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传》译文

合集下载

《皇甫谧传》:孩子,改邪归正,从来都不晚呐!

《皇甫谧传》:孩子,改邪归正,从来都不晚呐!

《皇甫谧传》:孩子,改邪归正,从来都不晚呐!更多原创、精彩内容这是《真·三国志》第386篇文章今天来讲皇甫谧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皇甫谧(音同“秘”),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今甘肃人,后来搬到河南去了,是东汉名将皇甫嵩的曾孙,也是针灸鼻祖。

皇甫谧出生名门世家,就光他的曾祖皇甫嵩,襄子将其与卢植与朱儁合称为汉末三杰。

(《真·三国志·皇甫嵩传》)皇甫家族虽然壮大,但也在慢慢衰落,到了皇甫谧父亲皇甫叔侯的时候,仅仅只是举为了孝廉。

皇甫谧出生不久之后,母亲就去世了,被过继给了叔父,15岁的时候随着叔父一起从甘肃搬到了河南。

可怜的皇甫谧,是在战乱年间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皇甫谧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从小贪玩不上进,跟村里的小伙伴们喜欢玩真人沙场演习,总而言之,皇甫谧就喜欢打来打去,不喜欢静下心来去读书。

234年,皇甫谧年过20,依旧放荡不羁,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子。

有一次,皇甫谧将一些瓜果进献给叔母任氏,任氏借此机会教育他,说道:《孝经》上面说了,三牲之养,犹为不孝,如今你已经二十岁了,却依旧游手好闲,不走正道,你拿什么来让我欣慰?接着,任氏恨铁不成钢,叹息道:当年孟母有三迁,曾父杀猪来告诉孩子什么是诚信,哎,回头看看我,没教育好你,不过,学习是自己的事,修身修的是自己的身,你学好了,与我也没什么关系。

说着说着,任氏哭了出来,皇甫谧也听着很不是滋味,甚是痛惜,便咬咬牙决定以后还做个好人,于是跟着乡里人读书学习。

自此之后,皇甫谧“改邪归正”,一心一意发愤图强。

241年,那一年,皇甫谧26岁,在读汉史的时候因为记录残缺,于是他自己博览群书,参考了多家别人的学说,自己写了《帝王世纪》和《年历》等书。

254年,这一年,皇甫谧40岁,叔母去世,他便回到了故乡。

256年,皇甫谧很不幸得了一种风痹症,于是皇甫谧潜心攻读医学,自学成才,还写了《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的专著。

皇甫谧受教的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受教的文言文翻译

一日,皇甫谧于书中偶得一部医书,名《黄帝内经》,乃黄帝与岐伯、雷公等所撰。

书中记载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皇甫谧读后,深感其中奥妙无穷,遂立志钻研此书,以期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师。

皇甫谧深知,欲精研《黄帝内经》,非得名师指点不可。

于是,他四处搜寻,欲寻访一位医术精湛的导师。

经过一番周折,皇甫谧终于得知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家,居于江东吴郡,医术高明,人称“神医”。

皇甫谧闻讯后,立即启程,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吴郡。

他来到张仲景府上,恳求拜师学医。

张仲景见皇甫谧如此诚恳,便答应收他为徒。

皇甫谧在张仲景门下,勤学好问,虚心请教。

张仲景亦不负所望,悉心传授医术。

他教导皇甫谧,不仅要精通医理,还要懂得养生之道。

张仲景言传身教,使皇甫谧在医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日,皇甫谧请教张仲景:“弟子观先生之医术,如神龙在天,弟子欲效仿先生,不知从何着手?”张仲景微笑道:“医术之道,在于博学多才,精通医理,善于观察,善于总结。

你若欲成为医术高明之人,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博览群书,广收博采;二、善于观察,细究病源;三、勤于实践,积累经验;四、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皇甫谧牢记张仲景的教诲,刻苦学习,精益求精。

