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教育公平内涵及意义
![教育公平内涵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b282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6.png)
教育公平内涵及意义
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同等的获取教育的机会和资源,不受种族、性别、财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以实现教育机会的公正分配和教育质量的公平提升。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会公平: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受到不公正的因素的歧视和限制。
这意味着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能够进入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阶段,并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2. 资源公平:教育资源应当公正地分配给所有人。
这包括优质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材等。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助于缩小因社会经济地位和地理区域差异而导致的教育不平等。
3. 教育质量公平:教育质量应该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受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群体的学生应该有同等的机会去发展他们的潜能和才能。
教育公平的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促进社会公正:教育公平有助于消除种族、性别、阶级等因素对教育机会和资源的不平等对待,推动社会的公正和包容性发展。
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资源,教育公平有助于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才能,提高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 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流动: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获取教育资源的机会,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和能力来提升自身的地位,并有机会实现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4. 建立和谐社会:教育公平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的不公正和冲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因此,教育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公正和稳定的重要工作。
教育公平内涵及意义
![教育公平内涵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c309b865ce0508763213cc.png)
一、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是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是人人受到平等地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为了真正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还必需包括:在客观上存在着社会发展不平等的历史时期,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在现实层面上,反对和遏制旨在破坏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的教育特权(“平等”的维护)。
(一)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教育公平意味着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凡具有同等公民资格的人包括青少年学生,不因为他们的性别、种族、地域、健康状况或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在教育上受到不同对待,反对形形色色的教育排斥或教育歧视。
这项权利已经明确地写入现代国家法律之中,成为一项受到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1954年)。
后来历次宪法修正案中(1975、1978和1982年)都保留了这一条款,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46条将这一条款扩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宪法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作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人权,教育公平体现了《世界人权宣言》(1948)的基本精神。
《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fd10e3700abb68a882fb1b.png)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摘要: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错综复杂的当代社会,教育公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制度三方面。
其中,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是迈向教育公平的基础,均等的教育机会是走向教育公平的关键,公正的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代教育公平由教育自由、教育平等、教育公正三要素构成,教育自由是教育公平的第一要义,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正是教育公平的内在品质。
审视当前教育发展现状,“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秉持程序公正原则、建立教育补偿机制、深入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实现当代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制度长期以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得到了普遍关注。
本文试图以当前教育公平研究现状为基础,对教育公平这一话题进行再认识与再思考,进而阐释当代社会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教育公平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以及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一、当代教育公平内涵解析沿着教育公平演变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一种自发的状态,而是时代与理念结合的产物,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时期的教育公平具有不同的表征。
目前我国所倡导的教育公平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公平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教育的公平,前者基于社会问题审视教育公平,强调教育公平的静态形式,即实现公平;后者基于教育问题认知教育公平,强调教育公平的动态发展,即注重公平。
就当前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已有研究来看,对于“何谓教育公平”这一问题的认识尚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人们都普遍认为当代教育公平理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仅要保证教育权利的平等,而且还要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更要追求教育制度的公正。
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制度三个看似相互包含实则着力点不同的术语有机组合在一起全面地诠释了当代教育公平的内涵。
从公共产品角度分析教育公平问题-2019年教育文档
![从公共产品角度分析教育公平问题-2019年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d5c5f457e21af45b307a84c.png)
从公共产品角度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
而教育的不公平,则是一个社会最大的不公平。
近几年来,教育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政府已经把教育公平作为政策目标列入议事日程,积极酝酿并出台了旨在推动教育公平的系列政策。
因此,本文引入公共产品理论,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育公平的科学内涵,以期加深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现代社会的教育事业,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活动构成的庞大体系。
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各类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活动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准公共性,属于公共产品范畴之内的准公共产品。
一方面,教育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一个人消费教育产品,并不排斥他人同时消费。
同时,教育具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随着消费者(学生)的增加,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投入必须相应增加。
由于特定范围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投入是有限的,这必然地产生了教育的需求竞争。
另一方面,教育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或者说外部收益。
外部性,简单地来说,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外部收益即正的外部性,它是准公共物品的普遍现象。
教育的外部收益体现在,对教育产品的消费,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通俗地说,个人对教育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人,整个社会和国家都会因公民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受益。
二、教育公平的科学内涵在《教育公平,牵动两会代表委员心》:我国“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
