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
高中化学_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准备:学生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片、蒸发皿、坩埚钳、滤纸、镊子、酚酞、蒸馏水、CuSO4溶液、钠。
教师演示用品:小烧杯、玻璃片、滤纸、酚酞、CuSO4溶液、蒸馏水、钠、酒精灯、镊子、试管夹、硬质玻璃管、火柴、小矿泉水瓶。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魔术】学生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两滴水)。
【引言】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现象的产生就是金属钠的功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活泼的金属—钠。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课题)一、金属钠【学生探究】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推测其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讨论结果)【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化学小魔术中,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小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来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探究实验1】观察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
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观察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导电导热性良好。
【设问】切开后的金属钠表面很快变暗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与讨论。
【师生归纳】常温下,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钠(Na2O)覆盖在银白色的钠表面,使金属失去光泽,看起来变暗。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及用途》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金属钠的性质及用途》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钠的结构和用途。
2、通过经历实验探究的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3、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锻炼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感受到知识的来之不易和探索真理的艰辛,知道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造福人民。
二、重点难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三、教学组织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验器材及课堂实验记录单;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人。
1.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某仓库着火的图片老师:现有一间仓库着火了,火势尚可控制,但如不及时扑灭,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探明库内有一铁桶,桶上印有“Na”字样,如果你是仓库保管员,要你来灭火,你该怎么办?[学生活动] 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
学生代表发言:1>Na——钠,一种金属,元素周期表第11号元素。
2>常用灭火的三种材料——水、CO2灭火器、黄沙。
老师:钠究竟是种怎样的物质?它在火场中会不会有更大的安全隐患?火情刻不容缓,我们究竟用什么材料才能安全灭火?在拿出科学合理的灭火方案之前,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摸清钠的性质,切不可贸然行事。
2.实验探究,摸索性质[教师活动]展示装有钠的试剂瓶,请学生判断并记录钠的保存方法。
取出一块钠,擦去表面的煤油。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钠的形态和颜色。
[教师活动]请学生上台尝试用小刀切钠,并注意观察切口的颜色及变化。
老师:对比刚才钠的记录,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言。
学生:1>钠是银白色的。
2>钠的质地柔软。
3>钠在空气中颜色迅速变化。
老师:钠在空气中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入手,结合现实生活,得出结论——钠的性质比较活泼,能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钠》,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钠》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边讲边实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名师教学设计《金属钠的性质》示范教学教案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问题驱动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网上新闻2015年8月13日天津港口爆炸灭火事件引起的第二次爆炸
聆听与思考
观看
设置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引起对实验时钠的用量的重视。
【提问】看完新闻你对此有什么疑问
学生疑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钠的氧化和钠 Nhomakorabea水的反应;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现状
(1)在初中对金属已初步了解,并且已经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
8
6
4
2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
8
6
4
2
1以新闻报道的分析和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处于带有悬念和疑问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显,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引导、鼓舞的理念。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并理论结合实验,从多角度探究钠和水的反应产生的到底是什么气体,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以科学探究为手段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遗憾之处:学生互动讨论的时间较少,师生互动质量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升级教育思想,不断地学习,使学生爱上化学,爱上学化学。
金属优秀评课稿
金属优秀评课稿金属优秀评课稿篇一:金属的化学性质评课稿听了朱翠芳老师执教的《金属化学性质》,她由原子的结构引入课题,语言精彩干练,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对实验进行探究、分析、交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层进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本课改进学生的学生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执教老师在课堂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目标的达成:(1)通过对原子的结构分析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从原子结构本身认识金属化学性质,更加深入对化学性质的印象,也加深学生对本课题的认识。
(2)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机会,动脑思考方案的环节,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对现象的判断来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提高总结能力。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特别是爱说的欲望体现的最强烈,每当朱老师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都勇跃的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致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很活跃。
