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一通假字
通假字
通假字通假字本字例句颁斑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齐桓》)板版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报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暴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罢疲倔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过秦论》)被披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屈原》)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倍背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裁才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促织》)唱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陈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荆轲》)槌捶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孔雀》)绌黜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从纵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厝措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读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而尔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反返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屈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屈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论语》)衡横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核舟记》)盍何盍亦反其本矣。
(《齐桓》)还环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荆轲》)惠慧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见现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菁精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黄花岗》)景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纪记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黄花冈》)决诀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促织》文言现象、翻译、选择、简答【必修下册】
《促织》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通假字:①昂其直.:“直”通“值”,价值。
②手裁.举:“裁”通“才”,刚刚③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④而.翁归:“而”通“尔”,你,你的⑤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2、词类活用:①岁.征民间:名词作状语,每年②笼.养之:名词作状语,用笼子,放进笼子③昂.其直:形容词的使动,使……高④辄倾.数家之产:形容词的使动,使……倾尽⑤杖.至百:名词作动词,用杖打⑥笼.归:名词作状语,装进笼子⑦取儿藁.葬:名词作动词,用草席裹⑧劣.之:形容词的意动,认为……低劣⑨高.其值:形容词的使动,使……高⑩细疏.其能:名词作动词,讲述⑪益奇.之:形容词的意动,认为……奇特⑫裘马..扬扬:名词作动词,穿皮衣骑大马⑬力.叮不释:名词作状语,用力⑭成述其异.:形容词作名词,奇异之处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名词活①然睹促织:然而②俨然类画:……的样子③成然之:以……为然,认为……是对的笼①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②笼归:用笼子装责①因责常供:要求,责令②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③每责一头:索要,索取④以塞官责:责任,差使⑤受扑责时:责罚靡①靡计不施:无,没有②虫尽靡:倒下顾①成顾蟋蟀笼:回头看②徘徊四顾:看,环视③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发①窃发盆:打开②探石发穴:掏③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售①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②亦无售者:买岁①岁征民间:每年②成有子九岁:年龄③不终岁:年令①令以责之里正:县令②急解令休止:使,让上①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②上于盆而养之:放置益①死何裨益:好处②成益愕:更加掷①帘内掷一纸出:抛,扔②虫跃掷径出:腾跃异①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②成述其异:奇特本领过①裘马过世家:超过②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强①乃强起扶杖:勉强②少年固强之:迫使中①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②中绘殿阁:当中信①宰不信:相信②信夫:确实尚①宫中尚促织:崇尚,爱好②虫宛然尚在:还,仍然(三)特殊句式: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倒装句(定语后置句)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③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④非字而画:判断句⑤杖至百:被动句⑥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⑦既而得其尸于井:介词结构后置二、重点句子翻译: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翻译:莫非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2、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通假字专项练习
通假字专项练习1.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③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④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⑤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⑦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⑧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⑦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②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之战》)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⑤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⑧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A.①③④⑦ B.③⑤⑦⑧ C.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②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④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⑤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⑥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东南飞》)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⑧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A.①③⑤⑦B.①③⑤⑧ C.③⑤⑥⑧ D.②⑤⑦⑧4.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③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⑤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促织》)⑥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⑦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⑧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⑦ C.①③⑥⑧ D.③⑤⑦⑧5.