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地嗪钠合成工艺改进

合集下载

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引言头孢噻肟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合成头孢噻肟钠的工艺流程设计在保证高产率和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环保、安全和经济性等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主体特色1:采用改进的催化剂头孢噻肟钠的合成中关键的一步是进行头孢类药物的母体化合物噻唑酮的环化反应。

传统的工艺中,常使用恶嗪作为催化剂。

然而,恶嗪存在毒性,对环境和人身健康有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研究者采用了改进的催化剂,如有机碱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这些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选择性,而且更环保安全。

此外,研究表明,改进的催化剂在头孢噻肟钠合成中还可以提高产率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特色2:新型溶剂的应用在头孢噻肟钠的合成中,溶剂的选择对产率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传统工艺中,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

然而,这些有机溶剂不仅对环境有污染,而且还存在易燃、爆炸等安全隐患。

因此,寻找一种替代溶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采用新型溶剂,如超临界流体和离子液体进行头孢噻肟钠的合成。

这些新型溶剂具有低毒性、无挥发性和高溶解性能等优点,对环境友好,且能够提高合成效率和产品品质。

特色3:优化反应条件在头孢噻肟钠的合成中,反应条件的优化对产率、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工艺中,反应温度和时间较高,反应物用量大,反应过程复杂。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研究者通过合适的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参数的优化,实现了显著的改进。

例如,采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不仅可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还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适当调整溶液浓度和pH值等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合成的效果。

创新之处创新1:绿色化合成头孢噻肟钠合成中的特色之一是绿色化合成的应用。

绿色化合成是指在合成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绿色化合成,研究者改进了催化剂、溶剂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的技术,并开发了环保的废水处理方法。

头孢地秦钠的制备综述

头孢地秦钠的制备综述

头孢地秦钠的制备综述
刘学峰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3(040)011
【摘要】头孢地秦钠作为第三代头孢霉素广谱抗菌药物对β-内酰胺酶稳定,安全长效,抗菌谱广泛,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逆合成分析,对头孢地秦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头孢地秦钠的制备新方法及化学结构修饰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4页(P118-120,127)
【作者】刘学峰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舒巴坦钠/头孢哌酮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 [J], 杜薇;刘建德;戚剑昆;于先广
2.对比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头孢吡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J], 梁文杰
3.用HPLC法测定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聚合物 [J], 李军;黄萍;谢元超;于力;单红宾
4.对比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头孢吡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J], 梁文

5.头孢唑啉钠和头孢哌酮钠结晶的制备 [J], 万平;黄敏康;刘丹青;刘红英;田美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孢地嗪钠合成工艺改进

头孢地嗪钠合成工艺改进
在1000mL反应瓶中加入95%乙醇(375mL),降温 至15~20℃,加入4(58.5g,0.1mol)和三乙胺(20.2g, 0.2mol)加毕,滴加异辛酸钠溶液调pH8.0,搅拌 30min,继续慢慢搅拌2h,析出结晶,过滤,40℃真 空干燥,得白色结晶1(53.6g,86%,文献[5]为85%)。 1H-NMR(DMSO-d6)δ:9.59(1H, d), 7.29(2H, s), 6.74 (1H, s), 5.62(1H, m), 5.02(1H, d), 4.09, 4.63(2H, m), 3.85(3H, s), 3.35(4H, m), 2.18 (3H, s)。 2 结果与讨论
H2N
H S
N
O
O
O OH O
2
MMTA H2O
H2N H S
N O
O
SS
OH
O OH
N
3
AE活性酯 CH2Cl2
S
N H2N
NOCH3
H N
H S
O N
O
O
SS
OH
O OH
N
异辛酸钠 EtOHSN源自H2NNOCH3H N
H S
O N
O
O
SS
ONa
O ONa N
4
1
图1 头孢地嗪钠(1)的合成路线
Fig. 1 The synthesis route of cefodizime sodium(1)
[5] Martin W.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efodizime sodium: US, 5126445[P]. 1992-06-30.
[6] 李爱军, 周雪琴, 李巍. 头孢地嗪钠的合成研究[J]. 中国抗 生素杂志, 2005, 30(6): 332-335.

