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统编教材统编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表格式全套教案

【完整版】统编教材统编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表格式全套教案

【完整版】统编教材统编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语文表格式全套教案生自己读同桌读(给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否真会了) 指名读四、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准课文读得流利。

自由读,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指名读,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草原风光,使学生对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学习“会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师: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了,那接下来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的“会写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三分钟后开始听写。

生自己看师听写(两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小老师改,师指导书写,同桌对照答案对改,补错。

六、读文初悟(第五次先学后教)师:会读书的孩子每次读书都有自己的收获,请你再把课文快速读一遍,看有什么收获?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试用简短的话语概括课文内容,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生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指名反馈,师生共同评议。

七、当堂训练1、抄写词语2遍,同桌试着互相听写。

2、读文,做简单批注,交流初读感受。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1、先学(1)、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

谈谈感受。

(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2、后教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

(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

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三、1、先学(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2(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十一册语文教案(新人教版)

十一册语文教案(新人教版)

山中探友教学目标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把握文章要紧内容,背诵自己喜爱的部份。

2.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境遇,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育学生酷爱自然、靠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擅长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式。

4.把握本课8个生字,明白得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擅长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式。

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导语:同窗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成心。

咱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率领咱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韵,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咱们第一随着一名作家,走进山林,去造访他的朋友。

请同窗们一路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造访的会是如何一名朋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造访的朋友究竟是谁呢?请同窗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伙儿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造访古桥,朗诵体验(1)下面,让咱们随着作者,一路去造访他的第一名老朋友。

请同窗们一路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内心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窗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如何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

结合明白得“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伙儿效劳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情感,生动地转达给了咱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听写词语,温习引入(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峻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包括隐秘别有深意侠客(2)引入:这节课,咱们继续跟从作者,走进山林去探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述中能够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情感?(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1 桂林山水五里界小学邱腊梅知识与技能方针: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樊篱、竹筏、波澜壮阔、连绵不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过程与方式方针:1、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学习课文中,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式。

3、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美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感触感染漓江水、桂林山的独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式: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片、录音机、磁带教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检查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触感染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过程: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师:上学期,我们游览了神奇的双龙洞,迷人的张家界,今天我们再次踏上旅程去欣赏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

板课题:1 桂林山水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听录音,看投影,感触感染桂林山水。

2、桂林山水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美3、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展示它的美呢?4、学习写漓江水的第二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二节,其他同学想:这一节介绍了桂林水的哪些特点呢?(2)教师板书:静清绿(3)指导朗读排比句,注意排比句的用法和啊的变调。

(4)这一节按什么按次写的?为什么还写大海和西湖?(5)指导背诵。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节,教师下位指导。

6、小组代表交流。

7、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如峰峦雄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8、学生自由读并背诵。

三、学生主动,发展创造。

展示图画,口述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学习课文第一,四节,领悟课文的表达方式,总结课文教学过程:一、教师调动,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分别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瑰丽,那你们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和水配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课文情感的表达。

(2)课文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美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猜一猜,这篇课文会讲述什么内容呢?(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感受课文情感。

(2)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X》,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情感。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模仿运用。

3.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自然景观。

(2)交流分享,互相评价。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X》,谁能谈谈对课文的理解?(2)检查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

2.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启示。

(2)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写作实践(1)请同学们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小学语文第11册教案(人教版新)

小学语文第11册教案(人教版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

本册共有课文篇。

精读课文篇,略读课文篇,选读课文篇。

此次修订,增加了课文分量,并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

在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材的篇课文,新选了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

其中有表现领袖风范和科学家顽强拼搏精神的《争画》《向命运挑战》,描绘祖国山川壮美的《索溪峪的“野”》,介绍科技新成就、探索宇宙奥秘、呼吁维护生态平衡的《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鹿和狼的故事》,反映家庭亲情的《荔枝》《小抄写员》,叙述童年趣事的《童年的发现》《冬阳•童年•骆驼队》等。