学生只有自己参与课堂的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国培: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说课课件
《金 属 钠 的 性 质》 ——说课稿
醴陵一中:张晶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 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 识的起始章节。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 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 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对 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 让学生学会: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2. 帮助学生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滴水生烟》实验,对同学们水火不相容的认知 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1、提出过氧化钠物质的存在。 2、提出制备过氧化钠可以通过什么反应来实现,进而进入 对钠性质的学习。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 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和制法,最后介绍钠的用途。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 去分析钠的活泼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 然后解释现象,作出结论。
(2)对策:加强课堂趣味性,备好课的同时, “备”好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课 前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网上查阅收集钠的用途, 并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共享。
4、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根据钠的性质,会理解和应用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有关钠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化学_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的通性。
了解金属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掌握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描述实验现象。
了解钠的用途与保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
4、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钠与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从人类发展史中金属的使用和作用到当今社会见到的形形色色的金属入手,归纳金属的重要性,引入金属的学习。
[展示]:前置作业和每课一题,订正答案。
[共同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些反应中金属体现的还原性,结合原子结构特点,总结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建立金属学习的思维模型。
[师]这节课开始就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和前面刚学过的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金属的学习。
首先学习典型的金属——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课时金属钠[师]你能写出金属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推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吗?[生]从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推导出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可能体现强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师]通过结构分析,钠应该是非常活泼的,他能发生哪些反应呢?[探究活动1]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1:镊子夹取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用小刀切割,观察切开的断面。
将其放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操作,描述现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学案问题,总结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体现出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这个过程又体现钠的另一个物理性质—质地柔软,同时也看到金属钠具有金属的通性—呈银白色,当然钠作为金属也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板书] 一、物理性质1、密度比煤油大2、质地柔软3、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导电导热[提问]钠露置于空气中,表面为什么会变暗呢?[生]应该是钠露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优课评比高一年级组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20(2份打包) 苏教版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在选择,学业、事业、爱情……我们都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说生活中我们时刻面临着选择,选择不一样,结局也会不一样,只是你的选择是否真正发自内心还是出自于生活的无奈,已经无人理会。人生路需要走很久,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正如我们工作平台选择不一样,起点也会不一样,领导选择不一样,或许你的结局也会不一样,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所以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去指责,生活对谁都一样,选择永远在你手中,跟着心走,或许你就能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风景在路上,我们需要去寻找,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谁都有无奈,谁都有生活的压力,只是你们的选择不一样,当你走上自己的路,或许你会觉得轻松,或许你会觉得很难,但那终归是属于自己的路,因为生活,始终在你手中。是在医院渡过,然而和母亲在一起的毎一刻都是温暖美好的。四年前,母亲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生命就是如此脆弱,逝去和別离,陈旧的情绪某年某月的那一刻如水泻闸。水在流,云在走,聚散终有时,不贪恋一生,有你的这一程就是幸运。那是地久天长的在我的血液中渗透,永远在我的心中,在我的生命里。
那个年代的钱特别的顶用,一斤大米一毛三分八;一斤鱼两角钱;一斤牛肉熟的才五角钱;一个大肉包子五分钱;一只烧鸡两元钱;小米一斤一角钱;一个卤猪蹄子两毛钱一个;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面粉两毛五。全国啥地方都是统一的价格,住的房子都是单位给分的,房子也都不交水电费的。一点也不像现在一会一个价钱。那个时候老干部一般一个月一百多元钱,一般的干部工人多数就是一个月五六十元到七八十元不等。这几家人特别的和睦,就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有事大家都会过去帮忙。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老吴在唐山的老家也遭受了灾害,屋子倒了,人也砸伤了,老吴赶紧请假和他爱人一起回去处理老家的事情去了。老李对老吴说,“你放心的回老家吧!你的孩子我帮你看。”当时老吴的老大才十四岁,还有一个刚刚才上学的七岁的小女儿。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实录及反思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实录及反思摘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逻辑、研究物质的方法两条主线进行“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概述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并且进行教后反思,作为文理不分班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关键词:建构主义;金属钠;教学实录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5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19浙江省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省,2014年秋入学的高一新生不再有文理分班,因此需要考虑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要求并不都一样,教师的教学不需要在深广度上进行挖掘,而是要注重化学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的传授。