他不仅通晓《黄帝内经》,还熟读《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

在张仲景的悉心指导下,皇甫谧的医术日益精进,成为一代名医。

皇甫谧在医学上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赞誉。

他不仅医术高超,还著有《皇甫谧集》、《针灸甲乙经》等医学著作,为后世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皇甫谧的一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精神风貌,即博学、勤勉、谦虚、敬业。

总之,皇甫谧受教于张仲景,勤学好问,虚心求教,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他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典范。

皇甫谧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我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传记[整理]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传记[整理]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传记[整理] 扁鹊传1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 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译文】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4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

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

5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1.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译文] 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一身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作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都没去就任。

2.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译文] 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

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

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

乡人称之。

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

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

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

事毕,还家。

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

年七十四,以寿终。

皇甫谧《高士传》翻译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年轻时就有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

同县女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了人,外黄县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

申屠蟠当时十五岁,是县学的一名学生,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缑玉的节操和义行,足够用来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廉耻甘受羞辱的后辈,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的行为,何况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的时代,反而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县令梁配认为他的话很好,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

同乡人都称赞申屠蟠的义行。

申屠蟠的父母死后,他哀伤异常,非常思念,以至于十多年时间里不喝酒吃肉。

之后他就退居乡里学习研究京氏《易》学、严氏《春秋》和戴圣的'《礼记》,这三本书首先读通后,接着他又博览并贯通儒家五经,同时阅读了解河图谶纬一类的书籍,他在学习中没有固定的老师。

申屠蟠当初和济阴人王子居一起在太学学习,子居病重,把身后事托付给申屠蟠。

【文言文阅读答案】皇甫谧二十始勤学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皇甫谧二十始勤学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皇甫谧二十始勤学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皇甫谧二十始勤学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原文】:二十,不好学,闲逛无度,或以为恨。

尝得瓜果,辄入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育,实乃不忠②。

’汝今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法号③,无以慰我。

”因感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糠豕以存教,岂我位居不卜④邻,教导有所阙⑤,何尔乖戾之甚也!五育勤学,自汝得之,于我何存有!”因对之流涕。

谧实乃敬佩,就乡人席坦受到书,勤力平天下。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Lizier《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扶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育,实乃不忠: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喝牛、羊、猪(三牲)肉,仍算不上就是孝子。

③道:王道。

④卜:此所指挑选。

⑤阙:同“失”。

⑥经:此所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翻译】:皇甫谧至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并无限度的闲逛,有的人指出他就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获得一些瓜果,总是刊印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道:“《孝经》说道‘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去奉养父母,仍然就是不忠之人。

’你今二十岁,眼中没教育,心思不进王道,没什么可以当作宽慰我的。

”他于是感叹说道:“从前,孟母三迁,并使孟子沦为仁德的大儒;曾父唱戏并使信守诺言的教育有情,难道就是我没挑选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茹瓦厄斯县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可笑呢!五育立德,专心自学,受惠的就是你自己,跟我存有什么关系呢!”叔母直面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至同乡席坦处为自学,读经诲人不倦。

末段翻译丢失,欢迎在评论中提供。

【思索与练】:1.解释:①度:______②或:______③辄:______④进:______⑤余:______⑥笃:______⑦涕:______⑧位居:______⑨务:______2.翻译:①目不存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无以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何尔乖戾之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自汝得之,于我何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Beauvoisin稼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就乡人席坦受到书”存有以下认知,哪一项就是恰当的?①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2019-《庞娥亲-皇甫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范文word版 (4页)

2019-《庞娥亲-皇甫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庞娥亲|皇甫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酒泉烈女庞娥亲者,禄福赵君安之女也。

君安为同县李寿所杀,娥亲有男弟三人,皆欲报仇寿深以为备。

会遭灾疫,三人皆死。

寿闻大喜,请会宗族,共相庆贺,云:“赵氏强壮已尽,唯有女弱,何足复忧!”防备懈弛。

娥亲子澈出行,闻寿此言,还以启娥亲。

娥亲既素有报仇之心,及闻寿言,感激愈深,怆然陨涕曰:“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凶恶有素,如今备卫在身。