头孢地嗪钠合成工艺改进

头孢地嗪钠合成工艺改进

tizl1 一 1ho ty) e h3e 4c ro yi ai, hc s o d ce t . .mio ti o一.1一一 9 haoy. y. ime 1 cp 一一m.一ab x l c w i wa n u t wi 2( a n —ha l y ) ( 一 2 t h 一 c d h c d h 2 z 4 22
meho y mi o c tc a i b n t iz ylt o se nd s d u . t yl x n t o y e d c f d z me s i m . s t t x i n a ei cd S- e z h a ol hi e tra o i m 2 e h he a oae t i l e o i i od u Re uis
( olg f hmia adP amae t aE gn eig H b i iesyo S ine n eh oo y S iah a g 0 0 1) C l e C e cln hr cui l n ier , e eUn ri f cec d cn l , h i u n 5 0 8 e o c n v t a T g jz
Ho c s公 司 开 发 的 头 孢 菌 素 类 抗 生 素 ,本 品 对 B e ht 一
内酰 胺 酶 稳 定 , 安全 长 效 ,抗 菌谱 广 泛 ,且 耐 受 性 好 ,不 良反应 少 ,为 第 三代 头孢 菌 素 中极 具 潜 力 的
烯 .. 酸 () 2羧 3 ,然 后 硅 烷 保 护 的3 2顺 一 与 一 甲氧 亚氨

b t e . A a d2mecpo4me y一.haoyaei a i t ie7a n 一一 . ab x meh l 一 ty—,一 e wen7AC 一 ra t.一 t l tiz ll t c gv .mio3( ( ro y ty。 me l 3 n h 5 c c do 5c 4 h l

关于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优化对策解析

关于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优化对策解析

关于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优化对策解析头孢呋辛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进行解析。

一、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概述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是通过开环化合物头孢菌素C与呋辛烯经一系列反应合成而成。

合成工艺包括头孢菌素C的结构改造、呋辛烯的合成及改造、头孢菌素C与呋辛烯的环化反应、以及后续的酰化、酰胺化等步骤。

二、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1. 原料优化:优选高纯度的原料有助于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物质量。

选用优质原料和改进原料配方,可降低杂质含量,减少副反应的产生,提高头孢呋辛钠产率。

2. 反应条件调控:反应条件的优化对于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进行精确控制,可提高合成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纯度。

3. 催化剂的优化选择:催化剂对合成反应的效率和产物质量有重要影响。

优化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可增强催化作用,提高头孢呋辛钠合成过程的效率。

4. 反应中间体合成与转化:通过优化反应中间体的合成和转化过程,可提高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合成路径,有效控制反应的副产物生成。

5. 产品分离与纯化:产品的高效分离和纯化是确保合成工艺的核心环节。

采用合适的分离技术和纯化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薄层色谱等,可去除杂质,提高头孢呋辛钠产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6. 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合成工艺中产生的废物和副产物的处理与回收是提高工艺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采用环保的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回收技术,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资源成本。

三、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优化的意义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头孢呋辛钠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优化工艺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应用。

头孢呋辛钠的合成工艺优化对策还有助于扩大产量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医疗领域对抗菌药物的供应。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地尼的工艺改进研究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地尼的工艺改进研究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地尼的工艺改进研究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地尼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具有广谱杀菌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由于其结构复杂,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较为困难,因此在工艺改进方面有着极大的挑战性。

本文将从头孢地尼的结构特点、传统合成方法、优化合成方法以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一、头孢地尼的结构特点头孢地尼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其分子式为C16H17N6O6S2。

头孢地尼分子中包含两个啉环和两个硫醇基团,因此其化学结构相对复杂,如图1所示。

头孢地尼的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它能够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生长,尤其是对多种耐药的细菌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由于其抗菌谱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二、传统头孢地尼合成方法传统的头孢地尼合成方法是通过对7-ACA(头孢菌素类前体)进行基于氨缩醛的环化反应,得到了头孢地尼。

