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概论第十六讲 新康德主义(新)

合集下载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新编近代西方哲学》
A New Compilation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04

弗 莱 堡 学
马 堡 学 派
03

早 期 代 表 | 朗
02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02
早期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的哲学
ADD YOUR TITLE HERE
二 论回到康德的意义
3. 批判唯心主义:把意识和物质、主体和客体以及现象与自在之物 看做是同一的。 4. 批判黑格尔:认为黑格尔进一步发展了康德以前的唯心主义者的 错误,从某种绝对原则出发,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主客体的同一, 本质和现象的同一。
04 马堡学派 与 弗莱堡学派
马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
1.继承和改造康德的先验论和重新解释康德的自在之物。
2.反对唯物史观,企图从伦理道德观念出发来解释社会历史,把历史的进步归结于道德观念的进

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对数学和自然科 以先验主体本身为对象,从对主体的研究出发来研
学的研究中发挥康德的先验逻辑学说
02
早期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的哲学
ADD YOUR TITLE HERE
一 生平介绍
朗格,新康德主义的开创者之一,生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唯 物主义史》,表述了他的哲学观点——回到康德,并对其进行改造。 最早对新康德主义这种哲学思潮的基本观点做了明确系统的阐述,对 以后新康德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01
新康德主义概况——康德
ADD YOUR TITLE HERE

中国近代哲学史 新康德主义

中国近代哲学史 新康德主义

中国近代哲学史新康德主义中国近代哲学史新康德主义近代哲学史是指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哲学在欧洲发展的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哲学经历了从传统的神学哲学向以理性和经验为基础的现代哲学的转变。

而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其中新康德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康德主义是指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受到康德哲学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思潮。

康德哲学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哲学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批判哲学”,即通过批判和反思传统哲学的先验知识,探索人类理性的限度和可能性。

康德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始于20世纪初,对中国近代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康德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时,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转向西方哲学,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资源。

康德哲学作为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体系,给予了他们新的思考框架和方法论。

新康德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和人权观念等。

新康德主义者认为,人类理性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可以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他们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批判来推动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追求自由和人权。

在中国,这些思想对中国近代哲学、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康德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和学术机构。

20世纪初,一些中国留学生开始前往欧洲留学,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研究哲学。

他们带回了康德哲学的著作,并在中国学界广泛传播。

这些留学生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梁启超、胡适等。

在新康德主义的影响下,中国近代哲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新康德主义者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

他们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理性主义的结合,试图寻找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和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

新康德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哲学界出现了浪漫主义和 理性主义两种思潮。浪漫主义强调感性经验和个人情感,而理性主义则强调普遍 原理和先验概念。新康德主义则是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浪漫主义的一些 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观点。
新康德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是自由的、 不可遏止的。人的认识是意志的表现,而意志则是无法用理性来解释的。
四、新康德主义的研究意义
新康德主义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康德主义通过对康德的重新解读和发展,为现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方法。新康德主义者通过对康德的批判和继承,将现代哲学的重心转 向了人的主观性和主体性,推动了现代哲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思考 和探索,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道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新康德主 义者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契约和法律关系的关系,而这种 关系需要建立在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之上。
三、应用领域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临床治疗、教育和组 织管理等领域。在临床治疗方面,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强调治 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互动。这种方法对于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 高自信和增强自尊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教育领域,罗杰斯的理论观点对于 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影评情感分 析
基于机器学习的影评情感分析是一种监督学习方法,它将情感分析视为一个 文本分类任务。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影评情感分析方法:
1、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电影影评和相应的标签(例如, 正面或负面)。

朗格的新康德主义

朗格的新康德主义
验 本身。B.在认识中起作用的不是感觉,而是知觉, 感觉意味着一种模糊的意向,它指向何处是由思 维来说明的,思维给这种意向指出目标和方向。 C.科学认识的过程只是纯粹思维按照先验逻辑主 动创造的过程。自然界是思维的创造物。D.先验 方法:从已有的科学、文化事实出发,去寻找人 创造科学、文化活动的规律。E.伦理的社会主义: 人具有至高的尊严,无论何时人都是目的,而不 应成为手段。
• 3.李凯尔特(1863-1936)的先验哲学 • A.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对象和方法上都是异质的。B.社 会文化科学的基本范畴是价值,价值不涉及存在性问题, 而是有意义无意义的问题;历史学是关于价值的科学,历 史的标准就是价值的标准。 • 4.韦伯(1864-1920)的理解社会学 • A.反对社会科学的实证化,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全 对立。B.人的理性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别,工具理 性追求效用,价值理性追求价值。C.社会学是关于人的社 会行为的科学,理解在社会学中居于重要地位。D. 资本 主义不是社会制度,而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和价值观念基础 上的精神气质。E.国家权力统治的三种类型:传统型统治, 个人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现代资本主义的管理体制 是科层制。F.社会分为多个层级,应以阶层代替马克思的 阶级来识别社会人群。
第五节 新正统主义神学 • 一、概况 • 新正统主义神学是20世纪基督教神 学中的哲学思潮,20世纪中期取得新教 神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当代西方社会有 着广泛影响。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宗教哲 学家蒂里希(1886-1965)、德国神学家 巴特(1886-1968)等。
• 二、主要观点:
• 1.哲学从理论上分析存在的结构,神学从生 存上揭示存在的意义;神学就是人的终极 关怀。终极关怀就是人类超越自己的直接 的和次终极的利益和要求,而无条件地追 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思想与活动。 • 2.人的终极关怀一定要用象征才能表达出来, 宗教神学就是终极关怀的象征理论体系。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新康德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哲学思想,它的核心是以康德哲学为基础,通过对康德哲学的重新解释和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主张理性的本质是一种规范性的力量,而不是一种描述性的力量。

