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内标法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内标法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内标法计算公式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药物、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常需要使用内标法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是一种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化合物,用来衡量样品中待定物的浓度。

通过内标物与待定物的相对峰面积比值,可以确定待定物的浓度。

内标法的原理是利用加入内标物来校正样品在制备过程中的误差、进样过程中的损失以及仪器的波动等因素,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使用内标法,需要进行内标校正计算。

内标校正计算公式如下:待定物浓度=(待定物峰面积/内标物峰面积)×内标物浓度其中,待定物浓度为最终所求的待定物浓度,待定物峰面积为待定物在色谱图中的峰面积,内标物峰面积为内标物在色谱图中的峰面积,内标物浓度为已知的内标物浓度。

在使用内标法计算待定物浓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标物的选择:内标物应具有与待定物相近的化学性质和保留时间,以确保在色谱条件下能够被共同有效地分离和检测。

2.内标物浓度的确定:内标物浓度应选取在待定物浓度范围内适当的浓度,一般选择与待定物浓度相近的量级。

3.内标校正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事先分别制备含有待定物和内标物的标准溶液,并进行适当的稀释和混合,以获得适当的浓度范围。

4.内标校正的实验操作:通过采用色谱仪进行分析,记录待定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值,并进行计算。

5.内标校正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公式进行待定物浓度的计算,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

通过使用内标法进行GC定量分析,可以减少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控制样品的变异性,提高分析的重现性。

总之,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进行内标校正计算,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这种方法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一种内标物,然后测量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之比,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浓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内标法示例:
1. 选择一个与待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作为内标物。

这个内标物应该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2. 配制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测量它们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相对校正因子。

3. 在准确称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

这个质量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4. 测量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它们的质量比和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

