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讲述只是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节(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东北信风带
高压 低压
暖
空
空
气
气
冷
被
却
抬
下
升 极地东沉
风带
90 ° S 60 ° S 30 ° S 0 ° 30 ° N 60 ° N 90 ° N
极地高 副极地低 副热带高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低压 高压
空
暖
气
空
冷
气
却
被
下
抬
极沉地东
升
风带
低压
高压
低压
空 空气 气受 堆热 积膨 下胀 沉上 东南信风升带
空 气 堆 积 下 沉
赤
道
低
气
压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6.夏季,北半球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被大陆上的 热低压 所
切断,其中
亚洲低压
(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
使 副热带高气压带 仅保留在海洋上
30°N 副
气流 上升
热 热陆亚升亚低欧温洲 压大快带
高 夏高威气压夷
亚速尔 高压
2020/5/31
西
风
带
(三)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 定义: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压 低压
暖
空
空
气
气
冷
被
却
抬
下
升 极地东沉
风带
90 ° S 60 ° S 30 ° S 0 ° 30 ° N 60 ° N 90 ° N
极地高 副极地低 副热带高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低压 高压
空
暖
气
空
冷
气
却
被
下
抬
极沉地东
升
风带
低压
高压
低压
空 空气 气受 堆热 积膨 下胀 沉上 东南信风升带
空 气 堆 积 下 沉
赤
道
低
气
压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6.夏季,北半球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被大陆上的 热低压 所
切断,其中
亚洲低压
(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
使 副热带高气压带 仅保留在海洋上
30°N 副
气流 上升
热 热陆亚升亚低欧温洲 压大快带
高 夏高威气压夷
亚速尔 高压
2020/5/31
西
风
带
(三)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 定义: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课件
-
68
5、案例
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长江中下游 地区7月份出现的伏旱天气、两极地区的极地 高压等都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
-
69
合作探究
-
70
锋面气旋
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
(以北半球为例)
高
高压脊
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 为主,不能形成锋面。
F
低
C
DE
低
冷锋
低压槽
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 合为主,易形成锋面。-
B A
暖锋
71
O2
维持生物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 气 次要
成分
CO2 O3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 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
4
2、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 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甲>丁>丙 D.丙>乙>甲>丁
-
27
基础练习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A)
6.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是先有气流的水平运动 然后才有气流的垂直运动。( B )
-
28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18
(一)热力环流
1、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 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
大气水分和降水ppt课件
人工增雨,福州,2003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宁夏 20030406
碘化银 增雨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 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500 — 1000mm ;
4、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 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
哈尔滨
20040427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防雹作业
北京,20040704
★雨量和分级
种类
24小时 降水量
12小时 降水量
目视特征
小雨
<10.0 mm
<5.0 mm
Cv = 距平数/平均数×100%
(一)降水的形成
——降水从云中来,但有云未必有降水。形 成降水的关键,是云滴迅速增大到能克服空 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并在降落过程中 不被蒸发掉。 1、凝结(凝华)增长:指水汽分子凝结(凝 华)在云滴(冰晶)表面上,使云滴(冰晶) 增长的过程。
①过冷水滴蒸发→冰晶凝华增长
★云
——指高悬于空中、由水汽凝结(凝华)而 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构成的可见集合体。
◆云的成因:云是气块上升过程绝热冷却降温, 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发生凝结而成。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宁夏 20030406
碘化银 增雨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 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500 — 1000mm ;
4、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 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
哈尔滨
20040427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防雹作业
北京,20040704
★雨量和分级
种类
24小时 降水量
12小时 降水量
目视特征
小雨
<10.0 mm
<5.0 mm
Cv = 距平数/平均数×100%
(一)降水的形成
——降水从云中来,但有云未必有降水。形 成降水的关键,是云滴迅速增大到能克服空 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并在降落过程中 不被蒸发掉。 1、凝结(凝华)增长:指水汽分子凝结(凝 华)在云滴(冰晶)表面上,使云滴(冰晶) 增长的过程。
①过冷水滴蒸发→冰晶凝华增长
★云
——指高悬于空中、由水汽凝结(凝华)而 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构成的可见集合体。
◆云的成因:云是气块上升过程绝热冷却降温, 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发生凝结而成。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课件2 鲁教版优质课件
➢ 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气压梯度)
产生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大小同风速和所在纬度的正弦成正比(即在同一纬度 它的大小只跟风速有关);方向垂直于风向。 ➢ 摩擦力
离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 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波长较短 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 较长的红外线;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很 少被吸收,绝大部分可以透过大气射到地 面。
