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类常见病病原病理流行病学诊断及预防黄倢

合集下载

对虾常见病症状及防治表

对虾常见病症状及防治表
弧菌、气单胞菌侵入血淋巴大量繁殖
定期用百毒消、三氯异氰脲酸粉、碘康等进行消毒;
从4厘米以后,口服四黄粉、肝泰、速补康;
定期投喂肠鳃灵、鱼血宁进行预防。
烂鳃病
触须腐烂,鳃部附着大量活物,呈黑色、黄色、鳃盖向外张开。对虾群体摄食减少,行为异常,不规则无方向游动,或在水中上下窜动。
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全池泼洒百毒消、通灭杀等,进行水体消斑点,严重的鳃部全部变黑,鳃萎缩、糜烂、坏死。
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全年均可流行
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
细菌、真菌感染;
缺乏维生素
定期使用EDTA消除重金属离子;
用鱼虾菌乐、利水素或沸石粉改良水质、底质;
百毒消、三氯异氰脲酸粉全池泼洒;
用四黄粉、肝泰等拌饵投喂,提高免疫力。
桃拉病毒病(TSV)
反应迟钝、空胃、软壳、体表色素扩散,在脱壳过程中大量死亡。
南美白对虾、蓝氏对虾
体长5厘米以前最易感染
亲虾垂直传染
选择SPF虾苗;
用四黄粉、肝泰、速补康等拌饵投喂,提高虾苗免疫力。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V)
病虾缓慢升到水面,静止一段时间,翻转。腹面向上慢慢沉到水底,此现象重复出现,直到最后无力活动而沉底死亡或被其它虾吃掉。濒死时体色会明显变蓝,多伴有腹肌浑浊,幸存对虾可逐渐恢复正常。
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全年均可流行
不明
定期全池泼洒鱼虾菌乐或利水素,保持良好水质、底质;
定期用百毒消、三氯异氰脲酸粉、通灭杀等消毒;
红腿病
游泳足、尾扇变红,大触须变鲜红,黄鳃、肝胰脏肿大或萎缩,血淋巴不凝固,个别有腹部肌肉白浊,不加控制,短期内出现大量死亡。

虾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

虾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

虾类常见疾病一:对虾白斑综合症对虾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流行情况白斑病全国各地都流行,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也不过7天可使全池虾死亡。

危害性极大。

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大者7-8厘米以上。

白斑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

病症及病理变化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空胃,行动迟钝,离群,很快死。

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

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

有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

头胸甲很容易剥离。

病虾的肝胰脏肿大、糜烂。

电180--3712--8119诊断镜检头胸甲白斑清晰可见防治预防:(1)彻底清塘,生石灰25ppm(2)防治苗种带毒,避免购买疫区种苗(3)定期泼洒Em8调水王300ml/亩·米或Em6浓缩原液250ml/亩·米,每15天泼洒一次治疗(1)全池泼洒五黄精华液200ml/亩·米(2)同时内服参福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正大肽白金连用4天二、桃拉病毒病桃拉综合症病毒流行特点:主要感染南美白对虾,主要发生在虾的蜕皮期,主要是水平传播。

症状:甲壳变软,身体从尾扇开始发红,发红部位逐渐前推,病虾不变软,病情后期身体出现黑斑。

肝胰脏水肿,发白。

防治:预防:(1)彻底清塘,采用强氯精5-10ppm浓度或生石灰25ppm(2)防治苗种带毒,避免购买疫区种苗,(3)定期泼洒Em8调水王300ml/亩·米或Em6浓缩原液250ml/亩·米,每15天泼洒一次治疗:(1)全池泼洒五黄精华液200ml/亩·米或水产保护神250ml/亩·米或安底福100ml/亩·米拌饵投喂(2)同时内服参福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正大肽白金连用4天三、红体病应激性红体应激性红体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

症状:养虾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水温、盐度、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等)突变时,南美白对虾出现触须变红、尾扇尖部变红等。

小龙虾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控

小龙虾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控

新农村2021.1实用技术·养殖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小龙虾养殖,给不少养殖户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低密度养殖小龙虾,一般发病率较低,但在高密度精养条件下,多种病害会加重发生,防控不力就可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1.烂鳃病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细菌附生在虾鳃上大量繁殖,阻碍呼吸,鳃丝呈灰白色,逐渐溃烂。