这种规范性的力量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行为,使我们更加理智和自律。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强调知识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知识不仅仅是一种描述现实的方式,还包含了一种价值判断的元素。

在此基础上,新康德主义方法论强调我们应该以一种规范的方式来处理事物,而不是简单地去描述和解释它们。

这种规范性的处理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评价事物。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是“解释的再解释”。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需要经过一层层的解释和再解释。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认为,这种解释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的,而每次解释都会带来新的启示和新的理解,这种发展性的解释过程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行为,让我们更加理性和高效。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扩张的理性”。

传统的康德哲学认为,理性是一个狭窄的概念,只适用于特定领域的问题。

而新康德主义方法论强调,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拓展我们的理性,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问题。

这种“扩张的理性”是指我们不断地拓展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理解、评价和解决问题。

新康德主义方法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反省的理性”。

它认为,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评价,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评估,以确保我们的理解和评价是正确和有效的。

反省的理性是指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发现自己的思考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偏见,进而改进我们的思考和判断。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一、朗格的生平活动





朗格认为康德是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史上最有贡献的哲学家,不仅克服了 以往各种哲学的缺陷,也为以后的哲学发展开辟了道路。康德哲学的关键部分是其关于理论理性的学说,必须 到他的理论理性的批判中去寻找他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革的根本意义。而理论理性批判的核心则是所谓“哥白 尼变更”理论:不是我们的概念去适应事物,而是事物适应我们的概念。这个变更的实质就是超越近代哲学的 实体(不管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本体论和主客、心物二元分立的倾向,把世界看做是由人本身的活动而 得到规定即被人化了的世界。 朗格认为,康德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超越了在主体以外设定一个自在实体的学说,特别是唯物主义。 而唯物主义有一个根本缺陷,那就是企图用物质的运动来说明意识,或者说认为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意识必须 依赖物质,他认为对此所作的说明越多,所暴露出来的矛盾也越多。朗格认为唯物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缺陷,那 就是缺乏理想,倾向于利己主义,在对宗教、道德、艺术、诗歌方面的论述往往显得较为贫乏。 至于唯心主义,无论是康德以前的笛卡儿、莱布尼茨、沃尔夫,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唯心主义,还是康德以 后的费西特、谢林、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都有一个根本的错误:把意识本身当做纯存在或绝对原则,由此 出发建立整个世界。 朗格认为当康德宣布不是人的概念适应事物、而是事物适应人的概念时,康德所强调的是主客体的相互作 用,其中主观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但主观并不能凭空派生出世界来,它必须受到客观的东西的作用。康德不是 倡导主观任意性,而是使人的认识不越出认识本身所能及的范围,即经验的范围。朗格的基本理论倾向正是现 代西方哲学家中相当普遍的要求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倾向。
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本章概述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早期形而上学派
黎尔: 批判的实在论:知识的客观实在性不应与主观观念形成问题不加区别, 康德的决定性成就在于区分了“先验的”和“心理的”这两个问题,把 知识的客观意义从知识起源的发生中区分开了。在黎尔看来,时空、范 畴纯形式只给被经验到的实在以普遍的、必然的形式,而其内容必须通 过直接的感性直观。这样后者就构成我们确信事物的实在特殊的根据。 黎尔把这种观点称之为“批判的实在论”。他进而认为,物自体与认识 的先天要素相结合,才是康德学说的结论。
作者中又极乏能干之才。十九世纪初期, 首先是那些伟大的唯心主
义体系, 以后是自然--哲学体系, 把康德哲学淹没了, 于是就发出了 回到康德去的庄重呼声, 以脱离那种在康德看来是不可能的哲学---这种哲学, 与促进自然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繁荣的唯物主义相 比较, 已越来越不能对德国文化生活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了。
念因素的秩序联系。“概念”是先定的,因为将表象的联结和秩
序联系加在某些东西上面时,那个概念就已经存在了。以同一个 经验既可以说是主观的又可以说是客观的,而它们又都是思维, 由此得出了“思维决定存在”。 所以他们认为认识的立足点应该 建立在思维上面,应当用思维来揭示规律。
先验方法
先验方法就是对科学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寻找 出论证科学事实所必要的和充分的构成因素和逻辑条 件。 而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于揭示一切科 学知识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的统一在于逻辑结构, 先验方法可以通过数学关系研究这种逻辑结构。
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
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又称价值学派或
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是文德尔班与李凯尔特。弗 莱堡学派着重在价值论、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史 等方面的研究有重大进展。这一派有影响的人物 还有闵斯特贝尔格、拉斯克等。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德文:Neukantianismus 英文:Neo-Kantianism)是一场针对在古典唯心主义浪潮消退后科学领域泛滥的唯物主义思潮的反对运动。

