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解读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偏瘫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
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肤色彩改变。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肩手综合征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进入III期后病情将无法控制,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根据不同的阶段,肩手综合征可分为I 期、II期和III期,每个阶段的症状表现不同。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诊断肩手综合征主要根据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手和腕部水肿、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等症状。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至关重要。
体位摆放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应注意良肢的正确摆放,避免长时间手下垂,避免腕部屈曲,减轻及消除患者手部的肿胀。
保证患者每天24小时腕关节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
如果患者患手肿胀明显,可采用上翘夹板使腕关节保持背屈位,以利于静脉回流。
在坐位时,应将上肢放在桌子上,并保持腕关节背屈。
对于坐轮椅的患者,应该在轮椅上放置一张桌板,或者保证患者的手不悬垂在一侧。
在仰卧位时,患者的患侧肩胛骨下方和下肢都应该垫上枕头,并保持掌心向上,呈伸展状;患者的患侧上肢也应该伸直有支撑,保持掌心向前伸位;在患侧卧位时,患者的患侧上肢应该伸直,掌心向健侧,肩胛骨要前伸。
在早期治疗时,应适当使用肩吊带来防止肩关节脱位,并防止肩关节过度牵拉。
对于肿胀的手指,可以采用向心性压迫缠绕法,即用直径为1-2mm的线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并在指甲处作一小环,然后快速有力地缠绕至指跟部不能缠绕为止,缠完后治疗师立即从指端绳环处迅速拉开缠绕的线绳。
该方法简单安全。
物理治疗包括冰疗、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和物理因子疗法。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的病因
三、长期患侧肢体输液时液体渗漏至
皮下组织,引起水肿;
四、患侧“忽略症”,致意外损伤导致水
肿。
康复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注重康复护 理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理疗、按摩、患肢 护理、皮肤护理、心理疏导等。
一、患侧屈肌痉挛模式,肘、腕关节被迫 处于屈曲位,由于手上的大部分静脉及淋
的运动,以利于患肢的静脉回流。
主动运动
让患者上肢保持上举,并结合有主动功
能的肌冲治疗
低频电治疗
心理干预
由于上肢功能对日常牛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对 肩手综合征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在与患者 的交流中,根据不同患者心理,进行个性化的护 理,尊重、关心体贴患者,以赢得患者信任;其 次,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原理、预后情况,尽可能讲清各种正确肢体摆放 的原理及重要性,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主动训练 的作用等知识;使患者明白,只要积极配合护理 和训练,绝大多数可恢复。
3.为避免病人翻回平躺,可于背后垫一毛巾 卷或垫三角垫。
正确轮椅摆位:
股摆 可 双 着正 户 脚 力, 握 平 相头 于 放 同看 大 于 。前 腿 踏 方中板 ,间上 两,, 边身双 屁体手
侧 观 面 : 注 意 身 体 坐 直
二、对患侧各关节的过度牵拉,如肩、肘、 腕关节不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致使 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引起无菌性炎 症,出现水肿和疼痛; 护理:告知患者家属及陪护切勿过度牵拉 患侧关节。如出现水肿或疼痛时及时用冷 敷法处理。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Ⅰ期:
☆ 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痛,出现发红、皮温升高等血管 运动性反应。
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电池剩余能量 。
治疗过程 中及 时进行 围手 术期 护理 和并发 症预 防及故 障
6.3 保持 良好 的生 活规律 、情绪稳 定 、戒 烟酒 、严禁饱 餐 , 后急救处理与健康指导 ,加强患者 病情观察 和随访 及健康
保证 睡眠质 量 ,防止感 冒,身体 锻炼 量力 而行 ,循 序渐 进 。 教育 的有效实施 ,心脏起搏技术 已成为生 物医学工 程 中最
第24卷 第6期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013年6月 749
侧偏瘫患者 4l例 ,右侧偏 瘫 患者 18例 ;对 照组 男性 患 者 1.3 观察指标 患者 临床治疗效 果分为临床治愈 :患者肩
37例 ,女性患者 22例 ,年龄 45—73岁 ,平均年 龄 (61.51 4- 关节完全没有疼痛感 ,病残程度为 O级 ;显效为患者肩关节
术后 1个月睡 眠应 采取 平卧 或左侧 卧位 。1~3个 月避 免 具代 表性 的成 就 ,是心率失常疾病治疗 的重要方 法之一。
剧烈运动 ,如甩手 动作 和肩 部 负重 ,以免 脉 冲发生 器 和导
参 考 文 献
线移 位。3—6个 月后无 老年合 并症 者可适 当做 家务 和正 1 余 雪峰 .86例健 康教 育在 永久 式起 搏 器植入 术 中的应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 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观 察两组临床 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 有效率优 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
析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患者 治疗后 Fugl—Meyer评分均较 治疗前改善 ,经统计 学分析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 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 康 复护理 干预 能够促进 中风偏瘫 患者发 生肩手 综合征 的上 肢功 能恢复 ,减 少患者的痛苦 ,值得在 临床上 大力推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方式对98例脑卒中患者归并肩手综合征38例的缘故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通过初期心理干与、及早、及时、正确训练和肢位摆放等康复护理,对改善微循环、松解粘连,对肩痛的病症减缓,患肢的消肿、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手浮肿和皮温转变。
