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美女_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现代未婚女性称呼分析
浅谈现代未婚女性称呼语摘要:现代对未婚女性的社会称呼语大致有这三种“小姐”、“美女”、“女士”。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这三种称呼语的使用也都有变化。
笔者将就这三种称呼语的变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称呼小姐美女女士称呼变化在分析称呼变化之前,笔者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调查方式是进行投票,选出他们认为合适的现代对未婚女性的称呼,投票的选项是“小姐”、“女士”、“美女”以及“其他”。
有十一个人参与了投票,仅有一个人投给了“美女”这个选项,而其余十个人均选择的“其他”,调查完后,笔者对此次调查进行了分析,由于笔者调查的对象基本上都还是学生,所以他们认为比较好的称呼语是同学,还有的则是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导致称呼的不同,比如湖南的会选择称呼未婚女性为妹坨而显得比较亲切,所以调查并没有得出结论。
笔者又与其中几位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并给出了场景设置:假如在陌生的地方问路,要与未婚女性搭讪问路,并且要求用普通话,则会从以上三种称呼里面选择哪一种。
大部分都选择使用“美女”,仅有一个选择使用“女士”。
由此可以看出,三个称呼语中,“美女”这个称呼是大家用的比较多的。
而“小姐”、“女士”则用的很少。
下面,笔者将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小姐”这个称呼,在宋代的时候是个贱称,指女艺人、歌舞伎。
宫女、婢女、小妾、娼妓、艺人都轻视为“小姐”。
到了元代,由于元曲的盛行,社会上层的官绅权贵文人雅士都把戏曲作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这些戏曲大多由一些艺妓参与演出,这些艺妓由于具有比一般女性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才能,受到官员、文人、市民的欣赏,身价较高因而受到社会一定程度的重视,于是“小姐”一词的贬义慢慢被人淡化,变成了一个象征地位与富贵的尊称。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当时人们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自由”、“平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小姐”称呼对象由专指出生门第高贵的富家女变成了一般女性的尊称,这一使用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由“美女”的泛化引发的称谓“缺位现象”思考
由“美女”的泛化引发的称谓“缺位现象”思考作者:崔蕾刘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1期摘要:近些年,“美女”称谓日益走俏,成为当今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女性称谓。
以“美女”一词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语义、语用、使用调查等等角度无不涉猎。
本文另辟蹊径,从“美女”一词日益泛化景象下的“缺位现象”出发进行阐述。
关键词:美女;泛化;缺位现象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崔蕾,女,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学历:硕士,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二作者:刘央,女,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学历:硕士,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126-01一、“美女”称谓的出现“美女”一词的出处是《墨子·公孟》:“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
”《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是这样说的,“美女者,恶女之仇。
岂不然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美女”的定义是“美貌的年轻女子”。
虽然都没有对美女的相貌做具体的定义,每个人对美又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但是看以上对“美女”的形容,要求应该是很高的,要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貌才能称得上是美女。
而如今,美女的标准似乎没有那么严苛了,在网络或现实中,随处可听见“美女”这样的称呼,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称谓语流传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泛化。
二、泛化的表现一种称谓泛化的标志是人们使用该称谓的数量和频率。
腾讯网关于“美女称谓”的网络调查中显示:有56.57%的人经常被称为美女,有40.26%的人偶尔被称为美女,3.17%从来没有被称为美女。
并且有49.20%的人当自己被称为美女的时候没有感觉,认为只是一种称呼。
此项调查就说明了“美女”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并在人们的交际中频繁地使用。
因此,“美女”已成为社会女性通称的一种,“美女”这一称谓已经泛化了。
“美女”泛化的表现还体现在无论哪个女子是与你是否亲近,长得是否漂亮,以及年龄是否符合都可以被称为“美女”。
近十年我国“美女”称呼泛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美女”称呼泛化研究综述作者:丁颖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26期摘要:“美女”称呼的泛化研究是近十年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大众文化趋势。
目前我国对该称呼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包括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一是从泛化原因及局限性进行研究,包括审美标准、社会历史原因等方面。
关键词:美女;泛化;综述近年来,一些学者从“美女”称谓语泛化这个视角展开文学研究,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且已经取得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成绩。
本文试对这一研究进行探寻。
语言是底座,人际交往需要特定的礼貌称谓,而怎么选择和使用称谓语是值得深究的。
每个时代对称谓语的运用也侧面表现出时代性、思想性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心理。
“美女”称谓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俨然已成为中国的一种特色文体。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论文和资料,试图对“美女”的渊源以及对“美女”称呼泛化做出深刻解读,进一步分析目前“美女”的社会文化心理,并从这一称呼的演变来探讨当代文化审美的转向。
众多作家对“美女”这一称呼语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其研究的中心点离不开“美女”。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美女”的解释是“美貌的年轻女子”,但随着人们的认知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一词出现了泛化的现象,这也反映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认识更趋于包容。
对于“美女”这一称呼的研究也更趋多元。
从目前看来,对于“美女”称谓语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美女”这一词语的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用角度来解读;二是从社会文化视角来探究“美女”一词的泛化。
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一)语义方面在《语言与文化视角下的“美女”称谓泛化现象分析》中王珊珊从语义角度解释“美女称呼”的泛化现象,她指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认知更广泛,“美女”的语义更加多元化。
岳军在《“美女”称谓在日常交际中的语义泛化》中指出“美”已渐趋虚化,成为虚指。
同时,作者从这一称呼多频繁使用于陌生人之间、多层指称义、无年龄限制三个方面总结了“美女”泛化的主要体现,“美女”的语用意义胜过称谓本身。
试析语言学视野下的流行语“美女”
试析语言学视野下的流行语“美女”本文从语义和语法角度对当下流行语“美女”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女”在使用中已经发生了泛化和虚化现象,其语义特点、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通过对近年来论文中出现的与其相关的语法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美女”的组合能力很强。
本文还从语用角度对“美女”的表达功能做了分析,并对其使用语境做了归纳,以期为人们在交际中得体用词提供一定的帮助。
标签:美女语义语法结构语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美女”的释义为“美貌的年轻女子”。
