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宅文化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现代人的方式和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一些年轻人在空闲时间内选择“宅”,即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刷微博等,而不愿意出去走动或与他人社交。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宅”现象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一、大学生“宅”的原因:1、课业压力大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课业是最大的压力。

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因此,一些学生认为在家里“宅”着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以达到更好的成绩。

2、社交不畅一些大学生有社交障碍,不善于与人交流。

他们不愿意去参加活动和聚会,也不善于与同学打交道。

在这种情况下,“宅”成了他们逃避社交的一个方式。

3、缺乏娱乐资源一些大学生所处的城市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缺乏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另一些大学生所处的城市资源匮乏,缺乏娱乐活动和场所。

1、身体健康大量的宅在家,长时间的不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缺乏运动会减缓新陈代谢,影响身体机能,还可能导致肥胖、脂肪肝和心脏病等疾病。

2、心理健康大量宅在家里,很难去体验真实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孤独等。

3、职业发展大量宅在家里,缺乏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可能会影响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如何缓解大学生“宅”的现象?1、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扩大社交圈,建立新的社交关系,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宅现象。

定期进行运动,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外部世界提供充足的精力。

3、发展兴趣爱好。

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拓宽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宅现象。

综上所述,大学生“宅”现象虽然有一些原因和影响,但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帮助去缓解和解决。

大学生们应该注重身体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健康、自信。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宅”现象在近年来逐渐突显。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学校或者宿舍里宅着,通过手机、电脑或者电视等电子设备来消磨时间。

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人们担心大学生的“宅”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原因和影响,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宅”的频次和时间、“宅”时使用的设备和内容、“宅”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等内容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大学生发放。

我们还选择一些“宅”较为严重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宅”的原因和影响。

二、调查结果1. 大学生“宅”的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交压力:许多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交压力,例如学术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

他们选择宅在学校或宿舍里,避免与人交际,从而缓解压力。

(2)虚拟世界吸引力:大学生对虚拟世界的各种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例如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美剧等。

这些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成为他们宅的动力。

(3)便利性: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大学生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而不用离开自己的房间。

(4)缺乏意义感和动力:有些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选择宅在家里。

(1)身体健康:长期宅在室内,大学生缺乏运动、阳光和新鲜空气,容易导致肥胖、近视、颈椎病等多种健康问题。

(2)心理健康:宅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减弱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厌恶情绪。

(3)学业成绩:宅的大学生常常缺乏学习动力和效率,影响学习成绩和学术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在当今社会中,“宅”这个词语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它的出现已经成为了
一种社会现象。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宅”这种现象日益凸显。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缓解大学生“宅”的现象呢?
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宅”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让年轻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网络的普及,社交软件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线上社交进行交流和娱乐,而不必远赴路途。

这种新的社交方式,为宅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大学生“宅”现象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宅文化容易
让年轻人过着不健康的生活,例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锻炼、饮食不规律等等。

其次,宅文化可能会让年轻人对现实生活逐渐失去兴趣,对人际关系也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因此,应该如何缓解大学生“宅”的现象呢?我觉得,首先需要强调“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科学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等等。

其次,则是需要大力宣扬
“线下社交”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大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交活动、多结交朋友,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朋友圈,也能增加自己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

最后,则是应该在学校
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积极参与到
集体活动中来。

总的来说,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虽然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的
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抑制并缓解这种现象的发生,为现代年轻人的健康
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和基础。

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

数据显示,有超过八成的同学除了生病之外, 有过一整天待在宿舍的经历
由图表分析,年级越高,上网时间越长。 其中,上网4小时以上的大一有28%, 大二有40.68%,大三则超过了半数。
宿舍、饭堂、课室
三点一线
图表显示,男女生在宿舍的消遣大部分都为 网上聊天和睡觉。 其次,女生较多为看视频, 而男生则是玩游戏。
总结
• 大学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大学“宅”文 化已经在校园悄悄滋生,成为影响大学生发展 的绊脚石。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世 界观的最重要时期,不积极的思想会影响到其 未来的发展和社会认识。我们大学生自身、校 园、社会等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去纠正这种 非主流文化现象的发展。让大学校园真正成为 一个学术的圣殿,友谊的天堂。
关于“宅男宅女”——
• 他们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游 戏、影碟等。他们是自由思想的产物,是网络 技术的衍生品。他们高举“自由”与“新人类” 大旗,却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简出。
“宅人”标签
1、痴迷某事物或某人 3、依赖网络 5、作息时间不稳定 7、闷骚 9、一般是独身 • 2、依赖电脑 4、不想上班/上学 6、极少出门 8、性格多少有两面性 10、不喜欢接触陌生人
关于大学生“宅男宅 女”的调查报告
——今天,你宅了吗?
选题意义
•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迅速催生了“御宅族”这个 群体,宅文化在全球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大 学生也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成为当代的“宅 男宅女”。校园“宅”现象引发大众的思考和 讨论,于是,我们小组以此为调查主题,以典 型调查为主要方式在我们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希望借此调查更好的了解现今大学生“宅”现 象的现状、成因及其影响,进而对大学生“宅” 现象进行更好的引导“宅”现象带来的危害,大部 分同学们都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关于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共7页