笔者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并围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备和用途的知识逻辑主线和物质分类→预测性质→实验探究→理论解释的方法主线进行授课,授课效果较好,现整理成文,希望读者们批评指正。
一、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借助外在环境通过“协作”而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理解。
因此,对于本节内容,施教者必须理清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通过本节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如下表:二、教学流程设计和主要教学过程运用物质分类观,预测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寻求对钠的活泼性的理论解释性质决定存在、制备和用途。
教学环节一:运用物质分类观,预测钠的化学性质[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现在我们要研究金属钠这种物质,首先应该做什么?[学生]对它进行分类,钠属于金属。
[教师]那么你猜想钠应该具有哪些性质呢,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学生]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与氧气反应,与盐反应置换出不如它活泼的金属。
[教师]你是如何推测的?[学生]金属Fe、Zn可以发生这些反应。
必修1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26
教学过程【引入】(多媒体视频展示)现代社会是金属的世界,金属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坚硬无比的铜墙铁壁,到柔弱无骨的水银,以“不怕火炼”而为人类痴迷的贵族金属铂和金,到见光就能放出电子以“娇柔美丽”著称于世的铷和铯,你会感到不同金属在性质上有天壤之别,你们想更多了解关于金属的知识吗?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属的世界,共同来探索它们的化学性质。
【多媒体】金属样品图片展示【板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导入】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生火”(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
【设疑】从来都说水能灭火,这里为什么水能点燃酒精灯呢?【追问】使物质燃烧需要哪两个条件?【生1】物质燃烧的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生2】水能点燃酒精灯可能是水能与某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该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
【解答】我事先在酒精灯灯芯上放了一小颗金属钠。
【结论】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从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知道,铁、铝等金属不仅常温下与水不反应,加热条件下也很难反应,但金属钠却能与冷水反应,解释这一实验事实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是钠比其它两种金属都活泼。
【讲解】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钠与水究竟是怎么反应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设疑】展示一瓶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钠为什么不直接放置在空气中而是保存在煤油类物质里呢?问题2:根据钠的保存,试猜想钠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1、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分工合作,选择上述一个“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多媒体】实验目的: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揭示物质性质;通过观察,认识钠的颜色、质地、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认识钠与氧气反应和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原理。
实验步骤:(运用实物投影,为同学们投影实验过程与操作步骤)①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切面颜色、光泽及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会不会发生变化?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
《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教室装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交流、评价与合作。
要求确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
基于上述理念,刘老师的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辅助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金属钠的性质),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金属钠的存在、保存及应用),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真谛的乐趣,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滴水点灯小魔术、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引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刘老师用一个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引入,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重难点的新理解。
本节课刘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侧重点为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化学反应中有的现象稍纵即逝,有时会观察不全面,有时候学生由于实验时的过分喜悦而忘却了实验目的等,因此,在本节课上刘老师除了应有的通过实验认识钠的性质知识重难点外还让学生如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慎重地为学生设计了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
三、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思路。
记得以往无论是随堂课还是一些评比性的课,很多教师就是从原子结构入手与学生分析结构特点从而根据结构推测可能的性质,然后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科学性,接着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一句话引出物质的存在和应用。
但,刘老师却采用隐形的方式将这种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教师不明说但通过暗设埋伏使学生心神领会。
金属钠的性质-说课稿(共五则)
金属钠的性质-说课稿(共五则)第一篇:金属钠的性质-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
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
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
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
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
