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地“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地前一天,用击鼓地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地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地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地意思.b5E2R。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地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地一个传统节日.来历:古代地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地“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地一年地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地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地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p1Ean。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地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地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地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DXDiT。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地传统节日.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地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地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地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地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RTCrp。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以下是其中16个的介绍: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
家人团聚,吃团年饭,放烟花,贴春联等是春节的传统活动。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
3.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纪念屈原的节日。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4.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5.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敬老、登高、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6.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日前后,祭祖、扫墓、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
7. 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祭祖、踏青、赛龙舟是端阳节的传统活动。
8.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挂蒜、喝腊八茶是腊八节的传统活动。
9. 元旦节:1月1日,西方的新年传统节日,中国也逐渐庆祝。
10. 情人节: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中国也逐渐庆祝。
11. 妇女节:3月8日,庆祝女性权利和成就的节日。
12. 劳动节:5月1日,庆祝劳动者权利的节日。
13. 父亲节:6月第三个周日,庆祝父亲的节日。
14. 母亲节:5月第二个周日,庆祝母亲的节日。
15. 教师节:9月10日,庆祝教师的节日。
16. 国庆节: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
阅兵、焰火、升旗等是国庆节的传统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和民俗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和家庭和睦的象征。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传承文化、延续民俗的重要活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为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年初一”,是中国人规模最大、最热烈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赏花灯等。
春节不仅是家庭团聚、亲人团圆的日子,也是朋友相聚、互相问候的佳节。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15天,即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独特节庆习俗是放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元宵是一种馅心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的甜食,蒸煮后入口柔软,吃起来带有浓浓的花香味,成为元宵节的主食。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祭祖、扫墓、扬清扫、踏青、放风筝等。
4.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是庆祝诗人屈原的生日。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香囊等。
5.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感恩、团圆、祭月的日子。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月饼、赏月、拜月、猜灯谜、吃柚子等。
6.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是庆祝老人健康长寿的日子。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登高、插茱萸、喝重阳酒、赏菊花、吃糕点等。
7. 冬至节冬至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也是全年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
冬至节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是庆祝阳气开始向上升、昼长夜短、万物休养生息的日子。
冬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饺子、吃汤圆、喝饮品、挂灯笼等。
8. 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农历腊月八日。
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及风俗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和除夕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下面简要介绍其中一些节日的风俗: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节日。
在春节前,人们会打扫房屋,贴春联和窗花,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2.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被称为“上元节”。
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
3.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人们会去墓地祭拜祖先,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清理墓地。
4.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喝雄黄酒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赏月和团圆的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等。
6.重阳节:重阳节是祭祖和登高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7.除夕:除夕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
除此之外,还有腊八节、小年等节日,也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
每个地区的风俗也有所不同,但都代表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节。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个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首先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以庆贺新年为主题。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年节习俗。
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团圆饭、放鞭炮和观赏舞龙舞狮等,传统的习俗颇具特色。