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赤壁之战》)②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③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⑤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⑥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促织》)⑦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传》)⑧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⑧ C.③④⑥⑦ D.③④⑦⑧6.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刺秦王》)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③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赤壁之战》)⑥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⑦被明月兮宝璐.(《涉江》)⑧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列传》)A.①④⑤⑦ B.①④⑦⑧ C.④⑥⑦⑧ D.③④⑥⑦7.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③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信陵君窃符救赵》)④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齐桓晋文之事》)⑤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⑥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⑦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⑧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硕鼠》)A.②④⑥⑦ B.④⑥⑦⑧ C.②④⑦⑧ D.②④⑥⑦8.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崤之战》)②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④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⑤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⑥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指南录>后序》)⑦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⑧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壁之战》)A.①②④⑥ B.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⑦ D.④⑤⑦⑧9.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指南录>后序》)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④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⑥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⑦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⑧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A.①②⑤⑧ B.①③⑥⑦ C.③⑤⑥⑦ D.③⑤⑦⑧10.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雁荡山》)③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④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⑤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⑥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⑦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⑧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A.①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⑧1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写出所通的字.①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赤壁之战》)②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③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⑤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⑥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浪淘沙》)⑨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至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卡姓名:______________1-10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题:题号通假字本字意义题号通假字本字意义①⑥②⑦③⑧④⑨⑤⑩通假字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10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C B B C C D D11题:题号通假字本字意义题号通假字本字意义①卒猝突然⑥绌黜(被)罢官②有又连词,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⑦属嘱嘱咐③说悦高兴⑧尊樽杯④直值价格⑨滋兹这⑤坐座座位⑩食饲喂养【说明】1.①无通假字②报—赴③无通假字④还—环⑤无通假字⑥惠—慧⑦无通假字⑧衡—横2.①反—返②雷—擂③无通假字④无通假字⑤无通假字⑥无通假字⑦决—诀⑧菁—精3.①无通假字②被—披③无通假字④禽—擒⑤无通假字⑥取—娶⑦诎—屈⑧无通假字4.①无通假字②板—版③无通假字④倍—背⑤裁—才⑥无通假字⑦唱—倡⑧无通假字.5.①无通假字②绌—黜③无通假字④无通假字⑤厝—措⑥而—尔⑦反—返⑧无通假字6.①决—诀②无通假字③无通假字④畔—叛⑤无通假字⑥无通假字⑦被—披⑧内—纳.7.①无通假字②无—勿③无通假字④罔—网⑤无通假字⑥无通假字⑦乡—向⑧女—汝.8.①乡—向②取—娶③无通假字④振—震⑤无通假字⑥无通假字⑦信—伸⑧无通假字9.①展—辗②无通假字③被—披④无通假字⑤受—授⑥无通假字⑦孰—熟⑧奉—捧.10.①无通假字②无通假字③藏—脏④適—谪⑤无通假字⑥指—旨⑦无通假字⑧要—邀.。
通假字高考知识点
通假字高考知识点通假字,指的是一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却不同的汉字。
在中文中,通假字的存在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尤其是在考试中,会经常出现混淆的情况。
因此,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通假字。
比如,“贝”和“倍”,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但意义却完全不同。
在考试中,如果没有正确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就很容易将两者混淆,从而导致答案错误。
再比如,“雨”和“语”,两者读音相同,但一个表示天气,一个表示语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开”和“揩”,“戈”和“割”等等。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决通假字混淆的方法。
首先,需要做到注重上下文语境。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判断通假字的具体意义。
其次,可以通过熟练记忆常见的通假字组合,以加强记忆。
比如,“贝”和“倍”,“戈”和“割”等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语法知识,如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来更好地理解通假字。
然后,我们来看看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
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会出现相关的干扰选项。
有些选项可能会使用通假字,以此来迷惑考生。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需要细致阅读题目和选择项,区分干扰项和正确选项。
此外,在写作文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通假字的使用。
因为在表达意思时,如果使用了错误的通假字,可能会给人造成误解,影响写作的质量。
最后,为了更好地掌握通假字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加深理解。
经典文学作品中通常会有较多的通假字使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我们对通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相关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是很好的练习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通假字知识。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通假字的知识,避免在考试中犯下低级错误。
