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套管针分别留置四肢和颈外静脉之对比观察

合集下载

两种小儿静脉留置套管针方法的效果观察

两种小儿静脉留置套管针方法的效果观察

1 32 实 验 组 选 用 颈 外 静 脉 。将 患 儿 去 枕 .. 仰 卧 , 下 垫 一 薄 枕 , 头 后 仰 显 露 颈 外 静 肩 使 脉 , 胸锁 乳 突 肌 中 点 为 穿 刺 点 与 皮 肤 呈 以
1 。 0角 直 刺 血 管 … 5 -3 。 1。其 后 步 骤 与对 照 组 相同 。
素帽旋紧与输 液管连 接进 行输 液 ; 若在 输液
过 程 中进 行 采 取 血 标 本 , 停 输 液 一 分 钟 , 先 消
收治 的 4 0例 患 儿 , 3 男 0例 , 1 女 0例 , 龄 年 6 1 -1 /2 0岁 , 均 年 龄 6岁 。 分 两 组 , 组 平 每
2 0名 患 儿 。
维普资讯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表 1 两种套 管针 留置 方法 留置 时 问 比较
20 0 2矩
对 照 组 留 置时 问 在 1 ~7天 之 间 , 均 为 平
发 生 红 、 胀 、 痛 [j 根 据 以上 标 准 , 照 肿 疼 3。 对
3 5天 , 验 组 留置 时 间 在 3 1 之 间 , 、 实 ~ 5天 平 均 为 9 1天 。 实验 组 留置 时 间 明 显 比对 照 组 、

毒 穿 刺 针 眼 , 肝 素 帽 旋 紧 , 膜 固 定 , 输 接 贴 与
液管连接 。贴上胶 布 , 明穿刺 时 间。每 日 注 输 液 完 毕 用 3 封 管 液 封 管 。穿 刺 局部 每 E ml t
热敷 两 次 , E更 换 贴 膜 , 毒 穿 刺 针 眼 一 隔 t 消
次 , 时 观 察 穿 刺 局部 皮肤 有 无 红 、 、 痛 。 同 肿 疼
毒 肝素帽 , 用镊 子旋下放 入无 菌盒 内 ,ml 5 注 射器 抽取 l 含药液 的血液弃 去 , 换 注射 ml 更

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的感受分析

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的感受分析

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的感受分析发表时间:2013-03-25T13:07:19.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丽丽[导读] 目的通过了解住院病人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后的感受,提高护理质量。

张丽丽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23800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303-02【摘要】目的通过了解住院病人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后的感受,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通过对耳鼻喉科住院病人在拔除静脉留置针当日问卷调查。

结果 18例病人置管后无任何担心,34例表示对日常生活有影响,8例病人感受穿刺部位肿胀,疼痛不适。

结论针对使用留置针病人,护士应加强观察,有针对性的、规范的做好指导;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关键词】病人静脉留置套管针感受静脉留置针于1958年问世,后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近年来在我国被广泛认识并用于临床实践[1]。

现根据我科住院病人的临床调查表明,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频率,有效保护血管,降低病人因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进护患关系。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耳鼻喉科住院病人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大学4例,高中25例,初中31例。

1.2操作方法1.2.1选择血管:本项调查中均选用左右前臂远离关节部位,相对粗直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1.2.2选择静脉留置套管针型号:根据病人血管的粗细及用药目的、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型号,本项调查中分别选用24G和20G两种型号。

1.2.3穿刺方法:静脉留置套管针由固定的两名护士置入,首先连接输液器并排空,再由护士在选择好的血管上方8cm处扎止血带,消毒待穿刺部位皮肤,去除针管,放松外套管,转动针芯使针头斜面向上,嘱病人握拳,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夹紧留置针针翼与皮肤呈15°~30°角直接进入静脉内,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cm~0.5cm,解除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抽出针芯少许随即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然后中指、食指按压针头上方,右手将针芯退出,取肝素帽旋紧于针座上[2]。

