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 名词解释(一)

合集下载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

《美学与美育》综合作业(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1、 _______________ 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 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 ______________ 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术 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3、 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4、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 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5、 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6、 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 的肯定。

7、 以 为代表的儒家美学观对后来的美学理论影响最大。

8、所谓美育,是利用 ____________ 的感染作用来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 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单项选择(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题目的括号内。

每题 1分,共6 分)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提出的。

A 、柏拉图 B 、鲍姆加登 C 、黑格尔 D 、贺拉斯A 、先秦B 、魏晋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3、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 )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 、直觉B 、通感 C、审美移情 D 、审美态度 4、中国晋宋时代画家()提出了“畅神说”。

A 、王维 B 、刘勰 C、宗炳 D 、钟嵘 5、提出“趣味教育”的是()。

A 、王国维 B 、梁启超 C 、鲁迅 D 、蔡元培 6、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方面。

A 、人的启蒙和解放B C 、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本质论美学2、在中国( )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

审美美学名词解释

审美美学名词解释

审美美学名词解释审美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以及对美的评价的学科。

以下针对审美美学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1. 审美:是指人们通过感官与心理的作用,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审美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体验美感和价值感的主观体验过程。

2. 美:是指具有审美价值、令人愉悦的事物或形态。

美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既有客观存在的形态属性,也有人们主观的情感体验。

3. 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美的本质以及美的表现方式的学科。

美学包括对艺术、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美的问题的研究。

4. 客观美:是指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美,具有普遍性和共性。

客观美不同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它是通过客观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其表现方式来体现的。

5. 主观美:是指个体的主观情感感受,是审美主体根据个人经验、文化背景和认知过程所产生的主观感受。

6. 唯美主义:是一种审美观点,认为艺术的目标是追求纯粹的美,并将美视作至高无上的价值。

唯美主义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感觉之美。

7. 实用主义:是一种审美观点,认为艺术的目标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强调艺术作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8. 客观艺术:是指追求客观真实和客观美的艺术形式。

客观艺术通过描绘客观事物的形态、结构或者表现方式来追求审美的目标。

9. 主观艺术:是指追求主观情感和主观美的艺术形式。

主观艺术通过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个人经验来表达审美的目标。

10.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创作过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艺术创作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

11. 美感教育:是通过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

12. 审美标准:是评价美的标准和规则,不同的审美标准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个人经验。

13.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其他事物美的评价。

审美价值是一种主观评判,它基于个体的感知、情感和个人经验。

总之,审美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审美、美学、客观美、主观美、艺术创作等概念,通过研究这些名词可以深入了解审美美学的相关内容。

审美认识功能名词解释

审美认识功能名词解释

审美认识功能名词解释审美认识是指人们能够识别出一定特征,以便使用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去表达情感和态度的能力。

它包括多种审美表达方式,如技术、艺术、文学以及其他文化种类。

审美认识的作用很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人们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复杂的情感体验,进而让他们更好地把握生活。

审美认识功能名词指的是审美认识的具体表达形式。

它们可以用来表达理性和情感的感受,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复杂的情感体验。

审美认识功能名词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方面,如艺术、音乐、文学、公共访谈、礼仪等等,这些功能名词用来描述审美认识所涉及的不同行为。

第一类审美认识功能名词是艺术功能名词,如极简主义、表达主义、抽象艺术等。

它们指的是艺术性表现的特点,通常用于表现美学、抽象、概念或情感等。

第二类审美认识功能名词是音乐性功能名词,如节奏、音乐结构、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

这些名词用来描述音乐性表现的特点,其中包括节奏的变化、音乐的层次和结构、音乐的形式和风格等。

第三类审美认识功能名词是文学功能名词,如叙事、隐喻、象征、古典文学形式等。

这些名词用来表示文学性表现的特点,包括作者对于特定情境的描写、象征表达、比喻等等。

最后,审美认识还可以通过更宽泛的方式来表达,例如礼仪、文化遗产等。

它们涉及到如仪式、典礼、礼仪等,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文化交流。

审美认识功能名词是每一个社会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表达他们的情感、想法和态度。

它们可以用于表达艺术、文学、音乐性表现以及礼仪、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审美经验,帮助人们建立理解和交流。