但是,这个合成过程存在着一些缺点:1. 催化剂对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很差。

这意味着在该反应中很难消除不期望的副产物。

2. 多步反应。

该合成方法需要多个步骤,反应时间长,且收率不高。

3. 硫醇易氧化。

硫醇在反应过程中易受空气中氧化剂的影响产生氧化物,导致收率下降。

由于这些缺点,传统的头孢地尼合成方法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不利于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开发。

三、优化头孢地尼合成方法为了克服传统头孢地尼合成方法的缺点,科学家开始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头孢地尼。

例如,基于氨缩醛的环化反应可以被替换为三咪唑等物质的氮同位素替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1-取代硫醇很少氧化并且其合成价格较低。

此外,氮同位素替代反应的步骤也比传统方法少,因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

此外,喹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是头孢地尼合成中使用广泛的替代合成方法之一。

该化合物的合成速度快、产率高,过程简单,并且可以在大型生产中应用。

使用喹唑酮合成头孢地尼的反应中,所使用的闭环化合物与7-ACA的聚合物只有一个很小的拆分步骤,在这个步骤中,闭环化合物的氯化物被消除,从而得到头孢地尼。

关于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

关于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

关于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摘要:本文重点就头孢克肟的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和完善进行了研究,实践发现,此工艺较传统合成工艺不仅收效得到了有效提高,而且大大简化了工艺操作过程。

关键词: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技术工艺改进随着头孢类药物的不断发展,有关此类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我国医药领域的发展重点。

本文先就中间体合成工艺中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就头孢克肟传统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和研究。

一、中间体合成工艺中常用方法分析1.溶剂法溶剂法的优点是操作简易、反应剂利用充分、废液产生量低、消耗定额低,且温度稳定。

2.熔融反应熔融反应的优点在于处理过程简便,配比合理,过程产生的三废少,对环境十分有利。

3.催化反应一个良好的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反应的速度,还能减少生产原材料的浪费,使反应更充分,因此,筛选出合适的催化剂是石油化工生产应当重视的重要环节。

4.电解合成通过电解合成进行生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应当充分的利用电解合成。

5.外场反应科技前进的动力很好的推动化学反应技术,运用超声、激光、微波、核辐射以及超高压等高科技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力场。

6.生化技术用生物化工的方法可以将乙烯制成环氧乙烷、丙烯制成环氧丙烷、淀粉制成酒精,还可以利用煤制备出甲烷,不对称合成食品添加剂、医药与香料。

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制品,例如生物农药、石油蛋白以及生物肥料等。

二、头孢克肟的中间体及其合成工艺作为头孢克肟合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侧链,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活性硫酯的合成对于头孢克肟的生产而言十分关键。

对于次中间体而言,其合成方法很多,多数均是将乙酰乙酸丙烯酯等作为原料,使其同对硝基苄溴发生水解反应而实现的。

对于这类合成工艺来说,有些由于原料较难进行制备,或需要使用价格较为昂贵的钯盐,因此,均无法很好地适合工业的大规模生产。

本文结合多种文献资料,对各种合成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终选择了乙酰乙酸甲酯作为合成原料,经过溴化反应得4-溴乙酰乙酸甲酯(1),经亚硝化反应得4-溴-2-羟亚胺基乙酰乙酸甲酯(2),经环合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羟亚胺基乙酸甲酯(3),经醚化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甲酯(4),经水解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5),最后经过硫酯化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2-苯并噻唑硫酯(6),这六步实现了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实践表明,此合成工艺没有特殊反应,且容易进行操作,所获得的产品质量也相对较好。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地尼的工艺改进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地尼的工艺改进
母核合成是头孢地尼合成的核心步骤,通常采用四氢呋喃为溶剂,以碱为 催化剂,加入相应的侧链进行缩合反应。
现有合成工艺的问题
现有合成工艺中,侧链的保护基 引入和脱除是关键步骤之一,但 存在操作复杂、收率不高等问题