关于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共7页

关于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一、宅现象的起源与发展“宅”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是日本社会特有的现象,他们是足不出户、自娱自乐、不善与人相处的特殊群体。

后传播到中国,形成中国式的“宅”现象。

后来,“宅”现象愈演愈烈,“宅男宅女”成为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并且,绝大部分是青年。

在中国,“宅”现象不仅把自己的生活范围主要放在家或宿舍中,而且通过网络活动实现个人与外界的交往,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乃至社会活动几乎在家与网络的体系中完成。

据析,宅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青少年为主,年龄在15~35岁,而20~24岁的比例最大;第二,生活范围小,主要是在家里或宿舍,依赖网络活动;第三,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喜与人接触,孤芳自赏;第四,痴迷于某事物。

人从来就不是一种与社会分离的动物,作为一个进化程度相当高的群体,我们应该深深了解到群体以及沟通的重要性。

选择宅,通常等于放弃与外界交流,与现实中的各种群体相隔开。

消极避世并不能说明他们领悟了什么,相反,只有适应能力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现实,封闭在自己的小空间里。

“宅现象”越严重,“宅文化”越盛行,越说明国家的素质教育不到位。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实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个群体一旦被“宅文化”腐蚀,那么国家的未来还能靠什么?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宅”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它已逐渐趋向于中性,更有人以“宅”为潮流,“宅男宅女”从最初的消极被动转变为自由、个性和关注内在品质的积极形象。

而且,“宅”现象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产物,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含有现代文明的精神元素,因此被理解为现代性的表现。

二、大学生“宅”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多达66.99%的学生觉得自己有点宅,更有16.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宅,而1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点都不宅,他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

如今,大学优越的环境和课程的自主安排,为宅现象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宅”现象指的是大学生长时间沉浸在网络、游戏、动漫、小说等虚拟世界中,减少与外界社交活动和真实生活的互动。

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宅”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大量的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忽视了与班级、社团、社会的互动,导致遇到一些社交问题,甚至影响到学业和就业发展。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更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不健康趋势和价值观的扭曲。

大学生“宅”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定义、影响因素、特点、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参考,推动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宅”现象在当今社会中的存在情况及其影响,探究背后的原因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大学生“宅”现象也有助于引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大学生“宅”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特点,还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认识和解决“宅”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宅”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宅”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宅”生活一、调查对象因为各个年级段的学生对大学的理解不一样,而且在大学的生活时间长短会影响大家的生活习惯;还有就是每个学生的在校身份不一样,这些也都会影响“宅”生活的程度,所以全体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都作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与方式调查内容: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宅”生活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三、调查目的与意义为了大家更好的了解当下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展现当代大学生风貌。

同时,我们身为其中的一员,也可以更好的认知自我,反思自我。

让“宅”成为我们的优势,而不是绊脚石,让我们学会如何了解“宅”,而不被其所束缚。

四、报告正文(一)调查背景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躲在宿舍里,过着“半隐居”的“惬意”生活。

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看书、看电影、玩游戏、在线聊天,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一笑而过……原来,现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普遍流行着一种“宅文化”。

根据调查结果,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宅人,但他们中又有60%的人身边有“宅人”。

长时间呆在家或者寝室,十分依赖网络、不愿意出门或与“真人”交流、不喜欢运动、不习惯待在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喜欢幻想、喜欢虚拟的东西、作息时间不稳定、性格具有“两面性”、真实世界中的朋友不多……调查反映,这几乎是所有宅人的“必备条件”。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1)“宅”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一半的大学生,每天待在寝室的时间为3~6小时;而且周末也较喜欢待在寝室。

出去运动或者出游只占很小的比重。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由于学校与市区距离较远,娱乐和人文建设都不是很齐全,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好去,便养成了“宅”习惯。