汝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计。

”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

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

娥亲谓左右曰:“卿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

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

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扣寿马,叱之。

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

马惊,寿挤道边沟中。

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

寿被创未死。

娥亲乃挺身奋手,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

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印绶去官,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

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

何敢贪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

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心。

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还以启娥亲启:禀告。

皇甫谧年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年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字士安,小名静,是安定朝那地方的人,是汉朝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他过继给了叔父,搬到了新安居住。

到了二十岁,皇甫谧还不喜欢学习,整天四处游荡,没有节制,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傻瓜。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些瓜果,总是先拿去献给他的继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上写着:‘即使是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也还算不上是孝子。

’你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专注于正道,你对我没有任何安慰。

”因此,她叹息着说:“从前,孟母三次搬家以成就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通过杀猪来维持教化,难道是我居住的地方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缺失,为什么你这么愚钝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得到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说完,任氏对着他流下了眼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向同乡的席坦请教书籍,勤奋不懈。

家境贫寒,他亲自耕种,带着经书从事农业,从而广泛阅读了各家各派的经典著作。

他性格沉稳,欲望很少,开始有了高尚的志向,致力于著述,自称为玄晏先生。

他撰写了《礼乐》、《圣真》等论述。

后来,他患上了风湿病,但仍然手不释卷,继续阅读。

皇甫谧年轻时并不喜欢学习,整日游荡无度,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傻瓜。

然而,在他二十多岁时,他的继母任氏的一番教诲让他深受触动。

任氏引用《孝经》中的名言,指出仅仅奉养父母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孝顺,并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

在任氏的教导下,皇甫谧奋发图强,向同乡请教,勤奋不懈。

他不仅亲自耕种,还带着经书从事农业,广泛阅读各家各派的经典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性格沉稳,欲望很少,致力于著述,自称为玄晏先生,撰写了《礼乐》、《圣真》等论述。

尽管后来他患上了风湿病,但他仍然手不释卷,继续阅读,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皇甫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年轻时并不爱学习,却在二十多岁时被继母的教诲唤醒,奋发图强,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勇于改变,努力学习,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皇甫谧的经历也成为了。

皇甫谧转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转文言文翻译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二年,除博士,迁散骑常侍。

谧虽居显位,而性好黄老,每闲居静室,以讲论为事。

尝因疾归,卧病经年,犹手不释卷。

其友孔融闻之,曰:“皇甫生何如人哉?年虽不永,而德行高洁,才学渊博,盖一代之英也。


谧性宽厚,与人交游,不问贵贱,皆以诚敬待之。

虽历仕数朝,而自守清贫,不营产业。

尝云:“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富贵非吾所愿,但愿读书著述,传之后世,使吾名垂青史耳。

”其志如此,故世人皆称其贤。

谧所著书,多所传世。

其《礼乐》一书,论礼乐之源流,博采众长,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又有《圣真》一书,阐述道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谧还著有《周易注》、《尚书注》等书,皆为研究儒家经典之重要资料。

皇甫谧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坚守信念,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宗师。

其转变过程,正如《孝经》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谧以修身为本,勤学不辍,终成大业。

其事迹传颂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皇甫谧受教_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受教_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年十五,得疾,医者以为笃,将不救。

