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分析
声乐教学计划
![声乐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f3b0a8ab9d528ea81c7797a.png)
声乐教学计划一、[教学对象] :全体声乐学生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4、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
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三、[教学重点]: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发声训练:1. 哼鸣练习5 4 3 2 | 1 —|| 1 3 5 3 | 1 —||M____________ M (u) __________2. 打嘟嚕练习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母音练习1 2 3 4 | 5 4 3 2 | 1 —||mi ___- ma ____ mi___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
5 3 4 2 | 1 —||a o a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
4连顿音练习:1 3 3 5 | 5 1 1 5 | 5 3 3 1 | 1 —||mi ma mi ma mi ma m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教学曲目安排:(1)、第1.2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2)、、第3.4课时《雪绒花》(3、)、第5.6课时《卢沟谣》(4)、、第7.8课时《快乐的节日》(5)、、第9.10课时《七子之歌》(6)、、第11.12课时《童心是小鸟》(7)、、第一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兴趣训练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独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声乐课堂的知识点总结
![声乐课堂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09d0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1.png)
声乐课堂的知识点总结声乐是一门古老而深刻的艺术,也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精心训练的学科。
在声乐课堂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很多关于声音、技巧、表现力和音乐理论的知识。
本文将对声乐课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声乐学习有所帮助。
一、声音的产生和发声方式在声乐课堂中,学生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声音的产生和发声方式。
声音是由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的,而发声方式则包括了呼吸、共鸣和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
学生需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来保证充足的气息供应,通过正确的共鸣来增强声音的音质,通过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来确保声音的准确、清晰。
在声乐课堂中,老师会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呼吸和发声练习,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发声基础。
二、音域和音准的培养声乐课堂中,音域和音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音域是指一个人能够唱到的音高范围,而音准则是指声音的准确度。
在声乐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扩展自己的音域,使得自己能够唱到更高或更低的音高。
而对于音准的培养,则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听觉敏感度和音高的控制力,以做到唱出准确的音高。
老师会通过一些特殊的练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音域和音准,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三、歌曲演绎的技巧在声乐课堂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很多关于歌曲演绎的技巧。
演绎是指演唱者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表达,包括了语气、情感和语调的处理。
在声乐课堂中,老师会教授学生一些演绎的技巧,比如如何正确地理解歌词的内涵,如何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情感,如何通过技巧的处理来增强表现力等等。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从而在表演中做到准确而深刻的演绎。
四、声乐的基本功练习在声乐课堂中,基本功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基本功练习包括了很多关于声音、技巧和表现力的练习方法,比如练习音域的扩展、练习音准的准确度、练习情感的表达等等。
学生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巩固自己的基本功,从而在日后的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
老师会通过一些系统的练习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水平,同时也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B班级声乐教案—教学内容
![B班级声乐教案—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7d81e0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8.png)
本文将介绍B班级声乐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从声乐的技巧练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艺术品味等方面详细阐述。
一、声乐技巧练习在声乐教学中,技巧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是声乐训练的基础,也是让学生逐渐掌握声乐技术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关键。
1.声音产生与呼吸练习在声乐教学中,声音的产生是基础,呼吸是调控声音的重要手段。
在B班级声乐教案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a)平躺式呼吸练习:学生先躺下来,感受腹肌的收缩与放松,控制呼吸的深度和力度。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呼吸的技巧,为后续的声音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b)蒙古喉音练习:蒙古喉音是一种独特的喉音发声方式,通过喉部的振动产生低沉的喉音。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喉部的震颤和口气的细微变化,从而逐渐掌握正常发声的要领。
2. 声音发声与调音声音发声和调音是声乐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技巧。
在B班级声乐教案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a)发声技巧练习:通过唱各种音阶、琶音、呼啦音等,训练学生掌握正常声音发声的方法,并逐渐扩展各种声音的范围。
b)调音训练:针对声音的高低、音色的明暗以及力度的大小等,采用不同的调节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声音的调音技巧,从而让声音更加流畅自然。
3. 声乐演唱技巧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达到自如表演的水平。
在B班级声乐教案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a)歌曲表演: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演唱不同的歌曲,通过分组表演,让他们相互学习,各自磨练演唱技巧。
b)曲调咏唱:通过学习和演唱一些经典的曲目,让学生掌握较难的演唱技巧,包括喉音、颤音、滑音等等。
二、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编配规律、唱法技巧和音乐表达的方法,从提高演唱技能和艺术水准。
1.曲谱学习曲谱学习是学习音乐理论的基础,它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谱子来掌握各种音乐符号的含义,包括音高、音符、节奏、速度等等。
2.音乐鉴赏音乐鉴赏是通过分析和感受音乐作品来了解其构造和表达方式的过程。
初中音乐课堂声乐训练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课堂声乐训练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9eba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9.png)