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我认识的人很少,平常没什么集体活动、娱乐节目,出去也找不到好玩的事情做”,“我一个社团都没进,也没有参加团委学生会,又没女朋友,我出去做什么呢?”可见,课余生活过于简单,不想走出宿舍这个舒适区、社交圈狭窄同样也禁锢了大学生们走出宿舍门的脚步。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1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1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网络的发展及普及迅速催生了“御宅族”这个群体,宅文化在全球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我国的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宅人大军”中的主力。

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更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

他们的电脑几乎二十四小时开机,被用来聊天、逛论坛、看网页、打游戏、写博客、看视频、网上购物等等。

他们饮食不规律,常吃零食、泡面,或让同学带饭。

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

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

在大学食堂,经常可见穿着拖鞋睡衣、头发散乱的学生去打饭。

这种宅的状态甚至还延续到家中,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宅的内容无非还是睡觉、上网,有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很少与父母交流。

“放假了我成了宅男”、“天冷,我在家宅了一个星期了”,“宅男OUT(过时)了,被窝男出现了”之类的帖子在网上比比皆是。

从学校到家,从宿舍到起居室,变换的是空间距离,不变的是这些大学男女难以自拔的“宅”生活。

像这种校园“宅”现象,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和讨论,不少家长也为此与孩子争执过。

于是,我们小组以此为调查主题,提出了“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这个实践课题。

二、人员组成和分工组长: XXX 负责做网上调查问卷,走访当地大学组员: XXX 负责上网搜集有关资料,打印材料,组织资料XXX 负责编写报告,修改报告,编制表格XXX 负责采访同学,统计数据,对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三、调查方法1随机抽样法:采取问卷的方式,在网上通过同学们的配合,得出数据。

2观察法:我们在宿舍观察留在宿舍的人数,还有中午在饭堂的人数从而得出数据。

3访谈法:我们通过随机的方式,采访同学,得出数据四、调查过程我们调查小组召开“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报告”讨论。

制定了调查的初步方案和分工,然后讨论决定展开本次调查。

我们采用调查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还有随机抽样法。

大学生宅文化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文化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文化调查报告1、请问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男○ 女2、您认为现在的学习压力大吗?【单选题】○ 很大○ 一般○ 不大○ 没有3、您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单选题】○ 乐观,善于与人交往○ 慢热,不善于与人交往○ 较内向,很少与人交往○ 选项14、您觉得“宅”是什么性质的词?【单选题】○ 褒义○ 贬义○ 中性5、您觉得自己宅吗?【单选题】○ 很宅○ 比较宅○ 一般宅○ 不宅6、您身边“宅”的同学多吗?【单选题】○ 很多○ 比较多○ 一般○ 很少○ 没有7、您认为“宅”主要是指什么?【多选题】□ 在家或宿舍无所事事□ 在家或宿舍休息、娱乐□ 在家或宿舍办公、学习□ 其他8、你通常在什么时候“宅”?【单选题】○ 周末○ 假期○ 平常9、假设那你是“宅”,你宅的时间占用了生活的多长时间?【单选题】○ 25%以下○ 25%-50%○ 50%-75%○ 75%以上10、您认为“宅”文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个人性格□ 个人喜好□ 工作学习压力□ 互联网及物流带来的便利□ 网络游戏,动漫带来的诱惑11、您认为“宅”是否改变了你的生活?【单选题】○ 没有○ 有一点○ 很多○ 彻底12、如果有改变主要体现在那一方面?【多选题】□ 语言与交际能力□ 身心健康□ 日常生活习惯□ 家人和朋友关系□ 学习和工作□ 其他13、如果觉得自己“宅”,是否想改变现状?【单选题】○ 完全没想要改变○ 想过,但未付出行动○ 想过,也实践了,但未成功○ 想过,且成功改变。

有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有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有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第一篇:家乡文化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生家乡文化调查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外来文化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外来文化带来的快乐之时,往往忽略了培养着我们长大的本土家乡文化,导致我们家乡的文化不段没落。

一个地区的风俗是这个地区的特色,知道了地区的风俗,才算是这个地区的人,而现在的人们因为忙碌的工作与学习已经淡忘了自己的家乡风俗。

因此我从家乡文化入手,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的层度。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学生对家乡文化了解的真实状况,我们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二、调查对象: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三、调查地点: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楼四、调查时间:20xx年5月27号――20xx年5月29号五、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不记名问卷的方法。