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0200529230544)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0200529230544)](https://img.taocdn.com/s3/m/9bfa7a9a844769eae009edc5.png)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③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教育公平内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内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e52f02f12d2af90242e62d.png)
教育公平内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作者:郭喜永迟长伍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05期摘要: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对以“教育公平”为关键词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并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特征、现状、成因、途径和误区几方面进行了综合探求。
关键词:教育公平;内涵;特征;现状;成因;途径;误区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5-0036-04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程度,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教育公平”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间跨度从1979年至2007年,共搜索相关文献3025篇。
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特征、现状、成因、途径和误区几方面进行了综合探求。
一、准确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由于视角不同可谓众说纷纭、百家争鸣。
即使从同一视角出发,其内涵界定也不尽一样。
但综合起来大家比较趋同以下观点: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权力的平等和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
(杨东平,2002年)2.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即受教育权利的公平。
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
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公平对待每个教育对象。
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的有形投入上。
英语演讲Presentation (中国教育公平)
![英语演讲Presentation (中国教育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42bba6cb58f5f61fb7366658.png)
• 这三个层次被概况为:起点公平、过程公 平和结果公平。 • The three levels are profiled: fair starting point, process justice and result justice.
•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所以, 解决好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is necessary.
• 号召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的 学生 • Appeal society to caring about education and helping the students with trouble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活的期盼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basic hundreds Education is the of of millions of families’ hope for a our country’s future. better life.
• 一、“提高教学质量” • To enhance quality
• 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 • Promoting educational quality, deepe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make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浅谈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5ded6362cc58bd63086bdae.png)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
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一)伦理学视角。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
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
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
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谈高等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谈高等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7f6aa8d71fe910ef12df8a8.png)
谈高等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摘要]高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
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高等教育公平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公民权利与个人发展得到保障。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社会价值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
归纳起来,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本质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1高等教育公平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高等教育权利平等。
著名学者胡森将教育机会均等分为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
1998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次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该文件指出:“能否被高等院校录取应根据那些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成绩、能力、努力程度、锲而不舍和献身的精神,而且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均可被录取,其以前所获得的实际能力应得到应有的承认。
”简言之,高等教育应该对一切人平等开放,使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我国学者杨东平也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2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利益分配的合理公正。
美国学者斯蒂芬·海纳曼认为,机会均等的实质可以归纳为:享有公平使用教育资源的机会,不一定因为就读机会的不平等就应该减少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刘复兴教授认为,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
对于每一个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来说,教育利益分配并不直接体现为物质、权力和地位的分配,而体现为个人的发展机会、发展权利、发展条件的获得和发展水平与资格的认定。
陈玉琨认为,从本质上说,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资源的享受联系在一起的。
他还指出,教育资源分配经历了能力公平、权利公平和金钱公平三个阶段。
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范文3篇)
![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08ee2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3.png)
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范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范文一》龙源期刊网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三个层次的推进作者:郝文婷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年第03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很大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三个层次的共同推进,即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推进教育公平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起点公平,即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我区在全国较早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
2006年开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并扩大受益范围,到2013年,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562元/年,初中760元/年,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提高至小学1000元/年,初中1250元/年,其中蒙古语授课小学生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为1350元/年,初中1620元/年。
2011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扩大至高中阶段,2012年自治区投入17.1亿元推进这项工作,提前实现让全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都享受到“两免”政策。