据此释义,某一女性要成为”美女”,至少得具备两个区别义素:容貌美丽;年龄不大。
可见,“美女”这个词是有着明显标记性的词语,真正的美女可就凤毛麟角了。
改革开放以来,“美女”一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经常被青少年用于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日常口语语体中。
此外,由于青少年的求新求异和从众的心理影响,“美女”也从凤毛麟角发展到批量生产了。
其语义范围和感情色彩都发生了泛化。
一、“美女”的语义和语法结构分析(一)语义1.语义特点“美”本身是个具有描述性和评价性特征的形容词。
“美女”则是个偏正结构,中心语为“女”,是对既年轻又美丽的女子的概括,体现出词义的概括性特点。
但这其中并未具体阐述美的细节和标准,也就是说它的语义特点又呈现出模糊性。
这样“美女”一词在具体语境中因其模糊性和概括性及使用者的认知多元化而产生了泛化现象。
2.语义范围“扮相年轻”这个义素是针对“容貌年轻”提出来的。
就年龄而言,美女和年轻女子都无所谓扮相年轻,所以不做标记。
对美女和女人进行义素分析如下:义素对象长相美丽容貌年轻扮相年轻女性美女+ + +资深美女+ - + +年轻女人+ - + +中老年女人+ - - + +资深美女年龄较大,按说已超越了“美女”的语义范围,若无“扮相年轻”这个语素则称不上“资深美女”。
中年女人也如此。
因此,从上表可以得出“美女”这个词语,就“年轻”这一义素来说,开始由“容貌年轻”向“扮相年轻”扩大。
用面子理论对“美女”称谓的泛用化探讨
用 面子理论对“ 美女 谓的泛用化探讨
该称谓语的广泛使用 已经使其泛化, 从而在一
定 义 例 了 J I 于 改 革开 放 以 时 , 井 蜒 用 同意 蚰 I 博、同学、大妊 I 至 夸的 通 体 阿 姨 芒 【 【 葶开放 以后, 称 井 使 用 的 通 小 姐 . 太 太 ,女 上 ,英 女 , 衄g } J L
的称 谓 。
研究 ,提 出 了称 谓缺 失或 缺 环 的观 点如李 树新 ( 2 o 0 4 ) 。更有学者着眼未来 , 尝试提 出新的称谓来
解决现有称谓所面临的困境 。如石文龙 ( 2 0 1 1 ) 。前
人对称谓语 的研究 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 从权势 者一角度对称谓语进行研究的著作还为数不多。本
文主要从“ 权势 ” 理论的角度 出发来分析对 陌生女 性称谓语 的选择及现实 困境 的问题 ,从而提 出建
议。
改革 开放 以来社会通 称语语呈现 出多样化 的 现象, 现就改革开放 以来对女性通称的现象 以图表
形 式做 以归 纳 总结 。
2 称谓 语及 女性称 谓 语的 简述 首先 , 必须 明确称 谓 语 的定义 。 《 既代汉 语词 典》
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面临的困境问题 。当人们遇到 陌生女性并有称谓 困境 时“ 美女 ” 已经称谓他们 的 首选。可是对美女称谓的泛化到底合不合理呢?女 性对其 的接受度又如何呢? 《 中国校 园文学》 杂志上有一篇题为“ 别在大街
上喊 ‘ 美女 的故事, 一句“ 美女 ” , 使得大街上行走 的老少妇女, 甚至五、 六岁的小女孩都驻足、 回头。 这个故事 , 折 射 出女 性 对“ 美女 ” 称 谓 的认 可 度及其使用 的普遍性。馈 报》 就最受女性欢迎的称 呼对 2 0 岁- 4 0 岁的女性进行采访调查。调查显示, 5人选择“ 姑娘 ” , 占1 2 . 5 % : 2 人选择“ 师傅 ” , 占5 % ; 8 人选择“ 女士 ” , 占2 O % ; 4 人选择其他 , 占1 0 % ; 9 人 选择“ 小姐 ” , 占2 2 . 5 % ; 1 2人选择“ 美女 ’ , 占3 0 % 。 从而我们可 以看 出,女性对这 一称呼的认可与偏
现代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使用情况分析摘要:本文选取了这两个新兴称谓语,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超过80%以上的人都使用过该称谓,在熟悉的人中使用超过了50%,并且认为其适用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网络聊天和商场、美容美发等服务性场使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关键词:“美女”“帅哥”使用情况一、调查的基本情况采用了社会语言学的问卷调查法,首先在小范围内对周围人使用“美女”“帅哥”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采访,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预调查,初步统计分析后对问卷进行了个别补充和修改。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56份,调查问卷收回后,利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此外,为了得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资料,我们还采用访谈法和网络调查法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
调查的内容分为二个方面: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2.使用“帅哥”、“美女”称谓的情况,包括使用的频率、使用的场所,以及与被称呼对象的关系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1.“美女”“帅哥”的使用频率。
在使用频率上,本文主要调查了四种情况:知道,偶尔使用;知道,经常使用;知道,从不使用;不知道,不使用。
从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对象几乎都知道“美女”“帅哥”的称谓,只有一人不知道。
由此可见,“美女”“帅哥”已经深入人心。
知道并且经常使用的人数有54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4.6%,而知道并偶尔使用的有86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5.2%。
可以看出,对于“美女”“帅哥”称谓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这与“美女”“帅哥”本身所含有的赞美意义有关,同时和汉民族的使用习惯和人们的使用心理等有一定关系。
2.“美女”“帅哥”的使用对象。
通过调查谁经常对你称“美女”“帅哥”,能够得出“美女”“帅哥”’的使用对象,调查选项中设定为:同学和同事、朋友、服务场所人员、陌生人、其他五种。
从中可以看出,朋友对于使用“美女”“帅哥”是最高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0.6%,其次是服务场所人员,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7.8%,第三位的是同学和同事,为37.2%,而陌生人和其他分部占比为27.6%、2.6%。
“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
“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近年来,“美女”作为称呼语呈现泛化的趋势。
本文初步分析“美女”泛化这一现象,并从语言内部、社会历史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探究其泛化的原因。
标签:美女泛化表现原因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的,表现彼此关系的用语。
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是不同的。
对称呼语的研究是社会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社交场合中用于面称的称呼语——“美女”一词,备受青睐,广泛流行且有泛化的趋势。
一、“美女”泛化的表现“美女”一词,古已有之。
它是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指美丽的女子,古代文献中早已出现并一直流传至今。
《墨子·公孟》:“譬若美女,处而不出,入争求之。
”《史记·外戚世家诸少孙论》:“美女者,恶女之仇。
岂不然哉?”南朝梁江淹《青苔赋》:“妖童出郑,美女生燕。
”唐陈子昂《练雅州讨生姜书》:“秦惠王乃用张仪计,饰美女,谲金牛,因间以啖蜀。
”《介韬·文化》:“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
”194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载:“美女间谍斯特朗已被苏联驱逐出境。
”今天,“美女”一词更是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书籍、报刊、网络中。
《现代汉语词典》把“美女”释为“美貌的年轻女子。
”可见,“美女”一词一直是作为一个单义词来使用的。
可是近年来,“美女”一词被广泛用于面称,出现了泛化的趋势。
泛化是词义变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指把本适于甲事物的词义推演到乙事物或其他多种事物上,或把本适用于个别事物词义演进到用于一般事物。
“美女”一词泛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使用范围的扩大“美女”现已运用于面称,其称呼的对象也不再限于美貌的年轻女子,而可称一切年轻女性,无论美丑。
所称对象的年龄范围也扩大了。
小至几岁儿童,大至中年妇女。
另外,再当今社交场合“美女”作为面称随处可闻,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使用,人们见面打招呼都青睐于用美女招呼,比如:“美女,吃了没?”“美女上哪呀?”“美女想买哪件呀?”(二)形成新的义位“美女”不仅用于书面语,还可用于面称,作面称时“美丽”义位已淡出,没有限制作用。
_美女_称呼语的泛化及其语言学分析