其次是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这个节日标志着春节的结束,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源自于汉朝时期的古老习俗,最早起源于祭月神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庆贺元宵和猜灯谜的传统。
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第三个是清明节,一般在农历四月五日前后,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花祭拜,以示哀思和缅怀之意。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插柳等习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溯历史和赏花赏景的机会。
接下来是端午节,也称为重阳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家之一,为国家忠诚不渝。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主要目的是祈求平安健康和避灾祛病。
第五个节日是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
七夕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民间传说。
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被视为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星(即Vega星)祈求爱情和缘分,同时也会进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观赏牵牛织女星、写信祈福等。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包香囊等。
4.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吃巧果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团圆和丰收的节日。
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6.冬至: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祭祖等。
7.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8.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习俗包括禁火、吃寒食等。
9.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节日。
习俗包括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是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介绍,每一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是中国的哪个节日?解题思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2.习题: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解题思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答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习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解题思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答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4.习题: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解题思路: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
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重大的节日和庆祝活动。
这些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文化背景,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来说都有一定的重要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进行。
春节的主要活动有贴年画、放烟花、吃饺子、拜年、舞龙舞狮等。
春节是中国人过年的最大节日,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一般在阳历4月4日或5日。
这个节日有着悼念祖先的重要意义,人们通常会扫墓、祭拜祖先,并做祭品。
除此之外还有吃清明节菜等传统活动。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进行。
这个节日与屈原有着密切关系,人们通常会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也有不少地方会进行赛龙舟比赛。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这个节日和家人团聚、赏月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通常会吃月饼、赏月,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5.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节日之一,一般在阳历10月1日。
这个节日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成立的日子,人们通常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举行阅兵仪式、升国旗等。
以上就是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介绍。
在这些节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悠久文化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传统的友好和善良。
恰当地了解和尊重这些传统习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友谊。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
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
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
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
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下面介绍中国16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为“年节”、“大年”等。
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守岁、放鞭炮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之后的第15天。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放风筝等。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5.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中国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中国人过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烟火、写情书、吃巧果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中国人祭月的节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7.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是中国人祭祖和登高的节日,中国人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8. 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清明节前三天,即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中国人过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寒食、放风筝等。
9. 除夕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除夕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国人过除夕的传统习俗有贴春联、年夜饭、看春晚等。
10. 元旦元旦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1月1日。
元旦是中国人的公共假日之一,中国人过元旦的传统习俗有打烟火、聚餐、送礼等。
11. 情人节情人节是西方节日,即每年的2月14日。
情人节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欢迎,中国人过情人节的传统习俗有送花、送礼、约会等。
妇女节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3月8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人们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中国十大传统节日,带您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年到来的标志。