5. 使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通过在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之间建立比例关系,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体积的误差,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选择合适的内标物也是成功应用内标法的关键之一。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谈谈内标准品(内标物质)传统上在教科书中都会很模糊的告诉学生内标准的选择方式,例如说要选安定性好;与分析物性质要相近;在分析的基质中不能出现等,现在我对这些个" 选择方式"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的来看看内标准品的选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 只选一个内标准品?当然, 如果你的分析目标物就只有一个, 在正常的状况下,内标准"应该"也只会有一个才对! 但是如果你的分析是多成份的,那就必须十分小心地看待在一个分析方法内标准品的选择, 如果分析物的在层析图中是平均分布在各处, 那你就必须看看你的检测方法中是否有规定内标物与分析物之间的滞留时间差范围是多少,依此规定来选择内标,但是如果并没有规定,最好也是选择一个以上的内标来使用,因为即使化学性质不会差太多,但在沸点方面却会有满大的差异, 内标与分析物的沸点差异过大,在GC的注射口中就无法把因为discrimibation(分辨)所造成的误差校正回来.如果你的分析物是性质相差颇大的 (例如说同时含有醇,酸...),那别怀疑一定是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内标准品,如果多个物种再加上多成份,那就很复杂了. 最低的限度也要依照分析物的沸点高低来使用多个不同的内标准品. 在美国环保署的检验方法USEPA 8270C,是一个检测半挥发性的污染物的规范,前后列了不下一百种的分析物,就使用了六个不同的内标准品作为校正的依据,来照顾到各个不同沸点的分析物!!滥用药物分析大概是最严谨的了,即使是结构性质极相近的分析物,例如morphine和codeine,amphetamine和methamphetamine,在分析时为求准确,都是以各自的D同位素取代的标准品作为内标.2.基质中一定不能存在?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 不然定量结果会很不稳定或者是很凄惨. 但是有些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些东西在分析样品的基质中不会存在! 这时候怎么办? 找以往的文献看看别人是用甚么,这是一个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文献不一定就是对的! 使用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是最妥当的,但问题是价格昂贵,而且不是每一种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都有贩售,当然,如果本钱够,你可以去订购专门替你合成氢同位素(D)取代物. 如果要自己选, 那就必须了解一下分析物的成分了.以前曾经替人定性和定量过一阵子海水鱼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这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数都是奇数(或是偶数, 我已经忘了), 所以内标就使用了几个偶数(或奇数)的不饱和脂肪酸, 像这种内标物绝不可能出现在分析物中,且性质十分相近,所以定量的结果一般误差都不会太大! 如果完全无法确定怎办? 有时候就是赌一赌啰.........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分析物结构中含有氯的话,就可以寻找一个化合物,而这个化合物是把其中的氯换成氟或溴,例如你可以使用2-氟联苯或2-溴联苯来当作分析2-氯联苯的内标准品. 以环境分析为例,通常在自然界中的氟及溴化物并不多, 在EPA的方法中,就经常把结构相似的氟及溴化物添加入样品中,来做为分析含氯化合物的QC样品.所以找氟及溴来取代氯原子的化合物来作为内标,基本上还算是很安全的.如果实在连上述转换一个基团的内标都找不到,那至少在选择时一定要找同一类的,分析酸就找酸当内标,分析醇就找醇当内标,直链接构分析物就不要找一个环状的化合物来当内标,分子量不要相差太大,这算是最基本的要求!!3.内标和分析物的滞留时间必须接近?这个说法原则上没错,因为如果滞留时间接近,它们的物理或者是化学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所以有些分析方法会有这样的规定. 但在某些特殊的状况下却出了问题, 事实上还真的碰过, 结果在更换到第三个内标准品后, 它的RT远离分析物, 反而解决了定量误差的问题!! 这个案例以后有空在来聊聊.4.内标的浓度应该是多少?除了某些分析方法会规定必须加入多少浓度的内标外,其它的就只能靠分析员自己来决定了.以我为例, 通常会先决定一个分析方法的检量线范围,然后开始配制不同浓度的内标准品来注射入仪器中,分析完后选出一个大概是检量线最高浓度的波峰高度三分之二左右的浓度,作为该项分析的内标浓度. 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兼顾到高低浓度的需要,一般来说,内标浓度过高除了会增加成本之外,对于低浓度的校正是会产某些程度的误差. 在某些分析方法中会强制你使用内标法而不是外标法或线性回归的方式来定量,但是如果你的基质很复杂,一针打进仪器中,结果大大小小的出来一堆波峰, 这个时候如果你又不是使用质谱作为侦测器的话,就必须考虑加大内标准品的使用浓度, 来降低内标准品的可能发生的积分误差!!5.内标准怎么配制?一旦决定了添加内标准品的浓度,就可以开始配制分析时所用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相对于测试时的小量, 分析员必须先估计你在这一批的分析样品有多少, 然后计算整个分析需要添加入多少的量,例如说妳需要大概100mL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这时就必须再加多30%以上,一次就配好整个分析要用的量! 分装或者是整瓶放到-20度的冰箱中存放,免得做到一半发觉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用完了,再重新配制一次,如果你是分析的新手, 搞不好前后两次配得不一样浓度,那就会很凄惨了…..有些领域的分析,很重视这种内标波峰的积分值是否是有一定的再现性!!转自中国色谱网,作者:cation内标与外标法的详细计算及操作方式,在这里就不再叙述,不懂得网友就请自行去找找相关的文章.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1. 适合的内标准品?以前当学生时,老师给大家记忆很深的一句话:”采样员随便采,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采得的样品也不具代表性, 随便分析也没关系!! 换到这里, 大概可以改成”如果分析方法的内标准品用得不适当,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做了也不知道正不正确! 这种情形对于GC分析的特性而言, 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对于一位以GC或GC/MS为定量仪器的分析员而言, 必须有下面的认识:a. 不适当的内标准品, 即使你操作处理无误, 有可能会把原本该得到的正确结果,校正成一个错误的结果.b. 不要迷信内标准法的定量结果一定会优于外标法或线性回归法!现在来看看一个我这边发生的一个实际例子:案例是由于实验室的某一项分析由于注射入GC时浓度的需要,在SPE净化后需要不同的最终体积, 一是1 mL另一是10 mL, 所以在这两组中基质的干扰,前者是后者的十倍, 这个测试是使用空白的样品在经过SPE净化后,调整体积至所需的体积,再添加入同样浓度的分析物标准品及内标准品A, 在正常的状况下,两者分析后所得的样品浓度应该是一样的!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 54870.50 40705.10 42811.30 分析物面积 6224.90 6423.80 7164.38计算后浓度 649.90 ug/g 865.08 ug/g 1000 ug/g 两个样品很明显的都有受到基值得干扰, 1 mL体积的样品所遭受的影响当然大于体积为10mL的样品, 但是A内标准无法把这种干扰校正回来, 所以很明显的, A对于这个分析方法,并不是一个适合的内标准品!同样的方法, 在使用B内标准时会产生以下的数据: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 66423.40 67859.40 73846.70 分析物面积 6224.92 6243.80 7194.38计算后浓度 894.09 ug/g 859.15 ug/g 1000 ug/g 两个样品的回收率都超过85%, 样品之间的误差也不大……….所以最后修改SOP, 把A换成了B !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在前面我们讨论了第一个条件"适合的内标准品", 现在继续下去!!2. 要考虑分析物的组成平常的分析物一般大都是单一物质单一成分,也就是如农药中的Aldrine, 这东西当你在分析的时候,图谱上就仅仅会出现单一的一个波峰, 某些东西会有结构异构物, 如BHC会有alpha, beta, gamma及sigma等四种形式的BHC. 另外DDT也是有一系列异构物出现, 前述的那些分析物,再对内标物的选择和定量上, 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 如果是多成分分析物时, 不仅仅是内标物的选择, 甚至于选用外标或内标法定量, 都必须特别的小心!! 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或食品中都会有它的踪迹, PCBs是个多成分的东西, 商业化的PCBs多以AC1242, AC1016,AC1232.......等代号来命名, 那些数字实际上是具有意义的, 每一种类的PCBs都是多成分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以DB-5或 DB-1的管柱来分离, 都会获得数十支波峰, 至于多或少, 那就要看分析员的功力和仪器的设定了. 在这里我要讲的重点是, 如果今天是以内标法来分析PCBs, 所面临的问题是分析物成分不止一个, 甚至于多到三十多个.....如果你要选择内标准品,势必要选择避免会和分析物产生重迭但性质又不能差太多的内标准品, 在这个例子中, 并不见简单的事, 在 USEPA 8082A的方法中对于Aroclor的分析采用外标法, 虽然外标法对于GC/ECD的检测十分不利. 但在同分析法中对PCBs Congeners( PCBs同源物,指的是单一成分PCB)即采取内标法定量, 内标准是使用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在某些方法中你可以看到PCBs Aroclor是以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来作为内标准品定量, 之所以会使用这两种东西作为内标的原因是, 十氯联苯是PCBs中分子量最大, 滞留时间当然也是最久, 不会干扰到到其它PCBs的分析 , 但在实际操作上会发现以十氯联苯作为内标准品, 对于分子量较大的AC1260或AC1254( AC1260及AC1254含氯数及分子量较接近十氯联苯) 会有较准确的结果,但对于 AC1232或1242则较差. 所以AC1242或AC1232的定量以四氯间二甲苯较适宜, 但是四氯间二甲苯的滞留时间不长( 在AC1232出管柱前面, 也因此不会干扰PCBs定量), 很容易受到基质中低分子量杂质的干扰, 这个干扰再没有前处理净化的状态下更严重, 所以类似多成分的分析物在分析研发阶段, 要采取内标或外标, 采取内标方法后要用甚么内标准品, 都必须要多方考量才可以... 多成分的东西其实并不少 , 例如农药中的Toxaphene和Chlordane等都是......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内标法--GC