[作者简介]邢建丽,女,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美女”称呼语的泛化及其语言学分析○邢建丽(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日常言语交际中“美女”称呼日益流行起来并走向泛化。
本文主要从“美女”称呼语泛化的表现,泛化的原因以及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美女;称呼语;泛化;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1-0087-02当今中国是是个盛产美女的时代,这似乎有某种历史渊源,古代的中国男人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词来形容女子的绝色美貌。
例如中国古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人尽皆知。
然而美女何其四人?古有妲己、褒姒、郑旦,西汉有赵飞燕、赵合德,东汉的大小乔,唐代的梅妃、谢阿蛮,更有后来的李香君、陈圆圆等。
古人尚有美女情结,何况今人?今人的美女情结似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女”一词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极其时髦的词,模特大赛,各大赛区的选美比赛,车模车展美女,演艺娱乐圈,报纸、杂志媒体,旅馆饭店,名胜旅游景点,美女几乎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我们生活在了一个美女时代!大众需要美女,美女应运而生。
不仅如此,美女甚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它他领域,比如美女作家、数字美女、人造美女、美女棋手,美女总统,甚至派生出了美男、美男作家等等不一而足。
美女是我们常用常新的日常口语,“美女“这一称呼语日益走向泛化。
本文主要从”美女“称呼语泛化的表现以及导致泛化的原因和语言学分析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一、泛化的表现由称呼身边熟悉的年轻漂亮的女子为“美女”,到称呼长相虽不再年轻但扮相年轻的姿色平平的陌生人为“美女”,流行称谓“美女”发生了微妙又明晰的变化:语义泛化。
表现为以下方面:1.亲疏:熟悉的人———陌生人。
“美女”作为面称,最初用于彼此熟悉的人们之间,如:我们关系不错的女同学,女性亲属,女性邻居等,当直接称呼她们美女时就蕴藏亲昵语气,饱含羡慕之情。
_美女_的文化解读及语用功能分析
一引言“美女”无论走到哪里都容易吸引眼球。
近年来,“美女”更是赚足了面子,赢得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
流览相关文献,目前对“美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语言学角度对“美女”的解读,如邵敬敏(2009)的“‘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等;二是分析“美女”称谓泛化的原因,如杨磊(2008)的“‘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及其原因”等。
这些研究为了解和使用称谓语“美女”提供了指导,为对其他称谓语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遗憾的是,上述研究大都止步于对“美女”泛化表象的分析,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
为了加深对“美女”的理解,本文在语用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美女”称谓语的深入解读,分析当前“消费”“美女”的社会文化心理,重点探讨“美女”文化的语用功能。
二“美女”解读1“美女”的语义解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美女”多指美貌的年轻女子。
该词最初见于《墨子·公孟》中的一句话:“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
西施、王昭君、貂婵、杨贵妃因为有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色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公认的四大美女。
词语的意义及感情色彩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美女”的语义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
现代的“美女”作为一个流行称呼语是由网络用语“美眉”一词衍化而来;而“美眉”是内地将港台式的普通话“妹妹”一词音译而来的语词,其字面含义是指(女人)美丽的眉毛,经常应用在网络上称谓容貌较好的女性网民,义同‘MM’。
其实,“眉”亦可意指美女,如文献中记载唐明皇命宫廷画工绘制了一幅叫《十眉图》的画,画的就是十个美女。
因为“美眉”这个词中恰好有个“美”字,而眉又是女子身上最能表现其美丽的位置之一,所以“美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女。
久而久之,人们见到“美眉”就认为是说美女,之后用的人也便这么用了,即用“美眉”泛称年轻貌美的女性。
随着“美女”称谓语的流行,外表年轻靓丽的女子便被称为“美女”。
由于网络的发展和宣传,“美女”的意思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不仅可以用来指称外表年轻靓丽的女子,而且可以指称打扮时尚但不再年轻的四五十岁的女性,还可以指称面容看上去过得去的、甚至长相平平甚或难看的人。
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和认知模式。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特别是在称谓语的使用中。
称谓语是指为了指称对方而使用的相关词汇,如“先生”、“太太”、“小姐”等。
本文将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研究,以及这种差异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观念。
社会角色与语言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身份,如性别、年龄、职位等。
语言在社会角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这种性别角色划分会在语言中得到体现,从而形成称谓语性别差异。
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研究早期的研究显示,在中文和许多其他语言中,对于男性常用的称谓有“先生”、“爷爷”等,而对于女性常用的称谓有“太太”、“婆婆”等。
这些称谓语中,男性的称谓往往涵盖了较多的社会角色,而女性的称谓则相对较少。
这种性别不平等反映了传统社会中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改变,研究者开始探讨称谓语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
一些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对女性的称谓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太太”、“小姐”,而出现了更多的称谓选择,如“女士”、“小姐士”等。
这种变化表明社会性别角色的多样化和女性地位的改变。
性别差异与社会文化观念称谓语性别差异的存在与广泛的社会文化观念密切相关。
传统社会中,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权利和责任,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尊称。
与此相对应的是,女性则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束缚,所以被称谓的方式较少。
这种性别不平等的存在反映了社会文化中男性至上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不断增强。
为了实现性别平等,需要在语言使用中消除或减少称谓语性别差异。
一些研究者提出应该引入中性称谓语,以避免性别歧视。
例如,使用“伴侣”、“朋友”等称谓,来替代性别明显的称谓。
这种改变对于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及其原因
“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及其原因“美女”本是一个只适用于漂亮女性的词语,但在目前的社会交际中,它已成为一个流行的称呼语并发生泛化。
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女作为称呼语泛化的表现后,重点从社会因素、语言因素、心理因素三方面分析了美女泛化的原因。
同时指出,泛化不代表使用中的毫无限制。
标签:“美女” 称呼语泛化一、“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何谓“美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美女”这一词条注为名词,释义为“美貌的年轻女子”。
据此释义,某一女性要成为“美女”,至少得具备两个条件:容貌美丽;年龄不大。
作为一个有着明显评价性标记的词语,“美女”显然是一个部分女性享有的称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目前的语言交际中,曾经只专宠一部分人的“美女”开始呈现出众生平等的趋势,渐渐成为对女性的一种新的流行称呼方式,在人们,尤其在青年人的日常交际中日益鲜活起来。
大街小巷、单位校园等场合,“美女”之称随处可闻:“美女,买点什么?”“美女,可以问个路吗?”,诸如此类,不绝于耳。
当“美女”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称谓时,显然不能再按词典中的释义来对它进行解读。
我们发现,作为流行称呼语的“美女”,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偏正式复合词,随着其交际范围的逐步扩大及其在人们交际中的高频使用,它原有的评价性功能已不再突出,不具有其词义表达特征的人也同样可以用它来指称。