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

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

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周围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具有使用简便,对血管损伤小;管腔平滑,不易扭曲;在血管内留置时间较长等特点。

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使用,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在10多年前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来替代头皮针[1]。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在临床输液时都使用静脉留置针。

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留置针的优点,有关使用留置针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也不断出现,现将其综述如下。

1 静脉穿刺1.1 静脉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年龄、病情、神志、血管等来选择穿刺静脉,一般粗直、弹性好、不容易滑动的静脉为首选。

临床上成人多选择的穿刺部位为:上肢前臂、手背、足背与颈外静脉。

其中,美国输液协会推荐的最适宜穿刺的部位为上肢前臂[2]。

由于头皮静脉易于固定,婴幼儿大多采用头皮静脉进行注射。

在紧急需要输液、输血时,使用较多的部位为肘部正中静脉。

四肢静脉不易穿刺时可以选用颈外静脉。

王惠仙等[3]对颈外静脉和四肢静脉留置针进行了观察对比,认为颈外静脉使用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患者起床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

在选择静脉时注意尽量避开手腕、足踝处等易活动的关节部位。

而下肢静脉血流较差,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故不宜首选。

此外,为了防止感染,不可选择有皮肤破损的部位。

1.2 消毒选择合适的静脉后进行皮肤消毒,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范围为8cm×8cm,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

庄倩等[4]认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穿刺后、拔针前消毒,以达到理想的皮肤消毒效果。

1.3 穿刺临床上有三种穿刺方法。

第一种,刺入血管后退出针芯,再将外套管2/3置入血管内法;第二种,置入外套管2/3后再退出针芯法;第三种,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5]。

为了能成功有效的将留置针管置入静脉中,采用第三种方法较好。

刺入血管后,让针尖退回外套管内,可避免锋利的针尖触及血管壁而刺破血管,同时皮肤外的外套管又有针芯支撑,能够顺利安全的通过皮肤[5]。

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

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

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部位。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随机选择于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7例,使用随机信封法将1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留置,B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C组采用前臂静脉留置。

比较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肢体活动影响。

结果:相对于肘正中静脉及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置管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对患者肢体活动影响小。

结论: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

标签: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留置效果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20世纪60年代已在西方国家广泛普及应用,近些年来也逐渐成为我国临床输液的主要用具。

然而随着应用的推广,导管留置的相关问题也随之出现。

其中关于留置针的最佳部位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临床护士习惯按照传统头皮针输液的原则选择血管,多从远心端的手背静脉开始选择穿刺部位,其次是手腕、前臂,此与美国输液协会推荐的前臂作为最佳穿刺部位有所不同。

文献报道显示不同部位的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短不一致,前臂静脉及肘正中静脉较手背静脉更容易保留。

然而既往的文献多针对小儿,且多探讨留置针的不同部位与留置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部位与留置效果。

如静脉炎、置管反应、局部疼痛的关系却少有提及。

另外,既往研究的探讨部位多为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的对比。

对于常用的上肢静脉之间的对比较少。

有研究探讨了上肢不同部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然而其仅对比了前臂静脉与手背静脉,且在研究设计、质量控制上存在不足。

混杂因素较多嘲。

本研究旨在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对比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和前臂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留置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9-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7例。

纳入标准:年龄18-59岁的中青年患者;②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凝血功能正常;④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7d;输液药物且仅为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