内标法--GC

[交流]【资源】气相色谱法—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气相内标法

气相内标法

气相内标法
气相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气相内标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实验步骤。

一、原理
气相内标法是利用内标物作为参照物质,通过其在样品中的添加量与目标分析物的峰面积或峰高之间的比值关系,来定量分析目标物质。

内标物与目标物质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在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与目标物质同时存在,并在分析中起到校正和稳定分析结果的作用。

二、应用
气相内标法在环境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可以使用气相内标法来定量分析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在食品安全领域,气相内标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此外,气相内标法还可以应用于药物分析、化学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提取、浓缩和净化处理,以获得目标物质的纯净样品。

2. 内标物选择: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分析方法的要求,选择与目标物质相似的内标物质,并制备内标物的标准溶液。

3. 样品添加内标物:将一定量的内标物标准溶液加入样品中,使其与目标物质同时存在。

4. 气相色谱分析: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根据内标物与目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之间的比值关系,计算目标物质的含量。

总结:
气相内标法是一种可靠、准确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食品等领域。

通过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并进行样品制备和分析步骤,可以得到目标物质的定量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和样品特性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验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精)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精)

内标法: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外标法
外标法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物与被测组分同为一种物质但要求它有一定的纯度,分析时外标物的浓度应与被测物浓度相接近,以利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外标法在操作和计算上可分为校正曲线法和用校正因子求算法。

校正曲线法是用已知不同含量的标样系列等量进样分析,然后做出响应信号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校正曲线。

定量分析样品时,在测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进同等样量的等测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在从校正曲线查出样品的含量。

校正因子求算法时将标样多次分析后得到的响应信号与其含量求出它的绝对校正因子,再根据公式求出待测样品中的含量。

气相色谱内标法

气相色谱内标法

气相色谱内标法
哎哟喂,说起这个气相色谱内标法啊,咱们得用点儿咱们四川人的热
情劲儿来摆一摆。

你晓得不,这内标法,就像是咱们做菜时候的秘制调料,加得恰到好处,那味道,巴适得板!
首先啊,咱们得明白啥子是内标法。

简单来说,就是在你测的那个东
西里头,悄悄加点儿“内应”——就是内标物质,这玩意儿得是个纯的,
还得是样品里头本来就没得的。

为啥子要加呢?就是为了校准,让结果更准,不受那些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

这就像咱们吃火锅,加点儿醪糟,提
味又去腥,让整锅汤都活了起来。

选内标物啊,那可得讲究。

得跟你要测的东西性质差不多,但又不能
完全一样,得能分得开,不然就像火锅里头花椒和辣椒混一块儿,分不清
谁是谁了。

还得注意啊,这内标物的浓度也得合适,太高了浪费钱,还容
易出偏差;太低了又不起作用。

这就像咱们吃串串,签子上的肉得刚刚好,多了腻,少了不过瘾。

然后啊,咱们做分析的时候,就像是在涮火锅,得一步步来,不能急。

先把内标物和样品混一块儿,进色谱仪里头走一趟,看看它们各自的峰面积,再算算比例,嘿,这待测组分的含量就算出来了。

这个过程啊,就像
是在等火锅烧开,看那些食材在红油里翻滚,慢慢熟透,最后捞起来,一
口下去,那个满足感,简直了!
所以啊,气相色谱内标法,它不仅仅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细节的追求,对准确度的执着。

咱们四川人做事儿,讲究的就是个“巴适”,内标法用好了,那结果,也是巴适得很!下次你再用这方法,记得多留意那些小细节,说不定就能发现更多乐趣呢!。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一、内标法和外标法介绍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使用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和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内标法是将标准物质和样品在相同汽油中进行混合,标准物质称为内标,样品称为测试样品,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内标峰和检测峰同时出现,通过比较内标峰和检测峰的高度,或称之为峰面积比,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外标法是首先制备一个标准溶液,其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待测物质,根据含量,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样品中,然后同时测定标准溶液和样品,在色谱曲线上,标准溶液和检测的样品曲线应在相同的水平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峰高比来计算样品的浓度。

二、内标法和外标法的比较
1、内标法和外标法在精确度上的差别: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精确度存在一定差别,外标法在待测物质之间的选取和控制上要比内标法更容易,可以更容易满足更高的分析精度要求。

2、内标法和外标法在灵敏度上的差别:外标法的检测灵敏度比内标法高出1-2个数量级,但外标法的检测灵敏度和油质组成有关,油质中含有大量未知物质,会使检测灵敏度受到限制。

3、内标法和外标法在选取上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当待检测物质在蛋白质水溶液或血清等生物体内存在时,应选用内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着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气相色谱内标法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内标法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内标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了解内标法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仪器,通过气相色谱柱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分离是基于化合物在不同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的。

内标法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添加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物来校正样品中分析物的测量误差。