其父皇甫德问曰:“吾儿既不幸而遭疾,又不幸而遇医,吾闻古之贤者,不独其身,亦以其教。

吾儿虽不识字,然其心求知识,何不试以书教之?”德从其言,乃取《孝经》授之。

皇甫谧虽不能持卷,然听其父读,心识其义。

日久,渐能背诵。

德喜,遂命其读书。

皇甫谧读书,日以继夜,虽疾病缠身,亦不懈怠。

每读一书,必求其深意,不泥于文辞,不拘于句读。

其读书之法,先读正文,次读注解,再读序跋,最后读评语。

每读一过,必有所得,故其学日益进。

一日,皇甫谧读《老子》,至“无为而治”一章,心中有所感悟,遂作《老子注》。

其注解深奥,言辞简练,深得《老子》之旨。

时人皆称皇甫谧为“小老子”。

皇甫谧年二十,父德卒,家道中落。

皇甫谧虽居贫,然好学之心不衰。

一日,有客至其家,见皇甫谧贫病交加,遂赠以金帛。

皇甫谧辞不受,曰:“吾闻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吾虽贫病,然志不可夺。

”客感其言,乃去。

皇甫谧居贫,不以为意,反以此为乐。

其读书之地,常以地为席,以书为枕。

每至夜深,灯火通明,皇甫谧独坐读书,不知疲倦。

其学日益深,名闻遐迩。

皇甫谧年三十,应征召为郎中。

其时,魏武帝曹操当朝,闻皇甫谧之才,欲见而问之。

皇甫谧以病辞,曹操不悦。

皇甫谧曰:“吾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吾虽贫病,然志在学问,不愿与俗人为伍。

”曹操闻言,叹曰:“皇甫谧真贤人也!”皇甫谧虽不受官职,然其学问为世所重。

其所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等书,皆传世之作。

皇甫谧以博学多才,被誉为“儒林奇才”。

皇甫谧一生,虽屡遭挫折,然其好学之心始终不渝。

其受教之过程,可谓艰难曲折,然皇甫谧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学业,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文言文翻译】皇甫谧,字士安,是安定朝那人。

他从小好学,但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纸笔,只能去洛阳市钟令的官府,从那些儒生学者那里,偷偷地看书。

有人说:“皇甫谧不识字,怎么能接受教育?”那个人笑着不回答。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

祖恭,魏齐郡太守。

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

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

元帝以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

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

于时朝廷①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

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②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

帝使协出督六军。

既而王师败绩。

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

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

”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协年老,不堪骑乘,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

敦平后,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

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

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

丹阳尹殷融议曰:“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

谓宜显赠,以明忠义。

”时庾冰辅政,疑不能决。

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曰:“《春秋》之义,以功补过。

昔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

冰然之。

事奏,成帝诏曰:“协情在忠主,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而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

”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①朝廷:东晋王朝;②王氏:指琅琊王氏子弟(王导、王敦等人)。

译文:刁协,字玄亮,是渤海饶安人。

刁协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刚出仕任濮阳王文学,多次升官转任太常博士。

《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以孙氏在吴,而祖逊父抗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

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卢毓、卢廷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

”志默然。

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时成都王司马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

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

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

颖不许。

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遂行。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

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

机录其主者。

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

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

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译文:陆机字士衡,吴郡人。

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

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

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

由于孙氏在吴国,而他祖父陆逊父亲陆抗为吴国将相,在江表有大功勋,深深感慨孙皓抛弃全部祖业,便评论孙权得天下、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亲的功业,作了《辩亡论》。

古诗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翻译赏析

古诗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翻译赏析

古诗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翻译赏析文言文《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着《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注释】①安定:郡名。

汉置,在今甘肃灵台。

朝(ZHU朱)那:县名。

今灵台朝那。

②汉太尉嵩:即皇甫嵩。

东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以破黄巾功,领冀州牧,拜太尉。

③出后叔父:过继给叔父。

出后,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

④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⑤徙:迁移。

新安:郡名。

在今浙江淳安西。

⑥疲:“痴”的异体字。

⑦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三牲,此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⑧孟母三徙:相传孟轲幼年时,居住环境不好,孟母为教育孟轲,三次迁居。

事见《列女传·母仪》和赵岐《孟子题辞》。

后喻母教之德。

【翻译】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

”因此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orG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传》译文