掌握通假字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因此,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充分重视并深入学习通假字知识,努力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高一语文词语试题
高一语文词语试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而绝江河(断绝)善假于物(借助)B.因遗策(沿袭)赵奢之伦制其兵(控制)C.孰能无惑(疑难问题)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D.养生丧死(为……办丧事)鸡豚狗彘之畜(畜养)【答案】D【解析】A项,“而绝江河”中的“绝”应是“渡过”的意思。
B项,“赵奢之伦制其兵”中的“制”应是“统帅”的意思。
C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通”应是“普遍”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而绝江河B.蚓无爪牙之利C.以为轮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选D。
【解析】A项,“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B项,“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C项,“以为”,古义指“把……制成”,今义是认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答案】B【解析】A项,“金就砺则利”中的“金”,金属,指刀;“金城千里”,坚固;B项,徒,名词,人;族,名词,家庭,类。
C项,前者,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差;后者,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下。
D 项,前一个“及”作动词,赶得上;后一个“及”,介词,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9分)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
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X”的感慨?【1】X处最恰当的引文是:()(3分)A.江州司马青衫湿B.如听仙乐耳暂明C.同是天涯沦落人D.杜鹃啼血猿哀鸣【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联系前文内容,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某些相通之处,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所以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通假字练习题与答案
一、练习: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秦伯说,与X人盟〔〕4.虽悔之,亦无及已然王之所大欲可知已〔〕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6.令壮者无取老妇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而摩厉之于义〔〕8.请姑无庸战〔〕9.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将免者以告〔〕10.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1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12.徐公来,孰视之〔〕1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4.少益耆食,和于身也〔〕15.太后盛气而揖之〔〕16.必勿使反〔〕17.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18.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19.无乃尔是过与〔〕20.于嗟鸠兮于嗟女兮〔〕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3.虽有槁暴一日暴之 , 十日寒之暴霜露,斩荆棘〔〕24.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5.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小知不及大知〔〕26.君子生非异也〔〕27.暴秦之欲无厌〔〕28.不辩牛马〔〕29.百有余年矣虫跃去尺有咫〔〕30.始皇既没〔〕31.赢粮而景从景从云合〔〕32.距关,毋内诸侯〔〕33.威振四海〔〕34.倔起阡陌之中〔〕35.非抗于九国之师〔〕36.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敗〔〕37.X良出,要项伯〔〕38.具言臣之不敢倍德〔〕3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0.令将军与臣有郤〔〕41.因击沛公于坐〔〕42.沛公不胜桮杓〔〕43.谨使臣奉白璧一双〔〕44.虽趣舍万殊〔〕45.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46.振之以威怒〔〕47.犹可说也不可说也〔〕48.俨骖騑于上路〔〕49.隰那么有泮〔〕5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51.所赖君子见机〔〕52.当与秦相较〔〕53.与子同泽〔〕54.爱而不见〔〕55.至莫夜月明〔〕56.南声函胡,北音清越〔〕57.某所,而母立于兹〔〕58.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59.敛赀财以送其行〔〕60.亦曷故哉〔〕二、随堂练习:指出以下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语文必修下通假字
语文必修下通假字通假字,指的是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语言演变,形成了许多通假字。
这些字虽然发音相同,但在具体用法和意义上却存在差别。
通假字的存在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字,避免在使用中出现错误。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吧。
让我们来看一组相似的通假字:森、深、神。
这三个字的发音都是“shēn”,但它们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森字表示树林茂密的样子,深字表示深远的程度,神字表示超凡的能力或者精神状态。
虽然这三个字发音相同,但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以免造成误解。
接下来是一组常见的通假字:发、罚、乏。
这三个字的发音都是“fā”,但它们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发字表示发射、发出的意思,罚字表示惩罚的意思,乏字表示缺乏的意思。
在使用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以免造成混淆。
再来看一组常见的通假字:洲、州、舟。
这三个字的发音都是“zhōu”,但它们的意义却不同。
洲字表示陆地上的一块由水环绕的地方,州字表示行政区划的单位,舟字表示一种小型的船只。
在使用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以免造成歧义。
接下来是一组相似的通假字:尘、陈、沉。
这三个字的发音都是“chén”,但它们的意义却各不相同。
尘字表示飞扬的灰尘,陈字表示过去的事物,沉字表示下沉或者沉思。
在使用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以免造成误解。
最后是一组常见的通假字:位、未、味。
这三个字的发音都是“wèi”,但它们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位字表示位置或者地位,未字表示还没有发生的意思,味字表示感觉到的味道。
在使用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以免造成混淆。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通假字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写作、阅读和学习中要特别留意这些字的用法和意义,以免出现错误。
同时,了解通假字的正确用法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D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15、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象有齿以焚其身。
C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五、 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焉:语气助词
(2)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加:更加
(3)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莫:没有
(4)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为:被
(5)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16、 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B )
A 彼且奚适也?
B 何以知其然也?