其发源地为德国,是多个不同学术中心流派的总称。

理论简介这一运动要求重新返归康德,并创造出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科学要求的哲学。

对人文科学的效用理论以及政治科学的哲学理论建构的兴趣是新康德主义的特点。

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20世纪初的俄国哲学中新康德主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成为沟通东正教神秘玄学与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桥梁。

理论形成康德哲学在19世纪末德国唯心主义的强势下淡入背景。

在这一时期尚默默无闻的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在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的首版中对康德认识论作了批判性和开创性的分析。

在黑格尔逝世一年后,贝内克(Friedrich Eduard Beneke)以《康德和我们时代的哲学任务》(Kant und die philosophischen Aufgaben unserer Zeit,1832)迈出了重新发现康德的第二步。

怀泽(Christian Hermann Weisse)在1847年做了题为《我们现在在何种意义上必须使德国哲学重返康德》(In welchem Sinne die deutsche Philosophie jetzt wieder an Kant sich zu orientieren hat)。

新康德主义的正式兴起是与这几个名字紧密相连的:赫尔姆霍茨(Hermann von Helmholtz)、李普曼(Otto Liebmann)、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策勒(Eduard Zeller)。

朗格在《唯物主义史》(Geschichte des Materialismus,1866)中对这一观点做出了详尽的批判。

哲理法学派(康德和新康德主义)

哲理法学派(康德和新康德主义)

哲理法学派第一节哲理法学派概述一、哲理法学的特点及其在西方法学中的定位哲理法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开创的一支法学流派。

哲理法学的特点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去研究法学课题,在哲学体系之下对法学课题予以重新考察,从而得出了一些哲学化的法学观点,使其更接近“法”这一事物的本质。

这是哲理法学的最大特色。

此外,它在论述其法哲学思想时,又贯穿着人本主义和主体性哲学思想,提出“人是目的”的主张,体现了启蒙思想和古典自然法思想的精神。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西方的法学流派划分为两大类。

一是研究对象侧重实然法、研究方法侧重经验主义的实证法学;一是研究对象侧重应然法、研究方法侧重理性主义的非实证法学。

依此标准,哲理法学则归属于非实证法学,其在西方法学流派中的定位可见下图: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学非实证主义法学哲理法学哲理法学派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哲理法学和晚期哲理法学。

二者在时间上间断了近一个世纪,但其哲学基础、研究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哲理法学生命力的强大。

二、早期哲理法学早期哲理法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康德、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762-1814)、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1854)、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和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

早期的哲理法学派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学流派。

其代表人物都首先是哲学家,而后才是法学家。

他们的哲学观自成体系,而其法学观点又是建立在各自的哲学体系之上的,故而有很大的差异性。

第十六章 费尔巴哈的哲学(《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第十六章 费尔巴哈的哲学(《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纽伦堡的费尔巴哈纪念碑
一、人在自然界的地位
1. 试图摆脱机械唯物主义 (1)费尔巴哈自然的唯物主义原理,继承和发展了18世纪法国唯
物主义,但却更强调德国唯物主义的宗教起源。在这里,他试图 把自己的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线。
(2)他的唯物主义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显著区别在于对人的 地位的强调——他虽然同意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自然界是在 我们之外客观存在的独立实体,但是也认为作为哲学的对象,自 然是人所意识到的自然,即对象化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只有从 人的立场来看待自然,它才具有意义。
替教会和宗教,工作代替祈祷,物质的享受代替地狱,世俗社会 代替天国,人代替上帝。
2. 神学的秘密 (1)费尔巴哈认为,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人的本质是宗教的
对象和基础,而基督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2)从心理根源上讲,人由于对自然力的恐惧和崇拜而产生的依 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意志与能力之间的对立则是宗教出现的前 提。
二、人是感性存在
1. 基本原则 (1)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从“自然是感性的实体”这一原则出发,主
张人是现实存在的感性存在。 (2)他认为,人作为最现实的、最真实的存在,既不是抽象的思辨
的精神实体,也不是一架复杂的机器,而是有生命的感性实体。
2. 费尔巴哈的感性:不是消极的认识能力
(1)他认为,感官或感觉就是人的第一个可以信赖的东西;除了感 觉之外,人也具有理性和思维。
是被制作的或简直无中创有的事物,而是一个独立的、只由自己 可以说明的、只从自己派生出来的东西”。
2. 自然界的物质实体等同为感性实体
(1)他认为,只有一个感性的实体,才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的实 体。只有通过感觉,一个对象才能在真实的意义之下存在——并 不是通过思维本身,而与思维共存的或与思维同一的对象只能是 思想。

新康德主义的价值哲学

新康德主义的价值哲学

新康德主义的价值哲学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 以及在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生活取向都受到它们的深刻影响。