同时,我区不断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全区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据统计,2013年全年全区共完成各级各类资助29.7亿元,资助学生153.2万人次。
然而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保证教育起点公平我区还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比如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如何保障残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等。
继续完善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应该是我区进一步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内容。
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与分担公正--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及其内在逻辑
![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与分担公正--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及其内在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60295167561252d380eb6ecb.png)
教育公平是衡量教育治理绩效的一项核心 准则。 正确理解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是有效 推进教育改革的理论前提,有助于我们在教育 治理中选择适切的供给模式。 目前有关教育公 平本质内涵的研究突出了平等的教育权利与均 等的教育 机 会 维 度① , 却 较 少 把 公 正 的 成 本 分 担作为一个重要维度加以分析,对于三个维度 之间的逻辑联系也缺乏应有的讨论。 本文立足 于义务教育来考察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及其内 在逻辑。
58
从天赋人权角度将受教育权作为自然权利的一 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公平观也来源于 其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理论。 他们指出,“ 一 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 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 会地位” [1]444 。 以 此 为 基 础, 马 克 思 进 一 步 认 为,教育是无产阶级的基本生活内容,是“ 人类 发展的 正 常 条 件” 和 每 一 个 公 民 的 “ 真 正 利 益”。 “ 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 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 ……[这种保护] 只有通过国家政权实行的普 遍法律才能办到。” [2]127 他们主张“ 国家出资对 一切儿童毫无例外地实行普遍教育,这种教育 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一直进行到能够作为社会 的独立成员的年龄为止” [3] 。 因此,在马克思和 恩格斯看来,受教育权是所有公民应当平等享 有的基本权利。
教育行业教育公平研究调研报告
![教育行业教育公平研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dade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e.png)
教育行业教育公平研究调研报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教育行业中教育公平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简单来说,是指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不受其出身、地域、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限制。
它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三个方面。
教育起点公平意味着每个人不论其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如何,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教育过程公平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关注,享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材、设施等。
教育结果公平则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获得与其自身能力和努力相适应的发展机会和成果,不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教育公平的现状1、城乡教育差距在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较为明显。
城市学校通常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而农村学校在这些方面则相对薄弱。
这导致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和过程中就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2、区域教育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更多,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质量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则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师资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等,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3、校际差距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些重点学校凭借其优势资源,吸引了优秀的师资和学生,而普通学校则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上相对落后,导致了校际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4、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学校和地区,而一些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则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
例如,在信息化教育方面,一些地区的学校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教学,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甚至还缺乏基本的网络设施。
教育公平的三维视角——基于效用、基本善与可行能力的理论解析
![教育公平的三维视角——基于效用、基本善与可行能力的理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2713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f.png)
第2期2023年3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2Mar.2023[收稿日期]2022-12-28[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新时代江苏推进教育公平的问题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049)。
[作者简介]谢影(1995-),女,四川绵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陈栋(1988-),男,河南正阳人,教育学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公平的三维视角———基于效用、基本善与可行能力的理论解析谢 影1,陈 栋2(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2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0097) [摘 要]教育公平有多重内涵,相应地,教育公平的理论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理论。
从对象、内涵与原则3个维度,整合梳理“效用论”“罗尔斯式公平”与“可行能力理论”3种公平理论,可以发现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公平理论对象上的群体与个体的不同取向,教育公平内涵上的权利平等、资源配置公平、机会均等的内在多重性,教育公平原则上的效用原则、罗尔斯正义原则以及可行能力原则的实践殊途。
基于此,可以尝试构建多元教育公平理论观,即兼顾群体平等与个体平等的取向、教育公平内涵更深层次的推进、多元原则的辩证互补。
[关键词]教育公平;正义理论;效用论;罗尔斯;可行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2-0007-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3 02 002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是人类社会始终坚守的价值追寻,公平也是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
教育领域经常面临公平正义的拷问,例如高考改革、教育市场化、择校与随迁子女问题,无论选择何种结果,其背后都有不同理论派别的不同价值判断。
我们可能利用经济学中的效用原则去考量,或遵循政治哲学中的罗尔斯正义论的差异性原则去补偿,又或利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去改善个体的条件[1]。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5c73f02f60ddccda38a0e5.png)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篇一:教育公平论文教育公平论文摘要:教育公平的起点是量性公平,终点是质性公平;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是质性公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自20世纪末,已经成为全球性社会发展诉求。
“基于个人禀赋,所有的人应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1],在此理念推动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使得高等教育接受者比率逐渐趋于均化,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基本上成为现实。
然而,起点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段,仅是量性公平(quantitative equity;quantitative equality)。
在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于更高层次的公平即质性公平(qualitative equity;qualitative equality)之上。