内标物应满足与分析物在各步骤中的性质相似,且不干扰分析物的检测。

内标法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根据实验要求选取适当的气相色谱柱和内标物。

将色谱柱安装在气相色谱仪上,并校准仪器。

2.样品制备:准备待分析的样品溶液,并根据内标法的要求添加适量的内标物。

3.样品进样:使用自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4.色谱分离:打开气相色谱仪,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流动速率进行色谱分离。

5.检测和峰面积计算:根据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进行检测,记录样品和内标物的峰面积。

6.数据处理:利用内标法计算分析物的浓度,校正峰面积以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应用了气相色谱内标法进行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适当的内标物,并通过峰面积计算得到了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

内标法的优点是可以消除仪器条件和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内标法也有局限性,例如内标物的选择和浓度的确定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分析物和内标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并且其浓度不会干扰分析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样品的特性来选择适当的气相色谱柱和分析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习到了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内标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校正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实验和研究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应用内标法,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三、定量分析中怎样选择内标法或外标法 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 ,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再将内标 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用内标法 公式计算即可。
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试样 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选择内标物有4个要求: 1.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2.它必须完全溶于试样中,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 间。
内标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由于通过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 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
的误差。内标法的缺点是操作程序较为麻烦,每次分析时内标物和试样都要准确 称量,有时寻找合适的内标物也有困难。 外标法简便,但进样量要求十分准确,要严格控制在与标准物相同的操作条件下 进行,否则造成分析误差,得不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 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 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 曲线。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 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 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 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 ,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 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 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 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 ,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 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色谱实验报告之气相色谱法测定溶液某些组分含量——内标法

色谱实验报告之气相色谱法测定溶液某些组分含量——内标法

中 南 大 学学 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班 级 应 化 0904 学 号 ********** 姓 名 杨 ****** 实验日期 2012 年 4 月 28 日 指导教师 郭 方 遒三、仪器与试剂1.GC4001气相色谱仪;2.A4800色谱数据工作站;3.真空泵;4.漏斗;5.不锈钢色谱柱2m x 3mm ;6.氢气、空气、氮气高压钢瓶;7.皂膜流量计;8.微量注射器,1μL ,100μL ;9.固定液: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色谱纯;10.担体:6201红色硅藻土,60~80目;11.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

四、实验步骤1.实验条件色谱柱,DB-5(10m ×0.05mm ×0.05um );汽化室温度 200℃;检测器温度 200℃;柱温 70℃;进样量 1uL ;氢气流速 3mL/min ;空气流速 300mL/min ;分流比,20:1;2. 内标溶液、混合标准溶液配置和试样溶液配置①先取少量甲醇加入100mL 容量瓶中,置于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量取24mL 丙酮于容量瓶中,称重,用甲醇定容,制成内标溶液。

②取10mL 内标液(含丙酮 1.829g )加入50mL 容量瓶,分别加入二氯甲烷(2.610g )、乙酸乙酯(4.390g ),然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即为混标。

③取10mL 内标溶液于50mL 容量瓶中,然后移取适量试样溶液,用甲醇定容,即得到样品溶液。

3. 测试样品用正确的顺序装住、通气、打开电源和色谱工作站,建立新方法,设置好工作条件,待基线平稳后,依次进混标、样品、二氯甲烷单标、乙酸乙酯单标溶液。

通过单标溶液,得到相应的保留时间,并以此确定混标和样品溶液中各峰归属,然后依据内标法计算样品溶液中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浓度。

气相色谱法测定溶液某些组分含量——内标法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并熟悉色谱仪器的操作。

2.学习掌握色谱法保留时间定性和内标法定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气相色谱内标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内标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内标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in gas chromatography)是一种用于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一个结构和分析物类似,但在色谱条件下具有不同保留时间的内标化合物。

2. 在样品处理的早期阶段,将已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添加到待测样品中。

3. 将样品经过前处理(例如提取、洗脱等)后,使用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内标化合物和待测物分离。

4. 在色谱图上,通过测量内标化合物和待测物的信号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计算出它们的相对浓度。

5. 根据内标化合物的已知浓度和待测物的信号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内标法的原理是利用内标化合物作为“内部参照品”,通过其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方式来校正样品在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例如样品损失、色谱条件变化等。