在母核合成步骤中,四氢呋喃的 使用量较大,且需要使用碱催化 剂,导致成本较高且对环化脱保护基反应条件,以减少 副反应的发生,提高目标产物的 纯度。
新反应条件的探索
1 2
新反应介质
探索使用新型反应介质,以改善反应动力学和选 择性。
微波辅助反应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
3
高压催化反应
采用高压催化反应技术,提高反应活性和产率。
催化剂的选择和优化
好。
在成环反应步骤中,现有工艺需 要使用高温高压的条件,导致设 备要求高、能耗大、生产效率低
等问题。
03
头孢地尼合成工艺的改进方案
合成工艺的优化
01
优化起始原料
选择具有高反应活性和纯度的起 始原料,以减少中间反应步骤和 提纯难度。
02
缩合反应条件优化
通过调整缩合反应温度、压力、 催化剂用量等条件,提高缩合反 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结果讨论和结论
01
常规的酸催化合成工艺由于反应条件较为剧烈,收率较低,产品质量 不稳定。
02
改进的合成路线在原有基础上加入催化剂,控制反应条件,得到的产 品质量稳定,收率较高。
03
采用全新的合成路线,使用绿色化学方法得到的头孢地尼产品质量高 ,收率可观,更符合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
04
综上所述,通过改进头孢地尼的合成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收 率,同时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

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原料选择与处理的优化:头孢噻肟钠的合成过程中,原料的选择以及处理对产率和纯度等关键指标有着重要影响。

针对这一点,研究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寻找最优的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以提高产率和纯度。

2.催化剂的改进与应用:在头孢噻肟钠的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应用对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催化剂的筛选和改进,选择了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并优化了其使用条件,从而提高了合成过程的效率和产率。

3.反应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头孢噻肟钠的合成是一个多步反应的过程,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和控制对于提高产率和纯度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反复实验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精确的控制,从而提高了头孢噻肟钠的产率和纯度。

4.综合工艺流程的设计与改进:头孢噻肟钠的合成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反应,对整个工艺流程的设计和改进能够进一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究人员对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与改进,通过减少中间产物的生成和反应步骤的优化,提高了头孢噻肟钠的合成效率和产率。

5.新型工艺的应用:为了减少废物产生、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研究人员还尝试了一些新型工艺的应用。

例如,采用溶剂的回收再利用和废液处理等方法,减少了化工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之,头孢噻肟钠的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中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原料选择与处理的优化、催化剂的改进与应用、反应条件的优化与控制、综合工艺流程的设计与改进以及新型工艺的应用上。

通过这些创新和优化,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成本和环境污染,进一步推动头孢噻肟钠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一种酶法合成头孢地嗪钠的工艺[发明专利]

一种酶法合成头孢地嗪钠的工艺[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酶法合成头孢地嗪钠的工艺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赵康,朴哲,王玲,李建国
申请号:CN201610718954.5
申请日:20160825
公开号:CN106337075A
公开日:
201701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料药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酶法合成头孢地嗪钠的工艺,本发明首次采用固定化头孢地嗪合成酶,利用TACA、氨噻肟酸衍生物作为起始反应物制备头孢地嗪钠,使得该反应过程完全,反应时间更短,提高了反应收率,头孢地嗪钠质量更好,纯度更高,收率更高。

