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北师大,分数的再认识一,评课稿-精选word文档(8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
《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3、进一步认识单位“1”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数量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单位“1”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教学过程●一、课件出示几个被平均分的图形,学生根据图意填分数。
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点评:在本环节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出现学生心里知道,却不会表达的现象是需要教师警惕的。
那只是学生“知道”了,而不是“理解”了。
只有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概念中相同的意思,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
同时,训练语言表达也是学生的思维走向成熟和提升的必要手段。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
)●二、问题:有一截线段,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怎样用分数表示?(本环节的设计有些突兀,也可能是教师临时想到的一点。
课堂固然有生成的东西,但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认真推敲和选择。
哪些要点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体现?或者问题的设置怎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三、出示水果图,让学生理解整体“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本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并解答,是比较好的设计。
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深刻体会整体“1”所涵盖的内容。
不过,苏教版教材是把整体“1”叫做单位“1”,在这里不这么说,不知教材这样安排的用意所在。
我的理解是可能是学生对于理解“整体”这个词语比较轻松,而理解“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难。
但是,在今后把“整体”改不改叫做“单位”,这个我没有看教材。
不过,我想,这也是一个阶梯性的问题。
给学生搭建适当的梯子,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出示故事《猪八戒摘苹果》。
分数的再认识【优秀7篇】
分数的再认识【优秀7篇】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篇一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数教师的(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再认识》(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数的再认识》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拿铅笔”、“看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但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问题,这些都将作为我教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1.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通过故事“西游记中的唐僧分饼”引入课题一天,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去摘果子解渴。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分数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自主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精品教案)分数的再认识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
(精品教案)分数的再认识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分数的再认识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讲课稿是必别可少的,讲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讲课稿应该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1、讲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举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经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咨询题情境,使学生体味一具分数所对应的“整体”别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别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意义。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明白;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明白分数的意义,体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能让学生体味到数学与日子的紧密关系。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差不多有了一定的日子经验。
在日子中,关于学生来讲,差不多认识了分数,差不多具备了有知识和经验。
然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日子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进展学生的数感,明白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觉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日子的紧密联系。
体味一具分数对应的“整体”别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别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明白。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觉分数的相对性。
1。
教学手段:怎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打算举行如下操作:教学办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纳的教学办法。
2。
《分数的再认识》优秀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分数的再认识》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我的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
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北师大版)五上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说课稿反思教案.doc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举出0己知道的一些分数,谁能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1/2.师:说的不错,早在两年前的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2.岀示课件用分数农示图形中涂色部分出示2个大小不同的圆片,说说它的1/2.怎样农示,谁能折出來。
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活动一:拿铅笔1、拿铅笔:师:我们进行-•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o师:想一想应该怎么拿?生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幣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师: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纟II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的呢?……生1:我觉得大家都一样多吧。
生2:我认为不一样多。
要看全部的枝数。
师: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纽动作最快!师:请每个小组派个代衣,汇报你们小纽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纽.1:我们把总枝数除以2,拿出了一半是2枝。
纽.2:我们把总枝数除以2,拿出了一半是4枝。
•••••• ••••••2、提出问题: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生:我发现拿的都是1/2,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來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3、猜测:师: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共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点评屈红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赵老师教学中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师生角色的重大变化增加了学习的互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赵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教授者变成了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构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赵老师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导在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课前自学+课堂练习”的形式,在赵老师的课堂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节课赵老师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4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4篇)《认识分数》评课稿篇一李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
新理念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1、课堂关注的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本课还安排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他们自然是积极投入。
数学课堂正因为重回于生活中而显得有活力了。
2、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现在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
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以及比的概念、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的教学,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而师老师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知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知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己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强烈欲望。
3、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素材得来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唤起已有生活经验;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讨论探究出来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学生观察习题分析比较出来的;百分数的作用是从分析信息中归纳出来的。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
4、结尾处的设计也很新颖,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成语,使得语文与数学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综合,又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百分数认识评课稿8刚才倾听了师小梅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找准同学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1.分数对于同学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同学自身的知识,找准同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同学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同学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教学时,从同学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同学对分数的发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同学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
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
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同学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
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
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
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同学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同学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同学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协助同学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沛重视同学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同学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沛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同学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最新2018】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篇一: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再认识(一)》评课稿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体会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就不同,教学中要突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本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所以,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套路,运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一、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沟通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了解学生对分数已有的认识,是进行“分数再认识”教学的基础。