发病后病虾浮于水面,反应迟钝,食欲减退,衰竭死亡。

防控方法:一旦出现该病可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为1~1.3千克/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或泼撒溴氯海因粉,用量为80~100克/亩,每日1次,连用2次。

2.霉菌病该病是小龙虾的常发病,主要侵害受伤部位,严重发生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该病对虾卵发育影响较大,可引起受精卵死亡。

受感染的龙虾伤口周围和受感染虾卵有大量菌丝生长,部分病灶部位有黑色斑点。

防控方法:该病主要因养殖条件恶化引起,无特效药物治疗,发病严重时,可向池塘泼洒食盐水,有一定防控效果。

3.肠炎病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感染后患虾体质虚弱,游动缓慢,肠道增粗发红,经病虾解剖后可看到肠内有液体或黄色浓状物,病虾肠内无食物。

防控方法:一是投喂肠炎灵药饵,每千克饲料用量为10克,每日一次,连用3~5天。

二是全池泼洒10%二溴海因,用量为每亩池塘150克,病情较重时,隔日再用一次。

三是全池泼洒高聚碘,用量为每亩池塘50~100毫克,隔日1次,连用2~3次。

4.瘟疫病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易引起龙虾大量死亡。

小龙虾对该病有天然的抵抗力,不易发病,但可作为该病的真菌携带者。

病虾最初无明显外观症状,时间稍久腹部两侧虾壳较薄部位、附肢关节处肌肉组织可见白色病灶斑点,部分个体表皮和肌肉呈棕色,肉眼可见病灶周围有棕色菌丝体延伸至水中,菌丝体产生游动孢子,病虾活动力降低,生物节律遭受破坏,白天在池边活动,运动机能失调,多腹部朝上死亡。

防控方法:发病初期可泼洒漂白粉,杀灭体外病原体和游动孢子。

2015对虾疾病防控技术

2015对虾疾病防控技术

病毒与细菌性白斑病的区别与产业意义
二者区别: WSS着色厚重,边缘整齐;显微镜下同心圆内有大量点状褐色物;圆 中央无破损。 BWSS着色模糊、略淡,边缘不整齐;显微镜下有辐射肋,呈花瓣状, 圆中央甲壳侵损、呈深褐色,甲壳通透成洞。 产业意义: 在养殖期间,几乎大多数科研单位或养殖者误认为它是由 WSSV 病毒 引起的白斑综合征,消极采取措施,或者停止养殖管理或者消毒处置, 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混乱和经济损失。弄清病毒性、细菌性两种白 斑的本质区别,为对虾疾病防控、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
病理:肝胰腺是弧菌感染对虾的其中一个主要器官。哈氏弧菌感染会导致 对虾的肝胰腺细胞坏死和肝管萎缩。
5. 大型藻类
敌害生物: 硬毛藻、刚毛藻、软丝藻、浒苔、水云等 大量的大型藻类耗氧、吸收营养、占据水体空间,高温死亡后臭底, 水质恶化,引发对虾疾病、死亡。 管理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甚微,堪称是对虾养 殖的大害。
2008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在全国沿海地区的对虾养殖主产区频繁
发生,其发病率和排塘率高达 80%以上,部分地区几乎全军覆灭;雨水多、 台风、倒藻后易发病;高位池2000-3000斤/亩,发病后仅几百斤或几十斤。
流行病学特征
患病对虾在水体上层慢游,体色转成暗红色,空肠空胃,白便。发病虾肝胰腺 逐渐变暗红、萎缩、纤维化病变
预防用量:口服使用 ,10~15 克药品 / 公斤饲料, 疾病流行期提前2-3周开始用药;15~20天为一个 疗程,停药7天再喂 - 治疗用量: 15~20 克药品 / 公斤,连续给药直
到痊愈。自制饵料时,将药物掺到饵料原料,挤
压成型晒干即可投喂
6.生物防控 —— 鱼虾混养

如何预防对虾流行病 - -

如何预防对虾流行病 -          -

如何预防对虾流行病摘要:危害对虾养殖的主要流行病是白斑秆状病毒(WSBV)。

另外还有斑节对虾秆状病毒病(MBV)、对虾中肠腺细小病毒(HPV)、黄头杆状病毒(YBV)及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引起的疾危害对虾养殖的主要流行病是白斑秆状病毒(WSBV)。

另外还有斑节对虾秆状病毒病(MBV)、对虾中肠腺细小病毒(HPV)、黄头杆状病毒(YBV)及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引起的疾病。