C 之二虫又何知?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的一句是(A )
A 曹公,豺虎也。
B 射之,豕人立而啼。
C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D 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8、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 )
A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高一语文词语试题
高一语文词语试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答案】A【解析】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非能水也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选B。
【解析】B项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游水”,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答案】B【解析】A项,“金就砺则利”中的“金”,金属,指刀;“金城千里”,坚固;B项,徒,名词,人;族,名词,家庭,类。
C项,前者,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差;后者,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下。
D 项,前一个“及”作动词,赶得上;后一个“及”,介词,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⑧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A.①⑦/②③/④⑧/⑤⑥B.①②/③⑤/④⑦/⑥⑧C.①⑦/②⑧/③⑤/④⑥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答案】C【解析】①⑦句都是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的爪牙,强的筋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知其事宾客。
②⑧句都是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尝于穆曹二善学琵琶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毋吾以.(因为)也。
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对曰:“千乘.(shèng,一车四马)之国,摄.(夹)乎.(在)大国之间,加.(加于)之以师旅..(军队),因.(继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气,形作名),且.(而且)知方.(义,道理)也。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民。
如其..(至于)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之,指国家大事)。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名作动)章甫..(戴着礼帽,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弹奏,名词作动词)瑟希.(同稀),铿.(kēng)尔(助词),舍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陈述)。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稳定,这里指穿上身了),冠者..(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在)沂.(yí,沂水),风.(吹风,乘凉,名作动)乎舞雩..(yú),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然..(kuì,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曾皙曰:“夫.(那)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助词)求则非邦.(国家)也与.(同欤,语气助词)安见..(怎么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相,形作名),孰.(谁)能为之大.(大相,形作名)”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大相,小相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或师焉,或不焉()二、一词多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从而师之()(之)择师而教之()郯子之徒()古之学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读之不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乎)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固先乎吾()(于)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三、词类活用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吾未见其明也。
()四、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小学而大遗()今之众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从而师之()句读之不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圣人无常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无贵无贱()五、特殊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拘于时()学于余()耻学于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可怪也欤()不必贤于弟子()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非生而知之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则曰()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l.以下划横线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2.对以下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3.以下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辟: 辩: 得: 与: 乡: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实词释义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第19篇 鱼我所欲也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可以活下去,不吃就会死亡。没有礼貌地吆喝 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不会接受;踩踏之后给他,乞丐也不肯接受。(见了) 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和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 (来说)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 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 丽而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 奉而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 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 的羞恶之心。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8.贤者能勿丧耳 9.蹴尔而与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现象、选择、简答【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2、古今异义①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②加之以师旅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3、词类活用①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②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③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勇气4、判断文言句式①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②毋吾以也:宾语前置③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⑦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⑨为国以礼:状语后置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①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②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③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④比及三年:比及,等到⑤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⑥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⑦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⑧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⑨咏而归:咏,唱歌⑩吾与点也:与,赞成6、解释重点虚词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②毋吾以也:动词,认为③则何以哉:动词,做④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如①如或知尔:假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③如其礼乐:至于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②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③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7、一词多义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②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②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③鼓瑟希,铿尔:助词,相当于“然”④尔何如:你如①如或知尔:假如②如五六十:或者③如其礼乐:至于④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为①由也为之:管理,治理②愿为小相焉:做③赤也为之小:替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 g) 为小相.(xiàn g)B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 g) 喟.然(kuì)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g uàn)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 g)【解析】D.哂shěn。
