三节期间,黎族家庭 会制作传统美食,如糯米 饭、竹筒饭、糍粑等,以 及特色的酿酒。
04 黎族的民间艺术与音乐舞 蹈
黎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价值
1 2 3
口头传统
黎族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头传承,是老一辈向年 轻一代传递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的重要 方式。
生活智慧
黎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丰富的生活智慧,如勤劳、 诚实、团结等,对黎族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传 承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
黎族民间故事题材多样,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反 映现实生活的故事,展现了黎族人民丰富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感谢您的观看
黎族的音乐与乐器
音乐风格
01
黎族音乐风格独特,既有悠扬的山歌,也有欢快的舞曲,体现
了黎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乐器种类
02
黎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独弦琴、口弓、鼻箫等。这些乐器
制作精美,音色独特,是黎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
03

海南五指山黎族风俗

海南五指山黎族风俗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五指山的黎族人民,对待来宾猪独具特色。主人先 取槟榔盆,让客人吃槟榔,表示欢迎。接着,主人把客人随身携带的东 西拿进屋保管好。然后,安排客人休息,主人开始做饭菜。若是女客, 先吃饭后喝酒,如果是男客,先饮酒后吃饭。在酒席上有规矩,不能乱 坐,要面对面就坐。接待客人以杀鸡佐酒为厚礼。佐饭菜不重视,只要 有酒醉就认为以礼相待。 有的地区,黎族待客礼节很特殊,主人不陪客人吃饭,认为主人在场, 客人会讲客气,吃不饱饭。若是女客到黎家,不能在一家吃饱,必须留 有余地,好应酬其他家主人的邀请,这样才算客人有礼节。是男客,就 没有这个规矩了,只在一家吃饭就行了。黎族习俗规矩,客人吃完饭, 由自己洗涤碗筷,并放回原来的位置。主人请客吃饭,不能将筷子义叉 放碗上,交叉筷子是对客人的不尊敬或有意见。也不能将两根筷子首尾 放碗上,倒放意味着是“抬死人棺材的竹杠”,是对客人的极大侮辱, 客人则将碗口倒盖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根筷子,表示"埋死人的坟墓"以 达到报复的目的,从此,主客就断绝交往了。

海南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海南岛的少数民族黎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
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海 南的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黎族有自己独 特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口规模较大的少数 民族之一。黎族数千年来漫长的历史发展, 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并以其 强大的生命力长期延续下来。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黎家人向客人敬酒,先双手举碗向在座的众人表示 起碗敬酒,客人双手接过酒并将酒饮尽,接着主人 用筷子夹一块肉送进客人口中,即表示主人有诚意 有礼貌。 客人辞别时,不得由自己拿走行李或其他东西。如 果这样做了,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重,或者是对接 待有意见。主人送客,不能在屋内就将东西交给客 人,更不能主人在屋内、客人在门外,将东西递给 客人。这样会被认为主人不许客人第二次进家门。 必须将客人送出村寨路口,才将东西给客人。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26页PPT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26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自然崇拜指的是直接对自然实物进行崇拜,其等级最高的是石崇拜,如石祖崇拜,灵石 崇拜等。其他的还有天、地、风、树和雷公、山、水、火等的崇拜
各家族的祖先是指父氏家族男性正常死亡的远祖和祖先,除了各个家族外,同一部落或 同一地区还崇拜同一个祖先。在黎族村子门前或大榕树下,都有用几块石头筑成的小石 屋,这是黎族祭拜的土地庙,庙里设有神位和香炉
黎族艺术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 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 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2号字,1.3倍字间距。 双击图片,在顶部导航中找到填充,下拉菜单选择 填充方式,选择“图片或纹理”,在来自图片中选 择想要插入的图片,点击插入并确定。
黎族艺术
黎族民歌
黎族民歌是一朵绚丽的艺术 之花,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 爱唱歌。黎族民歌多是独唱、 对唱,用黎特有的民乐伴奏, 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 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 古风,讲究节奏韵律,易于 上口传颂。2008年,黎族民 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建筑
黎族艺术
黎族艺术
打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 性的舞种,但是它广为人知 的是“竹竿舞”这个名字。 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 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 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 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 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 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 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 种丧葬舞。2006年5月20日, 黎族打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劣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癿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癿三亚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南部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癿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南方癿一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癿进古祖先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自居