在很多交际场合,“美女”的意义偏重于“女”而非“美”,差不多成了一个偏义复合词。
简言之,作为称呼语的“美女”,已经开始泛化。
(一)“美女”指称范围的扩大。
我们以词典释义中构成“美女”的两个要素来分析:就容貌而言,作为称呼语的“美女”,除了继续用来指称完全符合词典释义的漂亮女子,也被广泛用来指称一般的普通女子。
日常交际中碰见年轻女性,几乎都可以“美女”之称来打招呼。
同时,其前还可以添加一定的修饰、限制成分,如“长发美女”“大眼美女”“张(大)美女”“王(大)美女”之类的称呼屡见不鲜。
就年龄而言,作为流行称呼语的“美女”,也并非仅限于年轻女子,一些年龄稍长的、甚至中年女子也可被称为“美女”。
_美女_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收稿日期]2009-03-25[作者简介]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语法学史以及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等。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州 510632) [摘要]本文探讨21世纪初中国大陆兴起的面称“美女”以及由“美女”构成的称呼“美女作家”等,借助于电脑、网络以及语料库和数据库,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比较、年代排序、类型综合,指出这一称呼的崛起是面称“缺位”与方言词语“仿用”引发的,但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通过“美女”与“靓女”的比较,发现后者的虚化泛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具备面称的资格。
此外,文章还对“美女作家”这类组合进行了语义分析和历史追溯。
[关键词]美女;靓女;面称缺位;虚化泛化;认可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9)0420071209A Sociolinguistic Survey on the Controversyover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SH AO Jingmin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 and otherderivatives such as Mein üzuojia in Chinese mainlan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We use a s ociolinguistic method to com pare sam ples ,arrange them on a historical basis and synthesize different types with the aid of com puter ,netw ork ,and corpus data.Then we point out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is address form was brought by the address form vacancy and the imitation of dialectal w ords ,but that is not without controversy.C om paring Mein üand Liangn ü,we found that the latter has been delexicalized and m ore generalized s o as to qualify for an address form.In addition ,the paper has a semant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view about phrases ,like Mein üzuojia.K eyw ords :Mein ü;Liangn ü;address form vacancy ;delexic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2009年11月第4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N ov.,2009N o.4degree of acceptance我国古代有所谓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_美女_称谓在日常交际中的语义泛化
语文学刊2010.9○岳军(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作者简介]岳军,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美女”称谓在日常交际中的语义泛化【摘要】“美女”称谓在日常交际中的频繁使用使其发生了语义泛化。
本文从“美女”称谓语义泛化的表现、原因及其使用的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美女”在女性称谓中有极大的市场并不是偶然的,但它在交际中的使用也是有一定局限的。
通过对“美女”语义泛化的分析,能够引发我们对“美女”称谓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美女;语义泛化;缺位;称谓原则由于受广大媒体的影响以及时尚潮流的不断推进,“美女”一词席卷到各个领域。
如“美女作家”、“美女主播”、“美女博客”、“美女写真”、“美女明星”等等频繁地出现在图书、报刊、广播和网络中。
同时在口语交际中,“美女”称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
“美女”原指美貌的年轻女子,但是在频繁的使用中,“美女”称谓的语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泛化。
一、语义泛化的主要表现(一)陌生人之间的使用频率增加“美女”作为面称,最初用于彼此熟悉的人们之间,蕴含着一种亲昵的语气。
但是在日常交际中,“美女”称谓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之间使用,陌生人为了达到交际成功也经常使用“美女”。
比如说理发店中的店员通常会问:“美女,想剪个什么样的发型?”这种陌生人使用“美女”称谓的现象在化妆品店、服装店等服务行业中用得非常频繁。
甚至在大学校园中,很多人也会使用这个称谓。
比如说:“美女,你的书掉了!”“美女,我能借你那本书看一下吗?”“美女”称谓用于陌生人,情感因素可能淡了些,但实用因素有所增加,非常适合陌生的年轻人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
(二)不只是漂亮女子才可以称之为“美女”“美女”本身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强调美丽而非性别,但在频繁使用中,“美”渐渐虚化,变成虚指。
现今流行的“美女”称谓则偏重“女”而非“美”。
毫无疑问,赞美对方是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策略,漂亮女子被赞为“美女”,被赞赏者心情愉快地坦然接受;普通女子被赞为“美女”,被赞赏者心怀感激地欣然接受,从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交际策略。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谈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
浅谈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论文关键词:“美女”称呼语语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论文摘要:随着的变化,日常言语交际中“美女”“帅哥”等称呼语流行起来。
文章以中的流行称呼语“美女”为对象,重点从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学视度,解读流行称呼语,旨在指出:流行称呼语在互动性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很丰富的动态语境特征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流行称呼语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言行事以及如何进免语用失误。
“美女”作为一个流行称呼语由网络用语“美眉”一词衍化而来,“美眉”是内地将港台式的普通话“妹妹’,一词音译而来的语词。
“美眉”的字面含义是指(女人)美丽的眉毛。
“眉”亦可意指美女,如文献中记载唐明皇命宫廷画工绘制了一幅叫《十眉图》的画,画的是十个美女。
所以后来人们用“美眉”泛称年轻貌美的女性。
“美女”逐渐演变成一般的书面用语。
尤其是在媒体的用语中如:“央视对话节目的美女主持人沈冰,作为有着亿万观众的《你好,世界杯》节目的美眉主持,与老牌体育主持人刘建宏搭档,……”(《济南时报》2002年6月21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在今年的元宵猜灯谜节目上,对即将登台参与节目的四位年轻女性说:“四位美女,请上台!”近年来“美女”一词更被广泛地用作口头称呼语。
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读此称呼语。
1 言语行为理论与“美女”称呼语言语行为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家约翰·兰素·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1962)和美国哲学家约翰·J.塞尔(JohnJ·Searle , 1969 )提出来的。
奥斯汀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和表达一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以言行事。
