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
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HCZJ-6标段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暂行)
中铁九局集团公司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八月衢州
东北东部铁路通道
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DZ2标段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暂行)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审定:年月日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登庄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3年4月普兰店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暂行)
1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的总体原则
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1-2009),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三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
建立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三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与三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三等水准基点上。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
观测人员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1.1 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所有的设计院提供的点均可作为水准基点,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如需要增加水准基点,应将基准点设置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也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基准点。
(2)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基准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均大约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不大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方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3)工作基点网的校核和复测
观测过程中,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联测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
1.2 沉降变形工作基点网和观测点的主要技术要求
(1)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表1-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1-2位移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2)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表1-4的规定执行。
表1-4 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
(3)水准观测执行技术要求
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三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水准仪使用DS05级数字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
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根据提示并进行重测。
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精度: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电子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需装遮光罩。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2 路基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2.1 路基变形观测总体原则
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尽量将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以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设置(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4 一般地段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确保观测工作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6 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以设计文件为准。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典型示意图
观测断面的设置、观测内容、元件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设计断面类型众多,目的和意义以及设置方式基本一致,代表性观测断面示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