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
浅谈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
浅谈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1. 引言1.1 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1.2 分层教学的意义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帮助。
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分层教学的原则1. 学情分析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科兴趣和学习风格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确保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循序渐进原则:分层教学要按照学科教学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 个性发展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合作共建原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多元评价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6. 教师引导原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分析OBE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特点,研究了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与实施。
结合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论证了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通过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OBE理念、大学英语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存在着学以致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借助于OBE(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将大学英语教学纳入到实践教学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
OBE理念强调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基于OBE理念,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实践教学模式和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从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OBE理念和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实际应用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分析OBE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揭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特点,探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方法,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 提高了他们 自主学习的能力。由 此, 确保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 中各层次间的竞争机制 ,
大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 发 了他们 的学 习 激
激情。
多额外的工作量 。自20 09年起 , 外国语学院与学校教
务处联合开发 了“ 分层教学教务系统” 极大地降低 了 教师的工作量。同时, 针对一些班级实习时间不同步
收稿 日期 : 1 0 2 0—1 2 1— 2
1 06 ・
注重 目标管理转 变为 注重质 量 管理 。
() 2 实行分层教学后将打破专业及原 自然班的界 限, 课程安排采用“ 模块化” 分级模式 , 分学院在一 即: 周内分别安排几个英语时间段 , 在英语时 间段只安排
上英语课 。
而更 加促进 了他 们课 后对 教 材分 析 、 展 , 扩 对学 生 自主 学习 的引导 。同时很 多教 师也 因此 完成 了多篇 分层教 学 的相 关论 文及 相关 课题 的 申报 。
() 3 为形成学生个性化学 习英语 的方法 , 增强学
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 增强学生 自主学习英语 的能 力, 尽量按 照教育部 提 出的 “ 英语 个 性 化 ( 受 时 间和 不 地点 的限制) 习、 学 互动式学 习” 的要求 , 充分利用网
生进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而被 国内高校大学 英语教学普遍关注l 。国内高校层次有所不 同, 1 ] 因此 各类别高校分层教学也因此在实施 的过程中有一定 的 差异 。重庆文理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 普通高校, 根据学校实际, 08年 9月起开始针对 自2 0 新生实施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 , 经过近 2 年的实践 , 教 学效果 明显 , 二年级学生英语 C T一 E 4过级率较上一 届提高了 34 .%。因此 , 对重庆文理学院这类 以培养 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 过程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及分析, 会对全 国类似高 校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发展探索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发展探索【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找准定位,推行符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双语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形成错位竞争,为社会培育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新形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二级学院教研项目“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双语教学发展对策与路径探索”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1-02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新形势(一)国内办学环境竞争激烈,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定位雷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举世瞩目,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增长较快。
我国现有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有600余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面对如此激烈的办学竞争,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只有立足服务区域,找准特色,推行以应用为本,提升素质,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例如,西昌学院创建了“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把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主攻目标,这样才能在高教生态中找到发展空间。
(二)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
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推进“双师教育”,其所对应的毕业生都是手持多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这是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推行的新型教育模式。
而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双语人才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对越来越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判断的一个基本标准。
(三)一方面生源紧缩,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类高等学府、普通二本院校和三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
高教新要求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分析与对策
高教新要求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分析与对策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上,亟需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
文章阐释了实施英语分级教学的现实意义,并构建了系统化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以及相应的软硬件改革措施。
关键词:分级教学课程改革模式举措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34—02处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正呈现出由传统的单科性向多样性乃至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社会需求、学生层次、专业设置的多样化直接导致了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基础的现实差异。
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在语言教学上的先进理念,甚至与我国传统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也相背离。
因此,为更好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文件精神,更为贴切地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设置必须改革。
一、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现实意义《三十条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新世纪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
深入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正是符合文件精神,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其体现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化。
分级教学更具针对性,基于学生基础和层次差异,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水平提高。
分级教学为不同起点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和教学进度,有助于学生化压力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实施因材施教,突出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是实现教师职能转化。
教师角色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者、中心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化,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由传统的灌输式向启发式、互动式、反思式转变。
大学教师在分级动态教学中从事的是颇富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如互动讨论、正向激励等,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学术与理念的双重成长。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金课”的探索与建设
赢”。
3.2塑造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应该从教材上解决问题。教材是课程的核心,应用
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应该有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英语教材。纵观目前的教材情况,大学英语类的
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新一代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全新版)等,这些教材都是针对全国普通高等
2.3教学平台建设与实际不符,缺乏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 虽然目前不少高校都在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是很多都是依托于学习通、U校园等既有平台,
没有依据本校校情、学情来设计符合各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学生需求的平台。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师生沟通 方式。教师的教学多局限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也多数仅限于课堂上。部分懒惰的学生不能有效利用课 堂时间,在课后也无法与同学或教师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互助,课后学生自学的手段和方式都极为匮乏。学 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质量不高。
院校的学生编写的通用英语教材。从教材内容和设计上看,更类似于高中教材的延伸和深化,并无本质的
不同。笔者认为,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具有专业导向。金融类专业的大学英语,应
该选用金融类英语教材;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大学英语,应该选用旅游管理类英语教材。只有根据专业需
求,学生才会深刻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理解学习英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塑造以学生为中心、专
对学生的兴趣、学科目标、学习任务、学业基础,去粗取精、精挑细选、合理配置。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课程可
以设置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同时在网络上添加相应的不同专业英文原版阅读材料,并且设置不同的难
度梯度,就能让在线阅读更好地符合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尤其是英文
听力。职场实训的机会或许比较难得,但是在网络平台上就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场景下的职场英语演练,从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
2018年40期总第428期ENGLISH ON CAMPUS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文/黄丽萍引言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教学的实际需要”和“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应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
之后,为解决传统班级中各个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尝试,进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也纷纷加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中。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不可否认,分级教学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策略,以期探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更加合理有效地实施和推广的办法。