只要通过认识这些认知功能名词,人们就能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复杂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生活。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学 名词解释、简答

美学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美学专题试题

美学专题试题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美学专题试题2、人的美3、审美感受4、社会美育5、审美能力1、梁启超还把艺术(小说)的审美作用概括为四个方面, 即:熏, __ ,朿IJ , O2、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技术美,在美学上一般被称为“美的存在形态”;而优美,崇高,丑(美学上的丑), ______ ,喜剧等,在美学 上一般被称为“美的表现形态” O3、梁启超认为: ____ 是人生中“最要者”,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一个民族也 2008年6月考核方式:开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2分) 1、车尔尼雪夫斯基象一个人一样,不能没有趣味,否则就将是一个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民族。

4、 自然美通常呈现出千姿白态的类型,如:奇险美, _________ ,幽静美,秀 丽美,雄伟美等。

5、 科学美一般体现了四个原则,即: _________ ,创造性(新奇性),和— ______ ,以及统一性。

6、 根据艺术创造的实际和艺术审美的需要,可以将艺术的基本风格类型概括为 六对,即: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阴柔优美风格和阳刚崇高风格,_ ,含蓄朦胧风格和明晰晓畅风格,简约自然风格与繁复创意 风格,和规范严谨风格与自由疏放风格。

7、 美感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感知、 ________ 、情感 和 __________ 。

8、 卢卡契认为:审美可以“把人提高到 _______ 高度”,是把“现实的人”提 高到“理想的人”的重要途径。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9分,共18分) 1、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2、 审美活动是对对象之美的消耗。

2?3、审美活动的意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自己了解的自然名胜谈谈自然美的类型?五、论述:(20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牟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民主主义关学家,他提出矣是生活”的著名观点:指出“任何爭物,凡是我们在那里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埋解应十如此的生活,那就是芙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名词解释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名词解释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名词解释引言: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在教育领域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蔡元培提出了许多关于美育的思想,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教育界,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蔡元培的美育思想进行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

一、美育(Aesthetics Education)美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过程。

蔡元培认为,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塑造他们的人格和性格。

二、审美能力(Aesthetic Competence)蔡元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达到全面发展。

审美能力是指一个人辨别、欣赏和评价美的能力。

蔡元培强调,审美能力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包括对自然景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美的感知和体验。

三、艺术修养(Artistic Accomplishment)蔡元培认为,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艺术修养包括对艺术创作的技能掌握、对艺术史的了解、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等。

蔡元培主张通过艺术修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文化素养(Cultural Literacy)蔡元培认为,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水平。

文化素养是一个人对自己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深入了解和认识的能力。

蔡元培强调,良好的文化素养可以为一个人打开广阔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美的感受能力(Aesthetic Sensibility)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一个人对美的敏感和感知能力。

蔡元培认为,培养学生的美的感受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结语: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美学概论名词解释 美学基本问题(一)

美学概论名词解释 美学基本问题(一)

美学概论名词解释美学基本问题(一)美学概论名词解释美学基本问题在美学领域中,存在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人们对美的感知、理解以及评价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学基本问题:1.什么是美?美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美可以是一种外貌上的吸引力,也可以是一种艺术上的表现,但如何准确界定美却是个挑战。

2.美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标准。

一些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有普遍适用的标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美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感受和观点。

3.美的起源是什么?美是一种人类的感知和体验,但它的起源是一个谜。

一些学者认为美源自进化过程中对健康和繁殖力的追求,而其他学者则认为美来自文化和社会的塑造。

4.美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有人认为美与道德是相互关联的,美的体验与道德价值有着密切关系。

然而,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美和道德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5.美是否具有客观性?某些学者认为美的评价是客观的,可以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美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情感和经验。

6.美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美学与艺术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学科,而其他学者则认为美学包含了更广泛的领域。

7.美学为何重要?美学不仅仅是对美的研究,更是影响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学科。

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提升个体和社会的审美水平。

以上是美学概论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

每个问题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解释,美学的研究也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理解,逐渐揭开美的奥秘。