急诊危重病入抢救中颈外与四肢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比较

急诊危重病入抢救中颈外与四肢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比较

批 技 术 熟 练 的 护 士 完 成 。观 察 组 : 术 者 立 于 床 头 ,使 病
人去枕平卧 , 头偏 向一侧 , 选择其右侧或左侧较充盈的颈外 静 脉 ,取 下颌 角与 锁骨 上 缘 中点 连线 之 上 13处 ,颈 外 / 静 脉 外缘 为 穿刺 点 。充 分暴 露 穿刺 部 位 ,消 毒 皮肤 直 径 8 m × 8 m,准备 穿刺。颈外静 脉充盈不德时可 由助手用 c c
食 指 轻轻 挤 压 颈 静 脉 三 角 区 , 静 脉 充 盈 。术者 左 手拇 指绷 使
上肢静 脉在 充盈 良好 的情况 下 ,均能在 2 n内建 立静脉 mi
通 路 。在 抢救 危 重病 人 时 , 往 由于 低 血 容 量 性 休 克 、心 搏 往
紧穿刺点上方皮肤 ,右手持针呈 l 5~3 。角直剌血管 ,见 0
复穿刺所致的血管 内膜损伤 ,因此保留时间长。 下转 7 ( 4页 )
[ ( 】 例 %)
表 1 两组静脉 留置针应用效果 比较
中 国乡村 医药 杂志
置 针 输 液 。观 察组 :男 5 4例 ,女 4 6例 ;年 龄 2 ~7 0 8岁 ;
2. 其 他 指 标 比 较 ① 静 脉 穿 刺 后 患 者 收 缩 压 上 升 至 2 8 rm HE 所 需 时 间 :观 察组 (2. l ± 1 6 ) i 对 照 0 a 1 0 . 4r n, a
观察两组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 、
液 体 通 畅情 况 、收 缩 压 升 至 8 mm Hg 所 需 时 间 、置 管保 0
留时间 ,以及 导管 脱出 、液体渗 漏 、静脉 炎发生情 况。 2 结果
2 1 两 组 静 脉 留 置 针 应 用 效 果 比较 ( 1 观 察 组 留 置 . 表 )

比较老年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差别

比较老年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差别

比较老年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以及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差异性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我科于2016.08-2019.08期间所接纳的老年输液患者5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5例,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以及观察组(2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对两组患者的留置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相比较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起到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四肢静脉留置针;运用效果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式对于患者而言,显著避免了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感,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同时对于紧急抢救、临床用药有着积极作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

因此静脉留置针输液目前在临床的运用比较广泛。

本研究主要是对颈外静脉留置针以及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起到的不同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于2016.08-2019.08期间所接纳需要进行长时间输液的老年患者50例,其中男患者共计22例,女患者28例,年龄(68.39±5.31)岁。

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7.38±2.39)岁)以及观察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68.04±2.6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两组患者不同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方式进行输液,观察组则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方式来进行输液,具体措施如下:1.2.1对照组选取对照组患者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作为留置针进针部位,依据常规静脉头皮留置针的穿刺流程来实行操作。

1.2.2观察组协助患者将体位变换至仰卧位,取一薄软枕垫于患者头下,将患者的头部偏向对侧,保持其颈部侧伸状态,对其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以下部分实行手指压迫操作,待颈外静脉上段部分呈充盈显露状态之后,取其中点来作为穿刺进针点。

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的比较

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的比较

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患儿置入留置针的最佳部位。

方法将2009 年4~8 月300 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头皮静脉组、四肢静脉组各150 例,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时间。

结果四肢静脉组患儿静脉炎、留置针脱管、药液外渗、意外拔管、皮肤糜烂的发生率与头皮静脉留置针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比较χ²=0.30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时,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进行穿刺。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小儿外周静脉输液给药是住院患儿临床常用治疗途径,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住院患儿,随着静脉留置针的普及,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多。

临床多习惯首选小儿头皮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有时患儿头皮静脉不清楚,住院时间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加大,为探讨四肢静脉和头皮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效果,笔者进行5 个月的对比分析,发现选择四肢静脉为患儿进行留置针穿刺并发症及留置时间与头皮静脉相比差别不大,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 年4~8 月我院儿科住院300 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组各150 例,其中男170 例,女130 例,年龄最小2d,最大3 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原发病、脱水状态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留置针穿刺方法由1 名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两组均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兢玛24G 静脉留置针和美国3M 公司生产的透明敷贴。