海南风俗ppt课件

海南风俗ppt课件

海南十八怪
海南十八怪之一:老太太上树比猴快 ------ 见过妇女上椰树, 但要赶上猴子的速度还必须经过特殊强化训练。
海南十八怪之二:火车不如汽车快 ------ 这里的公路比铁路 发展得快。 海南十八怪之三:三个老鼠一麻袋 ------ 这里的老鼠确实又 大又多,晚上在路上走就会无意间踩到老鼠。
竹 竿 舞
黎族服饰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的上衣和 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 圆领贯头衣,配以诸多饰物,领口 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 口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 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 裙。有些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 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 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 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 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 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
海南十八怪之四:三只蚊子一盘菜 ------ 这里的蚊子是挺厉 害,但集成一盘菜还是不容易的。
海南十八怪之五:蟑螂苍蝇都是菜 ------ 这年头吃海蟑螂、 苍蝇幼虫已不是新鲜事了,海南更甚。 海南十八怪之六:水果越臭越好卖 ------ 这里的菠萝蜜、芒 果、木瓜等著名水果在成熟前期和成熟后均有一股很臭的味, 没有这种臭也就没有它们的香。
公仔戏艺人的特长是一 人可以演唱多种不同角色 的唱腔,分别用平喉、子 喉演唱男女角色的不同唱 调。
端午洗龙水
在海南,端午除了龙 舟竞赛、吃粽子、在门口 悬挂菖蒲和艾草这些典型 的端午节风俗外,海浴、 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则让海 南的端午节与众不同。
海南人认为,端午节 的午时,是洁净的“龙水” 上涌之时,“洗龙水”能 强身健体,四季平安,经 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 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 康不长热疮热痱,也能保 护一年的健健康康、平平 安安。

海南的黎族文化

海南的黎族文化

海南黎族简介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汉以前就从两广地区陆续来到海南岛定居。

“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杂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

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房。

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

“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过渡三种。

其共同特点是茅草房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作烤干食物用,屋顶侧面开天窗。

"布隆亭竿"中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

现在在黎族地区这种房屋已不多见,多数住室已为金字顶代替,靠近城镇的黎族人已住进瓦房。

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

黎族人多穿对襟无领上衣,妇女穿对襟无袖开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

黎锦是黎族人最为著名的纺织工艺品,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色彩艳丽富于特色而驰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嗜好,槟榔是待客、定婚不可缺少的佳品。

据说槟榔有助消化、驱绦虫、降血压、提神健胃的作用。

在节日劳动间歇,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

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三月三"是黎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

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

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相会。

作者:鱼儿。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黎族体育运动-《跳竹竿》
如果说到黎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活动,那就当属《跳竹竿》了。根据黎族民 间传说,跳竹竿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相传黎族先民们在搭建茅屋的时候,竹竿不 断地从屋顶滑落下来,人们为了避免被竹竿碰头打脚,便不断地左闪右跳,慢慢 地大家对这种动作产生了兴趣,经过不断改进,便形成了如今的跳竹竿,也叫 《跳柴舞》。
黎族舞蹈《钱铃双刀》

《钱铃双刀》是黎族一种表演性 的民间竞技活动,它由钱铃与双 刀的对练而得名,据说流传于黎 族乡村的这种活动已经有数百年 的历史。钱铃双刀一般多在黎族 的喜庆日子举行,假如村寨中有 青年人结婚就更愿以此来助兴。 表演的场地多选在打谷场等空地 上。钱铃是一根两尺多长的空竹 筒,里面串有十几枚铜钱,摇晃 竹筒的时候,会发出哗哗的响声。 双刀则是两把木质的双面尖刀。 一般双刀为攻方,钱铃为守方。 表演时,动作流畅,灵活紧张, 刚强有力。是锻炼人的机智勇敢、 能攻善守的一项极好的民族体育 项目。
黎族服饰
在衣饰方面,妇女束
髻于脑后,押以骨簪, 披绣花头巾,衣无扣, 对胸开襟,有的地方 穿“贯首式”上衣, 下身穿裙。妇女大都 喜爱戴耳环、项圈、 手镯、有的一直保持 纹面和文身的习惯。 男子结鬃,有的结于 额前,有的结于脑后, 缠头,上衣无领对胸 开襟。
住宅特色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 地址。选地的原则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 的坡度;地方要“干净”,即野兽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其地质表 层多为砂质粘土层,下面多为砂土砾石层,土质一般均属良好,承载能力 可以满足建筑要求。 黎族的居民村落,多是被高大的阔叶林和灌木林围绕 着。因此,在村落外边看不见居住房屋,而且富有亚热带的村落风光,是 黎族同胞住地共同的景色特征。