审美知觉名词解释

审美知觉名词解释

审美知觉名词解释1. 引言审美知觉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它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体验,涉及到感官、情感、认知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审美知觉会有所不同,但又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2. 审美审美是指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它包括对于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各种事物的评价和喜好。

审美不仅仅是对外部形象的感知,还涉及到对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人们通过审美来寻求情感共鸣、思想启迪和精神满足。

3. 知觉知觉是指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个感官通道。

在审美中,视觉通常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大部分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

但其他感官也可以参与到审美中,比如音乐作品的听觉感知。

4. 审美知觉的要素审美知觉涉及到多个要素,包括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

4.1 客观要素客观要素是指与作品本身相关的因素,可以通过共享经验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和评价。

其中包括:•形式:作品的外在形式,比如线条、颜色、结构等。

•内容: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技巧:艺术家运用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构图、色彩运用等。

•文化背景: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等。

4.2 主观要素主观要素是指个体对于作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它受到个人经历、情感状态和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情感反应:作品引发的情感体验,比如喜悦、悲伤等。

•个人喜好:个体对于不同风格或类型作品的偏好。

•认知解读:个体对于作品内在意义和符号象征的理解。

5. 审美知觉与文化审美知觉是受到文化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们对于美的标准和偏好产生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内在意义和隐喻表达,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形式和视觉效果。

审美知觉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欣赏,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6. 发展与培养审美知觉审美知觉并非天生具备,它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来发展。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1)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1)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一一、填空1.鲍姆加登2.美育书简人性的完善3.王国维现代美学4.80 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5、美是生活6.叔本华7.文化语境8.姚鼐二、选择题1.A 2 .C 3 B 4. A 5.B 6.B 7.B 8.B三、判断正误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答:错。

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

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

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答:错。

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3.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答:错。

这种说法只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而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4.“丑得如此精美”。

答:对。

因为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艺术家征服丑的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征服策略就是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

艺术家的活动是利用自然和现实提供的材料创造具有表现性的艺术符号,而艺术符号具有奇特的建构力量,经过这种创造性的建构,征服现实中的丑,可以使现实中的“丑”的东西获得美的形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丑得如此精美”成立。

四、名词解释1.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2.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1、审美现象,指一切有关人类审美活动所呈现出的现象,“美”无处不在,审美现象也就无处不在。

广义讲,任何与人类审美活动关联的现象,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审美现象;而狭义讲,审美现象是指人类生活对美的欣赏、发现和创造等一切活动而呈现的现象。

审美现象存在于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和艺术领域。

2、审美体验,指人类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心灵感悟和愉悦,这个感悟和愉悦以特殊的感性积淀方式,积累于人类的历史中,从而成为促进人类不断进行乐此不疲的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

审美体验是基于理性消泯于感性的一种特别的心理体验,在这样的体验中,理性遁于感性享受之中,人类获得了心灵自由的愉快和狂喜。

对于审美现象来说,审美体验是这个现象的内在目的和动因3、美感属于审美心理学的范畴,分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美感就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形成审美关系后的心理活动与心理感受,是一种悦目怡情的心理状态,是理性消泯于感性的、由快感而升华的自由心灵的感动,是审美活动中对美的欣赏、认识和评价。

广义的美感也叫审美心理,它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狭义美感组成,第二个层次是指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它“包括审美理想、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等”。

关系:广义的美感常常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潜能存在,为狭义美感提供一种背景、土壤,但它的形成需要依靠狭义的美感;而狭义的美感则是在具体的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中出现,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审美心理感受。

4、柏拉图的“迷狂”一是美感是审美过程中人处于“迷狂”状态的心理反应,这意味着美感是非理性的,是一种感性的心理激动,是一种无法持久的心理状态(谁也无法在现实世界里长期保持“迷狂”状态);二是他认识到美感的获得,要依赖人的感觉器官,而这恰好肯定了美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实质。

5、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

它既不是理性的认知活动,也不完全是感性的;它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是人对美的直觉、体验和传达活动。

审美活动,是一种非功利的感动兴会,是心灵自由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因此是赏心悦目、令人愉快的。

《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三、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编辑的审美能力名词解释