通过与内标化合物的比较,可以减小由于样品处理和分析条件变化引起的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谈谈内标准品(内标物质)传统上在教科书中都会很模糊的告诉学生内标准的选择方式,例如说要选安定性好;与分析物性质要相近;在分析的基质中不能出现等,现在我对这些个" 选择方式"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的来看看内标准品的选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1. 只选一个内标准品?当然, 如果你的分析目标物就只有一个, 在正常的状况下,内标准"应该"也只会有一个才对! 但是如果你的分析是多成份的,那就必须十分小心地看待在一个分析方法内标准品的选择, 如果分析物的在层析图中是平均分布在各处, 那你就必须看看你的检测方法中是否有规定内标物与分析物之间的滞留时间差范围是多少,依此规定来选择内标,但是如果并没有规定,最好也是选择一个以上的内标来使用,因为即使化学性质不会差太多,但在沸点方面却会有满大的差异, 内标与分析物的沸点差异过大,在GC的注射口中就无法把因为discrimibation (分辨)所造成的误差校正回来.如果你的分析物是性质相差颇大的(例如说同时含有醇,酸...),那别怀疑一定是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内标准品,如果多个物种再加上多成份,那就很复杂了. 最低的限度也要依照分析物的沸点高低来使用多个不同的内标准品. 在美国环保署的检验方法USEPA 8270C,是一个检测半挥发性的污染物的规范,前后列了不下一百种的分析物,就使用了六个不同的内标准品作为校正的依据,来照顾到各个不同沸点的分析物!!滥用药物分析大概是最严谨的了,即使是结构性质极相近的分析物,例如morphine和codein e,amphetamine和methamphetamine,在分析时为求准确,都是以各自的D同位素取代的标准品作为内标.2.基质中一定不能存在?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 不然定量结果会很不稳定或者是很凄惨. 但是有些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些东西在分析样品的基质中不会存在! 这时候怎么办? 找以往的文献看看别人是用甚么,这是一个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文献不一定就是对的! 使用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是最妥当的,但问题是价格昂贵,而且不是每一种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都有贩售,当然,如果本钱够,你可以去订购专门替你合成氢同位素(D)取代物. 如果要自己选, 那就必须了解一下分析物的成分了.以前曾经替人定性和定量过一阵子海水鱼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这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数都是奇数(或是偶数, 我已经忘了), 所以内标就使用了几个偶数(或奇数)的不饱和脂肪酸, 像这种内标物绝不可能出现在分析物中,且性质十分相近,所以定量的结果一般误差都不会太大! 如果完全无法确定怎办? 有时候就是赌一赌啰.........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分析物结构中含有氯的话,就可以寻找一个化合物,而这个化合物是把其中的氯换成氟或溴,例如你可以使用2-氟联苯或2-溴联苯来当作分析2-氯联苯的内标准品. 以环境分析为例,通常在自然界中的氟及溴化物并不多, 在EPA的方法中,就经常把结构相似的氟及溴化物添加入样品中,来做为分析含氯化合物的QC样品.所以找氟及溴来取代氯原子的化合物来作为内标,基本上还算是很安全的.如果实在连上述转换一个基团的内标都找不到,那至少在选择时一定要找同一类的,分析酸就找酸当内标,分析醇就找醇当内标,直链接构分析物就不要找一个环状的化合物来当内标,分子量不要相差太大,这算是最基本的要求!!3.内标和分析物的滞留时间必须接近?这个说法原则上没错,因为如果滞留时间接近,它们的物理或者是化学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所以有些分析方法会有这样的规定. 但在某些特殊的状况下却出了问题, 事实上还真的碰过, 结果在更换到第三个内标准品后, 它的RT远离分析物, 反而解决了定量误差的问题!! 这个案例以后有空在来聊聊.4.内标的浓度应该是多少?除了某些分析方法会规定必须加入多少浓度的内标外,其它的就只能靠分析员自己来决定了.以我为例, 通常会先决定一个分析方法的检量线范围,然后开始配制不同浓度的内标准品来注射入仪器中,分析完后选出一个大概是检量线最高浓度的波峰高度三分之二左右的浓度,作为该项分析的内标浓度. 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兼顾到高低浓度的需要,一般来说,内标浓度过高除了会增加成本之外,对于低浓度的校正是会产某些程度的误差.在某些分析方法中会强制你使用内标法而不是外标法或线性回归的方式来定量,但是如果你的基质很复杂,一针打进仪器中,结果大大小小的出来一堆波峰, 这个时候如果你又不是使用质谱作为侦测器的话,就必须考虑加大内标准品的使用浓度, 来降低内标准品的可能发生的积分误差!!5.内标准怎么配制?一旦决定了添加内标准品的浓度,就可以开始配制分析时所用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相对于测试时的小量, 分析员必须先估计你在这一批的分析样品有多少, 然后计算整个分析需要添加入多少的量,例如说妳需要大概100mL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这时就必须再加多30%以上,一次就配好整个分析要用的量! 分装或者是整瓶放到-20度的冰箱中存放,免得做到一半发觉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用完了,再重新配制一次,如果你是分析的新手, 搞不好前后两次配得不一样浓度,那就会很凄惨了…..有些领域的分析,很重视这种内标波峰的积分值是否是有一定的再现性!!转自中国色谱网,作者:cation内标与外标法的详细计算及操作方式,在这里就不再叙述,不懂得网友就请自行去找找相关的文章.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1. 适合的内标准品?以前当学生时,老师给大家记忆很深的一句话:”采样员随便采,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采得的样品也不具代表性, 随便分析也没关系!! 换到这里, 大概可以改成”如果分析方法的内标准品用得不适当,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做了也不知道正不正确! 这种情形对于GC分析的特性而言, 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对于一位以GC或GC/MS为定量仪器的分析员而言, 必须有下面的认识:a. 不适当的内标准品, 即使你操作处理无误, 有可能会把原本该得到的正确结果,校正成一个错误的结果.b. 不要迷信内标准法的定量结果一定会优于外标法或线性回归法!现在来看看一个我这边发生的一个实际例子:案例是由于实验室的某一项分析由于注射入GC时浓度的需要,在SPE净化后需要不同的最终体积, 一是1 mL另一是10 mL, 所以在这两组中基质的干扰,前者是后者的十倍, 这个测试是使用空白的样品在经过SPE净化后,调整体积至所需的体积,再添加入同样浓度的分析物标准品及内标准品A, 在正常的状况下,两者分析后所得的样品浓度应该是一样的!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54870.50 40705.10 42811.30分析物面积6224.90 6423.80 7164.38计算后浓度649.90 ug/g 865.08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很明显的都有受到基值得干扰, 1 mL体积的样品所遭受的影响当然大于体积为10mL的样品, 但是A内标准无法把这种干扰校正回来, 所以很明显的, A对于这个分析方法,并不是一个适合的内标准品!