头皮静脉组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等;上肢静脉选用手背静脉;下肢静脉选用大隐静脉及足背静脉,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6cm×8cm,四肢静脉组根据四肢静脉能见度选择血管;助手协助固定患儿肢体,操作者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扎止血带,右手拇指及食指持套管针,对准血管,以15°~25°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注意进入血管后进针阻力消失感,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呈10°~15°角再进1~2cm;松开止血带,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连接肝素帽,用透明敷贴固定套管针。

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深度的效果观察

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深度的效果观察

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深度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适宜留置深度。

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00名,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100名。

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完全置入套管然后固定,观察组则是根据静脉情况将留置针套管置入血管20~25mm后固定。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输液通畅度、导管脱出率、药物外渗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输液通畅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导管脱出率、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手术室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血管深度20~25mm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输液通畅度,留置针套管不完全置入不会增加导管脱出、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留置深度;输液通畅度【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150-02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静脉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使用安全,便于及时救治等优点[1],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输液治疗。

手术麻醉患者因需要快速给药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疗效更加显著[2]。

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的影响以及手术对留置针型号的特殊要求,术中输液不畅常有发生。

为了探讨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适宜的留置深度,提高术中输液通畅度,我院手术室对2018年6-12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200名患者采用两组不同的留置深度,比较不同留置深度对输液效果的影响,观察输液通畅度、导管脱出率以及药物外渗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6-12月需在手术室手术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住院号的奇数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及观察组100例,妇科腔镜手术均为女性,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1±10)岁,所有患者均无水肿及低蛋白血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种静脉置途径输注艾易舒的效果比较

两种静脉置途径输注艾易舒的效果比较

艾易舒是一种广谱抗癌新药,是从斑蝥中提取的一种昆虫类药物,毒性较大,对血管刺激性极强[1]。

有报道,输注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可高达55%[2],但在临床上多单独或联合用于中、晚期肿瘤的治疗[3]。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癌患者常在术后第3~10天静脉行艾易舒辅助化疗7d ,为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如何正确选择血管尤显重要。

故临床上,我科选用两种不同静脉置管途径行艾易舒输注,观察比较二者的区别,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术后第3~10天的女性,年龄32~68岁,平均47.6岁,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Ⅰ~Ⅲ期,均需静脉行艾易舒辅助化疗7d 。

1.2 分组方法随机把76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颈外组33例,前臂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药物浓度、输注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3 置管方法两组均采用美国BD 公司生产的22~24号BD 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

颈外组:将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位,充分暴露颈部血管,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按颈静脉穿刺法置管,成功后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留置针;前臂组:选择前臂较为粗直、容易固定的非关节附近的血管,按浅静脉置管常规方法留置,穿刺成功后,固定方法同颈外组。

每日输液完毕后用10mL 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脉冲式边冲边从肝素帽处退出针头,后快速夹毕夹子,每6h 封管1次。

穿刺点每日用碘伏两种静脉置途径输注艾易舒的效果比较董娅云【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静脉途径行BD 留置针置管输注艾易舒(斑蝥钠维生素B 6注射液)后对血管的影响,从而有利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静脉炎带来的痛苦。

方法 将76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颈外静脉BD 留置针穿刺置管组(33)例和前臂静脉BD 留置针穿刺置管组(4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艾易舒的输注速度、静脉炎的发生、BD 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情况。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效果比较郭萍;盛小燕;曾灿辉;黄榕;蔡文智【摘要】目的: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长期静脉输液或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良好的穿刺途径,提高浅静脉的利用率。

方法选择老年静脉输液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

结果实验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局部渗漏、肿胀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每周敷料更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提高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256-258)【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慢性病【作者】郭萍;盛小燕;曾灿辉;黄榕;蔡文智【作者单位】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1]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颈外静脉比较粗大,留置针的成功率肯定较高。