? 根据上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你
能简述大气的止锋)
图例
• 定义: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两者势均力敌, 任何一方都没有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 对静止。
• 天气特征:多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 天气实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气旋(低压)
特征:气旋中心气压低, 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 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 流被迫上升,上升过程 中温度降低,其中水汽 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 旋控制区多为阴雨天气。
90°
0°
单圈环流
❖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并且考 虑地球的自转。
三 圈 环 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纬90°冬至日 66°34′
春分日 秋分日
夏至日
23°26′ 0°
23°26′
66°34′ 南纬90°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风向 太阳直射点位置
•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 移。
城市风的原理
I. 由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 的人为热,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城市的年均 温要比郊区高出0.5到1摄氏度。
产生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大小同风速和所在纬度的正弦成正比(即在同一纬度 它的大小只跟风速有关);方向垂直于风向。 ➢ 摩擦力
离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 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波长较短 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 较长的红外线;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很 少被吸收,绝大部分可以透过大气射到地 面。
? 根据上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你
能简述大气的止锋)
图例
• 定义: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两者势均力敌, 任何一方都没有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 对静止。
• 天气特征:多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 天气实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气旋(低压)
特征:气旋中心气压低, 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 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 流被迫上升,上升过程 中温度降低,其中水汽 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 旋控制区多为阴雨天气。
90°
0°
单圈环流
❖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并且考 虑地球的自转。
三 圈 环 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纬90°冬至日 66°34′
春分日 秋分日
夏至日
23°26′ 0°
23°26′
66°34′ 南纬90°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风向 太阳直射点位置
•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 移。
城市风的原理
I. 由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 的人为热,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城市的年均 温要比郊区高出0.5到1摄氏度。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有关辐射的基本规律
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其吸收能力也强,黑体 的吸收率最大,故它是最好的放射体; 对于 同一物体,如果在温度为T时,它放射某一 波长的辐射,那么在同一温度下,它也吸收 同样波长的辐射; 任何物体在向四周放射能 量的同时,也吸收能量; 高温物体在单位面 积上放射的能量比低温物体多。斯蒂芬—波 尔斯曼定律:E=δ.T4 .δ=5.67×10-8W (m2.K4)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可看作 黑体辐射)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左右, 是炽热的气态球体。
地表温度有一定影响;其含量多少,还直接影响到大 气能见度的好坏。
(注意)
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 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 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2、氯氟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 剂、火箭推进剂等,到了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 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臭氧的含量下降。
(2)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但由于空气稀 薄,所出现的天气现象已不如对流层复杂。
(3)在80km处白天出现一个电离层。
4、暖层的特征
高度:中间层至800km处
特征:
(1) 空气质量小,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只角空气总 质量的0.5%,在120km高空,空气密度小至声音都 难于传播。
3·臭氧 主要分布在10~40km的高度处, 极大值在20~25km附近,称为臭氧层。臭氧 虽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具有强烈吸收紫 外线的能力。研究表明,人们大量使用氮肥 以及作冷冻剂和除臭剂使用的碳氟化合物 (氟利昂)所造成的污染是平流层的臭氧遭 到破坏。臭氧层的破坏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 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大气和气候-第二节
積 乱 雲 - 积 雨 云
積雲が空の高いところまで成長したもの。成層圏に達して平たくつぶれることもある(かなとこ雲)。 夕立 のような、強い雨を短時間降らせる。雷が起きるときも、この雲である。
2.10種雲形
雲は、できる高さから上層雲、中層雲、下層雲に分けられます。 また、形から層雲のなかま、積雲のなかまに分けられます。 雨が降らせているかどうかでも区別されます。 そのことを、表にまとめると次のようになります。
(一)、地表面的凝结现象
1、霜与露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
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 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 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 水滴,称为露。如果露点温度在0℃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 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有时已生成的露, 由于温度降至0℃以下,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实际上也 归入霜的一类。 2、雾凇和雨凇 雾淞是一种白色固体凝结物,由过冷雾滴附着于地面物体 或树枝迅速冻结而成。 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紧 密冰层。它主要是过冷却雨滴降到温度低于o℃的地面或地 物上冻结而成的.