他把这种通过话语实施的言语行为分成三种:(1)以言指事行为,即用正确的语法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2)以言行事行为,即说话人在说出某些话语时所具有的言外之意的行为;(3)以言成事行为,即听话人在某些言语行为实施之后所受到影响后的行为。
从社会语言学看“小姐”一词的语义流变
从社会语言学看“小姐”一词的语义流变考察“小姐”一词的语义,其感情色彩发生了由贬到褒再到贬的多次语义流变,从中折射出诸多社会因素。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回顾“小姐”这一称谓的使用历史,并考察其使用现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标签:“小姐” 语义流变社会语言学对称谓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作为称谓,“小姐”一词的使用在我国可谓久远。
从宋代至今日,其语义经历了由贬到褒再到贬的多次变化,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小姐”一词的语义变化颇具戏剧性。
究其变化的原因,其中包含着诸多社会语言学因素。
一、“小姐”一词的使用历史及现状(一)历史沿革据考证,“小姐”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
宋代钱惟演在《玉堂逢辰录》中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的说法;南宋洪迈撰《夷坚志》中载有“傅九者,好使游,常与散乐林小姐绸缪。
”另有宋诗《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
可以看出,“韩小姐”是宫女,“林小姐”是艺人,“杨小姐”则是妓女。
清代赵翼在考察“小姐”一词的语源后指出:“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
”[1](P76)由此可知,“小姐”一词最初指宫女、婢女和妓女等社会地位低贱的女子,系贬义之称呼。
这是因为,在宋代,女人无社会地位,被视为男人的附庸、玩物和传宗接代的工具,故而那些宫女、艺人、妓女沦为“小姐”。
所以,“小姐”一词的出现是一种典型的性别歧视现象,它反映出那时人们对女人的认知观和审美观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偏离。
元代中后期,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
从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小姐”那儿可见女人地位的回升,表明人们开始从美学等角度重新审视女人的价值,对女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定位。
这时,“小姐”一词的语义升格,成为对青年女子的统称,发生了由贱称到褒称的变化。
明清直到民国,“小姐”一词的语义没有什么变化:明朝绝大多数人称呼青年女子为“小姐”,只有极少数达官贵人才称妓女为“小姐”,该称呼基本用以指称青年女子;清代《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以及现代剧本《雷雨》中的“小姐”也都是此义,基本上指金枝玉叶、千金或大家闺秀,是官宦富贵人家未嫁少女的褒称。
_美女_称谓语泛化的原因及文化意蕴_王劲松
性的具体表现,正是基于这一特点,人们的言 并且在文化品味上迎合大众文化的需求,以大 缺陷, 因为称谓语的滥用往往是“无称可呼”
语交际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适当的效果。 众的审美趣味作为文化价值的主导方向。行 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对女性的称谓中“姑
(1)现今对“美女”的要求虽没有古代的 走在时尚信息前沿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娘”太小,“女士”太老,“同志”虽然男女通用,
在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社会称谓语选
受和体验精神。”[ 2 ] 称谓语“美女”同样也包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 择、更替的沿革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社会
含着这种人文感受和体验精神,它是社交中人 于信息的获知方式也愈加广泛, 报刊杂志、 价值系统的嬗变以及人们价值观取向的迁移
际关系亲疏程度的体现,也是交际中对年轻女 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 和变化。“美女”称谓的滥用原于语言自身的
美女加才女, 久仰久仰。”
就能收到相关网页 53,200,000 篇,象“火辣 待的结果, 以及各参与者的个人目的”。[ 4 ]
万方与苏娅之间虽然经过接触, 彼此认 美 女 ”、“ 美 女 博 客 ”“ 美 女 写 真 ”“ 美
“美女”的使用群体主要是年青人, 而
识, 但“美女加才女”的称呼, 体现了万方 女 游 戏 ”“ 香 车 美 女 ” 比 比 皆 是 。
呈现出个性化, 美不再是“双眼皮、大眼
思考[1]。
2 “美女”称谓泛化的场所
睛、高鼻梁、樱桃小嘴”。 这种动态必然
2.1 图书
反映到语言中, 并且首先明显地反映到词汇
1 “美女”称谓语的言语交际功能
近几年,图书界很是热闹,美女类、励志 上。社会语言学认为, 交际性是语言的根本
从社会语言学看“小姐”一词的语义转变
从社会语言学看“小姐”一词的语义转变【摘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小姐”一词的语义转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本文首先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小姐”一词的起源入手,进而分析了这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姐”一词逐渐带上了贬义色彩,成为一种侮辱女性的用语。
在当代社会,“小姐”一词也开始向中性化方向发展,相关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未来,“小姐”一词的发展方向仍不确定,但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语义上的不断演变。
本文通过对“小姐”一词的探讨,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这一词汇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而是与社会现实、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小姐、语义转变、起源、分析、贬义演变、中性化、争议、未来发展、语义演变总结、社会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和作用。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历史演变等方面。
通过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可以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揭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词汇的语义演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词汇的含义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而发生变化,研究人员通过追踪词汇的历史变迁,探讨词汇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义转变过程。
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词汇背后的社会意义,揭示词汇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1.2 小姐一词的起源小姐一词源于英文中的Miss,最初用来指代年轻的未婚女性。
在中国社会语境中,小姐一词最早可能是英文“Miss”直译过来的,用来称呼未婚年轻女性或者是贵族出身的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小姐一词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小姐也常常指代年轻女性或者富有的女性,有时也可以用来尊称年长女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小姐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学术堂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原文地址:/ptyuyan/36951.html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2、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符号与跨文化交际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网络流行语研究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3、应用语言学论文题目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法的关系语言的机制与第二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中几组二分概念的评价与反思认知语境视角下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研究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韩礼德的机器翻译思想初探翻译中的语言刍议探究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发展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英语语言