较典型的表现是肩部疼痛,手浮肿和疼痛,皮温上升,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直至挛缩畸形。
最先多发生在中风后2~3个月内显现。
阻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失望等心理障碍[1]。
笔者对2005年6月至2020年8月我科98例脑卒中患者归并肩手综合征的39例进行回忆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岁,病程1-4个月。
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14例。
缘故分析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多发生在中枢性损伤后1~3个月内显现,多突然发生,初期显现肩部疼痛,继而显现手、腕关节疼痛,手浮肿进行性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被动运动引发肩部猛烈疼痛。
后期肩、手自发痛和手浮肿消失,皮肤萎缩,手部肌肉萎缩。
3~6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形成典型畸形,严峻阻碍患肢功能[2]。
2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评定一样情形:文化程度、生理状态、精神心理状态、皮肤检查、营养评估、排泄状况、环境等。
康复护理评估肩手综合征缘故、疼痛频率、阻碍因素、肩痛对生活的阻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等。
及早心理干与①营造良好诊疗环境,成立残疾人通道,病房无障碍设计。
播放优美乐曲以排除因疼痛等因素造成愁闷和焦虑情绪;②成立良好护患关系。
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做好环境、住院须知、脑卒中知识宣教。
对患者要爱心、细心、耐心、关切;③做好心理疏导,患者心理状态对医治的阻碍不容轻忽。
对焦虑、抑郁症患者,从病情、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家庭等方面行全面分析,找出心理障碍的缘故,和患者及家眷一路制康复护理打算;④在ADL训练中,对微小进步都要给予确信;⑤重视社会化康复,做好患者单位、家眷工作,争取支持配合。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理疗护理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772020年 第28期解和引导民众心理,促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卢黎歌,岳潇,李英豪.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博弈与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06):75-79.[2]赵玉枝,谢玉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9,3(5):44-48.[3]侯天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7):106-107.[4]唐金权.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5(003):16-19,46.[5]孙洲.网络空间下意识形态功能发挥面临的挑战与进路[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020(002):148-152.患者在发生脑卒中问题之后,肩手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此类问题发生于患者脑卒中发病之后3个月之内,发病率约为30%,在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情况之下,患者的疾病会进一步严重,除了肩关节畸形的问题之外,患者还会同时出现手关节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问题。
导致进一步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进而增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负担。
一、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问题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肩手综合症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现阶段临床上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很多学者都认为,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肩手综合征的问题与他们患肢部位发生损伤的关节结构有关,同时也与患者自身存在的肌肉痉挛以及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不活动等因素有关。
而从患者的发病机制的角度来讲,大脑的传导束以及大脑的皮质在发生损伤之后,血管的运动神经会出现麻痹的情况,进而引发疼痛以及水肿的问题。
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手腕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同时处于屈曲的状态之中,导致手关节长时间被过度牵拉,液体在进入到手背之后,肌肉泵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导致发生损伤,且这种损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导至上肢以及交感神经,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引言: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成因之一,约占所有死亡原因的10%。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
疗法已被证明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可行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比较研究设计,选择了50名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肩关节牵引、肌肉强化、运动训练、
电疗及手法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
收集病史信息和对症状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血液学检查,头颅CT或MRI,以及X-光或CT扫描等。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肩功能,特别是主动动作的范围,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
患者的肩疼痛得到缓解,肩和手的功能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
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肩关节运动幅度提高了28.5±2.5°。
患者的手的感觉和手活动灵活
度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通过改善患者的肩和手的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的质量。