这些病一旦发生是难以治疗的。

因此,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应是长期的战略方针。

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健康无病毒虾苗。

选择健壮不带致病病毒的虾苗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其主要的手段是通过肉眼观察虾苗活力状况及利用PCR或核酸控针进行病毒检测。

二、封闭式养殖管理。

放苗前对养成池及养殖用水进行彻底消毒。

在养殖期间,不投喂带有病毒的鲜活饵料,不抽带有病毒的海水,而以谈水作补充水,各池操作工具分开,防止互相传染。

三、优化养殖条件,提高对虾抗病力。

这主要是为对虾创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提供优质饵料,减少刺激因子,避免对虾发病。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即便是对虾受到病毒感染,仍可以不发病而继续生长。

如湛江一高位池养殖场,养殖至五十多天时发现五口池的斑节对虾感染了白斑杆状病毒,但水质好的三口池依然生长正常,直到收虾也没有暴发病,而另外两口池因水质差,连续下刺激性强的消毒剂而迅速发病,导致失收。

四、探索新途径,提倡生态防病。

生态防病就是利用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保持虾池生态系的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如近年来提倡的鱼虾混养、虾贝混养、虾池投放江篱等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疾病暴发流行正成为限制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各地对虾发病现象相当普遍,虾病种类越来越多,有些虾病使虾池出现绝产的严重局面。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使1993~1994年对虾绝产面积达50%以上,造成我国养虾业的巨大损失。

虽然1996年以来南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但国内对虾养殖业仍遭受病害的困扰。

目前,已知对虾病原已达100多种,主要病原是病毒和细菌,而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往往是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就病毒而言,已达18种以上,其中危害对虾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简称MBV)、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简称YHV)和塔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简称TSV)等。

第一节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当外界的因素的有害因素超过了对虾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对虾发病,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表现不同的病症,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作出合理的预防、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虾病。

一、引起对虾疾病的外界因素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生物、理化和人为三大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对虾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对虾病害的病原生物包括传染性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侵袭性生物:寄生虫等;敌害生物:凶猛性鱼类等。

2 理化因素因素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H2S等理化因子的变动造成环境胁迫或人为造成的污染物质等因素,超越了养殖对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导致对虾发病。

3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不当,混养比例不恰当,饲养管理不善,技术操作不细致等人为因素都容易导致对虾发病。

此外,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和操作不小心,使饲养对虾本身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受伤处组织机能丧失和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引起各种生理障碍以致死亡。

对虾常见病毒、细菌性疾病的分类及防控措施

对虾常见病毒、细菌性疾病的分类及防控措施
(2)严格选择苗种
• 严格选择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虾苗。购苗时要求虾 苗出具相关证明(检疫合格证、幼体来源及亲本 检疫合格证明等),或也可以自行到有关资质单 位制合适的放养密度
• 放养密度过高,不但会导致管理成本上升,还会因饲料 投喂和养殖代谢产物增多造成水环境污染,致使对虾易 发病,得不偿失。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的放养密度应 控制在每亩10-15万尾,滩涂土池养殖和淡化土池养殖 的放苗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6万尾。
若使用携带某种病毒的亲虾进行繁育生产,其生 产的后代虾苗多将成为病毒携带者。
• 水平传播
• 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的病毒经摄食(经口)感染,侵入 感染(经鳃或虾体创伤部位侵入)等途径入侵对虾机体, 使健康对虾进入潜伏感染或急性感染状态。一般经由水 平传播途径的感染有以下几种情况。
• a.健康对虾摄食携带病毒的甲壳类水生动物(如杂虾、 蟹类等)被感染。
• f. 亚硝酸盐和硫化氢 亚硝酸盐主要影响对虾血 淋巴对氧的亲和性,降低机体的输氧能力,而对 机体产生毒素作用,硫化氢则主要表现为急性毒 性作用,能够作用于蛋白质机构中的巯基基团, 抑制蛋白质的作用。
• (5)水体中微藻与病毒病的关系
• 水体中微藻(尤其是赤潮生物类群)种类和数量 等与养殖对虾的病害发生情况有密切关系。微藻 的多样性指数与虾病程度呈负相关,多样性指数 越低,虾池富营养化程度越高,水质条件越差, 越容易发生疾病。
• d. 酸碱度 对虾水体pH值低于7.8,对虾抵抗力降低, 会增加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易感性。
对虾病毒病的分类、传播及综合防控措施
• (4)水体环境因子与病毒病的关系
• e. 氨氮 氨氮能从水体进入对虾组织液内,对其 体内酶的催化功能和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当氨氮含量高于0.75mg/L时感染对下全部呈现明 显的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症状并死亡。

史上最全虾类高清疾病图,敬请收藏备用!