初中音乐课堂声乐训练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课堂声乐训练技巧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声乐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声乐训练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素养。
本文将从气息、发声、咬字、音乐表现等方面,探讨初中音乐课堂声乐训练技巧。
二、气息训练1.了解气息的重要性: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对于声音的稳定、音量、音色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气息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气息训练的重要性。
2.呼吸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练习,通过呼吸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气息的控制能力。
3.气息与发声结合:在发声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气息与发声相结合,注意气息的支持作用,使声音更加饱满、富有弹性。
三、发声训练1.了解发声机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发声的基本原理,使他们了解声带、共鸣腔等发声器官的作用。
2.声带保护:教育学生注意声带的保护,避免大声喊叫、长时间说话等不良习惯,以免损伤声带。
3.发声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声带振动、共鸣等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声音的质量。
四、咬字训练1.清晰发音: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咬字的清晰度,避免发音含糊,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达歌词的含义。
2.咬字与音乐结合: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咬字与音乐相结合,注意字音的抑扬顿挫,使歌曲更具表现力。
五、音乐表现训练1.情感投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情感。
2.节奏感培养: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感,提高歌曲的演唱效果。
3.音乐素养提升:通过欣赏、分析优秀声乐作品,引导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音乐素养。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声乐训练应注重气息、发声、咬字、音乐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声乐素养。
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方式及技巧
![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方式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a07a57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f.png)
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方式及技巧民族声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色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以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情感表达。
因此,音色调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方式、技巧两个方面探讨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的相关内容。
一、音色调控的方式1. 体位调整:民族声乐需要有较为饱满的气息和均衡的共鸣,体位调整是保证这一点的基础。
要使全身肌肉放松,大小肋间肌肉张力适宜,夹腿靠背与地面角度达到舒适状态。
同时,调整喉部、颈部、肩部等肌肉的紧张程度,使气息畅通,声音自然流畅。
2. 声腔调整:声腔的大小、形态、共鸣等因素对音色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音色调控中尤其重要。
通过练习开合喉门、降低喉位、提高咽喉共鸣等方法来调整声腔,使声音更具表现力。
3. 调节发声力度:声音的强度直接影响音色的高低、明暗和强度的变化。
民族声乐要求声音有着较为自然、柔和的特性,在调节发声力度时,要注意不让音色虚弱鼻哭,也不要过于夸张、哭喊。
1. 发声部位转移法:经常进行人声共鸣训练和音色辨别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声部位转移的技巧。
通过将声音发出的区域从低部向高部移动或者从高部向低部移动,可以有效地调节音色,使其更加准确。
2. 调节共鸣:轻轻拍打腰腹部、抬起肛门等可以使身体的共鸣发生变化,调节共鸣是达到更加自然、柔和的音色的有效方法。
3. 颤音练习:颤音是一种实用的技巧,它可以调整喉咙和身体适当运动来达到音色调控的效果。
在颤音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声音的幅度,使其不会过于强烈或者虚弱,从而达到更加和谐的音色。
总体来说,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音色调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摸索。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式和技巧能够对群众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更好地推广发扬民族声乐文化。
《声乐课程教案》
![《声乐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35b9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0.png)
《声乐课程教案》教案章节:一、声乐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声乐的种类和声乐的演唱形式。
2. 掌握声乐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3. 学会识谱、唱名和节奏。
教学内容:1. 声乐的基本概念:声乐的定义、声乐的特点。
2. 声乐的种类:抒情歌曲、叙事歌曲、戏剧歌曲等。
3. 声乐的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合唱等。
4. 声乐的基本技巧:呼吸、发声、咬字等。
5. 识谱、唱名和节奏:五线谱、简谱、音符、节拍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声乐的基本概念、种类、演唱形式和基本技巧。
2. 示范法:示范演唱、演奏,让学生感受和模仿。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呼吸、发声、咬字的练习,以及识谱、唱名和节奏的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声乐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课堂演唱:检查学生对声乐演唱形式的掌握程度。
3. 识谱、唱名和节奏练习:检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章节:二、声乐演唱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声音更加稳定和持久。
2. 学会运用发声技巧,使声音更加美妙和富有表现力。
3. 掌握咬字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提高演唱的可懂度。
教学内容:1. 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等。
2. 发声技巧:共鸣、振动、发声点等。
3. 咬字技巧:清晰度、准确性、语调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技巧的理论知识。
2. 示范法: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和模仿。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呼吸、发声、咬字的练习,以及演唱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课堂演唱:检查学生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应用能力。
教案章节:三、声乐曲目学习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一首简单的声乐曲目。
2. 理解曲目的背景、风格和情感表达。
3. 掌握曲目的技巧要求和表演要点。
教学内容:1. 选曲: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声乐曲目。
2. 曲目分析:分析曲目的背景、风格、情感表达等。
声乐教学计划(完整版)
![声乐教学计划(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2bcce3f18583d04864590b.png)
20XX 声乐教学计划Internship experience
声乐教学计划
一,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1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于歌唱。
