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中的意境

合集下载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是一支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剧中的经典之作。

这支古典舞传承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精华,融合了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境。

本文将从古典舞《橘子红了》的音乐、舞蹈动作、表演形式等方面来浅析其审美意境。

一、音乐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的音乐采用的是民乐,以箫、笛、琵琶、古筝等乐器为主,节奏鲜明、形式简洁、韵味深厚。

音乐协调着舞蹈的动动静静,把观众的情感引领到最高点,使人们在侦听音乐时,想象到了橘子树的繁花盛开,感受到了小姑娘的芳心暗许。

这一点较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美学中“音乐与人情相交”、“音乐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

二、舞蹈动作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的舞蹈动作简洁大方,舞蹈时序分明、完整呼应着音乐的旋律。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简约、大气一直是审美的主旨,这支古典舞正是符合了这一特点。

在舞蹈动作中,小姑娘的轻盈、飘逸的舞姿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大气磅礴、如飞如燕的审美特点。

而表达小姑娘暗恋心态时,姑娘在舞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害羞、内敛、静谧的情感,进一步传递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感内敛、动静相宜”的审美意境。

三、表演形式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的表演形式通过舞蹈的形象展现,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界花开四季、万物生长的赞美之情,同时又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生命的向往之情。

古典舞融合了文化、视觉、听觉、动觉等多个元素,使得观众不仅仅欣赏到美的感受,更深入到共情、感觉、思考的境地中。

在这里,古典舞崇尚的审美意境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总结,古典舞《橘子红了》通过音乐、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的完美契合,成功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境。

这种美学意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又展现了古典舞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再现了当代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认同和精神寻求的共识。

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传承了数千年,渗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演唱古典诗词歌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境也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

本文将从概念、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一、意境的概念意境是音乐、绘画和文学等艺术形式中特有的表现手法,指通过形式意义、音色、色彩和文字等手段,营造出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氛围。

这种情绪氛围不是妄加想象的,而是从作品本身所呈现出的内容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它是一种能够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哲学深度和情感深度的存在感。

二、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特征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具有语文性、音乐性与文化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其意境表达的具体方式。

1、语文性古诗词的神韵和诗情画意极为丰富,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将枯燥的现实世界变得富有生命力。

演唱古典诗词歌曲时,歌唱者需要准确理解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尽量让听众感受到作品中的音节和意境。

只有当歌唱者能够真正理解诗词文化的精髓,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才能够使听众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意蕴和思想。

2、音乐性音乐之美在于它能够升华人的情感和精神,从而使得意境在音乐创作和演唱中不断延伸。

古典诗词歌曲的旋律往往是古朴优雅的,具有强烈的古典气息,它们的音调、音韵、音律和节奏都充满了节制、克制和内敛的美感。

在演唱时,需要注意音乐的节奏、音符,以及情感的表达,以达到音乐和诗词的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丰富、深刻、具有情感触动力的意境。

3、文化性古典诗词歌曲从词、曲、表演等多重方面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状况。

听众在欣赏古典诗词歌曲时,需要了解古代文化底蕴,才能够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精髓和情感。

因此,文化的传承与传统的习惯也成为了古典诗词歌曲意境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表现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表现既包含了歌唱者的演绎技巧,同时也包括了作品中所打动欣赏者的感受。

漫谈音乐表演艺术的三重境界

漫谈音乐表演艺术的三重境界

漫谈音乐表演艺术的三重境界发表时间:2009-03-25T06:15:47.280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胡川[导读] 音乐表演艺术拥有三层境界,首先是直觉。

境界之一——直觉艺术直觉包含着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体验过程。

直觉绝非单纯的感知,而是与情感的想像、感知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体。

所以,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家的艺术直觉,在其对客观世界的感悟中、在对艺术形式的把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使音乐家不断发现、不断启发自己的艺术思维,不断地提高音乐的艺术创造能力。

直觉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生命线,任何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无不凭借着他的独特而又非同寻常的艺术直觉而驰骋于音乐的神圣舞台。

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大师门德尔松,用激情和灵感催生出了不朽的传世名作《森林交响曲》,那阵阵林涛,那隐伏于林海万山丛中的无穷故事,被大师用音乐诠释得精妙绝伦。

“音乐神童”莫扎特4岁会作曲,6岁开演奏会,天赋的音乐艺术直觉造就了他如此之多的伟大作品。

在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个曲子《求爱神给我安慰》中,看似简单的一个乐曲,并没有大喜大悲的华丽却表现了人性的本质,而且主要通过悟性和直觉来实现,并无依据任何心理分析。

所以我们在感受莫扎特的声乐作品时,要是真正领悟到了,就能感受到蕴藏在心底的一种力量,那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他对乐曲的形式感和对称感似乎是与生俱有的,而且他将此天赋与他来自学习、来自直觉的万无一失的技艺紧密结合在一起。

他在歌剧中不仅表现出迄今仍无人可及的戏剧感,而且还透过与当时几位最伟大声乐家的接触而扩展了歌唱艺术的天地。

由于具有极强的敏锐度与能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洞察人生,他所塑造的舞台人物可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同类人物媲美。

境界之二——兴趣在充分感受直觉对于音乐表演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关注的便是第二个层次——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论音乐表演中的“虚”“实”之美

论音乐表演中的“虚”“实”之美

论音乐表演中的“虚”“实”之美【摘要】音乐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虚实之美的探讨。