但很多老年人由于颈部短粗,颈外静脉不显露,不好穿刺,不好固定,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广泛,可以作为部分病人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具有导管软、不易损伤血管、风险小的优点,既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便于肢体活动、使患者在输液时感觉更舒适,又能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费用,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

两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比较

两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比较

两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比较作者:张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3期张玉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23.066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直,离心脏近,循环路径短[1],穿刺可以在直视下进行,并发症少。

因此,在急诊抢救病人时,尤其是碰到四肢静脉条件非常差、输液通路一时难以建立的病人,选择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建立输液通路是优先的选择。

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颈外静脉相对较短,不能扎止血带,受深呼吸及中心静脉压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易出现穿刺失败。

在实践中,我们采取负压进针的留置针穿刺方法,旨在加速静脉回血,有效避免穿刺失败,显著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为进一步验证,2013年1~3月选择我院急诊抢救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女28例,男52例。

年龄34~70岁。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脑出血13例,多发伤16例,糖尿病酮症6例,中毒5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均选择右颈静脉及第三代套管Y型头皮留置针。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采取常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病人平卧,头偏向穿刺点对侧,肩下垫一小枕,使颈部伸展,头后仰,充分暴露颈外静脉[2],静脉暴露不明显时,可用左拇指轻压颈外静脉近心端,使静脉充盈,根据病人的病情、血管情况、输液量、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成人常用18 G,20 G,22 G,24 G。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打开留置针外包装,轻轻转动针芯数下,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沿颈外静脉向心走向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 cm,以确保软管在血管中,拔出针芯0.5 cm后固定,左手将外套管完全送人血管,确认穿刺成功后完全拔出针芯,用3 M透明敷料贴膜无张力固定,记录穿刺时间,然后接输液管道进行输液。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5-09-16T09:24:02.6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聂春莲[导读] 黑河市爱辉区第二人民医院 164300 套管针又称为静脉留置针,具有易固定、不受压、便于观察等优点,在临床各个科室得到广泛的应用.黑河市爱辉区第二人民医院 164300摘要:目的比较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情况,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发生的237例静脉套管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穿刺部位以及套管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未发生静脉炎;其他三个部位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2.09%以及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3d、4-6的、以及≥7d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60%、16.85%以及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不同,以锁骨下静脉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而且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也越高。

关键词:不同部位;套管针;静脉炎;护理套管针又称为静脉留置针,具有易固定、不受压、便于观察等优点,在临床各个科室得到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套管针导致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1]。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回顾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间237例静脉套管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穿刺部位以及套管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间237例静脉套管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146例,女性91例,年龄1-78岁,平均(42.61±8.72)岁;上肢静脉穿刺86例,下肢静脉穿刺74例,头皮静脉穿刺4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31例,。

颈外静脉与上肢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观察

颈外静脉与上肢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观察

颈外静脉与上肢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4-07-17T16:39:50.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许小芬[导读] 又因为颈外静脉离心脏近,血液回流快,故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减少了静脉炎、堵管及外渗现象的发生。

许小芬(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常熟 215500)【摘要】探讨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最佳部位。

方法收集患者浅静脉置管486例,其中观察组278例,对照组208例,进行置管研究。

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论进行颈外静脉留置可以有效的延长静脉置管的时间,降低并发症,是患者浅静脉置管的最佳部位。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02-02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减少液体外渗,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近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科逐渐为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输液,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抢救效率,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为了研究如何取得最佳的留置效果、相对长的留置时间、出现最少的并发症,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也为了保护穿刺的静脉,在采用了相同的封管技术的情况下,分别选择了颈外静脉与上肢浅静脉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根据治疗的需要,分别给486例患者使用了颈外静脉或上肢浅静脉留置针,其中男269例,女217例,年龄17~83岁,输液成分为葡萄糖液、生理盐水、维生素、能量合剂、氯化钾、抗生素、脂肪乳、血制品和其它药物,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在哪个部位留置的时间较长,且发生堵管、浅静脉炎和肿胀的发生率。