这表明,综合康复疗法应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
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但是,由于本研究没有设置对照组,所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综
合康复疗法的有效性。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3、冰疗:即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 ,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并解 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4、冷热水交替法:即先把患手10—15分钟,每日 三次。以促进末梢血管收缩舒张调节的能力浸泡 在冷水中5—10分钟,然后在浸泡在温热水。
5、主动运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 ,如可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但要 适量适度,以患者自觉能承受的感觉为度,避免 过度运动人为损伤肌肉及肌腱。不应练习使伸展 的患侧上肢的持重活动,如抓举重物,持久握物 等。
预防
• 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和恢复手 指、手的肌力。
• 捆绑疗法配合针灸治疗 • 封闭疗法配合康复训练 • 肩吊带的应用:早期应适当应用肩吊带,以防
止肩关节脱位,并应防止肩关节的过度牵拉。
关节活动度受限:
• 由于腕部疼痛,被动旋后受限。
• 腕关节背伸受限。做超过腕关节可活动 范围内的被动屈曲时,手背出现疼痛。
• 指间关节明显受限,突出的指骨因水肿 而完全看不出。
• 手指外展严重受限,使健手指难插入病 侧手指间,Bobath手抓握困难。
• 近端指间关节僵硬肿大,几乎不能屈曲 ,也不能完全伸展。
平均持续3-6个月,预后不良,为了把障碍减 少到最低程度,必须积极治疗。
Ⅲ期:
未治的手固定于一种典型的畸形状态。水肿 和疼痛可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性永久丧失。
• 腕屈曲偏向尺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伸受限制。掌骨背侧 隆起、固定、无水肿。
• 前臂旋后严重受限。 • 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群明显萎缩。 • 掌指关节不能屈曲外展活动微乎其微。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shoulder-hand syndrome
定义
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肩痛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发生在脑卒中早期,也可以发生在中后期,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3个月,发生率为5%~84%。
卒中后肩痛有很多原因,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粘连性关节囊炎、拖曳/压迫、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肩外伤、滑束炎/肌腱炎、肩轴撕裂及异位骨化等都有可能导致。
不适当的肩关节运动会加重损伤和肩痛,如双手做高过头的滑轮样动作进行肩关节运动,会造成过度的肩部屈曲外展损伤局部关节囊和韧带从而引起肩痛。
肩痛会影响患者主动的康复训练,妨碍患者日常生活的独立,使患者情绪低落,影响睡眠和休息。
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是特殊类型的肩痛,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肿胀,后期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皮肤色素沉着等。
研究表明,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肩关节的保护和运动、外加压装置改善循环、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等措施可减轻肩痛。
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在脑卒中后患者的发生率为17%~81%,多数在发病3个月内,主要由周围肌肉张力下降、关节囊松弛等原因造成。
治疗和护理不当、直立位时缺乏支持及不适当的护理牵位上肢均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十分重要。
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其处理策略是防止进一步恶化,肩关节局部支撑装置、经皮电刺激、持续肩关节位置保持训练等方法有利于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X线表现1.脑卒中早期应避免用力牵拉患者的肩关节,可采取局部经皮电刺激、持续肩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保护肩关节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肩痛和肩关节半脱位。
2.应避免过度的肩部屈曲外展运动和做双手高举过头的滑轮样动作进行肩关节运动,这会导致不可控制的肩部外展从而导致肩痛。
3.适当运动功能训练和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肩痛。
4.对SHS的患者建议抬高患肢配合被动活动,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较单纯抬高患肢有效。
肩手综合征的评定和康复
水肿
疼痛
感觉 障碍
早期
血管功 能障碍
出汗 异常
营养 障碍
• 第Ⅱ期(后期):若早期没有进行正确的治疗,症状会越 来越明显,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对手和手指的压 力。X线检查可出现骨质的变化。在背侧腕骨连接区的中部, 出现明显坚硬的隆凸。
• 第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未治疗的手变成固定的典型 畸形,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活动度则永久丧失。
改良Ashworth分级
分级
评定标准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1/2中有轻
微阻力
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
肩手综合征的评定和康复
肩手综合征的定义
指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 因疼痛较重并发孪缩,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引起肩手综合 征的疾病:中风,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 肩关节疾病,还有原因不明者。它可以是原发的,但也可由 不同因素促发,如轻微的周围神经损伤及中枢神经障碍,急 性中风和脊髓损伤,内分泌疾病和心肌梗塞都可引起RSD。
• 2.良肢位摆放
• 患肢放置适当的位置:将患肢抬高, 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为;维持 腕关节于背屈位,可采用上翘夹板 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 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 半握空拳,可置一圆形物体于手掌 中。此姿势可促进静脉回流。