状云。
C: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
波状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D:地形抬升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
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也有波状云和层状云,通常称之为地形
云的分类
云型 低
层状云 雨层云
中
高
成因、特点
高层云 卷层云、卷云、 是均匀幕状云层,具有较大水平
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水分和降水讲述
2.雾凇和雨凇
雾凇是一种白色固体凝结物,由过冷的雾滴附着 于地面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它经常出现在有雾、 风小的严寒天气里。
雨凇是平滑而透明的冰层。它多半在温度为0—6℃时,由过冷却雨、毛毛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 或是经长期严寒后,雨滴降落在极冷物体表面冻 结而成。雾凇 Nhomakorabea雨凇
雾凇和雨凇通常都形成于树枝、电线上, 并总是在物体的迎风面上增长,且在受风 面大的物体上凝聚最多。雾凇和雨淞常造 成林木破坏、电线折断,对农林、交通产 生有害影响。
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重点及难点
大气热能性质 大气运动形式及特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大气水分和降水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 气候变化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一、大气湿度
(一)湿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它有如下几种表 示方法:
1.蒸发面的温度 蒸发面的温度愈高,蒸发过程愈迅速。因为温度
高时,蒸发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大,饱和差也比较 大。这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2.空气湿度和风 空气湿度愈大,饱和差愈小,蒸发过程缓慢; 空气湿度愈小,饱和差愈大,蒸发过程迅速。无 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靠分子扩散向外传递,水 汽压减小很缓慢,容易达到饱和,故蒸发过程微 弱。有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随气流散布,水汽 压比较小,故蒸发过程迅速。
2. 凝结核:水汽开始凝结的核心。
水汽的吸附作用;使形成的滴粒比单纯由水 分子聚集而成的滴粒大,利于水汽继续凝结。
三、水汽的凝结现象 (一) 地表面的凝结现象 1.霜和露
水汽凝附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温度在0°以上呈液态,称 为露;温度在0°以下呈固态,称为霜。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季风环流与气候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雨带推移
夏季风 VS 冬季风
Round 3
时间: 7月下旬-8月上旬 地点: 华北、东北地区
现象: 华北、东北地区出现强降雨, 河流进入汛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雨带推移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季风 VS 冬季风
Round 4
时间: 10月-次年3月
地点: 全国范围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南) 现象: 普遍降温,易发大风、 寒潮
60°N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30°N
海洋
陆地
海洋
海洋
陆地
海洋
冬季
夏季
判断:冬季风的性质 寒冷干燥 ;夏季风的性质 炎热湿润 。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问题一:为什么季风现象在亚欧大陆(东部)最明显?
问题二:同样是季风,为什么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方向不 一样?
为什么季风现象在亚欧大陆(东部)最明显?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 洋,二者之间形成的海陆热力差异最大、高低压中心更明显, 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强。
季风气候
? 冬夏季风是不是瞬时转换的呢?
不是 因为高低气压的转换是一个过程。
因此冬、夏季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进行PK。 结果:不同的时间和地区形成雨带
雨带推移
夏季风 VS 冬季风
Round 1
时间: 约4-5月 地点: 华南地区
现象: 华南地区出现大规模降雨、 此区域以南河流进入汛期 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热带雨林气候
0°
0°
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季风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
季风的影响
高中世界地理课件:天气和气候--降水(共38张PPT)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按照雨量的大小,降雨一般分为4个级别, 具体如下表:
降雨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24小时降水量/毫米 0.1~9.9
10.0~24.9 25.0~49.9
50.0以上
4、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规律:
日降水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某地某年月降水量统计
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降水量
降水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745
降水量/毫米 200
月份应找 准 定量须准 确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5、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C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6.当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时 ( A )
A.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C.我国东部受海洋气团影响
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你找到规律了吗?