在音乐表演中,虚之美指的是音乐中的空灵、灵动之美,而实之美则是音乐中的实在、真切之美。

虚之美让音乐表演更具想象力和抽象性,而实之美则带来了更加真实和触及内心的体验。

虚实之美的结合使得音乐表演更加生动丰富,让观众在虚与实之间自由徜徉,体验到不同层面的美感。

观众在音乐表演中对虚实之美有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

虚实之美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影响着表演效果并促进了音乐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虚实之美在音乐表演中的探索和运用将会成为表演者和观众关注的焦点,为音乐表演艺术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音乐表演、虚实之美、美感体验、观众感受、重要性、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音乐表演的意义音乐表演是一种通过声音和动作表达情感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传达情感和沟通的方式。

音乐表演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带来共鸣和启发。

它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故事,让观众沉浸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感动。

音乐表演也是一种艺术的展示和表现,可以展现音乐家的技巧和才华,让观众欣赏到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通过音乐表演,音乐家可以与观众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共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力量和美好。

音乐表演可以让观众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享受,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幸福。

音乐表演的意义在于传达情感、展示艺术、建立联系、带来愉悦。

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让人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感受到音乐的美丽和力量。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妙和感动。

1.2 虚实之美的探讨在音乐表演中,虚实之美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虚实之美不仅仅是音乐表演中的经典概念,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哲学思考。

虚实之美融合了对音乐表演实质和形式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中“意境”的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中“意境”的研究
绘上 。 总之 , 虚境通 过实境来 表现 , 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 加工 , 这就虚实相生 的“ 意境” 的结构原理 。 “ 意境” 的本质特征是 “ 生命 律动” , 即展示生命 本身的美 。 在 我们 民族 的审美心理结构 中 ,是把宇宙境 界与艺术 意境视为浑
然一体 的同构关系 。 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 形式 , 诗人对宇
三、 中国传统音乐与 中国诗歌的“ 意境” 联 系
中国传统音乐与诗歌的本 质都 是时间结构 ,节奏是生命时
间的基本存在形式 , 只有处于节奏 中的时间体验才是生存体验 。 音乐与诗歌都是时间性的艺术 ,都靠 内在 的节奏 反映出时间的
主体性变迁和流动 , 传达创作者瞬间永恒的生命感知 。 节奏和旋 律是音乐 的主要因素 , 是音乐 的生命。 抽象 的音符组合能够转化
极为丰富 , “ 意” 是 情 与理 的统 一 , “ 境” 是 形 与 神 的统 一 。 在 两 个
础 。当时对 于“ 和” 与“ 同” 两者之间到底谁是评价音乐 的标 准争 辩 了较长一段时间。之后 , 将 人文因素融人到音乐的审美中 , 抽 象出了“ 四和 ” 的概念 , 即“ 乐和 ” 、 “ 人 和” 、 “ 心和” 、 “ 政和” 。这个 关于“ 和” 的音乐审美观 , 对后世 的传 统音乐美学理论有 里程碑
2 O1 4 — 1 O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乐 舞 歌 赋
关于 中国传统 音乐中“ 意境’ ’ 的研 究
苏金萍
( 甘肃 中医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中国传统音 乐是指 中国人 运用具有本民族 自身特 色的方法、 采取本民族 固有 的艺术表 达形式创 造的、 具有本 民族 固有 艺术形态特征的音 乐。笔者作 为从 事 中国传统音 乐研 究的工作 者, 在本文章从 美学 中的“ 意境 ” 研 究、 关于

探究美声音乐表演里的“声情并茂”技巧

探究美声音乐表演里的“声情并茂”技巧

探究美声音乐表演里的“声情并茂”技巧美声音乐表演是一个兼具技巧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在美声音乐表演中,歌手需要通过声音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来诠释作品,使观众在听觉上和情感上都得到满足。

“声情并茂”是美声音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从声音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两个方面来探讨美声音乐表演中的“声情并茂”技巧。

一、声音的运用1. 声音的品质在美声音乐表演中,声音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歌手需要具备清晰、圆润、饱满的声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魅力。

为了达到这样的声音品质,歌手需要通过声音训练来提高呼吸技巧和喉咙的控制能力。

只有通过充分的训练,歌手才能够在表演中展现出出色的声音品质。

2. 声音的力度和音色在美声音乐表演中,声音的力度和音色也是非常重要的。

歌手需要根据作品的整体情感和表达要求来调整声音的力度和音色,从而完成对作品的诠释。

有时候需要轻柔婉转的声音来表现出柔情似水的感觉,有时候需要高亢激越的声音来表现出激情澎湃的情感。

歌手需要通过声音的运用来塑造出不同的情感色彩,这是非常考验歌手技巧和表现力的地方。

3. 声音的技巧在美声音乐表演中,声音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歌手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技巧,比如颤音、滑音、颤音等,来丰富自己的歌唱表现。

这些技巧能够让声音更加生动、丰富,让作品更加动人。

歌手还需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和自然性,避免技巧的过度使用而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

二、情感的表达1. 意境的构建在美声音乐表演中,歌手需要通过声音和表情来构建出作品的情感意境。

这需要歌手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感悟力。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歌手能够将自己沉浸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内涵。

在表演过程中,歌手需要通过声音的运用和肢体语言来构建出作品所需要的情感氛围,使观众产生共鸣。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声音乐表演中的“声情并茂”技巧需要歌手具备较强的声音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在声音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做到位,才能够完成对作品的真实诠释,使观众得到深刻的感染和震撼。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意境教学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意境教学