2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
3训练声区的的连接转换,使声区基本统一。
4声音要求连贯流畅圆润自如。
5歌唱音域:女高音在c1____#f2、g2左右,女中音在a____d2、降e2左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喉头稳定,气声结合。
2解决换声点.。
3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4正确把握声音的出处。
5把握艺术歌曲的风格。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教材体系及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 第五周调整声音的状态,声音贯通,顺畅.给一些较基础的作品。
第六周----第九周巩固这种声音的状态,并给一些程度中等的曲目。
第十周----第十三周加强中声区与高声区的音色统一的练习。
第十四周----第十七周加强作品技术难点的训练。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尝试着对声音的控制技术的训练.并给一些适当的作品来巩固。
课堂声乐知识点总结
![课堂声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a1eb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d.png)
课堂声乐知识点总结1. 声音的发声原理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产生的,当气流从肺部通过声带时,声带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在声乐课堂上,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来产生声音,并学习如何调节声带以获得不同的音调。
2. 发声技巧在声乐课堂上,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来发声。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喉咙和口腔来调节音调和音色。
这些技巧对于演唱高音和低音以及改变音色都非常重要。
3. 歌曲学习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学习和演唱歌曲。
这包括学习歌词、音调、节奏和表达方式。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正确的发声技巧来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如流行曲、古典曲、民族曲等。
4. 表达音乐情感声乐课堂上,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声音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他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发声技巧和演唱方式来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这包括学习如何使用音色、音量和音准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5. 音乐技巧除了发声技巧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音乐技巧来增强他们的演唱表现。
这包括学习如何使用和弦、音阶、节奏和音乐符号来演唱歌曲。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声乐练习来提高他们的技巧和表现。
6. 职业发展声乐课堂还将教授学生有关声乐职业发展的知识。
这包括如何准备面试、如何寻找演出机会、如何进行自我宣传等。
学生还将了解有关音乐行业和声乐领域的职业发展信息。
总的来说,声乐课堂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发声、演唱歌曲、表达音乐情感以及提高音乐技巧。
通过声乐课堂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丰富的声乐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音乐教学声乐指导(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声乐指导(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4d2a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1.png)
初中音乐教学声乐指导第一篇范文在音乐教学中,声乐指导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声乐基础、教学方法、曲目选择和舞台实践等方面,对初中音乐教学声乐指导进行探讨。
声乐基础1.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是声乐演唱的基础。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腹部呼吸,保持呼吸的稳定和深沉。
2.发声位置:发声位置是声乐演唱的关键。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即喉咙、口腔和鼻腔的协调运用。
3.音准与节奏:音准和节奏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听音练习、节奏练习等,帮助学生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4.咬字清晰:咬字清晰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做到字正腔圆。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应以正确的演唱示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练习声乐演唱,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个性化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声乐演唱水平。
4.舞台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演出和比赛,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曲目选择1.适合性: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声乐水平的曲目,避免难度过大或过小。
2.多样性:挑选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3.教育性: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声乐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舞台实践1.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唱,提高他们的声乐表演能力。
2.校内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音乐演出和比赛,锻炼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3.校外交流:与其他学校进行音乐交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4.专业辅导: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或艺术家进行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声乐指导应注重声乐基础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曲目,以及提供充分的舞台实践机会。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将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较高声乐演唱水平的学生,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声乐教案(一)
![声乐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6ffbcbe310661ed9ac51f3ae.png)
声乐教案(一)内容:歌唱机理及运动原理教学时数:1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歌唱机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歌唱发声器官生理结构以及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歌唱器官及发声原理教学手段与形式:采用大课形式,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并运用多种声、像资料,形成能听能看,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一、绪论人类自从开始音乐活动以来就有了歌唱,歌唱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艺术,不但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还具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声乐文献,在歌唱的艺术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上已具有较科学的理论指导。