按照农历,春节通常在每年的1月或2月份庆祝,为期15天。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门神、放鞭炮、拜年、舞狮等。
此外,春节还有传统的家庭团聚和丰盛的年夜饭等习俗。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观赏花灯、猜灯谜,还会品尝传统的元宵,即汤圆。
元宵节也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许多人会选择在这天举行约会活动,增进感情。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拜已故亲人的坟墓,祈福祈福,追思逝去的亲人。
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人们会外出郊游,在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端午节端午节也叫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通常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包粽子、赛龙舟等。
端午节的习俗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避邪和纪念历史人物的重要日子。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庆祝。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会欣赏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并且与亲朋好友一起共度团圆的时刻。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共节日之一,庆祝中国的国庆日。
国庆节通常在每年的10月1日庆祝,为期七天,也被称为“十一长假”。
人们会悬挂国旗、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焰火表演等,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人民敬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九月初九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踏秋寻菊、遥祭祖先等。
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寓意远离疾病,追求健康长寿,同时也是家庭团圆的好时机。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介绍中国的16个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花朝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和除夕。
这些节日大多起源于上古时代,与天象和鬼神有关。
尽管每个节日的意义不同,但它们都有着丰富的民俗惯。
以下是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查询表: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民俗惯包括贴对联、洒扫除尘、吃饺子、拜年和放爆竹。
元宵节:农历二月十五日。
民俗惯包括吃元宵、花灯会、祭神、走百病、舞狮、踩高跷。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
民俗惯包括祭社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起龙船、使耕牛、开笔写字和引田龙。
花朝节: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前一日)。
民俗惯包括踏青、扫墓、植树、放风筝、吃青团、插柳、拔河、荡秋千、射柳和蚕花会。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
民俗惯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缠五彩绳、喝雄黄酒、避五毒、躲端午、贴午时符、佩豆娘和画额。
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
民俗惯包括香桥会、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缘、斗巧、听悄悄话、结红头绳和净水视影。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
民俗惯包括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民俗惯包括赏月、祭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燃灯、花灯会、观潮、烧塔、玩兔爷和摆宴席。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民俗惯包括登高秋游、祭祀鬼神、佩戴茱萸、吃重阳糕和喝菊花酒。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民俗惯包括扫墓、祭拜等形式为祖先送寒衣。
冬至节: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民俗惯包括享祀先祖、办宴席等。
中国的节日大全
中国的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民族精神,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的一些重要节日,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这一天全家团聚,共度团圆时光。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走亲访友,还有热闹的舞狮、舞龙表演,让整个节日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祭拜先人,还会进行一些与春耕有关的活动,如踏青、插柳等,以示对先人的思念和怀念。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挂艾草、赛百草等习俗。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还有一些与月亮有关的习俗,如赏桂花、赏月、赏兔子等。
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团圆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祈求丰收、祭祀月神的重要节日。
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法定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国庆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升国旗、观礼、游行等,还有一些与国庆有关的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等。
国庆节是中国人民庆祝国家独立、自由、和平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象征。
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传承。
中国古代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八大传统节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企及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向您介绍中国古代八大传统节日。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春节通常在公历一月底或二月初举行,并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为特色。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和灯笼,舞狮子和舞龙等传统庆祝活动。
此外,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竹,拜访亲友,互赠红包,品尝丰盛的团圆饭。
二、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15天,也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烟花表演,吃汤圆和元宵,进行灯笼游行和猜灯谜等活动。
元宵节是一个欢快而浪漫的节日,也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三、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也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之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拜祭和扫墓,同时还会烧纸钱和上香,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尊敬与思念。
四、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有驱邪和保平安的传统意义。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划龙舟进行比赛,吃粽子,还会贴上艾草和挂上五色丝线以避邪和消灾。
五、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
七夕节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讲述了织女和牛郎一年一度的相会故事。
在这一天,人们会给自己的爱人送上浪漫的礼物,同时还会悬挂五彩纸鹤,以祈愿幸福和美满的爱情。
六、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庆祝丰收和家庭团圆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公历八月十五或十六举行。
在中秋节中,人们会家人一起赏月,并品尝传统的月饼、柚子和其他节日食品。
中秋节的象征物是圆月,寓意着团圆和完整。
七、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通常在阳历九月初九举行,人们会登高望远,遥探亲友,同时也会食用重阳糕和菊花酒,以祝愿健康和长寿。