学生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35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六、调查内容:1、性别2、您的家乡是哪里?3、您所在地春节有哪些习俗4、您的家乡春节期间有忌做针线活吗?5、您对以上习俗的态度是6、您对家乡文化有多少了解7、您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8、您对家乡的饮食有什么特点9、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10、您的家乡大年初一基本上干什么?11、您觉得家乡文化对你的影响?12、除夕夜您一般干什么?13、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14、您有宗教信仰吗活动中的作用15、您认为传统习俗在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作用16、对于家乡传统风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状况,您认为怎么样17、您家乡春节气氛如何18、您的家乡结婚时喜欢用以下哪种方式19、您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途径主要是哪些方面20、对家乡文化的发展,您的建议是?七、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1、关于家乡习俗的了解(由来):调查结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对于家乡的文化还是相当了解的,60%是比较了解,30%的人稍有了解,这种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大多数人还是保留着当地的风俗,身为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他的文化不应该是了解甚多的吗?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更加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且文化背后的故事。

宅文化调研报告

宅文化调研报告

宅文化调研报告宅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宅文化在中国日渐流行起来。

宅文化指的是一种宅在家中,独自享受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的生活方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宅文化的兴起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包括了对宅文化了解程度、宅文化喜好领域以及宅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交的影响等内容。

三、调研结果分析:1.宅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宅文化有所了解,其中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宅文化的支持者。

2.宅文化喜好领域:调查结果显示,宅文化喜好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游戏(45%)、动漫(32%)和小说(18%)等方面。

3.宅文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宅文化对个人生活有正面的影响。

接近70%的受访者表示,宅文化让他们可以舒适地待在家中,追寻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同时也减少了外出的时间和成本。

4.宅文化对社交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宅文化对社交有些负面影响。

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倾向于宅在家中,减少了外出和与外界的交互,导致社交圈子变小。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宅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且受到了一部分年轻人的追捧。

2.宅文化主要喜好领域集中在电子游戏、动漫和小说等方面。

3.宅文化对个人生活有正面的影响,可以提供一种舒适和自由的娱乐方式。

4.宅文化对社交有一定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个人社交圈子变小。

五、建议:鉴于宅文化的普及和对社交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鼓励宅文化与社交相结合,例如组织宅文化相关的线下活动,增进宅文化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社交。

2.加强宅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提供更多的宅文化相关资源和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3.关注宅文化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避免宅文化沉迷影响个人生活和健康。

六、参考文献:[1] 朱春华. 宅文化及其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J]. 现代传媒, 2017(11): 85-86.[2] 沈全. 宅文化在当今大学生媒介竞争中的地位[J]. 青年时代, 2018(12): 58-59.[3] 张苏丽, 王盛威. 宅文化的特点和挑战[J]. 文化创作设计,2019(05): 11-12.总之,宅文化在中国正逐渐兴起,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交圈子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宅文化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文化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文化”现象调查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御宅族”作为一个新新名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宅文化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发展迅速。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出现的客观原因和存在条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但因宅文化的盛行随之而来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所谓的“宅文化”,并非寄生式的生活方式,而是热衷于居于室内,减少外出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简便,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经济的某些部分;“宅文化”的出现与现代工具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90年时,日本“宅文化”逐渐开始产生,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别,而就在这一时段,发生了“宫崎勤事件”,由此开始,“宅文化”由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性,文化类别转变成一种社会现象,甚至社会问题而被人们关注。

大陆的“宅文化”起步时间较晚,相较之,消极,极端的成分较少,更多作为一种生活习性而被人们所熟知,大陆“宅文化”的流行与网络游戏,日韩动漫的文化入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宅文化”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讨论话题之一。

目前来看,大陆“宅文化”涉及的人群主要以16-26岁的青少年,受文化教育程度由高中至大学不等,在这一人群中,又以大学生受“宅文化”影响最大。

大学生受“宅文化”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与之前的高中,初中,小学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应试教育,到高中达到应试教育的顶峰,当步入大学之后,有了相当一部分的空闲时间令许多大学生无所适从,不懂得如何合理分配,长时间玩电子游戏,长时间观看动漫,长时间上网,让许多大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限制在教室与寝室之内;由于大学生相对文化程度较高,对于新鲜事物,外来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宅文化”作为一种更易在青年中流行的文化,迅速在大学生中传播。

调查表明,在大学生中,受“宅文化”影响最多的是大二的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发现大二时大学四年中最为轻松地一年:大一时新生入校,无所适从,处处需谨慎,更要尽力避免第一年的基础课挂科,加之高中的底蕴尚在,一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依旧延续;而在普遍的观点中大三大四应当是最散漫自由的两年,实际上大三时更多时候需要为各种证书努力,准备参加各种考试室,寻;出于今年来人才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压力,加之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难题,大四的学生开始走出寝找工作。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报告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也成为高科技时代的主流消费人群。