比较北半球的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降水量/毫米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3大气中的水分
(二)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1、冰面小于过冷却水面小于水面的饱和 水汽压。可以解释冰水共存时的水汽转 移现象,即冰晶效应。
2、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 纯水面要小,而且,溶液浓度愈高,饱 和水汽压愈小。
(三)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形状的关系
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 平面次之,凹面最小。
n为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数 则有: N > n 蒸发(未饱和)
N = n 动态平衡(饱和) N < n 凝结(过饱和)
蒸发 (evaporation)
概念——一定温度下由液态水(冰)转为 气态水(水汽)的过程。
由蒸发消耗的水量称为蒸发量,用蒸发失
去的水层厚度(mm)表示。 (1)e与E二者的对比是出现蒸发的关键 e<E出现蒸发(未饱和); e=E水汽分子进
显然,在影响蒸发的因子中,蒸发面的 温度通常是起决定作用的因子。
由于蒸发面的温度有年、日变化,所以 蒸发速度也有年、日变化。
四、 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1、绝对湿度(用水汽压表示)
(1)日变化有两种类型:
➢双峰型:主要在大陆上湍流混合较强的夏 季出现。 (一天有两高两低)
➢单峰型:以海洋上、沿海地区和陆地影响因素中,①起决定作用,其次为风。(3) 日变化和年变化——与气温相同 (4)蒸发量空间分布——因气温高低、海陆分布、
水汽量多少而不同。
全球年蒸发量分布图
3.2 凝结 (condensation)
概念——一定温度时由气态水
(水汽)转为液态水(冰)的过程, 由水汽直接转为冰过程称为凝华。 (1) 凝结(凝华)条件
• 具有一定凝结核(凝华核) • 增加水中的水汽e>E
• 通过空气冷却、降低E
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一
▪ 在垂直方向上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不仅仅是温度,地球的引力作用对高低空 大气密度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越靠近地面,引力越大,空气密度也就越大, 相反就越小。在对流层里上冷下暖的温度结构,可以减小由于引力作用所造 成高低空大气密度的差异,因而有利于对流运动发展,特别是在上冷下暖差 异特别大时最为有利。
▪ 这里说对流层里上冷下暖有利于空气对流,意思是它并不一定形成大气对流 运动,还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冷热分布不均,才能产生对流运动。因此,对流 层里大气的对流运动,是由于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递减和水平方向上冷热 不均所造成的。
2023/4/30
2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大气的特性和状态:包括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 湿度、温度、压强和密度等等。
➢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转化。
➢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解释大气现象发生、变化的规律。
➢讨论如何利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更好的满足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 循环:来源于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 蒸腾,特别是海洋蒸发;借助空气对流垂直上升凝结后又 以降水的形式降到陆地和海洋。
➢ 循环周期:32次/年,11D/次。
➢ 水汽的变化:时间变化特征: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变化特征:低纬度低空中水汽含量最大;高纬度寒冷 干燥陆面极少。
垂直方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 规律: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离海洋愈远水汽含量减少。
➢ 特性:唯一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相变过程中释放和吸收 热量。
2023/4/30
15
水汽的循环过程(相位变化)
2023/4/30
16
2023/4/30
17
1.3 固、液体杂质
大气悬浮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也可以称之为气溶胶粒子。
▪ 这里说对流层里上冷下暖有利于空气对流,意思是它并不一定形成大气对流 运动,还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冷热分布不均,才能产生对流运动。因此,对流 层里大气的对流运动,是由于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递减和水平方向上冷热 不均所造成的。
2023/4/30
2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大气的特性和状态:包括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 湿度、温度、压强和密度等等。
➢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转化。
➢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解释大气现象发生、变化的规律。
➢讨论如何利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更好的满足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 循环:来源于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 蒸腾,特别是海洋蒸发;借助空气对流垂直上升凝结后又 以降水的形式降到陆地和海洋。
➢ 循环周期:32次/年,11D/次。
➢ 水汽的变化:时间变化特征: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变化特征:低纬度低空中水汽含量最大;高纬度寒冷 干燥陆面极少。
垂直方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 规律: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离海洋愈远水汽含量减少。