谈 小 学 音 乐 课 中 的 意 境 教 学
杨 忠奇
( 正 安县 谢 坝 仡 佬 族 苗 族 乡 中心 小 学 , 贵州 正安 摘 要 :小 学 音 乐课 的 意 境 营 造 , 主 要 是 给 学 生 带 来 一 种 美的 享 受 . 收 到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作 者 的 做 法 主 要 是 用 色彩 营造意境、 用 多媒 体 展 示 意 境 、 用钢 琴 演 奏 渲 染意 境 和 用语 言 描 述意境. 达 到 较 佳 的教 学效 果 。 关键词 : 小 学音 乐课 意境 教 学 教 学 方 法
小 学 音 乐 课 的意 境 教 学 正 在 受 到 广 大 音 乐 教 师 的关 注 , 从 许 多 报 纸 杂 志 上 发 表 的 有 关 小 学 音 乐 课 意 境 教 学 的心 得 体 会文章 中。 可以看到, 小 学 音 乐 课 的 意 境 教 学 正 成 为 广 大 音 乐
5 6 3 4 0 4 )
想 为依 据 , 创 、 严肃 、 幽雅 、 优美等色调 , 把 一定 的 思 想 情 感 和 情 趣 表 现 在色调里 , 从而引起观众的同感或共鸣, 把 自 己 的真 情 实 感 和 艺术情 调融入画 中, 营造出“ 象 外有象” 的有“ 意境 ” 的艺 术 作
眼 睛 好 比音 锤 , 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钢琴 , 艺 术 家 就 是 弹 琴 的手 . 有 意 识 地 按 出 各个 琴 键 。 在 心灵 中引 起 震 动 。 ” 色 彩 是 有 表情的东西 , 每 个 不 同的 单 独 色 彩 总 能 唤起 不 同 的 情 绪 , 是 人 类 世 世 代 代 的生 活经 验 中形 成 的具 有 普 遍 性 的感 知 能力 所 认 同的 , 如 白色 使 人 联 想 到 纯 洁 、 神圣 ; 黑 色使 人 联 想 到 悲 哀 、 稳 重 ; 红色总容易与火焰 、 旗帜 、 热 血 之类 的事 物 相 联 系 , 唤起 激 越 奋 进 的情 感 ; 绿色能使人感 到平静 、 深远 ; 对 于 黄 色 总 与 充 满 希望 和朝 气 蓬 勃 等 情 绪 连 在 一 起 .而 阴 暗 灰 沉 的色 调 又 与 灾难和恐怖情绪相近。 在 千 变 万 化 的 自然 界 里 . 人 们 时 刻体 验 到缤 纷 多 彩 的客 观 存 在 。 且 以 自己 的智 慧 自觉 地 认 识 色 彩 。 一 幅 色 彩 作 品 的格 调 , 直接体现作 者的绘画观念 、 学识水平 、 审 美修养 。 作 者 要 把 自己对 现 实 的独 特见 解 在 作 品 当 中抒 发 , 不 要 盲 目受 他 人 影 响 。要 找 到 自 己的 路 。塑 造 自 己独 特 的审 美 观 , 要不 断进取 、 博览众 书 . 拓 宽 知识 面 , 从 而 提 高 自我 修 养 。 在创作时 , 人 们 以对 各 种 颜 色 的不 同表 情 、 心 理 感 受 和 经 验 联

关于意境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探究

关于意境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探究
境 的 创设 和 再 现 来 表 达自 身 夏 作 曲 家 的内 心 情 感 和 艺 术 追
如 此 才 能 真 正 演 奏出 所 谓 的 意 境 美
注 意 力 实 现 与 听 众 在 心 灵 上 的 交 融 和 共 鸣 。 f ) 情 于 景 展 现 钢 琴 演 奏 中 的 意 境 美 一 融 融情 于 景 要 求 演 奏 者要 把 演 奏 过 程中 的 重 点 放 在 对
征 。这 种 境 界 之 所 以能 够 实 现
和 情感 以说
完 全 得益 于 艺 术 家 的 精 神
个准 确 的 把 握
及时 调 整 好 自 身 的 演出 状 态
并 通 过 积 极
以 及 天 才 般的 灵 性 和 对 音 乐 艺术 的 狂 热 准 求 。 可 意 境 是 表 达 一部 音 乐 作 品 中 的 精神 与 情 感 所 不 可 或
部音 乐 作 品 的 灵魂 。在 造者 的 想 象 与 情 感
部 成 功 作品 的 意 境 中 包 含 着创 更
因 此 演 奏 者 弹奏 的 不 仅 仅 是 音 符
是 在音 符 背 后 的 情感 和 演 奏 者 再 现的 意 境 境的感知和来自心灵上的共鸣 。
以 及 听 众 对意
现彼 此 在 心 灵 和 精 神上 的 交 融 和 共 鸣 。因 此 在 发 现 意境
过月 云
夜 等 因 素 构筑 了 富 有 想 象 力的 意 境
因 此 在 后
期 改 编过 程 中 作 者 保留 了 原 有 的 民 族特 色 和 个 性 特 征 做到了对原有精神和情感的准确展现 。
f ) 境 体 现 钢 琴 演 奏 者 的 审 美 观 点 和 艺 术 追 求 三 意 当 钢琴 演 奏 者 想 深刻 表 达 音 乐 的 精髓 时 需 要 通 过 意

音乐中的意境教学(尚艳)

音乐中的意境教学(尚艳)

音乐中的意境教学弥阳一小尚艳记得在教唱《牧歌》一课时,我展示了一组草原的图片:蓝天、绿地、雪白的羊群……使一直生长在高山中的孩子一下子领略到了草原的辽阔和站在草原上应具有的开阔胸襟,演唱时,学生展开了无尽的想象,做到了最好的表达。

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

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一、说你想说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学生说出聆听音乐作品后的感受。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创设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