人类历史上关于歌唱的起源,有过多种说法,较多来源于神话和传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以及歌唱的起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游戏学说者认为:人生来就有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能力,人类的歌唱活动,以及其它的文艺形式都是由于这些本能的冲动引起的。
心灵表现学说者认为:人本身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情感的要求,高兴时要笑,痛苦时要哭,当这些还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时,就用歌唱,舞蹈,或是吟诗等形式来表现。
模仿学说者认为:歌唱的起源来自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
以上各种对歌唱的解释,只接触到歌唱活动产生的某些现象,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
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歌唱及其它艺术形式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
比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
”人类的歌唱活动来自丰富的劳动生活,说明了歌唱是音乐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形式。
歌唱是众多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
它是以人体的发声器官为“乐器”来表现美的旋律,生动的语言,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较之其他乐器更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容易受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
歌唱艺术是通过歌唱者的嗓音来进行二度创作,它以歌唱者的发声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主、客体的创造劳动,是歌唱者在身体处于激动情绪之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
声乐课的知识点总结
![声乐课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8faa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1.png)
声乐课的知识点总结声乐是一门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引发人们的共鸣。
声乐课作为声乐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提高歌唱技巧和表现水平的场所。
在声乐课上,学生既要掌握歌唱技巧,又要学会表现力,因此需要了解许多知识点。
在此,我们将结合声乐课的教学内容,总结一些与声乐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歌唱技巧、唱歌表现、音乐理论等方面。
一、歌唱技巧1. 唱腔掌握唱腔是声乐表演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它主要包括气息控制、音准与音色、发声技巧等。
在声乐课上,老师通常会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呼吸和发声,如何控制音准和音色,以及如何进行适当的发声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2. 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声乐课上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习惯,改善歌唱声音的品质和力度。
在声乐课上,老师会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发声练习,如深呼吸和发声放松、音阶练习、声音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提高歌唱技巧。
3. 歌曲演唱在声乐课上,学生会学习如何正确演唱歌曲,包括歌曲的表情和情感的表达、歌词的发音与情感的表达、歌曲的气息控制等。
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歌曲,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从而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
4. 高音低音训练在声乐课上,学生会进行高音和低音训练,以扩展自己的音域,并能够更好地表现不同类型的歌曲。
高音和低音训练也是提高歌唱技巧的重要一环,它能够让学生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不同音高的歌曲。
二、唱歌表现1. 情感表达在声乐课上,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歌声表达情感。
这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将这些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
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情感表达来提高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舞台表演声乐课上也会涉及到舞台表演的训练,包括舞台表现技巧、姿势动作、舞台意识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与观众建立联系,并能够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
三、音乐理论1. 音乐基础知识声乐课也会涉及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音阶、音程、节奏、曲式等。
声乐课程教案
![声乐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dbd30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77.png)
声乐教案第一章歌唱的发声原理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发声咬字部位的重心以及共鸣腔体的正确翻开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讲解、示*、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的咬字状态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五、教学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六、教学过程:〔一〕简单扼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翻开的感觉。
〔二〕实际操作训练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1)5 4 ︱3 2 ︱1 —‖U……………………(2)1 2 ︱3 2 ︱1 —‖U……………………(3) 1 2 3 4 ︱5 4 3 2 ︱1 —‖U……………………(4)5 5·︱3 3 ·︱ 1 1 ·‖U O U O U O训练要求:(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
(2)同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
(3)同翻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5)练习4,由U过渡到O母音时,喉、咽腔翻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开得稍大些。
训练方法:(1)教师示*,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2.初学程度歌曲的运用,例如"花非花"等(1)作品分析:"花非花"曲调优美,形式短小,连前奏在内,只有10小节。
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意境。
白居易的"花非花"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而黄自的音调则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蕴,该曲不愧一首短小而精巧的艺术歌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声乐课程教案》word版
![《声乐课程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7f2b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e.png)
《声乐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声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包括呼吸、共鸣、发声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歌唱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呼吸、共鸣、发声等。
2. 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包括气息控制、音色变化、咬字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声乐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呼吸、共鸣、发声等。
2. 歌曲学习:选取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歌曲分析和演唱练习。