申请人: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地址:272073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诗仙路16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苗峻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种是头孢噻肟酸[4]或头孢噻肟钠与MMTA在 碱性条件下缩合,生成头孢地嗪酸,然后成钠盐生 成1。该路线虽然工艺简单,但原料头孢噻肟酸或头
收稿日期:2009-02-03 作者简介:李爱军,男,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及精细化学品研究,E-mail: liaj@
846 .
头孢地嗪钠合成工艺改进 李爱军等
一种是用(6R,7R)-3-乙酰氧甲基-5-硫-7-氨基-8氧-1-氮杂二环辛-2-烯-2羧酸(7-ACA,2)与2-巯基-4-
甲基-5-噻唑乙酸(MMTA)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生成7氨基-3-(5-羧甲基-4-甲基-1,3-噻唑-2-巯甲基)头孢-2烯-2-羧酸(3)[2],然后硅烷保护的3与2-顺-甲氧亚氨 基-2-(2-氨基噻唑-4-基)乙酸(AE)的对甲苯磺酸酐反 应[3],最后成盐得到1[4,5],本工艺路线主要缺陷是: AE的混合酸酐制备温度较低,杂质较多,操作复 杂,且用大孔树脂提纯,因此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上接第844页)
[10] 渡边学, 中桥正晃. 麦迪霉素高产菌株: 中国, 1896226A [P]. 2007-01-17.
[11] Hara O, Hutchinson C R. A macrolide 3-O-acyltransferase gene from the midecamycin-producing species 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J]. J Bacteriol, 1992, 174(15): 5141-5144.
二氯甲烷、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活性 炭、六甲基二硅胺烷、乙醇均为分析纯试剂; 7-ACA、2-巯基-4-甲基-5-噻唑乙酸、AE活性酯、异 辛酸钠均为工业品。1H-NMR用Bruker公司AM-500 型核磁共振仪测定。 1.2 实验过程 1.2.1 7-氨基-3-(5-羧甲基-4-甲基-1,3-噻唑-2-巯甲 基)头孢-2-烯-2-羧酸(3)的合成
[5] Martin W.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efodizime sodium: US, 5126445[P]. 1992-06-30.
[6] 李爱军, 周雪琴, 李巍. 头孢地嗪钠的合成研究[J]. 中国抗 生素杂志, 2005, 30(6): 332-335.
Key words 7-ACA; cefodizime sodium; synthesis
头孢地嗪钠(cefodizime disodium,1)是德国 Hoechst公司开发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品对β内酰胺酶稳定,安全长效,抗菌谱广泛,且耐受性 好,不良反应少,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极具潜力的 品种。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 国家和地区上市,自2001年以来,药物1在我国的销 售稳步增长。1的合成方法较多[1],但具有实际意义 和产业价值的合成方法主要有2种:
在1000mL反应瓶中加入蒸馏水(500mL)、2 (54.4g,0.2mol)和MMTA(41.4g,0.22mol),用30% 氢氧化钠溶液调pH6.5,升温至80℃反应2h。反应完 毕降温至30℃,加活性炭同温搅拌脱色30min,过 滤,脱色液盐酸调pH3.8,搅拌1h,过滤,40℃真空 干燥,得类白色结晶粉末3(65g,80.9%,文献[2]为 76.3%)。1H-NMR(DMSO-d6)δ:1.98(3H, s), 3.26(2H,
洗去,避免了pH值过高的问题。 本合成工艺比较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生产成本
降低,以7-ACA为计算基准,摩尔总收率可达63%。 参考文献
[1] 卢娥辉, 郑熙展, 林惠安. 头孢地嗪钠合成路线图解[J]. 中 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 40(3): 233-236.
[2] Trodel R, Wieduwit M.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TACA: US, 5521308 [P]. 1996-05-2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efodizime sodium. Method The reaction between 7-ACA and 2-mercapto-4-methyl-5- thiazolylacetic acid to give 7-amino-3-(5-(carboxymethyl-4-methyl-1,3thiazolyl-2- yl-thiomethyl)-ceph-3-em-4-carboxylic acid, which was conducted with 2-(2-amino- thiazol-4-y1)-2-(Z)methoxyiminoacetic acid S-benzthiazolyl thioester and sodium 2-ethylhexanoate to yield cefodizime sodium. Result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compound was confirmed by 1H-NMR. The total yield was 63%.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a more reasonable operational route f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efodizime sodium.