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探究试析翻译的语言学研究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结构主义在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应用与应用语言学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英汉翻译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20世纪应用语言学评述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从《语言文字应用》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谈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的定量型研究方法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建构的设想从网络语言研究看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中英文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分析与对比关于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拉尔森·弗里曼访谈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状况分析综述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博士论文文献综述的体裁分析“应用语言学”与“语用学”术语辨析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应用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理论与实践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各部分中的高频词块分析基于英语学习策略的多维研究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研究4、比较语言学英汉主语和话题使用方式的对比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论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英汉书写系统比较与普通语言学再思考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趋势透析英汉对比、汉语危机和语言理论话语权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与比较语言学新时期中国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回顾历史比较语言学新语法学派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英汉语语法的临摹性和意象性对比英汉对比语言学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十九世纪中外语言学比较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汉英网络语言比较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类型学及其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比较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对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启示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洪堡特和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学的贡献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状况考察与分析英汉文化动物词语的内涵差异对比分析试论对比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关于中日数字的对比研究--以“一”到“十”为中心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蒙汉语色彩词“白”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的对比分析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不同的象征意义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中日文语序对比分析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漫话俄汉成语语义及结构的对比分析当代比较语言学与原则-参数理论中日趋向动词的比较研究关于英汉对比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汉维颜色词对比研究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演变比较研究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中西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影响英汉对比研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评《汉英语对比纲要》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运用从成语看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跨文化的对比语言学浅论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言的任意性汉日反义词的对比研究汉藏语系诸语言关于动物量词“头”的来源从英汉比较语言学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特征英汉语味觉词“酸”的语义特征之比较英汉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研析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兼从产生背景,出处,构词法,修辞法与汉语比较德语状语从句、英语状语从句与汉语偏正复句的对比研究5、心理语言学论文题目语言态度对语言行为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人类语言的精神导航:汉语视角--论洪堡特语言思想的时间轴和空间轴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汉英语言差异的蕴含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汉英禁忌语的文化对比分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年龄与二语习得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任务型方法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论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二语习得年龄与高熟练度中英文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基础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从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论述词汇学习策略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试论句子理解中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乔姆斯基心理语言学理论概述英语复合词在英汉心理词典中存储单位的实验研究心理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近二十年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综述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中式英语成因汉英人名姓氏的文化心态、来源与命名习俗探微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相互解释初探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变异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因素的心理语言学分析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听力教学策略英语听力及其心理语言学依据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关于心理语言学:由来、现状与展望第二语言心理词汇表征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6、汉语言论文题目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现代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研究结构主义视阈下的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言性质和运用特征语言科技新思维与汉语史研究的现代化基于语言经济原则阐释下的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从洪堡特论汉语语法看汉民族文化精神“字本位”