作为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受教育群体,同时作为信息时代影响最为普遍的人群,一些信息时代带来的问题和现象,也普遍出现在大学生之中,其中“宅”现象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

“宅”是近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时下很多年轻人喜欢以“宅男”“宅女”自居,“御宅族”也成为了继“月光族”、“啃老族”等新鲜族群之后的又一特色群体。

从近年的媒体和网络的评论和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经过前期的初步了解,在大学生“宅”群体之中,有的厌倦大学课程,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追求,有的沉迷网络,寄托于虚拟世界,这明显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为了深入了解“宅”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并对“宅”群体提供一些温情和改进策略,我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在***学院内部进行,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

以下是本次社会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1、“宅”现象较为普遍在参与此次调查50名同学中,有26.82%的同学认为宅现象较为普遍,只有2.62%的同学觉得宅现象在高校中并不常见。

另外,在本次调查中,7.14%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个“御宅族”,还有78.57%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有点宅,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在我校,“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应该引起同学和校方的关注。

2、对“宅”现象的认识关于“宅”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有17.86的调查对象表示很清楚,77.38的同学大概清楚。

而同学们对宅男宅女的性格特点也有不同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认为一是懒惰,不远出门,二是对生活没有计划,盲目从众,另外11.02%的同学认为宅男宅女一般比较自闭、害羞、性格内向,6.45%的同学认为宅男宅女抱有悲观的生活态度,逃避现实。

这是我校同学对“宅”现象、宅男宅女的基本认识,从中也可以看出“宅”现象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个人因素在里面。

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目的:让人们了解大学中宅男宅女现象产生的缘由及其他形式:做访问,问卷调查地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及周边大学组织者:徐方超(10级会展设计专业)学号:2021050107045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宅”着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真像我们想的那样隐蔽吗?我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二.我们的调查研究1.我们在教育超市进行了采访,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2.我们在孔子路进行了调查,在我们对路人的询问中,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的便捷,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因此导致出现了大学中宅男宅女现象。

半数的人认为宅并没有什么危害,也有人认为宅会使宅人们的交际能力下降。

3.我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但关于宅男宅女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

4.为了摆脱困难,我利用网络进行了研究。

在网上我们查找了更多关于宅男宅女的资料,使我们对“宅人”现象有了更为深刻印象的认识。

四.“宅”的来源“宅男”一词来自台湾,是日语“御宅男”的简称。

进入台湾后,“御宅男”被简称为“宅男”或昵称为“阿宅”,并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语义渐趋中性,泛指痴迷于网络、整天待在家中或宿舍上网的男性。

近年来,“宅男”一词从台湾传播到大陆,语义进一步泛化,指整天待在家中,不出门、不修边幅的男性,成为网络媒体比较时尚的词语.五.大学生“宅男宅女”的特点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

他们除了睡觉电脑几乎都开着,聊天、逛论坛、看网页、打游戏、写博客、看视频……即使没事做也要挂在网上。

他们饮食不规律,常吃零食、泡面,或让同学带饭。

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

特别是大四生和研究生,经常没课,自我要求低一些,很容易宅。

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

大学生宅家的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宅家的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宅家的调研报告范文1. 研究背景自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封锁措施,要求居民尽量呆在家中,以减少病毒传播。

作为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面临宅家的情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宅家期间的生活状况和对此的感受。

2. 调研目的- 了解大学生宅家的生活习惯和日常安排。

- 了解大学生对宅家期间学习效果、时间利用和心理状况的主观感受。

- 分析宅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 提出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宅家期间的生活。

3. 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发送问卷链接。

- 设计问卷包括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日常活动、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等。

- 问卷有效填写者共计800位,涵盖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

4. 调研结果分析4.1 生活习惯和日常安排- 67%的大学生在宅家期间保持了一定的日常作息时间表,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饮食规律。

- 25%的大学生在宅家期间改变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导致睡眠和饮食不规律。

- 8%的大学生无固定的生活习惯和安排,日常作息混乱。

4.2 学习效果和时间利用- 52%的大学生认为宅家期间的学习效果不如正常上课。

- 36%的大学生认为宅家期间的学习效果与正常上课相当。

- 12%的大学生认为宅家期间的学习效果比正常上课更好。

- 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时间利用不充分,容易被社交媒体和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