《皇甫谧传》译文

皇甫谧译文皇甫谧,表字士安,幼年时名叫静,原籍安定郡朝那县人,是汉朝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从小过继给叔父做儿子,随叔父一家迁居到新安郡。

年已二十岁了,却不爱好学习,游荡玩耍,没有个限度,有人认为他是个痴呆子。

曾有一次他弄到点瓜果,就进献给过继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上说:‘用三牲奉养,还是不能算作孝心。

’你今年二十有余了,但是眼不看受教育的书,心里进不去立身处世的为人之道,你不能安慰我。

”于是又感叹地说道:“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来培养孟子的仁心,曾参杀猪来取信自己儿子,教育他守信。

难道是我居住没有选择好邻里环境,教育上有欠缺吗?你为什么如此鲁莽愚钝得过分呢?修养身心,专心学习,自然是你自己得到收益,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接着就对着他流下泪来。

皇甫谧于是感动激发起来,跟同乡人席坦受教读书,勤奋努力,不知倦怠。

家境贫穷,亲自从事耕种收获的农业劳动,带着经书下地干活,于是能广泛地博览综合经典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他性情沉静,恬淡少欲,开始树立起高洁自守、不愿卑屈求仕的志向,把著书立说作为首务,自己取号叫玄晏先生。

著有《礼乐》、《圣真》的论文。

后来患了风痹病,还是手不释卷地读书。

有人劝告皇甫谧出世做官,广交社会名流。

皇甫谧认为不是圣人谁能同时做到出世为官和居家为民呢?居住在乡野田里之中,也可以喜爱尧舜之道,为什么一定要崇尚交接世事利禄去做官烦劳于公事,忙碌得使自己无暇修饰仪容,然后成名呢?就写了《玄守论》来回答他们,文中说:有人对我皇甫谧说:“富贵,是人都想要的;贫贱,是人都厌恶的,为什么要委屈自身于贫穷之中而不改变一下呢?况且为人之道所重视的事情,是治理社会;人生最美好的是及时享受。

《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称草莽,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

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

咸宁初,又诏曰:“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

”谧固辞笃疾。

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笃终》。

而竟不仕。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有删改)译文: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是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文言文翻译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文言文翻译: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
‘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沈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

皇甫谧转变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转变文言文翻译

皇甫谧转变之前,他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他的叔母任氏曾对他感叹:“《孝经》上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你今年二十多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未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

”任氏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刺痛了皇甫谧的心。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何自己如此荒废学业,辜负了叔母的期望。

在任氏的教诲下,皇甫谧深感愧疚。

他想起古代的贤人,如孟母三迁,曾父杀猪,他们都是为了子女的教育而竭尽全力。

皇甫谧明白,自己不能继续沉沦,他要改变自己,开始努力学习。

于是,皇甫谧决定到同乡席坦处学习。

他勤读不倦,废寝忘食。

在学习的道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

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皇甫谧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博览百家之言,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他的叔母任氏看到皇甫谧的转变,欣慰地笑了。

皇甫谧的转变,源于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叔母教诲的深刻体会。

他明白,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皇甫谧的转变,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如皇甫谧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这句话,成为了他一生的座右铭,也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

总之,皇甫谧的转变,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他从一个游荡无度的少年,成长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皇普谧受教文言文翻译