因此, 价值观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研究对象, 对价值观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哲学。

“价值哲学”一词在西方哲学界有两种含义: 一是就其广义而言指各种有关价值的哲学理论, 大致与“价值论”同义; 二是就其狭义而言指19世纪后期以新康德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流派所建立的一种以价值概念为中心的哲学。

西方世界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历史悠久,从古希腊到近代的哲学家主要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价值问题,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对幸福、德性和善的研究, 近代的快乐主义者、利己主义者、情感主义者、功利主义者从经验论的角度, 形式主义者和直觉主义者从唯理论的角度对伦理问题的研究,都可划入广义的价值哲学之列。

狭义的价值哲学则出现于19 世纪后期。

在此之前,“价值”一词主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是康德首先把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来加以使用的, 例如他声称善良意志本身具有充分的价值, 认为这是一个“单纯意志的绝对价值概念”。

其后, 洛采(R. H. Lotze) 、尼采( F. W. Nietzsche) 更加频繁地把“价值”作为哲学概念来加以使用。

洛采认为世界包括事实、普遍规律和价值这三大领域, 前两个领域都是手段, 价值领域才是目的。

尼采提出要“重新评价一切价值”的呼吁, 试图通过重新评价基督教道德来重估一切传统价值, 认为在尘世中只有“超人”才具有真正的绝对价值。

他们的这些言论导致了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的产生,因此被看作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的先驱。

新康德主义流行于19 世纪70 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包括以朗格( F·Lange)等人为代表的生理学学派, 以柯亨(H ·Cohen) 、那托尔卜( P. Natorp ) 等人为代表的马堡学派, 以及以文德尔班(W ·Windelband) 、李凯尔特(H. Rickert) 等人为代表的巴登学派。

《现代西方哲学》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第一节 柯亨的纯粹哲学
赫尔曼·柯亨(1842-1918)是新康德主义马堡学 派的创始人,是有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出生于 德国一个教师家庭。 代表作有《康德的经验学说》《康德伦理学的根据》 《康德美学的根据》《纯粹认识的逻辑》《纯粹意 志的伦理学》《纯粹感受的美学》。
二、自然科学与社会历史科学的区分
自然科学所利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或者说普遍 化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界中的“规律”“齐 一性”“共相”“不变的形式”。
社会历史科学所利用的是对特殊的、具体的事件进行描 述的方法,或者说个别化的方法,目的在于把某一过去 的事件栩栩如生地再现于当前的观念中。 自然科学追求的是规律,而历史科学追求的是形态。 李凯尔特从形式上指出了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对立。
第四节 对新康德主义的评析
新康德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家们从“价值”问题入手,重构了哲学的合法性 基础,重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消解了使哲学自然科学化的方法倾向,力图对社会历史 进行重新解释。
◆ 新康德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深刻地探讨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把价值世界纳入人
的认知范围,在某种意义上进一步拓宽了主体的认识视域。
二、符号的形式及其功能
从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到科学的过程就是 从人类的生命情感的创造到人类理智创造的发展 过程,也就是人类不断从生命的实体到精神的主 体的发展过程。 卡西尔通过符号形式分析对文化哲学的建构进行 了系统的阐释。 卡西尔的符号哲学体系,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人 类精神现象的特殊本质,强调人的生活和实践在 哲学中的决定意义。
BLACK AND WHITE WORLD

康德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关系

康德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关系

康德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关系
康德主义和新康德主义是两个哲学流派,它们之间有一些关系,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康德主义,也称为康德哲学,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的哲学体系。

它强调理性、道德和政治哲学,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道德实践来达到自由和正义的理想社会。

康德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世界,而这个经验世界是由人类理性所构建的。

新康德主义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于德国的一个哲学流派,它以康德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

新康德主义强调了康德的先验主义和不可知论,认为知识只能来源于经验,但这些经验又是经过人类理性所构建的。

新康德主义也认为道德原则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则,历史的进步就是道德观念的进步。

虽然康德主义和新康德主义都以康德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例如,康德主义更加强调人类的自由和自律,认为人类的道德实践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而新康德主义则更加强调人类的认知和知识构建,认为人类的道德实践是基于经验和理性的。

总的来说,康德主义和新康德主义都是哲学流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

新康德主义在某些方面对康德主
义进行了深化和扩展,但两者都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道德实践来达到理想社会。