如:在上童话音乐剧《乌鸦与狐狸》时,先让给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并伴着这个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童话故事中乌鸦和狐狸的愚蠢与狡猾的音乐形象,在本课的教学形式上要力求体现开放性、趣味,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剧音乐剧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

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尽管他们往往词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样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二、大胆唱出来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

例如,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纸船的梦》,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的歌声更加动听。

初中音乐教学意境营造情景交融(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意境营造情景交融(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意境营造情景交融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意境营造情景交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初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表演的基本技能。

音乐教学意境的营造,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情感,领悟音乐的真谛。

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地畅游,从而提高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世界。

一、教学意境的营造1.音乐教学意境的营造,首先应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以亲切、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其次,音乐教学意境的营造,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

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美的音乐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音乐所表现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舞蹈等肢体动作,让学生在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最后,音乐教学意境的营造,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富有情趣、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

同时,注重音乐作品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

如以自然界为背景,创设春、夏、秋、冬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音乐特点;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创设音乐故事,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

2.角色扮演法:教师引导学生扮演音乐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如在教学歌剧、音乐剧片段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演唱和表演,感受音乐与戏剧的交融。

3.音乐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

如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创作教学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钢琴表演中的意境研究

钢琴表演中的意境研究

冬季白雪皑皑的景色 中,坐在 雪橇上 ,伴随着马蹄声和清脆 验 ,把想象与情 感 、理 智等心理要素结 合起来 。达 到音乐表
的铃声 ,唱着 民歌 ,这就是要通 过音符表达的实境 。简单来 演的更高境界 。演奏者和作曲家 、作 品结合起来 ,达到更高
讲 ,作曲家描 写的什么 ,把 它弹出来 ,怎样描 写的 ,挖掘 出 的层次—— 人琴合一的境界 。情 、理 、形 、神的互相渗透、互
音乐是用声音思维自g艺术。在这冲用声音思维的艺术中.
想象和联想如身 临其境 ,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优秀的文 钢琴演奏者也要培养自己用头脑去思考的能力。寓情于不同 艺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 、意与境交融在一起 。塑造鲜明生动 的作品中,寻找作畸家所处的情境和最原始的情感.尝试找到
的艺术形 象,产 生强烈的感染力 。
与作曲 [ 灵上的契合 ,从而接近昕演奏的钢琴作品 ,并为之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 :“音乐意境 既产生于音乐家对 赋予时代的灵魂 。使钢琴演奏的作品具有生命力和说眼力。
对象的审美感觉中 ,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 中;自然音乐的审
从 写实到 传神 ,通过对文化 传统 、创作 背景 、审美 意识
就钢琴表演艺术 而言 ,我们非常有必要挖掘 “意境 ”的 形象 、和意境 的感受就越鲜明 、越具体。
深度 ,将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多样 的音乐想象联结起来 ,更
将有形的乐谱无形化 、艺术化 。做到音 由心生 、乐 由情
加丰富作品的内涵 。品味音乐的实境 、幻境 、虚境 。从而通过 动。把这种心境诉诸于音乐表达 ,将演奏者本身融入音乐的
出神似 。形似只是生活的原型 ,神似则可以表现出更深刻的 缚 。把人生的主观情感和个性表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理解与解读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理解与解读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理解与解读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演奏传达情感、表达意境。

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音乐理解与解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解读,演奏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同时也能够让听众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一、理解音乐作品对于演奏者来说,理解音乐作品是音乐表演的基础。

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者应该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演奏者需要理解作曲家的意图。

这包括作曲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以及音乐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作曲家的背景和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研究,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演奏者还应该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有充分的了解。

不同的音乐作品可能属于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例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表现手法。

通过对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了解,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和表现要求,使演奏更加准确精彩。

二、演奏中的音乐解读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通过技巧和表现力来对作品进行解读,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首先,演奏者需要运用合适的技巧来展现作品的特点。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技巧要求,例如速度的掌握、音乐的和声处理、节奏的稳定等。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演奏者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的特色,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其次,演奏者还要通过表现力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音乐是一门情感语言,通过演奏者的表现力,能够更好地传达作曲家希望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装饰、音乐表现手法以及音色的运用等都能够体现演奏者对作品的解读和表达。

通过细腻的表现力,演奏者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三、音乐理解与解读的意义音乐理解与解读对于音乐表演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演奏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作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后,他们能够更好地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特点。

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方法

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方法

意境是艺术的重要内涵,因此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二胡演奏家一直都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旨在让听众更好地融入音乐,与演奏者产生共鸣。

二胡演奏意境的形成需要演奏家和客观情景进行完美融合。

对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有效地传承我国的二胡表演艺术。

二胡演奏所带来的意境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二胡演奏者可以通过特定的艺术符号向人们传达出不一样的艺术氛围,从而感染听众的心灵,让听众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进而与演奏者产生共鸣。

虽然不同的演奏者对二胡演奏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他们所创造的意境大体都是相同的,因此对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给听众带来更美好的体验。

一、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创造意境的重要意义写意一直都是我国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胡演奏也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因此,在二胡演奏过程中创造意境有利于听众融入整个二胡演奏的过程,更好地理解二胡演奏的作品。

在二胡演奏过程中非常考验演奏者的专业水平,演奏者在演奏二胡曲目时,需要对所演奏的曲目有着非常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使二胡演奏作品的情感更加细腻。

例如,在演奏《二泉映月》时,演奏者一定要对这一二胡曲目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心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在演奏中体现出曲目的情感变化,才能够准确把握这首二胡曲目中蕴含的悲伤的情感。