1.2 方法1.2.1 血管和留置针的选择选择双上肢肘关节以下的浅静脉、左右颈外静脉等。

静脉留置针在护理中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护理中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

方法: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了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

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

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70-01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

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

特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减少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尤其是给危重患者抢救和休克患者输血、补液提供了有效治疗通道。

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何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新内容。

现将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体会简要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3~80岁,保留时间最长5天,最短2天,因烦躁患者自行拔管3例,其余病情稳定,无需继续置管。

静脉穿刺部位:四肢浅静脉。

1.2 穿刺前准备1.2.1 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

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1.2.2 用物准备: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

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

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分析比较

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分析比较

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分析比较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分析比较浅谈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分析比较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由于其套管柔软,对血管损伤小,能较长时间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避免反复穿刺,尤其和三通管及延长管的链接,便于用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是,静脉留置针价格较高,对于一般病人而言,若留置时间过短,不但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反而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而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从留置针部位的选择来探讨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

对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部位;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共450例次,男270例,女180例,年龄54岁——95岁。

1.2材料: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敷贴,稀释肝素液20U/ml, 其余用物同静脉输液。

1.3封管方法:用20U/ml的肝素液3ml——5ml脉冲式封管(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当封管液剩余0.2ml时,用小夹子卡住延长管近心端后拔除头皮针)。

1.4评价标准:留置时间96小时,病员无疼痛不适,无静脉炎发生。

2、方法2.1自制表格,由静脉留置针操作者(穿刺者、封管者、拔管者)填写病人使用留置针情况。

对操作者按留置针操作规程进行培训,经考核均合格。

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

2.2本次调查采用双盲法,操作者与病人均不知道调查目的,排除了人为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2.3A组选择手背静脉,B组选择头静脉中上三分之二,C组选择肘窝静脉,D组选择前臂掌侧静脉,E组选择下肢内踝大隐静脉。

3、各组穿刺结果比较见下表分组留置时间﹤96小时留置时间96小时合计A42例48例90例B27例63例90例C30例60例90例D12例78例90例E34例56例90例合计155例295例450例4 讨论手背静脉较丰富,且表浅易见,但因患者大部分的活动都由手来完成,手背易打湿和与其它物体碰撞摩擦,造成敷贴卷边、敷贴内汽水形成,渗血,渗液,因而不利于固定,最终造成留置针脱出,渗漏,甚至静脉炎。

体表静脉套管针两种夹管方法的留置效果比较

体表静脉套管针两种夹管方法的留置效果比较

体表静脉套管针两种夹管方法的留置效果比较朱彩芳摘要:[目的]探讨体表静脉套管针延长管夹管位置对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及留置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体表静脉留置针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将套管针的延长管夹于末端1cm处,观察组将套管针的延长管夹于前端1cm处。

[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

[结论]体表静脉留置针夹管于延长管前端1cm处可减少回血和堵管,延长体表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关键词:夹管方法;套管针;留置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00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C-0197-02 体表静脉留置针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因其材料与机体有较好的亲和力、对血管的刺激性小,且在血液的温度下能进一步软化,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1];静脉留置针保留了静脉通道,便于随时输血、输液和给药,有利于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所以,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回血、堵管的发生缩短了留置的时间,如何减少和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临床护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2011年3月—2011年7月对120例行体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孕产妇进行两种夹管方法对比观察,发现将套管针的延长管夹于前端1cm处能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产科四个病区使用体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孕产妇120例,年龄19岁~38岁,平均28.5岁;孕妇62例,包括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0例,重度子痫前期19例,轻度子痫前期9例,先兆早产19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5例,产妇58例,包括平产5例,剖宫产53例;入院后全部化验凝血4项,均无凝血功能异常。