皇普谧受教文言文翻译

原文:皇普谧,字子安,东晋时期人。

父皇甫谧,官至光禄勋,有德行,善属文。

谧年幼聪慧,过目成诵,闻一知十。

年十二,师事郭璞,受《易》学。

及长,博览群书,贯通古今,尤精于《春秋》三传。

晋成帝时,举孝廉,除秘书郎,迁侍御史。

时王敦擅权,谧以直言极谏,被谪为安成县令。

后王敦败,谧复为侍御史。

时贾充为相,谧与贾充争论国事,贾充不能屈,遂贬谧为太子洗马。

谧辞不就,隐居不仕。

及元帝即位,征为中书侍郎,不拜。

后迁秘书监,撰《晋书》一百一十卷,凡八十年所著,皆手自笔削。

谥曰文。

翻译:皇普谧,字子安,东晋时期人士。

其父皇甫谧,官至光禄勋,德行高尚,善于撰写文章。

谧自幼聪慧,过目不忘,闻一知十。

十二岁时,拜郭璞为师,学习《易经》。

长大后,广泛涉猎群书,通晓古今,尤其精通《春秋》三传。

晋成帝时期,举荐为孝廉,任命为秘书郎,后升迁为侍御史。

当时王敦擅权,谧以直言进谏,被贬为安成县令。

后王敦败亡,谧恢复侍御史职务。

当时贾充为相,谧与贾充争论国事,贾充无法屈服,于是贬谪谧为太子洗马。

谧辞去不就,隐居不仕。

至元帝即位,征召为中书侍郎,谧不接受任命。

后迁任秘书监,撰写《晋书》一百一十卷,共计八十年所著,均亲手删改。

追赠谥号文。

皇普谧一生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勤奋进取。

他在受教过程中,始终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勤奋学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晋书》一书,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皇普谧的受教经历,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学者严谨治学、勤奋进取的精神风貌。

【最新】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最新】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原文】: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翻译】: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

”他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末段翻译丢失,欢迎在评论中提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______ ②或:______③辄:______④进:______ ⑤余:______ ⑥笃:______⑦涕:______ ⑧居:______ ⑨务:______2.翻译:①目不存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无以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何尔鲁钝之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躬身稼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
他的.话很好,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同乡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出名节。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 人都赞扬申屠蟠的义行。申屠蟠的父母死后,他哀伤异样,特别思念,以
外黄令梁配欲酒吃肉。之后他就退居乡里学习讨论京氏《易》学、
屠蟠当时十五岁,是县学的一名学生,向县令进言规劝告:“缑玉的节操
第1页共1页
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 事托付给申屠蟠。王子居死后,申屠蟠就徒步背着他为他奔丧,到了济阴,
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在河巩一带碰上当地的司隶从事官,从事官认为他有道义,办了通行证护
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愿,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家。前后凡 送申屠蟠,申屠蟠不容许,把通行证扔在地上就离开了。王子居的丧事办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和义行,足够用来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廉耻甘受羞辱的后辈,即使不能碰 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的行为,何况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的时代,反而不加以怜悯怜悯了呢?〞县令梁配认为
蒲车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寿终。
完后,他才回家。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的,他都
皇甫谧《高士传》翻译
没有前去。他始终活到七十四岁高龄,最终自然死亡。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年轻时就有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
【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同县女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了人,外黄县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申
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 严氏《春秋》和戴圣的《礼记》,这三本书首先读通后,接着他又博览并

皇甫谧传

皇甫谧传

[字词]

1.城阳:郡名。故址在今山东莒县


2.从姑;父亲的堂姊妹。从,堂房亲属。
3.当之官:当(梁柳)要去赴任做官的时候。 之,往。 4.饯之:为动用法,给……饯行。 饯,设酒食送行。

[字词]

5.布衣;平民的代称。
6.过:访;探望。 7.作郡;担任郡太守。 8.贵:认为尊贵。意动义。 9.贱:认为低贱。意动义。 10.中:符合。
【原文】

臣惟顽蒙,备食晋粟,犹识唐人击壤之 乐,宜赴京城,称寿阙外。而小人无良, 致灾速祸,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 偏小,十有九载。又服寒食药,违错节 度,辛苦茶毒,於今七年。
[字词]



17.惟:通“虽”,虽然。 18. “犹识唐人击壤之乐”:还记得唐尧时老 人击壤时所唱的歌曲。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 的典故。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 19.称寿阙外:臣子在宫廷门楼下呼颂万岁。 20.无良:无善德。
【原文】

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於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 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 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 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 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後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字词]