• 3.向心性加压缠绕:
• 即以一根粗约1-2毫米的长绳子,对患肢手指、手掌、手背 作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随后立即除去绕线。反复 进行可减轻水肿,促进周围血管收缩舒张自行调节机能。
康复科-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肩手综合征(卒中后)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中风(TCD:BNG080)及第二诊断为中风后肩痛,且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痛。
2.西医诊断: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或脑出血(ICD-10:I61),及第二诊断为肩-手综合征,且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手综合征症状。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3)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诊断要点。
①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②手指屈曲受限;③局部无外伤、感染的证据,无周围血管病的证据;④多发生在脑血管病1~3月内。
2.疾病分期(1)Ⅰ期:急性期(2)Ⅱ期:营养障碍期(3)Ⅲ期:萎缩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气虚不运,血瘀水停证痰湿阻络,血瘀水停证阳虚寒凝,血瘀水停证阴虚热灼,血瘀水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标准。
1.诊断明确,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中风及第二诊断为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手综合征症状。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分析
两组均予以康 复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 ,干预组 另行康复护理
采用 3 M敷贴进行护理 ,不仅减少一些 繁杂的护理程 序,还可降
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值得 在临床推 广。 参 考 文 献
【 工海波 . 1 ] 婴幼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 3例分期标准及其治疗分析 f]中 J. 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28 : 9 7 . 0 8 () 6 - 0
组 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 为 9 . 2 %、6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 ) 干预组患者上肢疼 痛明显较 对照组轻,上肢 运动功能恢复较对 照组 O 4 O P0 5; 0 明显好 (< . ) 结论 : P 0 5。 0 康复 护理干 预的实施 ,有助于改善 S S S A H 患者 的预后 ,提高疗效 ,值得 推厂
较好 的暴 露腹部 ,软膏沾染 到婴儿 的衣物会失去作用 ,但增 加婴
儿腹部暴露时 间,又易致婴幼儿受凉 ,引起其他方面的不 良反应 。 但 A组 3 M敷 贴轻轻贴上便可, 不用暴露过久 , 从而减少受凉机会。 治疗 急性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疾病 的最好 办法就是及 时预 防, 目前 国际上对 其诊断 的最 新方法 有 : 1血肠脂 肪酸粘 蛋 白测定 ( ) f 肠道 上 皮损害 指标 ) () ; 2 测定 血清及唾 液表皮 生长 因子 E GF;
本组 10例 S HS患者,均符 合脑血管病 和肩手 综合征 的 5 AS 诊 断标准 ,排除原有关节疾病 患者,其 中男 9 8例,女 5 2例 ; 年
康复课堂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康复课堂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
SHS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由不同因素促发,如轻微的周围神经损伤及中枢神经障碍、急性卒中和脊髓损伤,内分泌疾病和心肌梗塞都可引起SHS。
SHS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通常影响患侧上肢,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
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因此,偏瘫病人肩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之一。
来源︱霁康传媒肩手综合征概述☉SHS是脑卒中后突发出现的肩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12.5%-70%;☉常在脑卒中后一至三个月内发生,最早在发病后的第3天;☉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45~78岁;☉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不予以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目前对脑卒中后SHS 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也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很高的诊断性试验,现阶段SHS的诊断仍主要以临床表现为基础。
需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精神评定。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T epperman等1994年提出的SHS临床诊断标准:➊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➋手和腕部水肿;➌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➍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SHS,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SHS。
相关辅助检查:X光片、三相骨扫描、皮温、交感神经性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和红外线远距离热成像。
肩手综合征的分期Ⅰ期◆一般持续时间3~6个月。
◆患者在上肢受伤或疾病之后,肩部发生烧灼性不适感,继之手和手指出现肿胀、疼痛。
有时,仅有手的症状而肩并无改变。
上肢多呈下垂位,随病情发展肩运动范围渐减小、屈指受限疼痛、手及手指被动运动疼痛、手和腕骨骨质疏松。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发病机理
4、局部损伤与炎症 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肩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系统,
敏化作用和高兴奋性从在相同节段的感觉成分扩散至运动成分, 导致肌张力增高和压痛(肌痉挛)并且激活了肌节中的压痛点 和触发点。
中枢敏化从脊髓节段敏化开始(脊髓节段敏化是中枢敏化的第 一步)。最常累及的节段是C5和C6以及L5和S1.