静脉穿刺部位均在腕关节桡静脉处,静脉管径≥3mm[2],其中右手88例,左手32例,输液结束保留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保留期间禁止在穿刺侧测量血压和采集静脉血标本[3],最后一瓶输液均为普通药物和抗生素(无需限速),将120例静脉留置病人按病区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产A和产B病区为对照组,产C和产D病区为观察组,两组的年龄、病情和穿刺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对照研究

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对照研究

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对照研究摘要】随机对神经内科住院的342例病人进行分组,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周围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通过对比发现使用颈外静脉置管法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有效地保护静脉,减少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60-01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为各种缺血及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年龄偏大,血管情况差,而静脉输液是神经内科疾病的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周围静脉留置针是常用的输液方法,但由于血管条件差、输入药物多为高渗性、刺激性较强等原因留置时间短,容易发生输液部位红肿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

我科对2011年月至2011年10月342例脑血管疾病住院病应用了颈外静脉置管和周围静脉置管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住院病人,应用颈外静脉置管119例,称为研究组,其中脑梗塞68例,脑出血3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年龄42~84岁,选同期住院病人223例,做为对照组其中脑梗塞127例,脑出血58例,短暂性脑缺血38例,年龄35~86岁。

1.2方法1.2.1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法:选用苏州灵岩基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或侧卧位,必要时颈肩部垫一软枕,充分暴露颈外静脉,如颈外静脉不充盈,可由协助者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使颈外静脉充盈,严格无菌操作,检查留置针,尾管连接头皮针接5mL生理盐水注射器,排气,松动针芯,以颈外静脉上1/2~1/3段合适处为穿刺点,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尽量使针头刺入皮肤后直接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入0.2~0.5cm 左手送管,右手拔针芯同时进行,至套管全部进入血管,确认回血后即置管成功[1],用透明敷贴固定,尾部妥善固定,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 程玲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 程玲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程玲摘要:目的:对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而引起的静脉炎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相关的护理流程。

方法:分析静脉留置针所引发的静脉炎的原因,对问题进行锁定,并对实际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护理程序。

结果:对患者实施护理以后,不同部位留置针所引起的静脉炎明显的得到了减少。

结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穿刺的部位以及操作的流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关键词:留置针;静脉炎;相关因素;护理应对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常用手段,其操作简便,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减少静脉穿刺机会;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便于抢救危重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但留置针作为异物,一段时间内留置于外周静脉,静脉炎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不良反应。

这与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血管的选择、血管的保护、输入的药物等多因素有关。

护理人员应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有效应用,注意每一环节,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进行有效应对。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的患者有358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59例;女性患者有99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7~8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6岁。

有141例患者是白血病;42例患者是多发性骨髓瘤;40例患者是贫血; 51例患者是血小板减少;41例患者是痛风;43例患者是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进行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1.5~4d;平均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3d。

患者近穿刺的主要部位有:有50例患者是在关节处进行;有230例患者是在上肢进行;18例患者在下肢进行。

1.2 对患者进行穿刺的方法使用的套管针是国产生产;主要穿刺的部位:患者的关节处;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血管分布的情况以及患者病情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和对套管针的型号进行选择[1]。