➢ 特性:唯一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相变过程中释放和吸收 热量。
2023/4/30
15
水汽的循环过程(相位变化)
2023/4/30
16
2023/4/30
17
1.3 固、液体杂质
大气悬浮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也可以称之为气溶胶粒子。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课件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四)降水量的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受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大 气环流、天气系统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制约。从降 水量的纬度分布来看,全球可划分四个降水带
(l)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地带是全球降水 量最多地带,年降水量至少1500 毫米,一般为 2000—3000 毫米。如果气流运动方向与地形相配 合,可以形成大量的降水。例如,尼加拉瓜圣若 德尔-苏尔(11°N)年降水量6588 毫米;哥伦比 亚中部的阿诺利(7°N)年降水量7139 毫米; 非洲喀麦隆山地西坡(4°N)年降水量高达 10470 毫米。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4)高纬少雨带:本带因纬度高,全年气温 很低,蒸发微弱,故降水量偏少,年降水量一 般不超过300 毫米。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三)降水类型
大气中气流上升有不同的方式,导致降水的成 因也有所不同,根据气流上升特点,降水可分 以下三个基本类型: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1.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
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 饱和而产生对流雨。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 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其形 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 烈。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 主。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 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3.锋面(气旋)雨
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块相接触,暖湿气流循 交界面滑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 生云雨。由于空气块的水平范围很广,上升速 度缓慢,所以锋面雨一般具有雨区广、持续时 间长的特点。温带地区,锋面雨占有重要地位。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二 节--大气水分和降水讲述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大气水分和降水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 气候变化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一、大气湿度
(一)湿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它有如下几种表 示方法:
1.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 压。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 水汽压减小。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 多少。水汽压的单位与气压单位一样,用毫米水银柱高或毫 巴表示。
水汽压的分布:赤道向两极减小;随高度表现为指数衰减;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温度愈高, 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愈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数量是有一定限度 的,因而水汽压也有一个限度。当水汽含量恰好达 到这个限度,叫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 饱和水汽压E,或称最大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的大 小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愈大。
1.蒸发面的温度 蒸发面的温度愈高,蒸发过程愈迅速。因为温度
高时,蒸发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大,饱和差也比较 大。这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2.空气湿度和风 空气湿度愈大,饱和差愈小,蒸发过程缓慢; 空气湿度愈小,饱和差愈大,蒸发过程迅速。无 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靠分子扩散向外传递,水 汽压减小很缓慢,容易达到饱和,故蒸发过程微 弱。有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随气流散布,水汽 压比较小,故蒸发过程迅速。
3)空间分布: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差异(赤道、副热带及高 纬度区)。
二、蒸发和凝结
(一)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叫蒸发。蒸发过程
的发生,取决于实际水汽压(e)与饱和水汽 压(E)二者对比关系。当e<E,蒸发进行; e>E,蒸发停止,并可能产生凝结;e=E, 处于动态平衡,即逸出水面的分子数与进入 水中的分子数相等。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有:
2.雾凇和雨凇
雾凇是一种白色固体凝结物,由过冷的雾滴附着 于地面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它经常出现在有雾、 风小的严寒天气里。