史上最全虾类高清疾病图,敬请收藏备用!

史上最全虾类高清疾病图,敬请收藏备用!1、虾蟹虾瘟1.病原:螯虾瘟是感染小龙虾的高度传染病,其病原是一种卵型亚纲丝囊霉菌属的真菌。

2.流行特点:目前在欧洲及北美洲流行。

实验条件下可感染中华绒螯蟹。

3.症状特征:螯虾瘟主要表现为失去正常的厌光性(白天在开阔水域可见到病虾),有些运动完全失调,背朝下而且不易纠正其姿态。

临床上,受感染螯虾在薄表皮透明区域下面肌肉组织的局部,特别是前腹部和足关节处初期会变白,并经常伴随局部的褐色黑化乃是最一致的症状。

患病蟹虾在透明的上皮下可见肌肉组织(特别是在腹部)有白色和棕色的坏死斑点。

患病蟹虾在透明的上皮下可见肌肉组织有白色和棕色的坏死斑点,伴随有受感染的外骨骼黑色细胞瘤慢性感染。

4.诊断:在实际操作中应检查的部位包括胸腹部和尾部的软表皮、肛门周围的表皮、尾部甲壳的表皮、步足,特别是身体的结合部和鳃。

有时能在受感染的表皮上看见菌丝。

通过病原分离和形态学鉴别进行特征鉴定。

2、虾细菌性白斑病1.病因:投饵次数多,投饵量大,排泄物也多,大量残饵及排泄物发酵造成池内水质、底质变坏,病菌大量繁衍;虾在池水恶化、底质变坏的环境内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再经大量病菌侵袭而发病。

对虾甲壳先受细菌侵袭,变成点状白斑,此时若不采取措施,点状会逐渐变大,白斑中间出现点状黑色死亡组织;随后,对虾身体内部受侵害,免疫力和抵抗力急剧下降,其他综合症状出现,细菌、病毒大量侵入,形成病毒性白斑综合症而造成病虾批量死亡(病毒侵袭病灶很少与细菌侵袭病灶重叠)。

2.症状及病理变化:(1)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甲壳完好。

(2)镜检放大100倍或160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不明显的点状小洞,一个视野可见?3-10个,此种现象为初发阶段,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对对虾没有造成伤害。

有的甲壳上有点状小洞,洞中间有一黑点,此为坏死组织,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黑点,头胸甲易剥离,此类对虾已出现摄食减少或其他不适症状。

预防虾病主要措施

预防虾病主要措施
文 / 瑞青
预防虾病主要措施
常见虾病:(1)细菌性疾病。 杆 状 病 毒 病、 病(又称中肠腺混浊病)。
烂眼病、烂鳃病、肠炎病、烂肢病、
养 虾 防 病 应 注 意 事 项:(1)
烂尾病、褐斑病(腐壳病)、发光 池基要好,清塘消毒到位,池周清
症)、黑斑病、维生素 C 缺乏症(又 高 温 期 或 起 捕 前 要 淡 一 些。pH 值
称黑死病)、黄曲霉素中毒病、虾 控制在 7.5 ~ 8.5 最好。氨、亚硝
气泡病。(4)病毒性疾病。白斑综 酸盐均应小于 0.02 毫克 / 升。溶解
合症(WSSV)、桃拉病毒病(TSV)、 氧不低于 2 毫克 / 升。(4)严防
黄头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 天 气 突 变 及 池 水 变 化 太 大。(5)
死 病、 肝 胰 腺 细 小 病 毒 样 病 毒 病 投放饲料要把握宁少勿多,坚持投
(HPV)、对虾杆状病毒病(BP)、 喂优质饲料,平时经常投喂虾蟹多
呼 肠 弧 病 毒 病(REO)、 斑 节 对 虾 维宝。
29
细菌病、丝状细菌病。(2)寄生虫 洁 无 杂 草 及 废 弃 物。(2) 虾 苗 要
疾病。纤毛虫病、虾微孢子虫病、 健壮。(3)把好水质管理关:“肥、
虾簇虫病、虾波豆虫病。(3)非病 活、嫩、爽”最重要。水的透明度
原性疾病。肌肉白浊病、痉挛病、 控制在 25 ~ 40 厘米,不同阶段或
脱壳不遂征、软壳病(又称钙缺乏 季节不同,幼虾前水质要肥一点,