中国传统节日收集
中国传统节日收集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吃年货,还有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许多人会回家和家人一起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活动。
端午节也是一个传统的汉族文化节日,被列为中国国家法定假日。
3. 中秋节4. 重阳节重阳节通常在农历九月九日庆祝,是一个庆祝老人的节日。
人们会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等活动。
重阳节也是一个弘扬中华文化的节日,被列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5. 清明节清明节通常在阳历4月5日或4月6日庆祝,是一个祭祀先祖和扫墓的节日。
人们会祭祀先人、擦墓、带上纸钱烧给祖先等活动。
清明节也是一个表达亲情和缅怀逝者的节日。
6. 稻节稻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庆祝,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
人们会表演打米舞、唱渔家傲等活动。
稻节也是一个展示地方民俗文化的节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7. 元宵节元宵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是一个庆祝满月和吃元宵的节日。
人们会放烟火、猜灯谜、卖花灯等活动。
元宵节也是一个团圆和喜庆的节日。
8. 七夕节七夕节通常在农历七月七庆祝,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人们会准备浪漫的礼物、写情书、放天灯等活动。
七夕节也是一个表达爱情和浪漫的节日。
9. 腊八节腊八节通常在农历12月8日庆祝,是一个庆祝冬季膜拜神灵和吃腊八粥的节日。
人们会焚香祭祖、颂经念佛等活动。
腊八节也是一个表达敬畏神灵和感恩的节日。
总之,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是中国的文化瑰宝。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团聚的场合,也是中华文化和民俗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代表着我们民族团结、喜庆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我国的传统节日。
1. 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这一天,家人们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观看烟花晚会,并进行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等。
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长辈给小辈压岁钱,象征着送去的祝福和财富。
2. 元宵节: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家人们一起品尝汤圆,欣赏花灯以及猜灯谜。
其中,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人们通过猜灯谜寓意着对祥瑞好运的祈福。
3.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四日前后。
这是一个寄托哀思、扫墓悼念亲人的节日。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整理坟墓、烧香跪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4.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起源于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有多种传统习俗,最有代表性的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
龙舟竞渡是模仿搜救屈原溺水后以划船寻找他的行为,而吃粽子则是为了纪念为了让鱼虾虫蛇不吃掉屈原的米而投江身亡。
5. 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向牵牛星和织女星祈求姻缘,而且会放空灯笼、写信纸、剪纸,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祈愿。
6.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传统节日,人们庆祝丰收和家庭团聚。
这一天,人们会一起赏月、吃月饼,还有龙、鼓等表演活动。
7. 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也被称为“老人节”。
人们会赏菊花、插茱萸、登高、踏秋、吃重阳糕等,以祝福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
8.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人们通常会用糖瓜、糖蒜、糖花生等糖食来祭祀祖先,也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9. 元旦节:元旦节是西方的节日,也被我国接受并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放假、出游、赏花等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10. 劳动节:劳动节是为了庆祝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而设立的节日,通常在每年五一举行。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假日
中国传统节假⽇和中国节⽇中国,作为⼀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节⽇和节假⽇承载着丰富的⺠俗⻛情、历史传承与家庭团聚的深刻意义。
这些节⽇不仅是对⾃然时序变化的庆祝,更是中华⺠族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
以下将介绍中国⼏个主要的传统节⽇和节假⽇。
⼀、春节(农历正⽉初⼀)春节,⼜称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也是全年最为盛⼤的节⽇庆典。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通常从除夕(⼤年三⼗)开始,持续到正⽉⼗五元宵节。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进⾏⼤扫除、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活动,寓意辞旧迎新、驱邪避害。
除夕夜,全家⼈会围坐⼀起享⽤丰盛的年夜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新年钟声敲响。
春节期间还有拜年、发红包(压岁钱)、舞龙舞狮等习俗,充满了喜庆与和谐。
⼆、清明节(公历4⽉5⽇前后)清明节,⼜称踏青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也是中国传统的⼆⼗四节⽓之⼀。
清明时节,春回⼤地,万物复苏,⼈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扫墓、献花、焚香,表达对逝去亲⼈的怀念与尊敬。
同时,清明节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们纷纷⾛出户外,享受春天的美好与⽣机。
三、端午节(农历五⽉初五)端午节,⼜称龙⾈节,是纪念爱国诗⼈屈原的节⽇。
端午节习俗丰富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有赛龙⾈、吃粽⼦、挂艾草与菖蒲等。
赛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各地会举⾏盛⼤的龙⾈比赛,以纪念屈原的忠贞与爱国精神。
⽽粽⼦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形状象征屈原投江时绑缚的⽯块,内包糯米、豆沙、⾁类等馅料,味道鲜美。
四、中秋节(农历八⽉⼗五)中秋节,⼜称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三⼤节⽇之⼀。
中秋节正值秋季的中期,是庆祝丰收和家庭团聚的时刻。
这⼀天,⼈们会赏⽉、吃⽉饼、提灯笼、玩花灯,寄托对家乡和亲⼈的思念之情。
⽉饼作为中秋节的特⾊食品,寓意团圆和美满,是中秋节期间互赠亲友的佳品。
五、国庆节(公历10⽉1⽇)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庆典⽇,纪念中华⼈⺠共和国的成立。
每年的这⼀天,全国都会举⾏盛⼤的庆祝活动,包括阅兵式、文艺晚会、烟花表演等。
中国节日大全
中国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节日文化的国家。
每年的节日都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这些节日以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家家户户都会贴门神,以辟邪驱寅,保佑家庭平安。
除夕夜,家人们会一起围坐在餐桌前吃团圆饭,边吃边聊,共度年夜饭。
当钟声敲响,迎接新年的转折点,随着鞭炮声和烟花爆竹声,人们欢呼雀跃,表达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追思先人的日子。
这个节日的气氛庄重肃穆。
人们会去祭扫祖先坟墓,祭拜他们并献上鲜花和食物。
同时,许多人还会利用清明节放假的机会,外出旅行或郊游,以纪念逝去的亲人并放松身心。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是一个官员,因对国家的忧思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纷纷投粽子和划船以吸引鱼虾的注意力。