疼痛外周敏化常见机制
包括受损的局部组织产生致敏性、炎症性 及刺激性物质如前列腺素和缓激肽。在脊 髓节段性敏化和刺激性病灶(如压痛点/触 发点)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两者均可增加 对方的敏感性。急性期交感神经传出增强 进一步促进了外周神经的敏化。损伤组织 周围水肿使得炎性物质大量聚集在神经末 梢(图71-1)。
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发凉,手指肌群明 显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度受限日益加重。此期持续 3~6个月,如治疗不当将进入III期。
手部皮肤干燥、发凉,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 缩,X线可见广泛骨质疏松征。损害不可逆转。
早期主要表现:
肩手综合征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各文献报道不 一,多为10%~75%,在45~78岁之间,影 响肢体功能恢复。
肩手综合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手疼痛、感觉 异常、血管功能障碍、水肿、出汗异 常及营养障碍等症候群。
在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12.5%~70%; 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
机制不明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肩-手泵”理论:上肢体液回流受阻; 过度牵拉并掌屈腕关节; 过度被动活动、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一、概念肩手综合征(shoulder - hand syndrome,SHS)现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证。
其发生率为12.5%~70%。
此综合征的表现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累及同侧的手.初期表现主要有手部浮肿、皮温升高、肩手痛,并在屈曲腕关节和手指时加重;后期可表现为手肌肉的萎缩和畸形。
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二、病因此综合征的原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本病由于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导致血管舒缩机制改变引起的,另有人提出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引起肢体血液循环改变,致使手和肩的组织产生水肿而因发的病变。
三、临床诊断与分期1 诊断:目前中风后SHS 的诊断尚没有金标准,也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很高的诊断性试验,现阶段SHS 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
引用较多的是Tepperman 等1994 年提出的SHS 临床诊断标准:(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2)手和腕部水肿;(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SHS,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SHS。
2 按照病情演变分为三期I 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 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 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手指ROM日益受损。
III 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 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
已无可能恢复。
四、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应消除触发因素,如巴比妥酸盐药物,一般通过早期康复治疗,适当的交感神经阻断疗法或常规疗程的皮质类固醇,可以预防挛缩的发生.间断的星状交感神经节神经阻滞,伴以物理治疗常可缓解疼痛,使患者得以重返工作岗位或可以进行一些必需的活动.不过,反复的神经阻滞可能需要长达数周至数月的时间.另外,可试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例如,起始用强的松40~50mg/d口服,观察疗效及个体耐受再逐渐减量2)物理治疗(1)患肢的被动运动,特别是肩髋关节的较大幅度每日多次的运动尤为重要。
中医综合治疗护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 1 ] 缪 鸿石 . 康 复医学 理论 与 实践 [ M] . 上海 : 上 海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
2 0 0 0: 1 8 4 0.