4.3 心理健康- 42%的大学生感到宅家期间的压力增加,情绪波动大。

- 32%的大学生感到情绪稳定,能够应对宅家带来的困境。

- 26%的大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对未来感到迷茫。

4.4 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58%的大学生在宅家期间增加了运动时间,保持身体健康。

- 32%的大学生在宅家期间增加了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 10%的大学生在宅家期间没有主动增加运动时间,保持了正常身体健康状况。

- 46%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与朋友保持联系。

大学生宅家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宅家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宅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学生宅家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一、引言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范围内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封锁和隔离措施。

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我们,也受到了影响,不得不宅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宅家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找出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3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包含了一系列关于宅家经历、对生活质量、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的感受的问题。

我们还通过定性调研的方式进行了一些深入访谈,以获得更具体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生活质量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宅家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长时间的宅家导致了缺乏运动和社交活动,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交关系。

2. 学习状态影响:虽然大学提供了线上学习的资源,但学生普遍反映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

缺少实验和实践环节,使他们的学习经验受到了限制。

3. 心理健康影响:宅家带来的社交孤立感和焦虑情绪加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些学生还面临着宅家时间过长、与家人争吵等挑战。

四、应对措施1. 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宅在家中。

2. 科学锻炼身体:利用线上健身课程、跳绳等方式进行室内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3. 加强社交联系:通过线上社交平台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参加线上俱乐部活动等,减少社交孤立感。

4. 保持积极心态: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尝试新的兴趣爱好、音乐、阅读等,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5. 寻求帮助: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及时向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和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五、结论大学生宅家会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合理时间安排、科学锻炼身体、加强社交联系、保持积极心态和寻求帮助等,以确保自身身心健康。

六、建议我们建议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宅家期间的关心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线上活动和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宅”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所谓“宅”指的是宅在家中,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愿外出参与社交活动,甚至忽视学业和工作。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思考。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大学生“宅”现象存在已久,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这一现象呈现出加剧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享受各种娱乐活动,满足各种需求,而不需要走出家门。

许多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宅在家中,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这种情况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对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调查内容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年龄段的学生。

2.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了解大学生宅在家中的原因和习惯,通过访谈了解大学生对“宅”现象的看法和体验。

3.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学生的宅在家中的频率和时长;(2)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3)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4)大学生宅在家中的心理体验和社交需求;(5)大学生认为对于“宅”现象应该怎样加以改善。

三、调查结果1.宅在家中的频率和时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每周宅在家中的次数超过3次,而且宅在家中的时长多集中在2至4小时之间。

2.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互联网娱乐活动,比如玩游戏、看视频等,占比超过60%;二是学业压力和社交焦虑,占比超过30%;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比不足10%。

3.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包括玩游戏(60%)、看视频(20%)、学习(10%)、购物(5%)以及其他娱乐活动(5%)。

大学生“宅居”现象社调报告

   大学生“宅居”现象社调报告

大学生“宅居”现象社调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以吉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大学生“宅居”的生活现状,探讨了大学生成为“宅男宅女”的原因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作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方法和模式,使之更加适合当今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实际,更具有效性和适恰性,这也是本论文在理论上的突破和贡献。

关键词:宅居人际交往出宅正文一、概述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常常远离我们的视线,甚至于被我们遗忘。

但是他们的群体又是那样的庞大,以至于让我们无法忽视。

他们可能是你的同学,可能是你的室友,他们整日呆在宿舍里,可能整日在玩游戏,也可能整天忙于聊天乐此不疲,亦或是在网上无所事事的闲逛。

他们统称为“宅人”“宅男宅女”或者是“御宅族”。

但是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长时间的呆在宿舍里不愿出去,甚至是平时的课程也懒得去上,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或者是让其他同学带来。

对此景象,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他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如此之近;所谓陌生,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了解还不够。

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想探究这些“宅男宅女”社会交往问题,真正的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宅”后的一些深层原因。

二、当代大学生“宅居”现象的现状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三百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二十个学生个案的访谈,了解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与现实状态,主要状况有:1.宅居人数多本次问卷调查涉及本科一年级学生到研究生二年级的300名学生,在这些学生当中,有95.4%的学生知道什么是宅,或自身就是“宅居”的大学生或者是身边有“宅居”的同学。

在问到“根据你所了解,你觉得你所在学校周围同学“宅”的比例为()”时,有78.7%的学生认为“宅居”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0%以上,其人数之多足以引起我们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广大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另外,在问到被测者自身有无“宅居”经验时,有一半的学生回答曾经有过或正在进行“宅居”,剩下的一半学生当中,有27.3%的学生虽然没有“宅居”的经验,但是或许受到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想要加入到“宅居者”的行列中,只有22.3%的学生没有宅居经验,也不想踏入到宅居的行列中来。