2024届高考语文古汉语语法:通假字
2024届高考语文古汉语语法:通假字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满座重闻皆掩泣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C.早缫而绪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图穷而匕首见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刑于寡妻B.共其乏困盖亦反其本矣C.失其所与,不知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D.因人之力而敝之申之以孝悌之义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B.鼓瑟希,铿尔C.莫春者,春服既成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B.善哉!技盖至此乎C.批大郤,导大窾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8.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①弃甲曳兵而走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①或师焉或不焉①赢粮而景从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9.下列选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①君子生非异也①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①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①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①其远古刻尽漫失①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10.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契阔谈讌,心念旧恩B.榆柳荫后檐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一尊还酹江月1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齐与楚从亲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D.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12.下列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三十四)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三十四)选择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他突然说起一件令我莫名其妙....的事,我一时以为他是信口开河,但经过他一番解释,我豁然开朗。
②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只要敞开胸怀,真诚面对,谁都可以在这幅时代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笔。
③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积羽沉舟....,但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了极大的公众阻力。
④我们将矢志不渝....地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⑤《记忆中的年味》以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让人们大饱眼福。
⑥春天到了,公园里到处可见盛开的花朵,听到悦耳的鸟鸣,真是春意阑珊....,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D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
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
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①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②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③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
比喻细微的事物积累多了也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
和“已经”搭配不当。
④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
⑤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错了对象。
⑥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和“春天到了”搭配不当。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A.斧斤以时入山林..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
A项,古今义相同,“山林”,指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B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C项,“从而”:古义:从,跟从。
而,而且;今义:作连词,因此,就。
D项,“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意,怀着的某种念头。
题组一通假字
题组一通假字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樯橹灰飞烟灭D.一尊还酹江月解析:选D。
“尊”通“樽”,酒杯。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解析:选D。
A.“陵”通“凌”,欺侮;B.“具”通“俱”,全,都;C.“见”通“现”,出现。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C.主辱,臣死有余僇D.敛赀财以送其行解析:选B。
A.“见”通“现”,出现;C.“僇”通“戮”,罪;D.“赀”通“资”。
题组二一词多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D。
A.对着;阻挡。
B.适合;必定。
C.应当;判罪。
D.应当;应当。
5.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解析:选C。
A.不是;B.除了;C.责怪;D.不对,错误。
6.下列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解析:选C。
A.使担负,使承受;B.依次,凭借;C.辜负,对不起;D.违背。
题组三古今异义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选C。
A.……的原因;B.不同寻常;D.到……。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C.①②④⑥ D.③⑤⑥⑦解析:选C。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一)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一)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木否杯2、下列汉字全是会意兼形声的一组是()A.经忘婚娶B.字受闻谢C.被伪旨暮D.表监约坠3、在下列各组汉字中,意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惟惭忽恭B.佞伦作仞C.胡期朔腿D.颖颇项颍4、下列各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刀D.上云寸中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合体字的一组是()A.朱饮豪高B.即鹿朝理C.逐豕威衷D.网空伐受6、下列各组汉字中,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支肢枝歧B.裁栽哉载C.颤顶顿顾D.徒吐杜镇7、下列各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是()A.乌鸟隹虫B.刀刃兔象C.木末本标D.牛马狗豕8、《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郑”。
空格内应补入的词请从下列同义词中选一个()A.代B.攻C.侵D.袭9、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用作本意的一句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C.四鄙.之荫人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声音B.色:脸色——颜色C.狱:案件——监狱D.坟:土堆——坟墓1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若网在网,有条而不紊B.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是用其假借义的有()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故错人而思天,则万物之情。
C.八月剥枣D.吴起须故人而食。
1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字的是()A.共供免娩B.田畋并鏐C.内纳反返D.奉俸知智14、下列句中划线的字与括号里的字有异体字关系的是()A.美女妖且闲(娴),采桑歧路间B.舍其梁肉,邻有康(糠)糟而欲窃之C.洪水横流,汜(泛)滥于天下D.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暖)不足于体与?1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上形下声的字是()A.茅简翠窦零B.策雷霞盖型C.穷定鸾驾盛D.罟罩筵葺崩二、填空1. 古代书面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语法知识精讲系列(4)通假字考点精讲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的理解至关重要,经常是高考的考查内容,所以对通假字的辨识和掌握十分重要。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一、基本分类分类定义语法特点类别示例古今字不同时期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比较晚的是今字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字形结构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从古到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异体字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完全异体字淚—泪部分异体字覩—睹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声旁字”代替“形声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座)“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距关..,毋内诸侯(距—拒)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要.项伯(要—邀)二、方法指津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在语音中辨识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在字形中把握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方法内涵示例增加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声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通假字和多音字