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转向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中文危机拷问语言学理论关于古代汉字所体现的语言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一点思考洪堡特对汉语及汉民族精神的错误论述民族精神决定汉语的价值取向--洪堡特语言学评介浅谈汉语的句子类型日本学习者习得普通话舌尖后音的语音变异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从东方学到汉学--艾约瑟的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我看汉语的词类汉语体貌系统研究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常见偏误分析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汉语言隐喻特质现代汉语歧义研究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汉语词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语义研究7、其他语言学论文题目从学理演变视域看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英语语言学课程动态评价探究苏联语言学汉译历史分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问题小论林语堂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谈公文写作中的“死线抽象”现象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关于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试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荀子对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的认识商务英语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分析从暧昧表达看日本人的“和”意识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中国式英语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和思考论量词的合并与简化广告语言的间接表达近十年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综述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实验语音学、生成音系学与汉语轻声音高的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代词的语篇语法属性、范围及其语义功能分类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语言接触中的文化潜移与认同法语保护政策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启示。
刍议流行称呼语_美女_
四、叠音词言情,在于它的声律与心律的吻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首先,词谱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在这七组叠音词中,声调平仄相称,节奏鲜明自然,词调深沉缠绵。
其次,诗人巧用近义叠音词,给人以错觉,似乎不管用任何方式,结果还是一样,终究不能弥补眼前的空虚。
最后,“凄凄”“惨惨”“戚戚”层层递进,由“凄”至“戚”。
词配曲以歌,这些叠音词就成了摹拟诗人态,应和诗人心律的音符、节奏,进而谱写出诗人孤独、冷清、凄惨的心曲。
近代诗人徐志摩所写的《再别康桥》,以叠音词“轻轻”开头,“悄悄”结尾,反复运用,形成了萦回往返、婉转缠绵的曲调与情感。
诸如这些,原于叠音词有擅长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语气。
五、叠音词述趣,在于它的语意适中亲切,节奏轻松自如。
这方面在元曲、儿歌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西厢记·叨叨令》写道:“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③短短几句,竟有五组的叠音词,均为AABB的排列形式,依次描写心态、容貌、行为、心情。
写得是深沉的闺怨,叠得是轻松意趣。
深沉者,是莺莺心诚情痴,是别情愁绪;有趣者,是轻松的节奏,是观众的揶揄。
车儿,花儿,枕儿,袖儿,信儿,它们居然不解“我”心;台下的观众啊,你们竟然嗤嗤讪笑?轻松的节奏运载沉重的心情,别有情趣;台下与台上的反差,让人笑得难堪、苦楚。
儿歌言趣,不如元曲复杂,它只求节奏均匀,语意适中,便于朗诵,迎合儿童情趣便可以了。
因此,叠音词当是首选的词类。
基此,不妨戏作一首,以示儿歌童趣:高高在上是星星,闪闪烁烁像萤萤。
萤萤歇在片片叶,一只流萤一颗星。
这般看来,叠音词由于音的重叠,享有其独特的乐感;由于义的重叠滋生出特有的附加意,更由于音、义的结合,在拟声、状貌、设景、言情、述趣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新兴社会称谓语的文化成因初探——以“美女”和“女神”为例
新兴社会称谓语的文化成因初探———以“美女”和“女神”为例吕文璐(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当今交际生活中,“美女”“女神”逐渐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社会称谓语,其背后的原因与人们的人际关系、交际策略、文化心理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关键词]新兴;社会称谓语;美女;女神[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20)02-0041-03[收稿日期]2019-09-25每一个民族内部或者说每一种语言系统几乎都有一套称谓语。
称谓语反映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生活习惯、伦理文化,它在人们正常的人际交谈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没有称谓,一段正常的交谈很难开始。
它不仅表明人们在特定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身份,而且有利于交际内容的理解甚至是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按照交际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一般将称谓语区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类,亲属称谓一般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交际双方之间,社会称谓主要出现在社会交际场合,它相比亲属称谓更具动态性、更能实时反映社会经济、伦理观念、交际方式的变化。
尤其在进入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新兴的社会称谓语不断涌现,甚至让日常交际中的人们有些猝不及防。
因此,本文欲针对当今社会新兴的社会称谓语,选取以女性为交际对象的“美女”“女神”这两个当下使用频率较高的称谓为切入点,借助网络与语料库等平台,尝试探索其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汉语称谓语的研究概况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亲属称谓。
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书《尔雅》“释亲”篇中就专门考释了亲属称谓。
进入20世纪以来,汉语称谓问题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冯汉骥先生在《中国亲属称谓指南》中探讨了我国亲属称谓系统的结构及亲属制度。
50年代,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中的“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一章中强调在研究亲属称谓时需要将与其相关的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1]赵元任先生(1956)也曾对汉语称谓系统做过详尽的描述,并对称谓语的实际使用条件、形式特点、语法地位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3-25[作者简介]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语法学史以及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等。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州 510632) [摘要]本文探讨21世纪初中国大陆兴起的面称“美女”以及由“美女”构成的称呼“美女作家”等,借助于电脑、网络以及语料库和数据库,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比较、年代排序、类型综合,指出这一称呼的崛起是面称“缺位”与方言词语“仿用”引发的,但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通过“美女”与“靓女”的比较,发现后者的虚化泛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具备面称的资格。
此外,文章还对“美女作家”这类组合进行了语义分析和历史追溯。