16第十六章 费尔巴哈的哲学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16第十六章 费尔巴哈的哲学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替教会和宗教,工作代替祈祷,物质的享受代替地狱,世俗社会 代替天国,人代替上帝。
2. 神学的秘密 (1)费尔巴哈认为,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人的本质是宗教的
对象和基础,而基督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2)从心理根源上讲,人由于对自然力的恐惧和崇拜而产生的依 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意志与能力之间的对立则是宗教出现的前 提。
(3)他认为,无论自然宗教的神还是基督教的上帝,不仅是想象、 幻象的产物,而且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3. 宗教根源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1)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意识,只有将自己的类和本 质性当作对象来对待的生物,才能够把别的事物或实体按各自本 质特性作为对象。
(2)因而人具有双重的生活,既有内在的生活,也有外在的生活。 人的内在生活是对他的类或本质发生关系的生活,思维作为类的 职能,使人不仅把个体性当作对象,而且也把自己的类、自己的 本质当作对象。
结论
• “思辨哲学的本质不是别的东西,只是理性化了的,实在化了的, 现实化了的上帝的本质。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 学”。
2. 理性神学中神学和泛神论的矛盾
(1)黑格尔哲学作为泛神论用理性实体代替了人格神的实体,从而站 在神学立场上否定了神学。
(2)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将物质当作上帝的属性,这就等于否定了上帝 是纯粹精神,用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取消了神学。
• 基督教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人在自然力量面前往往无能为力,但是人害怕的对象往往又是人感激和崇拜 的对象。
当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愿望无法满足的时候,就会借助想象力创造出人之外 的或自然或精神的东西来实现或体现自己的意图和目的,于是就产生了自然
神和精神宗教。
而宗教从依赖和崇拜自然开始,发展到一神教,基督教的上帝是超自然的、 创造自然的神圣存在,实际上更集中、更全面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需要和本质。

西洋政治哲学概论笔记16

西洋政治哲学概论笔记16

西洋政治哲學概論課程筆記第十六章:羅爾斯的「正義即公平」理念授課教師:陳嘉銘教授授課教師:陳嘉銘筆記整理:鄭皓中羅爾斯的「正義即公平」理念筆記Meritocracy是一種系統,在此體制中有天分的人能被選上,並基於他們的表現不斷向更高的社會位階爬升。

關於Meritocracy的幾項問題人的許多的天份是否可能在這樣一種功績制度中得到發揚?就算人的天份能夠在這樣的制度下被發揚,我們仍要思考,這符合公平嗎?在Meritocracy的制度下,人們所獲得的報償時常被視為是依靠自身努力得來的,因此也就不去多加思索制度的公平性,反而直觀地認為功績體制本身即是符合公平的。

羅爾斯繼承康德的想法,思考一個社會該經過什麼樣的過程、條件,才能獲取真正公平與普遍的法律?康德認為,一條法律必須讓每個人都能夠同意,才能真正達到普遍化。

但羅爾斯認為,實際上,每個人都同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顯然我們還要再更進一步地提出一種情境設想,使人們在這樣的條件之下進行同意與否的判斷,以排除一切不平等的狀況。

社會契約論分為兩個種類,其一為實際情境底下同意的契約(actual consent)1,其二為假設性的契約(hypothetical consent)。

康德與羅爾斯就屬第二類,他們認為只有在和實際情況相抽離的「假設性」公平、公正狀態下,眾人對契約之同意才可1然而所謂「實際契約」真的存在嗎?歷史上有哪一個國家真正簽過霍布斯、洛克、盧梭式的社會契約呢?也許我們可以這麼解釋,經歷時間演變,人們或多或少都對政治社群的基本形成賦予同意。

甚至我們可以說,野百合、太陽花等社會運動正是一種重新簽約的過程。

能是真正公平、公正的。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在實際情況下每個人的能力、條件、背景都非常不同,因此簽定的任何契約都不會是真正公平與公正的。

傳統社會契約論討論的都是如何從自然狀態過渡到國家形成,然而羅爾斯契約論訴求同意的對象,是已經處在一個社會中的人群,關注的重點在於若要持續共同經營社群,該要如何達到公平的基本合作條款?羅爾斯怎麼看待社會?一個社會是大家為了彼此互利而進行合作的事業,並且可以促進每一個人的良好人生。

西方哲学概论第十六讲 新康德主义(新)

西方哲学概论第十六讲 新康德主义(新)

三、朗格的生理学唯心主义 朗格认为 必须对康德哲学加以改造,其主要办法是 把所谓生理学唯心主义与康德哲学融合在 一起,用前者的‚科学材料‛来论证后者。 生理学唯心主义的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 生理学家弥勒,他利用同质刺激引起异质 感觉和异质刺激引起同质感觉的现象说明 主体的感觉与外部对象的具体内容无关, 外部对象的作用只是提供刺激促使感官先 天固有的东西(感觉的内容和性质)显现 出来。
至于唯心主义,无论是康德以前的笛卡儿、莱 布尼茨、沃尔夫,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唯心主义, 还是康德以后的费西特、谢林、黑格尔等人的 唯心主义,都有一个根本的错误:把意识本身 当做纯存在或绝对原则,由此出发建立整个世 界。 朗格认为当康德宣布不是人的概念适应 事物、而是事物适应人的概念时,康德所强调 的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其中主观的作用占主 导地位,但主观并不能凭空派生出世界来,它 必须受到客观的东西的作用。康德不是倡导主 观任意性,而是使人的认识不越出认识本身所 能及的范围,即经验的范围。朗格的基本理论 倾向正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中相当普遍的要求超 越传统形而上学的倾向。
四.朗格的社会政治观点 朗格反对封 建专制、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进步的言 论,但他的立场又与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 他认为利己主义和各个个人利益的协调 (包括同情)是文明进步的根源,历史是 个人追求自由和利益的历史,历史的冲突 归根到底源于个人的利害冲突。他把达尔 文的生存斗争律从生物界移入社会,他的 观点正是19世纪下半期在西方流行的所谓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他看来,解决工人贫 困失业的根本办法是按照马尔萨斯人口过 剩论去节制属于,限制工人人口的增加, 同时按照生存竞争律即进行生存竞争的能 力去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此外,他指望 通过提倡人们之间的相互爱、同情来抑制 个人之间的争夺。