基-1,3-噻唑-2-巯甲基)头孢-2-烯-2-羧酸,其与AE活性酯反应生成头孢地嗪酸,最后头孢地嗪酸与异辛酸钠反应成头孢地嗪
钠。结果 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总收率可达63%。结论 本文为头孢地嗪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较为合
理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7-ACA;头孢地嗪钠;合成
中图分类号:R978.1+1
[13] 赵选民. 试验设计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91228.
制备中间体4时,文献[3]采用的是AE与对甲苯磺 酰氯反应生成的混合酸酐,此酸酐采用原位生成, 虽然操作简单,成本稍低,但由于混合酸酐的反应 活性较高,生成中间体4的反应温度需在-15℃左右 进行,提高了能耗,且由于没有经过提纯,生成了 大量杂质,致使4的纯度不高,故此种方法已经在工 业上被淘汰。
近年来,随着AE活性酯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使AE活性酯的售价降低,纯度提高(大于99%),市 场供应充足,其在头孢菌素工业上得到了普遍应
H2N
H S
N
O
O
O OH O
2
MMTA H2O
H2N H S
N O
O
SS
OH
O OH
N
3
AE活性酯 CH2Cl2
S
N H2N
NOCH3
H N
H S
O N
O
O
SS
OH
O OH
N
异辛酸钠 EtOH
S
N H2N
NOCH3
H N
H S
O N
O
O
SS
ONa
O ONa N
4
1
图1 头孢地嗪钠(1)的合成路线
Fig. 1 The synthesis route of cefodizime sodium(1)
在合成头孢地嗪钠时,文献[4]中采用的成盐剂是 无机碱碳酸氢钠,由于在成钠盐的过程中,碳酸氢 钠很难溶于无水乙醇,分离得到的头孢地嗪钠中, 常常含有大量的游离碳酸氢钠,使1的pH值大于9, 难以满足药物标准要求。而采用易溶于乙醇的异辛 酸钠[5],通过乙醇洗涤滤饼,就可将游离的异辛酸钠
. 847 .
文献标识码:A
Synthesis of cefodizime sodium
Li Ai-jun, Liu Qian-Chun and Feng Bao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孢噻肟钠本身就是一种头孢类药物,价格昂贵,只 适用于生产该原料的生产厂家生产头孢地嗪钠。
本文借鉴头孢曲松钠工业化生产工艺中的先进 方法,在我们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6],改进了文 献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缺陷,提出了 一条以7-ACA、AE活性酯[2-(2-氨基-4-噻唑基)-2-(甲 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为主要原料,生产1 的合成工艺(见图1),该方法收率高,操作简单,原 材料易得,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s), 3.46(2H, m), 4.97(2H, m), 5.02(1H, d), 5.61(1H, d), 6.75(1H, s), 7.30(2H, s), 9.60(1H, d)。
1.2.2 头孢地嗪酸(4)的合成 在500mL反应瓶中加入二氯甲烷(300mL),室
温边搅拌边加入3(40.1g,0.1mol)、六甲基二硅胺 烷(27g,0.2mol)和AE活性酯(42g,0.12mol),同温 度反应6h,加入水(200mL×3)萃取,合并水层, 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3.5,过滤, 用水(50mL)洗涤,40℃真空干燥,得类白色结晶4 (53.0g,90.6%,文献[3]为84%)。 1.2.3 头孢地嗪钠(1)的合成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年11月第35卷第11期
用。由于AE活性酯中硫原子的强供电性降低了羰基 的亲电性,使AE活性酯的亲电性较混合酸酐低,从 而避免了一些副反应的进行,得到的产物纯度高, 而且操作简单。反应中加入的保护基六甲基二硅胺 烷与3中的氨基反应,形成的中间体易溶解于溶剂二 氯甲烷中,而使反应成为均相反应,有效减少了具 有过敏作用的多聚物的形成,提高了4的纯度。六 甲基二硅胺烷也可用三甲基氯硅烷与三乙胺体系代 替,但三甲基氯硅烷易水解,对湿空气敏感,反应 需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且不易储存,不适合工 业化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