在进行二胡演奏时,不同的曲目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意境表现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二胡演奏中创造意境,有利于听众对二胡曲目的创作背景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二、二胡演奏的意境创作路径(一)情感阅历发生变化一个没有什么情感阅历的二胡演奏者与一个充满情感阅历的二胡演奏者所演奏出的曲目给听众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有着丰富情感阅历的二胡演奏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阅历融入演奏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更多的共鸣,同时有着丰富情感阅历的二胡演奏者,可以对二胡曲目的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升华,从而让听众感受到二胡曲目创作者的内心感情。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钢琴表演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需要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情感表达,还需要审美意象的烘托和凸显。

审美意象是指在人们感知和表现艺术美的过程中,对作品所呈现的形象、情境、气氛等方面所产生的审美感受。

在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意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能够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情感共鸣,使得音乐得以更加深刻地传达和沟通。

本文将从音乐表现手段、情感表达和情境再现三个方面探讨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

一、音乐表现手段音乐是抽象的美,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在钢琴表演艺术中,通过艺术家的细腻演绎和独到理解,音乐会产生令人心动的审美意象。

音乐的色彩表现是审美意象的关键。

钢琴在演奏中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质,演奏者可以通过对键盘的轻重加以调整,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色彩。

在演奏浪漫主义音乐时,演奏者可以运用柔和的音色和圆润的音质,使得音乐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象。

音乐节奏和动态变化也是产生审美意象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音乐的节奏和动态的处理,演奏者可以使得音乐中产生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张力,展现出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象。

音乐的旋律线条和和声纹理也是审美意象的来源。

通过对音乐旋律的延展和铺陈以及对和声的处理,演奏者可以使得音乐中产生盎然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使得审美意象得以深刻而饱满地呈现。

二、情感表达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还体现在情感的丰富表达上。

音乐是情感的抒发,而钢琴作为可以进行情感表达的乐器之一,更是能够通过演奏者的细腻表现和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产生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

音乐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钢琴表演中得到真挚的表达,使得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在演奏悲怆的音乐作品时,演奏者可以通过对音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处理,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深沉的悲伤和哀愁的情感氛围。

音乐中的抒情性也是产生审美意象的关键。

通过对音乐的柔和、流畅的演绎,演奏者可以使得音乐表现出魅力无限的审美意象,观众也会在音乐中感受到温暖和亲切的情感。

二胡演奏艺术中氛围与意境的创造对策

二胡演奏艺术中氛围与意境的创造对策

二胡演奏艺术中氛围与意境的创造对策摘要:中国传统艺术历来是比较重视氛围和意境的创造,这也是艺术表演所追求的目标,二胡作为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当然也不例外。

本文结合二胡的基本特点,提出了二胡演奏艺术中氛围和意境的创造对策,并结合我国二胡乐曲中的经典之作《二泉映月》,对氛围和意境的创造加以分析,可供参考。

关键词:二胡;演奏;情感;意境;创造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05-01二胡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

二胡演奏中的氛围和意境创造是每一位从事舞台二胡演奏艺术活动的演奏者都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评判二胡演奏艺术素质的重要标尺。

一次舞台演奏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标准来自对作品的氛围和意境创造是否成功。

本文结合二胡相关理论特点,对二胡演奏艺术的氛围和意境创造进行探讨。

一、二胡——中国民族音乐的奇葩二胡在唐朝时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人们称之为胡琴,是北方人的乐器,拥有独特的魅力和品格。

既可以深沉凄清悲怆感人,也可以豪迈壮观气势恢宏,所以一直以来吸引了许多爱好者,也渐渐地由北往南传遍全国,成为全民族喜爱的经典艺术。

二、二胡表演的氛围创造二胡的独特魅力需要依靠表演才能呈献给广大读者,而表演的氛围会极大程度地影响表演效果,尤其是二胡这种传统乐器的表演更需要创造充满味道、别具风格的艺术氛围。

下面就从表演的情感氛围、表演的意境氛围两方面来谈一谈二胡表演的氛围创造。

(一)二胡表演的情感创造情感,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音乐艺术更是如此。

任何音乐作品的表演都需要注入最饱满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听者听到表演者灵魂深处所要表达的东西,才能使听者因为感同身受而产生灵魂的共鸣。

论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塑造

论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塑造

论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塑造张阳二胡演奏艺术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又是富有内涵的音乐表达形式。

意境作为美学核心,贯穿其中,是意境创造者与观众心灵沟通的桥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塑造,分析演奏者对曲目理解的关键因素,揭示乐器特性对意境塑造的影响,并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展示演奏者如何借助音乐想象和情景交融来创造深邃的艺术境界。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更全面地理解二胡演奏艺术的魅力及其在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一、意境的理论基础(一)意境的概念与内涵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源自“意”与“境”的有机结合。

这里的“意”并非单纯的情感,而是演奏者或创作者内在情感的主观表达;“境”则包括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生活情境的融合。

意境是一种深层而复杂的艺术表达,既是主观情感的抒发,又是客观情境的描绘,二者在艺术创作中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音乐艺术中,意境的构建离不开演奏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精准把握。

通过演奏者的巧妙表达,音符和节奏在空间中被有机地安排,使得听众在听觉上能够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情境的展开。

例如,在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巧妙运用弓法、音色等变化,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使得音乐不仅传达出情感的深沉,同时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音景图,使人仿佛置身于音乐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二)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承载着文化的沉淀与审美的精髓,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传统美学理念中,意境被认为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超越物质表象的深层体验,是对人情世故的独特体悟。

中国传统美学注重“静、远”之美,通过意境的构建,追求幽深、空灵、虚微的审美境界。

在传统绘画、诗词中,艺术家通过意境的渲染,能够在有限的画面或文字中勾勒出千丝万缕的情感,使观者在寥寥数笔之间领略到浩渺宇宙的奥妙。

在二胡演奏中,通过不同的弓法、技巧、气息等,演奏者能够在有限音符之中创造出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音乐作品既有扣人心弦的激情,又能够带人进入一种幽静深远的境地。