海南文化 ppt课件

海南文化 ppt课件

历史背景
❖ 海南岛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文化 积淀。据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证实,早在1 万年前就已有“三亚人”在海南岛生息。夏商之际, 中国南方百越族中“骆越人”的一支迁入海南岛, 成为黎族的祖先。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 帝在海南岛上设珠崖郡和儋耳郡2个郡,辖16个县, 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到隋唐时期,汉族移民 的开发逐渐由东北部向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沿海地区 扩展,形成环岛开发的态势,而且生产力有了明显 提高。唐贞观元年(627年),在海南设崖州都督府, 管领崖州、儋州、振州3个州,12个县,是海南最早 的统一的行政领导机构。
海南的特色文化节庆
❖ “三月三”节 ❖ 换花节 ❖ 冼夫人文化节 ❖ 儋州民间歌节 ❖ 海南国庆椰子节 ❖ 七仙温泉嬉水节 ❖ 南山长寿文化节 ❖ 中国海南欢乐节 ❖ 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 ❖ 等等
欢乐“三月三”
❖ 活动特色:“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 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
❖ 节庆形式:竹竿舞。黎族竹竿舞又称打柴,“跳柴”原是 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数百年前,当黎家人经过辛勤 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会穿上节日盛装, 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 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就会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 跳起竹竿舞。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 的收成。如今,它的祭祀色彩逐渐消失,已成为一种带有 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 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现在,跳竹竿已 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青 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小小 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
海南文化之一琼剧
❖ 海南琼剧发源于定安,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定安的琼剧群 众基础深厚,名伶辈出,在海南 民间流传有“没有定安不成戏班” 的说法,被誉为海南的“琼剧之 乡”。定安琼剧于2005年被列为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07年共有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即海口琼剧、海南八音、海 南公仔戏、龙塘民间雕刻艺术、 冼夫人军坡节、府城换花节、傅 道村椰雕)的文本撰写及音像资 料录制工作。这七个项目全部被 省、市列为保护项目,其中海南 琼剧、海南八音、公仔戏、椰雕 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重点保护名 录。

海南黎族文化.pptx

海南黎族文化.pptx
到了这一天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 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在节日期间,人 们要举行歌舞盛会。
附加——、、
山兰酒
山兰酒用黎话称为 “biang”,黎族同 胞依山旁水而居, 酒采用所居山区一 种早糯稻——山兰 稻谷酿制。
逢重大节假日或
是迎接宾客,热情 的黎族人民便取出 来招待,一同痛饮。 (后劲很大,不要 喝多哦!
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 熟的饭食。这种饭多数在上山打猎或砍山时吃的, 其风味独特。现在竹筒饭已走进寻常百姓,在海南 各类饭店均可食到。
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
兽、花草和人物栩栩如生。
关于黎族黎寨的传说
据说,海南黎族祖先原生活 在海上,以船为家,后迁入 陆地,为怀念先祖的船家, 在陆上盖成船形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 它是原始的干栏式住宅,门 开左右形如船而得名。
黎族特制饮食
神秘的黎族纹身传说
纹身,黎语叫“打登”,亦 叫“模欧”。海南汉语叫 “绣面”或“书面”。西文 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 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人民 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 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 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 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 不相认。绣面、纹身多于十 二岁左右起纹,黎族人称为 “开面”。 这些纹身伴随 着她们的一生 尽管在很多 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 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刺方言 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 而纯洁的。 仪式需要选择 秋天中的一个吉日才能举行。
槟榔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 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 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 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 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康 长寿食品。

海南黎锦文化PPT

海南黎锦文化PPT

• 植物纹
• 主要有木棉花、泥嫩花、龙骨花、竹叶花等花卉,以及藤、树木、青草等。 常见的有木棉纹、花草纹等。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黎族妇女普 遍喜欢用木棉纹样做为织锦纹样,图案以木棉树为主,有根部、分枝,分枝 下有钥匙纹(又称“任意花”),还有花和绿叶,以此象征根深叶茂,家庭 美满幸福。花草纹流行于五指山地区一带服饰图案纹样,图案以长柱形花纹 作族系标志,整体纹饰近似汉文的倒“巾”字形,上有野草和菱形连续纹样。 寓意根深叶茂,家族人丁兴旺,繁衍生息。 是利用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纹样,以抽象的图案表 现在服饰上,反映出原始思维的某些特征。其内容丰富,色彩美观。 主要有煮饭、玩球、纺织、农耕、扁担、禾叉等。这些纹样大多是黎族妇女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理解,凭借自己的艺术想象,加工创作出来的。 主要包括日月、星辰、雷电、水火等。黎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对自然 的崇拜一直影响着织锦图案的发展。 有喜字、福字、禄字、寿字、万字等。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织锦图案 因受汉文化的影响,有些图案逐渐采用汉字符号。这些汉文字体服饰上,反 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能够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人形纹
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 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 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黎族妇 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 黎锦 黎锦 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 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 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 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 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 的画面。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海南地域特色文化共25页PPT

海南地域特色文化共25页PPT
海南地域特色文化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5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