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观后评析-2023-2024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观后评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2012版)中对于《金属的性质》的学习目标是知道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师指导用书》(2012版)对金属性质知识的教学设计建议是1课时,所以正常的处理一定是物理性质——快速掠过,化学性质——重点突破。
观摩了田长明老师的这节课,我不禁自问:①如果换做我,会怎么处理教学内容?②如果换做我,愿不愿意、敢不敢和田老师一样处理教学内容?③田老师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意义、有价值?④一节课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估计不少老师会产生相同的疑惑,也一定会有下面的想法:这本来就是一节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基础知识传授课,能有什么出彩的设计?有必要进行“花哨”的设计吗?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眼球,引发全民追剧,必然有精彩绝伦、跌宕起伏、令人感怀的故事情节。
一节至始至终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和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一样,一定要有精彩的知识呈现方式、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妙的问题组合、精致的课堂流程。
我们常说,好的作品一定是忠于原著而又高于原著的,忠于原著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最大限度、无遗漏的呈现教材所列的知识内容,高于原著则要求教师发挥所长,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加工,通过整合、删减、关联等方式使知识呈现更具艺术性、生活性、趣味性。
在教学内容面前,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课本内容是原著,教学设计是剧本,能否呈现一节优课,还需要教师(即导演)的临场调度,显然田老师做到了。
田长明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的原色课堂,而非应试背景下的“功利课堂”,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疑惑,甚至不屑,是因为多年的教学惯性使我们越来越屈从于应试,使得化学的本色、鲜活、灵动正在渐行渐远。
刘怀乐老师曾这样描述“素养”:“素”指平时、平常,“养”指历练、修行,积微成著地养功夫。
观摩这节课,田老师的几点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教室装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交流、评价与合作。
要求确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
基于上述理念,刘老师的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辅助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金属钠的性质),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金属钠的存在、保存及应用),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真谛的乐趣,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一、滴水点灯小魔术、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引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刘老师用一个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引入,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重难点的新理解。
本节课刘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侧重点为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化学反应中有的现象稍纵即逝,有时会观察不全面,有时候学生由于实验时的过分喜悦而忘却了实验目的等,因此,在本节课上刘老师除了应有的通过实验认识钠的性质知识重难点外还让学生如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水
平,慎重地为学生设计了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
三、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思路。
记得以往无论是随堂课还是一些评比性的课,很多教师就是从原子结构入手与学生分析结构特点从而根据结构推测可能的性质,然后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科学性,接着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一句话引出物质的存在和应用。
但,刘老师却采用隐形的方式将这种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教师不明说但通过暗设埋伏使学生心神领会。
这样教学更能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四、课堂实验的处理。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
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考虑到一种新物质的研究方法先从表观的角度去认识,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老师也没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引导;金属钠与氧气、水的反应扑朔迷离、新鲜有趣,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得太多已引起爆炸),所以此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但必须注重实验安全性教育;钠与氯气、硫磺的反应考虑到学校实验室没有通风橱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演示实验;其余的课堂实验和补充实验考虑到课堂时间和有效性由师生共同完成。
五、注重前后联系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讨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时,我首先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其次再让各实验小组讨论验证生成气体的实验方案,并由小组的宣传员把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和其他同学交流,觉得该方案确实可行,最后再进行试验验证,这样就从理论探讨和实验探讨两方面对钠与水的反应的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六、注重课堂知识在课后的延伸。
刘老师让学生设计一套能收集并验证钠与水反应声称气体实验装置。
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课堂暴露的不足之处。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尽管给学生强调了钠最多只能取黄豆大小的一块(钠取太大反应特快易引起爆炸),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但由于现在学生具有普遍的好奇性,在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实验的基本要求去做,所取钠块太大导致有轻微的爆炸现象,实验必须按照要求去做,更能让他们认识到对待科学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虽然是学生分组实验(分工明确),但由于此实验现象扑朔迷离,新鲜有趣,学生很容易兴奋,忘记观察实验现象的各个方面,致使实验结束时学生叙述实验想象不全面。
说明学生还不会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现象。
(2)在讨论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如何验证时,给予学生讲实验方案的时间就显得有点苍白。
同样是检验氢气的实验,用火柴点燃气体时由于气体量较少当火柴还没移走的时候气体就已经燃尽,存在不是气体燃烧而是火柴燃烧的嫌疑。
(3)学生对钠与水反应的实质理解不透彻,致使推测钠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时思想受到限制,他们认为钠先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盐酸中和,这是不对的,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才弄清了反应的实质。
总之,这节课,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很强烈,我们做老师的不能对之加以忽视,应当充分地开发、培养学生的大胆尝试、自主思维、探究性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