一、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概况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供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
目前,我国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包括本科办学历史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部委或行业转制地方管理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自1999年以来新设本科院校。
根据育部2017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
地方本科院校占全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近一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与重点本科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生源英语实力较低、师资力量较薄弱的问题,因此,他们在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很大的挑战。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在全国地方本科院校积极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过程中,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于2013年开始探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浅谈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
浅谈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1. 引言1.1 什么是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和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级进行教学和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提高整体英语水平。
分层教学可以有效避免在同一班级中英语水平差距过大导致的教学难度不均等问题,让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分层教学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不同学生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值得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2. 正文2.1 为什么需要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而设计的。
大学生的入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较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需要从基础开始学习。
如果所有学生都按照相同的教学进度和难度来学习,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分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老师不考虑这些差异,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会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进度,一些学生则会感到学习无聊。
而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是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趋势,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测试,以确定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
大学英语“i+1”理论与分级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i+1”理论与分级教学研究【摘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大势。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其理论基础是西方学者提出的“i+1”理论和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i+1”语言输入理论及因材施教原则为指导,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分级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就分级教学的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i+1理论;因材施教引言教育部高教司近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
分级教学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要求》在教学要求上提出了“三层次,三要求”,即大学英语的英语教学要求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新要求的颁布使得分级教学的实施有了依据和学校的支持。
《要求》的出台承载着革新外语教学的任务,寄托着社会对外语教学和改革的希望——分级教学能从根本上解决在一个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班级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
1 i+1理论与分级教学美国着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i+1理论指出,i(input)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
i+1是指高出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
如果语言输入远远高出语言习得者的语言水平,即i+2,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语言习得者现有水平,即i+0,i-1,学生会感觉太难或者太容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输入”。
i+1被视作教师所应提供给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摘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问题。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明确了制定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体系建立以及实践环节安排。
结论部分强调了制定大纲的重要性,指出持续改进与更新的必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要素,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引言、背景介绍、制定目的、研究意义、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体系建立、实践环节安排、制定大纲的重要性、持续改进与更新、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而是一种必备的生存能力。
学校在制定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制定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2 制定目的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学习重点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可以规范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还可以促进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更新,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提升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大纲既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
1.3 研究意义《大学英语》课程是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和分析本课程的研究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大纲的制定和课程的实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探索
2020年第19卷第15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探索□孙佳佳【内容摘要】高校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改革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教学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具备行业资料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翻译水平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进行大学英语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要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新课程设置;最后指出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改革传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希望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实现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廊坊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编号:K2018-2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孙佳佳,廊坊师范学院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益推进和各行各业国际合作项目的增多,对当代大学生的翻译学习有了新的要求,各大高校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也更为侧重培养学生实际对外交流能力。
所以翻译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大学生就业和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翻译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一、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翻译水平能检验学生英语的基础知识水平,但是翻译能力,作为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这五大核心技能之一,之前一直处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边缘化状态。
因为大多数的英语翻译教学仅限于课文的翻译以及书本上翻译题型的讲解,在翻译教学中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内容与方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下,实现通过翻译教学来培养行业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且实用型的翻译人才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翻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之前的文学翻译,诸多学者指出教学与研究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其融入到经济市场的需求中去。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分级教学的应用探究
2018年04期总第392期高等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分级教学的应用探究文/王兴刚【摘要】在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在因材施教理念中,分级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分级教学【作者简介】王兴刚(1981.2- ),男,汉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文学。
在大学阶段中,英语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课程也展示出了诸多问题。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教育者习惯性的应用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会考虑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只是一味的采用相同的模式,这就会在无形当中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于此,构建出一种崭新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是所有高校英语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问题。
一、分级教学法的概念1.分级教学法概述。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教育者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制定的。
而分级教学法则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角度入手,通过将学生分成多个级别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教育者则从之前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在旁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化表现,设计不同级别的测验和考试活动,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能力定位的“发展区域”中更加轻松的学习英语。
2.分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分级教学法是依照“因材施教”理念所制定的,其中包括学生本身的资质和教育者的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将分级教学法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教育者和学生都要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切记不要过早下结论,应当充分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教学价值。
外语专业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
外语专业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发表时间:2010-08-16T16:59:34.920Z 来源:《新学术论坛》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刘哲[导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天津外国语大学 300204 刘哲摘要: 本文分析了天津外国语学院对语言专业学生进行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总结了本校的实践经验及成效,并指出目前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外语专业;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以此为指导,许多高校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把分层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实践和研究。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指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途径来适应学生差异,旨在大面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策略。