[ 2 ] 全 国第 四届脑血 管病 学术 会议. 脑卒 中患者 临床神经 功能缺损 程
度评分标准 ( 1 9 9 5 ) 及各类 脑 血管 病诊 断要 点 [ J ] . 中华 神经科 杂
6 0例均 为本 院住 院患者 , 男3 5 例, 女2 5 例; 年龄 4 5 — 7 2 岁, 平均 ( 6 z ± 2 . 8 ) 岁; 原 发病 为脑 梗死 4 o 例, 脑 出血 2 O例 ; 病程最
短4 0 d , 最长 6个月 。
伸位 , 上肢轻微外 展 , 肘关 节伸 或 窟 曲 9 0度 。( 3 ) 患侧 卧位 , 患 侧在下 , 患侧上肢前 仲 , 使肩 部 向前 , 确 保肩 胛 骨的 内侧缘平 靠 于胸腔 , 肘关节伸 展 , 减少 痉挛 。 ( 4 ) 健 侧 卧位 , 健侧在 下 , 患 侧 在上 , 头枕不宜过高 , 患侧 上肢下垫一个枕头 , 使患侧肩部前伸 。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3年 7月第 3 5卷第 7期
H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T C M J UL 2 0 1 3 . 、 ) 0 l t . 3 5. No . 1
一
5 5一
中 医综 合治 疗 护 理 中风 后 肩 手 综 合 征
王 岚
( 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 湖北 武汉 4 3 0 0 1 4 )
关节 , 再 轻轻地搓揉 患肢数 遍 , 并 捻 揉掌 指部 ; 最 后做腕 关节 背
伸运动 、 前臂 的牵拉手法并 以拍 打手 法结束治疗 。7次为 1个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摘要】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200万人,每年直接医疗支出超过97亿元人民币。
因中风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国总死亡人数的20℅,其中2∕3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的丧失,需要长期护理,无法重返社会。
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中风后患者存有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情感障碍等。
其中肩手综合征较为常见,发病率为12.5%-70%,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正常活动功能。
有研究表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不仅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还影响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本论文通过阐述中西医的各种康复手段,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做一个综述。
主要有其发病机制,如何对其功能评定和治疗。
其中治疗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以及西医的物理治疗法和作业治疗法。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一、理论链接(一)现代医学的认识肩手综合征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
根据Davis 等的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而由Braus报告的发生率甚至高达27℅。
严重的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如果不予以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影响手的功能,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其发生,不但严重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是其残存的功能再次丧失。
[1]1、分期标准Ⅰ期(早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出现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引起疼痛。
Ⅱ期(后期),肩手的自发痛和手的肿胀消失,皮肤萎缩,手的小肌肉萎缩日趋明显。
手指活动范围日益受限;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疼痛肿胀完全消失,手的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完全挛缩,畸形僵硬。
[2]2、诊断标准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瘫手部疼痛、皮肤潮热、发凉、发紫,伴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掌指关节局部无外伤、感染等;X线及其它相关检查排除肩周炎、关节肌肉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疾病。
3、病因病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西医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一般认为: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血管运动中枢,可直接引起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的痉挛性反应,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肩胛周围和手腕部水肿、疼痛;而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起脊髓中间神经元的异常兴奋,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一种恶性循环的病变,其诱因为:(1)患肢长时间处于非良肢位;(2)过度掌屈位;(3)患肢未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4)患肢输液时渗漏至血管周围组织诱发水肿;(5)手的过度牵拉或意外损伤诱发水肿疼痛。
[3](二)中医学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中风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则指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痰、瘀血、郁热相因为患[4]。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肩手综合征的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很早就有记载。
如《灵枢·经脉》中描述:“项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颈、颌、肩、臑臂外后兼痛”及臂厥是类似本病的表现[5]。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由于风痰瘀血内阻经脉,加之局部多静少动,气血运行更加不畅,肌肤经脉失于濡养所致。
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淤滞,脉络闭阻,属中医痹症,血痹范畴。
气血凝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则肩、肘、腕等关节疼痛。
“血不利则为水”,水性趋下,泛溢肌肤,则腕背及手指水肿。
若病情迁延,瘀阻日久,气血津液不能濡养肢体关节,可出现肢体痿软、关节挛缩。
[6]二、康复治疗(一)现代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类固醇激素以低剂量口服为主,多口服强的松30㎎/d,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也有使用可的松200㎎/d的报道,少部分患者需重复用药。
张守效等用双氯芬酸钠50㎎饭后服用,消炎痛25mg,均每日3次;强的松10mg每日早顿服,加用红外线或热疗20min,同时每晚用温水清洁患侧上肢皮肤,均匀涂以扶他林乳胶剂,疗效优于局部热疗或热敷的对照组[7]。
2、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功能训练使大脑接受外周传入的信息和向外周传出的冲动增多,整个大脑皮质的功能都增强。
上肢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保持上肢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增加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力量,防止关节脱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以及骨质疏松。