虾常见的疾病及养殖技术

虾常见的疾病及养殖技术

虾常见的疾病及养殖技术虾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疾病的干扰,虾养殖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虾常见的疾病及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青虾红体病怎么防控和治愈症状:该疾病以躯体和附肢变红为主要特征。

病虾的步足、游泳足、尾扇、触角的颜色变成微红色或鲜红色,尤其以游泳足内外缘的颜色变化最为明显。

头胸甲的心区附近由透明的青色变成白色或浅橘红色,形似三角形。

防治方法:采用内服杀菌药物和外泼消毒药物相结合的方法。

(1)内服药物(任选其一即可):①虾病康按4‰的比例拌料投喂,每天两次,连喂5~6天。

②虾菌宁按3‰~5‰的比例拌料投喂,每天两次,连喂5~7天。

(2)外泼消毒药物(任选其一即可):①溴氯海因化水后全池泼洒,使池水的药物浓度达到0.3ppm~0.4ppm,一天1次,隔天再泼洒一次。

②二溴海因化水后全池泼洒,使池水的药物浓度达到0.2ppm~0.3ppm,每天1次,连用两次。

青虾红点病的防治方法红点病是目前青虾养殖的主要疾病。

发生于每年的8月中旬到9月中旬。

死亡具有持久性、复发性。

初发病时跗肢、背甲、尾柄处有一至几个红点,以后逐渐增多,严重的导致一侧黑鳃。

病情轻则持续12个小时,重则3-4天,表现为黑鳃多,肉质差。

病虾爬上浅滩死亡,开始大虾死得多,后期9月中旬后,小虾死亡率渐高。

根据惠州市的经验,防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预防①池塘中后期的水质要清,透明度以40-60 厘米为佳。

池中要有1/2的水草面积;②虾池要远离养殖区,池塘冬季干塘要注意暴晒一段时间;③虾苗要消毒,并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兑水泼洒虾池消毒。

二、治疗第一天喂氟哌酸1克/公斤饲料,药物加入颗粒饲料中,连投7天,第二天在晴天上午用0.8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

夏季养殖青虾病虫害防治的五个技术措施青虾夏季发病较频繁,为降低养殖风险,需做好以下工作:1.虾塘水体消毒。

先用二溴海茵0.25ppm全池泼洒进行灭菌,间隔半个月再泼一次,一直持续到七月上旬,连续使用3次以上,也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

池塘养殖克氏螯虾过程中的疾病预防与诊治

池塘养殖克氏螯虾过程中的疾病预防与诊治
2、螯虾瘟疫病
病原与病症:螯虾瘟疫病的病原是Aphanomyces属的astaci真菌引起。病症是病虾的体表有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在附肢和眼柄的基部可发现真菌的丝状体,病原侵入螯虾体内,攻击中枢神经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防治方法:①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②把患病虾放在每立方水体3%~5%的食盐中浸洗2次~3次,每次3分钟~5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溶水全池泼洒。
池塘养殖克氏螯虾过程中的疾病预防与诊治克氏螯虾抗病力较强,在自然水域中不易得病,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单产也在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管理不当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其
病害有日益蔓延之势,尤其是病毒性疾病,至今仍不能有效治疗。对待虾病应立足于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16字方针。下面是一些克氏螯虾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以及在养殖过程中的注意点:

斑节对虾养殖中的疾病监测与防治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中的疾病监测与防治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中的疾病监测与防治技术斑节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物种,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对于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疾病的监测与防治技术在斑节对虾养殖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斑节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进行介绍,并详细阐述相应的疾病监测与防治技术。

1. 黄道病黄道病是斑节对虾常见的一种病害,其特点是虾体呈现黄色病斑,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监测黄道病主要通过观察虾体颜色变化、行为异常、食欲下降等症状。

一旦发现疫情,可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防治:- 加强养殖管理,提高水质,保持水体清洁;- 适度补充营养,增强虾体抵抗力;- 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过氧化氢、甲氧氯普胺等。

2. 斑点病斑点病是斑节对虾养殖中另一个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为虾体出现大小不等的黑斑,并且虾体表面也有白色的斑点。