3. 歌唱技巧训练:气息控制、音色变化、咬字等。
4. 舞台表演训练:包括舞台礼仪、表情管理、动作设计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基本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唱技巧和舞台表演。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和舞台表演训练。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舞台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练习的积极性。
2. 歌曲演唱:学生的歌曲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3. 舞台表演:学生的舞台礼仪、表情管理和动作设计。
4. 小组合作: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演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声乐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声乐教材,如《声乐教程》、《儿童声乐教程》等。
2. 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以便进行歌曲播放和录音。
3.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伴奏和音准调整。
4. 镜子:用于学生观察自己的口型、表情和动作。
5.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观看声乐表演和教学视频。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保持教室整洁、宽敞,有利于学生活动。
2. 座位安排:学生座位间隔适当,便于观察和交流。
3. 温度调节:保持教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影响学生舒适度和注意力。
4. 音响设备调试:确保音响设备音质清晰,无杂音。
八、教学进度安排声乐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声乐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约2课时。
声乐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声乐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97ca75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0.png)
声乐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初学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初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并能较准确、自然地演唱。
2.在欣赏、歌唱、表演等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理解歌曲的特点。
3.能理解歌曲的情感并从中受到启发,畅谈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较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2.难点:能基本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并能较准确、自然地歌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2.交流: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及表达的'情感等。
二.学唱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1.初步感受歌曲(1)听录音范唱。
(2)交流:歌曲的情绪和演唱形式。
(3)再听录音范唱。
思考并交流:歌曲的旋律有哪些特点?2.学唱歌曲(1)跟随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让学生轻声哼唱歌曲旋律,注意到弱起的乐节与乐句,气口的安排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2)听教师范唱。
思考:根据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歌曲可分为几部分?(3)跟随范唱轻声唱歌词。
(4)跟随电子琴伴奏演唱歌曲。
(5)师生对唱,及时发现并纠正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3.歌曲处理(1)思考并交流: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2)完整地演唱歌曲。
(3)小结。
三.拓展与延伸1.师生一起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表演。
2.师生话心声。
3.师生一同演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后半段,并创编歌词。
四.在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的演唱中结束本课。
声乐教学的实践方法(3篇)
![声乐教学的实践方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73ce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8.png)
第1篇一、引言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方法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声乐教学的实践方法。
二、声乐教学实践方法1. 声乐基本技能训练(1)呼吸训练:呼吸是声乐的基础,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提高声乐技巧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呼吸训练:①腹式呼吸:引导学生用腹部进行呼吸,感受气息在腹部的运动。
②胸式呼吸:指导学生进行胸式呼吸,使气息在胸部产生共鸣。
③混合呼吸:将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相结合,使气息更加均匀。
(2)发声训练:发声是声乐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声训练:①咬字清晰:引导学生正确咬字,使歌词表达更加准确。
②气息控制:训练学生气息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使歌声更加流畅。
③共鸣训练:指导学生寻找共鸣点,使歌声更加丰满。
(3)音阶、琶音、跳音等基本技巧训练:通过音阶、琶音、跳音等基本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和音色。
2. 声乐作品分析(1)歌词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歌词的情感。
(2)旋律分析:分析旋律的走向、节奏、音程等,帮助学生掌握旋律特点。
(3)和声分析:讲解和声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和声结构。
3. 声乐演唱技巧(1)姿势与表情: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培养良好的舞台形象。
(2)音色处理:引导学生根据歌曲风格调整音色,使歌声更具表现力。
(3)情感表达:通过情感表达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4. 声乐教学实践(1)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和合唱训练。
(2)模拟演出: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3)邀请专家讲座:邀请声乐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4)比赛与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声乐比赛,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声乐水平。
三、结语声乐教学实践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声乐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声乐第一节课教案模板范文
![声乐第一节课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31a6d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8.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和爱好。
3. 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乐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2. 发声练习3. 歌曲演唱三、教学重点1. 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2. 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四、教学难点1. 呼吸与发声的协调统一2. 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示范法3. 练习法4. 情景教学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第二环节:发声练习1.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包括:- 呼吸练习: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