同样的方法, 在使用B内标准时会产生以下的数据: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66423.40 67859.40 73846.70分析物面积6224.92 6243.80 7194.38计算后浓度894.09 ug/g 859.15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的回收率都超过85%, 样品之间的误差也不大……….所以最后修改SOP, 把A换成了B !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在前面我们讨论了第一个条件"适合的内标准品", 现在继续下去!!2. 要考虑分析物的组成平常的分析物一般大都是单一物质单一成分,也就是如农药中的Aldrine, 这东西当你在分析的时候,图谱上就仅仅会出现单一的一个波峰, 某些东西会有结构异构物, 如BHC会有alpha, beta, gamma及sigma等四种形式的BHC. 另外DDT也是有一系列异构物出现, 前述的那些分析物,再对内标物的选择和定量上, 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 如果是多成分分析物时, 不仅仅是内标物的选择, 甚至于选用外标或内标法定量, 都必须特别的小心!!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或食品中都会有它的踪迹, PCBs是个多成分的东西, 商业化的PCBs 多以AC1242, AC1016, AC1232.......等代号来命名, 那些数字实际上是具有意义的, 每一种类的PCBs都是多成分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以DB-5或DB-1的管柱来分离, 都会获得数十支波峰, 至于多或少, 那就要看分析员的功力和仪器的设定了. 在这里我要讲的重点是, 如果今天是以内标法来分析PCBs, 所面临的问题是分析物成分不止一个, 甚至于多到三十多个.....如果你要选择内标准品,势必要选择避免会和分析物产生重迭但性质又不能差太多的内标准品, 在这个例子中, 并不见简单的事, 在USEPA 8082A的方法中对于Aroclor的分析采用外标法, 虽然外标法对于GC/ECD的检测十分不利. 但在同分析法中对PCBs Congeners( PCBs同源物,指的是单一成分PCB)即采取内标法定量, 内标准是使用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在某些方法中你可以看到PCBs Aroclor是以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来作为内标准品定量, 之所以会使用这两种东西作为内标的原因是, 十氯联苯是PCBs中分子量最大, 滞留时间当然也是最久, 不会干扰到到其它PCBs的分析, 但在实际操作上会发现以十氯联苯作为内标准品, 对于分子量较大的AC1260或AC1254( AC1260及AC1254含氯数及分子量较接近十氯联苯) 会有较准确的结果, 但对于AC1232或1242则较差. 所以AC1242或AC1232的定量以四氯间二甲苯较适宜, 但是四氯间二甲苯的滞留时间不长( 在AC1232出管柱前面, 也因此不会干扰PCBs定量), 很容易受到基质中低分子量杂质的干扰, 这个干扰再没有前处理净化的状态下更严重, 所以类似多成分的分析物在分析研发阶段, 要采取内标或外标, 采取内标方法后要用甚么内标准品, 都必须要多方考量才可以...多成分的东西其实并不少, 例如农药中的T oxaphene和Chlordane等都是......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谈谈内标准品(内标物质)传统上在教科书中都会很模糊的告诉学生内标准的选择方式,例如说要选安定性好;与分析物性质要相近;在分析的基质中不能出现等,现在我对这些个" 选择方式"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的来看看内标准品的选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1. 只选一个内标准品?当然, 如果你的分析目标物就只有一个, 在正常的状况下,内标准"应该"也只会有一个才对! 但是如果你的分析是多成份的,那就必须十分小心地看待在一个分析方法内标准品的选择, 如果分析物的在层析图中是平均分布在各处, 那你就必须看看你的检测方法中是否有规定内标物与分析物之间的滞留时间差范围是多少,依此规定来选择内标,但是如果并没有规定,最好也是选择一个以上的内标来使用,因为即使化学性质不会差太多,但在沸点方面却会有满大的差异, 内标与分析物的沸点差异过大,在GC的注射口中就无法把因为discrimibation (分辨)所造成的误差校正回来.如果你的分析物是性质相差颇大的(例如说同时含有醇,酸...),那别怀疑一定是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内标准品,如果多个物种再加上多成份,那就很复杂了. 最低的限度也要依照分析物的沸点高低来使用多个不同的内标准品. 在美国环保署的检验方法USEPA 8270C,是一个检测半挥发性的污染物的规范,前后列了不下一百种的分析物,就使用了六个不同的内标准品作为校正的依据,来照顾到各个不同沸点的分析物!!滥用药物分析大概是最严谨的了,即使是结构性质极相近的分析物,例如morphine和codein e,amphetamine和methamphetamine,在分析时为求准确,都是以各自的D同位素取代的标准品作为内标.2.基质中一定不能存在?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 不然定量结果会很不稳定或者是很凄惨. 但是有些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些东西在分析样品的基质中不会存在! 这时候怎么办? 找以往的文献看看别人是用甚么,这是一个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文献不一定就是对的! 使用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是最妥当的,但问题是价格昂贵,而且不是每一种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都有贩售,当然,如果本钱够,你可以去订购专门替你合成氢同位素(D)取代物. 如果要自己选, 那就必须了解一下分析物的成分了.以前曾经替人定性和定量过一阵子海水鱼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这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数都是奇数(或是偶数, 我已经忘了), 所以内标就使用了几个偶数(或奇数)的不饱和脂肪酸, 像这种内标物绝不可能出现在分析物中,且性质十分相近,所以定量的结果一般误差都不会太大! 如果完全无法确定怎办? 有时候就是赌一赌啰.........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分析物结构中含有氯的话,就可以寻找一个化合物,而这个化合物是把其中的氯换成氟或溴,例如你可以使用2-氟联苯或2-溴联苯来当作分析2-氯联苯的内标准品. 以环境分析为例,通常在自然界中的氟及溴化物并不多, 在EPA的方法中,就经常把结构相似的氟及溴化物添加入样品中,来做为分析含氯化合物的QC样品.所以找氟及溴来取代氯原子的化合物来作为内标,基本上还算是很安全的.如果实在连上述转换一个基团的内标都找不到,那至少在选择时一定要找同一类的,分析酸就找酸当内标,分析醇就找醇当内标,直链接构分析物就不要找一个环状的化合物来当内标,分子量不要相差太大,这算是最基本的要求!!3.内标和分析物的滞留时间必须接近?这个说法原则上没错,因为如果滞留时间接近,它们的物理或者是化学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所以有些分析方法会有这样的规定. 