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地质构造中的
应用
摘要:我国煤田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在开采中存在着断层、陷落柱、隐伏构造和地质异常等地质构造,若能事先查明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状态,就能为采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地质基础,进而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矿井,可对小断裂、陷落柱、隐伏构造、异常体等地质结构进行有效探测,并可为采煤方式选择、采区设计、巷道布置及掘进、水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准确、精细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煤矿地质构造;应用
1探测方法及技术措施
我国在煤层地震勘探中,已经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煤层地震勘探工作也将会有更多的要求。
在现场测试中,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合适的构造参数,才能指导现场生产,因此,该公司依据其所从事的地质工作,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测试方案,并结合本区表浅地层及中地层及深地层的地震地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测试工作,并通过测试,优选出适用于本区的最优构造-采集参数;这样才能得到好的3 d地震资料。
1.1煤矿概述
某煤矿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矿山,年设计产能为130万吨/年。
1.2矿井基本情况
1.2.1矿井概况
该为华北一座小型煤田,自上至下依次为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纪山西组及
多个岩系。
不过,石炭纪的大部分煤层都是不完整的,而且可采性也比较低,因
此基本上不能作为勘探的目标。
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南缘,其周围已被多个主控断层圈闭而成。
其主要构造为向西单斜,岩层倾角20-30°,断裂发育十分完善,主要由零星的
中小断裂和大型断裂组成,其整体结构十分复杂。
1.2.2地震地质条件
①地表地震条件
煤层埋深在400-430米之间,东部的地势比较高,西部的地势比较低,但大
部分都看起来很平坦。
南区河面宽约200-320米,大部分河岸上都是村落,地面
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高压电网。
相对来说,北二采区、北四采区的开采情况较南
边好。
②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该矿浅表水层相对比较稳固,水层厚度在3~4米左右,水层以下为粘土层与
粉沙层相互交错的层状结构。
大部分地震勘探及激发条件良好。
由于这条河流的
两岸都是流沙,所以只要将钻孔的深度控制在10-12米,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地震
资料。
2三维勘探设计方案
合理的勘探设计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应立足于现场,结合地质资料和前
人的研究成果;对最佳的立体地震成像方式进行了优化,并选择了适当的观测台站。
在探测方法上,由于本次目标地层最大埋深约900 m,因此,在进行了各种
探测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后,最后选定了10线8炮制规则线束式三维探测方法。
结果表明,在每个 CDP节点上,各个重叠轨道的方位特征和发射距离都比较一致,有利于改善信号质量。
在接收期间,沿水平方向的每个光束与之前的光束一样,
对5个检测线进行重复观察。
3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
这一次的数据综合显示工作,是在这一次的勘探工作中,以更高的覆盖度和更好的成像效果为基础,采用了一种“人-机”结合的方法。
在资料解释中,主要基于叠后偏移90%数据体,充分运用地震时间剖面、三维可视化技术,辅以相干数据体和方差数据体,并参照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和叠加数据体,实现相互验证。
结合矿井地质资料、钻井资料和对井田构造线和波群特点的了解,分析和解释了三维地震资料。
3.1褶曲的解释
前人研究表明,在地震资料上,褶曲率在地震资料上是很好辨认的,而在地震资料上,褶曲率在地震资料上呈现出上下凸起和上下凹陷的特征。
与本次3D 数据的结果相结合,可以看出,在时间水平切片上,反射波同相轴走向发生了弯曲,左侧为下凹,右侧为上凸,弯曲的曲率左边要比右边大,这说明左侧褶曲比较紧密,右侧褶曲比较开阔。
3.2陷落柱的解释
在煤矿的陷落层中,塌陷体的胶结度不均匀,分散性变差,表现为杂乱无序的分布状态。
基于陷落柱特征,该地区的3D-delivery资料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该地区的陷落柱特征,具体体现为:在垂向时程剖面及时程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中断,变形,能量减弱;连续性变差,出现分叉合并,形成圈闭,有时还伴有产状突变。
通常,在有关资料的顺地层中,会出现片状的低频异常,而在方差资料的顺地层中,会出现片状的高频异常。
3.3断层解释
在矿井中,断裂主要有三种形式:正断裂,逆断裂,移动断裂。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断裂的上部、下部存在着一定的位移,造成了地层不连续性。
从时间上看,反射波同相轴错动,有较强的相转变和突然的相位变化。
由图4中断裂在时程曲线上的反应可知,该断裂为一正向断裂,上部盘向下倾斜;而且存在着显著
的断裂现象,反射波同相轴错断,该断裂向南西方向延伸到区外,区内延展长度35 m,在2#煤层落差为0~18 m。
4三维地震成果
4.1 2#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勘探区2#煤产出比较稳定,其厚度随区域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除了东北角异常区以外,整体上表现为东北偏厚、西南偏薄的特征。
2#煤层的厚度在两个极端上的变化幅度为0.6-2.2米,除了薄煤层以外,大多数煤层的厚度都为0.8-2.2米。
2#煤在-1103井和向东偏东方向上最厚,煤厚2.2米,在勘探区西南方向最薄,煤厚0.6米。
在勘探区的西南方向,发现了厚度在0.8米以下的煤层薄煤区,其范围为0.141平方公里。
4.2地质构造情况
对3个在10米以上的褶曲进行了解译,以便于查找和命名。
其中,凤利向斜在区域内伸展,长度为1.55公里,在区域内伸展,最大褶皱宽度为60米;另外,1101个向斜、1101个背斜,其最大褶皱宽度为20米,最大褶皱宽度为15米。
对19个断层进行了解释。
新发现的断裂共15条,编号SF1~SF15,其中只有2#煤到2#煤之间的3条断裂(SF2,SF14,SF15,)和从9#煤到奥灰岩之间的3条断裂(SF1,SF9,SF11),2#煤到奥灰岩之间的13条断裂。
在此基础上,对原断裂F101,F3,f2612-1,f2614-1作了补充解释。
根据断裂带的大小,可以划分为:断裂带10米以上的15个;3条落差大于等于5米、小于10米的断裂;1个落差在5米以下的断层。
在9#煤系地层中,共发现2根陷落柱,陷落柱自奥灰发育到9#煤系地层,根据“规范”断裂层分级标准,对2根陷落柱在全覆盖控制下的解译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其分级属于较为可靠的陷落柱。
同时,将凹陷柱按照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顺序排列,编号DX1~DX2。
结语
综上所述,因此,利用三维地震技术对矿井地质结构进行检测,将会对检测
工作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经过第二次分析,可以得到更多的科学解释。
三维地
震技术可以对各地层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整个地质过程进行三维地震记录。
另外,还能与三维地震技术相结合,对煤层区进行解释。
参考文献
[1]陈超.试析三维地震技术在探测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1):171-172.
[2]吴琰杰.三维地震技术在探测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
济,2019(02):149-150+156.DOI:10.13487/ki.imce.013507.
[3]刘松.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芦店勘查区地质构造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29(07):39-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