- 发声练习:音阶练习、母音练习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第三环节:歌曲演唱1.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初学者的歌曲,进行简短的讲解,包括歌曲背景、演唱技巧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情感,注重歌曲的演唱效果。
第四环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学生的演唱作品,评价学生的声乐水平。
八、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九、教学资源1. 声乐教材2. 歌曲曲谱3. 教学课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要点和特点的把握
![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要点和特点的把握](https://img.taocdn.com/s3/m/c2b25c7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e.png)
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要点和特点的把握声乐教学是音乐专业的重要分支,其特点和要点对于学习和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方面介绍声乐教学的要点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1.音乐理论:声乐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包括乐理、声乐技巧、乐曲分析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演绎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声部练习:声乐教学需要巩固音准和发声技巧,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制定不同的练习计划,加强声带、发音、呼吸等方面的训练。
3.曲目学习:声乐教学是从曲目学习开始的,不同的曲目需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演唱技巧,通过不断学习和演练,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方法:1.循序渐进:声乐教学需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练习开始,逐步提高要求,遵循学生身体机能和能力发展的规律。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只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教学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以便更好的应用于表演。
3.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三、师生互动:1.思维导向:声乐教学需要倡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意见,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去思考,积极互动,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个人指导:声乐教学需要注重个性指导,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同时让学生保持足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表现。
3.鼓励和支持:声乐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及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要点和特点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借鉴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完善和提高。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a8957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0.png)
声乐教案发声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声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声乐发声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共鸣、呼吸控制等。
2. 正确的歌唱姿势:身体放松、保持直立、头部端正等。
3. 呼吸方法: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式呼吸等。
4. 发声练习:音阶练习、音色变化、共鸣调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基本的发声练习。
2. 教学难点:声音的共鸣调整,音色变化,以及在不同音高上的发声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发声基本原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演唱。
3. 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发声练习。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教具:教案、音响设备、钢琴等。
3. 学生准备:穿着舒适的服装,保持身体放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如轻松的谈话和简单的身体运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
2. 新课内容:介绍声乐发声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的产生、共鸣和呼吸控制。
3. 示范与讲解: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演唱,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 发声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基本的发声练习,如音阶练习、音色变化和共鸣调整。
5. 练习与反馈:学生独立进行发声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提供反馈。
七、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发声练习中的体会和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
2.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著名的声乐演唱家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
3. 音乐欣赏:欣赏一些经典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声乐的魅力。
八、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发声练习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少儿声乐培训课程内容与特色分析报告
![少儿声乐培训课程内容与特色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49a7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2.png)
少儿声乐培训课程内容与特色分析报告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少儿声乐培训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声乐基础,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一)歌唱基础1、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课程中会教授孩子们如何通过胸腹式呼吸法来稳定气息,这对于唱出有力的声音至关重要。
2、发声练习:通过发声练习,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声带,避免过度用力或使用不当的发声方式,保护他们的嗓子。
3、音准训练:通过听音、模唱、视唱练耳等练习,提高孩子们的音准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
4、节奏训练:使用节拍器、击打节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节奏感,这对于歌曲的正确演绎至关重要。
(二)音乐理论1、乐理知识: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奏、节拍、音阶、和声等,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的构成和原理。
2、视唱练耳:通过视唱和听辨旋律的练习,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阅读能力和听力水平。
3、乐器基础:虽然不是声乐培训的主要内容,但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如钢琴或吉他,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和旋律。