大学生宅生活研究报告

大学生宅生活研究报告

大学生宅生活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便捷的网络接入,大学生宅在家中的现象日益普遍。

在传统的大学生生活中,宅在家的学生往往被贴上"废柴"的标签,被认为是缺乏社交能力、懒惰或是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

然而,宅生活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本报告旨在调查并分析大学生宅生活的原因、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2.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有500名大学生接受了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了宅生活的原因、宅生活的日常活动、宅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问卷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和整理,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 调查结果3.1 宅生活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宅在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舒适的环境: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家中有自己心仪的布置和舒适的氛围,可以更好地放松和休息。

-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选择宅在家中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和准备考试。

- 经济因素:宅在家中可以减少外出的开销,尤其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宅生活成为一种省钱的选择。

- 社交压力:一些调查对象表示宅在家中可以远离社交场合的压力,避免与他人互动可能带来的不适感。

3.2 宅生活的日常活动在宅生活中,大学生进行的主要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和研究:宅生活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专心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在家中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 娱乐和休闲: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电影、追剧、玩游戏等娱乐活动,满足个人消遣的需求。

此外,宅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瑜伽等休闲活动的机会。

- 获得新知识:大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科技资讯、线上学习等方式来获取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和学识。

3.3 宅生活的益处和挑战益处:- 提高学术表现:宅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业,提高学术成绩。

- 减少压力:在舒适的环境中宅生活有助于减少学业和社交压力,提供心理放松的机会。

- 自主管理能力:宅生活要求大学生自主管理时间和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宅”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喜欢整天待在宿舍或家里,几乎不出门,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动漫等虚拟世界,缺乏与人的社交交往。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大学生承认他们有宅的倾向。

男生中有70%的人宅的时间超过五个小时,女生中有60%的人宅的时间超过五个小时。

这说明大学生宅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于大学生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交能力和交际圈。

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对陌生人敬而远之。

有4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原因是网络和游戏的诱惑太大,过度依赖虚拟世界。

还有1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原因是学业压力太大,他们选择逃避现实。

这些原因构成了大学生宅的主要原因。

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宅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的主要影响是身体健康问题,包括近视、肥胖、缺乏锻炼等。

大学生宅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因为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业上的落后。

大学生宅还会导致缺乏社交经验和交际能力,对未来的就业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对于解决大学生宅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宅现象的关注和引导,组织一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家长也应该对孩子宅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监督,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参与社交,多与他人交流,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要意识到宅的危害,努力改变宅的行为,争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宅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也是可以解决的。

只有通过学校、家长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面对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宅文化”现象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御宅族”作为一个新新名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宅文化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发展迅速。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出现的客观原因和存在条件,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但因宅文化的盛行随之而来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所谓的“宅文化”,并非寄生式的生活方式,而是热衷于居于室内,减少外出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简便,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经济的某些部分;“宅文化”的出现与现代工具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90年时,日本“宅文化”逐渐开始产生,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别,而就在这一时段,发生了“宫崎勤事件”,由此开始,“宅文化”由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性,文化类别转变成一种社会现象,甚至社会问题而被人们关注。

大陆的“宅文化”起步时间较晚,相较之,消极,极端的成分较少,更多作为一种生活习性而被人们所熟知,大陆“宅文化”的流行与网络游戏,日韩动漫的文化入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宅文化”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讨论话题之一。

目前来看,大陆“宅文化”涉及的人群主要以16-26岁的青少年,受文化教育程度由高中至大学不等,在这一人群中,又以大学生受“宅文化”影响最大。

大学生受“宅文化”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与之前的高中,初中,小学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应试教育,到高中达到应试教育的顶峰,当步入大学之后,有了相当一部分的空闲时间令许多大学生无所适从,不懂得如何合理分配,长时间玩电子游戏,长时间观看动漫,长时间上网,让许多大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限制在教室与寝室之内;由于大学生相对文化程度较高,对于新鲜事物,外来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宅文化”作为一种更易在青年中流行的文化,迅速在大学生中传播。

调查表明,在大学生中,受“宅文化”影响最多的是大二的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发现大二时大学四年中最为轻松地一年:大一时新生入校,无所适从,处处需谨慎,更要尽力避免第一年的基础课挂科,加之高中的底蕴尚在,一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依旧延续;而在普遍的观点中大三大四应当是最散漫自由的两年,实际上大三时更多时候需要为各种证书努力,准备参加各种考试室,寻;出于今年来人才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压力,加之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难题,大四的学生开始走出寝找工作。