还第一次安排了两篇短小有趣的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导读。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课例。

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教学设计】语文第十一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

【教学设计】语文第十一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

四、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板书: 穷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2019-2020年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

2019-2020年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三峡游》描绘了作者在游船上所见到的沿途绮丽的三峡风光,对葛洲坝水利工程发出的由衷赞叹;《松坊溪的冬天》表达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如痴如醉的炽热情感;《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引发了作者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感情。

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13 三峡游 2课时14 松坊溪的冬天 2课时15 壶口瀑布 2课时诗词诵读凉州词 1课时语文乐园(五) 3课时山水画自然美——美的享受神女峰葛洲坝工程——人间奇迹由远到近村——溪静中有动由近到远溪石——石桥——村子——山寒中有暖由远到近山——石桥——溪石白中有色回味无穷景美人乐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陶醉内涵丰富语文乐园五教学目标: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2020年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设计

2020年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设计一、学情分析全班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因为家庭或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相信假以时日每个孩子都会取得进步。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人教版)

桂林山水第课时总第个教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

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

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3.教师范读课文;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

"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感觉)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视觉)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想象)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

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语文A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语文A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1、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擎檐瞻qǐnɡqínɡzhān yán擎着:往上托;举。

(造句练习)瞻仰:恭敬地看。

(造句练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全册教案课题:习作4 剪纸里的故事课题:练习四课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题:16、草原课题:习作 5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十一册主备教师:小学六年级组内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

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

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像沈平平那样自己支观察、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

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1 桂林山水教学要求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人教版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本学期第课时第一单元:在山上拜访朋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描述的境界,激发学生的相似体验。

4、教学(学习)工具:多媒体v.教学过程: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学生通常有哪些朋友?你会去拜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第一次读课文,读生词的发音,圈出你认为漂亮的单词,读几遍。

通读课文,理解一般内容。

2.交流生词发音,报告好单词并集体阅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穿着轻薄的衣服上路,阅读文本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感受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的;高兴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这句话,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绪。

(2)了解《迎风》的写作方法和魅力。

(3)以轻松、愉快和兴奋的心情,情绪化地阅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是什么意思?它和前一句中的“full”相同吗?你还能说什么呢?使用“完整”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1.作者心情愉快地去拜访朋友。

请自由大声地再读一遍全文。

想想作者在山上拜访的朋友,以及他如何对待他们?2、交流讨论。

(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五、仔细阅读课文,感受深情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整册教案(苏教版)-word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整册教案(苏教版)-word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整册教案(苏教版)一、班级情况分析:综合看来,本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一种热情,特别在阅读习作方面。

本学期,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简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

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

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

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

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

“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

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

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2020年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学期教学计划

2020年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学期教学计划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

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已学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

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

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

初步学会写复信。

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能做到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

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

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

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不同层度地受到了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班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

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

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

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

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擎檐瞻qǐnɡqínɡzhān yán擎着:往上托;举。

(造句练习)瞻仰:恭敬地看。

(造句练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明确七个镜头: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①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研读交流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c.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d.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

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b.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c.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d.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e.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③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b.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c.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d.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④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回归全文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四、布置作业①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2、七子之歌(节选)[教学目标]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

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让学生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一节。

[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第一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

阅读闻一多的诗作。

《七子之歌》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

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

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国母亲,在呼唤回归。

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它在1925年就诞生了。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

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感激和怀念。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简介作者闻一多。

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身经历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

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2.理解题目的意思。

“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3.教师范读诗歌。

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

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

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指名读生字“澳、虏、啕”,组词,如:澳门、俘虏、号啕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嗍、号啕、狞恶”的字音。

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妈港:葡萄牙人给澳门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狞恶:(面目)凶恶。

号啕:形容大声哭。

三、再读诗歌,把课文读流利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诗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学生就课文质疑。

如: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四、指导学生写字1.观察本课要书写的6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