(三)演唱技巧1、咬字吐字: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课程中会教授孩子们如何正确地发出每个字音,使歌词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听众。
2、情感表达:歌唱不仅仅是声音的展现,更是情感的表达。
课程中会引导孩子们通过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来表达情感,使他们的演唱更具感染力。
3、舞台表现:基础课程中也会包括一些基本的舞台表演技巧,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帮助孩子们在舞台上更加自信和自然。
(四)歌曲学习1、曲目选择: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进行学习,这些歌曲通常是耳熟能详的中文儿歌或英文儿童歌曲。
2、歌曲分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演绎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分析
作者:王雪雁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4期
摘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
本文从多个侧面,结合作者在学习、实习中的一些体会,对声乐教学重点和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声乐重点方法分析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
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
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
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
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
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
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
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音。
它属于最小结构中的内在分解,在教学中可以视为一个点,把许多的点连起来就形成钱,即旋律。
若不在“点”上认真的下功夫,声乐学习者就无法勾画好线。
无法形成动听的旋律。
在声乐中,最关键就是如何把好的音连接起来。
需要关注每个音的音色、位置、稳定性、准确性等。
只有打好根基。
才能建设高质量的高楼大厦。
否则会功亏一篑。
“点”虽然看似很小,但做好做到位却不易。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动作能否做到恰当合理。
关系到“点”的质量问题。
关系到能否把点安放到适合的位置以及能否连好线。
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为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
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学好声乐。
传统声乐教学(没有录音)称为“二维声乐教学”,把运用录音进行声乐教学的教学称之为“三维声乐教学”。
三维声乐教学是二维声乐教学的升级。
传统声乐教学(二维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的单独授课方式。
老师运用口头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相关经验。
老师把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模具一样的套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
形成一种作坊式的师徒关系。
这样知识显得非常的单一浅薄。
缺少变化。
而且受到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制约,学生不敢随意拜师,老师不敢随意授徒。
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若想认识自己的歌唱行为。
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一节课(更多的课时)下来,多数学生还是在云里雾里一样,不了解自己唱歌的方式,效果不明显。
不但如此。
在学习中还容易走弯路甚至走错路,并且学习者还并不知道。
三维声乐教学由于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它是与时俱进的,因此。
理论上三维声乐教学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
三维声乐教学法,由课堂(有录音设备的教室)讲授、学生演唱和反馈演唱三个层面构成。
这三个层面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和制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把现代教学设备、歌曲、录像资料和伴奏音源都利用起来,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需要充分的调动起来,将由声乐教师讲解教材和示范的简单活动让位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式教学活动。
通过三维教学法。
课堂中充满了活力和生机,通过录音,学生能够听到自己的歌声,认识到自己音乐中的优点和不足,和老师就音乐的整体结构进行沟通,三维声乐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自主、合作与创新,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同时实现了超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都能充分的发挥。
传统声乐教学。
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
通常来源于教师口述的所谓“明亮”“圆润”“靠前”或“靠后”“连贯”等,相对抽象。
在传统声乐教学训练中,开始学习的时候。
学生的听觉往往会出现错觉:学生自我认为明亮圆润的声音,教师指出是暗闷、刺耳的声音。
这是因为学生(主观)和教师(客观)听到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的缘故。
主观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质传播的,客观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通过电脑cakewalk中的录音功能,学生可亲耳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
也可亲眼看到自己声音的波形、同步的五线谱……同样也可以清晰听到看到其他同学的声音状况。
由于电脑拥有强大的多轨录音特点。
学生每次练声练唱都可以录下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典型的声音进行波形比较、分析和讲解。
例如一些学生音色发尖发干,声音单薄刺耳。
音色在高音区范围很窄且缺乏深度感。
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将声音的效果与波形显示结合讲解。
将学生发声的毛病指出,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唱歌方法。
指导学生发出合乎标准的声音。
之后,学生可观看正确声音效果与波形显示。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
并进行改进。
正确的声音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这样,学生会清楚的认识到正确或错误的波形显示与声音效果。
有利于纠正自己以后的声音。
演绎出更动听的歌曲,
审美对于好的声音的鉴定至关重要。
声乐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健康良好的声音审美观,要加以分析各种声音。
向学生介绍不同名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声音,提高学生的综合声音素质,做到“心中有音,耳听八方”,从而塑造更全面的声音。
为此,声乐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音乐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声乐教师有其自身的职业特性。
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特点。
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
明确努力的方向。
树立专业信心。
声乐教师要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包括要具有良好的演唱能力,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和科学的发声方法。
具备灵敏的声音辨别力和对音乐充分地感受力。
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声乐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演唱素质是做好范唱的前提条件,以上是作者对声乐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和广大声乐爱好者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马俊芳.树立原作意识,寻求声乐演唱的最佳途径[J].音乐研究,2007,(02).
[2]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