斑点病的监测和防治技术如下:- 定期观察虾体的状况,如发现虾体出现黑斑和白斑,就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调整水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温度、盐度等条件;- 使用具有抗菌活性的药物,如氧氟沙星、土霉素等,进行治疗。

3. 溃疡病溃疡病是斑节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其主要症状是虾体表面出现溃疡状的损伤,严重时虾体甚至会溃烂。

疾病的监测与防治技术如下:- 定期观察虾体,如发现虾体表面出现溃疡,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 清理养殖池的废料,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水进行处理,消除虾体表面的病原菌;- 使用适当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应注意合理使用,以免对环境和虾体产生副作用。

4. 复合菌病复合菌病是斑节对虾养殖中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疾病,其中涉及多种细菌的感染。

监测复合菌病主要通过虾体异常症状,如虾体发黑、脱落、虾足僵硬等。

防治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养殖水的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如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 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虾体抵抗力;- 定期检查水质和虾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使用适量的抗生素或药物进行治疗,但应根据疫情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技术(二) - -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技术(二)  -          -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技术(二)摘要:3.黄头病[病因]该病病原是黄头病病毒,呈杆状,有囊膜,病毒粒子[50~95]纳米×[130~380]纳米,属单链RNA病毒。

[症状]病虾早期游动迟缓,头胸甲呈黄色或发白,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

主要感染鳃组织、淋巴器官、血细胞和结缔组织等。

3.黄头病[病因]该病病原是黄头病病毒,呈杆状,有囊膜,病毒粒子[50~95]纳米×[130~380]纳米,属单链RNA病毒。

[症状]病虾早期游动迟缓,头胸甲呈黄色或发白,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

主要感染鳃组织、淋巴器官、血细胞和结缔组织等。

该病毒毒力较强,对虾被感染后3~5天内可全军覆灭。

患病虾组织多处坏死。

胞核缩小或破裂,核周围细胞质内有嗜碱性的球形包涵体。

染毒组织的血窦中有一种独特的数目不等的球形细胞。

其胞质嗜碱性、球形胞核居中。

[流行及危害]该病首先在印度斑节对虾的精养塘中发现,后在东亚地区的其它国家如泰国、中国、印尼等地流行。

它可引起包括南美白对虾在内的多种对虾发病,并可与WSSV 合并感染,危害幼虾、成虾。

[诊断]临床症状观察到鳃丝和头胸部肝胰腺区变成淡黄色可作初步诊断;血淋巴涂片观察到核固缩、核破裂和嗜碱性的包涵体可作为诊断依据;确诊可用DNA探针、RT-PCN 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用良好的管理和正确的操作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其它方法同白斑综合征。

4.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因]该病病原是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球形,无囊膜,直径22纳米,属单链DNA细小病毒科的病毒。

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可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症状]患病幼体摄食减少,常浮于水面,甲壳出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濒死对虾体色明显变蓝,腹部肌肉混浊,病虾畸形,会在池中慢慢升起,静止一会后翻滚,接着腹面朝上沉入池底,几小时内重复此过程直到精疲力尽死亡或被其它健康虾吃掉。