1.出后叔父:过继给叔父。出,离开本宗。 后,继承。 2.徙:迁移。 3.游荡:闲游放荡。无度:没有节制。 4.癡:“痴”的异体字。 5.三牲:牛、羊、猪。
希望陛下注意施予宽恕再选拔多才俊杰之士就像殷高宗到傅岩寻求到隐居的工人周文王在渭水之滨访求到垂钓的隐士姜子牙不要让像我一样的泥滓长期的把清水弄混浊
皇甫谧传
《晋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甫谧译文
皇甫谧,表字士安,幼年时名叫静,原籍安定郡朝那县人,是汉朝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从小过继给叔父做儿子,随叔父一家迁居到新安郡。

年已二十岁了,却不爱好学习,游荡玩耍,没有个限度,有人认为他是个痴呆子。

曾有一次他弄到点瓜果,就进献给过继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上说:‘用三牲奉养,还是不能算作孝心。

’你今年二十有余了,但是眼不看受教育的书,心里进不去立身处世的为人之道,你不能安慰我。

”于是又感叹地说道:“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来培养孟子的仁心,曾参杀猪来取信自己儿子,教育他守信。

难道是我居住没有选择好邻里环境,教育上有欠缺吗?你为什么如此鲁莽愚钝得过分呢?修养身心,专心学习,自然是你自己得到收益,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接着就对着他流下泪来。

皇甫谧于是感动激发起来,跟同乡人席坦受教读书,勤奋努力,不知倦怠。

家境贫穷,亲自从事耕种收获的农业劳动,带着经书下地干活,于是能广泛地博览综合经典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他性情沉静,恬淡少欲,开始树立起高洁自守、不愿卑屈求仕的志向,把著书立说作为首务,自己取号叫玄晏先生。

著有《礼乐》、《圣真》的论文。

后来患了风痹病,还是手不释卷地读书。

有人劝告皇甫谧出世做官,广交社会名流。

皇甫谧认为不是圣人谁能同时做到出世为官和居家为民呢?居住在乡野田里之中,也可以喜爱尧舜之道,为什么一定要崇尚交接世事利禄去做官烦劳于公事,忙碌得使自己无暇修饰仪容,然后成名呢?就写了《玄守论》来回答他们,文中说:有人对我皇甫谧说:“富贵,是人都想要的;贫贱,是人都厌恶的,为什么要委屈自身于贫穷之中而不改变一下呢?况且为人之道所重视的事情,是治理社会;人生最美好的是及时享受。

先生年龄已高,过着挨饥受寒不富足的日子,辗转死于沟壑之中,那又有谁知道呢?”我说:“人生最珍惜的东西,是生命,为人之道一定要保全的东西,是身体;性命、形体不能受侵犯的东西,是疾病。

如果扰乱了保全身体之道而损伤了性命,怎么能够脱离贫贱来保存所想要的东西呢?我听说吃人家俸禄的人就要心怀人家的忧愁,身体强壮尚且不能承受,何况我体弱多病呢?况且清贫是读书人的常事,低贱是道的本质,居清贫之地位而能得到道的本质,就终身没有忧愁了,与富贵扰乱精神、耗损正气相比,哪一种更好呢?另外,生不被人知晓,死不被人惋惜,这是最高尚的境界呀!哑巴、聋子这些人,是全天下有道的人。

一人死了而天下人号哭,认为这是减损;一人降生了而四海欢笑,认为这是增益。

那么,号哭欢笑不是有益于死而是有损于生。

因此最高的道是不减损,最高尚的德行是不增益。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道德完备了。

如果有运转天下的念头,而追求损害生命的祸患,有运转四海的心意,而扩大对道没有增益的病情,难道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吗!只要不减损,那就能坚固;只要不增益,那就能最厚实。