雨凇是平滑而透明的冰层。它多半在温度为0—6℃时,由过冷却雨、毛毛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 或是经长期严寒后,雨滴降落在极冷物体表面冻 结而成。
Hale Waihona Puke 凇雨凇雾凇和雨凇通常都形成于树枝、电线上, 并总是在物体的迎风面上增长,且在受风 面大的物体上凝聚最多。雾凇和雨淞常造 成林木破坏、电线折断,对农林、交通产 生有害影响。
(二)湿度的变化与分布:
相对湿度应用广泛。
1)相对湿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水汽压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最高值出现在日出之前,最 低值出现在午后。
沿海地区,白天盛行海风,水汽含量高,相对湿度最高值 出现在午后;
夜晚盛行陆风,相对湿度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
2)年变化:一般情况为夏季小,冬季高;夏季盛行海风,冬 季盛行陆风时,相反。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 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 比称为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能够直接反映空气距 饱和时的程度和大气中水汽的相对含量,在气候 资料分析中运用很广。
F=e/E (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
4.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 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 称露点。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 度经常低于气温。在饱和空气中,T- Td =0; 在未饱和空气中, T- Td >0; T- Td 差值愈大, 说明相对湿度愈小。气温降低到露点,是水汽凝 结的必要条件。
2.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
示),称为绝对湿度。一般情况下,气温的数值和 16℃相差不大时,以毫米水银柱高为单位的水汽压 与绝对湿度在数值上近似,故在实际工作中以水汽 压代替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与水汽压的关系:
H=289*e/T (e:水汽压;T:气温)
3.相对湿度f
2. 凝结核:水汽开始凝结的核心。
水汽的吸附作用;使形成的滴粒比单纯由水 分子聚集而成的滴粒大,利于水汽继续凝结。
三、水汽的凝结现象 (一) 地表面的凝结现象 1.霜和露
水汽凝附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温度在0°以上呈液态,称 为露;温度在0°以下呈固态,称为霜。
形成条件:晴朗无风或风速很小的夜晚。霜通常见于冬季, 露见于其他季节,尤以夏季为明显。
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1)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2)使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冷却——四种过程
绝热冷却:绝热膨胀而冷却,本身水汽量无增加,但饱和水汽 压下降。此时气温为露点温度。 辐射冷却:空气本身向外辐射使温度降低的过程。这个过程一 般较缓慢,水汽凝结量不多,只能形成露、霜、雾等。 平流冷却:较暖的空气经过冷地面,把热量传给冷地表,造成 空气本身冷却。 混合冷却:温度相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团空气混合。
(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1.雾:漂浮于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烟尘微粒较 多时导致的能见度较差,称为霾。 辐射雾: 平流雾: 蒸汽雾: 上坡雾: 锋面雾: 分布特点:沿海多于内地,高纬多于低纬。
B. 蒸发量(mm)
一般与气温变化一致。
(二)凝结和凝结的条件
1.水由汽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显然, 凝结是与蒸发相反的一种物理过程。当水面上的 水汽压超过饱和水汽压(e>E)时,水汽处于过 饱和状态,返回水面上的分子比逸出的分子多, 部分汽态水即转变为液态水。因此,水汽凝结以 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为前提。
霜与露的形成与天气状况、局部地形等条件有何关系?
霜与露的形成与天气状况、局部地形等条件密切相 关。晴天夜晚无风或风很小时,地面有效辐射强烈, 近地面层空气温度迅速下降到露点,因而有利于水 汽的凝结;多云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增强,地 面有效辐射大为减弱,近地面层空气温度难以下降 到露点,故不利于水汽凝结;风力较强的夜晚,因 空气的乱流混合,气温也难以降低到露点温度,霜 露不容易形成。此外,表面辐射很强又不善于传热 的物体,如树叶、杂草等表面,最有利于形成霜露。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大气水分和降水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 气候变化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一、大气湿度
(一)湿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它有如下几种表 示方法:
1.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 压。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 水汽压减小。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 多少。水汽压的单位与气压单位一样,用毫米水银柱高或毫 巴表示。
水汽压的分布:赤道向两极减小;随高度表现为指数衰减;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温度愈高, 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愈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数量是有一定限度 的,因而水汽压也有一个限度。当水汽含量恰好达 到这个限度,叫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 饱和水汽压E,或称最大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的大 小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愈大。