10虾病

10虾病

虾感染桃拉病毒的典型病征 即是尾扇会呈现红色,并出 现不规则边缘的现象。因此 又称为「红尾病」
感染过桃拉病毒的白虾, 会全身性出现不规则的 黑色斑点
病毒病的预防措施: 1.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 2.加强饲养管理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细菌病
由细菌引起的对虾疾病常见的有红肢病(红腿病)、幼体菌血 症、烂眼病、褐斑病(甲壳溃疡病)、烂鳃病、发光病、黄鳃 病、幼体肠道的细菌病、丝状细菌病等。 这些细菌性疾病 中,弧菌是最主要的病菌,已报道有20种之多。其中对红肢 病、烂鳃病、幼体发光病、丝状细菌病等,从病原生物学、 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诊断和病原检测以及防治方法 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因而在通常情况下,由细菌引起的 对虾疾病基本上可以 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在今后精养模式 中,细菌性疾病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感染mbv对虾中肠内容物湿压水浸片700
感染mbv对虾中肠切片700
草虾的幼虾在严重感染杆状病毒后会出现 肠道中空、白化的病征,而且用肉眼就可 以看得出来。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病 (1)病原( IHHNV)已知的对虾病毒中体型最 小的一种 。病毒粒子直径约20纳米,单键 DNA。 (2)症状 病虾身体变形,成虾的个体大小参差不齐, 产生许多极小的虾,死亡率不高,但养不大。 此病是对虾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如果及时发现, 应当机立断及时处理掉,因为病虾一直要吃饲 料,同时浪费水电及人工等。 (3)流行情况 该病在美洲和亚洲大部地区发生,对养殖对 虾影响较大。可传染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 日本对虾、南美蓝对虾等。
黑鳃和烂鳃病
(1)病原 为弧菌(Vibrio)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 s)。 (2)症状 ①病虾头胸甲鳃区呈黑色,揭开头胸甲肉眼可见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 胀、变脆,从尖端向基部坏死、溃烂,有的发生皱缩和脱落。 ②镜检溃烂组织有大量杆状细菌,严重患者血淋巴内有大量活动细菌。 (3)诊断 ①病虾浮游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对鳃部变黑的虾可做出初诊。 ②进一步诊断应区别由固着类纤毛虫和镰刀菌等引起的黑鳃。可从黑鳃处 用镊子取少许组织制成水封片,在显微下观察,很容易见到固着纤毛虫或 镰刀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如为运动活泼的短杆菌,可诊断为黑鳃和烂鳃 病。 (4)流行情况 本病常见于养殖虾类,发病季节为7~9月的高温期。通常在养殖环境较好 时发病率很低,但在池底或水质污浊的老化池可常见此病。