新康德主义哲学术语(1)

新康德主义哲学术语(1)

新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英Neo-Kantianism)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

以复活和重新解释德国康德哲学为主要特征。

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在奥、俄、法、意、英等国也有较大影响。

该派哲学家复活和发挥康德哲学的方面各有差别,因而形成许多支派。

其共同之处是:肯定康德通过提出主体创造客体的理论所实现的“哥白尼革命”,强调主体的创造性;反对对自在之物作唯物主义解释,而把它当作为认识设定“极限”的“极限概念”;反对黑格尔等人以绝对理性吞没主体的活动,否定康德以后德国古典哲学演化的进步意义。

他们按照生理学、心理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等科学的新发展来论证和重新解释康德思想,特别是康德关于先验主体和先验客体(“自在之物”)对立的思想。

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德国自然科学家赫尔姆霍茨、哲学史家费舍和策勒的一些论著中已表现出复活康德主义的倾向,李普曼在1865年出版的《康德及其模仿者》中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号,标志着新康德主义的正式形成。

F. A.朗格在其《唯物主义史》中明确宣称,康德哲学对于现代比对于康德时代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他在书中系统阐述了新康德主义的基本观点。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是新康德主义的繁荣期,在德国哲学中几乎占统治地位。

它的大多数支派都是这时出现的。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柯亨、那托尔卜、卡西勒为代表的马堡学派和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首的弗赖堡学派。

这两派都利用康德的道德自律学说来论证伦理社会主义。

此外,以内尔逊和科内利乌斯(Hans Cor-nelius,1863—1947)为代表的心理学派以及以黎尔和屈尔佩(Oswald Kulpe,1862—1915)为代表的实在论学派也有一定影响。

前者又因内尔逊任教于格廷根而称为格廷根学派,他们用心理学来解释康德的学说,否定建立普遍的认识论的可能性,认为作为认识的出发点的只能是直接知识,即知觉,而知觉的判断不能用逻辑来证明,只能通过心理反省显示出来。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02-2新康德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02-2新康德主义

• 符号使人能够在理论空间和构造性时间中感受现实,在可能世界的 结构里改造现实。这种改造活动创造除人的文化世界。
• 1. 文化世界的六个形式。

四个层次:语言与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历史。
• (5)哲学史就是哲学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没有一个所有时代共同具有的对象,也不存在围绕 同一主题渐进的发展史。哲学史实际是各种问题的发展史,或由各种各 样的思想运动所组成的历史。哲学史的统一性不在于共同的研究对象和 课题,而在于各代哲学家所完成的个体的工作和怀抱的共同目的,即通 过科学概念来表现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判断。