1.蒸发面的温度 蒸发面的温度愈高,蒸发过程愈迅速。因为温度
高时,蒸发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大,饱和差也比较 大。这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2.空气湿度和风 空气湿度愈大,饱和差愈小,蒸发过程缓慢; 空气湿度愈小,饱和差愈大,蒸发过程迅速。无 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靠分子扩散向外传递,水 汽压减小很缓慢,容易达到饱和,故蒸发过程微 弱。有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随气流散布,水汽 压比较小,故蒸发过程迅速。
3)空间分布: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差异(赤道、副热带及高 纬度区)。
二、蒸发和凝结
(一)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叫蒸发。蒸发过程
的发生,取决于实际水汽压(e)与饱和水汽 压(E)二者对比关系。当e<E,蒸发进行; e>E,蒸发停止,并可能产生凝结;e=E, 处于动态平衡,即逸出水面的分子数与进入 水中的分子数相等。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有:
2.雾凇和雨凇
雾凇是一种白色固体凝结物,由过冷的雾滴附着 于地面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它经常出现在有雾、 风小的严寒天气里。
雨凇是平滑而透明的冰层。它多半在温度为0—6℃时,由过冷却雨、毛毛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 或是经长期严寒后,雨滴降落在极冷物体表面冻 结而成。
Hale Waihona Puke 凇雨凇雾凇和雨凇通常都形成于树枝、电线上, 并总是在物体的迎风面上增长,且在受风 面大的物体上凝聚最多。雾凇和雨淞常造 成林木破坏、电线折断,对农林、交通产 生有害影响。
(二)湿度的变化与分布:
相对湿度应用广泛。
1)相对湿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水汽压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最高值出现在日出之前,最 低值出现在午后。
沿海地区,白天盛行海风,水汽含量高,相对湿度最高值 出现在午后;
夜晚盛行陆风,相对湿度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
2)年变化:一般情况为夏季小,冬季高;夏季盛行海风,冬 季盛行陆风时,相反。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 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 比称为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能够直接反映空气距 饱和时的程度和大气中水汽的相对含量,在气候 资料分析中运用很广。
F=e/E (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
4.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 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 称露点。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 度经常低于气温。在饱和空气中,T- Td =0; 在未饱和空气中, T- Td >0; T- Td 差值愈大, 说明相对湿度愈小。气温降低到露点,是水汽凝 结的必要条件。
2.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
示),称为绝对湿度。一般情况下,气温的数值和 16℃相差不大时,以毫米水银柱高为单位的水汽压 与绝对湿度在数值上近似,故在实际工作中以水汽 压代替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与水汽压的关系:
H=289*e/T (e:水汽压;T:气温)
3.相对湿度f
2. 凝结核:水汽开始凝结的核心。
水汽的吸附作用;使形成的滴粒比单纯由水 分子聚集而成的滴粒大,利于水汽继续凝结。
三、水汽的凝结现象 (一) 地表面的凝结现象 1.霜和露
水汽凝附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温度在0°以上呈液态,称 为露;温度在0°以下呈固态,称为霜。
形成条件:晴朗无风或风速很小的夜晚。霜通常见于冬季, 露见于其他季节,尤以夏季为明显。
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1)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2)使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冷却——四种过程
绝热冷却:绝热膨胀而冷却,本身水汽量无增加,但饱和水汽 压下降。此时气温为露点温度。 辐射冷却:空气本身向外辐射使温度降低的过程。这个过程一 般较缓慢,水汽凝结量不多,只能形成露、霜、雾等。 平流冷却:较暖的空气经过冷地面,把热量传给冷地表,造成 空气本身冷却。 混合冷却:温度相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团空气混合。
(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1.雾:漂浮于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烟尘微粒较 多时导致的能见度较差,称为霾。 辐射雾: 平流雾: 蒸汽雾: 上坡雾: 锋面雾: 分布特点:沿海多于内地,高纬多于低纬。
B. 蒸发量(mm)
一般与气温变化一致。
(二)凝结和凝结的条件
1.水由汽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显然, 凝结是与蒸发相反的一种物理过程。当水面上的 水汽压超过饱和水汽压(e>E)时,水汽处于过 饱和状态,返回水面上的分子比逸出的分子多, 部分汽态水即转变为液态水。因此,水汽凝结以 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为前提。
霜与露的形成与天气状况、局部地形等条件有何关系?
霜与露的形成与天气状况、局部地形等条件密切相 关。晴天夜晚无风或风很小时,地面有效辐射强烈, 近地面层空气温度迅速下降到露点,因而有利于水 汽的凝结;多云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增强,地 面有效辐射大为减弱,近地面层空气温度难以下降 到露点,故不利于水汽凝结;风力较强的夜晚,因 空气的乱流混合,气温也难以降低到露点温度,霜 露不容易形成。此外,表面辐射很强又不善于传热 的物体,如树叶、杂草等表面,最有利于形成霜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