小学音乐中的意境情趣教学

小学音乐中的意境情趣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中的意境情趣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

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那么在小学音乐课中该如何实施音乐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

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

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

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

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

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忖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钢琴是一种尤其强调和表现人情感的乐器,其演奏艺术不仅需要技巧娴熟,更需要表演者掌握和表现出音乐中的审美意象。

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指的是可以通过声音和演奏技巧表现出来的音乐情感,包括节奏、音色、音乐语言、乐曲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

首先,节奏是钢琴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审美意象之一。

节奏可以使听众感受到乐曲的跳跃感,从而营造出紧张或放松的氛围。

表演者应该根据乐曲的意境和情感特点,合理地灵活运用节奏感觉,达到动静结合、快慢得当的效果。

比如,快速的弹奏能够传达出紧张的情感,缓慢的演奏则会营造出安静的氛围,让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

其次,音色也是钢琴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审美意象。

钢琴音色饱满,充满着深情和力量,表演者需要通过钢琴的音色,呈现出乐曲中的柔美、震撼、激情。

音乐风格不同,音色也会有所变化。

在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时,表演者可以运用柔和、圆润、温暖的音色来表现出乐曲中的浪漫情怀。

乐曲的语言和风格也是钢琴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审美意象。

不同的音乐风格需要表演者有不同的表演风格,例如巴洛克音乐会强调优雅、清晰、有序;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激情、内敛、自由和充满想象力。

表演者应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演奏风格,并通过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全面呈现乐曲的风格。

最后,情感表达也是钢琴表演艺术中非常关键的审美意象。

通过演奏技巧,表演者能够传达出音乐及其情感内核,例如伤感、欢快、深沉等不同的情感特点。

情感传达需要表演者通过音乐技巧来表现出乐曲中的思想和情感内核,通过色彩、动态、语调等来表达乐曲中的情感。

总之,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十分重要,它们是表演者在演奏钢琴时必须要注意的要点。

在掌握和运用这些审美意象的同时,表演者也可以通过钢琴演奏来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达到与观众共鸣的效果。

基于音乐表演中的意境生成研究

基于音乐表演中的意境生成研究

基于音乐表演中的意境生成研究作者:刘龙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在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促使对音乐表演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音乐意境作为审美的最高要求,要想营造出相应的情调与意境,则需要相应的音乐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在主观意识中能够将音乐作品所描述的客观事实与主观情感体验进行充分融入,以此来赋予表演以情感内涵,通过形神兼具的音乐表演来感染受众。

本文就如何在音乐表演中生成意境以迎合受众审美之需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表演;意境;生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08-01在音乐表演中,通过意境的营造能够赋予表演以生命力,借助表演所展现出的精神与情感内涵来感染受众,促使受众在感受到音乐表演之艺术魅力的同时,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达到音乐表演所追求的艺术审美效果。

但是,意境本身并没现有现成的理论,所以对于音乐表演者而言,则就需要为如何创造这一意境而探寻出路。

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音乐表演者抓住意境生成的基本条件,结合主客观影响因素来实现音乐表演意境的打造。

一、音乐表演中意境存在的基础在音乐作品中,意境则蕴含了作品的精神信息,而这一信息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即由声音构成物质形式,并由人的情感体验来构成精神信息内容。

而这一情感体验的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的,需要在具备客体的基础上,以体验来实现客体的主观化,在此过程中,客体主观化的过程中也就塑造了意境。

所以,意境是借助人们的意象活动而形成的,在主客体交融的过程中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变换而发生变化。

在音乐意境形成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具有开放性的“重建”过程,是主体在每一次精神创造活动中逐渐将现象化为表象,在经过想象来进行加工,将片段式的意象进行组合,逐渐创造出意象并进行外显,进而通过这一重建过程来赋予意境以生命。

论音乐表演中的意境生成研究

论音乐表演中的意境生成研究

论音乐表演中的意境生成研究摘要:音乐意境作为整个作品审美的最高要求,在整个音乐表演当中贯穿了演奏者的主观情思、理性分析以及自身修养等种种表现,是对艺术进行展现的重要核心所在。

因此,在本文当中主要以音乐表演中的意境生成作为核心研究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音乐演奏者后期的表演与练习。

关键词:音乐意境;音乐表演;自身修养;意境生成一、音乐表演中“意境”的基本概况1.1音乐意境的概念在意境当中融合了意象这一概念。

“境生于象外”,主要就是表明意境所具有的真正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意象所具有的意义,进而展现出意象意义之外所表现出来的意义。

因此,音乐意境也可以看作是众多不同的音乐意象之间的组合,它在音乐意象表现的基础之上更加需要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够促使其获取一定的契机与情境,并将其组合成为音乐的意境。

1.2音乐意境的主要观点形神问题主要就是音乐意境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形式,形神主要包括客观物象与音乐家主管审美情趣的统一,是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当中所展现出来的最高要求。

而对于音乐意境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气与韵来说,杨易乔曾经这样说过:“气韵协,生动出”,其认为,猪油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和谐的状态,才能够更有效的进入一个“生动出”的境界。

在意境的探讨之上,杨先生主要依据茅原的论述,进而在其基础上展现出一定的论证,并对其进行分析。

而刘承华老师对于音乐当中的论述则主要是依托于艺术的表现进行探讨的,对意境当中的空间营造进行概述,并以已经所表现的“虚、淡、静、远”作为意境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但是对于意境的界说依旧没有明确的解释。

