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演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演进

摘要:中美两国的正式交往始于1894年,“中国皇后”号构架了太平洋两岸最古老和最年轻的两大国联系的桥梁。双方较大规模和经常性的往来是19世纪中叶以后。由此开始,中美开始了彼此相互了解和认识的漫长过程。“美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究竟应当如何认识美国”?中国人对这个谜底的解读,从晚清就已经开始了。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演进,同时也是晚清中国社会逐渐近代化的过程。晚清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以美国为蓝本,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过程。本文拟从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缘起、晚晴中国人美国观的深化以及中国人对美国的反思三个方面来考察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晚清、中国人、美国观;

一、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缘起

1784年,是中美正式交往开始的标志。在这之前,中国人已经从传教士那里知道了美洲新大陆,但是否还晓得我这个新大陆上的新国家——美国,似已无从确考。“中国皇后”号来华,事实上使广州的中国人(首先是商人)开始与美国人接触。从当时留下的记载看,这种接触当然并无新鲜感。不过中国人(尤其是士大夫阶级)较多关注大洋彼岸,还需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光阴,直到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之梦。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终于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惨败的屈辱中直面现实,“开眼看世界”的启蒙思潮勃兴,并由此开始了中国人了解、认识美国的漫长过程。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开创了解和介绍美国之风气的第一人”【1】。如同中国的其他封疆大吏一样,林则徐开始时对美国亦所知甚少,但可贵的是,他能脚踏实地,不耻下问,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对中国人美国观的发轫,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贡献:第一,主持翻译了被梁启超誉为“新地志之嚆矢”的《四洲志》,首次比较具体的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第二,难能可贵的是,林则徐在与英美商人的实际接触和交涉过程中,还明确提出了区别“米夷”(“米利坚”夷)与“英夷”的问题。第三,林则徐对其同时代人如魏源、梁廷玬等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深有影响。

作为晚清一代卓越的思想家、学问家,林则徐的挚友——魏源(1794-1857),同样是早期中国人开眼看美国的先行者。在其《海国图志》这部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史地巨著中,魏源不仅辑录了到那时为止的有关中文资料,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还在书中阐发了自己对美国的认识:

呜呼!米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坚壁清野,绝其粮道。逐走强敌,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创开北墨利加者佛兰西,而英夷横攘之,愤逐英夷者米利坚,而佛兰西助之。故弥尔佛世比而仇英夷,英夷遂不敢报复,远交近攻,可不谓智乎?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二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自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中国以茶叶大黄岁数百万济外夷之命,英人乃以鸦片岁数千万竭中国之脂,惟米利坚国邻南州,金矿充溢,故以货易货外,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可不谓富乎?富国强,不横躏小国,不桀骜中国,且遇义愤,清效施驱,可不谓谊乎?【2】

“武”、“智”、“公”、“周”、“富”、“谊”,这六个字,简洁明了,提纲挈领,把美国如何从殖民地独立为新国家及其崭新的政治体制、外交举措活脱脱的勾勒出来,代表了那一时期国人美国观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尽管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美国观还停留在介绍、认识、了解美国的低级层面,但毕竟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对美国认识逐步加深的第一步,为以后美国观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华盛顿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到中国

后,受到中国人民的尊重,其盛誉经久不衰。中国人主要是从“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那里逐渐知道华盛顿的,其中徐继畲贡献尤著。在《瀛环志略》中,徐继畲以其饱蘸情触之笔,向国人塑造了一个新共和国的领袖形象:

“有华盛顿者,……少有大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后率众革命,“血战八年,屡蹶屡奋”,“志气不衰”,终获成功。

从这些记载来看,徐氏主要是说明了华盛顿如何抗英建国的伟绩。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徐继畲在上述平铺直叙后,旋加一按语,慨而叹之曰:

按:华盛顿,异人作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俗。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此段按语,声势夺人,其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一个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对美国开国政治家的仰慕之情。“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在中国,如此热情洋溢的称颂华盛顿的丰功伟绩,徐继畲是首开先河者。此后,这位“美国之父”即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

二,晚清中国人美国观的深化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内忧外患,日甚一日。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美国为蓝本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均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历经改革与革命,尽管不同派别的美国观有异,甚或针锋相对,但就一般情形论,以美国为借镜,救亡图强,这是其共同的抉择;在一个世纪之前,恐亦系先进的中国人唯一的正确抉择。

一、洋务派对美国的认识。面对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洋务,自强已成为中国当务之急。用李鸿章的话说就是,“中国日弱,外人日骄,…若不自强,则事可知。”【3】在历经数不尽的屈辱和失败后,西方的“战舰之精”,“机器之利”,“富强之术”,再也不能不正视了。不仅要正视,而且还要“取法”。从当时的情况看,美国并非“取法”的主要对象,但一般说来,洋务派对美国的经验也还是颇为关心的。

“美以富为强”,不失为“泰西之雄国”。薛福成对于“多广土,皆系膏腴”的美国不无钦羡,特别是对其产业在80年内增加多至43倍颇为感慨。据他分析,其竞富争强,“所恃者火轮船耳”。薛氏1878年作《创开中国铁路议》,内称,美国在40年前尚无铁路,“今通计国中六通四达,为路至21万里。凡垦新城,辟荒地,无不设铁路以导其先;迨户口多而贸易盛,又必增铁路以善其后。开国仅百年,日长炎炎,几与英俄相伯仲”。【4】张之洞亦以美国的开发为例说明:“地利不开辟,则千古犹是荒废;人力不善用,则百世莫能振兴。”他对此说的很明白,“美洲居大地三分之一,当未开辟以前,其人穴居野处,榛莽荒陋,百余年来,西人以格致之术经营于其间,遂成天下至富之国。同此地利,同此人利,而今昔悬殊者,实人事有以勉之也。”曾为使美随员的徐承祖对此亦有同感,“查美国因机器厂甚多,出产丰足,兼有电报,火车运转极速,故立国甫及百年,而庶富已等于欧洲。”【5】从美之“国大民富,人莫敢欺”的现实状况中,人们愈发进一步认识到“火轮舟车及电线诸务”的迫切性。张之洞的结论是深刻的,“我若不自振作,……将财源日涸,民生日蹙,既不能富,其何以强?”李鸿章也正是基于从谋求自强的角度力主选派幼童留美的。他认为,“挑选幼童赴美肄业,以求洋人擅长之技”,这与造就人才,渐图自强“关系甚大”。“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财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习,以培人才,实为中国自强的根本,当务之急。”【6】不管其政治立场、出发点如何。作为晚清洋务运动核心人物的李鸿章终于意识到,在急剧转变的世界形势下,“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7】这种认识本身还是相当难得的。

洋务人士对美国政治的看法,迄今还未找到更多的材料,郑观应对美国的地方政治倒是做过一些介绍,如他在《吏治论》中曾这样说过:【8】

一县之地,治狱者一人,治赋者一人,治杂事者一人。其厅署并在一地,每旦齐集,日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