在所有“宅在寝室”的活动中,玩电脑所占比例最高,这里的玩电脑,并非单纯的指玩电子游戏,包括上网,聊天在内的使用电脑进行的娱乐活动皆包括在内,随着IT业的不断
发展,在电脑上观看漫画,在电脑上观看动画,逐渐取代了以往的漫画书,电视上看动画的习惯,主要因为网络的便捷与较少的限制,使得动漫的更新,传播,有了更快捷的途径,购买漫画书的成本,更新速度与国家奉行的政策使许多日韩动画无法引进,给了许多喜爱动漫的大学生抱着电脑不放的“理由”.
客观上分析,大学生“宅”的原因包括一条:校区远离市区。

近年,许多城市尝试修建“大学城”,即将城市的高等学府几种在一个区域,这要求有大片未经开发的土地,于是远离市区的郊区成了首选,由于处于郊区,交通不便,校园不会每天变样,对于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生活在大学内的学生来说,不断更新的网络世界,精彩的动漫显然比校园更吸引人。

在大学的各个专业中,“宅文化”影响较深的多为文史类专业,由于文史类专业较之理工科专业,对感性认识要求比理性认识强,而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从个人爱好,个人习惯上比理工科类学生更安静,因此文史类专业中“宅文化”的传播更为广泛。

大学与之前的教育不同,小学与初中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范畴之内,许多学校招收学生是采用的是以“校区”这一概念为门槛,以接受“本学区”内的学生为主,少量“外学区”的学生为辅的方式,因此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周围同学大多来自同一地区,地域差异几乎为零,而高中入学有“中考”这一门槛,但参加“中考”的都应是本市的学生,当学校招收学生的范围扩大到全市时,来自城市不同地区的地域差异逐渐产生,但这种差异不会太大,在经历了高中入学的军训这一必要环节后,大多数差异感可以消除。

但进入大学,通过的“高考”,尽管不是全国统一标准的高考,但高校在录取学生时面向的是全国的学子,天南海北的学生进入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甚至同一个寝室,这时生活习惯上,语言习惯上的巨大差异显现出来,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父母的溺爱,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事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问题使得许多学生变得内向,羞涩,甚至自闭,“宅”这种生活方式则通过网络的虚拟生活弥补了这类学生的心理需求,随着网络生活的多样化,“宅文化”在他们中普及起来。

此外,逃避求职和生活的压力也是大学生“宅”的原因。

正如一家网站调查结果显示的:34.28%的网友认为,宅在家中让自己有了更多休息时间,但36.3%的网友也承认,宅生活让他们失去了不少社交机会。

近两成网友表示,宅让他们性格变得自闭抑郁,超过10%的网友认为自己变得害怕接触人群。

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我认识的人很少,平常没什么集体活动、娱乐节目,出去也找不到好玩的事情做”,“我一个社团都没进,也没有参加团委学生会,又没女朋友,我出去做什么呢?”可见,课余生活过于简单,社交圈狭窄也禁锢了大学生们走出宿舍门的脚步。

现在的“宅”日趋年轻化,在校大学生成为“宅人大军”的主力。

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
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

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从而导致他们不愿与他人交流的现状。

如何看待校园宅人?“宅在象牙塔内,长期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很容易导致社交能力变弱、性格孤僻脆弱等问题,一碰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束手无措。

尤其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吃亏,在电脑上写简历写得挺好的,可是一见到面试主考官却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位大四的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宅人由于平时缺乏运动,易进入“亚健康”状态,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其学习质量。

“宅文化”是典型的现代文明的产物,它的出现证明“宅文化”本身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比如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注重个人生活,、人价值;但在当前背景下,“宅文化”影响的一代却处在危险地边缘:“宅文化”的娱乐性极强,对于年轻人有极大的诱惑力,容易上瘾,而在“宅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动漫,则有着文化侵袭的作用,过渡的“宅”在经历了激发个人想象力,创造力这个阶段之后,容易使人产生抑郁,消沉,暴躁等情绪,“宅文化”是一种广泛的生活方式,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传播的也极为迅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宅文化”是网络依赖的一种表现,也是“网瘾”的温床。

大学生应试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大学学习的过程,是完善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对人生做出长远规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宅文化”的出现既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隐患,“宅人”,们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有害身体,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质量,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上,容易受到其他文化,思想的影响。

大学生“宅”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流连于宅,不能积极热情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怎么去承担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希望同学们正确理解“宅”的含义,把握“宅”的度,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大学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