• (4)历史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旨在构造一般规律,并通过把个别事物当作一般规律的例子来解释 这一事件。历史科学则专注于个别事件,努力确定其特殊外观或形式。 所以,自然科学可称为“建立法则的”科学,历史科学可称为“个性记 述”的科学。不过,任何一个已定对象都可由两种科学来研究。例如, 一个精神事件,如果作为某个一般规律的作用的例子来看待,就是一个 自然的事件,如果就其个体进行描述和它偏离其所属的等级进行评价, 就变成历史科学的对象了。
堡大学为中心的马堡学派和以弗莱堡大学为中心的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又称西南学派或巴登学派)。马堡学派的创始人是
柯亨(Hermann Cohen, 1842-1918)。他的主要著作有:《康德
的经验理论》(1871)、《康德的伦理学基础》(1877)、《纯粹的
认识逻辑》。此外,那托普(Paul Natorp, 1854-1924)、卡西尔
• 1.符号系统使人从动物世界进入文化世界。
• 把人看作政治动物、理性动物、制作工具的动物,是从人的工作的 结果或特性来研究人,把人性看作了静态的本质,不了解人的世界 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从人的功能来看,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 是符号动物,即人是通过符号与世界打交道的。人身处其中的符号 世界与动物的世界在时空形式和现实结构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有机 体与动物具有的是行动空间,它们与身体行为是一体的。只有人能 够把空间与主体相脱离,把空间看作是客观的,同质的,可以度量 的几何空间,或理论空间。从时间形式上看,动物的时间是表象时 间,人的时间是构造性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康德主义一直以德国为中心,但其他西方国 家也有流传。在法国,雷诺维叶的所谓新批判 主义就与康德主义极为相似,在奥地利和俄国, 新康德主义通过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以及与 他们密切相关的一些西方哲学家的宣扬,发生 过重要的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新康德主义开 始衰落。一战后新康德主义的许多代表纷纷转 向了新黑格尔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 哲学,从而使新康德主义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 的哲学流派存在的意义。二战后,西方各国又 出现了回到康德的新动向,但这已不同于原来 的新康德主义。
三大流派
早期生理学派,以朗格为代表。 马堡和巴登学派注重研究逻辑与认识方法论 问题,以科亨、那托普、卡西勒为代表。 西南学派(弗莱堡学派或海德堡学派)主要 研究价值与文化历史问题,以文德尔班、李 凯尔特为代表。
康德的先天认识形式建立在欧几里德几 何学和牛顿物理学的基础之上,而非欧几何和量 子力学表明,几何学不一定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 间为前提,物理学也不一定以‚实体‛、‚因果 关系‛等范畴为基础。新康德主义试图对此做出 新的解释。生理学派把先验因素归结为心理、生 理组织,接近于经验主义的立场。马堡学派则主 张把科学的先验条件解释为纯粹的逻辑结构。
从康德到黑格尔
从黑格尔回到康德,就必然面临康德的 难题。新康德主义虽然回到了康德,但是如果 不能彻底扭转哲学的方向,还是会从康德走向 黑格尔,文德尔班等人就是如此。道理很简单: 康德预示着现代哲学的开端,但是他毕竟属于 古典哲学。换言之,仅仅回到康德还不足以解 决问题。
回到康德去!
1865年,德国哲学家李普曼(Otto Liebmann,1840-1912)在《康德及其追随者》 (1865)一书中每一章的结尾都大声疾呼:‚回 到康德去!‛ 标志着新康德主义登上了历史舞 台。世纪之交,德国几乎所有大学的哲学教授席 位都被新康德主义者所占据。
黑格尔学派解体,没有什么比回到康德去更好 的办法了。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康德哲学中有许多 东西构成了20世纪哲学的基本观念,以至于人们将康 德哲学看作是进入哲学王国的桥梁和关隘。实际上, 虽然新黑格尔主义不仅在德国,而且在英国、美国、 法国和意大利等地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新康德主 义则主要局限在德国本土,但是真正对20世纪哲学产 生深远影响的还是康德。新黑格尔主义过后肯定是更 加激烈的反黑格尔、反形而上学的热潮,而新康德主 义则最终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脱胎换骨,给20世纪的 德国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第十六讲 新康德主义 【古典哲学的复兴】
所谓‚古典哲学的复兴‛,指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 复兴,即黑格尔主义和康德主义的复兴,我们一般称之为 ‚新黑格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黑格尔去世之后, 哲学一时陷入了茫然失措的混乱局面。虽然西方哲学始终 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但是在黑格尔前后,人们 对这种状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黑格尔哲学标志着形 而上学的完成和终结。在此之前,哲学家们从来也没有放 弃过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理想,所以他们毕竟有一个统 一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不存在了,而人们似乎对此还 很不习惯,新黑格尔主义便应运而生了。正如文德尔班所 说,对世界观的渴求使黑格尔迷住了青年的一代。
一、柯亨的生平活动和马堡学派活动概况 赫 尔 曼 · 柯 亨 ( Hermann Cohen 18421918)是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他生于 一个教师家庭,1865年获哈勒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1873年到马堡大学任教。柯亨和 团聚在他周围的哲学家企图利用和发挥康 德认识论中的某些思想,建立一种以认识 论和方法论为中心的哲学。他们把认识论 和方法论问题归结为先验逻辑问题。