但在某些特殊的状况下却出了问题, 事实上还真的碰过, 结果在更换到第三个内标准品后, 它的RT远离分析物, 反而解决了定量误差的问题!! 这个案例以后有空在来聊聊.4.内标的浓度应该是多少?除了某些分析方法会规定必须加入多少浓度的内标外,其它的就只能靠分析员自己来决定了.以我为例, 通常会先决定一个分析方法的检量线范围,然后开始配制不同浓度的内标准品来注射入仪器中,分析完后选出一个大概是检量线最高浓度的波峰高度三分之二左右的浓度,作为该项分析的内标浓度. 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兼顾到高低浓度的需要,一般来说,内标浓度过高除了会增加成本之外,对于低浓度的校正是会产某些程度的误差.在某些分析方法中会强制你使用内标法而不是外标法或线性回归的方式来定量,但是如果你的基质很复杂,一针打进仪器中,结果大大小小的出来一堆波峰, 这个时候如果你又不是使用质谱作为侦测器的话,就必须考虑加大内标准品的使用浓度, 来降低内标准品的可能发生的积分误差!!5.内标准怎么配制?一旦决定了添加内标准品的浓度,就可以开始配制分析时所用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相对于测试时的小量, 分析员必须先估计你在这一批的分析样品有多少, 然后计算整个分析需要添加入多少的量,例如说妳需要大概100mL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这时就必须再加多30%以上,一次就配好整个分析要用的量! 分装或者是整瓶放到-20度的冰箱中存放,免得做到一半发觉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用完了,再重新配制一次,如果你是分析的新手, 搞不好前后两次配得不一样浓度,那就会很凄惨了…..有些领域的分析,很重视这种内标波峰的积分值是否是有一定的再现性!!ABC读本----用内标还是外标法?转自中国色谱网,作者:cation内标与外标法的详细计算及操作方式,在这里就不再叙述,不懂得网友就请自行去找找相关的文章.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1. 适合的内标准品?以前当学生时,老师给大家记忆很深的一句话:”采样员随便采,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采得的样品也不具代表性, 随便分析也没关系!! 换到这里, 大概可以改成”如果分析方法的内标准品用得不适当,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做了也不知道正不正确! 这种情形对于GC分析的特性而言, 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对于一位以GC或GC/MS为定量仪器的分析员而言, 必须有下面的认识:a. 不适当的内标准品, 即使你操作处理无误, 有可能会把原本该得到的正确结果,校正成一个错误的结果.b. 不要迷信内标准法的定量结果一定会优于外标法或线性回归法!现在来看看一个我这边发生的一个实际例子:案例是由于实验室的某一项分析由于注射入GC时浓度的需要,在SPE净化后需要不同的最终体积, 一是1 mL另一是10 mL, 所以在这两组中基质的干扰,前者是后者的十倍, 这个测试是使用空白的样品在经过SPE净化后,调整体积至所需的体积,再添加入同样浓度的分析物标准品及内标准品A, 在正常的状况下,两者分析后所得的样品浓度应该是一样的!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54870.50 40705.10 42811.30分析物面积6224.90 6423.80 7164.38计算后浓度649.90 ug/g 865.08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很明显的都有受到基值得干扰, 1 mL体积的样品所遭受的影响当然大于体积为10mL的样品, 但是A内标准无法把这种干扰校正回来, 所以很明显的, A对于这个分析方法,并不是一个适合的内标准品!同样的方法, 在使用B内标准时会产生以下的数据: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66423.40 67859.40 73846.70分析物面积6224.92 6243.80 7194.38计算后浓度894.09 ug/g 859.15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的回收率都超过85%, 样品之间的误差也不大……….所以最后修改SOP, 把A换成了B !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在前面我们讨论了第一个条件"适合的内标准品", 现在继续下去!!2. 要考虑分析物的组成平常的分析物一般大都是单一物质单一成分,也就是如农药中的Aldrine, 这东西当你在分析的时候,图谱上就仅仅会出现单一的一个波峰, 某些东西会有结构异构物, 如BHC会有alpha, beta, gamma及sigma等四种形式的BHC. 另外DDT 也是有一系列异构物出现, 前述的那些分析物,再对内标物的选择和定量上, 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 如果是多成分分析物时, 不仅仅是内标物的选择, 甚至于选用外标或内标法定量, 都必须特别的小心!!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或食品中都会有它的踪迹, PCBs是个多成分的东西, 商业化的PCBs 多以AC1242, AC1016, AC1232.......等代号来命名, 那些数字实际上是具有意义的, 每一种类的PCBs都是多成分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以DB-5或DB-1的管柱来分离, 都会获得数十支波峰, 至于多或少, 那就要看分析员的功力和仪器的设定了. 在这里我要讲的重点是, 如果今天是以内标法来分析PCBs, 所面临的问题是分析物成分不止一个, 甚至于多到三十多个.....如果你要选择内标准品,势必要选择避免会和分析物产生重迭但性质又不能差太多的内标准品, 在这个例子中, 并不见简单的事, 在USEPA 8082A的方法中对于Aroclor的分析采用外标法, 虽然外标法对于GC/ECD的检测十分不利. 但在同分析法中对PCBs Congeners( PCBs同源物,指的是单一成分PCB)即采取内标法定量, 内标准是使用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在某些方法中你可以看到PCBs Aroclor是以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来作为内标准品定量, 之所以会使用这两种东西作为内标的原因是, 十氯联苯是PCBs中分子量最大, 滞留时间当然也是最久, 不会干扰到到其它PCBs的分析, 但在实际操作上会发现以十氯联苯作为内标准品, 对于分子量较大的AC1260或AC1254( AC1260及AC1254含氯数及分子量较接近十氯联苯) 会有较准确的结果, 但对于AC1232或1242则较差. 所以AC1242或AC1232的定量以四氯间二甲苯较适宜, 但是四氯间二甲苯的滞留时间不长( 在AC1232出管柱前面, 也因此不会干扰PCBs定量), 很容易受到基质中低分子量杂质的干扰, 这个干扰再没有前处理净化的状态下更严重, 所以类似多成分的分析物在分析研发阶段, 要采取内标或外标, 采取内标方法后要用甚么内标准品, 都必须要多方考量才可以...多成分的东西其实并不少, 例如农药中的T oxaphene和Chlordane等都是......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相关材料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相关材料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相关材料用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时, 内标物需具备什么条件?1. 内标物的分子结构、性质与待测组分的相似或相近,且在待测组分附近出峰。