通假字和多音字作者:蔡颖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08年第46期【知识盘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必考题型,2008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几乎都有此题型。
考试中能否准确地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的多少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笔者就初中阶段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多音字”作一盘点,但愿能对参加2009年中考的同学们解题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一种用字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之意,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我们把所代替的那个字叫做“本字”)。
古人造字是有一定规律的,要表达一个意思,就按造字方法造出一个字来。
但也未必全是这样,如表达某个意思的字还在形成过程中,则可能用其他字表示,也可能用一个同音字表示,于是这样的字就成了它的“通假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在当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之意,但有时候也用“惠”来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用的还是旧字,在后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则是本字。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
“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是本字。
学习文言文时,对“通假字”千万不要脱离课文死记硬背,而应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这样理解才深刻,记忆才牢。
二、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
读音不同,也就意味着它的词性、意义和用法不同。
因此,考生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学好文言文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fú”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
”有读“fū”的,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间”,有读“jiān”的,如:“奉命于危难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一通假字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樯橹灰飞烟灭D.一尊还酹江月解析:选D。
“尊”通“樽”,酒杯。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解析:选D。
A.“陵”通“凌”,欺侮;B.“具”通“俱”,全,都;C.“见”通“现”,出现。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C.主辱,臣死有余僇D.敛赀财以送其行解析:选B。
A.“见”通“现”,出现;C.“僇”通“戮”,罪;D.“赀”通“资”。
题组二一词多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D。
A.对着;阻挡。
B.适合;必定。
C.应当;判罪。
D.应当;应当。
5.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解析:选C。
A.不是;B.除了;C.责怪;D.不对,错误。
6.下列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解析:选C。
A.使担负,使承受;B.依次,凭借;C.辜负,对不起;D.违背。
题组三古今异义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选C。
A.……的原因;B.不同寻常;D.到……。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C.①②④⑥ D.③⑤⑥⑦解析:选C。
①“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②“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建成功,或有根据站得住;④“告诉”古义:申诉,今义:指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⑥“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现象。
B.“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C.“束发”古义:十五岁,今义:系着头发;D.“学书”古义:学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题组四词类活用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C.多可喜,亦多可悲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解析:选D。
A.“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D.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选B。
A.“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B.“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C.“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外连衡而斗诸侯D.以弱天下之民解析:选B。
A.“来”,使动用法,“使……来”;B.“鞭笞”,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C.“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弱”,使动用法,“使……削弱”。
题组五偏义复词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说出词义偏在哪一个字上。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公姥: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去来: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与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存亡: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7)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芙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耳目: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1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复词的类型并解释。
(1)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廉颇与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1.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解析:选C。
A.主张;B.道义;C.与例句均为“道理,规津”;D.意向,主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C。
A.均为度量,计算;B.均为估计;C.考虑,估计;D.均为限度。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C.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解析:选B。
A.“时间”是此时、现实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
B.“虽然”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
C.“将”动词,拿来;“来”过来,与现代汉语不同。
D.“扶持”当心、留意,与现代汉语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解析:选D。
A.“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近” 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秀才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
退卧暑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
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
哀之,可免。
”令异之。
治具出邑南。
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①北度。
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
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
”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
”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
方悟秀才柳神也。
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
”诚然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季,蝗生青兖间季:末年B.梦一秀才来谒谒:拜见C.迎拜道左道左:道旁D.瞥不复见瞥:瞥见,看见解析:选D。
D项中的“瞥”,应解释为“一瞥之时”,喻其短暂,即“倏忽,一下子”。
参考译文:明朝末年,青、兖二州发生蝗灾,并渐渐蔓延到沂县。
沂县的县令对此很担忧。
这天在公堂幕后休息时睡着了,梦中见一位秀才前来拜见,秀才头戴高冠,身穿绿衣,状貌修伟,自称有抵御蝗灾的好办法。
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日在西南道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她就是蝗神。
向她哀求,可以免却蝗灾。
”县令感到这个梦很奇怪,就置办好酒食早早来到城南。
等了很长时间,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斗篷,独自一人骑着老驴,缓步往北走着。
县令当即点燃香烛,捧着酒杯,迎上前去,恭谨地站在道旁,并捉住驴子不让走。
妇人问:“您想干什么?”县令便哀求道:“区区小县,希望能得到您的怜悯,逃脱蝗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我的机密!那就让他身受蝗害,不损害庄稼就是了。
”于是饮酒三杯,转眼间不见了。
过后蝗虫飞来,遮天蔽日,却不落在庄稼地,只是云集在柳树上,蝗虫经过的地方,柳叶全被吃光了。
县令这才明白梦中的秀才就是柳神。
有人说:“这是县官忧民所感动的。
”确实如此啊!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