朗格认为,康德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超 越了在主体以外设定一个自在实体的学说,特 别是唯物主义。而唯物主义有一个根本缺陷, 那就是企图用物质的运动来说明意识,或者说 认为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意识必须依赖物质, 他认为对此所作的说明越多,所暴露出来的矛 盾也越多。朗格认为唯物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缺 陷,那就是缺乏理想,倾向于利己主义,在对 宗教、道德、艺术、诗歌方面的论述往往显得 较为贫乏。
二、新康德主义的产生和流传 新康德主义在德 国的出现和盛行与 19 世纪下半期德国的特殊历史条 件密切相关。 1848 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德国 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已显露出明显 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哲学上表现为理性主义的矛盾, 对理性主义的怀疑和批判形成浪潮,而‚回到康德 那里去‛则汇成了当时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主要浪潮。 促使新康德主义正式形成为一种哲学思潮的 是德国哲学家李普曼( Otto Liebmann)和朗格。李 普曼的《批判的论述:康德和模仿者》( 1865 )被 认为是新康德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他在该书中明 确提出了‚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 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新康德主义进入其繁荣期, 它形成了众多的支派,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马堡学 派和弗莱堡学派。以科内利乌斯和内尔逊为代表的 心里学派(或哥廷根学派 )、以及以黎尔和屈尔佩 为代表的实在论学派也有一定的影响。
柯亨的主要著作有《康德的经验理论》 ( 1871 )、《康德对伦理学的论证》( 1877 )、 《康德对美学的论证》( 1889 )、《纯粹认识 的逻辑》( 1902 )、《纯粹意志的伦理学 》 ( 1904 ) 、 《 纯 粹 感 受 的 美 学 》 ( 1912 ) 、 《无限小方法的历史》( 1883 )、《伊曼努尔 康 德 》 ( 1904 ) 、 《 纯 粹 理 性 批 判 注 释 》 ( 1907 ) 、 《 哲 学 体 系 中 的 宗 教 思 想 》 (1915)。
三、朗格的生理学唯心主义 朗格认为 必须对康德哲学加以改造,其主要办法是 把所谓生理学唯心主义与康德哲学融合在 一起,用前者的‚科学材料‛来论证后者。 生理学唯心主义的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 生理学家弥勒,他利用同质刺激引起异质 感觉和异质刺激引起同质感觉的现象说明 主体的感觉与外部对象的具体内容无关, 外部对象的作用只是提供刺激促使感官先 天固有的东西(感觉的内容和性质)显现 出来。
新康德主义继承和发展康德的‚哥白尼变更‛ 学说,旨在超越以二元分立和理性独断为特征 的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他们或用生理学的新 发展来证明康德的‚哥白尼变更‛理论;或把 客体当做主要对象,从对数学的自然科学的研 究中发挥康德的先验逻辑学说,致力于发现各 门科学的一般的逻辑结构或形式,强调纯粹思 维对知识的形式和内容的创造;或把先验主体 本身当做主要研究对象,从对主体的研究出发 来研究客体及其与主体的关系,发挥康德的先 验心理学,把先验主体对于对象的评价当做统 一全部哲学的基础和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标准, 把对文化历史事件的评价当做哲学的主要内容。
新康德主义在哲学史上起了非常重 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20世纪很多著 名的哲学家都曾一度是新康德主义 者,或出自新康德主义门下。本章 主要介绍新康德主义的概况及其主 要流派。
一、新康德主义的基本特点 新康德主义是19 世纪中期黑格尔派在德国解体后形成,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广泛流行的、具有超越传统形而上 学倾向的哲学流派或思潮。其特点是企图通过 复兴和重新解释康德的有关理论来建立自己的 理论体系。这种思潮既反对把康德的自在之物 融化于绝对精神之中,更反对对康德的‚自在 之物‛作出唯物主义解释。其根本立场是进一 步发挥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康德的 ‚哥白尼变更‛所体现的对主体的创造作用的 强调。 新康德主义之提出回到康德的含义是多层 面的、就其深层意义而言,与其说是反对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不如说是超越以二元分立和理 性独断为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这与现 代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大体一致。
至于唯心主义,无论是康德以前的笛卡儿、莱 布尼茨、沃尔夫,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唯心主义, 还是康德以后的费西特、谢林、黑格尔等人的 唯心主义,都有一个根本的错误:把意识本身 当做纯存在或绝对原则,由此出发建立整个世 界。 朗格认为当康德宣布不是人的概念适应 事物、而是事物适应人的概念时,康德所强调 的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其中主观的作用占主 导地位,但主观并不能凭空派生出世界来,它 必须受到客观的东西的作用。康德不是倡导主 观任意性,而是使人的认识不越出认识本身所 能及的范围,即经验的范围。朗格的基本理论 倾向正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中相当普遍的要求超 越传统形而上学的倾向。
二、论回到康德的意义
朗格认为康德是亚里士多德以来 西方哲学史上最有贡献的哲学家,不仅克服了以往各种哲学的 缺陷,也为以后的哲学发展开辟了道路。康德哲学的关键部分 是其关于理论理性的学说,必须到他的理论理性的批判中去寻 找他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革的根本意义。而理论理性批判的核 心则是所谓“哥白尼变更”理论:不是我们的概念去适应事物, 而是事物适应我们的概念。这个变更的实质就是超越近代哲学 的实体(不管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本体论和主客、心物 二元分立的倾向,把世界看做是由人本身的活动而得到规定即 被人化了的世界。
四.朗格的社会政治观点 朗格反对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 他认为利己主义和各个个人利益的协调 (包括同情)是文明进步的根源,历史是 个人追求自由和利益的历史,历史的冲突 归根到底源于个人的利害冲突。他把达尔 文的生存斗争律从生物界移入社会,他的 观点正是19世纪下半期在西方流行的所谓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他看来,解决工人贫 困失业的根本办法是按照马尔萨斯人口过 剩论去节制属于,限制工人人口的增加, 同时按照生存竞争律即进行生存竞争的能 力去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此外,他指望 通过提倡人们之间的相互爱、同情来抑制 个人之间的争夺。
除柯亨以外,马堡学派最重要的代表是保 尔 · 那托普和恩斯特 · 卡西尔。柯亨把马 堡学派的哲学当做是一种方法,运用于构 造‚精密科学‛、精神科学以及社会关系 的体系。卡西尔的哲学的特点是把马堡学 派的观点运用于历史、文化和政治领域, 其后期哲学更接近于现象学和哲学人类学。
新康德主义之‚新‛ 对物自体持保留态度。 对科学的普遍必然性(先验性)做了新的 解释,分别以心理结构或逻辑结构回应非 欧几何等的挑战。 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划分出发创立了 价值论,深入讨论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