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对分数已有的理解情况,利用2谈谈对分数已有的认识和理解,有3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二、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在理解分数时,教师重点拓展了分数相对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分数相对性就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不同的“整体”,分数所对应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对后续学习中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都有帮助。
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拿铅笔”、“捐款”等多个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不同的“整体”,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从而体会分数的相对性,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紧紧抓住了“为什么都是一盒铅笔的1,具体数量却有多有少呢?”2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所对应的整体“1”的关注,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整体“1”的不同,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从而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认识分数》评课稿(15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15篇)《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15篇)《认识分数》评课稿1《分数乘法》评课稿评课人:__李老师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教学课,是一节非常扎实的教学课,他能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重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去说解题思路和引导学生加强题目之间的对比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优点:1、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
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李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展思维是应用题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述解题思路,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李老师的这节应用题的教学就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因为学生会说了,就自然会解题了。
例如:李老师在出示例题: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泥塑,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6,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画出线段图,并思考和前面的题有什么区别。
她指出这道题的关键是单位“1”不同?听了李老师讲的这节课,自己受益匪浅。
在教学设计中,李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运算概念的建构规律,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若是教师能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我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认识分数》评课稿2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教学“假分数的认识”一课前,我认真研读了相关的教学设计。
假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除了使学生知道真分数与假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外,还必须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同时可以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因此,假分数的意义学习非常重要。
从本课开始,逐渐渗透单位“1”的相关知识,为将来学习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
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学情的分析,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
引导学生利用某某某形涂色时,先涂出喜欢的真分数,然后继续涂,知道出现等于1的假分数。
使学生初步理解等于1的分数就是假分数,而且假分数比真分数相对要大。
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有的时候还可以比1大,这样的设计,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可以使模糊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假分数概念和特征,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里,学生反应非常积极,课堂参与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很高。
尤其是学困生也能踊跃举手发言,因为他们也能够感觉到今天知识理解起来很容易,既能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较好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
围绕这个重难点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1、拿笔活动,这是课本上的例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验证,体会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
3、看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融合了那道捐款的练习,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不同。
同时也让练习难度有所递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在学生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关系后,更进一步的使学生完善从“部分”还原“整体”的过程。
这样做不但体现出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更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围绕这条主线也是设计了环环递进的三个活动:1、说说1个学生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旨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3. 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分数的读写和简单运算。
教学难点:1. 分数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数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分数卡片或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
2. 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含义,分数的读写方法等。
2.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分数的简单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3.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比较大小等。
三、课堂练习1. 发放分数卡片或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解答,纠正错误和解答疑惑。
四、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回答学生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布置分数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指导和解答,纠正错误和解答疑惑。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讲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分数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对于分数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分子表示分割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割成的份数。
例如,分数3/4表示将整体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可以用分数线、斜线或括号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最新】北师大,分数的再认识一,评课稿-精选word文
档(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北师大,分数的再认识一,评课稿
篇一: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王一惠
一、依纲据本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的第一课时。
在三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
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
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
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一个“再”字,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分数知识与三年级所学的相比,是有深度的:一方面表现在,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
的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初次接触这节课的时候,对于“分数的再认识,究竟再认识什么”
这个问题,着实让我觉得“一头水雾”,甚至还相当迷茫,认为教材是在复习
旧知,内容过于简单。
只是觉得应该在三年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但对于“怎么进一步认识”、“认识到什么程度”,我
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再一次重新阅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并且与
三年级教材进
行对比,我逐渐明白北师大版教材确实留
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太大了:“再认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通过“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体会“整体
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二、教学程序
根据本人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把本课教学预设为以下几个程序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安排了两个内容。
1、是说成语写分数
2、是回顾分数的表示意义。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通过三个活动来再认识分数达成教学目标。
1、西游记片段拿桃子
2、吃蛋糕
3、拿铅笔,其中拿铅笔是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安排了想一想、辨一辨等练习。
(四)全课小结评价体验
通过老师引导小结与学生自己谈收获,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进一步感悟整体不同时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不同。
(五)在拓展与延伸中,我安排了“猜一猜”这一机动环节,通过猜一猜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从部分到整体,即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不同时整体也不同。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实践法,辨析法和猜测验证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篇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
2、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
在三年级,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
做好铺垫。
本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这个“再认识”,我想应该有两
方面的含义,一是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
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
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
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
现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在“说一说”、“画一画”、“圈一圈”
及“想一想”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数学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会用数学语
言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
战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再建构;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
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
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