编辑的审美能力名词解释

编辑的审美能力名词解释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判断,是人们对于美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而编辑的审美能力则是编辑在工作中所运用的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编辑的审美能力不仅仅限于对于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单一媒介的表现形式的评价,还包括对于整体作品的审美把握和编辑风格的塑造。

一、编辑的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观察力和分析力。

1. 观察力是编辑的基础,它使编辑能够对于作品中的细节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

编辑需要通过观察作品的各个部分的组合、色彩、形状等要素来获得对于美的直观感受,并能将这些感受转化为文字、布局或者剪辑等处理方式。

2. 分析力是编辑进一步发挥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编辑需要对于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整体结构到细节表现进行有目的的解读,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作品,编辑能够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和瑕疵,进而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二、编辑的审美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要求。

1.对于文学作品,编辑需要有对于文字和语言的审美能力。

编辑要从文学作品的词句运用、句式结构、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评估和修改,使之达到更好的文学品质。

2.对于艺术作品,编辑需要有对于图像和色彩的审美能力。

编辑需要通过对于作品的构图、比例、视觉效果等方面的把握,精确表达艺术家的意图,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3.对于音乐作品,编辑需要有对于音乐和声音的审美能力。

编辑需要对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使音乐作品更富有动感和情感。

三、编辑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培养对于美的敏感性。

编辑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等方式,培养自己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不断积累审美素材。

编辑可以通过积极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研究相关的艺术创作,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和素材,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编辑工作中。

3.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编辑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艺术史、文学理论、音乐基础等,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书简名词解释

审美教育书简名词解释

审美教育书简名词解释
审美教育书简指的是一本介绍和教育人们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与审美教育相关的常见术语和简要解释:
1. 审美:指个体对于艺术、美学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 审美意识:个体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包括对美的鉴别、欣赏和理解等。

3. 审美能力:个体在欣赏和评价艺术和美学作品时所具备的能力。

4. 艺术:以表达情感和观念为目的,通过形式美和符号体系创造的人类活动。

5. 美学:研究审美和艺术的哲学学科,关注美的本质和价值。

6. 鉴赏:通过理解和欣赏艺术和美学作品,体验其美的过程。

7. 创造力:个体想象、思维和表现出独特、新颖和富有创意的能力。

8. 图像设计:通过选取、组织和操作图像元素,创造出具有视觉吸引力和表达能力的作品。

9. 造型艺术:通过调整、形变和重构材料以创造出具有独特形态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

10. 文学: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观念的艺术形式。

这些术语和概念在审美教育书中常常被解释和探讨,帮助读者提升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6分)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1、美学主要是一门()A 人文学科B自然学科C社会学科D实验学科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B“虚静”说C“移情”说D“感物”说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A点B线C面D体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A德国B美国C英国D奥地利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剧B戏曲C电影D电视三、判断题(15分)1、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四、名词解释(20分)1、美的无功利性2、社会美3、技术美4、表演艺术5、教学艺术五、简答题(20分)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审美能力名词解释

审美能力名词解释

审美能力名词解释
审美能力是指人类对于美的感知、评价、理解和创造的能力,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产物。

审美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美的能力:人类对于美的感知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实现的。

感知美的能力是指人类能够识别和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如自然景观、艺术作品、音乐、舞蹈、文学等。

2. 评价美的能力:人类对于美的评价是通过情感、价值观等因素来实现的。

评价美的能力是指人类能够分析和解释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如艺术、文学、音乐等,并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3. 理解美的能力:人类对于美的的理解是通过知识和经验来实现的。

理解美的能力是指人类能够识别和解释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如自然景观、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等,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和评价。

4. 创造美的能力:人类对于美的创造是通过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的。

创造美的能力是指人类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美,如建筑风格、产品设计、文学名著等。

审美能力是人类文明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产物。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审美能力的表现和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在现代社会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艺术、设计、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审美能力 名词解释

审美能力 名词解释

审美能力名词解释审美能力是指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综合能力。

审美能力在人类文化和艺术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审美能力的定义、特征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审美能力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美能力名词解释》篇1审美能力是指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综合能力。

人类通过审美能力,可以感受到自然界和人类文化中的美,并对其进行理解和评价。

审美能力在人类文化和艺术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能力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主观性:审美能力是人类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审美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2. 综合性:审美能力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对事物的外在形态的感知,还包括对其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3. 文化性:审美能力受到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文化和地域的人对美的感知和评价可能会存在差异。