二、音乐当中“意境”存在的主要因素2.1以客体因素为基础进而存在的音乐意境并不是现实而存在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象,即使其以多种形式和方式并存,但都仅仅只是一种在生成过程当中的萌芽。

只有在一系列的时间当中去进行认识和参与活动,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特点才能够获得最终的生成。

在意境所表现出来的客体存在这一阶段当中,仅仅知识意境产生所需要的一种客观的因素,是意境得以进一步生成与创造的重要基础,并且不赋予其任何的主观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表演中的意境[摘要] 在进行音乐表演时,对意境的联想是非常重要的。

意境就像是音乐的灵魂,意境越深,创作出的音乐就越形象、贴切。

无论是轻音乐、摇滚乐、民乐或其它音乐体裁,意境都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个音乐没有意境,必定是枯燥乏味、难以流传的。

在音乐表演中,古今中外的音乐创作者都很重视意境的作用,有不少经典的例子可以证明。

我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音乐表演者关注它、重视它。

[关键词] 意境想象音乐体裁虚实情景提到意境,有很多种说法。

古人认为它是儒道合流的产物,认为它源自禅宗。

总之,意境学说是我国传统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表演是一个过程,而意境就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

音乐家头脑中的形象思维的境界是意境、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是意境、欣赏者头脑反映出来的精神境界也是意境。

音乐作品中的意境不等同于表演者或欣赏者头脑中的意境,主客体之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整个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环节,两个中介:第一个环节是“读谱”。

演奏者面对乐谱,研读所有的符号,它们都是信息内涵的载体,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演奏者的对象,其存在特点为“眼中的符号”。

演奏者对音乐符号的认识就是对信息译码的开始;第二个环节是“同化”。

人们观察任何对象,都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尤其是对于精神产物更是如此,客观意境必然是通过演奏者的主观理解即译码来反映,其存在特点是“心中之音响”,它作为审美对象存在于演奏者的内心听觉之中,这意味着作品中的意境与演奏者的主体所创造出来的意境;第三个环节是“表现”。

演奏者心中的音响在这里转化为手中的音乐,其存在的特点是“现实的音响”,这更是创造的结果,即由演奏者心中的意境转化为生动的音乐所揭示的意境。

在这三个环节中,发生了两次飞跃,从作品的意境到演奏者心中之音响是第一次飞跃,再到现实的音响的转化是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但是,“仅仅‘相互作用’空洞无折,需要由中介。

”是必需讨论的问题。

生活现实由作品的意境到演奏者心中的意境的飞跃,需要两种工作,可以称之为“野外工作”与“案头工作”。

野外工作指的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再强调的“深入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积累经验;案头工作则指的是分析音乐作品。

音乐是可知的,音乐语言具有“主体间性”,能够进入意识交流过程。

但是这个“可知”是有前提的,费尔巴哈说过“情感只对情感说话”。

同样的道理,体验只对体验说话,语言也只对掌握语言的人讲话,音乐语言也只对掌握音乐语言的人讲话,积累经验、掌握音乐语言,就是现实从作品中的意境向演奏者心中的意境转化的中介。

《月的悲吟》,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表达月亮对人间的相思,也描绘了月亮清冷萧瑟的意境。

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演奏者对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理解与感悟,体现出演奏者对中国艺术意境“实虚相生”这一表达手法的具体运用。

乐曲《月的悲吟》所创造的月色朦胧,秋风萧瑟的意境,是作者力求用音乐来表现宗百华先生“是以非模仿自然的境相来表现人心中最深的不可名的意境”,“有形和无形、虚和实的融为一体恰喻是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基本方法”,而要准确体现出原诗的意境,则需要以一定的作曲技法、演奏技巧来表达。

换言之,艺术作品的内蕴是要靠“技”来体现,因意生技、因情生技,通过“技”与“道”的融洽无间,创造出深邃的意境。

所以,《月的悲吟》采用有调性与模糊调性相结合的旋律音调、新颖的和声模式,以及双音、泛音的演奏技术,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月的相思、悲寂、柔美的情意,那夜幕下的萧瑟,乐曲高潮处震撼人心的复杂音响,表现出古代文人心灵的颤动,内心深入的嘶喊……这些都被演奏者用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及特殊风格的“吟、猱、淖、注”技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月的悲吟》引用宗百华先生的解释:“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

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月、水中花,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乐曲《月中悲吟》不仅从宗百华先生原诗中汲取了创作灵感,从乐曲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宗百华先生关于意境现今对任教的影响,在乐曲意境表现上哀怨悱恻和超旷空灵是一个重要的意境表现理念。

在《月的悲吟》这首音乐作品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意境之“气”的奥妙。

中国艺术意境创造中,“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范畴,“气”包含观念、感情、想象力等艺术家所具有的气质、个性和艺术修养。

在乐曲中,那虚实相生的精神之气,体现出胡志平教授的一贯追求。

在没有固定节奏的音与音之间的节奏处理,无固定音高的双音及下滑式上扬音,部分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句与句之间的气息间隔处等等,都随着情感的变化而随意流动;独奏与小民乐队伴奏在节奏框架中的气息处理,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意境”表现的需要,较自由地然而又是有规可循地变化发展,一张一弛,气息微妙。

读完《月的悲吟》,我可以感受到宗百华先生的原诗意境。

但是,原诗的意境在我脑海中的印象较为淡薄,而更多的是通过音乐创造出新颖的、生动的音乐艺术意境。

它源泉于宗百华先生的诗,但绝不同于原诗,更多的是体现了曲任教由宗百华先生诗意所引发的联想,体现了曲任教自己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领悟,一种感受。