对虾的主要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对虾的主要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对虾的主要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王吉桥;徐锟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2002(021)005
【摘要】诊断对虾病原的方法有传统的形态病理学(光镜和电镜直接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等)、扩增和生物测定、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IHHNV)、肝胰脏细小病毒病(HPV)、拖拉症(Taura syndrome,TS)、白斑综合症(WSSV)、斑节对虾型杆状病毒病(MBV)和杆状对虾病毒病(BP)等病原均采用非放射性的基因组探针.目前已研制出了NHP、某些弧菌(Vibrio spp)和微孢子虫的传统基因探针.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DNA扩增方法确立的检测某些病原的高敏感性方法也应用在对虾病原诊断上.
【总页数】6页(P23-28)
【作者】王吉桥;徐锟
【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生态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营口市水产局,辽宁,营口,1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22
【相关文献】
1.南美白对虾主要疾病及防治 [J], 曲万侠
2.南美白对虾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上) [J], 朱清旭
3.南美白对虾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下) [J], 朱清旭
4.浙江省平湖市养殖凡纳滨对虾主要疾病调查分析及综合防治试验 [J], 潘亚均;宋之琦;刘问;钱冬
5.南美白对虾主要疾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 [J], 包永胜;张友平;胡洪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HHNV
HPV MrNV MBV IMNV LSNV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Hepatopancreas parvovirus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 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 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 Laem-singn virus
WSSV ~130 x 350 nm
HPV 22 nm
BP, MBV, BMN ~75 x 300 nm
RNA Viruses of Penaeid Shrimp
TSV 30-32 nm IMNV 40 nm
YHV/GAV/LOV ~70 x 180 nm
Scale Bar divisions are 20 nm The model are from Dr. Donald V. Lightne
对虾
东/西非、夏威夷、南北美州
南美白对虾、太平洋白虾、细角滨对虾、 巴西东北部、东南亚(包括爪哇岛、苏门
斑节对虾
答腊岛)、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部
LSNV
斑节对虾
泰国
主要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
相互残食 粪-口途径 鸟类传播媒介 携带病毒饵料生物
垂直传播
亲虾-子代
Balanus Copepods Penaeid shrimps
parvo-like virus, LPV)
Dorsal view of juvenile P.
产卵虾死亡病毒(spawner-isolatedvannamei (preserved in
mortality virus, SMV)
Davidson’s AFA) showing gross signs of IHHNV-caused RDS.
Wild swimming shrimps
Crabs
Algae
Rotifers
Dormant eggs Mollusks Bottom shrimps
WSSV感染外观及病理
WSSV感染外观及病理
20.4±0.65nm
33.3o±3o A
79±28nm
352±81nm B
WSSV 精细结构
图片引自 Lightner DV, 1996
斑节对虾单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singly envelope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from Penaeus monodon, PmSNPV)
澳洲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plebejus baculovirus, PBV)
日本对虾非包埋杆状病毒(Penaeus japonicus non occluded baculovirus, PjNOB) 杆状病毒的中肠腺坏死病毒(Baculoviral midgut gland necrosis virus, BMNV) 斑节对虾C型杆状病毒(Type C baculovirus of Penaeus monodon, TCBV)
several BPinfected cells that illustrate well the intranuclear, eosinophilic, tetrahedral occlusion bodies of BP (DV Lightner) tissue squash preparations of the hepatopancreas (HP) from PL of P. monodon with MBV infections. (DV Lightner)
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
表征 空胃 虾壳上的白点 眼球无反光 腹肌微白,表皮微红
解剖 甲壳易剥离 血淋巴不凝固
行为 厌食, 水面独游, 反应迟钝, 昏睡
死亡率 幼体期死亡率小,养成期死亡率高
应激 胁迫下高死亡率 运输后高死亡率
WSSV宿主范围
易感宿主 – 大多数对虾
虾类常见疾病病原、病理、 流行病学、诊断及预防
黄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huangjie@ 13805421513
我国海水养殖对虾产量变化情况
1000 Tone
产量
796.5
800 700
568.6 631.8 709.9653.4 535
493
600
500
384
斑节对虾、长毛对虾等 中国明对虾, 印度明对虾, 墨吉明对虾等 凡纳滨对虾, 细角滨对虾等 日本囊对虾 刀额新对虾, 近缘新对虾等
感染性携带者
大多数十足目生物: 虾类: 白虾, 鼓虾, 蝼蛄虾, 糠虾, 钩虾等 蟹类: 岸蟹, 厚蟹, 大眼蟹, 近方蟹, 方蟹, 相手蟹,梭子蟹等
主要甲壳类DNA病毒
细小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 HPV)
淋巴器官细小样病毒(Lymphoidal
632
482
1,114
710
556
1,266
653
484
1,137
796
507
1,303
2009年我国海淡水对虾养殖比例情况
淡水养 殖对虾
39%
淡水养殖对虾
海水养 殖对虾
61%
2008年我国海淡水对虾养殖比例情况
淡水养 殖对虾 44% 44%
56%
海水养 殖对虾 56%
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品种
主要养殖的品种:
主要甲壳类RNA病毒
小RNA病毒 涛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TSV)
若尼病毒(Roniviridae) 黄头病毒(Yellowhead virus, YHV)
鳃联病毒(Gill-associated virus, GAV)
野田村病毒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 MrNV) 对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 IMNV)
22nm 22~24nm
75 300nm 40nm 20~30nm
Lightner et al. 1983
Lightner & Redman, 1985 BONAMI J.R.,2005 Lightner, 1983 BONAMI J.R. & LIGHTNER D.V. et al, 2006
厄瓜多尔、墨西哥、美国、东南亚
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美洲 国家 中非地区
细角滨对虾、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 太平洋东岸、东南亚、中东等 中国明对虾等大部分对虾养殖品种
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 墨吉明对虾、凡纳滨对虾等
罗氏沼虾
呈全球性分布 法国西部、中国大陆、中国台北、泰国
斑节对虾、明对虾属和囊对虾属的多种 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
Cuticular abnormalities of the
sixth abdominal segment and
tail fan are illustrated. (DV
Lightner)
主要甲壳类DNA病毒
杆状病毒 对虾杆状病毒(Baculovirus penaei, BP) (PvSNPV)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 MBV)
Farmed Seawater Shrimp Production By Species in 2009
主要甲壳类DNA病毒
尼玛病毒(Nimaviridae)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HHNBV = baculoviral hypodermal & hematopoietic necrosis RV-PJ = rod-shaped nuclear virus of Penaeus japonicus SEMBV = systemic ectodermal and mesodermal baculovirus; red disease; white spot disease WSBV = white spot baculovirus
主要病毒性病原
WSSV TSV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Taura syndrome virus
YHV GAV
Yellow head virus Gill associated virus
150 450nm 30~32nm 44 173nm
Lightner, et al., 1996; Huang et al., 1993 Brock et al., 1995; Hasson et al., 1995 Flegel et al., 1995
披盖病毒 淋巴器官空泡化病毒(Lymphoid organ vacuolization virus, LOVV)
呼肠孤病毒 对虾呼肠孤病毒 青蟹呼肠孤病毒
弹状病毒 对虾弹状病毒(Rhabdovirus of penaeid shrimp, RPS)
Juvenile P. vannamei showing melanized foci mark sites of resolving cuticular epithelium necrosis due to TSV infection. (DV Lightner/F Jimene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