(戴庆宁,2005:93)。
1.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他的语言输入假说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i+1输入原则。
克拉申指出,人类系的语言的惟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的处于i+1水平的语言输入。
只有这种语言输入才能是学习者收到理想学习效果。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i,则输入的内容为i+1水平。
该原则的实质内容是语言输入总体难度部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
这样,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以及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逐渐提高齐使用目的语的技能。
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看法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与挑战In the real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bate surrounding the necess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y settings has been a perennial one. This approach, which tailor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to the proficiency level ofindividual students, promises to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by addressing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lso pos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ensuring equitable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The primary advantage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is its ability to cater to the varying levels of proficiency among students. By dividing students into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structors can tailor their lessons to me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each group. This approach ensures that students do not feel overwhelmed or bored by the content, as they are learning at a pacethat is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abilities. As a result,students are more engag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improved academic performance.Moreover,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also promote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learning. By acknowledging the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this teaching method encourages instructors to create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el valued and motivated to participate. This, in turn, fosters a positive learning culture that is conducive to acade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However, while the benefits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are numerous, there are also several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is the potential for inequality in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If grading is based solely on language proficiency, it could exclude students with lower levels of English from accessing advanced courses or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 growth. This could create a two-tiered system where students are effectively separated based on their language skills, leading to disparities in educational outcomes.Additionally,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requir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 to implement effectively. This includes adequate staff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 well-designed grading system that can accurately assess student proficiency. Without these resources, the potential for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to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may be limited.Furthermore, the grading process itself can be subjective and challenging to administer consistently.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level for each student requires a thorough assessment of their language skills, which can be time-consuming and difficult to standardize. If the grading process is not implemented fairly and consistently, it could lead to student dissatisfaction and distrust in the system.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the move towards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represents a positive step towards more personalized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To ensure its success, however, it is crucial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for inequality, ensure adequate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to its implementation, and strive for consistencyand fairness in the grading process. By doing so,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the way we approach languag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leading to better outcomes for students and more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与挑战**在大学教育中,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一直存在着广泛的讨论。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22021年28期总第572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提出的概念,旨在通过学科融合、重组、跨界与交叉,利用新技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跨领域学习。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如何转型发展、凸显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厘清了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内涵,奠定理论框架,明确新文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要求,然后分析了英语专业面临的学科危机、时代挑战、供需失衡、专业壁垒等发展困境,最后从跨学科融合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了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作者简介】杨洋(1983.01-),女,湖北武汉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1.202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Q2021134);2.2021年校级科研课题思政专项“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隐性育人的路径探究”(课题编号:KYSZ-2021-13);3.2020年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YYSZ045)。
引言在国家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下,作为文科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专业该如何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新建本科高校693所,占我国1265所本科高校的56.88%,这些高校的英语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立足校本特色,探索转型发展路径?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内涵英语专业以培养专门英语人才为目的,包括学习研究该语种的学生和教师、以英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35期总第683期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摘 要:“四新”对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应用型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着服务地方经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型要求。
面对不断出现的发展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研究了当前大学英语发展的背景要求及其新的内涵后,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教学;地方应用型高校;问题及对策作者简介:高荣涛(1980-),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刘燕春,孙鹏,宁小娟,刘珍龙,河北北方学院。
一、研究背景新文科的理念源于美国希拉姆学院。
他们倡导用现代思维方式对传统文科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具体表现形式是:学科专业重组、文理融合发展,同时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渗透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传统学科当中,以帮助学习者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自我提升。
新旧文科相比较而言,“旧文科”秉持分科治学的观点;新文科则要求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强调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种种壁垒,实现各学科间的大融合。
我国在2019年启动建设新文科。
同时推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并倡导“四新”理念,施行覆盖高等教育全域的“质量中国”目标,部署实施 “双一流”建设等多项措施。
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发展趋势,大力提倡发展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这是高校发展中的必然过程。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应该同新文科建设两者相结合。
具体到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在服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过程中,大学英语的建设和发展同样应该为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其中应该注意准确把握应用型地方高校新文科中大学英语建设的内涵,这是亟待思考的事情。
二、 大学英语课程新时期建设的内涵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个体系,通常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三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与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作为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这些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级别,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和需求。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他们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将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势必会出现教学进度过快或者过慢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或者学习兴趣的丧失。
而通过分级教学,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教学内容和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普遍具有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传统的大课教学往往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通过分级教学,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班级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而传统的大课教学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和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和需求。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的就业市场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英语水平已成为他们就业的硬性要求。
通过分级教学,可以确保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一定的英语水平,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进一步探索和推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