自此,端午节便成了一个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成了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日子。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聚节日,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特点是家人团聚、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认为这天的月亮最圆,最能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表达家人团聚的心愿。
此外,人们还会玩柚子灯、甩蛋,共同享受着团圆和温馨的氛围。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节日。
例如,庚子年是中国的鼠年,属于生肖十二生肖之首的老鼠。
在鼠年里,人们会以老鼠为主题制作装饰品,加强节日的气氛。
此外,国庆节、劳动节等也是中国人们最重要的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放假,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欢度时光。
总之,中国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无论是过年团聚的喜悦,还是祭祀先人的怀念,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是指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这些节日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的介绍: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它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光。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燃放焰火,还有丰盛的年夜饭和舞龙舞狮等传统庆祝活动。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品尝元宵,也称为汤圆,还有举行灯笼展览和猜灯谜的活动。
元宵节标志着春节的结束,也是人们欢庆新春的一个高潮。
3.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举行划龙舟比赛等活动,以纪念屈原的死亡和辟邪祈福。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之一。
人们通常会吃月饼、赏月、赏花灯和家人一起团聚。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感恩,也是人们表达祝福和友谊的时刻。
5. 清明节: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四日到六日之间的节日,纪念祭祀已逝去的亲人。
人们会扫墓、烧纸钱、携带祭品,还有踏青等活动。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和纪念祖先的时间,也是人们表达
对逝去亲友的思念之情。
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元旦、劳动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因有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
风俗活动: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
诗句:(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历: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风俗活动:吃春饼、春卷。
用布制作小娃娃或公鸡,佩戴在孩童身上。
缝小布袋,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
用鞭子打春牛(用泥做)三下,将泥牛打烂,土而洒在农田。
诗句:《附三醉立春》:“撷来新韭碧参差,金脍银芽色色丝.;一片软云细细裹,奉与父老报春知。
”五、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来历、故事:春秋时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介子推。
于是介子推携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风俗活动:不生火、吃寒食、扫墓。
诗句: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清明节:来历:农历三月初八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风俗活动:烧纸上坟,踏青,开展体育活动。
诗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来历: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风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
诗句: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八、七夕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来历: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阴历七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风俗活动:妇女比赛针线活。
诗句:五代·后唐的璞《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九、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
来历: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风俗活动:晚上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赏月,吃月饼。
诗句: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重阳节:我国古代以九为阳,阴历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来历、故事:相传东汉时费长房对汝南人桓影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
”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
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风俗活动:做茱萸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
诗句: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一、冬至: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冬至节。
来历: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风俗活动: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诗句:(唐)白居易《冬至夜》:“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十二、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来历:从先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得道成佛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风俗活动:喝腊八粥,祭祖敬神,胭脂腊八蒜。
诗句:清·夏仁虎《腊八》:“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小年从前,有一个皇帝,嘴馋极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只要没吃过的都要尝尝。
这一天,他闲逛到村子里,遇见了一个漂亮姑娘。
姑娘提着个篮子。
“装的什么呀?”皇帝好奇地问。
姑娘打开篮子,哇,好大的枣糕呀!皇帝吃过很多好东西,可就没吃过枣糕。
他对姑娘说:“给我吃点儿吧,我是皇帝!”姑娘微微一笑,把篮子递了过去。
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枣糕吃光了。
吃完后打了个嗝儿:“啊呃,真好吃!”接着,皇帝打起了坏主意:“我要把这姑娘带回皇宫,让她天天给我做枣糕吃!”他对姑娘说:“你马上再给我做七七四十九块枣糕。
做不出来,我就把你带走!”姑娘听了,不慌不忙地说:“好!”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冲着篮子一划。
咦?热气腾腾,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块枣糕。
太神奇了!皇帝还没明白过来。
他见难不住姑娘,就耍赖让姑娘喂他吃。
姑娘转过脸去不搭理他!皇帝生气了,非要把姑娘带走。
他伸手一抓······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皇帝一下子贴到了墙头上。
这下坏了:皇帝想下来,可怎么也下不来。
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
“谁让你嘴馋!这回啊,别人坐着你站着,别人吃着你看着吧!”说完,姑娘驾起彩云飞上天去。
贪吃的皇帝从此成了灶王爷。
从此以后,灶王爷就天天站在灶台边,看人家吃饭。
时间长了,人们觉得灶王爷怪可怜的——毕竟爱吃好东西也没什么错啊。
于是,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大家就给灶王爷摆上好吃的,这叫做“祭灶”。
到了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了,他们跟灶王爷一起吃枣糕、柿饼、核桃、糖饼、还有糖瓜。
据说,过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要上天去跟玉皇大帝说说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
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见了玉皇大帝,就只说人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