[关键词]美女;靓女;面称缺位;虚化泛化;认可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9)0420071209A Sociolinguistic Survey on the Controversyover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SH AO Jingmin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 and otherderivatives such as Mein üzuojia in Chinese mainlan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We use a s ociolinguistic method to com pare sam ples ,arrange them on a historical basis and synthesize different types with the aid of com puter ,netw ork ,and corpus data.Then we point out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is address form was brought by the address form vacancy and the imitation of dialectal w ords ,but that is not without controversy.C om paring Mein üand Liangn ü,we found that the latter has been delexicalized and m ore generalized s o as to qualify for an address form.In addition ,the paper has a semant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view about phrases ,like Mein üzuojia.K eyw ords :Mein ü;Liangn ü;address form vacancy ;delexic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2009年11月第4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N ov.,2009N o.4degree of acceptance我国古代有所谓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但是“美女”主要还只是用于对美丽女性的背称,并不能用来面称,也很少用来直接修饰某种女性身份。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人们的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我们的日常称呼也出现了有趣的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大陆社会中,“美女”的用法开始崛起,不但虚化,并且泛化,这主要是面称直呼以及构成“美女××”同位修饰两种用法。
一 “美女”面称用法的崛起(一)“小姐”变味儿的尴尬中国大陆在女性称呼方面,常常出现“缺位”,即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所以有时未免很尴尬。
比如称呼自己老师比较年轻的太太,实际上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甚至于还可能年轻几岁,要是叫“师母”“阿姨”,都开不出口,这就让人颇感为难。
即使一般社交场合,比如在酒店餐厅,你招呼年轻的女性服务员,如果叫“同志”“服务员”,当然没错,可是感觉非常老土背时,好像还生活在1978年以前似的;后来一度改叫“小姐”,这一称呼在20世纪初期是一种尊称,专指有钱、有地位或者有文化的年轻女性(多为未婚)。
1949年以后,被视作“剥削阶级意识”的产物,似乎沾上了“资产阶级臭小姐”的味道,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因而被驱逐出语言生活多年,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在称呼方面也要跟国际接轨,“先生”“小姐”开始回复它本来的含义,并且得到一定程度的泛化,可以用来泛指一般的年轻女子,而不必一定是专指有钱、有地位或者有文化的女子。
可是到了90年代后,80年代曾经流行过的“小姐”却又似乎已经失去了它原先的魅力,有点“变味儿”了。
不论叫的人,还是听的人,心里都不大舒服。
这种心理,估计是因为“三陪小姐”“坐台小姐”,乃至“按摩小姐”“洗头小姐”“沐足小姐”,形成了一个暧昧的“小姐”系列,如果是“做小姐”“叫小姐”,更是相当于“做妓女”“叫妓女”,于是“小姐”就有了一种特定的潜在的含义:属于不正经的女人,成了“性”服务者的代名词,所以,正派的年轻女性就不愿意别人称呼她为“小姐”,甚至于听了会勃然大怒。
这种贬义化的趋势,近年来有增无减。
不过连名带姓的“张小姐”“三小姐”,或者“导游小姐”“空中小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在不会发生被人误解的情况下,女性还是愿意接受这样的称呼的。
(二)“靓女”与“美女”这样在中国大陆公开的社交场合,对青年女性的面称,就出现了新的“缺位”。
有趣的是,粤方言对年轻的女性有个很乖巧的叫法:“靓女”,而且还可以当面称呼。
在广东、港澳等地常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叫唤:“靓女!过来一下。
”“靓女!帮个忙!”叫的人男女老少都有,被叫的则一般都是青年女子,如果年龄比较大,就不好这么称呼了。
关键在于“靓女”的“靓”的语义已经虚化,被称呼者并不一定真的很漂亮,或者比较漂亮,甚至于你根本就没有看见她的容貌,也可以这么叫。
可见靓女实际上只是青年女子的一种代称而已。
相对应的年轻男性,就叫“靓仔”,“靓”还派生出许多其他的称呼,例如:靓姑、靓姨、靓妹、靓姐、靓哥、靓嫂、靓公、靓婆。
“靓”这个词属于粤方言词,可以单独使用,比如:“好靓啊!”普通话不能单独使用,只出现在“靓丽”这个词语里。
当然古代汉语里就有这个字,我们利用北京大学CC L 语料库的古代汉语部分,输入“靓”字,查到389条,除了用作名字(诸葛靓等)之外,凡是做形容词使用,最常见・27・ 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4期的组合是“靓妆”,也有写作“靓装”的。
例如:(1)家门卑小,女郎靓妆,容色婉丽。
(唐・广异记)(2)十来个少年妇人,妆丽服,一个个妖冶举止,风骚动人。
(明・二刻拍案惊奇下)(3)孟后穿一套新样异彩的靓装,坐于妆台前而自理云鬓。
(民国・宋代十八朝宫廷艳史)也可以修饰衣物,“靓衣”“靓服”什么的。
例如:(4)后七日夜,姝又至,态柔容冶,靓衣明眸。
(北宋・太平广记)(5)到了那一天,陈文仙明妆靓服的过来,恭恭敬敬的先拜见了太夫人。
(清・九尾龟三)也可以单独跟其他单音节形容词并列使用。
例如:(6)靓贞之女,岂不愿其有家?(明・夏商野史)(7)那顾氏原是秦淮佳丽,生得庄妍靓雅,风度超群,发鬓如云,桃花满面。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8)炀帝与萧后,用了夜宴,大家换了清靓龙衣,携手走出宫来。
(清・隋唐演义上)这里我们就发现了“靓女”的用法,尽管只有两例,还有一例是“靓侣”:(9)青楼宴,靓女荐瑶杯。
(全宋词第1册)(10)万柄参差罗翠扇,全队西方靓女。
(全宋词第4册)(11)携靓侣,泛轻航。
(全宋词第4册)其实粤方言里确有不少词语,本来就是古汉语的一种遗留,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例如“食饭”“饮茶”“行街”等。
北方人要借用“靓女”这个称呼语,可是又不习惯这个“靓”字,就需要进行替换。
靓女,不就是美女吗?我们推测,“美女”的面称显然是仿用“靓女”应运而生的,正好填补了青年女性面称的“缺位”。
(三)面称、旁称与背称有一个日本华裔女博士生最近回到中国来参加学术会议,一连几天在不同场合都听到别人当面叫她“美女”,挺受用的,不禁有点沾沾自喜,有点自我陶醉,其实,她不知当代中国把青年女子叫做“美女”也是一种时尚,不管你是不是真的美。
这一称呼,可以用于各种称呼的情况。
例如:(1)我一看急了,立刻停住脚步,用尽全身的力气朝那个姑娘大声喊道:“美女,请你等一下!”(孙景峰《美女请等一下》)(2)那女的虽然长相不怎么样,但碍着老马的面,我还是过去招呼了一声:“马科长,今天有雅兴,又和哪位美女上街呀?”老马白了我一眼,当即给我介绍“这是我太太”。
(蒋平《叫错美女》)(3)原来,那个美女白天睡觉晚上写作,平时只见她吃零食、喝可乐。
(桑柔《美女作家》)例(1)是面称,例(2)是旁称,例(3)是背称,“美女”都能够使用。
不过,背称、旁称都没什么问题,只有面称,社会上的人,尤其是女性自己颇有争议,态度相差很悬殊。
二 “美女”面称的认可度(一)对“美女”面称态度的调查对待“美女”这种面称,现在社会上的态度很耐人寻味。
我们看到“家住南湖花园论坛”网2006年10月9日关于“称呼你为美女你是否可以接受”所做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第4项(认为可以接受),这起码说明面称“美女”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起码不反感,不拒绝。
・37・2009年第4期邵敬敏:“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下面的看法就很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尽管接受的程度略有差异:(1)没有人认为自己不是美女!!!!!!!(2)我习惯称呼所有的女人为美女!!!(3)高高兴兴的接受咯,美女就美女了啦,骗自己高兴也好啊。
(4)反正比被叫丑女感觉好。
(5)总比人家叫我恐龙好呀!即使如此,相当一部分女生还是感觉不习惯,不好意思,觉得“别扭”“怪怪的”,甚至于有点“反感”。
下面的意见颇具典型性:(6)看来都是选的4,不过不熟的人这样叫,还是感觉有点别扭的。
(7)最可笑的是在小区一个新来的清洁工问我某个楼怎么走,她扭捏了半天,终于想出了呼叫我“美女”……,被一个阿姨叫美女还是觉得怪怪的。
(8)如果知道自己不是美女还被别人这样叫来叫去的,感觉怪怪的,可能会有点反感。
(9)是呀,叫你美女可别先高兴,现在的小学生都说美女=倒楣女。
(10)好好的一个褒义词,现在变成了中性词,甚至带一点贬义。
可见,对“美女”尽管有一定的认可度,但是还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