4. 变化性:审美能力随着人类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审美能力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界和文化中的美。

在艺术活动中,审美能力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基础,也是观众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关键能力。

此外,审美能力还与人类的生活品质密切相关。

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从而更加充实和满足。

总结起来,审美能力是人类感知、理解和评价美的能力,具有主观性、综合性、文化性和变化性等特征。

《审美能力名词解释》篇2审美能力是指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这种能力与个体的认知、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通过不断的审美实践和反思逐渐培养和提高的。

审美能力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对色彩、形状、材质、音韵、情感等元素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特点和风格的把握。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名词解释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名词解释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名词解释
1. 培养审美能力: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技巧美等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从而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2. 塑造审美情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等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塑造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

3. 激发审美理想:艺术作品中的高尚品质和精神追求等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促进人们的精神成长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4. 促进全面发展: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审美能力的名词解释

审美能力的名词解释

审美能力的名词解释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和学习得到进一步提升。

审美能力与个体的文化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个人经验有关,因此不同人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也会有所差异。

审美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它包括对于感官刺激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以及对于美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审美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感知能力是基础,通过感知,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周围事物的美。

而辨别能力则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事物的美的价值和内涵,进一步提升对于美的敏感度。

审美能力还包括对于美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审美能力使我们能够理解这些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欣赏其中的精妙之处。

发展审美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情感认知和沟通能力。

通过欣赏美的过程,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于感官刺激的敏感性和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

审美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培养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大量接触和观察美的事物来提升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去美术馆、音乐会、舞台剧等地方,欣赏艺术作品,感受不同形式的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如学习音乐、绘画等,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表达美。

另外,读书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语言和艺术的运用,体验到文字背后蕴含的美。

通过阅读哲学、历史等作品,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世界,提高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与他人交流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艺术作品和观点,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人对于美的见解和理解。

交流和分享也能够激发我们对于美的思考和发现新的美。

总结来说,审美能力是我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能力名词解释(一)
审美能力
•定义: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鉴赏、辨别和判断的能力,涉及音乐、绘画、舞蹈、建筑、文学、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以及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等方面。

色彩感知
•定义:色彩感知是指个体对色彩的辨别、感知和理解的能力。

•例子:一个人通过观察画作,能够辨认出画面中所使用的不同颜色并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

构图
•定义:构图是指在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中,通过安排和组织各种元素的位置、大小、形状、颜色等,来构建整体的呈现效果。

•例子:在一幅油画中,艺术家通过将不同的物体放置在画布的不同位置,以及调整其大小和形状,创造出一种有吸引力的视觉
效果。

节奏感
•定义:节奏感是指个体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子:当一个人能够准确地感知音乐中的节拍,并与之配合舞动身体,展现出对节奏感的敏锐理解。

符号解码
•定义:符号解码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中所使用的符号、象征等隐含意义的能力。

•例子:通过阅读一部小说,读者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述某一场景中的细节符号来传递某种情感,如通过描写暴风雨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恐惧。

器乐感知
•定义:器乐感知是指个体对乐器演奏中的技巧、音色、和声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子:当一个人可以听出不同乐器之间的音色差异,并能够分辨乐器演奏中的细微技巧变化,以及理解和声的构建和变化,那么他具备较高的器乐感知能力。

形状感知
•定义:形状感知是指个体对物体形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几何形状、有机形态等。

•例子:通过观察一副艺术作品,一个人能够辨认出不同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理解不同形状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文字鉴赏
•定义:文字鉴赏是指个体对书写、语言表达、文字艺术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子:当一个人能够理解并从一篇文章中领悟到作者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并能够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文学价值,那么他具备较高的文字鉴赏能力。

光影感知
•定义:光影感知是指个体对光线、阴影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子:通过观察一幅摄影作品,如果一个人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光线和阴影的分布,以及它们所创造的效果,那么他具备较高的光影感知能力。

故事理解
•定义:故事理解是指个体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相关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子:当一个人能够准确理解并解读一部电影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抓住故事的主题和核心,那么他具备较高的故事理解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