坚固,所以最终不会有损害;厚实,所以最终不会变薄弱。

如果能够体察、领悟坚固、厚实
的本质,安心于不薄的真正处境,立身于减损和增益之外,遨游于形骸之外,那么我的道就完备了。

”于是就不出仕做官。

酷爱经典书籍,废寝忘食,当时人称他叫“书淫”。

有人劝告他过于深爱读书著述,将会耗损精神。

皇甫谧说:“早晨得知真理,就是晚间死去也满足了。

何况生命的长短、寿分是由上天来确定哩!”
叔父有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皇甫谧四十岁时继母去世,于是返回本家承继宗嗣。

城阳郡太守梁柳,是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正要赴官任,有人劝皇甫谧为他饯行。

皇甫谧说:“梁柳是平民百姓时到我这里来,我送他迎他不出家门,吃饭也不过是咸菜,贫穷的人是不用酒肉作为招待客人的礼物。

如今他做郡太守我去送他,是认为他做城阳太守的官为贵而做为百姓的梁柳是低下的,这难道符合古人做人道理吗?这是不能使我安心的事。


自那以后晋武帝频繁地下征诏令,敦促逼迫不止。

皇甫谧给晋武帝上疏,自称是草野之臣,说:“我因为患风痹,沉迷于学术旨趣之中,因为有病,所以屡荐而不出仕做官,散发于山林之中,对人伦纲常之事很不熟悉,跟鸟兽为群。

陛下选拔人才,连同我这样的如同野草的不才之人也予以收录。

因此,像皋陶那样的贤才会从百姓中出仕为官,不仁德的人会远远离去。

我虽然顽劣蒙昧,完全是吃的晋朝粮食,但还记得唐尧时老人作击壤之戏而歌唱称颂太平盛世的歌曲的欢乐,应该奔赴京城,在宫廷门楼外呼颂万岁。

可是我不贤德,招致灾祸,长期被重病缠绕,半身麻木没有知觉,右脚偏小,已十九年了。

另外,又因服用寒食散,违反了服药的节度,痛苦于寒食散的火邪毒害之中,到现在也已有七年了。

寒冬时节裸露着身体去吃冰,在暑热天气就更加感觉烦闷,又加上咳逆打呃,有时像温疟,有时像伤寒,浮气流布,全身肿胀,四肢酸痛沉重。

到现在更加疲困劣弱,救命急迫,父兄嫌弃我,妻子儿女长久诀别。

我敬仰地迫于皇上的威严,扶车上路前去官任,但是我所患的病就更加重了,因此不堪胜任为官进身之路,只好委屈自身在家待罪,伏在枕上叹息。

我听说高雅的韶乐和低俗的卫乐不能同时演奏,雅乐和郑声不能一起掺杂,所以晋楚鄢陵之战后,晋国郤子入周报功,将功劳归己,回国后被晋厉公处死,祸患延及被郤子贿赂的周大夫王叔。

春秋时楚国虞丘子被称为良相,楚庄夫人樊姬就掩口嘲笑。

君子和小人,按照礼制是不能同才使用的,何况我是个平民百姓,怎么能混杂到士大夫之中!平庸之人穿锦衣,是不能和那种服装相称的。

我听说同时拜官的人,都已到任,只有我患病,负罪在床,即使贪恋清明政治的时代前去赴任,但还是害怕送命在路边。

假使我不生病,已经遭逢尧舜之君的清明之世,像许由那样执意隐居,还是应当容许的。

我听说上有圣明的君主,下就有竭尽忠诚的臣子。

上有宽松的政治,下就有倾注全心的人士。

希望陛下留心宽恕,再选拔怀才俊杰之士,到傅岩去求贤,到渭水之滨去访求隐士,不要让我这泥滓一般的人长期把清水弄浑浊。

”皇甫谧言辞十分恳切,晋武帝于是听从批准了他的请求。

太康三年,皇甫谧去世,当时年龄六十八岁。

皇甫谧著述的诗赋诔颂论难的著作很多,另外还撰著《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都被世人所推重。

学生挚虞、张轨、牛综、席纯,都是晋朝名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