2. 试样中不存在内标物,且内标物应与试样中各组分完全分离,即在色谱图上内标物单独出峰。

3. 内标物应是纯物质或含量准确已知。

4. 内标物与试样互溶,且不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

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法的优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内标法的优点是:①在进样量不超限(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定量结果与进样量的重复性无关。

②只要被测组分及内标物出峰,且分离度合乎要求,就可定量,与其他组分是否出峰无关。

③很适用于测定药物中微量有效成分或杂质的含量。

由于杂质(或微量组分与主要成分含量相差悬殊,无法用归一化法测定含量,用内标法则很方便。

当某种混合物组分复杂不能知道所有成分时首选内标法。

例子;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甲缩醛的含量,选用正构烷烃内标物比较好、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乳酸钠溶液中残留溶剂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

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铰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

定量分析中怎样选择内标法或外标法?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

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

实验一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相对校正因子定义以及求取方法2. 掌握内标法定量公式及其应用3. 熟悉氢火焰监测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此气体称为载气)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被分离分析的物质(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载气)和固定(液)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在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在两相问作反复多次(103-106次)的分配,使得原来的微小差别变大,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

根据色谱图进行组分的定量时,所用定量方法主要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三种。

当试样组分不能全部从色谱柱流出,或有些组分在检则器上没有信号时,就不能使用归一化法,这时可用内标法。

内标法是气相色谱所常用的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

当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因各种原因不能全部流出色谱柱,或监测器不能对各组分都有响应,或只需测定样品中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内标法定量。

内标法的基本过程是:准确称取质量为Wm的样品,加入质量为Ws的内标物,用溶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然后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的峰面积比,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Pi饑100%式中Pi为组分i的白分含量;Ai,As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fi、fs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重量校正因子二者之比(fi/fs)可由标准样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试并计算得。

内标法必须由合适的内标物,基本条件是:它在样品中不存在、无化学反应、稳定、性质尽量与被测组分接近,能与样品要互溶、色谱峰能完全分离并比较接近被测组分的色谱峰。

内标物的量也应与被测组分的量相当,以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内标法不需要被测样品中的所有的组分从色谱柱完全流出或被监测器检测出,不象归一化法存在使用上的限制;它采用了相对校正因子,使仪器和操作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校正。

但对内标选择的条件比较苛刻,多了一个内标物增加了分离的要求。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安捷伦6890N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HP-5M5I 毛细管柱(30mx0.25mmX0.25mm)。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内标法》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内标法》
第七页,共七页。
第五页,共七页。
内标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进样量要求不严格 • 只对欲分析的组分峰进行校正即可 • 因为内标峰与样品峰是同时流出的,所以比外标法更加准确,且受
仪器稳定性影响小 • 缺点: • 每次分析都必须加入内标物到样品中 • 分析和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总结
色谱的定量依据。适用条件:峰高定性要求色谱柱效较高的条件下,半峰宽小于一定值或所有峰半 峰宽均相等时。适用条件:峰面积一般不会随着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用峰面积定量在任何条件 下都适用。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 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 作。不会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且与样品能完全互溶
即wi,样品=wAii,,对 对照 照Ai,样品=f 'AAi内 ,样标 品w内标
第三页,共七页。
内标法使用要求
•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 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 取。
•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 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已知化合物,这样它能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 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 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件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 分离。
第四页,共七页。
内标物的选择标准
• 样品中不存在该物质
• 物理化学性质与待测组分相似,最好为同系物 • 与待测组分的相应灵敏度接近 • 不会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且与样品能完全互溶 • 在待测组分附近流出,不得干扰到测定峰的出峰,且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
一、什么叫内标法? 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二、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

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

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三、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
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

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铰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