它更充分地发挥音乐这种特殊的以音响为物质媒介来创造艺术形象的方法,来表达中国艺术精神的“神韵”,通过乐曲在时间中的不断展示,表现出月的柔美,夜的萧瑟,以及古代文人心灵上的孤寂、颤动的抗争;通过那“静谧”、盗伐林木而激烈的意绪,在连绵而清晰的行音中,既有理想的深刻,又有超越时空的意识流般的感情体现,表达出作者对美的思索和对艺术理念的追求。

我认为音乐中的意境,源自于演奏者的想象,而想象又源自于人的“心”,心乃是小宇宙,是人的思想、幻想、想象所能自由翱翔的唯一天地。

庄子思想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逍遥游”,亦即“游心”,因为,能够在想象的广袤天地里自由驰骋。

个人可能有个人的想象,所产生的意境也大相径庭,这绝不可能有统一的规定,每个人的习惯也不同,有的演奏者喜欢在演奏的同时,心中出现某些具象的联想;有的却不习惯或不愿意想象,他们只专注于音乐本身所造就的意境之中,感受这个意境在心灵中引起的感应。

按照庄子的说法,“心游”亦即“逍遥游”,乃心灵在想象中自由翱翔。

必须“外动内静”,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保持内心的平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灵的自由。

倘若心灵随肌体的运动而浮动,不但不能达到自由的想象与神弛,反面会由于心浮神躁而破坏音乐的意境。

“心境如水”与“心游似鹏”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静心,才能游心,在心境保质宁静的条件下,思绪纷飞,遐想联篇,必将给音乐带来无限生机,音乐的内涵与意境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

参考文献:[1] 于润洋,吴斌《音乐研究》,2004年第1期(总第112期).[2] 傅建生主编《中国二胡》,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24~30页.If wrong things are done, there must be apologies .As to how to offer apologies,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people may “I am sorry….”, “I apologize for…” Etc. But Chinese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for the crowded state of their dwellings and for small numbers of dishes, although the room is big enough and there are many dishes. Chinese stay these to express self-depreciation only out of courtesy, not having other implication. But the westerners would wonder, since the room is so large and there are so many dishes, why do they say so. May be they do not welcome our visit; they don’t like us to eat more.A: Oh, I’m sorry. I forget it./ B1: It doesn’t matter./ B2: That’s all right.B2 is westerners. B1 is a Chinese person. “It does n’t’t matter” is a translation ofmei guan xi(没关系)from Chinese, which is a common pattern in Chinese to respond to apologies. If a Chinese uses this to respond to apologies, westerners will think that he is a sharp person, who simply cannot forgive a very little wrong thing.“Thank you” is widely used in English to show gratitude in such cases as being invited, helped, given a gift, etc. Cultur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 how to express thanks and responses. In fact, “Thank you” is ut tered in English for more than acknowledging favor or gratitude, and it is often a means to show politeness. On many occasions, the English use this utterance while the Chinese may say you lao nin le (有劳您了).Or do not say a word at all but just smile or nod. As a matter of fact, “Thank you ” is used more widely by westerners than Chinese usexie xie(谢谢), for minor favors like borrowing pencil , asking directions, requesting someone to pass on a message , receiving a telephone, etc. “Thank you” not only shows politeness but also carries a person’s grateful feeling for those who offer help.3.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business EnglishCommunication styles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varies widely between, and even within, cultures. One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language usage. Across cultures, some words and phrases are used in different ways. For example, even in countries that share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eaning of “yes” varies from “maybe, I’ll consider it” to “definitely so,” with many shades in between.Another major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given to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cludes not only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it also involves seating arrangements, personal distance, and sense of time. In addition, different norms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degree of assertiveness in communicating can add to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For instance, some white Americans typically consider raised voices to be a sign that a fight has begun, while some black, Jewish and Italian Americans often feel that an increase in volume is a sign of an exciting conversation among friends. Thus, some white Americans may react with greater alarm to a loud discussion than would members of some American ethnic or non-white racial groups.Approaches to completing tasksFrom culture to culture,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hat people move toward completing tasks. Some reasons include different access to resources; different judgments of the rewards associated with task completion, different notions of time, and varied ideas about how relationship-building and task-oriented work should go together. When it comes to working together effectively on a task, cultures differ with respect to the importance placed on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early on in the collaboration. A case in point, Asian and Hispanic cultures tend to attach more value to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at the beginning of a shared project and more emphasis on task completion toward the end as compared with European-Americans. European-Americans tend to focus immediately on the task at hand, and let relationships develop as they work on the task.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people from any one of these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more or less committed to accomplishing the task, or value relationships more or less; it means they may pursue them differently. The United Kingdom is a nation of cultural and ethnic diversity consisting of four countries each with a clear identity: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A thoroughly multicultural society, the UK continues to blend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with a modern and innovative outlook. Knowledge 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ebasic cultural, ethical and business values of the UK is crucial to any organization wanting to conduct business in such a varied yet traditional country. Humor - A vital element in all aspects of British life and culture is the renowned British sense of humor. The importance of humor in all situations, including business contexts, cannot be overestimated.4. ConclusionThe writer has discussed the awareness of cultures influenc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English business. With different contex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speaker would consider this point to communicate each other, and respect the natural different between two sides of cultures, and build up the reasonabl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it.Bibliography:[1] Robert N. Bellah and others, Habits of the Heart: 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5.[2] Samovar, L.A.,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3] Todd, Lorento,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 Croom Helm Ltd., 1986.[4] Wallace E. Adams and others, eds., The Western World To 1770, I New York: Dodd, Mead and Company,19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