在使用套管针时,要对套管针的包装进行检查,看是否出现破损,检查套管针的使用期限。

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的范围要大于8cm×8cm;等到患者的皮肤干燥了以后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以后,将套管向前推进以及在退出套管时要缓慢,以免造成血管的破裂,保证穿刺的部位无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n eo n i s i h s c e su u cu e r t n o v n e t rp t n s I i utfrp t n swi ut b en c o d t n e c a gt ,h g u c s f l n t r ae a d c n e i n a i t . t ss i o ai t t s i l e k c n i o . f i p o f e e h a i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观察时间为 20 0 1年 1月 ~ 0 8年 1 20 2月。患者
系 收住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内 科 病 房 , 要 作 较 长 期 静 脉 滴 注 的 患 者 需
10例 , 5 随机 将其分 成两 组 , 7 各 5例 。10例 中, 8 5 男 4例 , 6 女 6
【 yw rs Toa hm s Lmbvi; E tra jglr e Ke o d 】 rcr i b ; i e xe luua i n n vn
输液用 留置套管针今 日已经在临床 中普遍推行 了, 但今 日套 条索状改变为 Ⅱ度 , 见表 2 详 。
表 1 两 组 穿 刺部 位 保 留天 数 比较 () n
fr rnfs gw r e c da d d ie t t o ru s 7 ae ru tra j d lr rc r a dteo e 5c ss e m s en o t s i ees l t n i d di o w o p , 5c ss ngo po e e l u ua o a , n t r ae r i l b i a u n ee v n g i f x n t h h 7 w e ni v
【 关键词】 留置套管针 ; 四肢静脉 ; 颈外静 脉
P i do srt no tra g lrtoa n mb e rc r HU Xn—ha T eP ols o i lfQd n . i n 26 0. ar bevi f xen lu ua rcra dl svi toa . / e o e j i n u . h epe s t iog Qd g4 10 'H p a o o
患者 起床 活动 等优 点 , 颈部 条件 允许 的 患 者 均 适 用 。
对 10 住院输液 患者随机分成 颈外静 脉套 管针 组 7 5例 5例
和四肢静脉留置套 管针组 7 5例 , 分别 了解对比统计两组病例 留置 时间、 静脉 炎发 生情况。结果 两组经过 前瞻性 临床 观察分析 对 比 颈外静脉 留置套管针具有 留置 时间长、 静脉 炎发 生率低 、 穿刺成功率 高、 方便
静脉 套 管 针 分别 留置 四肢 和 颈 外 静脉 之对 比观 察
刘 新 华
祁 东县 人 民 医院 ( 南 祁 东 4 10 ) 湖 26 0
【 摘要 】 目的 了解颈外静脉和四肢 静脉 留置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针的差别 。方法
证 实, 两组观察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 1 。结论
ti t ea dic ec f nisi tetog u s( < . ) C n ls n T eetra jglr rcrhv ogr ea m , w ri i a m n i neo g i n h w r p P 0 叭 . o c i h xenluua oa aelne t nt e l e c— ni nd a t o uo t r i i o n
toa ean rtr rt i .T e r ti i n cd n e o n i sw ss l ce si d c t r frc mp r o . s ls T e ewee sg i c n i e e c n r — h ea n t me a d i ie c f g t a ee td a i ao s o o a i n Re u t h r r i f a tdf r n ei e n a i n s ni f
中外 医学 研 究
21 0 0年 6月 第 8卷
第1 1期
C I E EA D F R I N M D C LR S A C H N S N O E G E IA E E R H
簪誊 善 曾 . 曩 净。 叠 ≯ | ≯ 鬈|l ≯| 一 曩 ≯ i 参 董 ≯, 蔓霉 曩譬。 譬 | 曩|≯≯| |叠 |I 叠
Ch n ia.
【 bt c】 O j t e T s v t i r c tnluu rr a adl b vi tcrMe o s 10cs fn ptn A s at r b c v o be eh dfe e f x r gl o r n m s e oa e i o r e f n o e e aj a t c i n r . t d 5 a s — aet e h e oi i s
管针留置 , 多在四肢静脉上运用 , 然而笔者在临床 中却体会 到 , 在
颈外静 脉上 留置套管针 , 留置 时间比在 四肢静脉上 留置的时间 其
长 得 多 , 且 , 脉 炎 的发 生 也 要 低 得 多 , 者 作 了 一 个 对 比 , 而 静 笔 比
较在两种情况下其 留置时间 、 静脉炎 的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 。
例, 年龄 1 6~8 1岁 , 均 3. 平 2 7岁 。在 四肢静脉 上安置套 管针 的

组别
例数
I 度
Ⅱ度
组( 简称 “ 四肢组 ” 7 ) 5例 , 4 男 4例 , 3 女 1例 , 均年 龄 3. 平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