通过运动训练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之自觉进行主动运动,促进疾病的恢复。
王文威等在中风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治疗一个月后,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8]。
说明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对消除手背水肿,缓解疼痛,防止手背肌肉萎缩,促进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朱毅等采用辩证针刺治疗,并予穴位注射,其中治疗组再加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9]。
在治疗中采用拮抗肌逆转的特殊技术,首先稳定逆转的训练模式,在等张收缩时,治疗师在相反的两个方向分别给予足够阻力以阻止运动产生,即在相反方向上做交替的等张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穴位注射或单纯应用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和频度,减轻肿胀,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
(2)理疗毕联洋等运用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动治疗法[10]。
运用微波照射肩关节局部,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肩部血管扩张,促进肩关节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减轻肩关节炎症水肿,降低肌张力。
李媛等将3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11]。
对照组给予腕踝针治疗,观察组采取缠指法配合腕踝针治疗,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
其中缠指法的具体方法为用一直径2-3mm线绳由患侧远端向近端绕拇指,然后是其它的手指,缠绕开始时,在手指甲处做成一小环,然后快速有力的向近端绕至指根部不能再缠为之。
缠完后迅速将指端绳环处拉开缠绕的线绳。
将每个手指缠完一遍后开始缠手,同样在掌指关节处做一小环,然后由掌指关节一并缠绕,到达拇指根部时使拇指内收,把拇掌指关节一并缠绕,直至腕关节。
同样的,缠完后迅速的将指端绳环处拉开缠绕的线绳。
可教会患者家属操作,以节省治疗时间。
腕踝针刺激的部位为皮下浅表层,经过调整使针刺引起的弱冲动引起强反应,适合对病灶部位兴奋控制,使肌痉挛缓解,血循环恢复,疼痛也随之消除。
3、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以经过治疗师选择的以有目的的运动或作业作为治疗手段,帮助残疾躯体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自理,工作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其活动可选择磨砂板。
插棒等作业活动。
(二)传统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程丽等采用点刺井穴放血与常规针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与常规针刺的对照组进行观[12]察。
常规针刺取患侧上肢曲池、外关、合谷、中渚、劳宫等穴。
治疗组另用三棱针取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穴点刺出血。
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研究发现,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有双向调节作用。
对于改善脑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量,减轻中风后遗症均有重要作用。
现代研究证实,刺血疗法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并通过神经-体液的综合调节,对神经肌肉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此外,研究表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皮下浮刺治疗亦有明显疗效。
因为在皮下浮刺,与皮肤关系很密切,由于“肺合皮毛”,且“肺朝百脉”,肺气通过宣发机能把卫气和津液输布于体表,故浮刺能促使经脉气血运行,将体内的病邪从皮肤驱除。
2、推拿司井夫等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正确肢体摆放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正确肢位摆放治疗[13]。
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各进行患肢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化Fugi-Meyer法。
治疗前,疼痛评分两组间患者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疼痛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疼痛和水肿是肩手综合征尚处于早期的标志,也是治疗可能有效的标志。
因此,减轻疼痛,促进体液回流,恢复运动功能是肩手综合征的主要治疗目的。
推拿治疗可促进周围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扩大关节活动度,放松痉挛肢体,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修复,防止肌肉萎缩。
三、结语综上所述,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亦没有特效疗法,也没有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
目前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早期治疗的方法,尽量采用综合疗法而非单一疗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疗效。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功能的恢复具有关键性意义。
早期正确肢体摆放,以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关系,解除疼痛,增加患者关节活动范围。
临床上要对肩手综合征进行分期评定,随时调整治疗方法。
通过对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疼痛、水肿、肌力、关节活动度等的三期评定,对患者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大可能的使患者恢复.四、参考文献[1]刘钦刚译: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 306[2]缪鸿石、纪树荣脑卒中的康复评定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 150[3]Patricia MP.step to follow .Hong Kong:spring-Verlag Hong kong 1991[4]罗文舒、巨刺加络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医中药 2009(6):59-60[5]倪欢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中华现代中医学 2010.6(4):206-208[6]张丹丹、李金波刺络拔罐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吉林中医药2009.29(9):796-797[7]张守效、梁秋兰、李凤娟等双氯芬酸纳治疗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19例疗效观察公企医刊 1997.10(4):19-20[8]王文威潘翠环等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25(7):667-669[9]朱毅徐丹程洁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08.8(6):20-21[10]毕联洋、唐占英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08.24(3):355-357[11]李媛陈美云缠指法结合腕踝针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09.16(21):168-169[12]程丽王锐等点刺井穴放血配合常规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56例2010.29(10):689-690[13]司井夫孙武权推拿结合正确肢位摆放治疗肩手综合征 2010.31(6):73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