教育质性公平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所获教育质量的高低,而课程资源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课程资源的优劣与否,关涉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进而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优质课程软资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第6号工作文件《教育公平与公共政策:十六国比较结果》将教育公平划分为入学公平、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面度[2]。
入学公平可以纳入量性公平范畴,而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则可以纳入质性公平范畴。
教育量性公平只是教育公平的初级公平、表层公平;教育质性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高级公平、深层公平。
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追求质性公平。
有学上,然篇二:毕业论文《浅谈教育公平.》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黄思桃指导教师:周艳论文题目:浅谈教育公平 08高初等2班学号:0806420234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21年9月30日【摘要】教育公平的内涵《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_内涵_标准与实现路径_刘成玉
![教育公平_内涵_标准与实现路径_刘成玉](https://img.taocdn.com/s3/m/194af4a3d1f34693daef3ea8.png)
收稿日期:2009-06-12作者简介:刘成玉(1964-),男,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蔡定昆,男,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3期教育公平: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刘成玉,蔡定昆(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610074)摘 要:教育公平指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目标,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还存在许多误区。
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科学解读,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公平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会;义务教育;教育政策中图分类号:F 08;G 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9)03-0010-05目前,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对教育公平的说法更是耳熟能详,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往往过于理想化,甚至还存在诸多误区。
本文将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切合实际的解读,提出更符合教育公平实质、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教育公平的内涵和评价标准探索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路径与对策。
一、正确理解教育公平本文将教育公平定义为: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这个定义与主流的定义有所不同。
(1)教育公平主要是理论上的公平。
我们强调的教育公平主要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权利述求,因此,人人拥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只是一种理想目标。
受条件、能力和需求的影响,人们实际受教育的程度不可能均等。
(2)教育公平所强调的是制度公平。
我们认为,研究制度性因素(比如户籍制度)对于教育不公问题的治理更有主动性和现实意义,因为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客观因素总是存在,永远没有办法消除。
由于客观条件导致的教育不均衡也是一种不公平,但却不能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它只是社会不公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延伸。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9716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f.png)
《教育哲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领域基本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和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2.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是指关于教育最终目标或理想状态的学说体系,涉及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等问题。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同期待和要求。
3.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上得到公正对待。
4. 教育本质观:教育本质观是对教育内在属性和特性的哲学思考,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其与个体、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根本性认识和把握。
5. 自我实现教育理论:自我实现教育理论源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开发,主张通过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非指导性教学法。
二、填空题1. _________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关注教育活动应当培养具有何种品质和能力的人。
(答案:教育目的)2.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体现了___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教育公平)3. _________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每个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人本主义教育哲学)4. 在教育过程中,_________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答案:因材施教)5. _________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强调个人自由与责任,主张教育应培养独立自主、能批判反思的人。
(答案: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C)A. 康德B. 赫尔巴特C. 杜威D. 卢梭2. 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教育公平既包括机会公平也包括结果公平B. 教育公平涉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C. 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D. 教育公平意味着所有学生必须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成果3. 以下哪种教育观念强调知识的主观建构,而非被动接受?(B)A. 知识传授观B. 建构主义观C. 实用主义观D. 理性主义观4. 提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引导儿童自然发展”的教育家是:(D)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斯宾塞D. 卢梭5. 下列哪一种教育哲学流派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和个人品性的培养?(A)A. 人文主义教育哲学B.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C.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D. 技术理性主义教育哲学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教育哲学的研究范畴?(ABCD)A. 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B. 教育制度与政策C. 教育伦理与道德D. 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E. 教育经济效益分析2. 下列哪些教育哲学流派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AC)A.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B. 理性主义教育哲学C.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D.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E.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3.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ABCD)A. 机会均等B. 资源配置公平C. 过程公平D. 结果公平E. 所有学生获得完全相同的发展水平4. 以下哪些教育家的观点有助于理解教育的本质?(ABC)A.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B. 卢梭的“回归自然”C. 康德的“人是目的本身”D.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论”E.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5. 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体现在:(ABCD)A. 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B. 影响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C. 审视和评价教育政策的价值合理性D.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E. 直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五、判断题1. 教育哲学是一门纯理论性学科,与实际教育工作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③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